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方】益气固表,敛汗潜阳方——牡蛎散

【用方】益气固表,敛汗潜阳方——牡蛎散

【用方】益气固表,敛汗潜阳方——牡蛎散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牡蛎(煅) 黄芪麻黄根各30g

【用法】为粗散,每服9g ,加浮小麦30g ,同煎,去渣,热服。

【主治】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尤甚,心悸易惊,虚赢短气。

【证析】常人阴津内守,全凭阳气固护,病后阳气亏损,腠理不密,阴失阳固,走泄于外,由是体常自汗。人夜阳气内归阴分而卫外之阳益虚,故夜卧尤甚。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心阴受损,心体失养,故心悸易惊。《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表卫气虚,不仅卫外无权,且亦不能充实腠理,加之自汗,遂致形销骨立,气短难于布息,凡此种种,均由表卫气虚,营阴不守使然

【病机】卫虚不固,营阴外泄。

【治法】益气固表,敛汗潜阳法。

【方义】

自汗由于卫虚,法当实卫固表。然自汗虽属卫气不固于外,亦由阴津不藏于内,若不敛汗潜阳,于法未臻完备。本方牡蛎既能敛汗,又可潜阳;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与牡蛎相伍,一实卫,一固营,共呈益气固表,敛汗潜阳功效。黄芪不仅能够固表实卫,亦能肥腠理以复消瘦之体,补肺气以疗短气之虚;牡蛎不仅敛汗潜阳,兼能镇静安神,心悸易惊等证亦可兼治。辅以专门止汗之麻黄根、浮小麦,止汗力量有所增强,用治表虚自汗而兼心悸易惊者颇宜。

汗出机理与肝肺两脏有关。因为营分开合是肝所主,卫分开合是肺所司。如果营卫有所虚,即可呈为自汗、盗汗。一般来讲,自汗多见于阳虚,应责之于卫气不密而用益气、固表、实卫之法;盗汗多属于阴虚,应责于营阴不藏而用清热、养阴、潜阳之法,两者治法各不

相同。但是,卫气不固而自汗,也与阴津不藏有关;营阴不密而盗汗,也与卫气不固有关。故治自汗、盗汗又常营卫兼治。本方因有牡蛎固护营阴,调理营分开合,黄芪益气实卫,调理卫分开合,不仅自汗可用,治疗盗汗亦可获效。

【应用】

1.以自汗盗汗兼见饮食减退,头晕心悸,疲乏无力为其辨证要点。

2.自汗加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増强益气固表之功;阳气虚者再加干姜、附子振奋阳气。盗汗可加生地黄、白芍、麦冬、白薇、牡丹皮增强养阴清热力量。湿热盗汗,可加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黄芩、青熊、青蒿、滑石分消三焦湿热。

3临床报道朱钩光用牡蛎散治疗自汗、盗汗28例,其中自汗6例,盗汗15例,自汗兼盗汗7例。结果痊愈20例,基本痊愈5例,减轻者1例,无效2例。服药2~5剂者18例,6~10剂者5例,10剂以上者5例。

【歌括】

《和剂局方》牡蛎散,黄芪小麦麻黄根,

敛汗潜阳功效著,表虚自汗此方斟。

【用方】益气固表,敛汗潜阳方——牡蛎散

【用方】益气固表,敛汗潜阳方——牡蛎散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牡蛎(煅) 黄芪麻黄根各30g 【用法】为粗散,每服9g ,加浮小麦30g ,同煎,去渣,热服。 【主治】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尤甚,心悸易惊,虚赢短气。 【证析】常人阴津内守,全凭阳气固护,病后阳气亏损,腠理不密,阴失阳固,走泄于外,由是体常自汗。人夜阳气内归阴分而卫外之阳益虚,故夜卧尤甚。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心阴受损,心体失养,故心悸易惊。《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表卫气虚,不仅卫外无权,且亦不能充实腠理,加之自汗,遂致形销骨立,气短难于布息,凡此种种,均由表卫气虚,营阴不守使然 【病机】卫虚不固,营阴外泄。 【治法】益气固表,敛汗潜阳法。 【方义】 自汗由于卫虚,法当实卫固表。然自汗虽属卫气不固于外,亦由阴津不藏于内,若不敛汗潜阳,于法未臻完备。本方牡蛎既能敛汗,又可潜阳;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与牡蛎相伍,一实卫,一固营,共呈益气固表,敛汗潜阳功效。黄芪不仅能够固表实卫,亦能肥腠理以复消瘦之体,补肺气以疗短气之虚;牡蛎不仅敛汗潜阳,兼能镇静安神,心悸易惊等证亦可兼治。辅以专门止汗之麻黄根、浮小麦,止汗力量有所增强,用治表虚自汗而兼心悸易惊者颇宜。 汗出机理与肝肺两脏有关。因为营分开合是肝所主,卫分开合是肺所司。如果营卫有所虚,即可呈为自汗、盗汗。一般来讲,自汗多见于阳虚,应责之于卫气不密而用益气、固表、实卫之法;盗汗多属于阴虚,应责于营阴不藏而用清热、养阴、潜阳之法,两者治法各不

