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含详细解析)

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含详细解析)

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含详细解析)
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含详细解析)

保密★启用前

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 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 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 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 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6P 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 酶的专一性 B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 .S 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 .M6P 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 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 ,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 .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 .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 比正常细胞少

3.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B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

C .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外…………○…………※在※※装※※订※※线※※内○…………内…………○…………4.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 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 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 。近几年,结合DNA 测序技术,cfDNA 和cffDNA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通过检测cfDNA 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

B .提取cfDNA 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

C .孕妇血液中的cffDNA 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

D .孕妇血液中的cffDNA 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5.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 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 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 BYDV )的M 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 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常细胞中DNA 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 .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 .感染BYDV 的细胞中,M 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 .M 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 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

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

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8.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

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

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9.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10.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线…………※※题※※

○…………………○…………线…………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 .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 .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D .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12.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浸曲发” 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

B .“鱼眼汤” 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 2释放形成的

C .“净淘米”" 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D .“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13.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过程②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

C .过程③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 .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4.经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注入囊胚,通过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可以获得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实验小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鼠可以获得更多的卵子 B .体外受精前要对小鼠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C .胚胎移植前要检查胚胎质量并在囊胚或原肠胚阶段移植

D .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获得

15.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 .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 .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 .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16.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 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 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M 、N 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

B .M 、N 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

C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

D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 二、多选题

17.棉花纤维由纤维细胞形成。蔗糖经膜蛋白SUT 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研究人员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T 表达水平高的品系F ,检测两品系植株开花后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A .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

B .曲线甲表示品系F 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

C .15~18 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

D .提高SUT 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加厚期延后

18.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B .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st II 识别

C .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 HI 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导致

D .II 4不携带致病基因、II 8带致病基因,两者均不患待测遗传病

19.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 2含量偏高

B .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 .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20.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

○…………订………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订………错误的是( )

A .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 .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 .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 .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三、综合题

21.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

(1)该系统中执行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的模块是________________,模块3中的甲可与CO 2结合,甲为________________。

(2)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则短时间内乙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 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___________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干旱条件下,很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由于对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 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 突变为ts ,Ts 对ts 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 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 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 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外…………○…………※※请※※不内…………○…………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F 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 (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 1抗螟植株自交,F 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 基因与ts 基因____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 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若将F 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 1抗螟矮株自交,F 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 基因_____________ (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 F 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 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 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F 2抗螟矮株中ts 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 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3.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装…学校:___________姓名:………○…………装…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4.水稻胚乳中含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所占比例越小糯性越强。科研人员将能表达出基因编辑系统的DNA 序列转入水稻,实现了对直链淀粉合成酶基因(Wx 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定点编辑,从而获得了3个突变品系。

(1)将能表达出基因编辑系统的DNA 序列插入Ti 质粒构建重组载体时,所需的酶是______, 重组载体进入水稻细胞并在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2)根据启动子的作用推测,Wx 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改变影响了______,从而改变了 Wx 基因的转录水平。与野生型水稻相比,3个突变品系中Wx 基因控制合成的直链淀粉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___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为检测启动子变化对Wx 基因表达的影响,科研人员需要检测Wx 基因转录产生的

○…………订…※※订※※线※※内※※答○…………订…mRNA (Wx mRNA )的量。检测时分别提取各品系胚乳中的总RNA ,经_____过程获得总 cDNA 。通过PCR 技术可在总cDNA 中专一性的扩增出 Wx 基因的cDNA ,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各品系Wx mRNA 量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测糯性最强的品系为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5.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 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 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 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 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 细胞的原因是T 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

(2)在体液免疫中,T 细胞可分泌_____________作用于B 细胞。B 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 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_________。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 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只有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M6P标志,才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最终转化为溶酶体酶,无识别过程的蛋白质则被运往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

A、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S酶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部分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在S酶的作用下会转变为溶酶体酶,该蛋白质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溶酶体酶,而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溶酶体的合成会受阻,则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C正确;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不能被识别,最终会被分泌到细胞外,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及作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B

