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评价内容:

1、学习新课程。新课程所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思索,不断进步,才能实现其专业发展,这些都需要教师自身厚实的理论夯实基础,因此学习新课程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工作中要自觉学习理论文章;积极摘记相关的内容;能主动参与新课程校本培训。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要向实践学习。

2、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种要求对以往的课堂教学将课程资源限制在教室、书本、教参、练习册以及其他教学辅助资料的思维观念定势和教学模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能仅仅依赖教科书。整合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挖掘学生、教师和周围一切环境资源;各科横向联系,体现课程资源的相互配合;合理使用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3、教后反思。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反思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可反思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可反思不足之处,对课堂教学的疏漏失误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反思教学机智和学生的创新,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可反思“再教设计”。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了有效捷径。

4、参加新课程沙龙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在提倡反思、交流、共享、

共进的今天一路前进。教师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定期沙龙活动以外,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不定期参与网络研讨,通过“小窗口,大视野”融合众人之长,成就一批一批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骨干梯队,在“新课程”理论测试中不断完善、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思想。

5、参与磨课、评课活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不再是单枪匹马,一个人去解决课程上的所有问题。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教学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教师平时能积极参与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课例研讨活动,参加“一课三议”,“三课一评”活动;能在磨课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听取他人观点的同时得到共同提高。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

三、评价细则

1、赣榆县实验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评价表要点:

(1)学习新课程内容:A、阅读理论文章;B、摘记相关内容;C、参加新课程校本培训。评价要点A、积极主动。B、按要求完成。

(2)开发课程资源内容:A、整合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B、挖掘师生及一切可用资源;C、各科横向联系,相互配合;D、合理使用现代媒体教学。评价要点:A、理想。B、较好。C、一般。D、不合理。

(3)教后反思评价内容:A、反思内容合理有亮点;B、反思中有理性认识,能提升教学行为;C、反思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理论认识的深入,形成自己的观点。评价要点:A、观点鲜明、正确,值得别人借鉴。B、有条理地陈述现象,但缺少理性认识或浅显。C、叙述无条理,无观点。

(4)参加新课程沙龙活动评价内容:A、参加新课程热情高,能发表自己观点;B、通过网络校内外、国内外横向联系,不断完善自己。评价要点:A、踊跃,积极。B、被动,任务观点。

(5)参与磨课、评课活动评价内容:A、参与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课例研讨活动;B、在磨课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他人共同提高。评价要点:A、主动积极。B、被动,任务观点。

2、赣榆县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赣榆县实验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议表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改革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们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基于以上认识,现制定学生评价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机制,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和有差异地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等促进发展的功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促使全体学生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二、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的原则: 1、基础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社会实践、身体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基础水平。 2、发展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3、全面性:能全面反映和评价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多元性: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百分制评价和学分制评价并存,以提高评价的相对合理性。 三、学生发展性综合学分评价的构成:

学生评价实施方案

大谈小学学生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方式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建立一套与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是全面实施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综合性原则。评价的内容要距有综合性,既要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基本素质的评价。在学习能力方面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三)多样化原则。评价的方式要注意多样化,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 (四)多元化原则。评价的主体要做到多元化,建立学生、老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主体,以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五)激励性原则。评价的行为要以鼓励性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每一个足迹,树立学习、做人的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二、评价的内容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评价体系既包括学科学习目标,也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行评价。学科学习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已列出学科学习目标和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很难截然分开进行,也没有特定的课程来培养和专门促进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发展,通常一般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而且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小学地方与校本课程活动评价方案

