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17-11-16T14:50:48.83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8期(上)作者:陈琦[导读] 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信息素养。

(自贡市自流井区职业教育中心自贡 643000)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的教学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德育。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可从学生的习惯培养、教法改革、网络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展开。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中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而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德育基础浅薄,更容易过分依赖计算机。对信息缺乏思辨能力,更容易受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因而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信息素养。

但从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只重视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提高,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所以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其原因主要是: 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许多问题,如计算机病毒、黑客、网络犯罪等,这就对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责任感和信息道德,才能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自觉地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使中职学生养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的客观需要。

目前,中职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技术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现象: 一是缺乏应有的计算机应用公德意识。如学生在上机时删除或更改他人文件夹中的内容,修改桌面、设置屏保密码,调整显示器的显示参数,技术好一点的学生下载一些破解程序,破解还原卡保护密码,任意修改注册表和CMOS参数等。

二是同学间缺少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教师设置的稍有难度的作业,技术比较好的学生不屑与其他同学交流,不愿意为其他同学答疑解惑;技术较差的学生在请教技术较好的同学碰钉子后,为了完成作业,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要么网上下载他人的作品改头换面,一交了事。

三是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诱发心理障碍。网络对于有强烈求知欲的中职学生有无限的吸引力,但是网络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网络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中职学生心理的不成熟,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还有些学生热衷于网恋等,由此引发的网络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在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须的,而且也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德育典范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替代的阵地,计算机课作为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教师必须做道德教育的有心人。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提高道德水准,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还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德育观当今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疏导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游戏,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另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比如结合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组织开展学校或班级的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主题健康向上、风格独特的演示文稿、主页、电子报、Flash动画等作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实施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尝试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学生创造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环境。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小单元,分配到各学习小组,让学生集体讨论,形成结果,逐组演示。然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使所有学生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这一过程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不怕挫折、依靠集体的力量攻克难关的吃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互评,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集体荣誉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结合网络渗透德育对于现在相当流行的互联网,教师应首先充分肯定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并让学生通过预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发言,认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上网,上网可以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因为这是一个虚拟世界就可以肆无忌惮。我们要更好地应用互联网,就要遵守网络的道德。

总之,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浅谈计算机教育论文

浅谈计算机教育论文 浅谈计算机教育全文如下: 当计算机这个略带神秘色彩的信息社会的“宠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各行各业渗透的时候,人们开始关注它。研究它。教育与计 算机有什么关系、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发 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计算机教育?想必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 话题。 一、教育电脑的“两种定义”: 定义一:教育电脑就是市场上普通的电脑加上一些教育软件(电 子课本、题库为主)放在学校中使用。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育电脑与办公用电脑并没什么区别,只是软件类型不一样而已,这是很普通也是很自然的一种观点。因为,目前电脑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均未达到很普及的程度,人们 对电脑在学校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 校园中的电脑网与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电脑网应当有什么区别还不明确。实际上学校中的教育电脑并不担负大量的数据处理、报表处理、电子邮件、数据库管理等工作,也没有一批计算机专业人士从事网 络的查理和日常维护工作。因此从本质上和应用上来讲都是不同的。再说成人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和使用习惯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 差别很大,而让学生使用与成人一样的电脑就如同是小学生骑成人 自行车一样,虽然他们能驾驭,但其效果和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定义二:教育电脑应当是针对中小学生特点而专门设计的易学易用的“傻瓜电脑”,配合教育软件(以多煤体课外读物和多媒体参考 资源库为主,以题库为辅)构成一个简单的校园网。 随着人们对电脑教育和教育电脑认识的不断提高,这种观点逐渐被接受和认可。因为电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其种类也 越来越多,那种“万金油”式的电脑已不能适应不同应用领域、不

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doc

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探析 计算机这门学科和很多学科都有相通性,教师的知识面越丰富,如何对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在的计算机课程,通常由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内容组成,在实际教学中,基础理论部分往往容易被忽视。理论作为计算机实操的基础,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实操技能,还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就好比是一个赛车手,只有充分掌握赛车的工作原理,才能将赛车的性能发挥到极致,能灵活处理各种紧急状况。但是,在中职学校里,计算机理论课教学是比较令老师头痛的难题。 一、计算机理论课难教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从各中职学校的生源结构来看,