【解析】

【分析】

1、无氧呼吸两个阶段的反应:

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酶→2C3H6O3(乳酸)

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

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 TP)

【详解】

A、由于葡萄糖无氧呼吸时只能释放少量的能量,故“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吸收大量的葡萄糖来为生命活动供能,A正确;

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癌细胞中进行无氧呼吸时,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不会生成ATP,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和分析可知,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故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NADH,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能产生NADH,故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癌细胞的“瓦堡效应”,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内容,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阶段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

【分析】

黑藻叶片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也可以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提取色素的原理:色素能溶解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同时,黑藻叶片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但黑藻叶片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详解】

A、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A正确;

B、黑藻成熟叶片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正确;

C、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体积变小,绿色会加深,而随着不断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

D、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以黑藻为素材,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4.B

【解析】

【分析】

1、基因治疗就是用正常基因矫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基因被导入到靶细胞内,他们或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成为宿主遗传物质的一部分,或不与染色体整合而位于染色体外,但都能在细胞中得以表达,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2、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应用各种先进的检测手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如胎儿有无畸形,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测胎儿的生化检查项目和基因等,对胎儿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做出诊断,为胎儿宫内治疗及选择性流产创造条件。【详解】

A、癌症产生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故可以通过检测cfDNA中相关基因来进行癌症的筛查,A正确;

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该基因并不能正常表达,不可用于治疗遗传病,B错误;

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胚胎细胞或母体胎盘细胞脱落后破碎形成,C正确;

D、提取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因其含有胎儿的遗传物质,故可通过DNA测序技术检测其是否含有某种致病基因,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cfDNA和cffDNA的产生过程,考查癌症的产生原因、人类遗传病和产前诊断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并能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准确判断各选项。5.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细胞中,DNA复制开始后,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当细胞中DNA 复制完成后,CDK1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使细胞进入分裂期,从而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感染BYDV的细胞中,间期DNA复制时,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后则不再降低,使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间期,不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由此可推测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

【详解】

A、由分析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使其磷酸化水平较高,A正确;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会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C错误;

D、由分析可知,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分裂间期,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通过题图信息介绍了CDK1与细胞周期的关系以及感染BYDV的细胞发生病变的原因,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判断各选项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缺失端粒的染色体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形成“染色体桥”结构,当两个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则可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根据以上信息答题。

【详解】

A、由题干信息可知,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故可以在有丝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正确;

B、出现“染色体桥”后,在两个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可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

C、“染色体桥”现象使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转接,不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片段,C错误;

D、若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出现“染色体桥”后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时,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转接到了另一条姐妹染色体上,则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结合“染色体桥”现象,考查染色体的变异,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及原理,并结合题图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7.A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受一定刺激时K+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故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兴奋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结合听觉的产生过程,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神经元

之间的传递过程,并准确获取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8.B

【解析】

【分析】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主要受下丘脑控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后,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不至于过高。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2、钠-钾泵(也称钠钾转运体),为蛋白质分子,进行Na+和K+之间的交换。每消耗一个ATP 分子,逆浓度梯度泵出三个Na+和泵入两个K+,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

【详解】

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加,A错误;

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钠-钾泵的运输功能降低,从而摄取碘的能力减弱,B正确;

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碘不能被活化,可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C错误;

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阻断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的作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旨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9.A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

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详解】

A、提高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的比值,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A错误;

B、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如果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以获得无子番茄,B正确;

C、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C正确;

D、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以促进未成熟的柿子成熟,D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考生需要识记不同植物激素的功能,特别是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10.D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3、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形成亚种,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

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详解】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打破了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促进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

B、提高出生率可以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

C、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学和物种进化的知识,难度较低,识记教材基本内容即可。

11.B

【解析】

【分析】

从图中看出,单独培养甲和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在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低直至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

【详解】

A、单独培养时,甲藻的K值约为2.0×106个,所以种群增长最快的是K/2时,约为1.0×106个,A正确;

B、10-12天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所以竞争强度低,此时甲藻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培养液和空间有限,B错误;

