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税收筹划与逃税以及避税有何区别和现实意义

税收筹划与逃税以及避税有何区别和现实意义

税收筹划与逃税以及避税有何区别和现实意义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税收筹划与逃税以及避税有何区别和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绝大部分人总是把税收筹划等同于逃税、避税,对其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系统的认识,抹杀了税收筹划的积极作用。从2000年1月5日起,《中国税务报》创办了《筹划周刊》,开展税收筹划相关理论和知识的探讨,对税收筹划的推广和运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传统观念、法律法规、政策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人们对税收筹划的认识还不足,运用得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加深认识,并在实践中合理运用。

税收筹划与逃税、避税有何区别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权益最

大化,在法律法规允许并鼓励的范围内,通过对融资、投资、经营活动等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的一系列行为。税收筹划是企业合理合法的行为,是国家法律所鼓励的,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税收筹划的实质就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实现节税的目的。

税收筹划与逃税有着本质的不同。逃税是指纳税人通过采取虚报、谎报、隐瞒、伪造等各种非法欺诈手段,达到不缴纳或少缴纳税款目的的违法行为。逃税是明显的违法行为,因而不受法律法规保护。

避税是指纳税人通过精心安排,利用税法的缺陷、漏洞,利用会计法规与税法的区别,来达到规避或者减轻其税负的行为。尽管对于避税的解释在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它是错用或者滥用税法的行为,是有悖于税法立法精神

税务筹划、税收筹划、纳税筹划区分和逃税、偷税、避税、节税区分

税务筹划、纳税筹划、税收筹划区分 税务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虽然,税务筹划、税收筹划以及纳税筹划在字面的表达上不大一样,但其实际上都是同一概念,其目的都是让纳税人的利益最大化,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将它们区分。税务筹划也可称税收筹划、纳税筹划。 节税、避税、偷税、逃税的区分 节税,顾名思义,就是节减税收。是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着多种税收政策、计税方法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税负最低为目的,对企业经营、投资、筹资等经济活动进行的涉税选择行为。就实质而言,节税实际上就是税务筹划的另一种委婉表述。通常意义上,凡是符合税收立法精神的实现税收负担减轻的行为都属于节税,节税在一切国家都是合法的也是正当的现象。比如企业经营组织形式的选择,我国对公司和合伙企业实行不同的纳税规定,企业出于税务动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经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进入一个立法者所不希望去控制或不认为是与财政有关的行为领域。节税具有合法性、政策导向性、策划性、倡导性的特征。 避税应是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境的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在不直接触犯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疏漏、模糊之处,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涉税事项的精心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这是纳税人使用一种在表面上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但实质上与立法意图相悖的非违法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避税被称之为“合法的逃税”。避税具有非违法性、策划性、权利性、规范性和非倡导性的特点。例如,企业可提高坏帐准备的提取比率,坏帐准备金是要进管理费用的,这样就减少了当年的利润,就可以少交所得税。一般来说,避税筹划的空间由以下构成: 1、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2、利用可选择性的会计方法, 3、从中选取对纳税最有利的方法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4、利用税收法规、政策中存在的缺陷、漏洞、不足, 5、达到一定时期减轻税负的目的。 偷税是指以非法手段逃避纳税负担的行为。包括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

