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院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篇一: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

灭菌管理

1、已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点放置,以免再污染。

2、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手术包应干燥,否则应列为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有明显水渍的包亦不可作为无菌包;

4、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或其中放有化学指示剂的包,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来自: 小龙文档网:医院消毒灭菌技术规范)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茵包使用;

5、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淹,均应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6、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7、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合格标志。

8、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在无菌区的柜橱内(或架子上、推车内)。无菌物品储存架、柜,每日用含250-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一次。

9、分类放置,顺序发放取用。超过有效期应重新灭菌。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二)

紫外线

1、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2、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o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

3、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

70Uw/cm2的时间(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4、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三)

戊二醛

1、灭菌处理:常用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酸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2、消毒: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

10mini。,肝炎病毒消毒浸泡30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人0.5%亚硝酸钠防锈。

4、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浓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人眼内或吸人体内。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四)

含氯消毒剂

1、消毒液配制

根据有效氯含量,用蒸馏水将含氯消毒剂配制成所需浓度溶液。

2、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人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2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以上;对肝炎病毒、结核杆菌和细菌芽抱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以上。

②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沫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③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 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墙面:200ml/m2;水泥地面,350ml/ m2,土质地面,1000ml/ m2),作用30min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喷洒量同前),作用60min以上。

④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人排泄物中,含氯消毒剂用量是排泄物的1/5,略加搅拌后,作用2-6h,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人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h后排放。

3、注意事项:

①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所需溶液应现配现用.②配制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橡胶手套。

③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于净,并擦干后使用。

④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⑤用于消毒餐具,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⑥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⑦用于污水消毒时,应根据污水中还原性物质含量适当增加浓度。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五)

乙醇

1、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10min以上;对外科洗手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min。

2、擦拭法:对皮肤的消毒。用75%乙醇棉球擦拭。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六)

碘伏

1、浸泡法:将清洗、晾于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装有碘伏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

2、擦拭法:对皮肤、粘膜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时,用浸有碘伏消毒液的无菌棉球或其它替代物品擦拭被消毒部位。对卫生洗手消毒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浸泡2min;对外科洗手用含有效碘

3000-5000mg/L的消毒液擦拭3min。对于手术部位及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含有效碘3000-5000mg/L的消毒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2min;对口腔粘膜及创口粘膜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5min.

3、冲洗法:对阴道粘膜及伤口粘膜创面的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的消毒液冲洗3-5min. 注意事项:

(1)碘伏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2)碘伏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应做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

(3)消毒时,若存在有机物,应提高药物浓度或延长消毒时间。

(4)避免与桔抗药物同用。

篇二: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

PartII: standard for operating procedure of

c1eaning,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tion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清洗、消毒、灭菌流程的技术操作部分参照了美国ANSl/AAMI ST79-2006医疗设备中蒸汽消毒和灭菌保证综合指南(ANSl/AAMI ST79:2006 Comprehensive guide to steam sterilization and sterility assurance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 、EN ISO 15883-1:2006《清洗消毒器》( EN ISO 15883-1:2006《 washer

disinfector 》) 和EN 285:2006《大型蒸汽灭菌器》(EN 285:2006 Sterilization Steam sterilizers Large sterilizers)。

本标准第5.5.1、5.7.4 、5.7.6 、5.7.7 、5.8.1.4.2b)和e)、5.8.2.2.1、

5.9.5.1、

5.9.5.2、

6.1.1为推荐性,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局、煤炭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伍爱、张青、巩玉秀、么莉、李六亿、张流波、李新武、钱黎明、冯秀兰、王易非、钟秀玲、武迎宏、张宇、黄靖雄。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阮

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的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

己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5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消毒技

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清洗cleaning

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1.1 冲洗flushing

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3.1.2 洗涤washing

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3.1.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3.1.4 终末漂洗end rinsing

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3.2 超声波清洗器ultrasonic cleaner

