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与音乐相关的诗词

与音乐相关的诗词

与音乐相关的诗词
与音乐相关的诗词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

写音乐的。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

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

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

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

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

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

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

飞湿寒兔。

首诗共十四行,用了十四个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这些意象中,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诗的一连串意象扑面而来,不免使人眼花缭乱,加上语言晦涩,初读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细

细品味,逐渐清晰:

开头首先写李凭所弹的箜篌制作精良,可谓极品,衬托乐音之美;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弹奏,可以想见天高云淡秋风凉爽的天气,正是人意气风发之时;由于空气清彻,乐音也能凭风传向很远,这一句写出了弹奏时的情景美。接下来,写空山浮云被音乐吸引而凝止不流,湘娥素女被感动得愁怨涕流,而

出现这种情况,都只因为李凭在弹箜篌。我们形容一个人美,说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这里的音乐,却有使浮云凝止,美女伤心之效。

从第五句起,写弹奏的旋律之美妙和产生的感染力:弹到清脆之处,似听到昆仑山玉石破碎和凤凰的鸣声;弹到婉转之处,仿佛莲花上的露珠滴落,幽兰也发出笑声;弹到凄

清之处,长安十二个城门的气温都变冷,宫中的皇帝也为之动情,整个长安笼罩在寒光之中;弹到悲伤之处,致使女娲补的天也再度破漏,秋雨也怆然而下,似乎看到李凭在教善于弹箜篌的成夫人,技艺精湛的神仙也要向他学习,那音乐感动得老鱼也跃出波涛,渊中的瘦蛟也舞动起来;月宫里的吴刚也听得难以入眠,依着树发呆,就连玉兔也不知寒

露已打湿了皮毛。这一连串的描写,从动物写到植物,从人间写到仙界,从水中写到天上,大胆夸张,浪漫新奇。这十四个意象,有的喻声,有的仿貌,采用比喻、拟人、通感、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表现了听李凭弹箜篌所引起的反应

和情思。

这首诗的构思也很巧妙:开头一句先写琴,第二三

句写音,先声夺人,然后才说到演奏者;写演奏时,先写情景,为下文写旋律作铺垫;写旋律,又写它蕴含的悲喜忧思。诗人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写箜篌演奏的音质美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饱含着对李凭技艺的赞美感叹,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描写音乐的绝唱

元曲汤式的《听筝》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

楼调玉筝,

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

字字诉衷情。

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

云外悲鸣,

滴碎金彻雨,敲碎玉壶冰。

听,尽是断肠声!

《夜筝》——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

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风

情一万种。

李端的诗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

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与音乐相关的诗词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 写音乐的。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 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 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 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 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 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

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 飞湿寒兔。 首诗共十四行,用了十四个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这些意象中,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诗的一连串意象扑面而来,不免使人眼花缭乱,加上语言晦涩,初读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细

细品味,逐渐清晰: 开头首先写李凭所弹的箜篌制作精良,可谓极品,衬托乐音之美;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弹奏,可以想见天高云淡秋风凉爽的天气,正是人意气风发之时;由于空气清彻,乐音也能凭风传向很远,这一句写出了弹奏时的情景美。接下来,写空山浮云被音乐吸引而凝止不流,湘娥素女被感动得愁怨涕流,而

出现这种情况,都只因为李凭在弹箜篌。我们形容一个人美,说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这里的音乐,却有使浮云凝止,美女伤心之效。 从第五句起,写弹奏的旋律之美妙和产生的感染力:弹到清脆之处,似听到昆仑山玉石破碎和凤凰的鸣声;弹到婉转之处,仿佛莲花上的露珠滴落,幽兰也发出笑声;弹到凄

清之处,长安十二个城门的气温都变冷,宫中的皇帝也为之动情,整个长安笼罩在寒光之中;弹到悲伤之处,致使女娲补的天也再度破漏,秋雨也怆然而下,似乎看到李凭在教善于弹箜篌的成夫人,技艺精湛的神仙也要向他学习,那音乐感动得老鱼也跃出波涛,渊中的瘦蛟也舞动起来;月宫里的吴刚也听得难以入眠,依着树发呆,就连玉兔也不知寒