小学地方与校本课程活动评价方案 学校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而设置的课程。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课程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对学校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关系到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学校课程的管理 1.学校课程实施中教师的管理 ①教师根据学校的安排自选课题。 ②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纲要; ③教师应根据学校要求,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考核工作。 ④教师开设学校课程将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作为学校评等评级内容之一,所开课时要记入教师工作量。 2.学校课程实施中学生的管理 ①学校课程课由任课教师为管理第一责任人做好记录、反馈工作。 ②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应认真参加学习。 3.学校课程的教务管理 ①做好学校课程的计划、安排及开设各项准备工作; ②做好日常教学检查管理和师生的考核工作; ③做好学校课程开设时间的统一管理工作; ④做好学校课程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4.学校课程的保障管理 开发学校课程、形成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有赖于相关条件的支撑,建立和完善学校课程开发的保障系统是必要的,为此要求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掌握本校、本地的课程资源,可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提高学校课程开发的针对性; ②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可以合理配置学校课程开发的人员队伍,明确分工,发挥课程开发者的能动作用,增强学校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③规范有关制度、明确责权利的划分,可以对学校课程开发起到监控、指导、激励的作用,从而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实效性。 二、学校课程的评价机制的建立 开展合理的学校课程评价,将有利于学校课程的完善。学校课程的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两部分,评价对象包括对教师的评价的评价、学生学业的评价和对课程本身评价两部分。由于学校课程开发具有持续性、过程性的特点,决定了学校课程的评价不能仅以终结性的结果为指标,关注过程是必要的。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直接目的是要让学生受益,为学生的个性张扬创造条件,所以评价学校课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学生的发展。既要考察学校课程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又要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的实际表现,还要看学生通过学校课程所得到的收益,如学生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见识是否得到了增长,学生的心灵是否得以净化等。 1.对教师的评价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评价内容: 1、学习新课程。新课程所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思索,不断进步,才能实现其专业发展,这些都需要教师自身厚实的理论夯实基础,因此学习新课程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工作中要自觉学习理论文章;积极摘记相关的内容;能主动参与新课程校本培训。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要向实践学习。 2、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种要求对以往的课堂教学将课程资源限制在教室、书本、教参、练习册以及其他教学辅助资料的思维观念定势和教学模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能仅仅依赖教科书。整合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挖掘学生、教师和周围一切环境资源;各科横向联系,体现课程资源的相互配合;合理使用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3、教后反思。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反思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可反思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可反思不足之处,对课堂教学的疏漏失误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反思教学机智和学生的创新,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可反思“再教设计”。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了有效捷径。 4、参加新课程沙龙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在提倡反思、交流、共享、

课程实施评估方案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小学课程实施行为,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使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领导 Xxx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评价工作由学校统一安排。各级部应高度重视,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组织与宣传,为评价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各级部要规范评价行为,做到充分论证,科学实施,不断增强本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效性。各处室要明确责任,积极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南岚中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三、评价内容 1、课程理念 学校组织好理念学习讲座,制定好理念学习制度;教师们做好理念学习笔记,学校留好记录;学校通过会议、校报、校刊、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对新课程理念进行宣传,并及时全面地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让学校办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计划与总结等都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 2、课程开设

国家课程,科目开设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科目,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与音体美等课程,按照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要求的周课时数开设课程,不随意增减任何一门课程课时数;地方课程,目的设全部符合省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严格按照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要求的课时数开设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程开发有学校课程方案(指南),目标明确,内容有特色,符合学校所在地与学生的实际。 3、课程资源 教师队伍,合理配备并按照《课程方案》要求配齐、配足各门课程专(兼)职专业教师;每位教师学历都要达标,且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对教师进行有效管理,加强教师培训,健全评价机制,教师任用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如:图书、实验器材、体育器械、教学场所、网络等设施设备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有发挥图书、实验器材、体育器械、教学场所、网络等设施设备功能的机制、制度、措施和相关记录,师生满意度达到80%以上;其他资源如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每学期家长会不少于1次,家校沟通方式灵活多样,家长对此满意度达到80%以上;学校对本地企事业单位、风土人情和社会名人等校外课程资源有开发计划、利用措施和开发过程记录。 4、课程实施 教研制度、教研机构健全,教研制度完善,教研计划具有针对性,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记录详实的教研活动,备课与教案要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并适合学生的需求,教师有一定数量的教研论文、著作、研究报告、公开课、优质课、科研课题等,并且质量较高;教学活动,能充分体

