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全面发展

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全面发展

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学者纷纷对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系统分析。从价值层面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一个理想目标;从历史和现实层面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从内容规定层面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实现人的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共同发展。总之,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其将会随着实践发展日臻趋于丰富和完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积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又严重地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正反双重效应:科技进步在极大丰富人类物质世界的同时,又使人类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极大地丰富人类社会关系的同时,又使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冷漠;在极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同时,又造成了人在某种程度上的“非个性化”、“工具化”。同时,作为科技发展主体人的发展的不同程度又反过来影响着科技的发展,其中人的全面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有利地推动科技的产生和发展,而人的片面发展则会加速科技异化,其严重滞缓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历史进程。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宏观领域到微观领域、再到宇观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它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关键字:科学技术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第一部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就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的发展,人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人本身。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充分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从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入手来考察人自身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基本内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马克思这里所讲的人的能力,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等许多类型。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和展示自己才能和力量的机会和场所。技术是在人类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活动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对象性的劳动实践中,其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中介手段,能够锻炼和发挥其全部才能,使人类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充分、协调的发展。

第二,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们的需要是人自身的本性,需要是人类的一切活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人获取和占有生存机会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和多样化,从火的使用到电的发展再到电子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活主体的需要层次,大大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第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关系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随着社会关系不断发展而发展的,由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由不充分发展向充分发展的历史过程。可见,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得到高度的丰富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才有能成为现实。

第四,人的个性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个性是个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在不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集中表现,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示。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出发点和价值归宿。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的自由也是具有历史性的,科学技术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人迈向自由的一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的个性发展过程呈现为三种形态,即由“人的依赖性”阶段到“人的独立性”阶段,再到“人的自由个性“阶段。

第二部分科学技术与人

首先,人离不开技术,技术离不开人。技术的进步,赋予了人类个体获得自由的技能和力量,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得到加强,人的自由向度越来越大。而技术则是在人类发明创造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技术及技术系统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都不可能脱离人、脱离人类社会成为一个自生自灭的独立系统。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

其次,技术是“人类意志”的载体。诚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人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并不高,对科学的认知也并不完全,因此,在很多时候,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偶然性、自发性相对多一些。人类在应用技术方面更多的是依托于经验。这就使得部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并非出于人类自身的意愿或者加载着“人类意志”,但是即使是将技术简单地称作工具、用具、手段等,也是人类依据自身价值选择以及对自身所处的生存境遇的认知后,对其进行改设的过程的汇总,它在展示人对世界的建构。即使就技术器物本身而言,从其最初的被设计、被选定伊始,就己经蕴涵了人类的意识及价值评判。让一伊夫戈菲在他的《技术哲学》中提到,“技术并不直接是我们的器官的投射,它是心理现象的间接表达,是某些‘生命形式’的表现,这些首先是以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最初技术必然是一些人体工艺、一些纹身、某些仪式的舞蹈,以象征或表达宇宙内部秩序的某种意志,??技术从来不是中性的,而是一种个性的投影”。

再次,技术进步依赖社会发展。技术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平行的,互进互促的。因此,技术的优胜劣汰,不是与某些个人的发展需要和价值选择相对应的,而是与整个社会价值相对应,即与社会的发展相对应的。一方面作为变革自然和调控社会的手段,技术只有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达成服务于人类的目的。另一方面技术进步还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社会的需要和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着重大技术的革新。比如历史上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很多

作为动力的机械就很难在社会中出现,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近代工业的发展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动力机械才出现在人们的现实中。总之,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着社会进步。

第三部分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1)科学技术进步为人不断深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认识基础。

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对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带来了人类自身的解放。从原始人与自然最初的统一关系中,人顺从、受动于自然,人类利用比较简单的手工工具依靠自身繁重的体力支出与自然发生作用。伴随科学认识的不断进步,人形成了从整体上对自然界总体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从而初步摆脱了自然的神秘主义色彩;利用技术工具对自然的改造也使人获得了主动性的喜悦成果。