有关音乐的诗歌鉴赏

有关音乐的诗歌鉴赏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二中袁永明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于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触摸,但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对音乐进行描写,今天我们在回顾学过的古典诗词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是怎样借助音乐来表情达意的。 首先,我们看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语段: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请同学们思考:《琵琶行》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诗人是运用比喻,以声喻声来写音乐的。诗中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从而达到声中有形,声中有情的艺术效果,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 运用比喻来描写音乐,不仅能调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还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运用比喻直接描写音乐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写实主义写法。 其次,我们来回顾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又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这首诗描写音乐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在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这种借助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描写音乐的写法,我们称之为浪漫主义写法。 第三、诗词中对涉及到的音乐,只是点到为止。 同学们!你接触过的有关音乐的诗,除了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对无形的音乐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外,又是怎样借音乐表达情感的呢?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

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演唱:徐小凤 10. 歌曲名称:相看泪眼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邓丽君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包美圣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娄晗 11. 歌曲名称:采莲曲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采莲曲》演唱:蔡幸娟12. 歌曲名称:床前明月光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梅艳芳 13.红楼梦歌曲系列歌曲名称:引子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引子》演唱:陈力歌曲名称:枉凝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枉凝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分骨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分骨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聪明累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聪明累》演唱:王洁实歌曲名称:秋窗风雨夕相关古诗词:林黛玉《秋窗风雨夕》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葬花吟相关古诗词:林黛玉《葬花吟》演唱:陈力歌曲名称:题帕三绝相关古诗词:林黛玉《题帕三绝》演唱:陈力歌曲名称:红豆曲相关古诗词:贾宝玉《红豆曲》演唱:王洁实 14. 歌曲名称:青青河边草相关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演唱:高胜美 15. 歌曲名称:涛声依旧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演唱:毛宁 16. 歌曲名称:烟花三月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演唱:吴涤清 17. 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演唱:黄安 18. 歌曲名称:君莫攀相关古诗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演唱:黄安 19. 歌曲名称:黄鹤楼(古典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歌曲名称:黄鹤楼(现代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其他: 20.合唱歌曲名称:送别相关古诗词:近代·李叔同《送别》演唱:青燕子演唱组 21.儿歌系列歌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静夜思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悯农相关古诗词:唐·李绅《悯农》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相思相关古诗词:唐·王维《相思》演唱:段丽阳李煜的《虞美人》岳飞的《满江红》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 推荐几张古诗词改编的歌曲专辑 古诗词改编的歌曲以其古色古香的缠绵、柔情而备受我的喜爱,在听歌的同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词,两全其美。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些古诗词改编的歌曲,这些歌曲都可以在百度搜索到。 一、杨小琳的专辑《绿蓑衣》 很经典的一张专辑,由国内著名的雨果公司录制的发烧大碟。《绿蓑衣》选用了10首中国古诗词,加以重新配乐创作“新唱”。“绿蓑衣”所选的中国古诗词,包括有《诗经王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

