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身14经络示范图(整理打印版)

全身14经络示范图(整理打印版)

全身14经络示范图(整理打印版)
全身14经络示范图(整理打印版)

全身14经络示范图

1.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

2.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

3.青灵穴:从此远离止痛药.

4.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是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5、灵道穴: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

6、阴郗穴:腕横纹上0.5寸。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7.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增强睡眠。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还可防止老年痴呆。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二增强胃动力。三防老年痴呆。四治疗晕车。五增强通便能力。

8.少府穴: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少府是心经的火穴。因此湿热症、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可直接调节心脏的穴。主治先天心脏疾病。

9.少冲穴:身体上的速效救心丸,小指内侧指甲旁。#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它有开窍醒神的功效。放血、去热。

1. 足阳明胃经:生气养血的康脉.

2. 承泣穴:常按摩能美容明视力. Array

3. 四白穴:给您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4. 地仓穴:不用打针也能治疗说话流口水

5. 颊车穴:口歪眼斜的克星..

6. 下关穴:平衡阴阳止牙痛..

7. 头维穴:难过就哭,开心就笑.

8. 人迎穴:消除双下巴,还你青春美丽

9.乳中穴:消除脂肪粒的美容师

10.乳根穴:不用手术也能丰胸

11.滑肉门穴:体内清痰的环卫工

12.天枢穴:肚脐眼旁边2寸。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13.归来穴:归来帮你扫清难言之隐

14.气冲穴:月月不痛很轻松

15.伏兔穴:想要腿脚好,按摩伏兔少不了

梁丘穴:在膝盖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经的郗穴治急

症。

1.足太阴脾经:运食化物的血脉

2.隐白穴:隐白帮你快速止血.

3.太白穴:逛街腿痛捏捏脚趾就解决,. 贴着脚内侧骨头揉,缝里向指间揉。

4.公孙穴:调节血压显奇效,.大拇指往下滑有个壳头。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对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明显。

5.三阴交穴:气血畅通,妇科疾病不敢扰.

6.阴陵泉穴:消除水肿通便利尿.

7.血海穴:血海一出痛经消除

8.府舍穴:从此不受腹痛烦扰..

9.大横穴:帮您保持健美身材.

10.周荣穴:帮您平心静气过秋季

11.大包穴:通治大病小病的全能穴.

少阳胆经2.瞳子穴:青春永驻的保养穴.

3.悬颅穴: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4.悬厘穴:轻松一按除落枕....

5.天冲穴:快速止痛,一身轻松..

6.阳白穴:治疗面瘫的中医常用穴..

7.风池穴: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

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上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

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8.肩井穴: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

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

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

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

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9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拘挛有缓解作用。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阳凌泉: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一切筋的毛病找阳陵泉解决.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贴着外踝。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对治疗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发炎,中耳炎)胆经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节来敲。从上往下敲。

肝经:肝经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二,肝主藏血,储藏不用的血。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问题。

太冲: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上面1寸。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宣泄作用。是肝经的原穴。和行间一起按效果最好。

9.环跳穴:缓解腰痛找环跳

10.风市穴:治疗风湿有奇效.

12.阳辅穴;帮您提高肾功能..

13.足临泣穴:哺乳期尾声巧回乳

14.足窍阴穴:劳累过度按它补精血。

1.足厥阴肝经:调神养志的修脉..

2.大敦穴:阴部疼痛找大敦

3.太冲穴:急性腰痛太冲来缓解.

4.曲泉穴:生殖系统健康大穴.

5.足五里穴:尿频尿急尿不净从此都消失

6.阴廉穴:呵护女性生殖健康.

7.中封穴:关爱男性生殖健康

8.章门穴:退除黄疸,强化肝脏功能.

9.期门穴:疏肝理气找期门.

1.

太阴肺经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谷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1.手太阳小肠经:疏经活气的臂脉

2.少泽穴:井穴(源头)治疗热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较好。咽喉痛、发烧、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不适合按摩。

3.后溪穴:掌纹末端凹陷处,往上推,推到骨缝。穴位深。是八脉交会的大穴。一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二可治疗落枕、肩膀疼,腰不痛背不酸,

4.阳谷学:长生不老的灵丹妙穴

5.养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顶着最高点,往外转凹陷下去的位置。治疗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6、支正穴:腕横纹上5寸,在侧面。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有个特殊的功效治人体的赘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湿凝结、气淤症引起)小肠功能增强了就不会有瘤子

6.小海穴: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之间手一拨动手指就会麻。一。常拨动小海会增强心脏力量。增强消化功能。小海是合穴属土。(合治脏腑)小肠经属火,火能生土。所以把火散到脾经上了,可以增强脾的力量。二。可去人体的燥火。

7.肩贞穴:从此远离肩周炎.