相同。但是,卫气不固而自汗,也与阴津不藏有关;营阴不密而盗汗,也与卫气不固有关。故治自汗、盗汗又常营卫兼治。本方因有牡蛎固护营阴,调理营分开合,黄芪益气实卫,调理卫分开合,不仅自汗可用,治疗盗汗亦可获效。 【应用】 1.以自汗盗汗兼见饮食减退,头晕心悸,疲乏无力为其辨证要点。 2.自汗加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増强益气固表之功;阳气虚者再加干姜、附子振奋阳气。盗汗可加生地黄、白芍、麦冬、白薇、牡丹皮增强养阴清热力量。湿热盗汗,可加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黄芩、青熊、青蒿、滑石分消三焦湿热。 3临床报道朱钩光用牡蛎散治疗自汗、盗汗28例,其中自汗6例,盗汗15例,自汗兼盗汗7例。结果痊愈20例,基本痊愈5例,减轻者1例,无效2例。服药2~5剂者18例,6~10剂者5例,10剂以上者5例。 【歌括】 《和剂局方》牡蛎散,黄芪小麦麻黄根, 敛汗潜阳功效著,表虚自汗此方斟。

12.1 固表止汗

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以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 统称固涩剂。系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的原则立法,届于“十剂”中的涩剂。 气、血、精、津液是营养人体的宝贵物质,正如《灵枢·本脏篇》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 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气、血、精、津液既不断被消耗,又不断得到 补充,盈亏消长,周而复始。若一旦消耗过度,每致滑脱不禁,散失不收,轻则有碍健康,重者 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采用收敛固涩之法进行治疗。耗散滑脱之证,由于病因及发病部位的不同,常见有自汗、盗汗、久咳不止、久泻不止、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带下等。故本章方 剂根据所治病证的不同,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 固涩剂是为正气内虚,耗散滑脱之证而设。在运用时,还应根据患者气、血、精、津液耗 伤程度的不同,配伍相应的补益药,使之标本兼顾。然而若是元气大虚,亡阳欲脱所致的大汗淋漓,小便失禁或崩中不止,又非急用大剂参附之类回阳固脱不可,非单纯固涩所能治疗。 固涩剂为正虚无邪者设,故凡外邪末去,误用固涩,则有“闭门留寇”之弊,转生他变。此 外,对于由实邪所致的热病多汗,火扰遗泄,热痢初起,食滞泄泻,实热崩带等,均非本类方剂 之历宜。 第一节固表止汗 固表止汗剂,适用于体虚卫外不固,阴液不能内守而致的自汗、盗汗常用黄芪、牡蛎、麻 黄根等固表止汗药物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如牡蛎散。 牡蛎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黄芪去苗土(30g) 麻黄根洗(9g) 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两(30g) {用法}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 服,日二服,不拘时候。 [功用] 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方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气虚不 能卫外固密,则表虚而阴液外泄,放常自汗出。夜属阴,汗出过多,心阴不足,阳不潜藏,虚热 内生,故汗出夜卧更甚。汗出过多,不但心阴受损,亦使心气耗伤,故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 宜益气固表,敛阴止汗。方中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生黄芪味甘微

牡蛎散的标准配方与用量

牡蛎散的标准配方与用量 【方剂出处】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标准配方】黄芪麻黄根煅牡蛎各一两(30g)浮小麦百余粒(30g)汤剂,水煎服,每日2次. 【作用与功效】功效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主治体虚卫阳不固的白汗、盗汗,夜卧更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质淡红,脉细弱.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汗证,如肺结核、恶性肿瘤、术后、病后、产后出现的盗汗自汗等病症. 1.肺结核盗汗本方加味治疗肺结核盗汗患者32例,均采用抗结核化疗,7剂为1个疗程.结果:服药后,盗汗均止.其中服药1个疗程12例,服药2个疗程7例,服药3个疗程13例.其中3例服用2个疗程后,盗汗消失,停抗结核药后3~4个月后盗汗又出,原方加减1~2个疗程后,盗汗未再出现.(《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年第6期) 2.小儿多汗本方加味治疗小儿多汗症50例,肺气不足合玉屏风散;营卫不和合桂枝汤;阴虚火旺合当归六黄汤.以出汗及相关症状随访半年复发与否评定疗效.结果:痊愈3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河南中医》2006年第9期) 【按语】本方固涩作用强,可用于气虚、心阴耗伤、心阳不潜之白汗、盗汗.常用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增以补气、养阴、温阳、补血药.亡阳汗出大汗淋漓如油者当予独参汤或参附汤益气回阳固脱而非固表敛汗之法所宜. 早期临床报道本方可治疗病后、产后体虚,肺结核,以及其他慢性疾患出现的自汗或盗汗. 现代研究表明本方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同名异方 《普济方》牡蛎散2由牡蛎粉、寒水石、铅霜、砂、甘草末、故扇灰组成.治心热汗出不止. 《世医得效方》牡蛎散3由本方加知母组成.主治诸虚不足,新病暴虚.

