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

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

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

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

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

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

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第二节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形式能举出一些典型例子,初

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多媒体或动手做一些简单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

道观察研究不同物体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多样性,复杂性,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了解各种运动形式

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初步认识物理学的进步

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通过本节学习,应使每一个同学认识到物质世界

的运动形形色色,但是并不是每个物体的运动大家都能认识到,需

要通过观察,有的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但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仪器(望远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有的需要通过间接观察和思考,才能

知道它们的运动。这也是为什么本节的节名为"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的考虑,希望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各种运动的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1.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及运动的普遍性,渗透着运动的相对性。

①让学生体会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不能凭感觉,需要有科学方法;判断有些物质的运动如电磁波,热运动,虽然人眼不能直接看到,

但可以由电磁运动、分子热运动产生的效应间接地观察。

②物质的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2.逐个认识基本运动形式。

①教师拿出香水,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知道)教师再打

开香水盖喷,(学生回答:香水)你怎么知道的?(闻到了香气)香水在

我手中,你们怎么会闻到?这说明了什么?香水分子在运动。

再充分利用教材的彩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来进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

②开闭电灯、收音机、学生互打手机等来认识电电磁运动。

③介绍声的传播、光的传播等。这些是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运动形式。

关于原子内部的运动与第一节介绍过的原子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原子内部有两种不同运动:一种是核外电子的运动,如导体的导电

是原子核最外层电子变成自由电子的运动,原子发光、煤、石油、

有机物燃烧是核外价电子的运动;X光、红外线、激光都是核外内层

电子运动。另外一种是核内的运动,常见的是放射性现象,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这三种射线对生命物质都有杀伤作用,原子弹爆

炸主要利用这三种射线形成杀伤力,核反应堆为什么要筑起厚厚的

防护层,就是防止这些射线影响人体健康,医疗上则用γ射线杀死

残害人体健康的癌细胞。

三、发展空间

(一)"家庭实验室"指导

(1)观察油滴在水面上运动。

(2)与妈妈讨论做饭中的物质运动形式。

第三节认识物质世界的能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切物体都是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知道

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

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2.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材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3.通过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量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了

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

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让学生们阅读课文,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①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着哪些能量?学生们自己说说每天生

活中至少应有哪些能量?

②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即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③如果世界上突然没有电能,整个社会将会怎么样?没有光能这

个世界又将如何?

④怎样认识能源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

2.教师小结,并认识能量的转化

(1)点燃火柴,观察光能、内能和化学能及其互相转化。

(2)启闭教室内电灯、演示电能、光能和能内及互相转化。

(3)双手摩擦或手捋铅笔体验机械能、内能及互相转化。

三、发展空间指导

1.观察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填写下表

洗衣机电灯热水器电扇电视音响电话电能变成其他能量形式

2.将一细铁丝,来回反复弯折,可以折断铁丝,这时发现铁线是否烫手,分析一下这个过程能量转化。

3.社会调查:(1)市场有一种新型手电筒,不需要电池,晃几下

就可以照明。(2)一种玩具塑料球,从高空落地弹起就可以闪出彩光。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感受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龙峰初级中学20 17 —20 17 学年度 第二学期教学案例(公开课、示范课) 课题:什么是力 授课人:陈泽伟 九年级物理科组 2019 年6 月1 日 什么是力?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具: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 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套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而用手指拨动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橡皮筋蹦再紧一些,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则听到的声音的______会更高,这说明物体振动的______越高,_____越高. 2、我们平时听到声音一般是靠______传声的,敲击鱼缸会发现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这说明_____能传声,“土电话”说明______也能传声。可见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3、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4、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______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_____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_____高;“男低音”是指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发生了改变。 5、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 6、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7、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8、声呐是人们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制成的。监测与控制________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 3、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翅三、四百次,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频率不同 D、振幅不同 4、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遇到墙壁后的反射现象 D、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 5、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A、鱼 B、小鸟 C、人 D、无法确定 6、电影院的墙壁往往做成凹凸不平的,这是为了:() A、增强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改善声音的音色 7、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8、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的逼真,其关键是要求电子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与模仿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哪一个特征尽可能地一致:()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9、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不可能成为噪声的 B、噪声是无法减弱的

