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衰退中的货币主义者

大衰退中的货币主义者

大衰退中的货币主义者
大衰退中的货币主义者

货币主义无法应对大衰退

思想很重要。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巴里·艾肯格林(BarryEichengreen)对过去100年的两次最大经济危机所做的历史记录《镜厅》(HallofMirrors)给我们的教训。这两次危机一次是二十世纪的大萧条,另一次是现在仍没有结束、我们仍在近乎徒劳地竭力从中复苏的大衰退。

艾肯格林是我的朋友、老师和导师,在我看来,他的著作是迄今为止对欧洲和美国决策者在应对近四代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崩溃的过程中措施心不在焉、干预半途而废的原因的最佳解释。

艾肯格林认为,大萧条和大衰退是有关联的。对当前困境反应不力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在解释大萧条历史的竞争中胜过了凯恩斯主义和明斯基主义同道。

在1963年出版的《美国货币史》(AMonetaryHistoryoftheUnitedStates)中,弗里德曼和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AnnaJacobsonSchwartz)指出,大萧条完全仅仅是因为美联储没有扩大货币基础、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路径导致的。如果货币存量没有下降,他们的观点认为,就不会有大萧条。

这一解读不无道理,但它依赖一个关键假设。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药方只有在利率和经济学家所谓的“货币周转速度”——即货币转手的速度——基本互相独立的情况下才有效。

但是,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因扩大一国货币供给的需要而进行干预、从而导致货币下降会降低货币周转速度,破坏预想的疗效。在这种情况下,结束大萧条还需要凯恩斯所呼吁的财政扩张和明斯基所提出的支持性信用市场政策。

需要什么干预才能停止类似于大萧条的东西,原本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证据分析问题。在经济艰难时期,利率真的像弗里德曼所认为的那样对货币周转速度几乎没有影响吗?凯恩斯描述的流动性陷阱--放松货币政策不再继续有效的情况--的概念是正确的吗?经济的货币存量足以如弗里德曼所说的那样充当总支出的预测指标吗?还是应该像明斯克所认为的那样,信用渠道平稳地起作用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这些问题都是可争论的。但很显然,即使在20世纪70年代,也没有足够的实证证据支持弗里德曼的思想、证明它们的日占上风实至名归。此外,事实上,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弗里德曼的药方被证明并不足以应对大衰退--这强烈地表明如果在大衰退期间使用,其效果也可能远远不够。

弗里德曼的思想在大衰退开始时占据上风,这与其说是靠证据支持,不如说是因为经济科学常常被政治左右这一事实。在这一例子中,政治的染指非常严重,以至于决策者不愿超越弗里德曼的范围、大规模地应用凯恩斯主义和明斯基主义政策解决大衰退所暴露的问题。

承认货币主义药方不足以解决问题需要主流经济学家抵抗当代新自由主义潮流。这需要承认大萧条的原因远比在恰当的货币供应管理问题上官僚主义失败更加

深刻。而这样做意味着承认社会民主的优点,并认识到市场失灵有时可能比政府效率低下更加危险。

其结果是基于证据而不是未得到充分考察的思想的政策。并且我们至今仍在为了这一思维失败付出代价。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复习资料