自汗、盗汗验案(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

自汗、盗汗验案(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 患者刘*,男,67岁,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既往冠心病、糖尿病史多年,现证见自汗、盗汗、乏力,气短,头晕心悸,胸闷、牙龈肿痛、心烦急躁。夜间盗汗湿衣被,甚至需更换睡衣。舌暗苔薄微腻,脉细弦滑。治以滋阴降火、化痰理气。方如下:生地15g,熟地15g,生黄芪30g,黄柏10g,黄连6g,麻黄根6g,煅牡蛎30g,浮小麦30g,当归15g,杏仁10g,陈皮10g,炒薏米30g,生内金15g,茯苓15g,红景天30g,灵芝6g。14剂水煎服。 9月2日复诊自汗盗汗均减,夜间未再更换衣物。胸闷等症亦减。效不更方,前方略作加减续服。 按语: 此患者并非单纯的阴虚火旺证,其基础病较多,久患胸痹、消渴,平素乏力气短等气阴两伤证侯显,而近多事劳烦,虚火内扰,既有阴不内守而盗汗,又有表虚不固之自汗,故用当归六黄汤滋阴降火,同时配合牡蛎散敛汗止汗,薏米、茯苓、鸡内金健脾消积,红景天、灵芝等益气扶正。诸药相合,标本兼顾,共奏益气养阴止汗之效。 当归六黄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制的一首名方,载于其所著的《兰室秘藏》一书中。此方被称为“治盗汗之圣药”,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组成为: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黄芪共7味药。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1:“寤而汗出曰自汗,寐而汗出日盗汗。阴盛则阳虚不能外固,故自汗;阳盛则阴虚不能中守,故盗汗。”,“阴虚有火之人,寐则卫气行阴,阴虚不能济阳,阴火因盛而争于阴,故阴液失守外走而汗出;寤则卫气复行出于表,阴得以静,故汗止矣。”指出盗汗的基本病机是阴虚。 本方以滋阴养血、清热泻火立意,重用当归养血,生熟地黄滋阴,三味养血补阴,以治阴虚之本;又以黄芩清上焦火,黄连清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使三焦虚火得降,阴血安宁,不致外走为汗;又倍用黄芪,固表之虚。全方仅七味,以补阴为主,佐以泻火之药,阴血安

一个“止汗”神方(牡蛎散)

一个“止汗”神方(牡蛎散) 很多人有爱出汗的毛病,但症状千奇百怪,比如有的人平时不怎么动,身上也会冒汗,这叫自汗;有的人是晚上睡觉大汗淋漓,醒来浑身湿透,多是阴虚盗汗;有的人只有身体一边出汗;有的人是固定部位爱出汗,比如手脚、腋下、头、前胸、后背……总之,想要调理爱出汗这个毛病,少不了一条一条去分析、辩证。 咱们普通老百姓,上哪里去辩证这么复杂的问题?分享一个专门治疗爱出汗的方剂,它的功能十分纯粹、简单粗暴,就是止汗的。 牡蛎散:黄芪、麻黄根、煅牡蛎(先煎)各30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方剂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这四味药一结合,既能补气固表,又能敛阴,换句话说,它自汗也治,盗汗也治。而且这个方子在临床上治疗范围非常广,因为它是治标的,一门心思来止汗,所以如果你有汗症,不妨了解一下。 方子既然叫牡蛎散,它是以牡蛎为主药的,牡蛎的壳是上下合在一起的,合,代表着收敛,而且牡蛎在水里,一般都比较沉静,所以牡蛎是一味收涩敛汗、潜阳镇静的好药。《医林纂要》还记载牡蛎有“清肺补心,滋阴补血”之效,换句话说,牡蛎还可以补阴虚。 阴虚的人,容易生内热,内热迫汗外出,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容易盗汗,盗汗严重的人都能把睡衣、被子给浸湿。牡蛎针对这一类出汗问题,效果特别好。 牡蛎解决了盗汗的问题,那么有的人没运动,就一身汗,这是怎么回事?多数因为气虚了,气有固摄的作用,你可以理解为在人体表面加一道防护膜,防止津液(汗水)外漏。如果一个人气虚了,防护膜的效果不强了,体内的汗液没人看管就会外溢。 所以牡蛎散中用了补气圣药——黄芪,黄芪可以补一身之气,而且是走表的,把你体外的那层防护膜上上下下加厚,这就对了,在没有运动的时候,汗水就不会轻易往外流了。 大家别忘了汗为心之液,是心脏的精华,所以治疗流汗的问题,记得要调调心。你看这个方子,也用了浮小麦,《本草纲目》记载:

中医方剂学歌诀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汗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穹,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子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绕,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葛解肌汤:《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人身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饮,内伤外感此方宜。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穹芍参,细辛加枣为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龚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葱白七味汤: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脉动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泻下剂 寒下剂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细辛三味同煎服,功专温下妙非常。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二陈汤方歌: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八珍汤: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 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3。人参乌梅汤 人参乌梅汤木瓜,山药莲肉炙草加, 气阴两伤儿泄泻,酸甘敛阴健脾佳。 4.人参五味子汤: 麻杏石甘汤加细茶 人参白术五味子茯芩麦冬 5.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汤,苏芥莱菔方。 6.大补阴丸方歌: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 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方歌: 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 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 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生姜大枣 9.小青龙汤: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10.己椒苈黄丸 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芩术甘草比。 己椒苈黄水饮攻,前后分消二便通。 12.五皮散(五皮饮):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 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13.五苓散方歌:

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猪茯苓, 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5.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16.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 由平胃散加藿香、半夏组成。 19.乌药汤 香附木香乌药汤,当归甘草共煎尝。 21.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表敛汗效特灵。 22.甘麦大枣汤; 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 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 23.右归丸: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右归饮:肾气丸去三泻(茯,泽,丹)加杜仲,枸杞,甘草。 右归丸:肾气丸去三泻(茯,泽,丹)加杜仲,枸杞,菟丝子,鹿胶。 24.左归丸: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左归丸:左归丸菟枸牛鹿,龟胶六味三泻除。 1. 即六味去“三泻”加枸杞、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胶。 左归饮既六味去“三泻”+枸杞、茯苓、甘草。 26.四神丸: 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 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27.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28.白虎汤: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阳明大汗兼烦渴,清热生津法最宜。

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第12章 固涩剂

第十二章固涩剂 凡以收敛固涩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敛汗、涩精、止泻、止滞、固脱等作用,治疗气血津液耗散滑脱等病证的方剂,称为固涩剂。 耗散滑脱的证候,常见有自汗盗汗,泻痢不止,遗精滑泄、小便不禁,血崩带下等症。因此,本类方剂也相应分为固表敛汗、固精止遗、固脱涩肠、固崩止带等四类。 固涩一法,原为正虚滑泄而设,如尚有外邪未去,误用固涩,必致"闭 门留寇",务须注意:如热病汗多、痰饮咳喘、热痢初起,伤食泄泻、火动遗泄等实证。不可贸然使用。 一、固表敛汗剂 固表敛汗剂是在固表敛汗法指导下,以益气固表与敛汗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它具有固表敛汗的作用,治疗阳气虚弱,卫外不固,营阴外越而致的自汗、盗汗证。代表方如玉屏风散、牡蛎散。 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 【组成】黄茜18克白术12克防风6克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以及虚人易感风邪。症见自汗恶风/面色光白,舌淡,脉浮缓者。

【方解】自汗由于表虚,法当固表以止汗。而表之所以虚,实由正气不足,卫气不固而致。故治之之法,不仅应当固表,尤须益气扶正,使正气充盈,才能达到实卫固表目的。本方专用益气固表之药,不用止汗而汗可止,意即在此。方中黄苗大补元气、固表实卫,为方中主药;配入防风以祛来犯之风邪,使邪去而后黄黄始得固表实卫。按营卫之气,皆出中焦,补中可溶卫气之源,而使上焦之宣发无贵,此所以配白术而共奏实卫固表之效。 【临床运用】本方为虚人易感冒者的常用方,以服散剂为佳,日服9克,坚持服一月,不易感冒。对顽固性寻麻疹用之亦效。 本方亦可用于漫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但须酌苍耳子、辛夷花以疏风通窍。 牡蛎散《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根9克黄茜15克地牡蛎15克加浮小麦15克,煎汤剂。