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3.3 清洗消毒器washer-disinfector

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4 闭合closure

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3.5 密封sealing

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3.6 闭合完好性c1osure integrity

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3.7 包装完好性package integrity

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3. 8 植入物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 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3.9 湿热消毒moist beat disinfection

利用湿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代谢发生障碍,致使细胞死亡。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和低温蒸汽消毒法。

4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

4.1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

4.2 应根据WS310.1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

4.3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310.3的规定。

4.4 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

4.5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

护着装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6 设备、药械及耗材应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其操作与使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5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5.1 回收

5.1.1 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置;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

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 单独回收处理。

5.1.2 不应再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5.1.3 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5.2 分类

5.2.1 应在CSSD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

5.2.2 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

5.3 清洗

5.3.1 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

5.3.2 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

5.3.3 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清洗操作及注意事项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5.3.4 精密器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5.4 消毒

5.4.1 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方法首选机械热力消毒,也可采用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

5.4.2 湿热消毒方法的温度、时间应参照表1的要求。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5min,或A0值≥3000;

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其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

≥lmin,或A0值≥600。

表1 湿热消毒的温度与时间

5.4.3 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应用见附录C。

5.5 干燥

5.5.1 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

5.5.2 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5.5.3 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官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5.5.4 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5.6 器械检查与保养

5.6.1 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5.6.2 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5.6.3 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

5.6.4 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5.7 包装

5.7.1 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5.7.2 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

5.7.3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

5.7.4 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

篇三: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

术规范

1 医疗机构消毒技

WS

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

WS/T 367—2012

———————————————————————————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ngs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

2012-04-05发布 2012-08-01实施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2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医院手术室的消毒方法(依据2023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手术室的消毒方法(依据2023版医疗 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手术室的消毒方法(依据2023版医 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手术室的消毒是保障手术安全和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根 据2023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以下是医院手术室的消毒方法: 1. 物品分类消毒:根据污染程度将手术室内的物品分类为多次 使用物品和一次性使用物品。多次使用物品应进行洗涤和高级消毒;一次性使用物品应在使用前确保密封和无菌。物品分类消毒:根据 污染程度将手术室内的物品分类为多次使用物品和一次性使用物品。多次使用物品应进行洗涤和高级消毒;一次性使用物品应在使用前 确保密封和无菌。 2. 手术室空气消毒:手术室应配备适宜的空气净化设备,如高 效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灯,以保持手术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消毒。手 术室空气消毒:手术室应配备适宜的空气净化设备,如高效过滤器 和紫外线杀菌灯,以保持手术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消毒。

3. 手术室表面消毒:手术室内的各种表面,如手术台、操作台、墙壁等,应定期进行表面清洁和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 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消毒。手术室表面消毒:手术室内的各种表面,如手术台、操作台、墙壁等,应定期进行表面清洁和消毒。使 用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消毒。 4. 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器械在使用前应经过洗涤和消毒过程。 合适的器械消毒方法可以包括高温高压灭菌、化学消毒等。手术器 械消毒:手术器械在使用前应经过洗涤和消毒过程。合适的器械消 毒方法可以包括高温高压灭菌、化学消毒等。 5. 洗手消毒: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定期洗手,并按照规定使 用合适的洗手消毒剂。洗手程序应符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洗手消毒: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定期洗手,并按照规定使用 合适的洗手消毒剂。洗手程序应符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6. 废弃物处理:手术室内产生的废弃物应妥善处理,包括医疗 废弃物分类、收集和消毒处理。废弃物处理:手术室内产生的废弃 物应妥善处理,包括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和消毒处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 消毒剂 1.8.1.1概述:戊二醛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各种微生物。但是,戊二醛易挥发,对环境污染较大,对人体有刺激性和致癌性,使用时应当注意安全。 1.8.1.2适用范围:戊二醛可用于对不耐高温和湿热的物品进行消毒,如纤维素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 1.8.2过氧化氢消毒剂 1.8. 2.1概述: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各种微生物。过氧化氢分解产物为水和氧气,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 1.8. 2.2适用范围:过氧化氢可用于对不耐高温和湿热的物品进行消毒,如纤维素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 2消毒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2.1消毒设备的选择 2.1.1应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 设备,要考虑设备的消毒效果、安全性、易用性、维修保养和成本等因素。