C、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

D、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时,乙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灭绝,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结合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和群落种间关系进行解答,结合图形分析出甲藻和乙藻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C

【解析】

【分析】

参与酒精的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

A、“浸曲发”是将酵母菌活化,可以使微生物代谢加快,A正确;

B、“鱼眼汤”是指酵母菌在呼吸过程中产生CO2,使溶液中出现气泡,B正确;

C、在做酒过程中,为消除杂菌的影响主要靠“炊作饭”,即蒸熟,C错误;

D、“舒令极冷”是将米饭摊开冷透,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酵母菌死亡),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结合酵母菌的代谢类型进行分析,理解题干中的相关术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C

【解析】

【分析】

从图中看出①是去掉植物细胞壁,②是用紫外线诱导染色体变异,③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详解】

A、过程1是获得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细胞壁分解,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将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故过程②通过紫外线照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B正确;

C、灭活的病毒诱导是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物理法、化学法,C错误;

D、实验最终将不抗盐的普通小麦和抗盐的偃麦草整合形成耐盐小麦,说明耐盐小麦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难点是对过程②的分析,考生需要结合题干中的信息作答。

14.C

【解析】

【分析】

1、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

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

②配种或人工授精。

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

④对胚胎进行移植。

⑤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2、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

【详解】

A、促性腺激素可以使雌鼠超数排卵,获得更多的卵子,A正确;

B、精子只有获能后才能完成受精,故体外受精前要对小鼠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B正确;

C、胚胎移植通常选择囊胚期之前的阶段,如桑椹胚或囊胚阶段,C错误;

D、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造小鼠的基因,所以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获得,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基本知识,考生需要识记基本操作,D项中需要结合基因工程的目的进行解答。

15.D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核酸检测法: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

【详解】

A、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所以抗体检测法就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A

全国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 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C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B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各界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 TP(d 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 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 TP的γ (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 (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1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过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与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带有标记。

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73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必做,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 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 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 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 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2. 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 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 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 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3.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 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D. 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4. 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 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 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 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 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5.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 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6. 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 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 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 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山东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 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 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 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2.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 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C. 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D. 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3. 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 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 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D. 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4.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04溶液 B. 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5.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 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6. 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

断正确的是 A. 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B. III-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4 C. I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 IV-1基因型为X A1X A1概率是1/8。 二、非选择题 25. (11分)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 引起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3-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________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6. (11分)我省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图。 (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上。需先用__________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 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__________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2)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8:00到12:00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00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_________。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梳理高考试题,打造高效课堂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二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一柴娜 2018年陕西省高考理综采用的是全国二卷,生物学科试卷的结构延续了近几年的格式,总分值也不变,满分90分。其中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5题,包括必考题4题,共39分,选考题仍为二选一,15分。总体来看,充分体现“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突出综合能力”的鲜明特点,在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命题总体感觉平稳有序。 一、考点分布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中只有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属于必修三内容,30为必修一内容,32为必修二内容。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分,必修二占12分,必修三占25分。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二、试题考查特点 1、核心考点重点考,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 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2019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式训练。 除核心考点外,今年的考题还以一题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点。如第3题,比较了种子风干处理前后的4个方面的变化,第4题列举了高中所学一些病毒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知识进行归类、辨析相关生物结构或生物学现象的异同点,体现了科内综合的特点。 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勤整理,善归类,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应对这种类型的问题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2、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特色 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生物试卷真题(7套)必修三内容汇总含答案

2017年高考生物试卷(7套)必修三内容汇总 (全国1卷)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全国1卷)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学=科网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全国1卷)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全国1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山东卷)解析版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word精校高清重绘版试题 1.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质;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具膜细胞器之间才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需消耗能量。 2.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答案】D 【解析】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减小,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液增多。 3.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B 【解析】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未得到足够生存因子的神经细胞发生的程序性死亡是基因表达起引的,而生存因子可以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应的神经细胞不发生凋亡;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生存因子这种化学信号来传递信息的;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细胞免疫。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0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答案】A 【解析】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NaOH溶液),振荡后加B液(CuS04溶液);制作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后应先在清水中漂洗,防止解离过度,再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应先低温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然后再制片,先制片会杀死细胞,无法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酶与底物应该先在预设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保证反应开始的时候便达到预设温度。 5.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设该单链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1、T1、G1、C1,其互补链中四种碱基含量为A2、T2、C2、G2,DNA分子中四种碱基含量A、T、G、C。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C)/(T+G)=1,A曲线应为水平,A项错误;(A2+C2)/(T2+G2)=(T1+G1)/(A1+C1),B