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分析_沈肇章

一、避税与反避税静态博弈 (一)模型假设 1.企业是真正的市场主体,在全面税收约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外部税收环境给定了企业的行为空间。2.企业与税务机关的行为都是理性的。避税虽然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每个企业愿意支付的避税成本不会超过其避税收益。同理,税务机关必须寻求反避税效果与税收征管成本的均衡。3.在静态的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征纳双方同时行动,即任何一方在开始行动时,都没有机会观察到对方的选择。4.如果企业选择避税,只要税务机关进行调查,避税活动就会被发现。有关查出率的影响,本文不做讨论。 (二)模型建立 避税与反避税博弈的参与人是企业与税务机关,他们都根据各自的目标安排自己的行为。企业的纯策略选择是不避税或避税;税务机关纯策略选择是进行反避税调查或不进行反避税调查。 税务机关对关联企业转让定价的调整,依据的是独立交易原则,即根据外部市场独立竞争价格来判断关联企业间内部转让定价是否存在避税问题。假设市场独立竞争价格的中值为P,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为P',当P'< P时,反映关联企业企图通过低价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将一部分利润由高税区转移到低税区,规避税负。我们用T表示高税区的税率,用t表 示低税区的税率,即T>t或(T-t)>0。(P-P')(T-t)是企业期望的避税得益,假设避税成本为F,且(P-P')(T-t)-F>0,才有避税的必要。如果企业避税被查出,税务机关会按照(P-P')T调增企业应纳税额,并按照利率R对应补税额加收利息(如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利率按照税款所属纳税年度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计算),但是,反避税调查会增加税收征管成本,设其为C,且(P-P')T-C>0,才有反避税的必要。据此,可以建立避税与反避税静态博弈模型,税务机关与企业对应策略组合的得益矩阵如下表。 (三)模型分析 如果税务机关不进行反避税调查,企业避税的期望得益为(P-P')(T-t)-F;企业不避税,既无避税得益,也无避税成本,期望得益为0,由于(P-P')(T-t)-F>0,所以选择避税的策略更优。如果税务机关进行反避税调查,企业避税的期望得益为(P-P')(T-t)-(P-P') T (1+R)-F,企业不避税的期望得益为0,由于(P-P')T>(P-P')(T-t),显然,选择不避税的策略更优。 在企业避税的情况下,如果税务机关进行反避税调查,期望得益为(P-P')T(1+R)-C;如果税务机关不进行反避税调查,无反避税调查成本,期望得益为[-(P-P')T ],因为P> P',体现的是税 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分析 ◆ 沈肇章 内容提要:企业避税行为是企业与外部税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企业避税行 为动机一定的情况下,企业避税行为决策取决于其行为空间的大小。本文试图通 过避税与反避税的静态和动态博弈分析,探索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空间的各种因素, 讨论抑制企业避税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避税行为空间 静态博弈 动态博弈 企业与税务机关避税与反避税博弈的期望得益矩阵表

浅析税收筹划

浅析税收筹划 发表时间:2017-07-05T14:57:00.30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3月作者:孙娇刘盼孙家靖朱晨 [导读] 这些都需要企业在对税务管理高度重视的基础上,不断的研究探索出更适合企业自身的税务管理模式,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昆明 650000 摘要:税收筹划己成为现代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税收筹划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税收筹划是我国现阶段深化税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企业向发达国家成熟企业迈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前不少企业对税收筹划认识不足,对税收筹划的事前预测与着力点的把握不当。本文介绍了税收筹划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我国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收改革意义 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通过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实现安排,从而达到税收筹划目标的一种行为。 税收筹划的特点 1、纳税筹划具有合法性 纳税筹划的合法性是纳税筹划最基本的特点,纳税筹划是在合法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对国家制定的税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后,进行纳税优化选择。 2、纳税筹划具有导向性 税收是国家控制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国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多征或减征税收,引导纳税人采取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为,以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或治理社会的目的。 3、纳税筹划具有目的性 反映在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中,其选择和安排都围绕着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而进行,以实现价值最大化和使其合法权利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为中心。在纳税筹划中,一切选择和安排都围绕着节约税收成本的目标而进行,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使其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享受与行使是进行纳税筹划的中心。 4、纳税筹划具有专业性 由于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对税法的能动运用,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策划活动。它要求筹划者要精通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熟悉财务会计制度,更要时刻清楚如何在既定的纳税环境下,组合成能够达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 5、纳税筹划具有时效性 国家的税收政策法令给纳税人的行为提供空间,纳税人只能适应它,而无法改变它,纳税筹划受现行的税收政策法令所约束。国家的税收法律也会不断修正和完善。税收作为国家掌握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税收政策必然根据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而制定,当国家税收政策变动时,纳税筹划的做法也应及时进行调整。 税收筹划在发达国家十分普遍,而且作为一种产业被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我国才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税收制度,税收筹划进入中国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从理论上讲,能合法减少应纳税款,节约税收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税收筹划应是纳税人的必然选择然而实践中税收筹划并未广泛展开。面临这种状况,我国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有: 1. 企业的认识和筹划意识不足。 第一,目前很多企业的高层人员和财务人员对税收筹划的定位没有理性认知,感性认识较多,未弄明白税收筹划和偷税之间的区别,容易将税收筹划与偷漏税相互混淆,不懂得税收筹划符合国家税法的立意图,是企业的一项正当权利的道理。第二,许多企业的高层人员和财务人员对税收筹划价值创造意义认识不够,很少能够把税收成本作为业务决策的要素来考虑。第三,是企业对税收筹划的空问认识不足,过多围绕税收优惠政策和抵扣标准等做文章,缩小了税收筹划空问。 提高认识是搞好税收筹划的前提。企业财会和相关人员要提高认识,税收筹划不仅不是涉嫌偷税的行为,而且是符合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的行为,是企业的一项正当权利。企业的高层人员和财务人员应正确认识税收筹划的价值和创造效益的意义,把税收成本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战略决策之中是搞好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 2、缺乏税收筹划专业人才 税收筹划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事先的规划和安排,经济活动一旦发生后,就无法事后补救。因此,税收筹划人员应当是高智能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各税收、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全面并了解、熟悉企业整个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税收筹划人员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仅要精通税法,随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情况,而且要非常熟悉企业业务情况及其流程,从而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作出最有利的决策,但日前大多数企业缺乏从事这类业务的专业人才。 企业应注重对包括对现有财会人员在内的从事税收筹及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既能制定正确的税收筹划力案,又能正确地组织执行税收筹划方案,还能有效地对税收筹划风险进行管理,同时,企业可引进高素质的税收筹划及风险管理人才,将应聘人员的税收筹划及其风险管理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核成绩,作为人员录取的标准之一。另外,对于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税收筹划,企业应加强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借助中介机构专业化的服务的优势,将税收筹划方案委托给中介机构,但委托的同时,企业自身仍要加强对税收筹划风险的管理,避免委托的税收筹划失败而产生损失。 3、忽视税收筹划的风险 从当前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看,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都普遍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其实,税收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方法本身也是有风险的。 企业要建立与税收筹划日常相关的机制,包括筹划上作流程、筹划风险预警、筹划决策、控制扫除制以及反馈机制,有效的机制可以防范税收筹划风险,保证税收筹划方案的合理性、合法性,并能及时、有效实施,除此以外,为了保障控制系统有效运行,企业应明确涉

