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款登山杖的对比测试报告

三款登山杖的对比测试报告

三款登山杖的对比测试报告
三款登山杖的对比测试报告

三款登山杖的对比测试报告

guoyoujia

国产碳纤维测试登山杖与Masters Scout及韩国Power Plus的对比测试报告

开篇先扯点题外话。这根国产碳纤维测试登山杖(学火鸡的叫法,以下简称“国测”)原本只打算与Power Plus做对比测试的。但考虑到只有一种产品作对比也许测试效果欠佳,所以出门的时候拎上了心爱的Masters Scout。下面接正文:

一、初步印象

1、手柄

先来说说手柄材料。国测与Power Plus的杖柄都采用了EVA发泡材料。但硬度略有不同,国测稍微柔软一些,推测是发泡率略有不同。Masters Scout则采用了软木材料,手感比较滑腻。

图片从左至右分别是:Masters Scout、国测、Power Plus。可以看出国测与Power Plus的杖柄几乎是一样的(Power Plus因为使用磨损显得光滑一些)。国测与Power Plus杖柄侧面都没有多余的设计,而Masters Scout侧面则有一道便于抓握的突起设计(事实上并没有什么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Masters Scout的杖柄有15度的弯曲,据说这样的设计符合人体结构能够在使用时更加舒适。但事实上就我个人的使用感受来说弯把的登山杖舒适程度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反而是由于弯曲的杖柄和相对较硬的软木材料使得在不戴手套使用时有些磨虎口……。

再来看杖柄背面(从左至右排列顺序不变)。Power Plus与Masters Scout在背面都有防滑的凹槽设计,这个设计在夏天手掌出汗较多时还是很有用的;而国测则没有背面的凹槽,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

再来说说至关重要的腕带:

先是Power Plus。这一款登山杖的腕带设计十分有意思:分左右手,像这支就是右手用的腕带。用料与一般的腕带也有所不同,采用了一层薄薄的3D棉材料(类似于一些背包的腰带材料),使用时会更加舒适一些。但这种设计无法靠腕带的松紧来调整手相对于杖柄地抓握位置,这一点会严重影响使用时手腕有效的发力。

另外Power Plus的腕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腕带的穿脱十分方便。如图,需要空出手时只要打开上方的金属搭扣手腕就能很方便的自由活动。这一点对于复杂地形的行走及拍照是十分有利的。但搭扣在佩戴较厚手套时操作不是很方便。

接下来是Masters Scout。这款杖的腕带代表了大多数产品的设计,采用了环状的尼龙织带,手腕及抽紧带末段处都加大了宽度(手腕处加宽是为了使用舒适,抽紧带末段加宽是为了操作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松脱方式:可以看到第三张图中杖柄中夹在织带中的红色塑料件,这个零件正常使用腕带(即手腕压住腕带向下用力)时靠摩擦力锁住腕带防止松脱;而当使用者需要松开腕带时只需停止向下用力,这时红色塑料件不受力,使用者可以很方便的靠向上抬手腕来松开腕带(说得有点绕了……),即使是戴手套也很容易操作。但这个设计会使腕带在使用过程中渐渐松脱,也就是说锁定并不牢固。

最后来说说我们的国测。国货当自强啊……这款杖腕带上的设计的确没有下什么功夫,当然这之后正式的产品肯定还会改进。腕带同样是尼龙织带,顺滑度还是很让人满意的,甚至好于Masters Scout,但宽度明显不够,使用时应该会影响舒适度。腕带的松紧方式是靠一个梯扣,优点是牢固不会松脱;但难免会硌手(本来腕带就不舒服),松脱时也是三款杖中最不方便的,必须靠另外一只手来辅助,且戴手套操作很不方便。

手柄总结:

抓握感来说,Masters的软木材料相较于EVA材料有明显的优势,可惜的是弯把的设计有些磨虎口。另外国测的杖柄没有后部防滑沟槽应该是一个设计失误。从发力的效果来说明显是Masters和国测的传统腕带更加合理,Masters的腕带松动问题不是很明显,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Power Plus的立体腕带在这方面还有待改进(似乎后来的一批Power Plus也回归成传统腕带了)。如果y要我个人给整个手柄打分的话(5分制,个人看法不排除主观因素):Masters Scout 4.0,Power Plus 3.5,国测 3.5+。

注:文章完成之后经天福号的提醒,发现:由于个人腕带使用习惯与通常的习惯(手由织带环下方穿入握住两股织带)不同,所以印象的主观因素会比较严重,之后的使用感受也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但由于使用过程中很少采用通常的腕带使用方式,所以无法就这一节作出令印象、感受更加客观的修改。在此对于没能比较两种腕带使用方式(手从织带环上方穿入和手从织带环下方穿入)的差别深表歉意!对天福号的提醒表示衷心的感谢!

2、杖杆及紧固件

先来看看三款登山杖的第一节杖杆,由上至下分别为:Masters Scout、国测、Power Plus。Masters Scout 和Power Plus采用的都是传统的铝制杖杆,而国测则大胆的采用了碳纤维材料。碳纤维较之铝材韧性明显不是一个等级,实际测试国测可以弯曲到很大的弧度,而Masters Scout和Power Plus则很有限(再弯就废了……)。限于实验器材无法量化的比较两种材料的韧性,这点的确有点遗憾。重量上由于采用了碳纤维

本应占优势的国测意外的并没有轻多少。推测是厂家考虑到刚性的问题加大了碳纤维管壁的厚度,另外涂附的漆也比较厚,这两点主要影响了国测的重量。

另外第一节杖杆涂料的质感和品质也略有不同:其中属Masters的最好,管壁光滑呈亚光效果。仔细观察磕痕造成的涂料剖面可以发现表面涂料有两层构成,其中内层为蓝色涂料,外层为透明保护涂料,类似于装修刷油漆后还要刷的那层“清漆”(对这方面不是很懂,有高手请多指教!)。两层涂料薄厚均匀,附着力很好,且有一定韧性碰撞后不会大片脱落。

接下来Power Plus与Masters Scout的涂料结构类似,但内层银色涂料为表面粗糙的哑漆效果,推测是为了增强与外层透明涂料的结合效果。外层“清漆”(姑且这么叫了,有失严谨请多多包含)偏厚,附着力与韧性一般,磕碰后会单独脱落露出里层的银色涂料。

国测为一层表面光滑的黑色油漆,附着力差,磕碰后会大片脱落,露出里面的碳纤维管。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三节杖杆:

途中从左至右两两分别为:Masters Scout、国测、Power Plus,排列为第三节在左第二节在右。从图中可以看出,铝制的Masters Scout和Power Plus在外管壁上作了粗糙处理,之后上了一层很薄的漆(推测为均匀的喷漆)。这样做很利于涂料对杖杆的保护,粗糙的表面可以防止涂料大面积的脱落,并且利于涂料附着,即使在弯曲时也不会过分拉伸涂料。

而国测,推测是限于对碳纤维的加工技术,并没有做这样的处理(碳纤维管表面做成粗糙面应该是比铝材做同样的处理要困难许多的)。第二、三节杖杆沿用了第一节的光滑厚漆,磕碰后漆脱落很严重,好在碳纤维材料比铝材耐腐蚀(事实上铝即使暴露也会在表面快速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进一步氧化,但由于登山杖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导致这层氧化膜很有可能很快又被磨损,所以需要涂料的保护。限于测试器材无法确定两款铝制登山杖是否在铝材表面作了加厚氧化层的处理),单纯的漆脱落应该不会造成性能上的损失。

以上是三款登山杖第三节下端涂料脱落的情况对比,从左至右分别为:Masters Scout、国测、Power Plus。至关重要的紧固件:

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Masters Scout、国测、Power Plus

第一张图中左边为第三节杖杆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款中Power Plus和国测是带弹簧减震的,而Power Plus的减震强度可以靠旋转弹簧上端的螺母来调节,而国测却不能,事实上减震的强度绝大多数时候是不需要使用者自己来调节的,因为强度的大小很难掌握。

紧固件来说,三款都属于螺旋膨胀式(自己这么叫的,满奇怪的名字。又不严谨了……),似乎目前所有登山杖的锁死方式都是这种。虽然方式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其中Power Plus和Masters Scout 是靠膨胀件向下旋转、中间的螺栓直径越来越大来撑开膨胀件,以达到紧固的效果。而Masters Scout的膨胀件开口是十字形的,Power Plus比较独特:膨胀件上端有一字形开口,下端还有一个垂直于上端开口90度的一字形开口。总的来说两款紧固件都是十字开口,本人才疏学浅也不好判断究竟是谁的紧固效果更好。而中间的螺栓Masters Scout采用的是塑料,Power Plus为金属,考虑到紧固件主要是纵向受力,且横向受力时弯曲十分有限,故个人认为螺栓的材料对紧固效果和安全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我曾经一度认为Power Plus的膨胀件只有上端的一个一字形开口,因此认为它的膨胀效果不佳从而推断Masters Scout的紧固效果会更好。之后卧岩指出了我的这个致命错误,因此作了更改,将对“一字开口”的错误说明和对Masters Scout紧固效果好的判断更改为“Power Plus比较独特:膨胀件上端有一字形开口,下端还有一个垂直于上端开口90度的一字形开口。总的来说两款紧固件都是十字开口,本人才疏学浅也不好判断究竟是谁的紧固效果更好。”这段文字。在此对卧岩及时地指出我的错误表示衷心的感谢!