8.天宗穴:健胸美背的康体穴,.小海穴往上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天宗是个大穴。防治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防治肩膀酸疼。

9.肩中俞穴:眼部疾病按摩后背能治疗..

10.颧穴:眼皮不跳心神安宁.

11.听宫穴:耳平前1厘米,张口时是凹陷的。治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

人体经络图解说明

人体经络图解说明 一、肺经(手太阴肺经)在中医醫學的領域中,认为肺不仅指現代醫學的肺脏器官,更是整个呼吸系统的统称。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二、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十四经络图解说明

十四经络图解说明 一、肺经(手太阴肺经)在中医醫學的領域中,认为肺不仅指現代醫學的肺脏器官,更是整个呼吸系统的统称。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二、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1.保心护主的安脉.心包经 天池穴:按天池远离亚健康.. 天泉:腋下横纹两寸。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保肝护肝的重要穴位 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胃部不适找内关.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

1.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 2.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 3.青灵穴:从此远离止痛药. 4.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是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5、灵道穴: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 6、阴郗穴:腕横纹上0.5寸。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7.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增强睡眠。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还可防止老年痴呆。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二增强胃动力。三防老年痴呆。四治疗晕车。五增强通便能力。 8.少府穴: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少府是心经的火穴。因此湿热症、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可直接调节心脏的穴。主治先天心脏疾病。 9.少冲穴:身体上的速效救心丸,小指内侧指甲旁。#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它有开窍醒神的功效。放血、去热。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 关于经的走向1、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2、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3、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太阴对阳明,少阴对太阳,厥阴对少阳。阴配脏,阳配腑。三个大循环。经的走向:如果你将双手上举,阳经是从上往下,而阴经是从下往上走。你可以想象为太阳光(阳)从上照下来;地气(阴)从地下升上来。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向上走手,手三阳经从手向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向下走足,足三阴经从足向上走腹(胸)。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

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循。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里寻,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 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索, 少商穴在大指内,去指甲角韭叶明。二手阳明属太肠,臂前外侧须审量。 商阳食指内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 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肉,偏历腕上三寸量, 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 曲池屈肘纹头是,肘髎大骨外廉旁, 肘上三寸寻五里,臂臑髃下胭端详, 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 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 承泣眼眶边缘下,四白目下一寸匀。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零, 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耳下曲颊临,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给各位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

针灸穴位图一 针灸穴位图

二 针灸穴位图三

人体经络图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 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 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 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 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 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 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 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 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 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 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 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 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 医研究者的任务。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 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全身经络示范图(免费)