论节税与偷税 避税之区别研究

论节税与偷税避税之区别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节税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真正对节税概念的正确理解不多,往往常与避税甚至偷税混杂一起。本文将从正确介定节税的概念和特征入手,简述其与偷税、避税之区别,提倡正确的节税理念,不打擦边球,更不要偷逃国家税款。 【关键词】节税;偷税;避税;区别 当前在中国普遍存在着对节税认识上的偏见。那么,节税到底是什么,与偷税、避税有无区别,应否提倡节税?本文将对此作一番分析。 1.节税、偷税和避税的概念及其特征 节税又称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纳税人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巧妙安排,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节税有以下特征:合法性;政策导向性;策划性。 偷税,是在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已经发生并能够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不正当或不合法手段以逃脱其纳税义务的行为。偷税有两个基本特征:非法性;欺诈性。主要表现为纳税义务人有意识的违反税收法规,用隐瞒或欺骗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 避税,是指纳税人在充分了解现行税法的前提下,对经济活动的筹资、投资、经营等活动做出巧妙的安排,这种安排手段处在合法与违法之间的灰色地带,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避税是以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因此避税筹划既不违法,也不合法,而是处在两者之间,所以称之为“非违法”。避税有以下特征:非违法性;策划性。避税者通过对现行税法的了解甚至研究,找出其中的漏洞,加以巧妙利用;权利性。避税筹划实质上就是纳税人在履行法律义务的前提下,运用税法赋予的权利,维护既得利益的手段;规范性。 2.节税与偷税、避税的区别 2.1行为目的上的区别 从节税、偷税、避税的结果上看,都表现出所缴税额的直接减少,因此不少人认为三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所采用的手段合法性不同而已。其实不然。 和偷税、避税相比,节税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缴纳最少的税额,而是要实现整体的税后利益最大化。有些经济活动可以使税额降到最低,但未必能保证纳税人的利益最大,那么,对这类经济活动的选择就不能说是成功的节税。如,我国税法规定了对符合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企业

浅析税务筹划论文

摘要 税务筹划是企业用足用好税务政策的新课题,是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就税务筹划的概念、特征、可能性和效应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减轻企业税负,降低成本费用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合理筹划企业的各种税收,使企业税负最轻,成为目前企业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这便产生了企业税收筹划问题。本文从企业外部经营管理和内部会计核算管理两个层面,讨论了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策略和方法,并以之探究当前企业税收筹划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税务筹划税务负担管理税收筹划节税选择

ABSTRACT Tax planning is the enterprise with full and good tax policy a new topic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corporate financ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tax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possibilities and effects of a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discussion. In a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s, reduce the corporate tax burden, reduce costs is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 important means of how the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allow businesses within a reasonable variety of tax planning, so that the lightest corporate tax burden has become currently enterprises are facing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issues, which have given rise to corporate tax planning issues. This article from outside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accounting management at two levels, discussed the main corporate tax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and to explore the current corporate tax planning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Tax planning tax burden Manage tax planning tax saving options