2.1.2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消毒设备,同时 应注意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以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2.2消毒设备的使用 2.2.1应按照设备的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消毒设备,不得随意更改操作参数和程序。 2.2.2应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确保设备 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2.2.3应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和验证,以确保 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3消毒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3.1消毒人员的培训 3.1.1应对消毒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 必要的消毒知识和操作技能。 3.1.2应定期对消毒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消毒 技能和操作水平。 3.2消毒人员的管理 3.2.1应建立健全的消毒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消毒人员的 职责和权限。 3.2.2应对消毒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以确保其消 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篇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第一篇: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是人们治疗疾病、保护健康的重要场所,而在 医疗机构内部,消毒工作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环节。因此,医疗机构消毒技术的规范化非常重要,下面文章将介绍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重要性。 一、保障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医疗机构的初衷就是为了保障患者健康,但在医院进行 治疗的患者,多数都身体状况不佳,此时若没有进行规范消毒,任何一个微小瑕疵都可能致命。如果医疗机构的消毒技术规范不足,就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这将对患者的身体造成重大威胁。 二、保护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力量,他们工作的环境越安全,就越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在医疗机构消毒规范不严格的情况下,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合格的消毒,既可以避免医护人员受到感染,也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 三、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 医疗机构是非常重要的公共服务场所,信任度和声誉性 非常关键。如果发生患者感染事件,引起的影响会非常大,不仅会对医疗机构声誉带来损害,也将影响保持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规范化消毒是维护医疗机构声誉的关键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在于保障患

者健康,同时也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安全和高效的工作环境。而且,规范化消毒,能够有效维护医疗机构的信赖度和声誉性,为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二篇: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重要措施 为了维护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规范的消毒技术,下面文章将介绍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消毒专门机构 如今的医疗机构面积都相对较大,消毒工作也变得日益 繁琐,因此建立专门的消毒管理机构显得非常必要。消毒专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能够对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策划,规范化管理消毒工作。 二、建立消毒工作制度 消毒工作是一个重要但高难度的工作,需要在科学合理 的基础上,制定系统性、操作性强的制度,加强消毒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比如制定消毒操作规程、工时安排周期及消毒剂类别选择等一系列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化进行。 三、选择适当消毒方式和杀菌剂 约定消毒工作的方法和选择适当、高效和安全的消毒剂,是消毒规范化工作的关键步骤。不同的场所、不同的物品和设备,需要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和不同的消毒剂。因此,医疗机构应根据物品的材质、污染程度和使用频率采用不同的消毒措施,以最大程度保证医疗机构的卫生环境。 四、使用合适的消毒设备 消毒设备的选购需要综合考虑其性能、使用效果和价格 等因素,而选择合适的消毒设备是必要的。在确保设备功能完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 灭菌管理 1、已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点放置,以免再污染。 2、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手术包应干燥,否则应列为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有明显水渍的包亦不可作为无菌包; 4、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或其中放有化学指示剂的包,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茵包使用; 5、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淹,均应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6、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7、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合格标志。 8、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在无菌区的柜橱内(或架子上、推车内)。无菌物品储存架、柜,每日用含250-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一次。 9、分类放置,顺序发放取用。超过有效期应重新灭菌。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二) 紫外线 1、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2、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o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 3、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4、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三) 戊二醛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一、消毒概述 医疗机构消毒是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以减少或杀死潜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菌或病毒。消毒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在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制定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是必要的。 二、消毒环境 1. 医疗机构应设置专门的消毒室,室内应保持整洁、干燥、通风良好。 2. 消毒室内应设置消毒设备和工具,如高温消毒柜、紫外线消毒灯、气体消毒机等。 3. 消毒室内的地面和墙面应使用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消毒器具 1. 医疗机构应根据具体需要配备各类消毒器具,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等。 2. 消毒器具应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操作。 3. 使用消毒器具前,应先进行清洗和除菌处理,确保器具表面无明显污物。 四、消毒操作