单来说说国测的紧固件。由图可以看出,国测的紧固件比较复杂,膨胀件分为两个部分。其原理是黄色膨胀件套在黑色件的外面,旋转杖杆时黑色件上行挤压黄色膨胀件,以此达到紧固效果。另外国测的黄色紧固件与杖杆接触的面并不是平滑的,而有许多棱角。且不说国测一字膨胀的紧固效果问题,对于以上两

个设计我感到十分奇怪,俗话说越复杂的越容易出问题,明明能够用一个膨胀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设计者是出于什么考虑开发了两个膨胀件的紧固方式?从实际使用来说这种紧固方式与另外一种比较并没有什么优越的地方。另外膨胀件与杖杆内壁接触面为何设计成有棱角的?平滑的接触面能够使管壁受力均匀,禁固会更加牢靠杖杆也不容易因为局部受力过大而损坏。好在这两个问题在我的实际使用中并没有造成什么麻烦,但之前测试的产品中似乎发生了紧固件损坏的事件。还有一个小一些的问题就是与前两款比较国测黄色膨胀件明显偏软,推测会影响膨胀件的寿命和紧固效果。限于使用经验及这方面知识的匮乏,无法对此问题做出更深入地分析。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细心的可以注意到,Masters Scout和Power Plus的紧固件螺栓都是直接和杖杆接合的,区别只不过是Masters Scout是红色塑料的而Power Plus是银白色金属的。但国测得很奇怪,明明螺栓是金属制的,和杖杆接合却要先嵌入一块塑料中,再靠塑料嵌入杖杆。也就是说国测的螺栓和杖杆接合处比其它产品多出了一个环节:塑料块,这样复杂的结构是否会更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就不知道了。同样考虑到这个环节主要是纵向受力,横向受力几乎不会有形变,所以个人暂且认为这不是一个致命的设计缺陷。

杖杆及紧固件总结:

总的来说三款的杖杆都没有什么问题。但考虑到美观、使用者心理等方面国测在涂料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紧固件个人认为国测的设计明显不成熟,除非有能使人信服的理由否则应该摒弃双膨胀件的锁死方式和黄色膨胀件上的棱角设计。

三款杖的紧固件锁死最方便的是Masters Scout,至今未出现过无法旋死的情况;其次是Power Plus,紧固件比较迟钝需要旋很多圈才能锁死,至今无法旋死的情况出现过三次;最后是国测,不知是否是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无法旋死的情况仅在室内操作时就频繁出现,想必如果出现在野外将是十分令人恼火的事。

个人给三款登山杖的杖杆和紧固件打分(个人看法不排除主观因素):Masters Scout 4.0、Power Plus 4.0、国测 3.5-。

3、杖尖及岩托

这心痛的一节我想先从小的说……。先说岩托好了。

图中从左至右分别是:Masters Scout、国测、Power Plus。三款岩托材质都是较硬质的橡胶类,其中Power Plus的偏硬一些。按说岩托应该是偏硬一些得好,这样能够更有效的阻止杖尖插入石缝中(当然真插进去了也更不好拿出来)。Power Plus和国测的岩托采用了螺旋拧入的安装方式,更换十分方便。Masters Scout 由于是老款所以岩托的安装很麻烦,需要费尽吃奶的力气“按”上去,取下的时候自然也十分麻烦,不过新款2004年后的新款都采用了一种推拉的安装方式,甚至比拧得还要便捷,不过我个人同样担心那相对复杂的结构会比较容易出问题。

不管如何还是要说到杖尖……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吧!

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Masters Scout、国测、Power Plus。咦?国测咋这么先进没有杖尖呢?其实是在测试的过程中报废了……。当guoyoujia同学左手持Masters Scout、右手握国测快乐的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心想:“碳纤维就是爽,低温也工作正常嘛!”的时候,突然国测的杖尖卡在了石板路的缝隙中。被腐朽思想麻痹了的guoyoujia同学就像平常用铝制登山杖是那样往前一带……咔嚓一声。心想“坏了,碳纤维果然禁不住低温么?”回头一看才发现国测的杖尖与将其固定在第三节杖杆前段的黑色塑料一起齐刷刷的断了。

就是这样,在分析断裂原因前我们先看看另外两款登山杖的杖尖吧(当然还有对已故国测杖尖的描述)。

图中左边为Masters Scout右边为Power Plus。两款杖尖都是钨锰合金,耐磨自然不用说了,比钢质的杖

尖要好很多,已故的国测杖尖从颜色和使用表现上看疑似为钨锰合金,但不确定,可以肯定的是杖尖是非钢质的。可以看出Masters Scout的杖尖呈六边形,而Power Plus的杖尖则是中间凹陷的圆形,而已故的国测杖尖也采用了六边形的设计。这种差异在石板路上体现得很明显,六边形杖尖明显比圆形杖尖更加牢靠、摩擦力更大。

接下来我们分析国测杖尖损坏的原因。由上图可以看出,国测的杖尖不是直接与第三节杖杆直接结合的,而是靠一块塑料包裹附着在第三节杖杆前段,金属制杖尖后部的榫子大约只有4毫米插入碳纤维管内。相较于杖尖直接固定在第三节杖杆前端(即合金杖尖被“种”进杖的前端)的Masters Scout和Power Plus,这种设计明显强度不足,它意味着当遭遇剪切力时所受的力要全部靠塑料来承受。而在低温下塑料会脆化,并且塑料对于杖杆的附着力明显达不到要求。图中的塑料部分呈螺旋状断裂,推测是因为局部瞬间形变过大导致出现裂纹,裂纹受力继续扩大造成的。显然这是一个很失败的设计,推测其原因也许还是因为技术上把金属制杖尖直接和碳纤维管结合起来有难度,毕竟碳纤维材料的各项指标与铝材有着很大的差异,猜中这种结合方式也许也是没办法的事。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算能够直接结合,碳纤维材料抗剪切力弱也很棘手。用登山杖的人都知道,杖尖杵到较浅的石缝中卡住是很常有的事情,一般向前一带拔出来顶多是磨掉点漆、声音听着心疼点罢了,而碳纤维不一样,杖尖能否禁得住拔出石缝时的剪切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或许可以考虑一种折衷改进的方法:第一、二节杖杆采用碳纤维材料,在不牺牲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减轻重量,第三节采用铝材以便直接和杖尖结合。

杖尖及岩托总结:

没什么好说的,钨锰合金作为杖尖是很合适的。而碳纤维登山杖如果不能解决抗剪切力弱的问题将会始终是一个不成熟的产品(至少我不会去买)。

个人给三款杖的杖尖及岩托打分(个人看法不排除主观因素):Masters Scout 4.5、国测0、Power Plus 4.0。

初步印象完,个人给三款杖综合打分(个人看法不排除主观因素):Masters Scout 4.0、国测3.5(杖尖不损坏前提下)、Power Plus 3.5+。

补充:一般来说登山杖的前端是这个样子:

尤其注意上面那张,前面的钨锰合金头包括含住那个头的灰色圆台形基座都是直接打在杖头的(也就是说那个基座是直接和杆身接触的,从结合处的磨损也能看出白色的氧化铝)

正好图上来啦。这个可以看出来是靠塑料包裹的,国测的合金头完整的形状有点像玉米,梆子的部分就是接触地面的合金头,而后面粗糙的部分埋在塑料里(增加附着力)。可是它倒是插到碳纤维管里啊……问题是它只用塑料包着,而不接到碳纤维管里。也就是说遇到剪切力时只是靠塑料的韧性和硬度来承受,断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呵呵俺的看法,上来损坏的图了俺去整理整理原文

二、个人使用感受

限于俺照相只喜欢拍景不喜欢拍人的毛病,这章就不上pp啦。

1、手柄

由于是冬天,先来说说戴手套的情况吧。由于戴手套是严重影响触感的,所以三款的握把都比较让人满意。国测的握把会在手中轻微的打滑,好在腕带固定比较牢固,所以这种打滑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Masters Scout的弯把明显是为欧美大手掌的老外们设计的,手相对较小的亚洲人即使戴上手套握把上端地抓握感也不是很好,如果能够把弯曲角度改称10度左右会更加合适。Power Plus的握把是最合适的,使用中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三款握把在戴手套的情况下的抓握感都非常好,并没有涨手的感觉(这点因人而异,手小的人也许会感觉涨手)。国测和Power Plus握把的EVA材料一定程度上能缓冲落杖时的震动,对防止长时间使用的手臂疲劳有帮助,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操控性:落点掌握不如软木柄精确、挥动中也不如软木柄自如。相对的软木柄即使是带手套操控性也非常优秀,但如果由于个人习惯抓握过紧的话即使戴手套的情况下使用1、2小时手掌也会因为震动而瘙痒和发胀。

接下来说说腕带。应该说Power Plus独特的腕带是最舒适的,但是由于其包裹半个手掌的结构致使手腕受力并不集中,也就是说不方便使劲。大家都知道登山杖的使用主要是靠手腕下压带动腕带将力传导下去,而由于Power Plus的腕带会造成手挽受力不集中,所以就需要更大的力量来达到效果,这点对体力的消耗我想是比较严重的。对比测试中也体现得比较明显:国测和Masters Scout在长时间使用后会由于震动导致手臂发胀、发热(国测由于带减震所以要好很多,但现象依然存在),但Power Plus长时间使用后发胀发热的现象几乎没有(减震比较软),但手臂会酸痛。方便空出手来的金属搭扣在戴薄手套的情况下可以方便操作,但打开搭扣后杖挂在手腕上会有些累赘。综合来说Masters Scout的腕带是最出色的,调整十分方便且做了加宽处理,戴手套使用并不会造成难以忍受的压迫感。可以单手松脱的设计也比较方便。长时间使用后腕带会有轻微的松脱现象,大约被拽出1厘米,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由于是传统的腕带所以不再多作评论。国测的腕带综合来说应该是最差的,尼龙织带过窄以至于即使是带手套也会有明显的压迫感,这个缺陷会影响手部的血液循环,轻则导致使用后首长发热发胀,严重的会在寒冷环境中导致手部失温(手尤其是手指属于末梢循环,本身就属于易失温的部位)。另外梯扣的调节方式略显简陋,松脱时会很不方便,梯扣的位置也比较硌手。