在实践中,人与外部世界形成了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的认识结构通过实践方式的反复,在人脑中逐渐内化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方式。这种认识结构不是固定的,而是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用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因此,研究自然规律,认识自然规律,使人类的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是使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重要前提。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的自然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认识论的基础和提供着理论的依据。科学技术是进入实践活动领域为主体所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智慧因素。从而为人对自然进行物质生产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2)科学技术进步为人的生产实践提供直接有力的动力。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引起生产力的变革。从人类总体历史来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在不断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发展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科学观的核心。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利用自然对象和自然力生产物质资料形成的物质力量。它表示的是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人影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物质生产是人类实践最基本的形态,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生产方式。人类的生活资料需要靠物质生产实践创造。人类进行物质生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也需要由物质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物质生产的充分发展,使人的物质需求得到不断满足,创造了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据技术的形态,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依次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所谓技术社会形态指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来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从科学技术侧面透视了人的实践中介与实践对象的根本性变化及人的生存发展状况。18世纪的蒸汽技术是在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产生的,而19世纪的电力技术则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科学技术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日益显示出来;这就是说,通过实践客体的变化发展可以透视主体能力及需要的变化发展,客体不断

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践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业

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

(3)科学技术进步使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领域不断扩大。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的实践领域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展。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从地球表层扩展到海洋、空间和地球深处。在物质生产活动领域中,人们运用科学技术不断发现、开发新能源和新资源,特别是扩大着绿色能源、绿色资源和绿色工艺(即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前景。科学技术进步丰富了人与自然交往的形式,扩大了人与自然交往的范围和内容,从而提高了地表自然环境的整体承载能力,为人与自然的协调奠定了物质基础。技术进步初步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发展对物质资源的极端依赖性。当代科技进步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知识资源。

(4)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其进步推动着生产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变革和革命,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进程。自本世纪中期以来,社会发展的模式从“生产-技

术-科学”转变为了“科学-技术-生产”,科学和技术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

动力量,改变了过去那种主要是被动地受生产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状况。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无疑使“科学与技术已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经济的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加速了劳动的分工,从而引发整个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不仅社会的产业结构、劳动的社会分工以及劳动方式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实践逐渐显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劳动过程的综合化,劳动岗位的流动化,劳动手段的科技化,劳动技术的全面化,劳动者知识基础的宽泛化和智能化等。科学技术进步在现代仍然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发展与变革。

(5)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使人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社会空间,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更替,而且也推动人类的生活模式变革。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那样,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他曾写道:“近年来,任何一种机械发明都不象‘珍妮’纺纱机和精梳纺纱机的创造,在生产方式上,并且归根到底,在工人的生活方式上,引起那样大的改变”,“‘机械发明’。它引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改变,因而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农业文明时代自给自

足的生活方式,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开放性和生活节奏的快速多变为显着特点。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科学技术引起人类社会生活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二、科学技术对人的发展的负面作用

现代科技负面作用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人类自身、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三个方面。

(1)现代科技对人类自身的负面影响。

在谈到现代科技对人类生理方面的负面影响时,首先要谈一下现代生物和医学科技对人类生理健康的不良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物科技是一门改造生物的科学技术,而人本身也是生物科技的重要研究对象;医学则是一门对人类进行“修补”的科学技术。生物和医学科技的发展无疑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和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对生物和医学科技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控制,其发展和应用也会对人类自身,特别是对人的生理健康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转基因食物可以使食物的过敏性通过转基因操作从一种植物转移到另一种植物。而且,由于许多被转入食用作用的基因,源于以前从未被作为人类食物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因此,转基因食物对人体安全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是难以预测和确定的。另外,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到生物有机体中,而把转基因动物的器官移植给人类,可能使某些未知病毒打破物种界限侵入人类基因组,导致难以预料和难以对付的致死性病毒流行病的发生。

(2)现代科技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科技发展对伦理观念和规范的冲击。现代科技的突破性进展及其广泛应用,在改变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的道德思想、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这是科技发展对社会的伦理观念和规范形成冲击的现实依据。当然,与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重性相一致,科技发展对社会伦理观念和规范的影响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一是挑战那些与时代发展已不适应的落后观念和规范,促成对它们的调整和变革;二是冲击那些仍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仍在发挥重要的社会协调及约束作用的观念和规范,导致对它们的淡化和削弱。显然,前者属于这种影响的正面效应,后者则属于负面效应。

现代科技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之二是高科技犯罪。目前,通过互联网有意传播电脑病毒、散布虚假信息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黑客行为也严重危害公众及社会安全。另外,金融领域的盗窃和贪污、经济领域的诈骗、窃取政治、军事、商业秘密等,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利用高科技手段犯罪,是一种“智能犯罪”,犯罪人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程度的计算机系统等专业知识,作案手法往往比较隐蔽。因此,与其他犯罪手段相比,其危害程度更大,会对社会造成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会使人生活在高科技犯罪的恐怖中。