有80%以上的学生都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选择中职学校,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都不够扎实,或者偏科比较严重。计算机理论中涉及的物理、数学等基础都较差,甚至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都还过关,因此,要学习抽象的计算机理论难度较大。 (2)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良。主要表现在学习意志差,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马上选择逃避;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等。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时成绩就不好,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这种情形在职高阶段并没有改观,甚至更加严重。 2.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方面的问题。各位教师的业务能力有高有低,教龄有长有短,造成对教学大纲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没有对大纲进行深入学习、研究,造成对课程教学中各章节的处理不科学,有的教授得过太深太难,超出了学生接受的能力。 (2)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计算机理论课和其他的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如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会使课堂变得沉闷、呆板,教

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17-11-16T14:50:48.83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8期(上)作者:陈琦[导读] 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信息素养。 (自贡市自流井区职业教育中心自贡 643000)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的教学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德育。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可从学生的习惯培养、教法改革、网络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展开。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中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而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德育基础浅薄,更容易过分依赖计算机。对信息缺乏思辨能力,更容易受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因而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信息素养。 但从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只重视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提高,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所以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其原因主要是: 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许多问题,如计算机病毒、黑客、网络犯罪等,这就对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责任感和信息道德,才能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自觉地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使中职学生养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的客观需要。 目前,中职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技术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现象: 一是缺乏应有的计算机应用公德意识。如学生在上机时删除或更改他人文件夹中的内容,修改桌面、设置屏保密码,调整显示器的显示参数,技术好一点的学生下载一些破解程序,破解还原卡保护密码,任意修改注册表和CMOS参数等。 二是同学间缺少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教师设置的稍有难度的作业,技术比较好的学生不屑与其他同学交流,不愿意为其他同学答疑解惑;技术较差的学生在请教技术较好的同学碰钉子后,为了完成作业,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要么网上下载他人的作品改头换面,一交了事。 三是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诱发心理障碍。网络对于有强烈求知欲的中职学生有无限的吸引力,但是网络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网络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中职学生心理的不成熟,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还有些学生热衷于网恋等,由此引发的网络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在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须的,而且也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德育典范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替代的阵地,计算机课作为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教师必须做道德教育的有心人。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提高道德水准,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还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德育观当今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疏导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游戏,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另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比如结合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组织开展学校或班级的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主题健康向上、风格独特的演示文稿、主页、电子报、Flash动画等作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实施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尝试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学生创造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环境。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小单元,分配到各学习小组,让学生集体讨论,形成结果,逐组演示。然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使所有学生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这一过程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不怕挫折、依靠集体的力量攻克难关的吃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互评,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集体荣誉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结合网络渗透德育对于现在相当流行的互联网,教师应首先充分肯定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并让学生通过预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发言,认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上网,上网可以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因为这是一个虚拟世界就可以肆无忌惮。我们要更好地应用互联网,就要遵守网络的道德。 总之,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浅谈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4-05-05T10:13:56.01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10期(下)供稿作者:吴燕 [导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 ◇吴燕 (广安第二中学校广安 638000)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也存在信息功能弱、个别教学能力差等局限性和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起来的现代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新颖、表现力丰富、教学容量大等优点,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教学运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效率的教学,多体媒的应用也势在必行。 一、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用途 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基本工具,在教育中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如计算机可以分别扮演教师、学习伙伴和学习工具等角色。