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南省海口市用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海南省海口市用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海南省海口市用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海南省海口市用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海南省海口市用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撰稿人201117020223

指导老师:唐常春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一、概述

海口市是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省会城市,是中国经济的南大门和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纽带。未来将建设成为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中心、南海资源开发基地以及热带海岛旅游胜地。国家现已将发展海南省为国际旅游岛。对于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及旅游于一身的国际化城市来说,土地利用规划尤为 重要。因此,海口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 其未来的发展。 对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将有助于海口市以后更加合理 的规划与发展。(区域位置分析图,见附1图)

二、利用现状

根据2005年海口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海口市土地总面积227506公顷,其中农用地1733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2%;建设用地39207公顷,占土

地总面积的17.2%;其他用地149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

(1)农用地中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共占海口市土地总面积的55.8%,其中耕地701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8%;林地567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0%;园地面积269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牧草地面积112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他农用地面积80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其中坑塘水农用地, 76%建设用

地, 17%其他用地, 7%

海口市土地利用现状饼状图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面和养殖水面共计28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

(2)建设用地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主,共281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其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144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4%;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36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分别为2947公顷和3808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3%和1.7%;其他建设用地面积43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

(3)其他用地总面积1497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含滩涂沼泽)83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自然保留地面积65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

耕地, 25%

林地, 21%园林, 10%牧草, 41%其他用

地, 3%

农用地利用现状

耕地

林地

园林

牧草

其他用地

0.00%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城镇工矿用地, 6.40%农村居民点用地, 6.00%交通运输用地, 1.30%水利设施用地, 1.70%城乡建设用地

系列1

三、存在问题

(1)耕地数量下降速度快,基本农田结构比例减小

1997—2005年,九年间全市耕地数量净减少3120公顷,年均减少347公顷,主要原因是今年的大量城市建设占用以及生态退耕;上轮划定的基本农田中耕地占74.8%,林地、园地以及其它类型的农用地,其比重已达到25.2%。

(2)城市用地集约建设,巨大的潜力在于外围用地

从海口市建设用地承载的社会与经济的功能来看,其建设用地呈现不断集约的趋势。其体现出海口市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海口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城区与周边村镇的巨大差异,外围用地还未设在开发建设的日程上,在城市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部分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3)存在建设南北分异,用地布局仍需统筹

海口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集约利用水平均呈现明显的南北分异的特点,出现主城区与建制镇的经济辐射严重脱节的现象,未能形成产业协作,经济促动关系尚未形成,导致城区辐射作用不强。

(4)区域协作不断加强,内部分工仍需梳理

目前海口的公路设施技术水平比较低,布局呈现中心放射结构,尤其是东西连接相对薄弱,削弱了城镇之间的联系;在铁路运输方面,海口的粤海铁路火车轮渡的优势无法完全发挥,运输能力薄弱;此外港口用地受城区建设的制约也十分紧张,因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还有待完善协调。

(5)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管治措施仍需强化

海口市的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开发建设不当易产生负面影响;海口市是海南省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作为省会城市,人口密度大,开发的强度也比较大,植被已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所下降,应当加强管制措施予以保护。

(6)保障体系需不断完善,加强管理力度

0.00%

1.00%

2.00%

3.00%

4.00%

水域自然保留地其他用地

其他用地

1997以来,按照国家土地改革和土地执法的要求,全市开展了一系列违法用地检查工作,共查出违法用地18宗,其中个人非法占地10宗,企业非法占地4宗,其余均为村委会和政府非法占地。非法占地涉及用地面积共40.27公顷,其中占用耕地面积4.64公顷。总体来看,管理力度仍有待加强。

四、改善措施:

(1)大力推进集约高效土地利用战略

①结构优化,形成功能有序的用地分区。调整各类用地的结构以

形成功能有序的用地分区,通过优化现状建设用地结构,带动和促进

产业的调整和转移,加快以用地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②集聚发展,优化城乡用地的空间结构。促进建设用地的空间集

聚,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在市域范围内通过限制小城镇扩张、

鼓励中心城发展来达到城市化的空间集聚目标。

③高效利用,提高各类土地的集约水平。着力解决历史原因产生

的闲置土地问题,加大存量地的挖潜力度,提高经济效率与产出;加

强农村居民点整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切实提高农村居住水平;

(2) 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 .