(3)现代科技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科技发展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由于自然资源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满足人类当前和将来的需要,所以,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问题就应运而生。但是,不少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会随着人类开采和

使用量增长而趋于耗竭,就是森林、空气、水、生物等绝大多数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会引起森林剧减、水土流失、空气和水质污染、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从而大大降低能被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是损害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材料、药物和环境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然而,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和威胁,这其中的原因,既有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滥捕野生动物、过度放牧和城市化等“传统”因素,还有与现代科技发展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新因素,这其中就包括现代农业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

最后是引发和加剧灾害性的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环境变化,是指包括气候在内的、地表和地表以上的各种环境的变化。引起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和非自然因素两大方面。在生产规模不大,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的年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只是局部的、轻微的,全球环境变化主要由自然因素所左右;当人类步入大规模工业时代,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影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类已经和正在对地球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过程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逐渐从自然方面转向非自然的,也即人为的方面。更突出的是,这类由人为因素,特别是科技发展和应用所引发或加剧的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和整个地球生态体统而言,基本上都是灾害性的,它们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部分实现科技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

科学技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既是其初衷,也是其最终目的。然而,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的局限,加之科学技术本身所附有的风险性,致使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理性地反思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和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措施来积极地促进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全面关注人的发展的新向度

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追求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和谐,追求物质生活丰富、道德品质高尚和和精神生活充实,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漫长历史过程。随着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人的发展和需求的范围和层次将会不断延伸和拓展,呈现出多领域、多层次的需求,不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会在思考和逐渐解决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形而下问题的同时,开始思考和追问形而上的问题,诸如人生的意义、价值、幸福、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等,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从被奴役、被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找到人类安身立命和灵魂安歇的长驻精神家园。因而,我们要注重人的发展需求的各个方面,而不能只注重人的发展需求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如若这样只会导致人的片面发展。要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我们就必须全面地认识人的发展的多个向度,关注人的各个层次需要的发展,彻底地改变传统单纯地追求物质经济

效益的功利主义的科技观,要重新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观,以更好地实现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的目的。

二、弘扬科学精神,树立人文意识,实现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的融合

回首过去,我们发现科学技术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几百年前人们难以想象的变革世界、开拓世界的崭新手段和无穷力量,给人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丰富社会财富,然而,它也使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科学技术在提升人类征服自然界的本领,确认人的本质力量的同时,也异化了人类精神、情感和行为。就像一代哲学大师海德格尔所论述的那样,人们在工具理性的刺激下,一味地追求物欲世界的满足,而忽视了人的真正的内在生活世界,弃人类的情感、意志、价值等方面而不顾,结果留给人类的只得是一个冷冰冰的“科学世界”。而要改变这一切仅靠科技理性人类将是无法到达幸福的彼岸的。正如汤因比所说的:“科学所造成的各种恶果,不能用科学本身来根治”,并且他本人深信“要将人类从以贪欲为动机,

由技术所造成的种种恶果中拯救出来,需要一切宗教、哲学的信徒们进行的合作”。可见,要彻底根治现代社会的弊端,唯有依靠来自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神革命,即“要从一个人的意识深处,加以要求,对人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但是,要改变这一现状,离开科技理性也同样是不可取的。正如方舟子所言“没有人文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唯有科技理性和人文理性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谓的“融合”,决不是相互取代、替代,也不是用一种理性去消解另一种理性或去统一另一种理性,而是强调两者要互补、互通,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三、促进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向,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传统的科技创新是一种经济效益至上的科技创新观,一切科技创新成果的发明和应用都是以新技术物质形态的转化和利用率为标准。诚然,这种以工业经济为背景的科技创新观确实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由于缺乏对环境、社会以及人的发展等方面代价的意识,没有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和社会以及人自身可修复、可承载的范围内,结果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危及自然、社会乃至人类自身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终也使经济失去了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此外,对工具理性的追捧也导致了人的畸形发展,使人一味地沉浸在工业革命的欣喜中而忘却了对人类本真意义的追求,单向度地发展。而要扭转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我们就必须理性地重新审视传统科技创新活动,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生态化的思想和观念,实现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双赢,最终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科技创新的生态化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观对其特定的科技创新理论发挥着无形的导向作用;其次、积极地营造科技创新生态化环境;最后、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化的相关法律制度,以此来减少或消除科技创新的阻碍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