或者说,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学习计算机、用计算机学习和从计算机中学习三部分。国外有人将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用途概括为3t 模式:第一是计算机作为辅导者(tutor),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第二是计算机作为被辅导者(tutee),学生通过编程使计算机完成一定的任务,以此实现并检验学生的思想,并且,对编程的了解将有助于学生明了计算机是如何被控制的,如何“教”计算机完成任务,借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计算机作为工具(tools),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软件如字处理数据库管理等,进行学习。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中,计算机具备的基本用途有: 一是作为学习对象。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科学体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学生应当学习计算机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应当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和管理计算机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了解计算机给社会各领域带来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是作为学习工具。计算机作为一个学习工具,是人类至今所拥有的功能最全的工具,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管理、出版中心、通信助手。在学习中,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来完成一些任务。 三是作为教学工具。作为教学工具计算机拥有巨大可靠的存储记忆,快速和精确的处理,计算和判断能力,重复而又多变的工作方式,生动形象的呈现信息的能力。具有灵活的人机交互的特点,从而可以象一位知识渊博、反应迅速、诲人不倦的人类辅导者一样,从事以一些通常由教师完成的工作,如辅助教学管理、教学辅助测验、帮助备课。 二、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计算机作为现代的先进的信息传输与处理手段,加之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利用计算机对原有的、“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进行考察分析,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方向,解决了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系列微观课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课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利用播放投影片、录像、录音等,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地表达一节课的内容,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历史课教学时,可以找一些关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短片、电视剧片段、历史电影节选等先用计算机媒体播放,激发起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兴趣,再由老师根据书本进行详细介绍,这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就会非常的深刻,解决同学们“记忆难、易忘记”的缺点。 二是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学习环境,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组成功能强大的英语语音教室,借助计算机发音部位彩图和动态影像准确纠正学生发音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也可在计算机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精美纯正的口语,感受各种精彩会话。还可通过歌曲、电影对白、名家演讲片段等生动逼真的视听情境进行英语识记及双语会话能力的训练;在物理、地理教学中,可以用影视和多媒体技术,将微观世界中的原子、分子及宏观世界的宇宙空间、大洋深处等生动的展示出来,既使讲授变得形象生动,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又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从而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四是因材施教,灵活教学模式。我们一直提倡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让优异的学生“吃”的饱,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学习、及时“消化”。计算机为此搭建了一座桥梁: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放在计算机内,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自由选择内容进行学习,各取所需,并可以多次重复观看,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说教,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在跟踪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孩子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防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从而教育学生学会学习,这种人机交互式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掌握自己力所能及的知识,还可以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逐步拓展和各种教学信息库的逐步完善,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步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这必将引起整个教学体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分方向课程设置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分方向课程设置 【摘要】计算机技术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技术,硬件不断更新,软件技术不断发展,从而使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许多学校纷纷开设计算机专业。然而,多数学校普遍存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究其原因还是与中等职业学校自身有关。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不同于大学的相应专业,它以应用与实践为核心,侧重于学生上机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中等职校的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应高、大、全,应注重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体现一个“专”字,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应明显强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既能适应日常的计算机办公、维护管理工作,又能适应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基本工作。但在侧重于应用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终身教育”,基础文化课程必须占一定比重,为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大部分仍停留在若干年前的水平上。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有些专业在开设课程时极不合理,所学的专业课程中,有些内容对学生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用处,而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却又没有学到。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的操作外,缺乏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方法的掌握,特别是缺乏新的计算机软件和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应用技能的培养。 三、分方向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 由于计算机以极快的速度向各行业渗透,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不断诞生,人们已经难以对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无法对无数计算机应用软件都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所以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的、实用的专业。为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长,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我校计算机教研组经过充分调查研究,采取了分方向设置课程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在一、二年级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及基本职业技能教学为主,从三年级开始根据学生特点并依据当年人才市场需求划分若干专业方向,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基本职业能力后,朝专业化、行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专业课程设置以职业技能为划分依据,具体方法如下:

职高计算机课堂教学“三步曲”