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保持在

69178(103.8万亩)。确保56063(84.1万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质量不降低。

②建设用地目标: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51067公

顷,交通、水利和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432公顷以内;城乡建

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23822公顷以内。

③节约集约用地目的:规划促进海口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建设用地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承载强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大幅

度提高。

(3)全面实施生态友好土地利用战略

(4)实现“城镇村集聚,田林水和谐”的总目标

(5) 积极推行北聚南优土地利用战略 .

五、结语

海口市地处特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今日的海口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大都市,尤其是国家确定开发海南省为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战略之后,海口市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将是

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相信有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海口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海口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研究》夏兰娣

2 、《2006-2008年海口土地市场研究报告》国墅园地产集团

3 、《海口市规控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李举财刘家权

4 、《城市规划原理》吴志强李德华

海南省海口市的薪酬水平状况

海南省海口市的薪酬水平 状况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海南省海口市的薪酬水平状况 根据调查,海口市2011年:全市在岗职工为309399人,年人均工资为30657元,月工资为2553元。如下图; 由上可知,海南大多数人的工资大多数在1000-3000左右,且在3000元以上的比率比较少。 据了解,《三亚市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标准预发方案》拟从2012年1月1日起提高三亚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标准。根据规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水平按照三亚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的95%确定。因《三亚市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标准预发方案》提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人月均提高300元,此次上述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绩效工资人月均应提高300 * 95%,即285元。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绩效工资人月均提高285元,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由各单位自行制定,报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备案。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和公益三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水平,由各单位报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核准,此类单位可参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按人月均提高285元的标准制定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整方案,报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核定后实施。为缩小各事业单位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原已核定的年人均绩效工资水平高于此次调整后的绩效工资水平(即32730元)的单位不列入此次绩效工资的调整范围。 退休、退职人员绩效生活补贴人月均各提高180元、160元 按政策规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和公益三类事业单位的退休、退职人员绩效生活补贴水平,按义务教育学校退休(职)人员的标准执行,因此,其人月均提高标准及其岗位的具体工资标准应与《三亚市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标准预发方案》提出的三亚市义务教育标准相一致,所需资金来源按原渠道执行。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和公益三类事业单位的退休、退职人员绩效生活补贴人月均各提高180元、160元。

2019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报告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就业指导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从个性测试、职业规划和职业愿望等方面了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研究目的 职业生涯早期的概念是由沙特列(Shartle)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大陆学者吴国存认为,职业生涯只是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起始于人的出生。本研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总体计划和总廓的勾画,具有粗略性、目标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它为一生的职业发展指明了途径和方向。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显现,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就业,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研究以洛阳理工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及正式问卷,调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以期使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准确性。 2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共23个题目,包含有大学生的个性测试、职业规划和职业愿望。 2.2研究对象本研究对洛阳理工学院在校学生400名(随机抽取)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378份,回收率为94.5%。其中男生256名,

占67.7%,女生122名,占32.3%;文科180人,占47.6%,理科198人,占52.4%。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的个性测试大学生的个性测试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对 自身状况了解的认知程度。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是个体心理差异性的集中表征,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无论是职业选择、职业决策还是职业生涯发展,都体现出强烈的个性心理和社会心理属性。根据职业发展理论,选择一个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相一致的职业,不仅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快乐,工作更有意义,而且能让个人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因此,从个体个性心理特征的定位入手,找到与个性心理特征类型相匹配的职业类型或者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是十分科学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的学生占65.9%,不太确定的占32.9%,没有考虑过的占1.2%;“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的占70.7%,不太确定的占21.6%,没有考虑的占0.6%;“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的占52.1%,不太确定的占40.1%,没有考虑的占4.2%;“了解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的占46.7%,不太确定的占36.5%,没有考虑的占10.8%。 通过上述数据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点,并且对职业的选择也有自己的偏好。 3.2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主要考察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在问卷中问及“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和计划”时,非常明确的占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一章: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 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发展的概念: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 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3.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1)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 (2)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 (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第二章: 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特征: (1)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 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 (2)区域性。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 是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不同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在其品种组合上的差异; (3)整体性每一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都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他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 (4)多用途性 (5)社会性 3.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 ①它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②它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矿藏、气候) ③虽然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扩大,但其自然物质基础的地位未变(技术进步)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③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4.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1)自然资源质的评价 主要是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应程度。即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 (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主要目的是确定自然资源开发规模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的保证程度。 两种指标:绝对指标:反映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实际规模 相对指标:反映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地位和满足需求的潜力 (3)步骤: ①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明确区域主要自然资源(开发规模 大、重大经济价值、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带动影响作用); ②对于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则应研究其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研究其 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③分析自然资源相对量,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的 潜力; ④分析比较区域几种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明确区域各类资源的数量配 合情况以及对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的保证程度。 (3)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效率。 对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在一定地域上自然资源对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并抓住主要资源或主要矛盾进行分析。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还是影响地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必须搞清主导资源