多种疾病,可以再这里找到答案 单老师,我买了艾条和用具,正在灸。我整理了一下您博客上艾灸取穴的文章,也参照了他人的,发上来供新人看用,如有不对的,请您删除。 很多病症都要对准病灶治疗,艾灸的次序,基本是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艾灸一定要灸透,这样效果才会好。 乳腺增生,艾灸取穴:选取阿是(乳f肿块处)、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经前症重加太冲;经后症重加太溪。还可以配合应用一些鹿角胶之类的“补气药”,可行血中之气,因而治乳疾效果最好。 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或艾条灸。癌症,用艾灸可以扶正,增强免疫功能,取穴中脘、关元、膏肓、足三里。中医管各种癌症叫癥瘕,癥瘕初是“气”产生的阶段,始是“形”产生的阶段,素是“质”产生的阶段。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无邪、有邪气、形变、质变的过程。症瘕描述的就是疾病从无形的邪气发展到了有形的积聚,并即将质变成癌岩的阶段。所以根除症瘕,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导致癥瘕的发生多是:情志郁结、饮食不节或外感六淫之邪等导致致病因素,以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等而发生此病。 临床表现:体内结块,固定不移,同游定处。病久面暗消瘦,纳减乏力、舌质淡紫、舌光无苔,脉细数。 治疗:扶正补虚,祛瘀排毒。 取穴:神阙、关元、足三里。 方法:用四眼盒艾灸在腹部的神阙和关元部位行大面积艾灸,每次腹部穴位大约艾灸20-30分钟,足三里用单眼艾灸盒每穴艾灸10分钟。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这样艾灸10余次后,你的机体免疫力会有一个提高,相继会带动其他症状的消失。 声带小结,可以在少商和商阳点刺放血,然后再在大椎穴点刺2-3下,拔罐放血后,在此艾灸15-20分钟。 便秘,可以艾灸天枢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都是胃经的穴位,对机体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 虚证,用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治疗一段时间也会有疗效的。 用铺灸治疗背痛可以主一身之阳,调整人体的正气,使病邪不会在嚣张。用铺灸调动体内的元阴元阳,疏通经络。真气动力才可能增强,病情才能痊愈。背痛, 治疗:先用铺灸的方法调动一身之阳。 方法:1.先把大蒜捣碎成泥,大约要100-200克大蒜泥。 2.用一条纱布,从大椎穴铺起直到长强。然后把大蒜均匀地扑在纱布上的脊柱中,厚度约3-4mm。宽度约30mm。 3.把艾绒放在蒜泥上,然后用香火分段点燃艾绒,分段点燃。这时,烟和火都很旺盛,嘱病人一定要咬牙挺住。这个铺灸很容易成为化脓灸,如果实在坚持不下来,可以两个人一起把纱布托起。在放下,在托起。如果嫌铺灸过长,可以一段一段地铺灸,先从上到下进行。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强直性脊柱炎,对于总是背痛的人做铺灸也是很好的方法。 没有化脓灸的铺灸可以三天一次,(因为蒜泥也会导致皮肤起泡)。已经化脓灸的椎体可以10-15天一次,主要看化脓灸的部位预后情况。 没有做过铺灸的,可以先尝试在大椎到胸十二算一段,胸十二到长强算一段,这期间也可以分为三段,总之这些灸法都要看施灸者和被灸者对灸法和耐受程度。

十四经络

十四经络的讲解及销售话术十四经是指人体的十二条正经(包括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和任脉,督脉。现在养生市场上很流行的就是经络养生,疏通十四条经络就是最 全面的经络养生 1、督脉是人体所有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并且心、肝、脾、肺、肾、小肠等,都在督脉上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可以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2、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条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於少、阴道松弛、面部黄褐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3、肺经主管人体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4、大肠经调理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 5、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季和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6、三焦经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感受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7、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8、小肠经堵塞会影响人体精微物质的吸收,人体会变得抵抗力下降,体质变弱等症状,当您的这条经络通畅时,您的身体慢慢会变的强壮,并且可以调理慢性肠炎,疝气等问题 ;9、肾经是人体先天之本,现代人90%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虚现象,而能帮肾补充肾气的只有肾经,因为打针和吃药都会伤到肾的元气,因为是药三分毒,而所有的毒素都需要肾来代谢,当您肾经通畅,肾气充足,身体各方面功能都能达到最好状态,而肾主骨,主生殖和发育,对女性来说通肾经可以改善经量少的症状; 10、膀胱经是人体的垃圾站,所以对于膀胱经,我们用泄的手法来泄除体内的风寒,湿,燥火等毒素,当泄完膀胱经您会发现小便的气味和颜色都有变化,证明您身体的毒素在往外代谢,而膀胱是人体最长的经络,它贯穿头,背,足,调理膀胱经能很快的改善腰背,痛紧的现象; 11、肝经是从脚经子宫,生殖区,到胸,到头,到眼的经络,它掌管人体的情绪,肝气上行为乳下行通经血,所以肝经对女性而言是调理月经於,有血块色暗,乳腺,更年期最好的经络之一,可有效调理肌瘤、月经病、乳腺增生、眼干、头晕的症状,经常调理肝经可使女性更柔美,远离妇科疾病困扰;