《列子》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 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创作到书面创作的过程。最初的诗歌是在口头上传唱的,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都与音乐密不可分。“诗歌”本身就是“诗”与“歌”的结合体。好的诗歌往往以其铿锵的节奏、优美的韵律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而描写音乐的诗歌更是诗中有乐、乐中有诗,两者交融,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随手翻看几首描写音乐的古诗,发现这些作品在描写音乐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以声喻声。这是最常见的描写手法,姑且叫“拟声法”吧。就是用我们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来具体形象地比喻音乐声。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其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以声喻声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复杂多变。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作者妙笔描绘琴声如“急雨”般沉重舒长,如“私语”般细促轻幽,如珠落玉盘似的圆润悦耳,如“莺语”般婉转流畅,如“银瓶乍破”“刀枪鸣”似的铿锵雄壮,如“裂帛”般强烈清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丰富多彩的比喻句,诗歌怎会给我们带来如此摇曳多姿的美感。 再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诗人以“一”与“万”对比,写出了蜀僧起始演奏的一刹那就带来了巨大浑厚的声响。小小一支琴,仅凭指弹,却有如万壑松鸣,涛声澎湃,不能不令人惊叹蜀僧演奏技艺的高超。 后来的欧阳修在他的《秋声赋》里也运用了不少以声喻声的句子:“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枞枞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以形喻声。人的各种感觉之间是互通的,听觉的声音可以转化为视觉的形象,甚至是嗅觉的气味等等,我们称之为“通感”。古诗中常常用视觉所见的形体去比喻听觉所闻的声音,通过由声到形的联想,使音乐声更具有质感,这样能把音乐的特点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出来。 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一诗中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的诗句。“浮云柳絮”本不发声,似乎与音乐无关,但它们“无根蒂”、“随风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扬,诗人取这一形态特点,比喻琴声的自由奔放。诗中还用“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的诗句来形容音乐声陡然由高到低的急剧变化。“分寸”“千丈”这些距离长度,也属于视觉范围之内,本与听觉无关。但诗人却用来比喻声音的变化,我们也似乎随着声音攀登到了高峰,突然又随着声音落下千丈深涧。这样就把抑扬顿挫的琴声有形化了,把听觉与视觉沟通,使读者浮想联翩,大有身临其境之感。中唐诗人张祜有一首写音乐的绝句《听简上人吹芦管》:“细芦僧管夜沉沉,越鸟巴猿寄恨吟。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丝断碧云心。”那隐隐哀伤的芦管声远远地传来,传到耳边,已越来越细,终于消失,仿佛是“一条丝断”了,诗人的“碧云心”也彻底地抛弃了。这里把声音由细微到消失的听觉感受,比喻为可以看见的“一条丝断”,显得新颖别致。 这种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中写明湖居听书的情景。先写黑妞的演唱“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后写王小玉:“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对音乐描写的一段美文,摘自《老残游记》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以境显声。诗歌描写音乐还常常通过周围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曲调的优美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盛唐诗人李颀写过一首《琴歌》:在“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的夜晚弹琴的人先弹了《渌水》,又弹了《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琴声一起,万籁俱寂,乌鹊不飞,林木不响,连星星也躲了起来,似乎都陶醉在琴曲之中了。这里作者并不直接描写琴声如何动听,而通过情景的描写来烘托,你看,世间万物乃至天上的星星都听得入神了,更何况人呢? 高适在《听张立本女吟》中也有“清歌一曲月如霜”的佳句。“清歌”是什么样子人们不易想象,而“月如霜”却是人人都可以见到的。看到了洁白如霜的月光,“清歌”的明净清凉、令人神爽的韵味就感受到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也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声音,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以感衬声。描写音乐除了正面写演奏者的技艺外,还可以写听众的反映及感受,由侧面烘托,以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先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并没直接写笛声的哀怨婉转,而是通过听众的反映,情感的变化来写乐曲声:听着这暗暗飘来的《折杨柳》的玉笛声,谁能不触动怀念故乡之情呢? 中唐诗人王表的《成德乐》也是采用这种手法:“赵女乘春上画楼,一声歌发满城秋。无端更唱关山曲,不是征人亦泪流。”赵女是“乘春”上画楼,但听众从声音里感觉到的却