1. 掌握正确的手消毒方法:用流动水洗手,涂抹适量的洗手液,揉搓双手并擦拭干净,使用酒精洗手液时需注意揉搓至酒精蒸发。 2. 消毒液的配制应按照比例准确混合,确保浓度达到消毒要求。 3. 对于不同物品和设备的消毒,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 4. 消毒设备应安装正确,使用时应遵循操作流程,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的效果和安全。 五、消毒监测 1.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消毒监测,包括对空气、物品和设备的微生物检测。 2. 消毒监测应有专门的检测人员进行,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和设备。 3. 消毒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对于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员工培训 1.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员工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消毒工作的认识和技能。 2.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原理、消毒操作规范、消毒器具和消毒液的正确使用等。 3. 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实际操作,通过示范和练习,提高员工的操作能力。 七、消毒记录和管理 1. 医疗机构应建立消毒记录管理制度,对所有的消毒操作进行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一、引言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制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确保医院消毒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二、消毒分类 1. 高级消毒:对高风险的医疗器械、手术器械以及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以杀灭或去除大部分或全部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2. 中级消毒:对中风险的医疗器械、手术器械以及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以去除或杀灭大部分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3. 低级消毒:对低风险的医疗器械、手术器械以及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以去除或杀灭少量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三、消毒操作规范 1. 消毒人员:消毒工作由专职人员负责,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2. 消毒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设备,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消毒剂选择: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需求,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4. 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辐射消毒等。

5. 消毒程序:制定详细的消毒程序,包括准备工作、消毒操作、消毒时间、消 毒剂浓度、消毒剂使用量等内容。 6. 消毒频率:根据医院的需求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各个区域和设备的消毒频率,确保消毒工作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7. 消毒记录:每次消毒操作都应有详细的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日期、消毒对象、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便于追溯和管理。 四、消毒质量控制 1. 消毒效果评估: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采集样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确 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2. 消毒监测:建立消毒监测制度,对消毒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如消毒 剂浓度、消毒时间等。 3. 消毒不合格处理:对于消毒不合格的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记录 和报告,确保消毒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五、员工培训和宣教 1. 消毒培训:定期对消毒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消毒操作规范、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消毒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内容。 2. 宣教活动:开展医院内部宣教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消毒工作的重视程度和 正确操作意识。 六、消毒设备维护保养 1. 定期维护: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包括清洁、消毒、校准等,确保设备 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详细完整版)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一、前言 医疗机构的医用织物(如手术服、床单、护理衣等)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物品,其洗涤消毒工作对于预防交叉感染至关重要。本技术规范旨在确保医院医用织物的洗涤消毒过程符合卫生标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洗涤消毒设备与场所 1.设备:医院应配置专业的洗涤消毒设备,包括洗衣机、干衣机、蒸汽消毒器等,并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和维护。 2.场所:洗衣房应设置在无尘、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病患区和手术室,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洗涤消毒管理制度 1.培训与操作规范:医院应对洗涤消毒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措施。 2.操作记录:每次洗涤消毒过程都应有详细的操作记录,包括洗涤、消毒时间、温度、使用的化学药剂等信息,以备查验。 3.消毒效果监测:定期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四、洗涤消毒工作流程 1.分类收集:将不同种类的医用织物按照规定分类收集,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2.预处理:对于污渍严重的医用织物,应事先进行预处理,如浸泡、清洁等。 3.清洗程序: a.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和洗涤程序,根据不同织物成分和污染 程度进行合理调整。 b.控制水温、洗涤剂用量和洗涤时间,确保洗涤效果和织物 的质量。 4.消毒程序: a.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如高温热水消毒、蒸汽消毒等,确 保织物达到消毒标准。 b.控制消毒温度、时间和消毒剂用量,避免对织物造成损坏。 5.干燥程序: a.使用专业的干衣机对洗涤消毒后的织物进行干燥,确保织 物完全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b.定期清洁和维护干衣机,防止织物二次污染。 6.装与储存:将洗涤消毒后的织物整齐包装,并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区域,避免受潮和污染。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引言概述: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需要保持高度的卫生和消毒标准,以确保患者和工作 人员的健康安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是指一系列的标准和程序,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病原体的传播。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五个部分,包括清洁消毒、器械消毒、环境消毒、手卫生和废物处理。 一、清洁消毒 1.1 清洁消毒的目的是去除可见的污垢和有机物,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数量。清 洁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 1.2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的表面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清洁方法。 1.3 定期检查清洁消毒工作的效果,确保清洁剂和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正确。 二、器械消毒 2.1 器械消毒是指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灭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器械消毒 应包括以下步骤: 2.2 根据器械的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 毒等。 2.3 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检查器械消毒效果,确保器械符合 消毒标准。 三、环境消毒