现在来说说不戴手套的情况,由于测试的季节是在冬天,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戴手套使用登山杖是在夏天,所以只好在戴手套手掌出汗后摘下手套、加大运动强度以提高手掌出汗量来模拟夏天的使用情况,感受必然存在偏差,只好请大家多多包涵了!总的来说是Masters Scout的握把比较舒适,软木材料在手掌出汗的情况下也能抓牢,并且有一定的吸汗能力不会感到湿滑,滑腻的手感也比较舒适。但就如同前面所说的,美中不足15度的弯曲有一点磨虎口,弯曲的部分抓握感不佳,有点空空的感觉,手掌心同样因为弯曲的突出部分有一点点压迫感,不排除个人使用习惯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性。Power Plus和国测由于是直把,所以抓握感都十分良好。但EVA握把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游于吸汗效果太好,会有黏滞甚至发涩的感觉。

另外国测的握把由于没有后部的沟槽,所以在出汗的情况下打滑是三款杖中最严重的。不戴手套更加能体现出握把的缓冲效果:EVA材料明显好于软木材料,长时间使用后软木柄的那只手发胀瘙痒很严重,EVA 握把却不是很明显。

腕带来说基本和戴手套的情况一样。这里有一个细节:同是传统腕带,国测的尼龙织带比Masters Scout 的要柔软,在没有任何衬垫的情况下直接和手腕摩擦明显是国测要舒适一些。只是国测的腕带因为宽度的问题很勒手,需要改进。

注:以上感受是在左右手每隔约1.5小时交替使用3款杖的情况下得出的,目的是尽量排除因左右手力量和使用习惯不同而造成的干扰,实际具体的使用情况因人而异。

2、杖杆及紧固件

应该说这三款杖的紧固件和杖杆在实际使用中都没有出现任何能够影响到安全使用或性能的问题。从美观上来说应该是Masters Scout比较出色,亮蓝色的第一节和黑色喷漆的第二、三节杖杆即使很严重的磕碰也只是局部的漆脱落(应该说这款Masters Scout是我使用频率和次数最高的一款登山杖了),至今不仔细看的话基本注意不到磕碰的痕迹。Power Plus的情况类似Masters Scout,但片状脱落的情况要稍微严重一些,被剐蹭过的地方可以看见明显的条形痕迹,怀疑这个现象和Power Plus的二、三节杖杆喷漆厚度较之Masters Scout较薄有关。而国测在这方面明显逊色了一些。仅使用几次后第三节杖杆上磕碰处的漆就大片脱落:最大的长度有10毫米左右,宽度平均2毫米。如此严重的脱落想必会令一些使用者感性的担心杖杆本身的强度而影响使用效果。好在三款产品都只是漆皮脱落,里面的金属(碳纤维)杆并没有任何损伤,所以说排出漆皮脱落的心理影响,三款产品的杖杆本身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杖杆本身的强度。三款产品杖杆的强度实际使用中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我所担心的国测碳纤维材料因为韧性过好使用中颤动的问题似乎在冬季低温下不是很严重,这应该和碳纤维本身的特性:低温下脆化有关。当然较厚的管壁对颤动也有不错的抑制效果。但国测的碳纤维杖杆在室内做颤动对比的时在与地面成85度、手腕竖直向下用力的情况下颤动明显比铝管要剧烈(3款产品均带杖尖的橡胶保护套,分别在约45度、60度、85度、90度四个角度手腕竖直向下用力)。限于测试条件无法作定性定量的实验,据个人观察在45、90度时三款产品颤动的表现几乎一样,而在60、85度时颤动剧烈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Masters Scout、Power Plus、国测。看来碳纤维材料的表现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紧固件锁死后三款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不排除由于测试周期较短隐患没有时间演变成问题的可能性。但是国测的紧固件,就如同印象中提到的一样,在山下准备时出现了无法旋死的情况,取出紧固件旋转几圈后排除了问题。这一现象更加坚定了我个人对国测紧固件的怀疑。

减震来说,Power Plus要比国测软一些,但由于都采用了缓冲性好的EVA材料做手柄,所以差别不是十分明显。实际使用的效果来说大约要用到3、4个小时以后才能感觉到国测偏硬的减震会使手臂发麻。而与没有减震的Masters Scout对比问题就变得很明显,在大约使用了一个小时后持Masters Scout的手臂开始略微发麻,持Power Plus或国测的手臂无明显感觉。而在交换使用手臂后约半个小时原本发麻的手臂开始好转。

再来谈谈操控性。这一项明显是Masters Scout占上风:没有减震、相对硬质的软木柄提供了绝佳的操控性。落点掌握十分准确、提杖挥动时很自如、杖尖落地后发力的方向和大小也尤其好掌握。毕竟没有减震的登山杖能够直接通过杖杆的把力传导到杖尖。而Power Plus和国测在这方面就没有什么优势了。杖尖落

地后发力比较迟钝,力道大小也比较难于掌握,并且比较消耗体力(本来是用登山杖就已经比正常步行要消耗体力了)。不过考虑到下坡时对膝盖的保护,减震的操控性弱也是可以接受的。

总的来说,如果主要是一日内强调轻快高效,或者竞赛类的活动,无减震的登山杖应该更加合适。而如果是走长线或连续几天每天大负重行走6小时以上的活动,还是减震登山杖更加合适。

3、杖尖与岩托

这一节相对要好写一些。

感受不是很多。Masters Scout和Power Plus都是钨锰合金杖尖,国测虽然没有详细的资料但根据之前初步印象里提到的理由推测也是钨锰合金杖尖。耐磨性上三款到测试结束都没有任何问题。国测限于使用时间较短,我无法负责的说他的杖尖耐磨性上十分出色,Masters Scout和Power Plus的杖尖都禁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几乎没有任何磨损。但存在零星的不到一毫米大小的片状剥落,考虑到杖尖硬度高、韧性差以及使用中瞬间极大的冲击压强,这些剥落属于十分正常的使用损耗(俺最开始用登山杖的时候烧包得厉害,看见杖尖上有个小坑担惊受怕了半天,哈哈)。

事实证明Masters Scout和国测的六边形杖尖抓地力的确比Power Plus的圆形凹陷杖尖要好,这一点在常规的野外路面上体现的倒不是很明显。我也是在走完妙峰山香道的“冬季下雪后就会变得奇滑无比的变态石板路”后才得出的这个结论。在20度左右的石板路上Power Plus几乎无法吃劲,否则就会有很严重的滑动。而Masters Scout和国测的情况就好了很多。令人意外的是同是六边形杖尖,国测在石板路上的抓地力竟然比Masters Scout还要好!而且是很明显的好。如果说Masters Scout在石面上还会打滑的话,国测就根本没有这个现象!这点最开始让我十分满足,要不是之后出现那惊悚的事件我想我个人会给国测的杖尖很高的评价。

考虑到大多数野外情况我个人认为在石板上的抓地力并不是判断一宽登山杖杖尖好坏的重要标准,毕竟在野外大片的平滑石板路太罕见了。最常见的与石面接触的情况是在类似碎石滩、乱石堆等等的地形上,而在这种地形上我个人是不主张使用登山杖的:一是因为杖尖容易在石头的缝隙中卡住,二是因为登山杖在这种路面上的支撑并不可靠,一旦失去平衡手腕又被腕带束缚住很容易发生危险。不过不管怎么样六边形杖尖的抓地力终究还是出色的。

接下来是岩托。这个玩意没什么好说的了,户外使用中耐用、软硬合适就可以了。三款产品的岩托都满足以上条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Power Plus和Leki的岩托(雪托)是通用的,而Masters Scout也可以单独佩雪托(Masters Scout这该死的岩托我再也不想动它了),然而国测与Power Plus的岩托不通用,不知是否可以单独购买岩托或雪托。

使用感受完。

最后再扯题外话:

呼,干掉了5杯咖啡后终于敲完了!以前就有横向对比几款登山杖的构想,现在终于付诸行动了,还写了这么个不像样的评测出来献丑。原本以为像登山杖这种小物件的评测很容易进行,就算有10几款横向评测也不是什么问题。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仔细的剖析每款登山杖的设计就能发现它们的确是糅进了设计者的心血。很多细节比如紧固件、杖尖等都需要动脑筋去揣测它的设计意图,两三款比较全面的比较下来并

不比睡袋、背包这些大件的评测要轻松多少。通过这次并不完善的测试我也更加能理解设计一款户外用品的困难。同时也感到作为一个评测者,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审视每一件产品,在印象、介绍时尽量不糅进个人主观的看法;而到实际的使用感受时才应该畅所欲言,尽量排除品牌、价格等等心理因素将自己感受到的产品特点“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其实另一方面也是本人不才,觉得如果是感受和印象混着写会越写越乱影响文章的最终效果……。到底怎么写会比较好我也在摸索,同时也殷切的盼望大家多多指教。

感谢火鸡的国测,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妙峰山的“冬季下雪后就会变得奇滑无比的变态石板路”。呵呵我会继续努力的!