最新2021年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021年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年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学年地方课程教学实施,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课程理念,根据上级教育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当和国家教育教学方针,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环境、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工作目标任务 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我们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充分利用地方、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安全教育方面 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

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环境教育方面 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关心家乡的环保事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增长环保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方法,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3、传统文化教育方面 通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三、教情分析 我本学期担任初三地方课程教学工作。虽然有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还是初次接触地方课程教学,积极开展教学集体备课,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把握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情分析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且高质量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二、组织领导 组长:龚文冲 副组长:陶战平、周德明 组员:姚红梅、郁国华、陈颖、沈妹忠、陆剑鸣 1、行政高效管理。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 高效的组织管理,通过行政管理,将学习、实践、总结等各环节落实好,获得实效。 2、加强专业指导。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的绝好契机,因此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应该充分重视对教师的专业指导,使教师通过参与该项工作,更新教育观念,锤炼教学技能,提升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学校要通过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活动,积极推动和引导教师改变基于个人经验和基于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做法,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阶段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鼓励教师编制“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明确各学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方法等,并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方式。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 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要围绕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经历、探究体验和表达交流等要求,精心设计“学习准备期”、“快乐活动日”综合活动。要在实践中总结阅读、表达、探究、实践、交流、游戏等活动的实施经验。

初级中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初级中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目标 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建设具有洋湖特色的地方课程新体系。 (1)着眼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对地方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2)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4)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和国际交往教育。(5)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地方课程,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课程门类和教学内容。 (2)发展性原则: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门类和内容。 (3)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独立性原则: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都有各自相应的地位和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承担着对青少年完成培养目标的任务,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同样也不能用地方课程代替学校课程。 (5)地方性原则:课程门类的设置突出的地方特色。 三、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领域: 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指导学生关注生命与安全的关系,培养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保护与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完善健康人格,树立科学和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诵读和研习精萃的诗词、散文、汲取中华民族农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环境教育——了解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形杨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人生指导——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进行正确健康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课程延伸到艺术、体育领域。四、课程实施的办法 地方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报告、录音和录像、课堂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按照国家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地方课程的实施

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江苏省教育厅2004-6-25颁布苏教基 [2004] 27 号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精神~促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形成~ 完善我省中小学课程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本意 见。 一、地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1(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增进对地方经济文化的了解~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努力促进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形成相互协调的关系~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建设有江苏特色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3(遵循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规律~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地方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地方课程的内容 1 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为基础~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需求~确定地方课程内容。我省中小学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新兴课程。新兴课程力求反映当代社会科技与人文科学的最新发展,?技术与实践性课程。技术与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地方文化课程。地方文化课程以较大的区域范围文化为基础~如吴文化、楚汉文化等~不限于现有的行政区划。