固表敛汗汤

固表敛汗汤 组成:黄芪30克,生晒参10克,炒白术12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茯神15克,桑叶末15克(冲服),旱莲草30克,仙鹤草30克,浮小麦30~5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先煎),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气固卫,潜阳敛汗。 主治:自汗、盗汗等汗证。症见动则汗多,夜卧尤甚,倦怠乏力,心悸易惊,虚羸短气,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弱等证属肺脾气虚、卫气不固、阴液外泄者均可加减运用。 用法:将生龙骨、生牡蛎用凉水先煎30分钟,余药用凉水浸泡30~60钟后与龙骨、牡蛎同煎。桑叶研末,用药冲服。 方解:盖汗证有虚实之分,实则多责食积胃热或肝经湿热,其症多见头身汗出、不思饮食、嗳腐吞酸,或头汗出、口中苦腻、尿黄、大便不畅,实证不在本方治疗范围内。虚则多责之肺脾气虚、心气不足、气不摄阴等。本方是由桂枝加黄芪汤合牡蛎散加减而成。方中人参、黄芪益气固卫,炒白术健脾,合用补肺脾之气。肺主气,外合皮毛,主卫外而为固,陈潮祖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中言:“肺虽主气,其气却来源于后天水谷之气,欲补肺气,当先补脾,故配白术补气健脾以为黄芪之助。”。桂枝、白芍调和营卫,与黄芪配伍具有桂枝加黄芪汤之义。《金匮要略》有“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之言。《黄帝内经》言:“汗为心之液”,故用茯神宁心安神,与生晒参、炙甘草配伍可补益心气。桑叶、仙鹤草、浮小麦均为收敛止汗之药,以治其标。关于桑叶止汗,《本草从新》载“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遂愈。”大概是因为桑叶滋燥、凉血、止血,血汗同源,故可用来止汗。一般认为自汗多为阳虚卫气不固,盗汗多为阴虚营血不足,然《黄帝内经》有“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之言,故自汗、盗汗均因卫阳不固,治当以补气为要,然汗出过多,必伤营阴,须于益气中加养阴药,加旱莲草即是此意,且其又具收敛

方剂学歌诀固涩剂

方剂学歌诀固涩剂 第一节固表止汗剂 牡蛎散《局方》 牡蛎散内用黄芪,浮麦麻黄根最宜; 自汗盗汗心液损,固表敛汗见效奇。 功效: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自汗、盗汗证。 第二节敛肺止咳剂 九仙散《医学正传》 九仙散中罂粟君,参胶梅味共为臣; 款冬贝桑桔佐使,敛肺止咳益气阴。 功效: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久咳伤肺,气阴两伤证。 第三节涩肠固脱剂 真人养脏汤《局方》 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 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功效: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注】: ①桂:肉桂; ②肉蔻:肉豆蔻。 四神丸《证治准绳》 四神骨脂吴茱萸,肉蔻五味四般需; 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泻火衰扶。 功效: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 【注】:《医方集解》: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第四节涩精止遗剂

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桑螵蛸散用龙龟,参茯菖远及当归; 尿频遗尿精不固,滋肾宁心法勿违。 功效: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证。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金锁固精芡实研,莲须龙牡沙菀填; 莲粉糊丸盐汤下,肾虚精滑此方先。 功效:补肾涩精。 主治:肾虚不固之遗精。 【注】: ①潼蒺藜=沙苑蒺藜[沙苑子]。 ②沙苑子[补阳药]: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缩泉丸[固真丹]《魏氏家藏方》 缩泉丸治小便频,膀胱虚寒失约灵; 益智台乌加山药,温肾祛寒效如神。 功效: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主治:膀胱虚寒证。 【注】:小茴香调服加盐水。 第五节固崩止带剂 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棕炭海螵蛸; 茜草五倍水煎服,益气固冲功效高。 功效: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脾肾虚弱,冲脉不固证。 固经丸《丹溪心法》 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 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 功效: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主治:阴虚血热之崩漏。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固表止汗)——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固表止汗)——牡蛎散(《太平惠民和 剂局方》) 一、组成 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各30克)。 二、用法 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为粗末,每服9克,用小麦30克,水煎。亦可按原方比例酌减用量,加小麦30克,水煎服)。 三、歌括 牡蛎散内用黄芪,浮麦麻根合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敛见效奇。 四、功用 固表敛汗。 五、主治 诸虚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 六、方解 汗有自汗、盗汗之分。如不分寤寐,不因劳动,自然汗出,谓之自汗;睡则汗出,醒则倏收,谓之盗汗。自汗者属阳虚为主,盗汗者属阴虚为主。本方所治,既有阳虚自汗,复有阴虚盗汗之

证。汗为心之液,阳虚不能卫外而固密,则肌表空疏而身常自汗;阴虚不能内营而敛藏,则阴液外泄而夜卧汗出。至于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系汗出过多,久而不止,耗损心经气阴,虚火内扰所致。治宜益气阴、固肌表、敛汗液之法。方中牡蛎益阴潜阳,兼以除烦敛汗,为君药;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专于止汗,小麦益心气,养心阴,清心除烦,止汗泄,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使气阴得养,肌表得固,心火得清,汗出可止。 本方与当归六黄汤都有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作用,以治阴虚盗汗之证。但本方滋阴清热之力不足,收敛止汗之功较胜,为治疗诸虚不足,身常汗出的常用方剂;当归六黄汤则偏重于滋阴清热,以治阴虚火扰,发热盗汗为主。 七、文献摘录(方论) 张秉成:“夫自汗盗汗两端,昔人皆谓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立论。……然二证虽有阴阳,其为卫虚不固,则一也。此方用黄芪固卫益气;以麻黄根领之达表而止汗;牡蛎咸寒,潜其虚阳,敛其津液;麦为心谷,其麸则凉,用以入心,退其虚热耳。此治卫阳不固,心有虚热之自汗者也。”(《成方便读》)