三款登山杖的对比测试报告

三款登山杖的对比测试报告 guoyoujia 国产碳纤维测试登山杖与Masters Scout及韩国Power Plus的对比测试报告 开篇先扯点题外话。这根国产碳纤维测试登山杖(学火鸡的叫法,以下简称“国测”)原本只打算与Power Plus做对比测试的。但考虑到只有一种产品作对比也许测试效果欠佳,所以出门的时候拎上了心爱的Masters Scout。下面接正文: 一、初步印象 1、手柄 先来说说手柄材料。国测与Power Plus的杖柄都采用了EVA发泡材料。但硬度略有不同,国测稍微柔软一些,推测是发泡率略有不同。Masters Scout则采用了软木材料,手感比较滑腻。 图片从左至右分别是:Masters Scout、国测、Power Plus。可以看出国测与Power Plus的杖柄几乎是一样的(Power Plus因为使用磨损显得光滑一些)。国测与Power Plus杖柄侧面都没有多余的设计,而Masters Scout侧面则有一道便于抓握的突起设计(事实上并没有什么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Masters Scout的杖柄有15度的弯曲,据说这样的设计符合人体结构能够在使用时更加舒适。但事实上就我个人的使用感受来说弯把的登山杖舒适程度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反而是由于弯曲的杖柄和相对较硬的软木材料使得在不戴手套使用时有些磨虎口……。

再来看杖柄背面(从左至右排列顺序不变)。Power Plus与Masters Scout在背面都有防滑的凹槽设计,这个设计在夏天手掌出汗较多时还是很有用的;而国测则没有背面的凹槽,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 再来说说至关重要的腕带: 先是Power Plus。这一款登山杖的腕带设计十分有意思:分左右手,像这支就是右手用的腕带。用料与一般的腕带也有所不同,采用了一层薄薄的3D棉材料(类似于一些背包的腰带材料),使用时会更加舒适一些。但这种设计无法靠腕带的松紧来调整手相对于杖柄地抓握位置,这一点会严重影响使用时手腕有效的发力。

登山杖使用知识

【每日户外知识普及】 登山杖使用知识 一、登山杖每节拉出长度: 众所周知分节的登山杖从上到下管径是递减的(折叠杖除外),从横向受力角度分析,加之于第一节杖杆的力量会依次作用于下面的各节杖杆和锁定系统。 接触到很多朋友在使用3节4节登山杖的时候,为了图省事,往往中间节不拉出或少拉出;只调整最后一节长度。 这样就导致最后一节也就是最细一节拉出长度多于中间节拉出长度。导致横向受力集中在最后一节也就是最细一节上。 这样,在长期横向受力过程中,最后一节容易造成折断或弯曲。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每节拉出拉出递减,也就是第二节长度少于第一节,第三节长度少于第二节,这样横向受力才能够合理分布。 二、登山杖的把握着力点 在山上看到很多同学不用腕带握住登山杖手柄使用,如下图: 这样使用有几个弊端: 首先,力量都在手指和虎口上,长期会产生很大地疲劳,虎口肌肉酸痛,可能会造成握力下降,从而抓不住登山杖而摔倒; 其次,长期握住手柄用力,会使掌心出汗,会让汗液和灰尘更多地沾染在手柄上,而且可能导致掌心湿滑而抓不住杖; 第三点就是市面上大部分中高端登山杖的手把都是使用AB胶胶固在杖杆上的,不用腕带只抓手柄受力,在严寒或酷热的气候中,胶水耐候性会降低,从而导致手柄下滑,进而在使用中因手柄下滑可能导致使用者瞬间着力点变动影响正常行走动作。 错误的握杖

还有很多朋友握杖是这样的: 这样握杖的同学解释,在这种握杖方式下,腕带正好在手腕下面,比较好借力。其实这是行走杖的握杖方式,不是登山杖的握杖方式;因为行走杖的腕带都很宽,最宽处基本都在6-7CM,可以完美滴包裹住使用者的手腕。可是登山杖的腕带比行走杖腕带细很多哦,市面上登山杖的腕带一般最宽处2.5-3CM;如果采用行走杖的握杖方式,腕带正好在腕静脉位置,长时间如此使用,对手部血液循环是有一定影响的。 建议登山杖采用如下方式握杖。手从腕带下方伸过去,用虎口压住腕带,使力量通过腕带传递到手背和手掌肉肉最多的手掌侧面 三、泥托在哪用,什么时候用。 关于泥托的作用,一般的说法是可以增加登山杖在松软地面着地的浮力,也就是减小着地压强;所以很多童鞋觉得走在坚硬的地面上是不需要使用泥托的;这是不对滴哦~ 泥托不仅可以减小登山杖着地的压强,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可以防止杖尖过度插入缝隙,从而导致非故意折断。

史上最详细的登山杖使用指南

史上最详细的登山杖使用指南 登山杖扩展了人的行走边界。 要让登山杖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要合理地使用它们。 刚开始参与户外的山友,往往是双腿走天下,而膝关节经历过磨砺的山友,则深刻明白手拄双杖,“四脚行走”的意义。 用不用杖,看个人理解和需求。 事实上,登山杖是可称得上是最为实用的户外装备之一。 对很多山友而言,没有登山杖的徒步根本难以想象。

为什么需要登山杖? 登山途中,往往地形崎岖,身上也会背负不轻的物资装备,这对腿部和膝关节是额外的压力,登山杖最大的作用就是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它也具备支撑,探测等其它功能。 分担腿部压力——登山杖让强健的手部肌肉参与到行山过程中,分担不堪重负的腿部肌肉和膝关节的压力,是对全身肌肉的高效利用。 “如果有效使用登山杖,那么每个步伐在手臂用力后可以减少7~11公斤的压力……并且能在下坡时减少膝盖22%的冲击力,也能减少腿部肌肉21%的负担”(引用来源:《台湾山岳杂志》)。 重装徒步,有杖无杖,天壤之别。

保持稳定——登山杖作为人体双脚之外的两个支点可以显著地增加在较滑路面的抓地力,比如在倾斜的岩石路面。 下坡时使用双杖,可以让你永远保持至少三点触地的状态,大大增加身体的稳定性(引用来源:《背包客手册》)。 有了稳定,速度就可以安全地提起来。 除了核心的行走辅助功能,登山杖还可作为探针,估量河流深度、探测前方路面是否牢靠等。它亦可作为护具,帮山友们拨开路旁带刺的植物或者烦人的蜘蛛网。当你需要休息时,它能支撑你的背包或身体,也能为你支起帐篷。 登山杖的价值毋庸置疑,认识它们的构造有助于更好利用。 登山杖的构造

经过多年发展,登山杖的构造算不上简单,但其本质上就是一根升级版长棍。这个长棍拓展了握把、腕带、杖尖等部件,而为了长度调节,它采用几段可伸缩的支杆,并用压力锁将它们连接。 握把——即使用者手握住的部位。把手以软木为佳,橡胶或泡棉次之,塑料又次。 腕带——登山杖上用来套住手腕的带子,对很多登山杖来说,防脱功能是其次,主要是用来承力,下文会详细谈到。 支杆——登山杖的核心部分,即握把以下到杖尖以上的支杆,一般采用铝合金或碳纤维材质。 锁——用来调整并固定登山杖长度的装置,有内外锁之分。 杖尖——位于登山杖末端的杖尖,是登山杖接触地面的部位,一般采用坚硬的钨钢材质。 杖尖保护套——套住登山杖杖尖的套子,通常采用塑料或橡胶材质,

登山杖外锁使用方法

登山杖外锁使用方法 登山杖外锁使用方法 外锁登山杖又称QUICKLOCK快锁,SPEEDLOCK速锁2011年LEKI 样本显示,他是第一个通过GS认证的外锁,GS要求锁紧力度58公斤。 外锁因其使用便捷,原理简单,易于维修等原因被大众接受,尽管外锁的锁紧峰值力度由于工艺原因目前尚无法超过内锁,但是其 峰值压力之后的持续抗压性表现的非常优越,有“越挫越勇”之势! 现在,我结合自己这几年使用和开发外锁的一点经验,以 BD,LEKI,MBC及其其他OEM工厂的外锁为例,说一说外锁使用的几 个注意点: 第一,外锁登山杖买到手,不是马上能用的,需要自己拧动外部螺丝,调整到合适的扳手扭力和锁紧度,一般情况下,60公斤的人,能够静止下压不溃缩,其锁紧力就算是符合GS的要求了。螺丝切忌 拧的过紧,否则扳手扭力过大,扳动费劲,而且,容易损坏扳手等 塑料件; 第二,锁紧使用,也和内锁一样,需要不定时的检查锁紧度,因为锁紧螺丝有可能慢慢松开; 第三,长期不适用,锁紧要打开,一直处于锁紧状态,塑胶件长期处于拉紧,容易开裂,变形; 第四,外锁也容易上灰,每次使用完,清理灰尘,沙粒 第五,登山杖最细一节通常都有锥度,锥度开始的部分就不能锁紧,这个我想大家都能理解。 第六,外锁件容易受外部环境温度变化而热胀冷缩,需要适时调整锁紧度