合理避税的16种方法

合理避税的16种方法 企业合理避税不是逃税,财会人利用好这16种方法,做足税收 筹划! 现在每个行业竞争都很激烈,每个老板都希望把自己企业的成本费用降下来,让企业利润更多一点。企业老板想要降低成本费用,还要搞好企业的税收筹划,别到最后让企业多交了冤枉税,减少企业的利润,这就需要财务上有个会计方面的能手。 所以很多企业的老板,要求自己企业的会计把税收筹划和企业税收风险的问题放在首位。 日前,后台也收到了很多关于税收筹划的会计朋友留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 一什么是税收筹划? 1、税收筹划与避税、偷税有什么不同? 税收筹划又称“合理节税”,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规定的许可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的减轻企业税负,取得企业节税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逃税,本质上与偷税无任何区别,是指纳税人采取虚报、谎报、隐瞒、伪造等各种非法欺诈手段,不缴纳或少缴纳税款的逃避纳税的行为。 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或者其他不足之处,采取非违法的手段减少应纳税款的行为。这是纳税人使用一种在表面上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但实质上与立法意图相悖的非违法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国家对于避税逃税的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具体如下: 1. 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 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4.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5.税务、海关、银行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本罪犯罪人相勾

浅谈税收筹划与逃税避税的联系与区别

浅谈税收筹划与逃税避税的联系与区别 税收筹划也称节税,是指纳税人(自然人、法人)在遵守税法及合乎税法意图的前提下,采取合法手段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谋划与对策。由于税收筹划能使企业达到少交或缓交税款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逃税、避税与节税联系在一起,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产生一些模糊认识。其实三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但它们之间却有显著的区别。 逃税是指纳税人采取虚报、谎报、隐瞒、伪造等各种非法欺诈手段,不缴纳或少缴纳税款的税务违法行为。我国对逃税一般称为偷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中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和缺陷,规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的行为。税法漏洞指税法中由于各种原因遗漏的规定或规定的不完善之处;税法特例指在规范的税法中因政策等需要对特殊情况所做出的某种不规范规定;税法缺陷指税法规定的失误。 节税、避税与逃税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行为的主体相同,都是以纳税人为主体所采取的行为。(2)行为的目的相同,都是纳税人想减少纳税义务,达到不交或少交税款的目的。(3)行为的税收环境相同,三者都处在同一的税收征管环境和税收立法环境中。(4)都具有策划性。无论是节税、避税、逃税,企业都必须十分熟悉和精通税收法律条文和含义。(5)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税收法律条文的不断完善和修订,原来的避税行为就可能转化为逃税行为。由于不同国家对同一经济活动采取的标准不同,因此在一国合法的节税在另一国可能是避税行为。 节税、避税、逃税三者虽然有许多联系,但三者有明显的区别:(1)法律性质不同。节税是符合法律的行为,它符合法律的文字规定和立法精神;避税是合法行为,符合法律的文字规定,但却违反了税法的立法精神;逃税则是违反法律的条文规定,是违法行为。(2)行为的时点不同。节税是纳税人在应税行为发生前,通过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以轻税代替重税,具有事前性;避税是在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对其实现形式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使之变为非税行为或低税行为,具有事前性;而逃税行为是对已发生的应税行为全部或部分的否定,具有事后性,且属非法行为。 (3)产生的后果不同。节税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国家采用税收杠杆来调节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而避税和逃税行为由于和税法的立法精神相违背,因而使税收杠杆失灵,并

合理避税60个方法和42个技巧-(避税与反避税)

合理避税60个方法和42个技巧-(避税与反避税)

合理避税方法:一、销售收入方面(销项 税额)(一)发出商品,不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时记销售收入,而是以收到货款为 实现销售的依据。其表现为:发出商品时,仓库 保管员记帐,会计不记帐。(二)原材料 转让、磨帐不记"其它业务收入",而是记"营业 外收入",或者直接磨掉"应付帐款",不计提" 销项税额"。(三)以"预收帐款"方式销 售货物,产品(商品)发出时不按时转记销售收入,长期挂帐,造成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 (四)制造大型设备的工业企业则把质保金长期 挂帐不转记销售收入。(五)价外收入不 记销售收入,不计提销项税额。如:托收承付违 约金,大部分企业收到违约金后,增加银行存款 冲减财务费用。(六)三包收入"不记销 售收入。产品"三包"收入是指厂家除向定点维修 点支付费用外,还有按一定比例支付商家"三包 费用"(含配件),保修点及商家挂帐不记收入, 配件相当一部分都记入"代保管商品"。(七)废品、边角料收入不记帐。主要是工业企 业的金属边角料、铁肖、铜肖、铝肖、残次品、 已利用过的包装物、液体等。这些收入多为现金