职高计算机课堂教学“三步曲” 发表时间:2017-11-16T15:12:11.55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8期(上)作者:陈琦[导读] 计算机课已是职业高中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大意义。 (自贡市自流井区职业教育中心自贡 643000)近年来,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职业高中学生的入学门槛很低,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冷淡。而计算机课已是职业高中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大意义。那么我们应如何才能面对现实,上好计算机课呢?文章作了有益 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职业高中学生的入学门槛很低,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冷淡。而计算机课已是职业高中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极其重大意义。如何才能面对现实上好职高计算机课呢?我认为应首先弹好以下“三步曲”,才能实现有效教学,上好计算机课。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兹介绍二种导入方法: 1.问题式。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计算机基本原理》这一篇课文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突出重点。 2.演示式。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或作品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例如,在教授Powerpoint新课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演示用ppt制作出来的作品,如《司马光砸缸》,作品中诙谐无厘头似的提问思路与职高学生的思维习惯比较接近,容易产生情感上的亲近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的兴趣。 二、灵活教法,提高质量 要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效果。 1.实行任务驱动。例如在教学Word综合应用——图文混排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的。首先出示两张报纸,一张是普通的只有文字的黑白报纸,一张是有彩色图片的报纸。在内容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让学生比较哪一张比较好看,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有色彩的一张。然后在出示用计算机制作的一份小报(有彩色的图片和美丽的文字及动画效果),问学生:“现在你们喜欢哪一张报纸呢?为什么?”学生当然更喜欢用计算机制作的具有效果的报纸。教师再提问:“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份这样的报纸呢?”同时鼓励学生说:“其实,通过学习你们也会具有制作这样小报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份属于自己主编的小报吧。”布置一份个性小报的制作,比较符合职高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在这样一个任务的驱动下,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气氛讲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游戏教学法。游戏是职高学习的催化剂,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这里的游戏包括比赛和益智游戏软件。比如在打字教学中,由于打字是枯燥乏味的,对知识的巩固,打字水平的提高是有一定困难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了游戏比赛的形式,个人比赛、小组比赛等。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劲头十足,水平提高很快。益智游戏软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软件,它对学生学习起到辅助作用。比如,在《鼠标》这一课教学中,内容是鼠标的功能和用法。对用法进行巩固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玩扫雷、玩纸牌。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不仅仅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又能充分练习鼠标的各种用法,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教师应该严格掌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的度,严格挑选,适当运用。 三、实施情感教学,挖掘非智力因素 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行为还是成绩都属于学校和班级的后进生,长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训斥和指责,相比于同龄青少年会有一定的逆反情绪,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自卑感,他们更渴望被关注,更渴望成功。在课堂上常有着“示威”、“暗斗”、“唱反调”甚至随心所欲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目的往往是要引起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其意思在于: 1.激励性。“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 2.支持性。教师要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气氛的形成,给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 3.愉悦性。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加强,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学生的综合素责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培养,才会使职高计算机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计算机教学策略浅析

计算机教学策略浅析 新世纪是信息化社会,教育手段不断更新,计算机教学应运而生。本文浅述了计算机教学方面的几个策略,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一、对计算机的学习要高度重视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技术的发展必然使之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优秀计算机应用型人员。所以,培养具有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技能的有创造能力的新社会建设者,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方面要考虑周全,高瞻远瞩,把社会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把社会的建设力,当成教育最强有力的最终目标。但是,现有的计算机教学却存在很多问题:教育定位不够准确;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结合基本不相符;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实践能力不高。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上手慢,应用学习力低,适应社会的能力有限,甚至造成就业困难等不良后果。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放远眼光,将教学与社会需求、社会现状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计算机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对技能的培养,改变落后、单一的培养结

构,向高层次发展。 二、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已经成为每一个行业的普遍现象,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执行者,如何把传统的静态课堂结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变静态为动态已经成为教师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电化教学是把声音、色彩、文字、图像等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从而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书本中比较抽象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学更可以将面对面的师生沟通变成网络联系,变直接的教育于交流之中,减轻了学生的排斥心理,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式 电化教学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我们要建设良好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环境,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办学效率,促进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式,最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发挥电化教学系统的作用和优势,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为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除了建设良各级教育局域网外,还要在教室、图书馆、