海南省海口市用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海南省海口市用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撰稿人201117020223 指导老师:唐常春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一、概述 海口市是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省会城市,是中国经济的南大门和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纽带。未来将建设成为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中心、南海资源开发基地以及热带海岛旅游胜地。国家现已将发展海南省为国际旅游岛。对于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及旅游于一身的国际化城市来说,土地利用规划尤为 重要。因此,海口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 其未来的发展。 对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将有助于海口市以后更加合理 的规划与发展。(区域位置分析图,见附1图) 二、利用现状 根据2005年海口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海口市土地总面积227506公顷,其中农用地1733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2%;建设用地39207公顷,占土 地总面积的17.2%;其他用地149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 (1)农用地中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共占海口市土地总面积的55.8%,其中耕地701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8%;林地567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0%;园地面积269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牧草地面积112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他农用地面积80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其中坑塘水农用地, 76%建设用 地, 17%其他用地, 7% 海口市土地利用现状饼状图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面和养殖水面共计28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 (2)建设用地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主,共281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其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144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4%;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36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分别为2947公顷和3808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3%和1.7%;其他建设用地面积43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 (3)其他用地总面积1497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含滩涂沼泽)83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自然保留地面积65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 耕地, 25% 林地, 21%园林, 10%牧草, 41%其他用 地, 3% 农用地利用现状 耕地 林地 园林 牧草 其他用地 0.00%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城镇工矿用地, 6.40%农村居民点用地, 6.00%交通运输用地, 1.30%水利设施用地, 1.70%城乡建设用地 系列1

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

直面问题,夯实基础,创出特色,谋求发展 ——马家小学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将以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务实的态度,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面向”为指针,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依法治校,科研兴教,民主办学,廉政持校”为办学思路,以“建设优良校风,培养合格学生,塑造优秀师资,建设优美校园,形成优质管理”为办学策略,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学校自主发展步伐,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二、学校现状 马家小学位于螺溪河畔,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办于1952年,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包括学前班),学生约有600余名,教职工36名。学校配备专任教师35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占比达40%以上。学校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在新班子的带领下,学校硬件建设和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学校更新了教学楼电路,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美化和绿化,添置了大量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改进了学校办公和教学条件。学校先后被区政府和教育局评为“普九工作先进集体”,“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学校办学思路还不清晰,发展规划的定位作用不够明显,

学校特色难以形成。 (二)教学硬件还跟不上学校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管理还不够规范,制度落实还有问题,影响了教育教学目标的贯彻和教师评价的公正性。 (四)教学工作形式化,以应付考察为主的情况依然严重,落实和细化教学目标很困难。 (五)校内评价体系形成还需时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积极性调动还是难题。 (六)师资配备不健全,学生素质教育还是一句空话。 (七)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思想教育未落到实处,学生行为习惯和爱国主义教育亟待加强。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好环境,管理高水平,教育教学高质量,创立区内名校,把学校办成‘校园美,校风好,教学实,教改活,质量高’的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品质优良,身心健康,学识丰富、能说会写、能话会做,能写会画,能唱会跳,能处会交,勇于探索,敢想敢为的具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为具体目标。以“努力创立管理规范化学校,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优化教师队伍、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生如子、各有特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为管理目标。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 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发展: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 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3.区域分析: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4.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即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是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是由岩石、土壤、水、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5.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 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国民经济。 6.区域文化: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 风俗习惯,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7.人口素质:即人口质量,由人口的体质状况、文化技术水平、道 德修养等方面构成。 8.适度人口: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候 都存在一个经济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

都会引起收益减少) 9.区域政策: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 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10.区域竞争力: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 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1.区域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 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1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 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13.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 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14.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 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15.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 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 16.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面上的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