2(地方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课程内容的安排以主题、单元或模块为主~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同一课程所包含的主题、单元或模块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 三、地方课程的开发 1(地方课程的开发要做到统一开发程序~规范开发行为~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规定。 2(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受理并组织审批地方课程 2 开发立项申请。凡符合课程开发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省教育厅提出地方课程开发的立项申请。在提出立项申请时~须同时提交立项申请表、课程纲要及教师或学生用书的样章。 3(地方课程开发的具体项目应在课程内容的三个类型中选择。地方课程开发主要是制定课程纲要~开发供教师选择使用的参考用书以及以音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课程资源。如确有必要~也可以开发供学生使用的学习用书。 4(立项申请通过审批后~申请单位或个人按批复要求开发课程~编写供教师或学生使用的教学用书。地方课程教学用书通过教育厅审查后~列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向全省公布。 5(鼓励不同单位和个人开发同一类型内容的地方课程~形成多种版本的教学用书~促进教学用书的多样化。 四、地方课程的实施 1(学校从学生需要和本校实际出发~在省教育厅公布的地方课程目录中自主选择课程与教学用书。 2(学校要依据省教育厅颁布的教学计划~综合分配和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肥城市边院镇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落实。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的指向性,确定课程评价标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2、学生与社会都是价值主体,作为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者如何综合考虑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3、课程评价标准如何既体现学生主体的共同需要又体现学生的个性要求。 4、学生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习程度的大小,是否有一定的兴趣。 5、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不一致时,价值主体的需要只有通过评价主体的意识和理解才能起作用,因此,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的认识、理解,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即使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的真实需要与主体的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因而应尽量使愿望与需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与客观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二、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校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 地方课程:探索活动(一——五年级) 校本课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共开发了以下课程作为我们各年级的校本课程。 一、二年级: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生命的秘密。 三年级: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国学启蒙。 四年级: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安全教育。 五年级: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安全教育。 三、评价标准与方法: (一)地方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 内容与标准: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学生情况的评价。对教师评价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材、教案等,主要看这些内容是否符合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符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情况主要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 方法: 1、学生自评互评,即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伙伴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随学校对教师计划、备课等检查进行。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及评价机制

西王家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及评价机制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 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只有 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 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这就要求,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一、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这里所说的校本课程内容,是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个过程的内容。可以表述为:校情——主题——方案——实施——效果。 1、校情。也就是学校的实际情况。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也是校本课程评价的起点。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时,就要对学校的校情加以重新审视。对学校的外部、内部环境,课程资源、学校的物资装备技术条件,学校的传统和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等,进行分析和定位。将对校情的分析

和评估,作为评价校本课程目标主题的依据 2、主题。指校本课程开发所选用的题目。校本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利用哪种内容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就需要选择校本课程的主题。例如,我们可以将当地的自然领域、社会领域、农业领域、经济领域以及民族风俗等作为校本课程的主题等等。校本课程的主题规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是需要重点评价的。只有明确了校本课程的目标主题,才能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设计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方案。 3、方案。即预设的校本课程“蓝图”。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方案》,以及围绕《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关键性环节。因为《课题研究方案》具体地指向了教学活动,指向了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和目的。评价课程方案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三个维度进行整合性评价。既要分析课程方案中的知识和能力,又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还要评价课程方案是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总之,只有能够促进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方案,才能有效地实施。 4、实施。是指校本课程的执行和落实,也就是教学活动情况。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将校本课程设计的“蓝图” 运用于现实教学行为的过程。只有课程方案得到实施,才能实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生成的转化。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照课程方案,评价落实的程度。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方案是否落在了实处,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哪些地方落实的好,哪些地方落实的不好,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进。二是关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尤其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

课程评价方案

课程评价方案 我校学生只注重基础知识课的学习,而对地方课程认识不足,为了进一步确保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规范开发和有效实施,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实施计划。 一、本学期课程目标: 1)充分发掘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增强课程对本地区、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切实形成基础教育的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 2)着眼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生养之地的积极情感 3)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知识领域,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生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具备适应地方生活的基本素质。 4)促使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二、活动主题安排: 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注重学校教师的专长,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根据我校学生具体情况及学校现有条件,特对本学年地方课程的开发做出如下规定:

A、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萃的诗词、散文、政论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 C、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三、活动主题实施方式: 1、活动形式: 地方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发挥新课程的功能,地方课程也要进行课堂教学,但要注意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向实践和生活学习,从而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实施形式。可采取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式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样的教学活动。地方 课程的实施要强调学生对地方或社区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将课程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加以设计,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并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 ,1,、努力开发地方课程的资源。地方课程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所生成的课程,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加强与工厂、农村、使地方课程的实施更加生动,更有活力。,2,、重视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的整合。学校要发挥信息技术在地方课程开发开设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并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梅渚小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方案