中职计算机教育论文

中职计算机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中职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中职院校是 为社会输出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计算机是中职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可以看出,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还 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就业奠 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育;创新思维;链接 如今,很多中职院校坚持“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 的全面发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并结合 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的制定创新教育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 成长。 1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如今,很多学校都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计算机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在学生眼里,计算机只是一门学科,并不是一种工具,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 讲解,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无法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学效率低下。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要想实现计算机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丰 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成长。 1.2课程安排不合理: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时间较少,课程安排十 分不合理,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想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师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 学生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教师专业水平较低: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 如今,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无法满足计算 机教学需求,更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 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中职计算机创新教学思维和对策分析 2.1创新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也正是因为这样计算机 教学也存在着创新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丰富自 己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的创新必须是结合教学实际的,不能脱离教材进行创新。教师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新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这样也可以

浅谈职高计算机课程教学

浅谈职高计算机课程教学 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学生熟悉了OSI参考模型及TCP/IP协议,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但在真正的网络应用中却无所适从,可以说教学质量及效果并不太好。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革新我们的教学。 1 计算机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的教学和专业实践的教学 1.1 基础实践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资源实现CAI的辅助教学手段。如指法练习、操作系统练习等。在保证计算机基本理论内容少而精地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上,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计算机讲计算机”外,还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做到少讲多练,加大计算机实践的课时,要让理论课时与上机练习的课时比例趋于合理。另一方面是上机操作实践的内容。这部分实践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安排。如通过VB程序设计语言、VFP数据库语言的学习,经过上机实践证明程序的执行情况,使学生树立计算机思维方法,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的实践教学要跟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在安排教学时应该遵循掌握计算机

知识和技能的规律,通过一定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原来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掌握新软件和新方法的应用,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1.2 专业实践教学:职高学生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学习了专业课以后,要进行实训或实习。如果到生产单位去实习,从学生本身来讲,由于不能独立操作,在正规的软件和正常的运行中,实习单位不敢让他们直接操作,好的单位一般只能让他们在一边观看,这样,不但会给人家增添麻烦,自己也不能得到实践机会。专业实践课主要利用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技术,把几门专业课内容综合起来,通过应用计算机专业软件,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如机电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专业课《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后,学习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财会专业的学生,学习了《会计原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后,通过财会电算化软件的运用,进一步掌握出纳、银行、成本、总账、报表、核算等流程以及各种概念。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地深刻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把几本书的知识内容综合运用到由计算机承担的模拟仿真的实践中来。能够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做到所学为所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才能让职高毕业生在就

四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

四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 导读:范文四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 【范文一:四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 一、本年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将继续承担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任务。经过上学期的管理,本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流程,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已有一定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欠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待继续加强。 3、学生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知识还是很有兴趣的,所以能够自觉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授后,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4、班中优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很扎实,对于windows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所以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比较快,这部分学生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在上机操作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班中后进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差,主要是由于上课爱讲话,不认真听课所致,这部分学生同时也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要耐心引导,以达到改掉不良习惯的目的。 二、本学科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四年级下册,主要是“windows”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实用性非常强。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windows”,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工具自主创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3、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本学科其他优秀老师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后进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