海口市区域分析与规划[精品文档]

海口市区域分析 摘要:区域是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的载体。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前提,其意义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特征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站在新的发展高度上,对海口进行有效合理的区域分析,这对为海口社会经济建设总体战略部署提供决策依据,充分发挥已有发展优势、挖掘潜在发展优势以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海口市区域分析国际旅游岛产业结构主导产业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口市地处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气候宜人的海口市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十一五”时期,海口市紧紧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机遇,有效应对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既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又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当前发展形势下,一方面,在新的“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海口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全球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转移的加快,经济发展孕育的新突破,这都将有利于海口市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国际外需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加大,以及存在着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等都不利于海口市又快又好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必须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统揽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其进行全面的区域分析,做好合理的区域规划,牢牢把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 一、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海口市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湿凉多台风暴雨,冬季干旱时有冷气流侵袭带有阵寒。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总体来看,地势较为平缓,水热组合状况良好,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土地】海口市现有陆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1756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53平方公里。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7.9万公顷,含水旱田4.1万公顷,旱地3.8万公顷;林地面积3.4万公顷;可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0.2万公顷、山塘水库0.42万公顷。 【水系】海南岛最长河流南渡江穿过海口市中部而入海,其主流在市区流域面积为13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99亿立方米;其流经市区的支流水系总库容量15000多万立方米。此外,海口市地处南渡江下游河口河网地带和休眠火山口地带,潜水、承压水分布广泛。城市生活与生产水资源供应充足。

海南海口十大初中排行榜

海南海口十大初中排行榜 1.海南中学 海中是海南师资力量的学校之一,敢于海中叫嚣的学校也只有侨中了!海中不仅拥有强大的教师团队,就连能考上海中的同学那都是有非一般的水平,海中每年都会承包几个全国奥数获奖者,又或者是英语竞赛获奖者,在这些学校读书的学生都有着一颗强大的大脑,以及抗压能力超群的心脏! 2.海南侨中 从海南侨中出来的大多都怀着鬼才!这种才华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领悟的,可能和学校的氛围学习环境有关。侨中的学生都知道侨中的中美实验班,这不是成绩好或者家里有钱就能进的班,而是需要经过重重考试,进入班级后还需支付昂贵的学杂费,很多家长把这当做孩子出国的首要台阶。不可否认海南侨中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在海南确实是数一数二的! 3.海口一中 海口一中建于1947年,是一所具有历史的学校。更多人知道的是海口解放路校区,也是海口省重点学校之一。高中部建于白水塘,离市区较远,是一所公办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特级教师10名,高级教师150名,、省级骨干教师44名,市级骨干教师78名,并聘请10位博士后为客座教师。 4.海师附中 海师附中,是海口最早分初高中校区的中学,高中校区在灵山附近,是一所远离市区的全住宿式管理学校。学校管理制度非常严格,学校历史也是几所重点中学里叫近的。从几间茅草屋发展至今,只用了短短36年,且老师都比较潮气蓬勃具有活力。 5.农垦中学 农垦中学原是军区子弟中学,由于发展迅速,致力推行素质教育,让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发挥潜能,从而有了质的飞跃。 6.琼山中学 琼山中学是一所有历史故事的学校,创办于1913年,原本是高等小学,而后合并师范学校,经过历史的变革才有了今天的琼山中学,现有老校区和新校区。 7.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在2006年才再次建起初中部,高中校区则在海府路中段的国兴大道入口处,几年来,学校的高考成绩稳定,高考本科入围率位居海南省前五、海口市前四的好成绩。 8.海口四中 海口四中是一所公办普通完全中学,01年被评为海口市一级学校,07年高中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摘要: 区域规划是协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区关系的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方案,对明确区域开发战略、认清其发展方向、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协调区域矛盾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区域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区域规划在经济发达国家开展较早,包括德国、法国、荷兰等,成效显著。日本、韩国等一些后发展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通过区域规划工作,有效解决了影响经济发展的许多国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区域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干预手段,是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际关系应运而生的。我国发展市场经济,须要重视区域规划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区域规划,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对发挥地区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区域关系有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首先能够有效地处理“外部不经济”事件,协调 经济发展、国土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其次能够协调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等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三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终究要落实到区域,形成若干区域化 的市场。区域规划能够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问题,通过生产力布局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和各地区利益,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区域规划是高层次、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因而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等各方面看,区域规划工作仍需要大力加强。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其内涵 什么是区域规划?目前还很难下确切的定义。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区域规划这一具有很强实践性 的概念,其外延与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规划实践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区域规划的传统定义 区域规划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所作的总体部署。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在我国,可以是跨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如上海经济区区域,包括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城市;也可以是一个省范围内的区域,如少‘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区域。’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有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方案,可以出现许许多多的状态和空间景象。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载体。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国民经济建设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安排不能分割。因此,从规划工作的实施而言,区域规划实际上就是对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的、轮廓性的部署。正是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的缘故,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却称为国土规划。 从上述不难发现,区域规划就是地区性的国土规划。比较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两者在性质和内容上基本相似,都是属于以国土开发利用和建设布局为中心的地域性综合规划。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区域规划是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 (二)现代关于区域规划的定义 区域规划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的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来来经济建设的蓝图。区域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 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技术进步: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科学含义是指技术科学和技术知识本身的发展和进步。 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和价值。 绿色GDP:生态GDP,EDP,现行GDP扣除环境成本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竞争力:在一定的体制下,一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要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 区域优势: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较高水平。 区域规划: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所做的总体部署。 狭义上指一定地区范围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适度人口: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区域研究的新动向: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强调区域间关系的研究;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地扩大,但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背景:①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②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③市场化水平④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海口市高考地理调研测试试题