中国音乐和古诗词

谈中国音乐与古诗词 相传,音乐产生于人类劳动生产过程中。最初的最原始的音乐也就是在劳动时,或欢庆娱乐时所唱的极为浅显的如“打夯”“搬运”之类的最为简单的歌声了。这些歌曲在人们口头传唱,歌词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最早的诗歌。中国古典音乐与文学是艺术领域中的两朵奇葩,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除舞蹈,文学也许是和音乐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曾说过:“诗言志,歌咏言。”可见两者在萌芽期都是一体的。曾经有人主张中国文学的正宗是音乐文学,这话明显偏激,但也可见以诗为正宗的古代,音乐文学也是占有相当的位置。 我国的古诗词从《诗经》起,诗词与音乐就联称并举。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唐律绝、宋词都是合乐之诗。可见,诗词与音乐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在长期发展中相互依附、共存共荣。 远古时期的歌谣,既是文学的萌芽,也是音乐的萌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这些流传在民间的歌曲的《诗经》,它们收录的就是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所流传的一些民间歌曲。《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颂之音。”由此可见《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关系密切,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诗经所录的内容来看,它是春秋时期一部声乐歌曲集,除歌词之外,每首歌曲是有旋律的,但是后来失传了,现在我们只能从文字上去体会诗歌的音乐特征。《诗经》的第一篇作品《关雎》全为四字句,多有双生叠韵词,读来有一唱三叹之感。

先秦时代,中国出现的另一个与音乐关系密切的文学样式是楚辞。这是一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诗歌体裁,和《诗经》并称“风骚”,共同构成中国诗歌的源头。《楚辞》所收录的是战国时期流行于楚国的新兴音乐文体。其中“九歌”是屈原在收集整理湖南民间祭祀时所唱的歌,是最能代表《楚辞》特色的作品。楚辞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具有浓烈的巫术色彩。屈原是最著名的楚辞家,其作品《离骚》是楚辞的千年绝调。 “乐府”是我国古代宫廷中的音乐管理机构。其设置始于秦代。至汉武帝时期“乐府”机构获得空前的发展,致使后人将乐府视为汉武帝所立。它的一大职责是大量采集民间歌谣,然后进行改编,后来这些歌谣也被称为“乐府”。“乐府”从一个机构到诗体名称,更是被刻上了深深的音乐烙记。可以说乐府是音乐实现形式的一种载体。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乐府是一种入诗的诗歌,在汉朝和魏晋南北朝甚是流行。 中国的唐代被世界公认为人类诗歌艺术光辉灿烂的时代,四万八千首《全唐诗》,浩如烟海。诗歌的文学意味增强,但并不代表诗歌就与音乐没有关系了。古人云:“唐之绝句,唐之曲也。”“今日之诗歌,古之乐也。四言如琴,吴艳如笙箫。”可见唐诗是可以入乐的,而且在当时以著名诗人的诗句入乐为一时风气。唐诗入乐的例子很多,如白居易的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益的诗每写一篇,就被乐工们争先赂求;还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起源、形式以及现成原因,掌握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有关知识。 2、通过欣赏《我爱你中国》等歌曲使学生了解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不同特点的感受与了解。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启发式 四、教学用具:CD播放机、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前音乐邓丽君的《水调歌头》导入课堂 听到这首歌曲我们马上联想到苏轼写的一首词《明月几时有》,这首歌运用了音乐和诗词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作者旷达超脱的胸襟 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带给我们的美。 (二)、探究式讨论“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相关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 (1)、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的起源?(欣赏《枫桥夜泊》) (2)、音乐与诗歌为什么能够相结合? (3)、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的有哪些表现形式? A,配乐诗朗诵;B,富有诗意的器乐作品;C,声乐(歌曲)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文学的不断丰富,音乐艺术的逐步完善,音乐与诗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春秋时期《诗经》,东汉的《相和歌》都是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音乐与诗歌有很多共通之处,它们都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诗人都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热爱音乐,音乐成了他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启发了他们的智慧,撞击出他们创作灵感的火花。唐朝的白居易就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能弹琴,会唱歌,尤其擅长描写音乐和音乐演奏,如:《琵琶行》等作品。 民乐《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唐朝诗人张继的诗《春江花月夜》的意境而创作的。 (三)、了解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特点。 到了近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已经很善于采用一种用固定的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的样式来表情达意了,这种固定的样式就是歌曲。歌曲这一音乐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并产生了多种样式,即声乐体裁。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声乐体裁的有关知识。 歌曲是综合的艺术体裁,包含音乐性与文学性。歌曲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记忆和感受。歌曲所具有的极高的审美价值,完全可以起到修复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琵琶行等,诗比较好,有想象的空间。 嘈嘈切切错杂弹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序曲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音乐的时代......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描绘音乐之美的作品不少,天才的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向我们创造了一个金碧辉煌、光彩奇夺目的艺术境界。使这听之有声、视之无形的音乐之美,跨越时空的界限,流芳千古、泽遗后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我们不妨在这一组宏伟的交响乐中撷取几首,再领略一下这其中的韵味。 第一乐章:琵琶声中的出怨 ——白香山的江上琵琶 元和十年(815)六月,李师道派人前来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虽然身非谏官,但还是首先上书切谏,请求缉办凶手。结果遭到政敌的残害,被贬为江司马。正如他自己所说:“妨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伤。此诗作于被贬江州的次年秋。诗人历经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后,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恰巧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相遇;听了他很有感情的弹奏,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奔涌而出,谱写了这一