1.在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当中,费雪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A、货币的数量)。 2.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B、就业)问题为中心。 3.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的生产弹性具有 以下特征(B、为零)。 4.凯恩斯认为(A、公开市场业务)是变动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方法。 5.凯恩斯认为变动货币供应量所产生的 直接效果是(D、利率的波动)。 6.凯恩斯认为与现行利率变动方向相反 的是货币的(C、投机)需求。 7.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储蓄与投资的主要关系是(B、储蓄大于投资)。8.提出累积过程理论的经济学家是(C、维克塞尔)。 9.文特劳布认为投机性动机货币需求形 成了货币的(C、金融性)流通。 10.文特劳布认为当货币向金融性流通转移时影响的是(B、利率)。 11.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中凯恩斯没有分析过的是(D、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12.新剑桥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主要的传送带是(A、货币工资率)。 13.新剑桥学派在诸多经济政策中把(D、社会政策)放在首要地位。 14.关于费雪方程式,下列正确的是(C、货币数量并不总是与物价同比例变动)。 15.信用创造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约翰?劳)。 16. 关于经济周期,维克塞尔认为(B、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不一致造成经济波动)。 17.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中心是(A、膨胀性的财政政策)。 18.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A、高利率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19.凯恩斯认为要使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的前提条件是(B、相对于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等于1)。20.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C、货币政策伸缩比工资政策更容易)。21.按凯恩斯的理论,除了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主要靠(C、发行公债)支持赤字财政政策。 22.会形成货币的金融性流通的货币需求是(C、金融流量动机)。 23.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B、利率是经济中的重要变量)。 24.关于通货膨胀成因,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A、国民收入的分配取决于利润率和工资率)。 25.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治理通货膨胀的首要措施是(D、社会政策)。 26.乘数的概念最早由(C、卡恩)提出。 27.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原始存款为100万,则社会总存款为(C、500 万)。 28.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10%,现金漏损率为10%,原始存款为100万,则社会总存款为(D、250万)。 29.托宾认为在资产组合的均衡点,风险负效用(B、等于)收益正效用。 30.托宾认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B、反向变动)关系。 31.平方根定律认为当利率上升时,现金存货余额(C、下降)。 32.根据立方根定律,货币预防动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B、反向变动)关系。 33.关于模型中曲线正确的是(D、投资是利率的负函数)。 34. 模型中曲线是不同的(A、利率和收入)的水平组合轨迹。 35.关于模型中曲线正确的是(A、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36.当消费倾向增加时,关于模型中曲线正确的是(A、向右上方移动)。 37.当货币需求增加时,关于模型中曲线正确的是(C、向左上方移动)。 38.当增加政府税收时,关于模型中曲线正确的是(D、向左下方移动)。

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与主张

1.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与主张 货币主义学派的显著特点是强调货币对需求的作用。米尔顿· 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主要由现代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构成。 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学派把货币作为影响经济的最重要因素,认为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均衡的结果。但货币供应由法律和货币当局的政策决定,是外生的。因此,货币数量论主要研究货币需求的决定。弗里德曼说:“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而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 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国家干预会破坏其稳定性。这种内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被称作“自然率假说”。它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动态平衡机制,外生力量只能产生短期影响,而不能影响其长期均衡。 其他主要论点:一是货币数量变动导致了货币收入的短期波动;二是货币数量在长期只影响价格和货币收入,不影响实际收入和就业量。因此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三是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2.简略回答均衡分析方法的概念和内容 经济学中均衡指经济运行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一种暂时稳定的状态。 均衡分析方法是基于一定的假定条件,来分析经济运行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在经济学中,均衡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有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等。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单个要素的供求均衡与价格决定关系的方法。一般均衡分析认为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受其本身供求关系的影响,又受到其他相关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仅受该商品所在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还受相关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 均衡分析考察的是均衡形成与稳定的条件。均衡能不能稳定,如果能稳定,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均衡一旦打破,如何才能恢复?在分析这些问题时,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的形成和稳定的条件,称为静态均衡分析;如果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也就是考察从一种均衡到另一种均衡的过程,称为动态均衡分析。 3.简要解释货币乘数 原始存款经银行的转存转贷后,经济中实际拥有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增加的倍数就是货币乘数(K m ),也称为货币创造乘数。而且货币乘数越大,银行的“创造力”就越强。因为,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用作贷款,而必须将一定比率的数额留存下来,剩余部分才能用作贷款,这部分留存下来的存款就是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指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必须保持的准备金比率。(比如法定准备金率为15%,商业银行吸储100元,必须将15元作为准备金留下,其余85元才能出贷。获得这85元贷款的企业并不需要提出现金,而是将它存在了自己的开户银行。这85元以企业存款的形式变成了该企业开户银行的存款,该商业银行再留下12.75元(=15%*85元),剩余的72.25元继续贷出。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与投资乘数的道理一样,将产生数倍于原始存款的货币量)。假定原 始存款为A,法定准备金率为r,B m 为银行创造的货币量,那么:B m =A*K m =A/r 所以,法定准备金率r越低,货币乘数K m 越大,银行的“创造”货币的能力就越强。 4.简述新古典经济学就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新古典经济学就业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定律,即: (1)“萨伊定律”:萨伊认为商品买卖实质上是商品交换,货币只在刹那间起媒介作用。产品总是用产品来购买,买者同时也就是卖者,买卖是完全统一的。因此,商品的供给会为自己创造出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必定是相等的。 局部供求不一致也会因价格机制的调节而达到均衡。 (2)储蓄永远等于投资理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的供给,投资代表对货币资本的需求,利率作为资本的价格反映货币资本的供求状况。货币资本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利润率上升;反之亦然。利率的调节作用会使货币资本在储蓄与投资之间自动调节,因此储蓄永远等于投资。 (3)充分就业理论:古典经济学认为工资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决定,而工资的效用与劳动的边际负效用相等。由于边