图2 图1 177°30′ 178° 178°30′ 17°30′ 18°00′ 2011年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地理试题(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图1为某岛屿简图,关于该岛屿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 B .河流河道宽、水流缓 C .农业地域类型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 D .城市都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 图2为等高线图,已知等高距为25米, AB 为一空中索道。读图回答2-3题。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B 两点相对高度可能为25米 B. 图中索道上行方向为西南向东北 C. A 处坡面径流的方向是流向西北 D. D 处可能形成瀑布 3. 下列选择中最佳的是 A. A 、B 、E 三地中,B 处是建火情瞭望哨最佳地点 B. 若要在B 或E 附近选一处建寺庙,B 比E 更合适

图 5 图4 可达性 到车站或轨道线的距离 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 O C. B 处是欣赏瀑布比较理想的地点 D. 若图示区域将可能发生泥石流,正在欣赏瀑布的游客应往南逃走 图3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2、3、4、5、6 为地层编号,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4-5题。 4. 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 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 里植树种草最合适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许多特大城市都很注重地 面轨道交通和地下轨道交通(地铁)的建设。图4为 “地面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正负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城市地面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负影响分别是 ①提高沿线的房地产价值 ②降低市中心的房地产价值 ③造成交通拥挤 ④产生噪声污染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7.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地铁规划时,最适合作为基准图件的是 A .城市道路分布图 B .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分布图 C .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D .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图 图5是“某山地南、北坡垂直带谱图”,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该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山是断块山 B .该山位于北半球 C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G 分布的 海拔高度下限降低 D.该山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9.关于该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叙 述,正确的是 A .南坡带谱比北坡丰富,因为南坡海拔高 B .G 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北坡,说明南坡气温低 图3

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引水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引水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规划编制单位: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编制时间:2011年9月 1 规划背景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为海南省和海口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口市规划打造成环北部湾和海南省的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全省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全国一流的热带滨海商务休闲和娱乐目的地。根据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海口西部片区拟发展成为海口市新的城市中心地带,城市规模和建设进程将快速增加;同时,随着海口市作为国际生态旅游城市的开发建设,旅游业也将出现跨越性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用水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海口市西部片区主要供水水源的永庄水库主要由松涛水库白莲东分干渠补水,由于渠道较长,沿线水量损失较多,目前实际补水量尚未达到原设计分配水量指标。为满足西部片区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需规划建设可靠的城市水源和供水工程。 海口市西南羊山地区地处火山喷发沉积岩地区,土壤保水性差,农业灌溉设施缺乏,目前基本处于靠天收状态,干旱季节缺水严重。羊山地区具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和高效农业的条件,急需建设骨干水源工程解决灌溉缺水问题。 南渡江是海南省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海南省白沙县南峰山,向北流经澄迈、安定、海口