曲千古绝唱。诗人触景生情、因事起意,寓自己的身之感于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中,借琵琶女以抒发幽愤。进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慨。 《琵琶行》最为突出成就,在于对音乐的描写。作者是如 何把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呢?他运用 了四种手法: 一是多方设喻。 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急语”喻大弦繁音粗节,“秋语”喻小弦的细碎绵密,珠落玉盘喻乐声的和谐悦耳清脆怡人,花下莺语喻乐声的流转和宛,冰下泉流喻乐声的幽咽若凝。把美妙重复的旋律和节奏表现的鲜明可感。 二是以声传情。 把琵琶声的变化与弹奏者和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声情交融。诗中,那时而欢快流转,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暂时休止,时而低沉幽咽的音调中,含蕴着琵琶女或欢乐或忧愁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而且声声琵琶,又是演奏者与听者构成感情交流的媒介。演奏者曲中传情,听者闻曲动情。构成曲调中有情、“倾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情”、 “满座重闻皆掩泣”。却让人感到乐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象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不仅使所描写的音乐更具艺术魅力,而且也有助于诗歌主题的深化。 三是虚中见实。

古诗文音乐描写技巧

古代诗文中的音乐描写手法 音乐属于听觉形象,用语言比较难以捕捉,因此,古代诗文对于音乐的描写更讲究技法。下面我们列举几种常见的描写音乐的手法。 一、使用比喻修辞,以声写声。 一般是用大自然中常见的声音来比喻各种乐器的演奏或人 物演唱。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第一次演奏,典型使用了比喻,以我们常见的容易领会的声音表现琵琶演奏之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色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附:2015年北京高考试题 醉翁操【1】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

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7.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答案:B 商声和羽声不是大自然的声音,不过是古代五音之二。古代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二、使用通感,把抽象的难以捕捉的听觉形象化为可见的视觉形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诗词体裁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 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 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三、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