固表止汗牡蛎散治疗汗出是典型代表方

固表止汗牡蛎散治疗汗出是典型代表方 牡蛎散是Ⅰ类方,在治疗汗出,固表止汗方面这个方很有代表性。 它既可以用于自汗,又可以用于盗汗。学习它形成这种机理的病理过程是重点之一,这样才能体会它的用药。这个牡蛎散证它首先一个前提往往自汗日久,体虚初期可以是气虚自汗,但用到牡蛎散首先一个前提它强调自汗日久。所以从短气烦倦这个表现呢,这是比较精练的,一方面病机反映出气虚,短气,容易倦怠乏力。那自汗日久这个是反映出,白天突然醒了出汗是自汗特点。阴虚盗汗,汗出夜卧尤甚。本来有自汗,又有盗汗因素,到晚上当然出汗就加重。心悸惊惕这是一种心阴不足以后,心阳失去潜藏,心阴不足,阴不能涵阳,心阳偏亢。舌淡红,脉细弱,这个反映有气虚加阴血不足。我们这是把自汗、盗汗分解开来,根据主治分解开来看这个症状。但这个病机呢,它是一种整体的,彼此影响的。 怎么造成的过程呢?它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有内在的一个病理机转。气虚自汗它是主要表卫不固,自汗日久以后,造成心阴的耗伤,汗为心之液,心阴的耗伤,随着汗出心阴耗伤,心气进一步也可以受损,从这一点来说,它加重气虚。同时汗为心之液,心阴耗伤,阴不足阳亢,那心阳偏亢,心阳失潜,使阴阳两者维系的这个平衡关系进一步打破,阳不敛阴,偏亢,造成盗汗。这个时候是由于阴不足而阳偏亢导致的汗出,那这类汗出呢往往偏于晚上出,睡了出。所以这是盗汗。那盗汗发生,后面还可以继续啊,自汗日久又引起兼有盗汗因素,那这样加重汗出,白天就有汗出,入夜尤甚,到晚上因为又加盗汗因素加重汗出。耗气,心气耗散随着这种加重的汗出,随着汗出,心阴受损,又会造成进一步的恶性循环。所以实际上它自汗日久是个很关键的。所以这个方在临床使用的时候首先它不是说有自汗或者盗汗,时间较短,是较长。它这个病机有个气虚表虚不固的自汗,和阴虚阳失潜藏偏亢这种盗汗的病机,可以同时出现。所以首先这个病理机制要了解了。因为从主治来看,它自汗和盗汗,本科同学初学时候因为学《诊断学》的时候把自汗、盗汗,分得非常清楚。内在一

中医固涩法之一,运用有收涩止汗的药物,治疗虚证汗出的方法

中医固涩法之一,运用有收涩止汗的药物,治疗虚证汗出的方 法 固表止汗药 又称敛汗法。本法适用于自汗、盗汗证,常用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牡蛎等药物组成方剂。由于自汗和盗汗的病机不同,自汗多由阳虚不固所致,盗汗多由阴虚火旺所致故敛汗法常配合益气或养阴清热的药物,以治其本。如阳虚自汗,证见常自汗出,动则加重,易患感冒,体倦乏力,舌淡、脉虚细,宜益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治疗;如证见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固表止汗,方用当归六黄汤治疗。临床上表邪未解,热证汗出不宜使用本法。 配伍 如表虚自汗者,配以益气固表药;阴虚盗汗者,配以滋阴药;大汗亡阳者,配以回阳固脱药。脾肾阳虚、久泻久痢者,配以温补脾肾药;阴虚火旺、梦遗滑精者,配以滋阴降火药。肾阳不足、遗精滑泄者,配以温补肾阳药。崩漏带下者,配以补气升阳、调补冲任药。肺虚久咳者,配以补益肺气、温肾纳气或培土生金药。 常用的药有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碧桃干等。 麻黄根 专用于止汗,无论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均可应用,常与黄耆、浮小麦、当归、牡蛎等配合应用。也可研末外扑以止汗。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经。 【功效】止汗。 【临床应用】用于自汗,盗汗。 【处方用名】麻黄根(洗净,晒干,切片用)。 【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止汗方《肘后方》:麻黄根、龙骨、牡蛎。外治大病愈后,多虚汗及眠中流汗。 【文献摘录】《别录》:止汗,夏月杂粉扑之。