货币主义弗里德曼

货币主义弗里德曼“规则”? 伟大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11月16日去世了,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济理论遗产。其中的货币主义,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常学常新的课题。 货币主义(Monetarism)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也称货币学派或现代货币主义,其主要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上周刚刚辞世的这位身材矮小的思想巨人,被人们普遍看作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的“教父”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货币主义与政策主张 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卡尔·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征,此后被广泛沿用于经济学文献之中。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在美国主要有弗里德曼、哈伯格、布伦纳和安德森等人,在英国有莱德勒和帕金等人。 货币主义的核心命题是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最重要,主张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保持一个不变的速度,让经济中的个体对通货膨胀有充分的预期,这种货币导向机制被称为“弗里德曼规则”。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是重要的,货币存量的变化是解释货币收入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为主旨,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他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学说进行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后,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利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货币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经济计量学方面的工作,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了论据。弗里德曼还以一些实证的研究支持了货币主义关于货币存量的变化在周期性经济波动中发挥独立作用的观点。 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尤其是对于20世纪70年初以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物价上涨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理论无法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货币主义因此而流行起来,并对美英等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货币数量说”与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中认为,“货币数量说”这个词汇只是表示一项研究方法,而不是一个具有确定意义的理论的名称。它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而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在这篇论文中,弗里德曼在凯恩斯流动偏好函数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发展补充,建立起自己的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 核心理念:货币是重要的★自由也是重要的 (一)代表人物 米尔顿·弗里德曼,其他的有美国的卡尔·布朗纳、艾伦·梅尔泽、奥纳尔·安德逊等,英国的艾伦·沃尔特斯、戴维·莱特勒、迈克尔·帕金等,奥地利的赫尔姆特·菲里希。(二)核心概念 1.自然失业率(Phelps,1967;Friedman,1967),弗里德曼1967年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就职演说时引入。“‘自然失业率’是我引入的,旨在与K·维克塞尔的‘自然利息率’相对应的一个称谓。它不是一个数量常值。相反,它取决于与货币因素相对立的‘实际’因素’,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性,竞争或者垄断程度,阻碍或促进到各种职业部门去工作的因素,等等”。自然失业率实际上就是传统经济学家认为的“正常”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弗里德曼认为,自然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原因之一是妇女、青少年和非全日制工人在劳动大军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而他们的失业率通常高于平均失业率水平。原因之二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形式的救助降低了重新寻找工作的积极性。 2.恒久收入(the permanent-income hypothesis):指人们依靠自己所用有的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在长期内可以得到的、稳定的、持续性的收入。即未来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预期收入的现值。 3.实证经济学方法 (三)基本观点 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和名义收入增长率之间保持着一致的关系。即:如果货币数量增长很快,则名义收入也会增长很快;反之亦然。至于货币流通速度,虽然会发生变 化,但却是完全可以预测的。 2.货币数量增长的变化对收入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平均来说,货币数量增长率的变化需要在6~9个月以后才会引起名义收入增长率及实物产量增长率的变化,在这 之后6~9个月以后才会对加个产生影响。因此,货币增长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率的 变化二者相隔的总时间平均为12~18个月。 3.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在短期内影响产量和价格。在长期,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价格,而产量则取决于一系列“实际因素”,如人的事业心、独创性和勤奋程度,节俭的 程度、产业结构和政府结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4.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也就是说,货币数量的增长不快于产量的增长,则通货膨胀就不可能发生。 5.货币数量的变化最初影响的不是收入。在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开始阶段,人们会将手中持有的多余现金部分用来购买其他的资产(如债券、股票、房产、其他实物资产),以扭转所用有的现金与其他各种资产之间的不平衡状态。这样的调整会使得其他资 产的价格上升而利率下降,从而鼓励人们扩大生产,最后使得产量与收入发生变化。 6.虽然在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开始阶段,利率会下降,但随着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又会上升。所以货币量和利率之间存在步调不一致的关系,这意味着利息率不是货币 政策的一个好的导向。 7.对于制定政策而言,货币政策实属重要。明智的货币政策就是让货币量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增长,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至于使货币模式本身成为不稳定和混乱的根源。