2020年新高考卷Ⅰ生物(山东)高考真题

山东省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 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 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 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6P 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 酶的专一性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S 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M6P 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 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 比正常细胞少 3.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 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4.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 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 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 。近几年,结合DNA 测序技术,cfDNA 和cffDNA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北京2014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 ..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 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 H O通过的物质 2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 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 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 ..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在25 ℃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

--

29.(18分)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 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图1 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通过的情况下,起到的作用。 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3)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 是。 (5)从图2中B组(或C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倍、IAA单独处理的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 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的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的量较高。 --

2015年山东高考生物真题(含答案)

2015年高考(山东卷)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2.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5.人类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 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I-1的基因型为X aB X ab或X aB X aB B.II-3的基因型一定为X Ab X aB C.IV-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I-1 D.若II-1的基因型为X AB X aB,与II-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 6.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2019年山东高考生物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 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高考生物全国二卷的模式是6道选择题,4道大题和2个选修大题,试卷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2016、2017和2018三年高考生物难度都不大,侧重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注 重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的考查。也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一、从整体上看,2017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 测试生物试题部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体系有一定的诠释。生物命题将科学性作为首要 和第一性原则。试题科学、准确、规范,没有偏题、怪题。 注重基础,考查主干知识和能力全覆盖,很好体现了《考试 说明》的要求。 综合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在综合能力的考查,重点 突出学科内的综合。三套试卷考查综合性的试题占较大比 重,2017年比2016年又有很大提升。如:Ⅰ卷除第5题外,其他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节之间和模块之间,进行了 知识的重组和构建,综合性试题由2016的84.44%—94、44%。Ⅱ卷提升幅度更大58.89%—94、44%。Ⅲ卷86.67%—80%。综合性试题除跨节和必修三个模块之间外,在选修模块中考

查必修模块的知识,在多年高考题特别是Ⅱ卷中体现明显, 如:2016年39题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此题选修1只占4分,考细胞呼吸等必修1的内容占11分。2017年三套试题均有体现。这也充分体现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关系:选 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和延伸。 科学探究性试题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也体现了学科核 心素养的落地。 创新性和理性思维的题也有较多体现:体现在试题的呈 现方式,是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 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 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 所表现出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是对核心素养的很好的 诠释。开放性:开放性的试题有进一步的增加。特别是Ⅰ卷 的29题,Ⅲ卷的29、32题,II套的38题,选修模块在开放性上有较大变化,值得关注。三套试题都在关注生物学科 的本质,考查考生对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思维,以及 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这对于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 术”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质疑,对于今后高中生物的教与 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已经释放出明 确信号,发挥高考的立德树人作用和人才选拔功能,想靠刷 题换取高分会越越难,越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学校越会适应大

天津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精选.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4生物)1.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14生物)2.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14生物)3.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14生物)4.为达到相应目的,必须 ..通过分子检测的是 A.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 B.产生抗人白细胞介素-8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C.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 D.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 (14生物)5.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有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 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14生物)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14生物)7.(16分)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通常情况下,右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

2015年山东省理综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

2015年山东省理综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以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答案:C 解析:A.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等作用。题目叙述与脱落酸作用相反,应为生长素的功能,故A 错。 B.赤霉素的生理作用为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故B错误。 C.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此处的乙烯利为乙烯类似物。故C正确。 D.生长素只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会导细胞的染色体变异,产生多倍体植物的为秋水仙素,故D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的激素的生理作用,相对简单。 2.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与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的方式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A.每个细胞中遗传物质都是相同的,只是在不同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故A正确。 B.抑癌基因具有抑制细胞非正常增殖的作用,原癌基因与细胞增殖有关,都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可见原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是表达的,故B错误; C.真核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故C错。 D.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必然也发生了变化,故D 错误。