2018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4.4《大气压强》word教案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的原则,进行这节课的设计.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学生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物理的课堂教学应重视以下三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情景,旨在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可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实验、史料、故事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本节课中就利用实验的趣味创设情景,教学效果较好。 2.渗透方法。注重科学探究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为薄弱,这需要我们作老师适时的引导。 3.注重应用。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整合,知识与方法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让学生感受们到知识的价值和奥妙,对激发其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流程图: 大气 压强的

存在

五、本课亮点: 小实验取材于生活,简单易懂,环环相扣,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出迷,到猜谜,到解迷,学生们很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六、教学效果分析: 由于实验简单易懂,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并在课后反馈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怎样上好八年级第一节物理课

怎样上好八年级第一节物理课 要想上好一节物理课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树立学好物理学习的信心 信心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要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开导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让学生对任课教师要充满信心,笔者是向学生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当时学物理时,中学100分的试卷我从来没有低于95,高中150分的卷子我基本都在140分左右,在大学期间每次考试都是系里第一第二的,参加工作一直都在教物理,这十几年来,只要是我带过的学生,每次优生,年级前几名,均分最高的都是我带的班级,每年聘师班主任都争着聘我。笔者这样说并不是想炫耀自己,而是让学生知道,笔者不仅自己能把物理学好而且知道怎样教能把学生教好,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对笔者充分的信任,笔者完全有能力把他教好;(2)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物理是新开的科目,对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是一般情况下还是成绩好的学生能学好,为什么?因为学习好的学生①认真学;②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③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笔者的心目中没有好生后进生区别,一视同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教大家学好物理的学习方法。 2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笔者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相互能成为平等关系,像朋友一样,无论每个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情感方面遇到问题或者是困惑,只要找到笔者,笔者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大家。 3 做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 新教材的编写者在“序言”中首先就安排了几个有趣的小实验,笔者在带领学生完成这几个小实验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已经睁大了惊奇的眼睛,但是好像还谈不上感兴趣,于是笔者又补充做了一个实验。摩擦酒杯:把一只高脚大酒杯放到水平桌面上,酒杯里装入适量的水,用肥皂水把手洗干净,食指蘸些清水,按到酒杯口边沿上,顺着同一个方面用力摩擦——意想不到的声音产生了,改变酒杯中的水量,产生的声音也随之改变。这个实验一做,学生的兴趣大增,不少人已经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这几个实验,使学生对物理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兴趣,笔者又做了一个物理魔术。取出两只一样的空罐头瓶,“任取”其中一只对学生作简单介绍,再取出一大杯水,一张硬纸片,一只空塑料盆(水槽)。先把对学生介绍过的瓶子注满水,再用硬纸片盖紧瓶口,左手握紧瓶子,右手压着硬纸片,让瓶子倒过来。“同学们猜一猜,我右手移开,不再压着硬纸片,硬纸片会掉下来吗?瓶子里的水会流下来吗?”由于这个小实验不少学生在读小学时就做过,所以猜“硬纸片不会掉下,水不会流下”的比较多。笔者移开右手,果然如大多数学生所猜测的那样,硬纸片没有掉下来,瓶子中的水没有流下来。接着笔者又问“如果我再把硬纸片抽掉,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3.2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看图及课件的展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件及实物的展示,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演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课件. 板书设计: $3.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 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 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 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 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 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 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 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第二节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 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其他单位有:千米( )、分米( )、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1km= m;1dm= m;1cm= m; 1mm= m;1μm=m;1nm= 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分( )。1h= min 1min= 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 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 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 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 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s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 /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交通运输中常用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1m/s= km/h。v= s t,变形可得:。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 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 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第二章 声现象