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

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近年来似乎已成了“显学”,在诗、词、曲,以至《诗》、赋的学术会上,每每要提到这个问题,作为专题的学术会,也许今天是第一次吧。参加者这么多,而且有许多中青年学者,是很使人兴奋的。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是,“诗歌”这个词语中本身就包含了“音乐”,所以这个提法是不是可以修正一下?或者可以说:“诗歌中诗与乐的关系”,或者直接说:“诗与乐的关系”。我个人则习惯于分为两句来说,一句是:“歌唱中‘文’与‘乐’的关系”——歌唱,就是“文”与“乐”的结合;再一句是:“韵文与音乐的关系”——虽然任何韵文(甚至散文)都可以付诸歌唱,但是在现实中,是有一些韵文体裁及作品并不为歌唱而写作。 我读过一些有关的文著,参加过多次有关的学术会,可以说,都是这个内容即 探讨“韵文与音乐的关系”;相应地,所有这些文著的作者、这些学术会的发起者主持者和几乎全部的参加者都是“文界”的学者。譬如关于所谓“声诗”、关于“词与音乐的关系”等,都是文界人士提出并予以研究的。这个课题,当然不只对于文界,同样地也应对于乐界。音乐界,也有研究“乐”与“文”的关系的,但主要是在今天创作歌曲时“音乐形象”与“歌词意境”或“旋律”与“语音”的关系之类;很少进入到像文界研究“文、乐关系”的广度和深度,至少没有充分展开我国民族音乐与传统韵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出现这个现象也是自然的。我国是“诗文之邦”,几千年来,民族传统韵文发展的高度和深度,远胜于音乐——这是我国与外国譬如欧洲诸国很不同的历史实际。也许只消看一个现象就可明白大概:歌唱是“文、乐”的结合,在我国是把其中的“乐”遗(忘、舍)弃了而成为留传千古的“(韵)文”——“诗”、骚、赋、乐府、诗、词、(南北)曲等;而欧洲诸国呢?则可以将歌唱中的“文(词)”丢在一边而把其中的“乐”独立出来成为器乐曲(这种情形只出现于我国的“琴”,但是,琴恰恰不在我们研究范围之内)。在我国,韵文形成有如上所述 的众多文体的篇章构成和句式、格律结构;音乐呢?似乎从未产生过“乐体”、“乐式”的观念(古代没有);而欧洲恰相反,乐体、乐式,从乐句、乐段、和声、对位到乐章、乐曲、交响曲、歌剧等,规范而且完整,而其“文(词)”呢?除所谓“十四行诗”之外,他们的韵文是没有(形成)确定、规范的”文体”的。是不是这样呢?

描写音乐的诗词-教学范文

[标签:标题] 篇一: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集合) 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1.歌曲名称:人面桃花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演唱:邓丽君2.歌曲名称:虞美人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演唱: 邓丽君3.歌曲名称:独上西楼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相见欢》演唱:邓丽 君4.歌曲名称:胭脂泪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乌夜啼》演唱:邓丽君5.歌 曲名称:人约黄昏后相关古诗词:宋·朱淑真《生查子》演唱:邓丽君6.歌曲 名称:但愿人长久相关古诗词:宋·苏轼《水调歌头》演唱:邓丽君(王菲翻唱过)7. 歌曲名称:月满西楼相关古诗词:宋·李清照《一剪梅》演唱:安雯8.歌曲名 称:满江红相关古诗词:宋·岳飞《满江红》演唱:罗文9.歌曲名称:别亦难 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演唱:徐小凤10.歌曲名称:相看泪眼相 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邓丽君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包美圣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娄晗11.歌曲名称:采莲曲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采莲曲》演唱:蔡幸娟 12.歌曲名称:床前明月光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梅艳芳13. 红楼梦歌曲系列歌曲名称:引子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引子》演唱:陈力歌 曲名称:枉凝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枉凝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分骨 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分骨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聪明累相关古 诗词:《红楼梦》之《聪明累》演唱:王洁实歌曲名称:秋窗风雨夕相关古诗词: 林黛玉《秋窗风雨夕》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葬花吟相关古诗词:林黛玉《葬花 吟》演唱:陈力歌曲名称:题帕三绝相关古诗词:林黛玉《题帕三绝》演唱: 陈力歌曲名称:红豆曲相关古诗词:贾宝玉《红豆曲》演唱:王洁实14.歌 曲名称:青青河边草相关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演唱:高胜美15.歌 曲名称:涛声依旧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演唱:毛宁16.歌曲名称: 烟花三月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演唱:吴涤清17.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 校书云》演唱:黄安18.歌曲名称:君莫攀相关古诗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演唱:黄安19.歌曲名称:黄鹤楼(古典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歌曲名称:黄鹤楼(现代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其他:20.合唱歌曲名称:送别相关古诗词:近代·李叔同《送别》演 唱:青燕子演唱组21.儿歌系列歌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 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静夜思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段丽阳歌 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悯农相 关古诗词:唐·李绅《悯农》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相思相关古诗词:唐·王 维《相思》演唱:段丽阳李煜的《虞美人》岳飞的《满江红》最有名的是一张《淡 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 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 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