十四经络操作手法

十四经络操作手法 一.开经络(客卧位,操作者站头顶位) 1.背部拇指重叠推五线:自左侧夹脊,内外膀胱经,督脉,右侧夹脊,内外膀胱经分别缓行推三遍,同时根据反射区检测郁结区域记在心里,后续跟进调理方案及手法加强。 2?肩胛骨缝拉抹三次同时点按天宗穴三遍。 3?拳滚颈椎两侧三遍同时点按风池风府穴各三遍。 4?背部舒缓安抚。 二.督脉操作手法(客俯卧,操作者站侧位) 1?拇指重叠推抹督脉、两侧夹脊自下而上各三遍 2?拇指走z字自下而上三遍 3?拳推抹督脉、夹脊三遍 4?自下而上点按夹脊穴,左右各17个,拇指同时揉按三遍,点哑门至兑端穴位。 5?玉刮板拨经督脉自下而上三遍 6.取10ml瓶底自下而上30度角轻轻推刮50遍 7.双手重叠搓热整条脊椎 备注:若有肾虚宫寒或月经不调体寒者,手法结束,药灸隔姜盐灸肾腧、命门、八髎。同时此客人需配合任脉、肝胆经调理为最佳方案。同时配灸神阙、气海、关元。每次一注,可连续灸,每十天一疗程,休三天继续。月经前后空两天方可操作,灸疗视月经量多少而定。三.任脉操作手法(客仰卧,操作者站头上端位) 1?客仰卧自上而下展油 2?拇指重叠推抹任脉、两侧乳房打圈各三遍 3?走z字自上而下任脉三遍 4?双手四指重叠打圈按揉自上而下三遍 5?玉刮板拨经任脉自上而下三遍 6.取10ml瓶底自上而下30度角推刮50遍 7?腹部打八卦六圈,四指理气,再打八卦安抚,点按脐上上脘、 中脘、下脘,脐下气海、关元,脐左右天枢、大横各三遍。打八卦安

抚。 8?空掌排气(手不动人动),打八卦安抚,空掌补气(人不动手动)。备注:若有宫寒或月经不调,手法结束,药灸隔姜盐灸神阙、气海、关元。同时此客人需配合督脉、肝胆经调理为最佳方案。同时配灸肾腧、命门、八髎,每次一注,可连续灸,每次一注,可连续灸,每十天一疗程,休三天继续。月经前后空两天方可操作,灸疗视月经量多少而定。 四.膀胱经络操作手法(客俯卧,操作者站头顶位) 1?双手拇指重叠,自上而下推膀胱经三遍,安抚 2?站侧位先左膀胱拨经123拨法三遍,再换右侧,安抚 3?拳滚拉抹三到五遍,用虎口推抹肩胛骨缝,拳滚颈椎两侧。 4?加油安抚 5.八髎打圈,点按八髎穴三遍 6?玉刮痧板拨经至八髎三遍 7.双手重叠搓热八髎 8?下肢,虎口推膀胱自下而上三遍 9?拇指捻揉自小腿向上软坚散结,结节严重部位多揉加强。 10?点按殷门、承府、委中、承山、太息、昆仑。 11.拳滚推抹加强 12.左手压委中,右手抓住脚压腿三次。 13?空拳敲击安抚 14.刮痧板自殷门向下刮式 备注:1?膀胱与肾相表里,疏通膀胱必养肾,故同时调理为佳,同时肾又与肝同源关系,肾不好则肝的功能也会减退,而督脉又是提升阳气,补充能量的重要经脉。所以,将背部所属膀胱、肾、肝胆、督脉同时调理属黄金搭档方案。 2?在操作时,前一次和第三次可闪罐清上焦火加强平衡三焦。以后改为每10天或半月闪罐一次。 五.肾经操作手法(可卧位,操作者站侧位)

十四经络穴位及精油

十四经络、穴位与精油 一、任脉:相当于女性的雌激素,补肾非任脉莫属 1、中极: (1)、前列腺炎,肿大(杜松子、乳香) (2)、尿频、尿急(茶树、洋甘菊、丝柏) 2、关元: (1)、宫寒、痛经、白带异常(姜、黑胡椒、肉桂) (2)、妇科炎症: a、一年以内,急性期(茶树、薰衣草、佛手柑) b、长期迁延不育(洋甘菊、乳香、檀香) (3)、男性阳痿早泄(茉莉、伊兰、檀香、黑胡椒) 3、气海: (1)、补气、养身(玫瑰木、乳香) (2)、妇科虚性疾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玫瑰、天竺葵、丝柏)4、水分: 下肢水肿“梨形”肥胖(葡萄柚、杜松子、黑胡椒) 5、中脘: 一切脾胃问题:a、胃胀气,消化不良(广藿香、茴香) b、胃痛(丁香、茴香) c、胃寒(黑胡椒、姜、茴香) 6、承浆: 调节改善血糖(柠檬、天竺葵)