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光的传播》教案

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及本节内容,本节课重难点确定为“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由于光线比较抽象,本节又是光学知识的第一节,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不利于后续教学。因此,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课在教学中首先设置了三个学生小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径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本节课在教学中设置了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通过亲历探究过程,使学生知道射击瞄准、整队看齐、激光测距、激光准直、日晷、手影游戏、皮影戏、日食月食、无影灯、小孔成像等的原理,从而可以判断日食、月食等的成因,加深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从本节开始,学生进入光学知识的学习。本节课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研究对象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整队看齐、射击瞄准、日晷、手影、皮影戏、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无影灯等。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知道光线,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2.学生情况分析 首先,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不长,对物理知识有兴趣,学习物理有积极性。光在学生的认知中是一个具体而又模糊的存在,学生知道光但不知道光所具有的特性,所以学生很有兴趣去了解有关光的知识。第三,本节课都是生活中的实例,更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第四,本节课的实例基本上是学生平时接触过、看到过、听说过的现象,对于这些知识,学生有的了解、有的了解不深,所以学生更加急于解惑。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及知识的掌握是水到渠成的。 3.教学方式 探究式、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

八年级物理力优质课比赛教案

优质课教案科目:物理内容:力

教材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4.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投影“神州6号”发射时的影片和照片,提出问题:“神州6号”和火箭为 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 的飞天梦? 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 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 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 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等。 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 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观察与思考 积极发言 列举例子 提出看法 积极思考

小结学生回顾并体会过程和方法,巩固知识和技能 思考与练习 1.“注意力”、“战斗力”、“凝聚力”是不是物理学中的力?为什么? 2.“神州6号”载人飞船和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 天梦? 3.分析一个例子——“顽皮的大象向下压跷跷板,跷跷板向上弹起小孩”。 4.课外小制作:用大号墨汁瓶和细玻管来演示微小形变。 学生思考并回 答 学生看图、提 问、回答 附件: 1.教师讲课使用的课件(ppt)

浅谈如何上好初二物理的第一节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二物理的第一节课 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我们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初二物理第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上好第一节物理课特别重要。 一、幽默地引入物理学科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知道物理到底是学些什么呢?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由于社会上常有“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使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尤其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同学们,大家拿出物理课本,不用打开书,谁能说一下,物理科要我们学些什么?”这时,那些傻乎乎的小家伙,不加思考就摇头示意不懂。我说,“太简单了,‘物理’吗?就是勿(无)理。叫我们什么都勿(不)理,什么都不用学吗!”当我说到这里时,学生几乎是爆笑,要等一会,我做了一个手势才能安静下来,这时我接着说:“既然‘什么都不用学’?那么开设这门学科学科有什么意义?在欧洲,“物理”一词的最先出自希腊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古时欧洲人称呼物理学作“自然哲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即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汉语、日语中“物理”一词,则起源于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的百科全书式著作《物理小识》。现在,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同时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又息息相关。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世界固有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很明显,刚才老师的解解释是错误的!”“你们想知道物理学科,究竟到底是学些什么吗?那么,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下吧!”学生听到这里都已经迫不及待的翻开了物理书寻找答案去了。 二、充分发挥新教材中“科学之旅”的作用 教材的“科学之旅”,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汇总

人教新课标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 μm;1μm=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选、放、看、读、记、算。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 ④“读”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⑥“算”多次测量取值。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 (2)时间的测量工具:、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做。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 能。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多少。 2.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北京课改版.docx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17-2018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几个单位中是长度单位的是() A. 千克 B.摄氏度 C.千克每立方米 D.米 2.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3.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B.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5.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5 kg B.一位中学生身高约为 1.6m C. 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 D. 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00g 6.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象,由此图象可以判断() A.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7.甲、乙两个实心球的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1∶ 3 ,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A. 1 ∶1 B. 2∶3 C. 1∶9 D. 9∶1 8.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吸热的是() 9.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杯水分为两杯,每杯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B. 铝的密度是 2.7 ×1033 ,表示体积 3 铝的质量是 33 kg/m1m 2.7 ×10 kg/m C. 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 D.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10.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的是()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D.下雨天,车窗玻璃内侧“起雾”,是汽化现象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为85℃ B.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可以蒸发 C. D. 从高压锅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13.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从杯中溢出10g 的水,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煤油的杯子里( 煤油的密度是0.8 ×10 3kg/m3),溢出煤油的质量为()