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学派

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学派 §1. 货币数量论 1、费雪(1867-1947)的费雪方程式 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中提出 MV=PT(费雪方程式)的货币需求是从商品供给者的角度来看的,表示为了实现一定的交易总额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货币数量论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事实上,在费雪的方程式中,决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的因素实际上就是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它暗含地假定,货币的唯一的职能是流通手段,还假定交易量(PT)对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M)的比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那么,货币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唯一的作用是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两者同方向同比例变化。这一点正体现了萨伊法则充分就业均衡的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即商品的价值由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决定,货币不起任何作用;货币的价值(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则由货币供给量决定。 2、剑桥方程式M=KY=KPy(庇古于1917年在《货币的价值》中提出)。 必须指出,剑桥方程式中的名义货币需求Md或实际货币需求(Md\P)是从商品购买者的角度来看的,指的是黑板报持有者为了交换商品的需要,自愿牺牲利息利润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存在身边。正如剑桥大学罗宾逊所指出,费雪交易方程式的货币是?飞翔的货币?,剑桥方程式的货币是?栖息的货币?。由于费雪方程式M即货币供给量定义为银行体系以外的公众持有的货币量。所有这些货币、在任一时点总是保存在某些人身边的。所以费雪方程式的M和剑桥方程式人们对货币的Md,作为存量概念在任一时点指的是一个事物,所以当这些货币离开人们身边,发挥流通媒介作用的时候,作为一定时期的流量概念,即(MV),费雪交易方程式M 与剑桥方程式Md,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完成了同样的工作量。剑桥方程式中K 由哪些因素决定呢?所有的剑桥经济学家都认为,决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的主要因素,一是人们的收入,二是人们的财富。和费雪方程式一样,在长期均衡条件下,人们自愿持有的实际货币需要量恰好等于给定的货币供给量条件下,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相互关系的理论,K和Y都假定为给定不变,不会随M 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对一个经济周期这样的短期分析中,当马歇尔试图解释19世纪发生的经济萧条和金融恐慌时,十分强调K的易变性,认为企业界对经济前景的乐观心理促使他们争先恐后大举投资,由此造成的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是引起名义货币支出相应增加导致生产扩张价格上扬的主要因素。相反,一但前景不妙,悲观心理占了上峰,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急剧加强,货币流通速度迅猛下降,货币信用危机和经济萧条势所必然。所以和马歇尔一样,凯恩斯认为,在长期中我们都死了。就是说,在凯恩斯看来,长期均衡的货币数量论虽然有逻辑之美,无懈可击,但没用。在短期中,货币流通速度是可变的,所以,明智的货币理与金本位的自动调节比较,前者才是治国之道。 剑桥方程式虽然已经隐约地认识到货币的储蓄职能,但并没有明确提出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直到凯恩斯才明确地把货币需求分为L1和L2两部分,而在他的理论中更为强调的正是他加上的这后一部分,把其推至极端才有了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他认为古典经济学家没有认识到利率存在这一特点,但后来弗里德曼代表的货币学派又对凯恩斯的观点进行了否定。他以对货币外延的发展扩大否定了后一部分,以对储蓄函数的发展否定了前一部分。(参见后面) §2. 现代货币学派 弗里德曼与凯恩斯主义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作用。前者认为利率的变化对人们持有货币量的影响微不足道,而凯恩斯则强调货币需求有较大的利率弹性,在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凯恩斯的几乎所有理论都是从此引申而出。 弗里德曼对货币需求函数的设定与发展: 1、他把M的外延扩大了,即除了通货和支票存款以外,还包括定期存款和储蓄存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比较分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货币视角下的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比较分 析 院(系、部)名称:财经学院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x x x 学生学号:x x x 指导教师:x x x