《本草纲目》: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 浮小麦 浮小麦专敛虚汗,不论自汗、盗汗均可应用,常配合黄耆、麻黄根、白朮,或五味子、牡蛎等同用。 【性味归经】甘,凉。入心经。 【功效】止汗。 【临床应用】用于体虚多汗。 【处方用名】浮小麦(晒干用)。 【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牡蛎散《和剂局方》:牡蛎、浮小麦,麻黄根、黄耆。治虚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本草备要》:止虚汗盗汗,劳热骨蒸。 糯稻根 有止汗的功能。临床上常与瘪桃干、红枣等配合,用以治疗虚汗、盗汗的症候。近年来,有以糯稻根配红枣,或加摈榔,治疗丝虫病;又可配合石见穿等水煎,加白糖饮服,治疗传染性肝炎。 【性味归经】甘,平。肝经。 【功效】止汗。 【临床应用】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肝炎,丝虫。 【处方用名】糯稻根、糯稻根须(洗净,晒干用)。 【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附药】糯稻草的茎叶。可治疗传染性肝炎,亦可作为预防用。 碧桃干 【性味归经】酸、苦;平。肺、肝经。 【功效】敛汗涩精,活血止血,止痛。 【临床应用】盗汗;遗精;吐血;疟疾;心腹痛;妊娠下血 【用量与用法】9~15克,煎服。 用药注意事项

牡蛎散加味治疗小儿多汗症50例

牡蛎散加味治疗小儿多汗症50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牡蛎散加味治疗小儿多汗症50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排除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多汗,其中男30例,女20例;3岁以下15例,4-5岁35例;病程1月8例,1~6月35例,7月~1年以上7例;其中自汗14例,盗汗19例,日夜多汗17例;根据伴随症状分肺气不足(14例),表现为全身自汗或盗汗,动则益甚,少气懒言,平时易感冒;营卫不和(19例),以自汗为主,畏寒怕风,常不发热,神疲倦怠;阴虚火旺(12例),表现为盗汗为主,形体消瘦,低热口干,神疲心烦,哭声无力;脾胃湿热(5例),自汗或盗汗,汗以头部四肢为多,汗渍发黄,口渴不喜饮。 2、治疗方法 方剂组成:煅牡蛎10-25 g,黄芪10~30g,麻黄根5~10g,浮小麦7.5~15g。加减:肺气不足合玉屏风散;营卫不和合桂枝汤;阴虚火旺合当归六黄汤。日1剂,水煎,早中晚3次分服。 3、疗效标准及结果 痊愈:出汗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好转:出汗减轻,其他伴随症状偶有复发;无效:出汗不减轻,伴随症状未消失。

治疗结果:共治疗50例,其中痊愈3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 4、典型病例 王某,女,5岁,2004年7月6日就诊。患儿不明原因出汗3月余,不分昼夜,活动与进食后加重,头发、衣服、被褥经常湿透,实验室及诊断仪器检查均正常。伴有汗出怕风,易感冒咳嗽,体倦乏力,脉细弱,苔薄白。治宜补益肺气,固表止汗,拟牡蛎散合玉屏风散加味。处方:黄芪15 g,防风10 g,白术9 g,党参9 g,山药9 g,煅牡蛎15 g,麻黄根10 g,浮小麦15 g,大枣15 g,五味子6 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剂,汗出明显减少。又嘱浮小麦30 g,麻黄根10 g。水煎代茶饮2月余,得以痊愈。 5、讨论 汗是人体五液之一,是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心主血,汗为心之液,阳为卫气,阴为营血,阴阳平衡,营卫调和,则津液内敛。反之,若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卫阳不固,腠理开阖不利,则汗液外泄⋯。小儿汗证的发生,多由体虚所致,其主要病因为禀赋不足,调护失宜。祖国医学关于汗的生成、排泄、以及汗出导致的多种病证《内经》中均有详细论述,《小儿己生总微论方·绪汗论》日:“小儿有遍身营汗出者,营卫虚也”,并指出:“营卫相随,通行经络以营周于身,环流不息,营阴卫阻.虚则津液泄越,卫虚则不能固密,故喜汗出遍身也”。更进一步明确阐述了阴阳失衡,营卫虚弱是导致小儿汗证的根本原因,而汗出过多易耗伤正气,出现神疲乏力、气短、面色不华、食欲欠佳等。“正气不足,邪之可干”,易致感冒等病证,感冒又致多汗,以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采用益气固表、收涩止汗为主的牡蛎散加味治疗,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收效颇佳。药中重用黄芪益气而固表,是