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新昌县梅渚镇中心小学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梅渚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现有学生243名,7个教学班,20名教职员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浙江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梅渚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以“潜心育人,科学施教”为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意志品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锻炼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心理,做“四好少年”。 学会学习——在获得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合作——友好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学会创造——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乐于质疑,富于想象,勤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三)教师成长目标 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发展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将学校课程建设目标、学校教育理念在教学行为中自觉体现,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以培养“四会学生”为目标,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的合格教师成长为科研型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的区域影响力,未来五年,争取培养一批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三、课程设置 (一)课程分类 按课程性质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拓展性课程三类。 1.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集中体现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教学统一的基本要求,它是依据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设计的,由国家组织专家开发的课程,全国各地各学校都要开设的课程。 主要课程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 2.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市区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规定的课程,体现地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教学统一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主要课程有: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1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_东篱看客_百度空间 jiang5861| | 退出东篱看客开空间只是工作之余的爱好,没什么新鲜东东可看……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好友查看文章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2009年11月28日星期六13:47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县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写字课程以及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团队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生活(3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课程(3课时)、健康教育(1课时)。 三、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健康教育(1课时)。 五、六年级: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3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健康教育(1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五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

学校课程及地方课程过评价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学校课程及地方课程过评价方案 枣庄市第十七中学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评价实施方案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的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落实。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本评价方案。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评价项目评价要求评价分数上课出勤率20℅ 出勤率达到100℅ 20 出勤率达到90℅-80℅ 19-15 出勤率达到70℅-60℅ 15-10 出勤率低于60℅ 低于 10 课堂表现40℅ 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不开小差 10 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10 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强,声音响亮 10 主动参与自主、合 1 / 8

作、探究学习 10 资料搜集能力20℅ 积极参与资料搜集,善于整理资料 10 能够从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 5 能够利用资料完成作业 5 作业完成20℅ 主题明确,制作精美 10 按时完成,及时上交 10 总评三、课程评价说明学生成绩等级评定按照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资料搜集能力+作业完成质量四方面综合总评, 85-100 分为 A, 7084 为 B, 低于 60 分为 C。 枣庄市第十七中学 2019 年 9 月附: 1、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评价标准 2、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课堂评价标准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评价标准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日期: 评价项目评价要点及特征描述评价等级得分A B C D 课程目标 20 分切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 10 8 6 4 目标表述明确、清楚 10 8 6 4 课程内容 40 分内容的选择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成长规律 10 8 6 4 内容的设计具体,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0 8 6 4 内容的设计能够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10 8 6 4 所需的课程资源能够有效的获取 10 8 6 4 课程组织 20 分课程组织规范恰当,具备可行性 10 8 6 4 组织形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10 8 6 4 课程评价 20分评价方式方法恰当、多样 10 8 6 4 评价内容全面,体现教学目标 10 8 6 4 点评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课堂评价标准

小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目标 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建设具有华丰镇中心小学特色的地方课程新体系。 (1)着眼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对地方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 (2)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和国际交往教育。 (5)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地方课程,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课程门类和教学内容。 \ (2)发展性原则: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门类和内容。 (3)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独立性原则: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都有各自相应的地位和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承担着对青少年完成培养目标

的任务,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同样也不能用地方课程代替学校课程。 (5)地方性原则:课程门类的设置突出辽宁的地方特色。 三、地方课程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领域: 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指导学生关注生命与安全的关系,培养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保护与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完善健康人格,树立科学和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诵读和研习精萃的诗词、散文、汲取中华民族农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环境教育——了解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形杨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人生指导——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进行正确健康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 $ 学校课程延伸到艺术、体育领域。 四、课程实施的办法 地方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报告、录音和录像、课堂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按照国家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地方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为主,以实践活动为主,避免“学科化”倾向。可采取探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