2013 年 5 月 12 日 学术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人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在货币理论中,有两大派别,便是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长期以来两派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然而这却丰富了货币理论宝库,同时也使得政府的经济决策有了更多的理论支点。凯恩斯注重货币流动性故而他的货币理论又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把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类:一是交易动机,二是预防动机,三是投机动机。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创建了货币主义学派。弗里德曼不赞同货币需求“动机”说,提出持久收入理论。他认为,货币不仅包括现金,还包括银行存款等等,并对凯恩斯主义提出深刻的质疑。为了更好的研究,笔者在文章开头简略的介绍了传统的货币理论,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的比较分析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最后,现实中美国的经济数据对两派的理论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货币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弗德里曼

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一、学派代表人物 领袖和奠基者: 米尔顿.弗里德曼 1912年生于纽约,其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193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做研究生,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并受芝加哥大学聘请教授经济学理论。1948年升任芝加哥大学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77年。在这30年里他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形塑成一个紧密而完整的经济学派,被称为“芝加哥学派”。 期间为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货币在商业周期的角色,这是他学术上的重大分水岭。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经在1980、1988和1993年访问过中国。 他是极出色的演说家,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能随时即席演说,极富说服力,“没多少人能与他说上两分钟”。 坚定信仰个人自由,深信自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径。弗里德曼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以他为核心的货币主义者在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下,主张以控制货币数量的金融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 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思想的萌芽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 核心论点: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2、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直接来源) MV=PT。 p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T为社会总交易量。 货币流通速度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长期内相当稳定;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社会的商品和老物的总产量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因素 结论:在货币的流通速度和社会商品和劳务量不变的前提下,物价水平是随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同正比例变动。 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流通中的作用,即货币的支付职能 3、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 (1)继承货币数量说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 (2)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鼓吹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三、弗里德曼的基本理论观点 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同名义收入的增长率有着保持一致的关系。 2、货币数量的增长变化对收入发生影响作用需要一段时间。 3、货币数量变化只在短期内影响产量。 4、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5、货币数量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影响收入,他最先影响的是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 6、货币数量和利率之间步调不一致的变化关系表明,利率不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好向导。 货币数量增长加速时,起初会降低利率,但是,由于它使人们的增加开支,刺激了价格的上涨,引起了借贷需求的增加,又会促使利率上升。 7、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重要的是控制货币数量,并且让货币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按某种规则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李贤管科1201 2012111709 一·定义 现代货币主义(Modern Monetarist)是在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大力倡导下,以芝加哥大学为发源地和大本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而所谓的“现代”货币主义是相对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而言的。、 领袖和奠基者:米尔顿·弗里德曼 二·内容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共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规范及货币政策效果。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维持物价的稳定,其余的事情如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等则一概听任市场的“内在稳定力量”去解决。 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学派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3、货币政策工具。弗里德曼等人力主公开市场业务,他们反对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政策,而将公开市场业务视为惟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理由是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其他两种政策工具所没有的优点。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的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示为:M→E→I→Y。 5、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经济对政策变化做出反应的时滞较长而且易发生变化,另外就是经济预测技术水平低。货币主义者认为这些问题难以克服。一般来讲,固定货币规则的运用要大大优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他们相信即使在中央银行意识到其稳定经济的主要责任,并对其行动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固定货币规则也是最优的。 三·主要的政策主张 由于货币需求是十分稳定的,而货币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而且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使得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不起作用,因此中央银行应奉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运用公开市场业务保持货币供应量固定速度的增长,以实现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四·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五·贡献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应付滞涨,主要的西方国家都不同程度的推行了“收入政策”,即对工资和物价实行冻结或管制的政策。 弗里德曼认为,工资和物价管制不是医治通货膨胀的好方法,收入指数化是可行的方案。这一方案的基本内容是:将工资·政府债券以及其他收入等,同生活费用,主要是消费物价指数紧密地联系起来,即对各种收入实行“指数化”,使他们随物价指数的变动而及时调整。他认为,通过实行收入指数化,就可以抵消物价波动对实际收入的影响。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本科必修)》2017-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本科必修)》2017-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入括号内)1.哈耶克认为货币制度改革的最好办法是( )。 A.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 B.统一区域货币 C.金本位 D.由私人银行发行货币 2.当增加政府税收时,关于ZS-LM模型中ZS曲线正确的是( )。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3.弗莱堡学派认为,最适合作为中央银行货币供应控制指标是( )。 A.现金 B.M1 C.M2 D.M3 4.在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派当中,主张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学派是 ( ) A.合理预期学派 B.瑞典学派 C.供给学派 D.弗莱堡学派 5.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是( )。 A.萨伊定律 B.货币数量论 C.货币面纱说 D.合理预期理论 6.下面不属于弗莱堡学派金融控制流动性政策手段的是( )。 A.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B.伦巴德业务 C.改变再贴现的最高限额 D.公开市场操作 7.文特劳布认为货币需求的产出流量动机由( )决定。 A.居民的行为 B.企业的行为 C.资本所有者的行为 D.劳动者的行为 8.弗莱堡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总原则是( )。 A.促进经济增长 B.保证币值稳定 C.平衡国际收支 D.充分就业 9.在弗莱堡学派看来,确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主要依据是( )。 A.潜在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B.已实现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C.预期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D.当年可能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论 10.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是( )。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完美版)教学资料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完 美版)

