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别让猴子跳到你的背上

别让猴子跳到你的背上




看到了这么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思的片段:



当一个领导坐在办公室的时候,“梆、梆、梆”, 有人来敲门了。这时候,走进一个下属,他在走进的同时,身上还背着一只“猴子”(工作任务)。这个下属进来,一般他会说“领导,您看这件事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他身上那只猴子有一条腿就悄悄地搭在了你的肩上,这只猴子脚踏两只船了。如果你不小心、不警惕,用传统的思维来处理事情的话,这个时候一般会说“哎呀,这件事呀,我还没怎么想好。”你怎么能想好呢?你不在第一线,你不了解实际情况,他在第一线,他了解实际情况,他都没想好,你怎么能想好呢?“哎呀,让我想一想吧。”或者说“明天吧。”话音刚落,那只猴子就完全跳到了你的身上。你这位下属就兴高采烈地甩掉了自己的猴子,高兴地离开了你的办公室。

这样的下属多了,你的办公室里就堆满了他们的猴子。可怜的是,你自己的那只猴子,被冷落到墙角,没人关爱,没人喂养,饿得嗷嗷直叫。
那么,你需要如何做才能避免下属的“猴子”跳到你的背上呢?
下属进来后,你要紧紧地盯着他身上的“猴子”,而不是他本人。你要小心地不让它把两条腿放过来。他进来后,一般会说:“校长,您看这件事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你绝对不要动脑筋,而是用一句固定的话来回应他,3个字,一个字也不要多说,这3个字就是“你说呢?”你在第一线,你最了解情况,又是你的事情,那么“你说呢”就很简单地把这个球踢回去了。这个时候,就轮到你的这个同事说“哎呀,这个事,这个事还没怎么想好。”没想好吗,很简单,“回去,想好了再来。”于是,他就背着那只可怜的猴子离开了办公室。
第二天,又响起了敲门声。他背着那只猴子又来了。这个时候他显得有些高兴。他一进门就说“校长,那件事,我想好了,你看这样办行不行?”你还是不动脑筋,仍然使用一句话来回应他一一这句话,是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那里学来的。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就问这样一句话“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要我决策,决策是什么?决策,就是选择。你仅仅给我提供一种方法,我怎么选择,我如何决策?在这个时候,他马上会这样说“哎呀,我只想了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还没想好。”没想好吗?不用你说什么他自己就回去了。
到第三天、第四天你再也听不到敲门声了。为什么?他会连两种方法、三种方法都想好了,还来找你干什么?当几种方法想出来以后,一比较,应该怎么做,那还不是非常清楚吗?



这个

片断给了我很深的启示。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只自己的“猴子”。这只“猴子”,对我们成人来说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和“工作任务”;对孩子来说,就是“学习任务”。我们通过精心地饲养自己的“猴子”而了解社会,增长能力,体现价值,感悟人生。



我们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猴子”在哪里,精心地养好它。此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别让别人的“猴子”跳到你的背上。



由此,我想到,在家庭辅导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身上的“猴子”跳到我们的背上来。



我们来看一个这样的片段:



孩子(求助地):妈妈,老师让我们搜集关于心理描写的词句。(注意:孩子背上的猴子有一条腿已经伸出)



妈妈(热心地):是吗?让我们上网查查看。(和孩子一起去查寻……)(这时,孩子背上的猴子已经轻巧地跳到了你的背上,孩子的“学习任务”轻松地转化成了你的“学习任务”,孩子成为了一个袖手旁观、不劳而获者。)



那么,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求助地):妈妈,老师让我们搜集关于心理描写的词句。(猴子伸出了一条腿)

妈妈(理性地):是吗?让我们来想想办法,你觉得该怎么做呢?(猴子的腿缩回去了)

孩子:我知道一两个,可是太少了。嗯……我们上网查查吧!

妈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别的办法吗?

孩子:(想了一会儿)我记得我看过的书中好像有,我查查看吧!

妈妈:好主意!还有别的办法吗?

孩子:嗯……对了,您脑子里能不能马上想出两个?我再问问爸爸,这样就差不多了。

妈妈:好主意!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要选省时高效的。



猴子始终在孩子的背上,孩子开始喂它。并在“喂养猴子”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能力。妈妈做了什么?指导孩子如何更好地养好猴子,而不是让猴子跳到自己的背上替孩子喂养。



也许,这就是家庭辅导的意义吧,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而不是包办代替。



这样的法则,适用于家庭辅导,同样也适用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



别让他人的猴子跳到你的背上,不管那个人是你的下属、同事还是你的孩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自己喂养的猴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