收入,是个体经营者收购。纳税人将这些收入存入私人帐户,少数应用在职工福利上,如:食堂补助,极个别用于上缴管理费,多数用在吃喝玩乐和送礼上。(八)返利销售。市场经济下的营销方式多变,返利销售是厂家为占领市场,对商家经营本厂产品低于市场价格的利益补偿,是新产品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是市场营销策略的组成部分.其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商家销售厂家一定数量的产品,并按时付完货款,厂家按一定比例返还现金。二是返还实物、产品、或者配件。商家接到这些现金、实物后,现金不入帐也不作价外收入,更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形成帐外经营。(九)折让收入。折让即折让与折扣,相似于返利销售,所不同的是:折让是发生在销售实现的时候,在发票上注明或另开一张红票反映的销售方式。按照税法规定,在发票上注明折让数额的,按实际收款记收入。另外开具红票的,不允许冲减收入。在实际工作中,纳税人往往是用红票冲减收入,将冲减的收入以现金方式给购货员,购货方不记价外收入,造成少缴税款。(十)包装物押金逾期(满一年)不转记销售收入。(十

国际避税与逃税的防范措施研究

国际避税与逃税的防范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国际贸易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商务往来日益频繁,针对这一情况,各国制定了关于国际税务方面的相关条例,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及人民的利益,同时也给商务贸易带来一定的保障。然而,对于不法商家来说,为了降低进货渠道的成本,或者是为了扩大销路等各种目的,他们开始尝试国际避税与逃税的操作,而这会严重损害各国人民的利益。 本文采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资料http://www.mm8.pub/ 关键词国际商务国际避税国际逃税 一、引言 作为一个税务控管严格的国家,我国无论对什么方面的税务都应该严加控制,但是由于不法商家对于国际避税与逃税的手段多种多样并且十分高明,有关部门有时候很难及时发现,消费者的利益或者是其他商家的利益也由此受损。国家需要对税务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出现国际避税与逃税的问题。而本文就针对国际避税与逃税的各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改善方案,希望能够为之后我国税务控管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国际避税与逃税的防范特点 国际税务清算对于各个国家而言都是一个难题,因为不同国家的税务要求不同,并且会随着不同情况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国际税务之间的这种特点来进行国际避税与逃税的操作。而在如何防范国际避税与逃税这个问题上,有关部门和相关合作单位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国际避税与逃税违法行为的运作特点,然后针对不同方面采取最好的防范措施。 (1)熟练掌握基本的社会规则。如果不法商家试图进行国际避税与逃税,那么为了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他们一定会对社会中存在的社会规则进行足够的了解,除了法律之外还有一些不同的社会常识。这样一来,他们才能够在逃脱法律的情况之下进行国际避税与逃税。但是,如果相关的执法部门能够同样做到熟练了解各方面的社会规则,分清不同国家的法律具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内容,税务条款有哪些等等,这样就能够在检验商家是否缴纳了足够的国际税务条款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够更好地明确纳税种类是否有遗漏等等。总之,熟练掌握基本的社会规则对于如今的执法部门来说,是防范国际避税与逃税的重要基础。 (2)相关活动需要提供足够的凭证。对于执法部门而言,检验商家是否缴纳了足够的国际税务,最好的方式就是检查其是否有相关活动的凭证。因为无论是何种合法交易,都一定会留下相关的有效凭证,这样一来才能够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对自身有足够的保障,而且也方便了相关部门的检查。所以在防范国际避税与逃税的过程之中,相关执法部门要注重考查不同的商家是否有商业活动凭据,当然这个特点要在保证足够了解各国法律条款的情况之下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而对于合作商家来说,如何考查对方有没有缴纳足够的国际税务,最好也能够通过对方的相关凭证是否齐全来检验。 (3)注重保留一切有效证据。事实上,合法正规的商家也需要保证自己的交易和税务往来清单明确,在防范国际避税与逃税的过程之中需要注重保留一切有效证据。因为在国家税务进行检验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生信息错误,如果商家在缴纳了足够的国际税务之后依然被告知避税或者逃税,那么此时就能够通过之前所留存的有效证据来证明自己所缴纳税务齐全的事实。所以,为了避免发生较为严重的避税与逃税的情况,在进行商业活动和贸易的时候要注重保留有效证据,避免之后发生误会,同时这也是保障自我利益的一种体现。 三、防范国际避税与逃税的困难 在不同国家的税务之中,税务项目种类繁多,对于人们的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而且商家也很容易遗漏一些项目的缴纳。但是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杜绝国际避税与逃税这种违法