描写音乐的古代文化常识与古诗词

有关音乐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古诗词 教学目标:依据高考要求搜集整理有关音乐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古诗词给学生讲解,促使他们识记。 教学过程: 在阅读古代书籍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到和音乐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以及描写音乐的古诗词及相应的一些鉴赏。为大家提供这些知识目的是让那些有意愿扩展更多的同学有更大的收获。有更扎实的基础,有更广阔的视野,这些东西,都不是仅仅靠课堂上的老师的讲解,或者课下做一些考试的练习能够完成的。必须要日积月累,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乐记》第一段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哗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历;其散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礼记乐记》 参考译文: 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于人的内心。人们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此产生变化,由变化产生条理次序,叫做音。讲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和歌唱,配上道具干戚、羽旄的舞蹈,叫做乐。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所以心中产生悲哀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急促而低沉;心中产生快乐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舒展而和缓;心中产生喜悦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振奋而奔放;心中产生愤怒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粗旷而激越;心中的产生崇敬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庄重而正直;心中产生爱恋的情体,则产生的声音和顺而温柔。这六种情感并非出自人的天性,而是受到外物的激发而产生的。 简要分析: 《乐记》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认为,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情的,情来自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乐本》)这打破了以往认为乐是上天赐予或神圣创造的说法,《乐记》认为,外界事物的变化使人的感情产生各种变化,音乐则是这种感情变化的表露。这种感于外物而发的声音,并不就是"乐"。"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本》)这就是说,发出来的声音,要能按照宫、商、角、徵、羽排列变化,形成高低抑扬、有节奏的音调,才能称之为乐。按照一定的音调歌唱、演奏,并举着干(盾牌)、戚(长柄斧)、羽(鸟羽毛)、旄(牛尾)跳舞,这就是乐。"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乐化》)乐的最大特点是"和"。《尚书·尧典》早已有"律和声"、"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的思想。郑国的史伯(公元前806一前711年)提出过"和六律以聪耳"的思想,认为诸多声音相异相和才能构成动听的乐曲。(见《国语·郑语》)。孔子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强调情感和理智的平衡和谐。

古诗阅读之音乐描写

古诗阅读之音乐描写(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鉴赏古诗音乐描写的技巧。 2 体味古典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一情景导入 回忆《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诗句 二自主学习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⑵,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⑶,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⑷。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⑸。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⑹。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⑺。 推手遽止之⑻,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⑼![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 填空韩愈,字()郡望昌黎,世称韩()。 李贺,世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朝代)三李。3朗读诗歌,对照课本注释理解诗句。

4组互查朗读 三合作探究学习 听颖师弹琴1、本诗是首描写音乐的作品,为什么诗中不谈音乐而是描摩场景呢?2诗中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 3、怎样看待诗人的举动,他为什么不让颖师弹琴了呢? 李凭箜篌引 1 诗的第一句写了物象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2 二三句是怎样写乐声的,有什么效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3音乐的高潮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4总结本诗所描写的旋律变化情况。 四交流归纳总结 1古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有那些? 2如何选取使用表现手法?