7、谭中: (1)、心慌、胸闷(伊兰、薰衣草) (2)、乳腺诸痰,乳腺增生、囊肿等(茴香、天竺葵、玫瑰)8、印堂: (1)、头痛、头晕(罗勒、佛手柑) (2)、鼻窦炎(尤加利、香桃木、檀香) 二、督脉——阳脉之海,温阳最佳 1、命门:补肾阳,强腰(月桂、肉桂、茴香、姜) 2、百会: (1)、降血压,健忘(迷迭香、甜橙、欧薄荷) (2)、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直肠下垂(檀香、乳香) 三、手太阳肺经——人体的总理 1、鱼际: (1)、补肺气,增加肺活量(檀香、雪松、玫瑰木) (2)、肺燥热,咳嗽(尤加利、香桃木、欧薄荷、柠檬) 2、列缺: (1)、补肺肾之虚,小病小疾(柠檬、百里香、尤加利)(2)、头、颈、项疼痛(罗勒、佛手柑、薰衣草) 四、手阳明大肠经——肺和大肠的保护神 1、合谷: (1)、头痛、牙痛(薰衣草、欧薄荷) (2)、鼻塞、流涕(尤加利、香桃木、薰衣草)

十 四 经 络 图 解 说明

十四经络图解说明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十二经脉在四肢循行的部位,上肢或下肢内侧面的三条阴经是:太阴在前缘,厥阴在中间,少阴在后缘;上肢或下肢外侧面的三条阳经是:阳明在前缘,太阳在后缘,少阳在中间。 十二经脉气血循行的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然后又回复到手太阴肺经,如此循行。例如头痛,可按经脉在头部的循行部位来辨别:其痛在前额,多与手阳明大肠经有关;痛在颈项者,多与手少阳小肠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余足少阳胆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余厥阴经有关。 十四经络起止穴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止于迎香;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止于历兑;足太阴脾经起于隐白止于大包;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止于听宫;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止于至阴;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止于俞府;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止于中冲;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阳胆经起于童子髎止于足窍阴;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止于期门;任脉起于中极止于承浆;督脉起于长强止于龈交。 一、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在中医醫學的領域中,认为肺不仅指現代醫學的肺脏器官,更是整个呼吸系统的统称。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手太阴肺经预防和主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胸痛;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咽痛、鼻炎、流鼻血;其它: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痛。手太阴肺经不通症状:怕风、易出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光,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有以下11个:

全身经络示范图免费

全身经络示范图(免费)

————————————————————————————————作者:————————————————————————————————日期:

多种疾病,可以再这里找到答案 单老师,我买了艾条和用具,正在灸。我整理了一下您博客上艾灸取穴的文章,也参照了他人的,发上来供新人看用,如有不对的,请您删除。 很多病症都要对准病灶治疗,艾灸的次序,基本是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艾灸一定要灸透,这样效果才会好。 乳腺增生,艾灸取穴:选取阿是(乳f肿块处)、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经前症重加太冲;经后症重加太溪。还可以配合应用一些鹿角胶之类的“补气药”,可行血中之气,因而治乳疾效果最好。 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或艾条灸。癌症,用艾灸可以扶正,增强免疫功能,取穴中脘、关元、膏肓、足三里。中医管各种癌症叫癥瘕,癥瘕初是“气”产生的阶段,始是“形”产生的阶段,素是“质”产生的阶段。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无邪、有邪气、形变、质变的过程。症瘕描述的就是疾病从无形的邪气发展到了有形的积聚,并即将质变成癌岩的阶段。所以根除症瘕,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导致癥瘕的发生多是:情志郁结、饮食不节或外感六淫之邪等导致致病因素,以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等而发生此病。 临床表现:体内结块,固定不移,同游定处。病久面暗消瘦,纳减乏力、舌质淡紫、舌光无苔,脉细数。 治疗:扶正补虚,祛瘀排毒。 取穴:神阙、关元、足三里。 方法:用四眼盒艾灸在腹部的神阙和关元部位行大面积艾灸,每次腹部穴位大约艾灸20-30分钟,足三里用单眼艾灸盒每穴艾灸10分钟。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十四经络穴位歌诀