3.1 环境消毒是指对医院内的空气、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和 病毒的传播。环境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 3.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医院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如紫外线消毒、空气过滤等。 3.3 定期对医院内的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如床单、地板、门把手等,确保环 境的卫生和安全。 四、手卫生 4.1 手卫生是医院中最基本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传播。手卫生应 包括以下步骤: 4.2 使用适当的洗手液和消毒剂,正确洗手和消毒,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 4.3 定期进行手部消毒培训和评估,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手卫生的方法和技巧。 五、废物处理 5.1 废物处理是医院消毒规范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废物处理应包括以下步骤: 5.2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和包装,确保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处置。 5.3 定期检查废物处理设施和流程的合规性,确保废物处理符合相关的卫生和 环保标准。 结论: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清洁消毒、 器械消毒、环境消毒、手卫生和废物处理是医院消毒规范的五个重要部分。通过正确执行这些规范,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病原体的传播,提高医院的卫生水平。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随着疾病的传播,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消毒技术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减少疾病的传播。为此,医疗机构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消毒技术,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一、消毒技术的基本知识 1.1 消毒概念 消毒,即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和杀灭病原微生物,以达到防止疾病传播的目的。 1.2 消毒的目的 (1)杀灭病菌,使环境符合健康卫生的要求; (2)减少病菌数量,降低医院感染率; (3)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和公众健康和安全。 1.3 消毒的分类 消毒可分为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生物学监测等多种方式。 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1 选择切实可行的消毒技术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技术,建立自己的消毒方案。 2.2 设备消毒 (1)房间消毒:采用物理消毒或者化学消毒方式,对门、窗、墙壁等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2)设备消毒:医疗器械应采取高压蒸汽灭菌,或采用

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消毒方法,各类医疗器械应分类消毒,按照不同器械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消毒规程。 (3)地面消毒:对于地面,可使用紫外线消毒、电解水消毒等方法,并对地面、角落、墙角、门口等需要注意清洁卫生的地方进行除尘和擦拭。 2.3 消毒杀菌剂的正确使用 在消毒过程中,应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污染程度、消毒对象和消毒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杀菌剂。消毒杀菌剂应注意质量不良的产品,按要求使用,并按规定配制、储存和使用,使其达到预期效果。 2.4 消毒人员的培训 消毒人员是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关键,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掌握科学合理的消毒技术,提高技能和工作效率。 2.5 消毒设备的维护保养 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完好有效,消毒效果稳定可靠。 三、消毒技术中的注意事项 3.1 消毒杀菌剂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自身安全防护,防止皮肤接触、呼吸吸入等。 3.2 消毒杀菌剂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守防暴防爆措施,避免火源。 3.3 消毒杀菌剂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品混用,以免产生副作用。 3.4 消毒杀菌剂在使用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避免浪费或影响消毒效果。 四、结语 医疗机构是人们救治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场所,消毒技术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 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8278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湿热灭菌第1篇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WS310.1和310.2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可追溯traceability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3.2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rocess challenge device,PCD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称生物PCD。 3.3 A0值A0 valu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3.4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table-top sterilizer 体积小于60升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3.5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flash sterilization 专门用于处理立即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菌过程。 3.6 管腔器械hollow device 含有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其内径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3.7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test soil 用于测试清洗消毒机效果的指示物。 4 监测要求及方法 4.1 通用要求 4.1.1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4.1.2 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WS310.1的要求。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是XXX于2012年4月5日发布的,正式实施日期为2012年8月1日。 术语和定义: 清洁是指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是指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清洁剂是指在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剂是指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是指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中效消毒剂是指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低效消毒剂是指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剂是指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无菌保证水平是指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即经 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斯伯尔丁分类法是指将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分为三类,依据其使用风险和消毒要求的分类方法。 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规范