牡蛎散药方介绍

牡蛎散药方介绍 牡蛎散因其治疗的病症不同,在配方上略有不同,主要成份是牡蛎,加入黄芪可以治疗自汗、盗汗;加入白术、防风可治疗风虚头痛;此外与干姜制成粉末外敷,可治疗男子阴下痒湿。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牡蛎散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牡蛎散处方 黄蓍1两(去苗.土);麻黄根1两(洗);牡蛎1两(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 牡蛎散备急千金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组成】牡蛎白术防风各90克 【用法】上三味,捣筛为散。用酒调服1.5克,日服二次。 【功用】固表敛汗。 【主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 按:《外台秘要》卷十五引《深师方》疗风汗出少气方,用防风十份,白术九份,牡蛎三份(熬)。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增至二三匕。 牡蛎散圣济总录 【药物组成】牡蛎1两半,龙骨1两半,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赤石脂1两半,石斛(去根) 1两半,乌贼鱼骨(去甲)1两半,黄耆(锉)1两半,芍药(炒)2两,阿胶(炒燥)2两,熟干地黄(焙)2两,牛角腮灰2两,干姜(炮裂)1两1分,当归(切,焙)1两1分,白术1两1分,人参1两1分,桑耳(炙)1两1分,桂(去粗皮)1两,艾叶(炒)1两,芎?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方剂主治】带下兼经水过多,或暴下片血,不限年月远近。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1日2次,米饮调服。

牡蛎散药理作用 本方组成药有止汗、增强免疫、促进物质代谢等功能。 1.止汗;在大鼠汗液分泌定量测定实验中,5.4g/kg麻黄根煎剂口饲,能使动物发汗量比对照组下降到80.7%。有人认为,麻黄根的止汗活性部分是生物碱。 2.增强免疫:黄芪煎剂口饲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促进抗体生成,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加天然杀伤细胞活性、刺激干扰素的诱生。 3.促进物质代谢:黄芪煎剂能延缓体外培养细胞的自然衰老过程,增加氨基酸掺入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速率,促进肝细胞RNA、骨髓造血细胞DNA的合成,加快有核细胞分裂过程。 牡蛎散相关介绍 牡蛎,比牛奶营养还高的中药 牡蛎,俗称蚝,别名蛎黄、海蛎子。牡蛎肉肥爽滑,味道鲜美,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在西方,牡蛎被誉为“神赐魔食”,日本人则誉之为“根之源”。 在我国有“南方之牡蛎,北方之熊掌”之说。牡蛎富含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A、烟酸,另外,其钾、钠、钙、镁、锌、铁、铜、磷、硒等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含碘量远远高出牛奶和蛋黄。牡蛎是含锌最多的天然食品之一(每百克蚝肉含量高达100毫克),每天吃2~3个牡蛎就可提供一个人全天所需的锌。 牡蛎还富含核酸,核酸在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能延缓皮肤老化,减少皱纹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合成核酸的能力逐渐降低,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人们日常所饮的牛奶在这方面明显不及“海底牛奶”——牡蛎。 牡蛎还具有“细肌肤,美容颜”及降血压和滋阴养血、健身壮体等多种作用,因而被视为美味海珍和健美强身食物。 牡蛎有良好的食疗效果。中医认为牡蛎甘平无毒,可调中益气、养血活血、醒酒止渴,常食还有润肤养颜养容的功能。《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多食之,能细洁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丹

(完整版)方剂歌诀150首

【辛温解表】 1麻黄汤:功效:辛温发汗,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及营卫不和证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和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 3九味羌活汤: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发汗祛湿里热空。 4小青龙汤: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干]姜桂[枝]麻黄芍药同。【辛凉解表】 5桑菊饮: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证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6银翘散: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勿过。 7麻杏甘石汤: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肺热壅盛证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扶正解表】 8败毒散: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主治: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证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壳]桔同,瘟疫伤寒并痢疾,扶正驱邪有奇功。 9再造散:功效:助阳益气,散寒解表;主治:阳气虚弱,感冒风寒证 再造散用参附芪,桂[枝]甘羌防芎芍齐,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寒闭最相宜。 10加减葳蕤汤:功效:滋阴清热,发汗解表;主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加减葳蕤(玉竹)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泻下剂】

11大承气汤:功效: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实]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 【温下】 12温脾汤:功效: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主治: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润下】 13麻子仁丸:功效: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主治:肠胃燥热之便秘证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实]朴大黄麻杏芍,胃燥津枯便难解,润肠泻热功效确。 14济川煎:功效: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虚便秘证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 【逐水】 15十枣汤:功效:攻逐水饮;主治:1、悬饮;2、实水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16舟车丸:功效:行气逐水;主治:水热内壅,气机阻滞证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加轻粉,泻水消胀力量强。 【和解剂】 【和解少阳】 17小柴胡汤:功效:和解少阳;主治:1、伤寒少阳证;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18蒿芩清胆汤:功效: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 蒿芩清胆枳[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青蒿脑:青蒿新发之嫩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