十四经络循行穴位歌诀 一、手太阴肺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 三、足阳明胃经 五、手少阴心经 --- 八、足少阴肾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 七、足太阳膀胱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三、任脉 十四、督脉 、手太阴肺经【穴位】经渠、太渊穴. 晨3—5点开穴寅时【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 a)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商阳、合谷穴。晨5—7点开穴卯时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 三、足阳明胃经【穴位】足三里、冲阳穴。7—9点开穴辰时歌诀】四 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 (左右九十穴) 四、足太阴脾经【穴位】太白、三阴交穴。9—11点开穴巳时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左右四十二 穴) 五、手少阴心经【穴位】少府、神门穴。 11— 13点开穴午时 歌诀】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遂,神门少府少冲寻。 (左右一十八穴) 六.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阳谷、腕骨穴。 13—15点开穴未时 歌诀】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S dl )0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 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 乃与天容偶0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0 (左右三十八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足通谷、京骨穴 .15 —17点开穴申时 歌诀】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0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0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0 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0 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0 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0 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至白环0 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0 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0 附分挟脊第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0 譩譆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0 肓门志室胞肓续,二十椎下秩边场0 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0 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0 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0通谷至阴小指旁, (左右一百三十四穴) 0 八、足少阴肾经【穴位】阴谷、太溪穴 .17 —19点开穴酉时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

足太阳膀胱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足太阳膀胱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足太阳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脉。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现代医学中,膀胱具有积存肾脏制造出来的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而中医医学却认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分开后,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故此经脉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全身,而呈现各种症状。如头痛、头重、眼睛疲劳、流鼻血、鼻塞等症状会出现于头部。又会产生肩、背、腰、臀、胫等部的肌肉疼痛。容易发生股关节痛、痔疮等。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容易造成耳鸣,听力不佳。声音微弱,不容易听到。容易疲劳,精神欠佳。食物方面偏爱咸食。以季节而言,冬天发病的机会较大。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是由于膀胱经的异常所引起的,请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即能缓和不舒服感。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 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骨至阴 (1) 睛明BL1 Jīng míng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人体十四经脉图

人体十四经络图 中国人数千年前就发现,有些人生病时身体会出现红色发烫的“线条”,而按摩这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这些“线条”,其实就是经络线。 经络是人体脏腑气血运行的通路,犹如宇宙中星球运转的有序轨道。我们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或穴位,就能调理体内的脏腑系统。这就是中医养生治病的玄妙之处。 比如说,我们中国有一句成语叫“捶胸顿足”。人在悲痛的时候,都是哭天喊地,捶胸顿足。为什么呢?因为胸口有一个穴位叫膻中穴。人悲痛时,气就郁结于此。敲打膻中穴,就可以把郁气震出来,心情就会改善。所以悲痛时捶胸是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是对身体机能的自我调节。大家不妨试一试。顾客拒绝时不用生气,回来拍这么一会儿,气震开了,心情就会变得舒畅。为什么要顿足呢?因为咱们脚底下有涌泉穴。顿足可以打开涌泉穴,令肾的精气充沛。肾精气振奋升起,人就会从郁闷之气中解脱出来。 经络,实际上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医学入门》说:“经者,经也;经之支派者为络。” 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有网络之意。络脉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脉是纵行干线;络脉是经脉的大小分支。经络内属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以沟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皮毛和筋肉的通道。 人体经络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等。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具有加强相为表里两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浮络是循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络是细小的络脉。连属部,包括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

一文读懂十四经络,各种不适一目了然!完整高清动图,所有穴位都在

一文读懂十四经络,各种不适一目了然!完整高清动图,所有穴位都在!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者也! ——《内经·灵枢·经脉》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重要通道,堪称“药房”,上面的穴位好比“中药”。 只要把人体十二正经和任脉二脉弄懂,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只要调理跟这个部位相关的经络穴位,症状就会大有缓解,不仅效果好,还能随时随地使用,非常方便! 在介绍经络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按揉相关经络及穴位,出现以下感觉时,说明经络出现了问题。 1、酸 经络通,但气血不足。只要把气血引进来,就不会酸了。 2、酸痛 缺血的同时,还沉积了一点瘀血。 3、胀 气很足,说明体内的气出不去。