等地后入海,流域面积7033km2,占全岛面积的21%,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障了海口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历次有关水利规划均将迈湾水利枢纽作为南渡江中下游治理开发的骨干控制性工程,迈湾水利枢纽对下游地区的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引水工程可有效缓解海口市未来发展中工业和城市生活的缺水矛盾,解决羊山地区农业灌溉用水问题,改善海口市区河道水环境状况,对促进海口市国际旅游和生态城市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解决海口市城市供水、羊山地区农林发展用水等问题,2011年1月海口市水务局委托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开展《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引水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8月,海口市水务局委托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引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 规划概况 根据2011年5月的南渡江引水规划报告,规划共制定了五个备选规划方案: 一、方案1中,东山泵站取水补充昌旺水库,再由昌旺水库分水至永庄水库、玉凤灌区、永兴灌区、遵谭(龙泉)片灌区,由龙塘泵站取水灌溉龙塘片灌区。再通过永庄水库向城区供水及向沙坡水库、五源河补水,至西秀镇后海村入海。其中昌旺水库至永庄水库的输配水线路共分为三段,分别采用输水明渠和输水隧洞两种型式:第一段采用明渠型式输水,由昌旺水库北端起(渠道底高程53.8m) ,向北输水至地面高程68.0m处(渠道底高程52.3m),改为隧洞输水。渠道全线采用梯形断面,底宽10m,两侧坡比1:1,渠道三面均采用混凝土衬砌,渠道全长2.2km。第二段采用隧洞型式输水,由第一段终点起进洞(隧洞底高程52.3m) ,一路向北至高程65.0m处出洞(隧洞底高程44.3m)。输水隧洞全程采用无压洞,断面采用4.0m×5.3m (宽×高)城门洞型断

海口定位

海口定位国际城市不恰当专家评审海口发展规划 时间:2003-07-07 11:45:17 来源:海南日报 新华网海南频道7月7日消息 6月16日至17日,海口市政府召开了海口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专家评审会。组织方邀请了国内外负有盛名的32位专家,为海口规划远景号脉。专家们发言覆盖了方方面面,同时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专家名单附于文后) 三个方案:没有更好地放开 专家们总体上肯定了三家境内外公司所提交的概念设计方案。但也挑了不少毛病,提出了许多意见。 赵宪尧说,三个方案都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概念规划就是给决策提供思路的,而不是提供令人绝对放心的方案,也不是法定的规划,完全可以大胆地放开说。无论是时间、空间、内容,还是经济结构和功能结构上,三个方案都没有很好地放开说。 曹锡仁说,三家公司对“发展概念”这个命题的理解差距太大,中大限于发展概念,美国公司停留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上,而西班牙公司则在城市规划的层面来认识,因而三个方案没有可比性。三家公司领这个活儿只有2个月时间,对海南及海口没有真正了解。 城市定位:不一定提国际性 会上,海口的城市定位成为专家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马武定说,中山大学提出的方案将海口列入北部湾城市群中比较,但所说的9个城市都是比较弱的,真正强的并没有涵括进来。在北部湾中,海口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应起到什么“中心”的作用?他认为将海口提为“国际性城市”并不妥当,因为离真正的国际性目标差距太大了。 袁奇峰说,海口在中国的城市体系中到底应该起什么作用,这一点很重要。在一定意义上,在北部湾的城市中,海口不如北海,不如湛江,但她很特殊,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的省会,也是海南的中心城市。 他认为,海口不应具备区域性经济中心的功能,海口应发展一些特色经济,比如商务旅游等,因此,将海口定位为“中国热带商务海滨旅游城市”更贴切。 李晓江则说,应弄清楚海口与海南的关系,才能准确定位海口。三亚经过七八年的思索,最终定位为旅游城市,这个分工不是与海口争抢什么,而是与上海、北京等城市之间的分工。他说,如果将海口视为一般的省会城市来看,肯定是不对,海口的定位一定与旅游有关,但到底是什么关系,很值得研究。 产业发展:海口能卖什么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支柱产业,谈何发展?在此次会议上,海口应确定什么为主导产业,成为众人争执的焦点。 顾朝林说,分析主导产业时,应将海口放在全省、华南经济圈甚至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加以考虑。三个方案都将旅游作为一个主导产业,但与三亚相比,显然海口的旅游魅力稍逊一些。