XXXX医院 消毒灭菌工作规范 一、消毒灭菌方法分类 1.物理消毒灭菌法 2.化学消毒法 二、灭菌消毒方法选择 1.高危物品的灭菌 2.中危物品的消毒 3.低危物品消毒 三、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1.压力蒸气灭菌监测 (1)工艺监测法(程序检测) (2)化学监测法 2.紫外线表面消毒监测 (1)物理学检测法 (2)化学监测法 3.液体消毒剂消毒监测 (1)消毒剂浓度有效成分监测 (2)消毒剂生物学检测: 4.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监测制度 一、消毒灭菌方法分类 1.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干热法、湿热法。 (2)辐射法消毒灭菌:紫外线、钴60。 (3)清洁消毒。 (4)其他消毒法。 2.化学消毒法 使用化学消毒剂杀死和消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为化学消毒法。根

据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分为三类: (1)高效化学消毒剂:能杀死包括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化氢等。 (2)中效化学消毒剂:能杀死除菌芽细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乙醇等。 (3)低效化学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类病毒,有的对真菌有一定效果,如新洁尔灭、来苏尔、石炭酸、洗必泰等。 二、灭菌消毒方法选择 医院内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各种用具,按其导致病人院内感染的危险度分为高危、中危、 低危三类,根据医疗器物分类,选择正确、合适的灭菌方法,这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基本原则。 1.高危物品的灭菌 (1)高危物品的范围 损伤皮肤、粘膜、进入无菌器官或深部组织的医疗器物属高危物品,如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动静脉置管、器官组织移植物、泌尿道插管、注射液体均属这一类。 (2)灭菌措施 高危物品一旦被病原体污染,将会引起严重感染的可能,这一类物品必须采取严格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不能耐受高压的可采用干热灭菌、环氧乙烷气体及高效化学灭菌剂如2%戊二醛、6%过氧

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方法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方法技术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方法技术标准 1压力蒸汽灭菌1.1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1.2压力蒸汽灭菌器: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 1.3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1〕灭菌原理: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排出的冷空气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到达灭菌。 〔2〕灭菌方法:〔略〕 1.4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1〕灭菌原理: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柜室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蒸汽压力达205.8kPa ( 2.1kg/cm2),温度达132°C或以上,开始灭菌,到达灭菌时间后,抽真空使灭菌物品迅速枯燥。根据一次性或屡次抽真空的不同,分为预真空和脉动真空二种,后者因屡次抽真空,空气排除更彻底,效果更可靠。 〔2〕灭菌方法:〔略〕 〔3〕考前须知:〔略〕 1.5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可分为:下排气,预真空和正压排气法三种。其灭菌参数如时间和温度由灭菌器性质、灭菌物品材料性质(带孔和不带孔)、是否裸露而定(见表3-1)。一般灭菌时要求灭菌物品裸露。为了加快灭菌速度,快速灭菌法的灭菌周期一般不包括枯燥阶段,因此灭菌完毕,灭菌物品往往是湿的;为了防止污染,不管是否包裹,取出的物品应尽快使用,不能储存,无有效期。 1.6灭菌前物品的准备(按《消毒供给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标准》WS310.2-2022执行〕 1.7灭菌后处理 (按《消毒供给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标准》WS310.2-2022执行〕 2干热灭菌2.1适用范围: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