浅谈计算机教学体会

浅谈计算机教学体会 发表时间:2009-05-26T10:33:11.23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4月中旬刊供稿作者:吴淑敏[导读] 提高学生对网络的兴趣,使他们对网络有一种探索的动力。摘要: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的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学生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强。提高学生对网络的兴趣,使他们对网络有一 种探索的动力。 关键词:TCP/IP Internet www 0 引言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网络占据了生活的主导。利用多媒体宽带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下面我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感受及实践体会。 internet的作用及应用:internet是一种全球性电脑网络,它由无数的电脑和网络组成。它汇集了全球性的资源,internet上的信息量已经超出了人类可能的量度,并且每一刻都在不停地增长。在internet上,几乎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信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你上了网都可以加入进来。Internet上最为主要的协议就是TCP/IP协议。之所以internte什么都有,我们才更要去学好它,运用它,掌握它。同时也就是学生们深深爱上他的原由。而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最主要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会如何学会操作计算机,如何上网,如何获取网上的资源、如何使用计算机的方法,更重要是要网络让他们懂得更好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去面对计算机出现的问题,学会解决计算机出现的各种操作特殊故障。因此做法如下:1 教学样式的更新: 教学法有很多种,但我主要运用的是“示范教学法”,因为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运动技巧。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要让学生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就要改变习惯性的传授知识,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再压抑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学。因为计算机是一通变百通,要不断的摸索和操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不懂的地方再来问我。 2 师生角色的更新: 在课前课后课中互为老师,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人无完人”。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一些独特思维,只要是与课堂与学课有关的问题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我也是有问必答,我不会认为这是扰乱课堂,是以下犯上,向权威挑战。而我感觉到这是对真理的再现和延续。 3 师生观念的更新: 计算机技术只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工具、一种教学手段,而不应例它成为学生自主性发与教师关系的主体。不仅要把计算机当成辅助教学手段,而更应该注重学生是否学到了东西。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在某一个问题上的看法和感受,教师也应该以轻松自如的态度对代问题,给学生自由玩乐的空间,在我讲课的时候如有不懂,可以举手发言提问,如果有懂了的同学也可以做自己的事。在做课堂作业时只要在完成了规定的内容之后就可以玩一会他们最喜欢玩的游戏,我不会去干涉他们。这就叫做松动式的学习方式。 4 让学生做学生中的老师: 学生们都有好胜心理,都想成为教师心中的娇娇者、同学中的聪明者,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们的这种心理,让一部分先学会的同学来带动其它的同学们,这样使他们有更好、更强的学习兴趣,对计算机有更浓厚的学习浓度。学生的这种心理适当的引导才能使他们有好的学习成绩,从而也消出了学生心理怕给教师留下不好印象的影子。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的话,就容易事得其反。学生们将会很反感。因为计算机是种操作性很强的学课,让学生对他有兴趣,就不要机械式的教学,在一种快乐中学习到机械式的东西。这是一个度的把握。 5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良好兴趣。不要求他们掌握有一定难度的理论知识,不要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压力,培养学生的技能素养,让学生们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好习惯,形成一种有探索性的操作能力。 6 关注基础水平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而又由于起点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作为老师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老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老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让他早日成才。 7 良好的信息环境、终身学习的平台: 信息技术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整全教育资源,为学生们提供必要的软硬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8 总之: 上述几个层面的问题相互参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孙学密王卫平 [摘要] 本课程体系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和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原则,就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改革思路和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框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外设及维修职业方向为特例,提出了基于职业方向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框架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职业方向培养框架 一、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职业教育学习是一种应用性技能学习,也就是说要把计算机当作一个工具,对学生而言,“微处理器的原理、结构和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存储器、CPU及外部设备的数据传送、可编程接口芯片”等理论也就显得遥不可及。实践应用中即使不学习这些理论,也不会影响他们打字的速度、排版的美感,为什么要把“理论”看得这么重呢?计算机的普及在于它首先占领了办公自动化这 块阵地,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也非常看重“办公”这一功能,而最能代表“办公”功能的技能是文字录入及排版。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从原先的办公领域拓展到商务领域、美术领域(平面美术设计)、影视领域(如3D动画制作、微电影制作、影视后期合成)、行业领域(如教育行业的课件、机械行业的CAD、电子行业的电子图版等)和计算机本专业领域(如网络管理)。由此可见,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已完全失调,也导致了专业和行业以及职业的严重脱节,直接造成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陷入就业难的窘境。 从现在中职毕业生出路看,电子、机电等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口的工作,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少数几个进入单位做打字员外,既不能成为系统维护员,也不能成为软件开发员,更不能成为网络管理员,外设维修员。这是什么原因?是计算机行业萧条、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通用

说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它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如航空、财会、数控、电子、建筑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杂、多,但中专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网络交流、等七个单元项目,涵盖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划分好后,教师要进行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在每一个单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己先将项目设计开发出来,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针对项目的难度不同,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项目的实施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而针对网络技术、网络交流等稍大的项目成立项目小组,推选小组负责人,制定计划,并落实分工,参考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确定小组成员(一般4-5人)。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不是单一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向学生传授着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方法,对完成工作任务流程的设计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时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技巧;它不再是一种向学生灌压式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总结、体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是会老化的,本课程力求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知识和技术自我再生、自我创新方面塑造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生存,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