城乡规划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以城乡结合城市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进人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浪潮中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出来,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以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问题,现状 1前言 在城市化理论中,关于城乡结合部概念的描述语较多,如“城市近郊区”、“城市化地”、城市边缘区”等,虽各有涵义,但其所表述的内含及其地理概念基本相似。本文所研究的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建成区周边、介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过渡地带,是城乡的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交接地区。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所依附城市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地域变化,体现出从城市到农村在层次结构上的土地利用变化,其内层由于紧邻城市区域而明显具有较多的城市特征,而外层则主要以农村土地利用为主,但其中也穿插有一些城市景观和城市设施。 2城乡结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解析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乡结合特有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环境,相对较好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较低廉的土地价格,使之成为城市中最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区域。但是,近年来城乡结合部农民在市场化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所产生的个体和集体的急功近利、各自为政,

破坏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整体性,造成城市土地资源巨大浪费,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由于城市政府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及管理工作力度上的欠缺,目前那里逐渐失控的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建设已成为城市政府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愈来愈明显的负面影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行政区划与管理体制造成规划管的“真空”地带由于管理体制依附与行政区划,目前沿用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城市和乡村分别由各自不同行政单位进行管辖,造成相互之间原本存在的的经济联系被人为地割裂,尤其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城市部门和乡村部门的管理权限在交接上缺乏相互衔接,成为管理上的薄弱区域,造成布局的混乱和诸多社会问题。2.2乡镇企业布局的分散性、发展的盲目性城乡结合部的乡镇企业因其具有的特殊的区位优势及其高度的自主性和市场适应能力而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由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不完善的市场调节所带有的自发性、后发性、盲目性,加上行政地界和小农经营意识的限制,难以避兔分散发展的弊病。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增加村一级的财政收人,各村在自身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积极在本村地域内发展工业,表现出“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无规则自由散布状态,不但造成了大量耕地被吞噬,而且其容量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严重污染了田园和水体,进而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村庄布局散乱,农居无序扩张由于规划的滞后及管理的薄弱,在建设过程中无序外延粗放扩张,村庄面积迅速膨胀,布局上零散杂乱,造成大多整体环境差,道路不规则,新旧房相连,垃圾遍地,村民只顾自

区域因素分析(海口市龙华区)-国贸

二、区域因素分析 海口市地处海南岛北部,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海口于1926年建市,1950年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2002年,海口、琼山合并,海口市规模明显扩大,常住人口150万人。海口市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175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53平方公里。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7.9万公顷,林地3.4万公顷。主要土壤类型有玄武岩砖红壤、火山灰幼龄砖红壤等。 海口市是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名胜古迹有五公祠、海瑞墓、秀英古炮台等,主要风景区有万绿园、假日海滩、金牛岭公园、热带海洋世界、西秀海滩、滨海公园、西海岸带状公园及火山口公园等。开发区有金融贸易区、海甸岛东部开发区、海口保税区、海口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开发区有金盘工业区、永桂工业区、港澳工业区及狮子岭工业区等。 估价对象位于海口市龙华区国贸商圈,自海南建省以来,国贸区就被规划定位为海口市的金融贸易区,昔日的一片滩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海口市商务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的经济区域及较为成熟的商住区。这里有大型的商场广百百货、生生百货、万福隆超市、旺佳旺超市、国美电器、大润发超市等,还拥有全海口最多的银行金融证券保险公司,众多企业选择