浅谈税收筹划的分类及步骤

浅谈税收筹划的分类及步骤 摘要:税收筹划作为一种理财行为越来越得到纳税人的重视,文章从税收筹划的含义入手,着重探讨税收筹划的分类及步骤。 关键词:税收筹划;分类;步骤 一、税收筹划的含义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纳税人的经营、筹资、投资、理财、交易、分配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策划和安排,来降低税收负担和税收风险的行为。 二、税收筹划的分类 第一,按企业不同的阶段对税收筹划进行分类,可将税收筹划分为企业设立阶段的税收筹划、企业筹资阶段的税收筹划、企业投资阶段的税收筹划、企业采购阶段的税收筹划、企业生产阶段的税收筹划、企业销售阶段的税收筹划、企业分配阶段的税收筹划、企业重组阶段的税收筹划。 第二,按不同的税种对税收筹划进行分类,可将税收筹划分为增值税的税收筹划、消费税的税收筹划、营业税的税收筹划、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关税的税收筹划、资源税的税收筹划、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收筹划、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筹划、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筹划、车船使用税的税收筹划、车辆购置税的税收筹划、房产

税的税收筹划、印花税的税收筹划、契税的税收筹划。 第三,按不同的行业对税收筹划进行分类,可将税收筹划分为农业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业企业的税收筹划、商品流通企业的税收筹划、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筹划、邮电通信企业的税收筹划、酒店企业的税收筹划、金融保险企业的税收筹划、服务行业的税收筹划、娱乐行业的税收筹划、文化体育行业的税收筹划、交通运输企业的税收筹划、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 第四,按税收筹划的形式进行分类,可将税收筹划分为节税筹划、避税筹划、税负转嫁筹划和涉税零风险筹划。 第五,按税收筹划的方法进行分类,可将税收筹划分为税基式税收筹划、税率式税收筹划、增加可抵扣税额式税收筹划、推迟纳税时间式税收筹划。 第六,按从事税收筹划的人员是企业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分类,可将税收筹划分为自身税收筹划与外包税收筹划。 第七,按税收筹划期限的长短,可将税收筹划分为短期税收筹划、中期税收筹划与长期税收筹划。 三、税收筹划的步骤 收集税收筹划必需的信息 1、企业涉税情况与需求分析。不同企业的基本情况及纳税要求有所不同,在实施税收筹划活动时,首先要了解企

对税收筹划的认识和思考

对税收筹划的认识和思考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我国的税收制度也逐步完善。税收负担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必然考虑的因素。纳税筹划已不再是税收领域的独立研究课题,它已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内在联系,它是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筹划必将被人们认识,必将受到纳税人和经营管理决策者的重视。 对“税收筹划”概念的定义,目前尚难以从词典和教科书中找出很威望或者很全面的说明,但我们可以从专家学者们的阐述中加以概括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容许的规模内,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等运动的兼顾谋划,到达下降税负目标的经济行动。 一、正确认识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按照税法要求,在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纳税方案中进行择优,以达到降低纳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税收筹划与避税、节税、偷税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利。 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开展起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税收筹划必将成为市场经济中企业降低纳税成本的理性选择。随着市场经济规范化、法治化的完善,纳税人纳税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从维护自身整体、长久利益出发,必将摈弃偷逃税、避税等短期不良行为,转而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以谋求企业合法、规范和长久的发展。国家通过税种的设置,税率的确定,课税对象的选择和纳税环节的规定,体现宏观经济政策。企业通过税收筹划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经营管理,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筹划,税收筹划就是企业各种筹划中的一种。因此,税收筹划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和管理中的必然选择。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承认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所追求的目标是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经济利益。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赋予企业一些必要的权益。税收筹划就是这种具有法律意识的主动行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从事经营活动,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有选择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考点:国际逃税和避税的防止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考点:国际逃税和避 税的防止 国际逃税与国际避税,虽然在性质上不相同,但其危害却是相同的,都严重损害国家的税收利益,干扰了正常的国际资金流通秩序, 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所以,各国都努力通过国内立法和增强国际合 作等方式防止国际逃避税。 1.在国内立法方面。国内法防止国际逃税和避税方面主要有一般 国内法律措施和特别国内法律措施。一般国内法律措施主要包括增强 国际税务申报制度,强化对跨国交易活动的税务审查,实行评估所得 或核定利润方式征税等。 特别国内法律措施是除一般国内法律措施外,针对惯常的几类国 际逃税与国际避税采取的特别国内法律措施。主要包括:(1)规制自然 人纳税主体的措施。为了防止自然人的避税性移居,使用自由流动原 则的例外,规定禁止离境。例如,一些国家规定欠税者不得出境。(2) 规制法人纳税主体的措施。为防止法人向避税地实体转移营业和资产,很多国家采取限制措施,限制转移营业和资产,要求此种转移必须经 财政部批准,否则将受处罚等。(3)采取“正常交易原则”。针对跨国 纳税人通过转移定价和不合理分摊成本和费用避税的行为,各国主要 采取“正常交易原则”来处理。依该原则,关联企业各个经济实体之 间的营业往来,均应依公平的市场交易价格来计算。如有人为抬价或 压价等不符合该原则的现象发生,相关税务机关可依公平市场价格, 重新调整其应得收入和应承担的费用。(4)防止利用避税港的措施。针 对跨国纳税人利用国际避税港逃避税的行为,各国采取的法律管制措 施有:通过法律禁止纳税人在避税港设立基地公司;禁止非正常的利润 转移;取消境内股东在基地公司未分配股息所得的延期纳税待遇等。 2.国际合作。单纯依靠各国国内法措施,很难有效地管制日益严 重的国际逃税和避税行为,只有通过国际合作,综合使用国内法和国