八年级第一节物理课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科学之旅 同学们,首先祝贺大家进入到八年级的学习生活,和七年级相比,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那么,物理是什么? 我们又要学些什么呢?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用十六 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1)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 宇宙资源。 (2)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 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 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3)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 相对的。 (4)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物理知识体系 有些同学可能要说,这些东西让我去学,肯定学不会,太难了,太难了。其实不然,你之前就已经接触过这门课了,你还记得小学中学过的科学课吗?三年级学习的《玩跷跷板的启示?》,对应的是初中物理的杠杆原理;四年级学习的西红柿电池对应的是初中物理的电压;五年级学习的《声音的秘密》对应的是初中物理的声学,等等。换句话说,初中物理就是小学科学中部分知识的延续,高中、大学阶

段的物理又是初中物理的延续,层层推进,就像盖房子一样。物理学分为实验与理论两部分组成,小学阶段主要通过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开启科学的大门,让你们在快乐中充满对科学的好奇心,初中物理中会有更多的实验等着你们来做,我相信,你们不但会有快乐的好奇心,还会有想找到产生这种现象或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的欲望,所以,初中物理就是要通过实验的载体来学习一些物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同学们能更客观的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高中物理将继续学习更多的物理定律,物理原理。大学物理中有许多知识仍然是中学物理的延续与扩展,但深度却不同,它会借助高等数学来辅助,使我们能在理论上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宏观上的物理现象。 三、初中物理的具体内容 在八年级上学期,我们将会去学习机械运动、声、光、热的初步——物态变化、以及质量与密度。 八年级下学期将主要学习力学的知识。 九年级将学习电学以及磁的知识。这样的安排充分考虑了同学们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先观察几个有趣的实验,感受一下其中的奥妙。 1、透过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2、向倒置的漏斗里吹乒乓球,会怎么样? 3、向下捋朔料绳,会怎么样?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 看了这些实验,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除了觉得物理有趣之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新课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设计: ◆授课时间:52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对机械运动的认识,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道运动的描述方法,掌握运动的快慢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4.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面镜的会聚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 5. 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通过实验,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固体和液体的测量,知道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简单关系。

◆课程内容 前言科学之旅(1课时) 第一章机械运功(共8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用秒表和卷尺每个学生测出自己走和跑时的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共8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学生通过吹、拉、弹各种乐器,知道乐音和乐器,了解乐器的分类,了解几种常见乐器的发音原理和改变它们音 调和响度的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共7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第四章光现象(共10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5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4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通过实验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特点,通过举例知道它们各自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通过观察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4)用STS的观点理解物理学的巨大作用; (5)初步掌握一点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具:教材中图0.1—1至0.1—4及0.1—9、0.1—10的实验装置,三棱镜一付,小石子一枚,开水和带盖的空矿泉水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程: 一、导入语:(衔接式、启发式) 1、上节我们对大家学习物理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我们说物理是非常有用的,非常有趣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会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2、不过大家可要大胆回答问题,踊跃做实验哟!咱们看谁做得最好了! 二、关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导性学习: 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声、光、热、电、力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 (1)、“冷水使热水沸腾”实验; 指导:我们将在热现象、力学综合内容中学习。 (2)、“会跳舞的小人”实验; 将在第一章学习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3、想想做做学生趣味实验; (1)“放大镜只能放大物体吗?” 我们将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三章中学到。 (2)“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实验; 我们将在三年级的力现象中学到。 4、物理是有用的: (1)、电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保存?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月亮、星星和人造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牛顿的猜想性实验—三个宇宙速度) 三、怎样学习物理: 既然物理这么有趣,又这么有用。那么我们如何学好物理呢?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多次的实验,然后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讲一个“糖醋液”的故事) 比如:a.图0.1—7中变速自行车变速时的作用? 《简单的机械》一章中我们会学到。 b.冰棒冒出的“白气”是什么东西。向上还是向下?③鸡蛋在淡水中会下沉吗?在盐水中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