在这里的商务大楼设立办事机构或公司,使这一地区的商业以及金融业、商住等功能比较齐全和完备。这里是整个海口市经济最发达区域,一切商务配套设施都比较齐全。随着房地产泡沫经济影响的逐步消除,市委市政府对辖区的滨海大道、南海大道、疏港大道、龙昆南路等 4 条大道进行全面美化亮化改造后,国贸区迎来了新一轮房地产热高潮的到来,商业前景一片看好。 三、市场背景因素分析 海南岛是中国南海上的一颗明珠,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10年来,海南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海南岛既是连接东南亚和祖国大陆的桥梁,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特别是飞速发展的旅游业,使其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由于海南10年前房地产泡沫的影响,留下了很多的半拉子工程。这些烂尾楼盘,不但让海南头疼,让银行头疼,也让中央头疼,中央曾出台了多份文件,指示要处置海南的烂尾楼。2000年以来,海口就推出了以改造半拉子工程为基础的经济适用房,这种房子是将房地产泡沫时期遗留下来的半拉子项目重新设计、改造包装,有些项目是在原写字楼的基础上增加转换层使之变成住宅。这种经济适用房价格低廉,每平方米起价不超过1500元,深受低收入阶层和打工族的欢迎,在海口房地产市场上颇受青睐。而且,由于这批半拉子工程改造的经济适用房的畅销,也同时带旺了海口市低迷的房地产市场。而海口国贸大转盘(玉沙路与国贸大道交叉路口)四周,原来一些影响城市景观的“半拉子”工程,现在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现状及分析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现状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7T16:25:39.9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作者:冯单单1 张坚冰2 [导读] 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探讨。 1、杭州中联筑境设计有限公 2、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城市规划设计保障每个居民的生产生活的舒适性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灵活性,是城市不断发展的前提。城市的规划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而当前的城市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探讨。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的问题;城市规划设计的分析 前言当今中国,大城市的数目和大城市的人口与面积都在增加,城市规划设计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建设学科。城市设计对于城市和每个公民个体都十分重要。城市从生长、扩展到崩溃瓦解这个周期常常重复着,现代社会,西方国家有些城市由于各种问题而走向衰落,如今国内大多数城市仍处于生长、扩展阶段。通过对城市本身的了解,洞察历史发展过程,作为城市设计的指导。 1、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的步骤如下:(1)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 (2)结合城市的特色制定提出城市规划目标和初步方案,确定城市规模、发展方向和性质; (3)细化城市规划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总体规划,分析利弊; (4)总体规划为指导以,开展具体分区规划,并对规划进行治理建设。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应立足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因为经济发展才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而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则在于土地资源与城市空间。城市的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环境、社会、资源和人口经济等,规划制定后,还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确保规划的内容能在城市建设时得到实现。 城市,作为高度密集的综合体,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机遇,更好的自身发展,高效率、高收入、优异的医疗水平、良好的文化氛围等等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而城市规划设计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当今城市的现存问题分析 2.1拥挤。城市的拥挤密集这一事实是无可否认的,这从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的到,马路上的车辆、办公楼的电梯、地铁车厢等等等。大城市由于优异的经济状况吸引着人口的流入,又由于人口密集而使重要经济活动受到妨碍。人口的增长带来城市配套提高,城市配套相对滞后,不仅是交通的拥挤,学校、医院资源显得更加稀缺。城市与经济一起高速发展着,城市就像一个容器,而容器也在填满的过程中。 2.2环境污染。经过国家的系列政策整治,环境问题有一定程度好转。然而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等问题仍然存在,当雾霾天成为常在状态,人们的健康就受到威胁。 2.3千城一面。一样的现代建筑,类似的城市规划,走在不同的城市,都是一样的内心感受,人们的归属感越来越弱。 2.4城市四散蔓延,经济不断扩张,远离外部的自然界,同样也远离内在的本性,在城市里,年复一年,居民的生活质量堪忧。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说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美景本应兼而有之,提出将一切最生动获批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城市和乡村之外吸引人的第三种形式,如图1书中所描述的三种引力。 3、城市规划设计的分析 3.1减少拥挤。城市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总体规划设计要平衡各个因素,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对整个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总体分析,这需要综合性的研究,将城市环境、经济、人口、社会及资源等等各个方面因素认真评估后,再确定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体方案。 3.2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就要注重保护当地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建有特色的自然生态文明城市,还能有效的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只有可持续发展,城市才不会走向衰亡。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针。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城市空间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综合城市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现状,为城市的发展制定最为合理的规划;还要对城市的环境资源体系的承受力进行评估,城市的发展必须以环境资源体系的承受力为界限。城市发展突破了这个界限就会导致城市发展的不合理,严重超出了城市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城市的健康生长。 3.3体现地域特色、突出主题。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历史人文、地理环境,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风格会使城市失去自己的特点,也不利于城市文化的延续。城市的规划要将当地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特色作为城市的优势,作为增添城市印象的标志,以此创建别具特色的城市;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符合城市自身需要,不能不顾地方特色、抛弃传统文化。城市形象的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改善、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展示,在城市规划是就要结合这些条件,为城市设计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也是是进行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