4、胀痛 火力比较壮,气有余而血不足,说明血分配得不好。 5、痛 经络不通,瘀血阻络,必须疏通经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人体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如果不通,分别对应哪些症状,上面又有哪些重要穴位。 1子时(23点-1点):胆经当令。 胆经裤线重叠行, 分泌紊乱变神经; 嗜睡液汗疲倦态, 腋窝肿胀后脑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 眼花目黄有增生。

功能作用: 疏泄肠道积滞,修复肠道疾病。 表现症状: 口苦,口干,偏头痛,白发,脱发,怕冷,怕热,胆怯,易凉,皮肤萎黄,便秘。 主要穴位: 肩井穴:乳房胀痛,头痛,肩膀痛,牙痛等。 环跳穴:坐骨神经痛,子宫肌瘤。 风市穴:治疗中风的要穴,对偏瘫、风湿引起的下肢痹痛也有效果。 悬钟穴:半身不遂、腰腿疼痛、偏头痛、落枕等。 足临泣穴: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 2丑时(1点-3点):肝经当令。 肝经对应胆经行, 循环分泌掌控中; 肤色发青腰疼痛, 眼圈发黑有痛经; 眼球发干眼屎多, 肝火旺盛有罪行。

十四经脉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穴位歌诀 一、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二、手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四、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循行、穴位歌 1:任脉 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 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2:督脉 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 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1

3:手太阴肺经 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4: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2

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穴位: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兌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3

耿恩广:全身最重要的74个穴位讲解(附图)

耿恩广:全身最重要的74个穴位讲解(附图) 1938年生,河北省唐山市东矿区前金庄人。退休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经络腧穴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委,腧穴分会秘书长、主任委员。耿恩广以口述讲课的形式,在全身360余穴中选讲了74穴,介绍了这些穴位的功效主治及具体操作方法,是他几十年临床积累下来的精华。 一、尺泽1.急性胃肠炎:在尺泽附近的静脉放血。方法:暴露肘窝静脉,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脱碘后,令患者掌心向上握拳,医者用掌由患者腕部向肘推3~5次,最后一次手要停在距静脉三横指处。捏紧前臂,使静脉怒张,另一手持三棱针对准静脉,缓慢刺入,以穿透管壁为限,再缓慢出针、血即流出,腹痛、恶心立止,操作完毕,患者屈肘止血。 2.膝关节病:直刺,有适当针感时,边捻针边叫患者活动膝关节;也可针完起针后叫患者活动膝关节。二、孔最1.外感时可发汗(用远红外线照射该穴7~8分钟),或针刺捻转使周身微热。 2.鼻衄:直刺~寸,针感酸胀至鼻衄止。三、列缺 1.阴茎、睾丸、尿道病:弹拨或用针斜刺,使针感向肘方向传导。 2.慢性咽炎:配照海穴(针列缺时,针斜向肘,使局部酸胀,

针照海要直刺~寸,使局部酸胀、每隔5分钟捻针1次)四、太渊1.膈肌痉挛(呃逆):避开动脉直刺~寸,使局部酸胀。 2.脉管堵塞:针法同上。五、鱼际 1.支气管哮喘:用1寸针向掌心方向刺入~寸,使局部酸胀,哮喘会迅速平复,肺部哮鸣音消失,体表压痛消失。 2.岔气:针法同上。六、少商 1.咽喉肿痛:三棱针点刺放血。方法:消毒穴位,医者用拇指由患者的大鱼际向指端推3~5次,最后一次停在指关节处,捏紧拇指,另一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针孔要大,挤出血10~15滴,使血由暗红变淡为宜。 2.外感身疼无汗:用寸针刺该穴,捻转使局部刺痛。 3.中风急救:配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双手均刺,强刺激,或点刺放血。七、合谷1.冷嗽:受寒后咳嗽日久不愈,胸闷憋气,咽喉不爽,针之用补法:即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操作5分钟,可迅速理气宽胸。 配穴:三阴交用泻法,效佳。 2.牙痛:强刺激止痛好。 3.止汗,发汗:配复溜,汗多可止,无汗可发,合谷、复溜双侧均针,以出现针感为度。八、手三里 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后遗感。方法:弹拨,如弹拨患者右侧之手三里时,医者与患者对面而立,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使肘屈成90°,用左手的拇指弹拨患者右侧手三里穴处的肱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2、 3、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 4、 5、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6、

7、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8、 9、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 10、 11、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 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12、

13、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 14、 15、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 16、 17、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1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