现代货币学说(完美版) 考前复习(重点): 在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当中,费雪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货币的数量)。关于费雪方程式,下列正确的是(货币数量并不总是与物价同比例变动)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 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的生产弹性具有以下特征(为零)。 凯恩斯认为(公开市场业务)是变动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方法。 凯恩斯认为变动货币供应量所产生的直接效果是(利率的波动)。 凯恩斯认为与现行利率变动方向相反的是货币的(投机)需求。 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储蓄与投资的主要关系是(储蓄大于投资)。 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中心是(膨胀性的财政政策)。 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高利率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 凯恩斯认为要使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的前提条件是(相对于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等于1)。 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货币政策伸缩比工资政策更容易) 按凯恩斯的理论,除了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主要靠(发行公债)支持赤字财政政策。 原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的主要经济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经济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在不完全的信贷市场上,可以利用(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作为检测机制。 文特劳布认为投机性动机货币需求形成了货币的(金融性)流通。 文特劳布认为当货币向金融性流通转移时影响的是(利率)。 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中凯恩斯没有分析过的是(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新剑桥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主要的传送带是(货币工资率)。 新剑桥学派在诸多经济政策中把(社会政策)放在首要地位。 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利率是经济中的重要变量)。 关于通货膨胀成因,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取决于利润率和工资率)。 托宾认为在资产组合的均衡点,风险负效用(等于)收益正效用。 托宾认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哈耶克认为货币制度改革的最好办法是(由私人银行发行货币)。 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后果是(市场机制破坏)。 哈耶克认为根治通货膨胀的措施是(停止货币数量增长) 被新奥国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弗莱堡学派推为代表人物的经济学家是(哈耶克) 关于中立货币的条件,下列正确的是(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 弗莱堡学派认为,最为理想的社会发展道路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弗莱堡学派认为,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最优的筹资方式是(发行人民股票) 弗莱堡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总原则是(保证币值稳定)。 在弗莱堡学派看来,确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主要依据是(潜在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弗莱堡学派认为,最适合作为中央银行货币供应控制指标是(M3)。 根据弗莱堡学派的观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稳定货币)。 弗莱堡学派认为,应该用(中央银行货币量)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主义 【摘要】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也称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其创始人是米尔顿?弗雷德曼。他的三大理论消费函数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自然率假说理论为现代货币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货币主义,消费函数,货币数量论,通胀与失业率,经济政策 (一)货币主义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数量论。而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思想渊源则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论点是: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变化。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在继承早期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货币供给量变化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其基本观点包括: 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和名义收入增长率之间保持着一致的关系—如果货币数量增长过快,则名义收入也会很快增长;反之亦然。 2、货币数量增长的变化对收入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 3、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在短期内影响产量和价格,在长期,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价格,而产量往往取决于一系列实际因素。 4、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货币数量的增长不快于产量的增长,则通货膨胀就不可能发生。 5、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最初影响的不是收入。在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开始阶段,人们会将手中持有的多余的现金部分用来购买其他资产,以扭转所拥有的现金与其他各种资产之间的不平衡状态。 6、虽然在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开始阶段,利率会下降,但是随着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又会上升—货币量和利率之间存在步调不一致的关系,这意味着利息率不是货币政策的一个好的导向。 7、对于制定政策而言,货币政策实属重要。明智的货币政策就是让货币量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增长,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至于使货币成为出现混乱的根源。 (二)消费函数理论 弗雷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它既不是关于产量或货币收入的理论(针对凯恩斯主义),也不是关于物价水平的理论(针对旧货币数量论)。货币需求由财产数量决定,因财产不易度量,可用收入来代表。可用一个多元的收入函数来表示: M/P = ?(Y,w;rm,rb,re,1/p ·dp/dt,u) 在上式中, M/P:实际货币需求Y:实际收入W:非人力资本收入与恒久性收入的比例rm:预期货币名义报酬率rb :预期债券名义报酬率re :预期股票名义报酬率 1/p ·dp/dt:预期价格变动率 u :其他变量弗雷德曼在分析消费函数理论时,把收入分为:恒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恒久性收入是人们依靠自己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在长期中获得的经常性的、有规则的收入流量;暂时性收入是人们在短期中获得的非连续性的和偶然的收入。货币需求主要受恒久性收入影响,据此得出两点结论:①由于各种恒久