第七,外锁杖在打湿,结冰状态下,依然有锁紧力,解冻时切忌用开水,需要用温水慢慢解冻 登山杖锁紧使用技巧3点 1.行走中养成不定期检查锁紧,再紧一把的习惯------安全第一!多种情况都可能出现解锁的情况,就好比瀑降前,每次必须检查一 遍绳索,从头捏到尾。 2.锁紧锁不紧时;如果表现为不断空转的现象,很可能是锁紧件 启动摩擦不足,零时的解决办法可以是:拔出锁紧,掰开一点塑胶 件角度,或轻微打磨表面,但这是权宜之计,建议更换塑胶膨胀件。长期磨损会导致塑胶膨胀件外径变小,启动摩擦降低。如果解锁后 继续空转,也可能使锁紧滑块偏离初始位,此时,需要拔出锁紧件,将滑块调整到初始位置。 3.手上有汗水时,旋紧锁紧的扭力会大幅度下降,(据不完全统计,一般一个欧洲成年男子在18MM直径的铝合金管上,能施加 3.6-4N/M的扭矩。欧洲女子大约在2.5-3.6n/m左右;亚洲男子可施 加2.5-3.8n/m,女子:2.5n/m左右),建议擦干手汗,或者使用有摩 擦力的衣服包裹住扭紧锁紧。也可握住袖套,手柄,杖尖等不易打 滑且直径更大的部位锁紧。 登山杖锁紧使用的注意点 1.务必不要超过STOP,超过STOP别断或者别弯锁紧是维修率最 高的故障,而且非常容易鉴定。 2.登山杖使用后需要进行保养,特别是锁紧件清洁,干燥非常总要。锁紧部件有时可能因为磨损,潮湿,寒冷,沙粒等多种原因导 致无法锁紧。使用前后的保养非常重要。

登山的准备

登山前的准备事项
挑选适合自己的路线 春季登山,气候还不是很热,高山的气温低于平地的气温,每上升一千米气温降低 6℃, 建议选择海拔低一点 1000 米左右的。特别是平时较少参加攀登运动的朋友,先选择自己所 在城市周边有代表性的景点, 比如春天选择能看到漫山遍野鲜花盛开的山要比选择光秃秃的 山心情好很多。 建议从一日游开始,循序渐进,对自己的体能是否适合登山的运动强度有了解之后,再 选择远一些的路线,只需要在一日游装备基础上增加就行了。享受快乐简单、健康轻松的户 外出行。为了安全考虑,尽量选择好天气出门! 要想玩得痛快尽兴,制定好出行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出发之前先查好路线,计算好来 回坐车时间。最好准备好一张路线图,带地图功能的智能手机的用户基本用不上了,但为防 万一,带上一张路线图最保险。
登山装备的选择 装备不在于多,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建议先购置基础装备,再慢慢添置更专业的,这 样免得花冤枉钱。 有些装备如冲锋衣登山鞋等, 并非是只有登山才适合穿, 日常穿着也不错。 随身携带的衣物和装备要在自己体力能承受的范围内,不宜拿太多累赘的物件。 冲锋衣:春季的山脚和山顶有较大的温差,所以还是需要选择一款保暖性能比较好的冲 锋衣;登山过程中春天山风较大,防风功能也很重要;登山运动出汗较多,透气也是很必要 的,避免冷汗伤害身体。哈库玛两件套的冲锋衣能满足这些需求。 冲锋裤:登山尽量不要穿牛仔裤,冲锋裤要轻便很多,膝盖弯曲时也比较舒服自由,不 易发生损伤。 冲锋裤又比柔软的运动裤多了防风防水的功能, 好的冲锋裤设计上考虑了防风 和运动的需要,比如哈库玛风云冲锋裤,采用的立体裁剪设计适于户外运动,登山过程中会 轻松很多,脚口防风裙设计,很适合春季登山时山风比较大的情况。 双肩背包: 一个好的背包就是一个好的伙伴。 从容积上分, 背包 50L 以上的是大型背包, 40L 左右的是中型背包,30L 以下的是小型背包。一般 35L 左右的中型背包就能满足一日登 山的需要了,如果是 2 天以上的登山出游有露营的情况,建议 65L 以上的背包。要追求更舒 适,可以选择较宽且厚实的背带、腰带及背垫,能更好的分解背包的压力,如果背垫有排汗 通气槽就更好了。还有背包的材质应该具备耐磨、防燃、防撕裂等功能。款式上除一个主袋 外,通常设 3-5 个附袋,两侧有水壶袋,便于随时拿取东西,如果有防水功能或者防雨罩备 用就更人性化了。

常见几款LEKI登山杖的选择

常见几款LEKI登山杖的选择 市面常见几款LEKI登山杖的选择 登山杖作为户外运动中最普及的一种技术装备,其保护膝盖的好处在这里就不做过多 赘述了,LEKI作为登山杖中名符其实的第一把交椅,产品价格高端和低端的相差好几倍。不少朋友在选择的时候犯了愁,究竟贵的和便宜的差别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做一次LEKI 登山杖的选购指南,为各位在选择的时候能够做到心里明白。 LEKI最便宜的就是Eagle这款了。零售价在两百元左右,杖身采用的7075的铝 合金制造,其实LEKI大多数杖身材质并没有什么变化,握柄采用的是比较廉价的塑料材质,腕带也是普通尼龙腕带,杖尖材质为高碳钢,钢头杖尖在耐磨性上会相对比较差,一 般来说正常使用杖尖大概有个3-4年左右就会磨秃了,不过也跟使用频率以及使用环境有关。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这款杖就已经不错了,LEKI的品牌在这提供了良好的可靠性和优秀的质量,杖尖问题对于一般爱好者来说只要不是特别猛的驴,基本就都够用了,加上价 格够便宜,推荐给大部分爱好者选择。 升级一点的就推荐Enzian这款了。从各方面来看基本上和Eagle相当,依旧的 塑料握柄,尼龙腕带,但是杖尖采用了钨锰合金杖尖,这样的杖尖坚固程度基本上可以说 是一劳永逸,杖尖可以一直使用不需要更换。价格比Eagle贵了几十块钱,使用频率比较 频繁的朋友或者经常会有长线徒步路线计划的朋友建议选择。 从Enzian向上升级就到了Enzian AS或者Makalu tour soft这两款了。两款价 格基本相当,前者是在Enzian的基础上升级增加了AS弹簧减震器,个人觉得减震器这个 玩意还是得看个人喜好,有的人觉得有用,有的人觉得增加了弹簧减震反倒走起路来更加累,比如我个人就不喜欢带减震的登山杖,尤其上山的时候感觉老是使不上劲。后一款是LEKI经典的Makalu tour 系列,各方面跟Enzian基本相当,不过在握柄方面升级了橡胶 握柄,握持会更加舒服。 摄影爱好者建议选择Sierra系列的两款登山杖,这两款登山杖握柄顶部的木球 旋拧下来后可以露出一个刚好配合相机底部的螺丝,能够在户外的时候当作独脚架来使用,这一系列主要有两款,区别在于一款由AS减震装置,另一款没有,价格自然也会低一些,如何选择就看个人喜好了。 LEKI还有更贵更高端的款式,不过个人认为这些其实从基本功能角度来考虑就足够了。更高端的无非是在握柄上升级成为软木的,或者杖身做得更细一些而已。主要功能 指标来看病没有更多大的改观,因此就看个为量力而行了。再重申一下提醒各位,登山杖 是非常重要的装备,千万不能凑合,如果要我来选择,登山杖只有三个品牌我信赖,LEKI,MASTER,KOMPERDELL,除了这三个牌子,其他品牌比如BD,PETZL它们不是专业生产登山 杖的,有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成熟,至于再往下数就诊没什么值得提也值得购买的品牌了。 切记,登山杖不能凑合。

如何使用好你的登山杖

如何使用好你的登山杖. 登山杖的使用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那时候大家都把它称之为"手杖"、"柺杖",而且在台湾早期登山,拿柺杖爬山通常被视为老人家的专利!一直到近几年登山杖的使用技术被有心人士引进台湾之后,开始在各大专院校燃起了使用登山杖的风气,直到今日,虽然不能说是人手一只,但是至少在台湾各地出队登山的成员之中,或多或少都会看到登山杖的身影,可见得使用登山杖的观念已逐渐被国人所接受。 但是使用登山杖真的可以让你的脚变的比较轻松吗?其实不是完全正确,使用登山杖必须要用正确的方式操作才能享受到登山杖带来的好处,在之后的叙述中我们会跟你解说如何正确的使用登山杖,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先说说使用登山杖的好处,让各位了解一下为何国外会如此盛行使用登山杖,甚至于有网站特别研究登山杖对一般健行的好处! 使用登山杖的优缺点. 登山杖的设计是为了提供个人活动时更好的稳定度,而且将作用在腿部的冲击力分散部分到手臂上;根据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下坡的时候,膝盖部分的受力在没有使用登山杖的时候比使用登山杖的情形多出22%,大腿肌肉消耗的能量也多出21%。以下是有关于使用登山杖的好处和坏处,各位可以参考一下: 优点 :减少膝盖的痛苦. 增加上坡时的力量. 增加整体性的耐力. 容易通过土质松软的区域. 增加身体的平衡性. 缺点 :增加户外活动的花费. 加身体能量的消耗. 不方便用手做其他事情. 属于技术层面的方法. 如果操作技术不熟练则无法达到省力的效果. 如何正确使用登山杖. 调整登山杖的长度 ,一般三节式的登山杖有两节是可以调整的,开始先将登山杖全部旋松。将靠近底端的支杆伸长到最大限制的长度,登山杖上面都有刻度可以参考。手持登山杖