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23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23-04-05公布 2023-08-01正式实行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清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旳过程。 3.2 清洗washing 清除诊断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旳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协助清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旳制剂。 3.4 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到达无害化旳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旳微生物并到达消毒规定旳制剂。 3.6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旳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旳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旳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旳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到达灭菌规定旳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旳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容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旳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旳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旳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3.15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旳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一.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名词术语 (一).医院消毒: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病源微生物的过程。 (二).消毒: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三).灭菌: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四)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五).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六).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比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治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之后进行的消毒,均为预防性消毒。 (七).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之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八).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九).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十).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一).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二).抗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过程。 (十三).抑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过程。

二.消毒作用水平: 根据消毒因子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种类以及对微生物杀灭能力,可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级。 (一)灭菌: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属于此类的有:热 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物理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过氢等化学消毒方法。 (二)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乙氢、含溴消毒剂、臭氧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 (三)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四)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低效消毒剂有新洁尔灭等。 三.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一)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 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性组织检查钳等。 (二)中度危险性用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之内。 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

消毒技术规范(护理部)

▲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 2003第二版《上海市医院消毒灭菌实用手册》。 ▲ 2022版《上海市护理质控手册》。 ▲ 2022年《压力蒸汽灭菌》。 ▲ 2022年上海市CDC消毒科供稿《上海市医疗机构手足口病消毒隔离要求》(试行) ▲ 2022年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2022版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2022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 2022年国卫办医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 所有物品均应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完好。★若有污染应即时消毒、灭菌。 ★ 一次性物品按说明使用。 ★本原则适合各部门,请参照执行。 Ⅲ类环境 供应室无菌区、检查包装灭菌区 各类普通病房 细菌总数 ≤4.0cfu/皿 细菌总数 ≤10cfu/cm2 1.紫外线照射 30 分钟,每天 1 次 2.开窗通风 30 分钟,每天 2 次 500mg/L 有效氯 消毒液擦拭 Ⅳ类环境 传染病科门诊 门急诊及其检查室、治疗室 细菌总数 ≤10cfu/cm2 细菌总数 ≤10cfu/cm2 1.紫外线照射 30 分钟,每天 2 次 2.开窗通风 30 分钟,每天 2 次 500mg/L 有效氯 消毒液擦拭 环境类别 范围 空气 物体表面 常规空气 消毒方法 污染物体表面消 毒方法

1、紫外线照射:安装紫外线灯管的数量为≥1.5w / m3 ,距离 1.8 ~2.2m ,时间≥30min。 2、紫外线使用寿命: ( 1 )由新灯管的强度降低到70 μw/ cm2 的时间(功率≥30w),或者降低到原来新灯管强度的 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小时,因此,紫外线灯累计使用超过 1000 小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 2 )每半年检测一次,<70μw/ cm2 应及时更换灯管。 3、注意事项: 1 )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紫外线灯管每周一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 专人负责,如发现灯管有灰尘时应及时擦拭。 2 )室内保持清洁干燥,电压为 220v ,环境适宜温度在 20-40℃,相对湿度 为 60%。当温度低于20℃或者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 )紫外线光源不能直接照射到人,不在易燃、易爆的场所所用,照射时关闭门窗,门口悬挂警示牌。 4 )应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线,如遇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应延长照射时间,两面均应照射到。 5 )在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及空气中悬浮粒子多的时候,应加大照射时间。 4 )紫外线消毒、灯管的强度测定、更换、清洁等均应做好记录。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张流波、姚楚水、陈顺兰、班海群、胡国庆、张宇、丁炎明、陆群、钱黎明、刘坤、邢淑霞、任伍爱、黄靖雄、贾会学、要慧、黄辉萍。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 [返回]拼音 WS/T 367-2012 yī liáo jī gòu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 [返回]英文参考 WS/T 367-2012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