瓮安县铜锣中学物理公开教案 班级:八(2)班教师:龙健 课题:第四节光的折射 教学三维目标: 1、初步领会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 感; 2、遵守科学知识,实事求是; 3、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4、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偏折的规律; 5、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教学重点:1、什么是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3、光在折射过程中是可逆的。 教学难点:1、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2、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主要教法:观察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指导:1、通过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教师拿一瓶水、一个烧杯、一支筷子、(一支红光笔,一块半圆形的玻璃砖这两样放入口袋到时候给学生一个惊喜)进入教室。师:开始上课上课后,同学们请看看我的桌子有些什么?指着让学生看并大声的说出来。 生:一瓶水、一个烧杯、一支筷子。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演示实验,但我要请同学给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你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生:好! 师:取一根凳子放在讲台上,在凳子上放入一个空的烧杯,在空的烧杯里放入一支筷子,请一个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主举手回答) 生:A生说:“我看到了空的烧杯里放着一支直的筷子,这是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师:A生回答对了? 生:对的! 师:回答得非常好,掌声鼓励! 师:现在我来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大家注意看了,我要让筷子在杯子里在水的作用,让你们看看它是怎么被“折断”的。慢慢的往杯子里倒水,并让同学们注意观察。 生:看到杯子里的筷子慢慢被“折断”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有些奇怪(回答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堂练习册答案2020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堂练习册答案2020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基础知识 1米。千米。分米。厘米。 毫米。纳米。2、1mm。0.68。3测量值。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书粗心。4A。5B。6D。7D。8D。9C。10D。 11B。水平提升12偏小。13A。14B。15A。探索研究 16测出课本中厚度相同的100张纸的厚度为d,d/10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17第一步,用细铜丝在铁钉上紧密缠绕n圈;第二步,将缠绕的细铜丝拉直,测 量它的长度L;第三步,根据公式D=L/nπ计算出铁钉的直径。第二 节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1运动。静止。2江岸。竹排。3船。江岸。 4位置。参照物。5A。6B。7B。8是相对于跑步机的跑道跑了2千米。 水平提升 9地球。24。10、静止、向北运动或向南运动(速度小于列 车的速度)。11C.探索研究12C。13(1)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以迅速 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2)能。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1、运动快慢。v=s/t。m/s。km/h。3.6。2B。3A。4C。5C。6D。7、4m/s 水 平提升 8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 的长短。9、3。15。10(1)从标志牌处到西大桥的流程为8km。(2)该路段车辆可行驶的速度为40km/h。12。 11C。探索研究12(1)大(2)匀速。13、(44*25m)/50s =22m/s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基础 知识 1、v=s/t。路程。时间。卷尺。停表2略。3(1)匀速。6。 (2)1.2。(3)小于。水平提升4(1)5min(2)72km/h。5、 80km/h。200km 。探索研究6(1)测出一盘蚊香的长度L; 测出长为 L1的蚊香燃烧时间t1;算出蚊香燃烧所用时间t 。 (2)t = Lt1/L1 第一章综合练习一、1、dm。cm。min。s。2、20。18。3、1.2米每秒。每秒通过1.2米的路程。4岸边。静止。5静止。后。后。6、1250。7、闪电。传播时间。停表。S=vt。8、白烟。 提升。12、29。二、9D。10C。11B。12B。13C。14C。15D。16A。17A。18B。19A。三、20、1mm。3.15。21、(1)0.6000。(2)20。(3)

名校联盟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最新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 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1,1m/s=3.6km/h 。v=s t ,变形可得:s=vt ,t=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 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 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