常见户外装备推荐(非极限一般够用)

常见户外装备推荐(非极限一般够用) 当你热爱上户外运动,装备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玩单反不断升级一样,装备也会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升级。个人并不推荐新手就买新手装备,这样以后的升级反而会闲置现有装备,不求同时都购买齐备,但求每买一样,至少短期不需要升级,避免升级产生的费用,同时相对优良的装备,让你在户外运动时减少受伤,减轻负担,增加安全感,添加乐趣。以下个人推荐一些装备,至少在不损坏的基础上,5 年内可以不用升级。希望能给到各位驴友一些帮助。说装备,第一肯定是鞋,因此先从鞋说起。登山鞋,高帮,必须的。第一次买不建议买重装鞋和低帮鞋。前者适用范围有限,后者保护性有限,且遇到下雨的话,雨水容易顺着裤腿进入鞋内,失去防水作用。因此一双中高帮的,软硬适中的登山鞋是最初购买装备最适合的选择。至于是否使用GORE-TEX,一般来说,还是建议有,但万一是属于大汗脚型的,也不一定要。Vibram底很好,但是在光滑的地面,有雨水的时候相对比较滑一点。但总体来说GTX+V底+中高帮还是初次购买的最合适的。鞋推荐:LOWA renegade GTX mid, SCARPA mustang, lasportiva sandstone再来看下包,除了鞋以外,包可以说也是必须值得重视的装备。包分为几种,一般 15L——25L为单日日用包,也可以作为大包的副包。

25L——50L,作为短线一日两日使用。一般非露营的话,30L 以下即可,露营的话,一般在35L以上。50L——80L为长线背包,或者两日以上露营,女生建议50L——60L即可,男生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选择60L——80L的背包。女生因为生理结构与男生不同,因此建议买相对应的女款背包,自己舒服,样子好看。如果是买第一个包,建议先买一个 25L——50L。即可以满足非露营的腐败旅游,也可以轻量化的两日露营。然后在买小包,大包,冲顶包,腰包,以及其他专业用途包。这里要推荐下OSPREY KESTREL 38,也就是小鹰38,可以说这是很多人的第一个户外背包。因为的确是很经典,性价比,超级能装(能和其他品牌50L的包比了),轻量化,男女通吃,自带防雨罩,多功能性,样子好看,内容实在。当然也不是完全没缺点,比起她的能装,背负相对来说软了一点,带子太长,头包不可与主袋分离,夏天会比较热,街包,太容易撞包。背包推荐:25L——50L:Osprey kestrel 32, 38, 48; Osprey Talon 33, 44; Gregory Z35, Z35R15L——25L: arcteryx arro 16,22; Arcteryx mantis 26, Mammut face 22;50L——80L: arcteryx bora 65,80, arcteryx altra 65, 75 arcteryx NAOS 55, Gregory baltoro 70, triconi 60. Osprey aether 60, argon 70。色友专用=强氧胸包有了背包后,有人说该说服装了吧,其实我觉得服装的重要性,优先级并没那么高。这里说下容易被忽视的两样装备,

登山杖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登山杖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登山杖真的可以让你的脚变的比较轻松吗?其实不是完全正确,使用登山杖必须 要用正确的方式操作才能享受到登山杖带来的好处,在之后的叙述中我们会跟你解说 如何正确的使用登山杖,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先说说使用登山杖的好处,让各位了解 一下为何国外会如此盛行使用登山杖,甚至有网站特别研究登山杖对一般远足的好处! 使用登山杖的优缺点:登山杖的设计是为了提供个人活动时更好的稳定度,而且 将作用在腿部的冲击力分散部分到手臂上;根据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下坡的时候,膝盖部分的受力在没有使用登山杖的时候比使用登山杖的情形多出22%,大腿肌肉消 耗的能量也多出21%。更别忘了找不到树干,它还可以做用防水布搭建雨棚的支杆以下是有关于使用登山杖的好处和坏处,各位可以参考一下: 优点:减少膝盖的痛苦,增加上坡时的力量,增加整体性的耐力,容易通过土质 松软的区域,增加身体的平衡性 缺点:增加户外活动的花费,增加身体能量的消耗,不方便用手做其它事情,属于技术层面的方法,如果操作技术不熟练则无法达到省力的效果 正确使用登山杖: 1.调整登山杖的长度:***一般三节式的登山杖有两节是可以调整的,开始先将登 山杖全部旋松;***将靠近底端的支杆伸长到最大限制的长度,登山杖上面都有刻度可以参考;***手持登山杖站在平面上调整登山杖的长度,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为支点,将前臂上举到跟上臂成90。,再将登山杖的尖端向下调整到接触地面;或者将登山杖 头置于腋下5~8公分,然后将杖尖下向调整到接触地面为止;***将登山杖的支杆全 部锁紧。***另一只尚未调整的登山杖比对锁定长度的登山杖调整到相同长度即可。 ***调整登山杖时不应该超过登山杖上所显示的最大调整长度,在购买登山杖时可先做 长度调整以确定是否买到合适长度的登山杖。 2.腕带的使用:***一般人使用登山杖时都是紧紧地抓着登山杖的把手施力,以为 腕带的作用只是让登山杖不会离开自己的手腕而已,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话,那你 就错了,腕带的重要性可是不亚于登山杖本身的强度!***我们在使用登山杖下坡时,登山杖所承受的冲击力应该藉由腕带传导到我们的手臂上;在上坡时,手臂的推力藉 由腕带传到登山杖产生上坡的助力,所以我们的手腕穿过腕带时不应该直接从腕带上 方伸进去抓住把手,而是应该把腕带拿起来,从腕带的下方穿入,将带子压在我们的 手掌之中,然后再轻轻的抓住把手即可[请看附图],透过腕带来支撑登山杖,而不是 紧紧地抓着把手施力。如果有带扣,做些许的调整,记得不要影响到登山杖的操作。 登山杖的操作方式: 1.平地及平缓的上坡:就跟平常走路一样采取相同的节奏,右手臂在左脚向前同 时顺势将登山杖往前带,但是杖尖不要超过身体前面,然后顶住地面向后推,左手跟 右手交互做一样的动作。 2.较倾斜的陡坡:动作和平常走路一样,但是手臂要往前将登山杖的位置放在身 体的前面,利用登山杖支撑身体往上,来减轻腿部的压力,必要时候可以同时利用两

登山杖使用方法图释

登山杖使用方法图释:

手杖不等于拐杖 手杖并不是单纯的拐杖那么简单,根据国外研究报告显示,当下坡时,膝盖部分的受力在没有使用登山杖的时候比使用登山杖的情况多出22%的大腿肌肉 消耗的能量也多出21%。 使用登山杖恰恰能偶通过改变对人体中心的支撑方式,来缓解负荷过大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内很多的户外爱好者在手杖的使用方面存在很多误区。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手杖,不但不能帮助你降低符合,反而会给你买下隐患。 手杖使用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单杖还是双杖 手杖主要有两个作用,平衡和支撑,或者完全可以归纳成一个作用,平衡的支撑。 手杖可以增加受力点,降低腿部的负荷,但是如果只使用一只手杖,不论你把它摆在那边,支撑的力量都不是平衡的,即使手杖一侧降低的压力会转移到没有使用的一侧,反而会因为受力不平均而增大受伤的可能性。 再者,从理论上说任何受力点与地面接触都会产生反作用力,人体的双腿作为平行的两点,在行走中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但是如果只是用单手杖,在一边产生反作用力,而一边没有的情况下,人体的平衡性反而降低了,当然通过人体肌肉组织的协调,这些问题都可以背掩盖,但在突发状况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这些问题还是会爆发出来,这时候危险就产生了。所以在欧美,手杖大多是成对销售的,更有一些品牌设计了左右手不同的款式,适应两手不同的抓握需要,而在国内由于传统对拐棍的意识,以及对概念上的认识不清,很多人在山地运动中任然使用一只手杖,这是对于对手杖使用的最大误区。 手杖不是腿脚不变时支撑身体的拐棍,它是帮助你省力行走的工具。 误区二:什么样的长度合适 徒步用登山杖:升高×0.7Or手臂成垂直 竞走用杖:身高×0.66 误区三:手杖用很久也不会坏吗 确切地说如果你选择一个好的手杖品牌,并且使用方法正确的话,手杖是不容易损坏的。它并不属于一件易耗品。但是手杖不是铁杖,它也有一些脆弱的零件容易出现问题,有些零件会因为因为磨损而失效。 容易发生的问题有:杖托丢失;杖尖磨平或脱落;固定杖杆的膨胀塞失效;腕带断裂。这些问题如果不是经常,大量发生,都属于正常现象。杖托丢失大多是因为安装时没有真正安好,好的手杖品牌杖托都会有一个锁死装置,一点锁死很难取下;杖尖的磨损也很难避免,在坚硬的材料也不可能保证永不磨损,杖尖的脱落一般属于链接的工艺问题,发生问题的概率极地,但并非毫无可能;膨胀塞失效一般是有磨损会在特殊环境下螺纹变形造成的;腕带的断裂则一般是因为腕带的材质,在长期使用或极端环境下产生材质脆化的结果。好的手杖品牌对这些易损零件都提供可更换的配件,所以即使发生问题,也不能担心,只要不是杖杆本身的问题,那里坏就换那里就是了。 误区四:购买的原配件手杖适用与所有环境吗?