《论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筹划》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论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筹划 学部管理学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开题报告日期2011.10. 10~2011 .10. 30

论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筹划 1 题目来源 本系统题目来源于其他。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企业的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合理享受税收优惠,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如何积极运用税收筹划和税收优惠政策,并为企业创造价值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新焦点。要想做好以上工作,就应该在了解熟悉相关税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税法上的优惠政策或者其他对企业有利的规定,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随着我国税收征管制度的日趋完善,涉税事务越来越成为企业的重要内容,它直接贯穿于投资、筹建、生产、经营、利润分配等一系列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 研究意义: 现阶段研究我国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筹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方面。 1.理论意义 (1)从长远和整体看,税收筹划可能增加国家税收收入总量 税收筹划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稳步发展。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虽然降低了企业税负,但是随着产业布局的逐步合理,可以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上去了,收入和利润增加了,从整体和发展上看,国家的税收收入也将同步增长。税收筹划有助于实现纳税人财务利益最大化,可以减少纳税人税收成本(节税功能),有利于纳税人财务利益最大化。 (2)在一定意义上催化了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和完善

我国在市场经济初期,经济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和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从而达到协调并弥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效果中的某些不完善之处,发挥“微调”作用,间接地矫正市场失灵。尤其是在市场机制内,收入的初次分配往往是不公平的,政府运用税收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介入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通过税制上的安排,如废除农业税、免征牧业税、提高个体经营者纳税起征点等税收优惠政策把资金再分配给那些应该增加收入的群体,充分发挥税收“自动稳定器”和“人为稳定器”的功能。 2.实践意义 (1)有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作为纳税人,谁都希望减轻自己的税负。如果有不违法的税收筹划方法和国家支持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选择,自然也就不会去做偷逃税款等违法之事。 (2)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管理水平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离不开会计,会计人员既要熟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更要熟知现行税法,要按照税法要求设账、记账、编报财务会计报告、计税和填报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从而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3)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税收筹划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而税收优惠政策也鼓励投资和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减轻了企业的税负,企业有了持续发展的活力,竞争力提高了,收入和利润增加了,税源丰盈,国家的收入自然也会随之增加。 3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李晶.基于税收筹划角度的纳税服务体系创新[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1 [2]王淑华.新税法下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3 [3]陈丽霖.纳税筹划的思维方式探析[J].财会月刊,2009,11 [4]黄海梅.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的思考[J].市场论坛,2009,11 [5]郭平,洪源.税收政策刺激我国消费需求有效增长的作用机理及对策研究[J].财政金融文摘,2010,3

企业如何成功地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如何成功地进行税收筹划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深入发展,税收对国家和纳税人利益分配关系的调节作用也愈发突出。目前,税收支出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利益,因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收益最大化为目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等事项进行事前安排的税收筹划,越来越成为企业经济决策的重要内容。那么,企业如何成功地进行税收筹划?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划清税收筹划、避税以及偷税的界限 在税收筹划实践中,有的纳税人往往因为筹划不当构成避税,被税务机关按规定调整应纳税金额,未能达到节税目的;有的纳税人则因筹划失误形成偷税,不仅没有达到节税目的,反而受到行政处罚甚至被刑事制裁。因此,要有效开展筹划,首先必须正确区分税收筹划与避税、偷税的界限。 1、偷税。我国税收征管法解释:“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我国刑法对偷税罪也有类似的解释,并规定“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从以上法律解释可以看到,偷税是一种违法行为,采用这种行为来获取经济利益,其结果必然会受到法律