五训练拓展提升 1 小组内向组员介绍一段所喜欢的特点。2听下面一段音乐,写一段描写文字。 六作业 1把《李凭箜篌引》改写成一段散文。 2 背诵这两首诗。

【精品】小学音乐论文:引导学生享受音乐与古诗词结合的神韵之美_通用版

引导学生享受音乐与古诗词结合的神韵之美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隔不断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古诗词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古诗词的韵律,仅仅靠读是不能完整表达情绪的,但是加上唱就锦上添花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课堂中教学生演唱古诗词,用音乐演绎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创意。 音乐课标理念鼓励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多元化。以古诗词为载体,让学生吟唱、诵读、表演、创造整合运用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丰富音乐课堂和学生的音乐生活,从而引导学生享受音乐与古诗词相结合的神韵之美。 一、在音乐中欣赏古诗的意境之美 “诗言志,歌咏情”。古典诗词的精粹在于其创设的意境含蓄而隽永。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是入情入境。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而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因此,不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是难以理解诗歌的内涵、领略诗歌的魅力的。我们发现,一首好诗不仅含有深刻的意境,耐人寻味,往往也富有美妙的画意,所以很多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正是因为诗人的情感都融入到景物的描写当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情感,必须要从这渗透了“情”的景物入手。若把这些景物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画中的意境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就能很自然地引领他们走进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从而更深刻地领略诗歌的图画美和意境美。笔者在执教《忆江南》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随着柔美细腻的江南音乐到江南深处看看,通过欣赏江南风光视频,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之中,学生们边看边想象,就会产生如在画中游的感觉,会被江南美景所陶醉而进入诗境,从而由衷赞叹“江南好”,传达出和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不谋而合的感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这样把诗与画再加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听音乐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意境,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可以在品位上、意境上得以升华。 二、在吟唱中体味古诗的音律之美

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描写音乐,可以使用逼真的拟声词。 《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描摹大弦的浊杂粗重,“切切”描摹小弦的轻悠委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是鸟的婉转叫声,这里用来模拟琵琶声的婉转悦耳,幽咽是人低泣声,这里用来模拟琵琶声的低沉冷涩。 也可以使用贴切的比喻。 如《琵琶行》中以“银瓶乍破水浆迸“比喻音乐的突发激烈,以”铁骑突出刀枪鸣” 比喻音乐的清脆尖锐,以“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裂帛”来比喻乐声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急促和激越。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比喻音乐乍起时的高亢清脆,凤凰叫比喻乐声的清亮幽怨;李白的《听蜀僧睿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的铿锵有力。这种“以声喻声”“以声类声”,能达到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描写音乐,还可以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也叫移觉。最典型的莫过于刘鹗《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一段。王小玉初唱时,人们听来“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作者将获得美妙歌声的听觉转化为“熨过”“伏贴”的感觉和吃了人参果而畅快的味觉;王小玉“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把王小玉的歌声转换成视觉形象,抛入天际的钢丝的形象让人感觉到了歌声的尖细而高亢。“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也是用视觉形象把旋律的跌宕起伏,歌声的千回百转表现出来。这两个例子是赋声以形的通感。王小玉唱到高潮时,“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从视觉的角度写听觉,不仅有烟火之形,还有绚烂之色,把歌者声形色兼备的高超技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芙蓉泣露香兰笑” ,诗人用露滴残荷的形象(“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盛开如笑靥的兰花(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神奇构思,真是形神兼备。以感觉写感觉的通感修辞手法调动了听众的所有感官,让他们潜心投入到欣赏这天籁之音的意境当中。 在手法上,描写音乐,还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多彩音乐世界。 如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中“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湘水女神鼓瑟,曲声袅袅,动人心弦.它吸引了名叫冯夷的水神,使他忍不住在水上跳起舞来.。这些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通过奇瑰的景象把音乐的强大魅力表现出来,的确是描写音乐的佳作。最典型的要数李贺《李凭箜篌引》。这首描写箜篌乐声的诗歌通篇充满奇异的想象,不仅有被音乐打动而触动愁怀的江娥和素女,还有正在听得入迷竟然忘记补天,导致石破天惊,秋雨倾泻的女娲;更有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的老鱼和瘦蛟,甚至有劳累不堪,听乐而忘眠的吴刚和任凭深夜的露水把皮毛浸湿也不肯离去的玉兔。试想,作者如果没有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如何写得出如此瑰丽奇幻的妙境?读者如果不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如何能体会这天上人间难得的飘飘仙乐?作者在创作上独辟蹊径,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享受。 描写音乐,可以正面描写,还可以侧面烘托。 用听众的反映来体现音乐的艺术魅力。《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主人忘归客人不发都是因为深深地被音乐吸引。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结束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这可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