山东高考生物真题(含答案)

2015 年高考(山东卷)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30 分)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2.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 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细胞内结合水/ 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 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Na+ C.神经纤维膜内 K 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 的比值,停止供应CO2 后比停止前高 5.人类某遗传病受X 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B、b)控制,且只有A、B 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B X aB X ab aB A.I-1 的基因型为X 或X Ab X aB B.II-3 的基因型一定为X C.IV-1 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I-1 D.若II-1 的基因型为X AB X aB,与II-2 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

2016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生物)试题分析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生物组 2016.6.17

二试题特点 1 选择题评析: 基础知识要求扎实,能力考察要求高 选择题侧重考查主干核心知识,对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如第1题考查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第4题有关神经细胞内发生 的生命活动,对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度要求高。第2、3、5、6题对核心知识掌握及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 2 非选择题评析:立足核心知识,突出能力考察 非选择题中必考题以主干知识为依托,通过考查相关核心基础知识,对考生的理解、实证及逻辑推理能力进行考察。例如,第29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对ATP 结构、DNA复制的准确掌握,并据此获取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对推理能力要求高。第30、31题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知识掌握度,并且对信息获取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第32遗传题,是一道开放度较高的题,以扎实的遗传基础知识为依 据,突出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 选修任选题知识模块分布与去年一致,但是今年题型设计更强调以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 总体分析,今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题型设计更突出能力考查,对考生能力要求高,考生可能会感觉到难度有所增加。 具体的试题分析:见附录 三、学情分析 1.这次试题的题型变化较大,以前学生丢一个空只丢1分或2分,今年的试卷三个空12分,所以学生很不适应,尤其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基本拿不到什么分数。 2.对多数学生来说,相关的知识能记住,程度好一些的学生会用这些知识,但是只有少数的学生才掌握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今年的生物改变了原来背一背就能拿个六七十分的局面,而这一改变对那些只是对知识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考生物题(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实行ATP的合成B.实行mRNA的合成 C.存有血红蛋白D.存有纤维蛋白原基因 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实行光合作用,只实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实行光合作用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准确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水平。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进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31.(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 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32.(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相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有着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2020年新高考山东生物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3.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 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今年试题题型与去年相同,包括6道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中有4道必考题,1道选考题。共计90分。试卷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侧重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注重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考点内容分布 2018年生物各小题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如下: 1.人体中蛋白质的功能 2.物质的跨膜运输 3.人体内的激素调节 4.种子风干处理的作用 5.病毒 6.癌细胞的特点 29.动物激素调节 30.光合作用 3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2.遗传的基本规律 37.消毒和灭菌 38.基因工程 选择题中只有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属于必修三内容,30为必修一内容,32为必修二内容。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分,必修二占12分,必修三占25分。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核心考点,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 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2019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式训练。 除核心考点外,今年的考题还以一题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点。如第3题,比较了种子风干处理前后的4个方面的变化,第4题列举了高中所学一些病毒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知识进行归类、辨析相关生物结构或生物学现象的异同点,体现了科内综合的特点。 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勤整理,善归类,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应对这种类型的问题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特色 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高考生物学科所定义的关键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层次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2018年试题的设计在围绕教材展开的同时,对生物学科的素养、关键能力、核心价值也进行了考查。 如第31题,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体现了生物学科素养当中的“理性思维”。题中引入了“恐惧生态学”的名词,并结合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等知识,要求考生能解释一些生态现象。此题是整篇考题中信息量最大的一道题,也是考生作答时文字量最大的一道题,共计11分,只有3个空,这就要求考生能对生态现象进行详细的解释,体现多个采分点,对而全,才能得满分。 如第29题,是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的体现,对考生进行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此题难度不大,只需填充实验组、对照组的处理,及简单步骤。但考生要注意题中要求A组是对照组,还要使用切除法对实验组进行处理。这些细节也会决定考生能否得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