头脑风暴正确操作流程

到底是我没创意还是你压根没在意? 01 头脑风暴的四大原则 头脑风暴都需要有一名主持人,这名主持人必须是熟悉头脑风暴方法并且了解项目背景的人,现实很多情况下都是由部门领导担当,但其实是错误的,这会导致“球员是他裁判也是他”的局面。主持人最好是项目的第二负责人,在会议中既能维持会议的正常流程和秩序,又能确保大方向不发生偏差。主持人会议中必须时刻提醒与会者严格遵守头脑风暴的四大原则(当四大原则用得多之后就会形成良好的头脑风暴会议习惯): 一、自由思考 围绕着一个中心议题(可以是思考一个活动创意或者一个活动主题等),畅所欲言。每个人可以发表任何自己头脑想到的任何idea,而无需太过深入考虑可执行性。 自由给我创意! 二、禁止评判 禁止与会者在会上对他人的设想评头论足,排除评论性的判断。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在会后进行,而每个与会者也不应该自谦,要大胆发言。需注意的是,此处的禁止是指在第一阶段大家积极发言的阶段,是禁止对大家的发言进行有效性评价的,这样不利于“畅所欲言”。 评价在心口莫开 三、以量求质 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的设想的存在,设想多多益善,不必顾虑构思内容的好坏。我觉得这是头脑风暴当中核心的原则,其他三个原则都是为了支撑这个原则而存在的。“以量求质”或许会被很多习惯于“慎思”的人所质疑,也包括了以前的我,但是一旦所有人都统一并执行了这个原则,会发现思路被大大地打开。其实“慎思”者亦不必认为这样会打乱自己思考的节奏,此原则需要他们改变的仅仅是将自己在心中舍弃的想法也说出来,这不是违背自己谨慎的作风,而是以自己舍弃的思路打开别人更多的思路。 量变引起质变 四、创意叠加 又称为创意“搭便车”。正所谓,见解无专利,当自己没有好的发散思路的时候,可以沿着别人提出的思路去延伸,而不必在意是否抄袭了别人的想法。鼓励盗用别人的构思,借题发挥,但是此处还是需要强调,我们只需要提出自己叠加的思路就可以了,而不必再去解释原有思路所存在的缺陷,否则就会违背了第二原则“禁止评判”。 创意从来不是1+1,而是指数递增

登山杖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登山杖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登山杖的使用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那时候大家都把它称之为手杖、拐杖,而且在早期登山,拿拐杖爬山通常被视为老人家的专利!一直到近几年登山杖的使用技术被有心人士引进之后,开始在各处的山友中燃起了使用登山杖的风气,直到今日,虽然不能说是人手一只,但是至少在各地组队登山的成员之中,或多或少都会看到登山杖的身影,可见得使用登山杖的观念已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但是使用登山杖真的可以让你的脚变的比较轻松吗?其实不是完全正确,使用登山杖必须要用正确的方式操作才能享受到登山杖带来的好处,在之后的叙述中我们会跟你解说如何正确的使用登山杖,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先说说使用登山杖的好处,让各位了解一下为何国外会如此盛行使用登山杖,甚至有网站特别研究登山杖对一般远足的好处! 一、使用登山杖的优缺点登山杖的设计是为了提供个人活动时更好的稳定度,而且将作用在腿部的冲击力分散部分到手臂上;根据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下坡的时候,膝盖部分的受力在没有使用登山杖的时候比使用登山杖的情形多出22%,大腿肌肉消耗的能量也多出21%。以下是有关于使用登山杖的好处和坏处,各位可以参考一下: 1、优点 减少膝盖的痛苦,增加上坡时的力量,增加整体性的耐力,容易通过土质松软的区域,增加身体的平衡性。 2、缺点 增加户外活动的花费,增加身体能量的消耗,不方便用手做其它事情,属于技术层面的方法,如果操作技术不熟练则无法达到省力的效果。 二、正确使用登山杖 1、调整登山杖的长度 一般三节式的登山杖有两节是可以调整的,开始先将登山杖全部旋松。 将靠近底端的支杆伸长到最大限制的长度,登山杖上面都有刻度可以参考。 手持登山杖站在平面上调整登山杖的长度,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为支点,将前臂上举到跟上臂成90。,再将登山杖的尖端向下调整到接触地面;或者将登山杖头置于腋下5~8公分,然后将杖尖下向调整到接触地面为止。 将登山杖的支杆全部锁紧。 另一只尚未调整的登山杖比对锁定长度的登山杖调整到相同长度即可。 调整登山杖时不应该超过登山杖上所显示的最大调整长度,在购买登山杖时可先做长度调整以确定是否买到合适长度的登山杖。 2、腕带的使用 一般人使用登山杖时都是紧紧地抓着登山杖的把手施力,以为腕带的作用只是让登山杖不会离开自己的手腕而已,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话,那你就错了,腕带的重要性可是不亚于登山杖本身的强度! 我们在使用登山杖下坡时,登山杖所承受的冲击力应该藉由腕带传导到我们的手臂上;在上坡时,手臂的推力藉由腕带传到登山杖产生上坡的助力,所以我们的手腕穿过腕带时不应该直接从腕带上方伸进去抓住把手,而是应该把腕带拿

户外运动最好不要用到护膝

户外运动最好不要用到护膝 护膝的作用机理是帮助固定关节,让关节头尽量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所以,护膝仅是对肌肉和韧带功能的一个补充。在活动中尽量不要使用护膝。若您需要靠护膝参加运动,建议你最好不要出行。 在户外队伍中不管是新人还是老人,都要保护好你的膝盖,很多人以为戴上护膝就相安无事,那么你大错特错了。 科学的登山是靠大腿、小腿的肌肉,以及韧带,膝盖的骨膜是最后的防线,而这些肌肉和韧带是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锻炼产生的,不是先而有之。所以长距离徒步或负重徒步,请注意使用双杖。(单杖容易导致双腿受力不均匀,腿部肌肉劳损不同。反会导致损伤,若习惯单杖也请尽量换着手使用,这样可让双侧腿部疲劳程度尽量一致)。谨记骨膜的受损是不可修复的。 户外运动最好不要用到护膝 医生的观点是在活动中尽量不要使用护膝。若您需要靠护膝参加运动,建议你最好不要出行,还不如在家里戴着它,养好你的关节后再出行。因为护膝的作用机理是帮助固定关节,让关节头尽量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所以,护膝仅是对肌肉和韧带功能的一个补充。在他们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时候起到一点作用。 为什么说健康的膝盖尽量不要使用护膝呢?在活动中,皮肤需要排汗,透气,关节需要散热,过紧了还会影响血液循环。你为了固定关节,在它的外面绑上一个东西,可想而知,获得的是些许稳定,失去的却是健康的关节(尽管排汗,透气,散热,血液循环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长期下去却会加重病情,让您的关节加速老化,提前退休)。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当然,您为了一两次难得的快乐旅行,偶尔这样为之,也是可以的。 以前也看过类似的文章,高帮儿登山靴会很好地保护脚裸关节,所以穿上高帮儿登山靴几乎是不可能崴脚的,因为高鞋帮完全限制裸关节的侧向变位,但如果长期穿高帮儿靴的人,偶尔穿低帮儿鞋登山,崴脚的机会也会大增,所以长期的锻炼可以增强脚踝的力量和灵活性,更重要的是懂得量力而为。 无论是护膝还是登山杖,都只是提供辅助性的保护。保护膝盖,最根本的还是要经常锻炼,增加肌肉的力量。刚开始户外的人不要盲目崇拜负重登山,老人要照顾好新人,教导新人循序渐进的道理。为了膝盖健康,为了享受户外运动,你需要增强保护膝盖的意识。

如何正确的下山保证自己的安全

如何正确的下山保证自己的安全 如何正确的下山保证自己的安全 1.最重要的一条: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冲对膝盖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残废的猛驴都是因为这个。正 确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不 是重心放在前脚上往下砸),永远要有一只脚支撑在地面上。 2.尽可能减少负重。出发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直立行走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负重超过 体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从保护膝盖的角度控制节奏了,即使是 特殊情况,负重也尽量不要超过体重的1/3。 3.开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拉伸,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良好的预热。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 促进关节润滑夜的分泌。 4.使用护膝和登山杖。登山杖要选好的,最好是两根,我发现有很多人鄙视用护具,是觉得太“事儿”了么?我也不太明白原因,不 过我强烈建议用这两样护具,尤其是登山杖。 5.不要有炫耀的心理,不然只能证明不够成熟,如果你实在想爬得爽点,就选在上山的时候表现速度吧,顺便别忘了帮大家背着水。 6.是什么体力就先爬什么样的山,挑战新难度要循序渐进,建议出发之前正确评估自己的体力和户外能力,想想能不能跟上同行者 的速度或者进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盖。 7.穿适合爬山的鞋,并且记住一般松软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对膝盖都相对友好,不过要注意防滑,还有走碎石路的时候一 定要照顾走在你下面的人,不然就太孙子了。