的追究。 2、避税。对于避税的解释国际上尚无统一定论。按国际财政文献局的说法,避税是指个人或企业以合法手段,通过精心安排,利用税法漏洞或其他不足来减少其纳税义务的行为。我国学者张中秀在《避税与反避税全书》(1994年版)中写道:“避税是指纳税人针对税法不完善及各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的税收缺陷,回避纳税义务的活动。”上述说法的共同一点就是:避税行为尽管不违法,但往往与税收立法者的意图相违背。避税最常见、最一般手法是利用“避税港”(指一些无税收负担或税负极低的特别区域)虚设经营机构或场所转移收入、转移利润,以及利用关联企业的交易通过转让定价转移收入、转移利润,实现避税。由于通常意义上的避税行为有悖税法精神,也可以说是对税法的歪曲或滥用,故世界上多数国家对这种行为采取不接受或拒绝的态度,一般针对较突出的避税行为,通过单独制定法规或在有关税法中制定特别的条款来加以反对,我国也采取这种立场与做法。如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和税收征管法中都有关联方交易的纳税规定,另外国家税务总局还专门制定了《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等单项法规。 3、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就其目的和结果而言,常被称为节税。印度税务专家N?J?雅萨斯威认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通过纳税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美国学者W?B?梅格斯博士认为:“人们合理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之为税收筹划。”对税收筹划一般国家都采取接受的态度,如荷兰议会和法院就承认:纳税人有采用“可接受的方法”,用正常的途径来“节税”的自由,其特征是用合法的策略减少纳税义务。这些表述说明,税收筹划是对税收政策的积极利用,符合税法精神。从更深一层理解,税收的经济职能还必须依赖于税收筹划才能得以实现。税收筹划的例子在实践中也随处可见,如甲级卷烟原消费税税率为45%,后调高至50%,有家企业便迅速调

避税行为效应及客观原因分析(一)

避税行为效应及客观原因分析(一) 避税行为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对避税行为产生的后果分析,称为避税的效应分析,二是对避税行为产生原因的研究,称为避税客观原因分析。 一、避税行为的效应分析 (一)避税行为产生的最直接效应是减轻纳税负担,获得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纳税人在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时,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尽可能多的财产或收入,而纳税与之相悖,税收是构成纳税人可支配收入最直接的威胁因素。本来纳税人将收入单方面转移给政府就是一件较为痛苦的事,而税收单方面转移,又有别于购买政府公债的单方面转移,前者是无偿的所有权转移,公债是有偿的、暂时的,这更加重了纳税负担的“痛苦”性。纳税人通过逃税、转嫁等手法也能获得更多可支配收入,从而减轻税负;但逃税为非法,转嫁受价格抵制,搞避税最为高明和圆满。纳税人避税愈多,国家税收收入蒙受损失愈大,反之亦然。但若从全国资源配置角度来看失大于得,国家损失更大。 (二)避税行为的第二个效应是国家税收收入减少 避税对国家税收收入减少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避税本身导致税收收入减少;其二是避税不良效应使国家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反避税;其三,避税成功后导到更多的逃税和避税。 (三)避税的再分配效应 纳税人通过避税可获得更多的税后收入,这种行为本身的直接效应,一是纳税人收入增加,二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这种直接效应联系起来就是收入再分配效应,即通过减少财政收入来增加纳税人可支配收入,一增一减看起来得失相当,其实不然,由于避税行为所产生的增加收入要扣除纳税人避税成本,加上财政投入反避税成本,真正的增加要比想象的少,而损失则比想象的多。因此一增一减不是简单的收入分配,而是更为复杂的再分配效应,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失大于得。避税行为整体效应是全社会福利减少,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四)避税的价格效应 作为避税者,一旦避税成功,即可能获得额外收入,税收负担愈轻。税收负担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成本,为此,对同样条件的纳税人来说,避税成本更为“低廉”,由此产生价格效应。这种价格效应是避税愈多,价格可愈低,竞争力愈强,市场占有率也愈高。因此对避税者来说,除了可获得更多可支配收入,同时,还可以增加其市场竞争力,获得类似于政府补贴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看,避税有其更强的内在动力。 (五)避税的转嫁效应和逃税效应 避税的动机与逃税和转嫁的动机基本上是一致的,都立足于减少税收负担,获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由此派生出,一旦避税不成功,自然想到逃税和转嫁。通过逃税和转嫁也可能减少税负,这种情况称之为避税的逃税效应和转嫁效应。由避税不成功派生出逃税行为或转嫁行为,实际操作过程中与直接逃税和转嫁很难区别,有的是同一过程。 (六)避税的法律效应 避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钻法律的空子”,因此纳税人很自然地要研究法律,在法律条款中寻求避税途径,这样从另一方面刺激了税法的立法机关,制定更为严格、科学的税收法律,从而产生研究法律的社会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避税的法律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二、避税客观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是有其内在原因和外在刺激因素。就避税而言,其内在动机可以从纳税人尽可能减轻纳税负担的强烈欲望中得到根本性答案。就我国发生的避税而言,其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