8.不要“锁关节”。当大腿过度劳累的时候,走路时就会不自觉的锁关节,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 暂时放松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和 脚踝扭伤。 9.加强腿步肌肉的力量,发达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平时加强股四头肌(大腿 前部)和十字韧带的锻炼,如果有条件去健身会所的话最好 10.最后一条,如果膝盖损伤已经比较严重,就不建议你再登山了,培养点别的爱好吧,比如游泳、划船、打CS、推魔兽、玩弹球、拍洋画儿。。。 膝盖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很多种。膝盖的损伤很多都是积累的,主要由长时间超负荷行走和不正确的下山姿势 或速度过快造成,有可能不会马上发现,不过一旦察觉,问题就比 较严重了。 善待你的膝盖,让它陪你去更多更远的地方,放开眼界,这个世界能给予你的还有太多,别在小溪里就翻了船。即使你不是旅游和 户外的爱好者,到年老后有一副健康的膝盖也会是你很大的资本。 常识一:登山的秘诀 登山时应该要怎么走、怎么踩才是正确的,又要怎么走才不会累呢?首先,「走路的姿势」和「步伐」是很重要的。 1.登山步行的姿势: 在登山时步行的姿势必须要头、腰、脚要保持在同一条重力在线,并且把这条线当作身体的轴心来走! 2.登山时的步伐: 在登山时,步伐应该要小、并且要小心走。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平衡,也可以减轻脚部的疲劳! 3.登山小叮咛:

怎样正确使用登山杖

怎样正确使用登山杖 一、登山杖双杖更利于平衡 登山杖不是腿脚不变时支撑身体的拐棍,它是帮助你省力行走的工具。 登山杖主要有两个作用,平衡和支撑,或者完全可以归纳成一个作用,平衡的支撑。 登山杖可以增加受力点,降低腿部的负荷,但是如果只使用一只登山杖,不论你把它摆在那边,支撑的力量都不是平衡的,即使登 山杖一侧降低的压力会转移到没有使用的一侧,反而会因为受力不 平均而增大受伤的可能性。 再者,从理论上说任何受力点与地面接触都会产生反作用力,人体的双腿作为平行的两点,在行走中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但是如果只是用单登山杖,在一边产生反作用力,而一边没有的情 况下,人体的平衡性反而降低了,当然通过人体肌肉组织的协调, 这些问题都可以背掩盖,但在突发状况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这些问 题还是会爆发出来,这时候危险就产生了。所以在欧美,登山杖大 多是成对销售的,更有一些品牌设计了左右手不同的款式,适应两 手不同的抓握需要,而在国内由于传统对拐棍的意识,以及对概念 上的认识不清,很多人在山地运动中任然使用一只登山杖,这是对 于对登山杖使用的最大误区。 二、登山杖调整至合适长度 手杖上都会有很多刻度。实际上,既然将手杖作为支撑身体的受力点,那么它就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也就应该按照身体的比例进行 调整,这些刻度就是方便按照身材比例进行调整的标准。调整长度时,一般的说法是将身体站直,大臂自然下垂与地面垂直,小臂曲 起与大臂形成一个直角,这是抓握手杖的长度就是合适的长度。实

际上根据地形条件的不同,手杖的长度也应适当进行调整,以配合地形条件。一般说法的调节方式虽然基本正确,但这种方法适合平坦地形的徒步行走和健走运动使用,更科学的方法是用身高乘以0.66,得出的高度就是手杖的合适高度。而对于复杂的山地环境来说手杖的长度应该比平时略长,正确的长度是身高乘以0.7即为合适的杖杆长度。 三:登山杖需要注意维护 确切地说如果你选择一个好的登山杖品牌,并且使用方法正确的话,登山杖是不容易损坏的。它并不属于一件易耗品。但是登山杖不是铁杖,它也有一些脆弱的零件容易出现问题,有些零件会因为因为磨损而失效。 容易发生的问题有:杖托丢失;杖尖磨平或脱落;固定杖杆的膨胀塞失效;腕带断裂。这些问题如果不是经常,大量发生,都属于正常现象。杖托丢失大多是因为安装时没有真正安好,好的登山杖品牌杖托都会有一个锁死装置,一点锁死很难取下;杖尖的磨损也很难避免,在坚硬的材料也不可能保证永不磨损,杖尖的脱落一般属于链接的工艺问题,发生问题的概率极地,但并非毫无可能;膨胀塞失效一般是有磨损会在特殊环境下螺纹变形造成的;腕带的断裂则一般是因为腕带的材质,在长期使用或极端环境下产生材质脆化的结果。好的手杖品牌对这些易损零件都提供可更换的配件,所以即使发生问题,也不能担心,只要不是杖杆本身的问题,那里坏就换那里就是了。 四、根据不同环境选择不同登山杖配件 其实我们购买到的登山杖基本可以称之为裸杖,这是登山杖适合一般情况下的使用。好的登山杖品牌还根据不同的环境设计了很多可跟换的配件,使登山杖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发挥跟大的作用。 杖尖保护套:很多人认为那个橡胶套起到的作用就是在存放登山杖的时候起到保护擢用,防止杖尖刮坏其他物品,其实这个橡胶套的作用远不止这样。如果在坚硬的岩石、水泥、柏油马路的路面行

登山杖的正确使用方式

登山杖的正确使用方式 正确使用登山杖 1.调整登山杖的长度 登山杖的长度是有讲究的。一般三节式的登山杖有两节是可以调整的,开始先将登山杖全部旋松,把近底端的支杆伸长到最大限制 的长度,登山杖上面都有刻度可以参考。 然后手持登山杖站在平面上,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为支点,将前臂抬起到跟上臂成90度,再将登山杖的尖端向下调整到接触地面;或者将登山杖顶部置于腋下5-8厘米,然后将杖尖向下调整到接触 地面为止;最后将登山杖的支杆全部锁紧。 另一只尚未调整的登山杖比对锁定长度的登山杖调整到相同长度即可。调整登山杖时不应该超过登山杖上所显示的最大调整长度, 在购买登山杖时可先做长度调整以确定是否买到合适长度的登山杖。 2.腕带的使用 一般人使用登山杖时都是紧紧地抓着把手施力,以为腕带的作用只是让登山杖不会离开自己的手腕而已。但这种握法是错误的,只 会让手部肌肉更容易疲劳。 正确使用登山杖,应该把腕带拿起来,从腕带的下方穿入,将带子压在我们的虎口部位,然后再轻轻地抓住把手即可,透过腕带来 支撑登山杖,而不是紧紧地抓着把手施力。 这样,下坡时,登山杖所承受的冲击力可以通过腕带传导到我们的手臂上;同样,上坡时,手臂的推力借由腕带传到登山杖产生上坡 的助力。腕带的重要性可是不亚于登山杖本身的强度。 登山杖的操作方式

1.平地及平缓的上坡 就跟平常走路一样采取相同的节奏,右手臂在左脚向前同时顺势将登山杖往前带,但是杖尖不要超过身体前面,然后顶住地面向后推,左手跟右手交互做一样的动作。 2.较倾斜的陡坡 动作和平常走路一样,但是手臂要往前将登山杖的位置放在身体的前面,利用登山杖支撑身体往上,来减轻腿部的压力,必要时候可以同时利用两只登山杖来做爬升的动作,推身体往上的时候,手掌可以放在登山杖的顶部加强推的力量。 3.下坡 由于下坡的冲击力比较大,这时候就要利用登山杖来减轻腿部的负荷,因此登山杖的位置一定要放在身体的前面,而且必须要比前脚先着地才能达到分担力量的效果,因此身体一定会向前倾斜,这个动作并不是我们下坡的自然动作,所以需要经常练习,同时要自己感觉登山杖要放多远的位置,才能达到减缓腿部压力的效果,而且不会拖慢原来行进的速度和节奏。必要的时候,可以加长登山杖的长度,完全根据个人的感觉来做调整。 猜你感兴趣:

浅谈登山杖的组成与各零部件功能

浅谈登山杖的组成与各零部件功能 把手: 常见的使用材质有橡胶、软木、塑胶和泡棉等类型,一般来说前两者材质的抓握感比较舒适,但是不管使用哪一种材质,重点在于使用者的感觉!这是很主观的,你必须要自己去试握看看,自己去感觉哪一种比较舒服,然后选择你喜欢的款式。不过我们在使用登山杖的时候,大多数的时间都施力在登山杖的腕带上,把手材质的舒适性并不是很重要的考虑重点,而且就经济考量,前两者材质是比较高级的,因此价钱自然比较贵啰!如果您的预算有限,这是值的您考虑的方向之一! 另外有些登山杖的把手跟支杆会呈现出15。的角度,这是根据滑雪杖的设计构想而衍生的设计,主要是在下坡时可以很容易顶住地面达到煞车的效果,应用到登山健行时一样适用,但是在上坡时或是在平地行走时却不容易顶住地面,必须要很熟练登山杖的使用技巧才能习惯角度设计的特殊性,因此我们不建议初学者或是只在平地行走的使用者购买此类的登山杖。 腕带: 这个部分是我们在购买登山杖时最需要考虑的部分,因为使用登山杖帮助身体活动时必须透过腕带才能将力量传导到上半身,利用上半身的力量[大都是手臂]帮助身体前进或减轻冲击的力量,达到减轻腿部负荷的效果。 选择腕带时应考虑到材质的耐用性、柔软度和带子本身的宽度,而且应该可以调整带子的长度以方便手腕的活动,最好选择没有带扣的腕带,如果附有带扣则一定要试带一下以确定不会影响到手腕或手掌的活动。 支杆: 以材质来说目前有木头、铁制、铝合金和钛合金四种为主;钛合金的重量最轻,铝合金次之,再来是木头,铁制的最重,价格大都和重量成反比,也就是重量越轻,价格越贵,不过木制的价格不能跟以上金属制登山杖做比较,因为木头随处可得,不用任何花费!而有些手工精致的登山杖往往贵的吓人,所以木制登山杖不在这里讨论之列。不过如果要在野地取用现成的木制登山杖,请尽量捡用地上的枯树枝,绝对不要砍取生立木,保护生态完整,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