第五章_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第五章_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第五章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内容提示: 一、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思想渊源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 三、通货膨胀与自然失业率 四、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领袖的“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在美国异军突起,他们打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旗号,自称是对凯斯革命的反革命,主张以控制货币数量的金融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l933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35年底到美国全国资源委员会工作~参与了一次大规模的消费者预算的研究。1937年到国民经济研究局研究专门职业的收入~并与库兹涅茨联名发表了《独立专门职业收入》。1941—1943年在美国财政部研究战时赋税政策。1943—l945年~作为一名数理统计学家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战时科学研究与统计研究工作。1945 —1946年到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1967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6年因其“对消费分析、货币历史和理论方面的成就~并且由于他证明了稳定政策的复杂性”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曾在1980年、1988年和1993年访问过中国。主要著作有:《实证经济学论文选》(1953年)、《消费函数理论》(1957年)、《货币稳定方案》(1960年)、《资本主义与自由》(1962年)、与安娜〃J(施瓦茨合著《美国货

币史~1867—1960年》,1963年,以及《美国与英国的货币趋势:它们与收入、价格及利率之间的关系~1867—1975年》,1982年,、《货币最优数量文集》(1969年)、“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载《政治经济学杂志》1970年3—4月)和《自由选择》,1979年,等。 一、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思想渊源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论点是: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变化。弗里德曼说:“从长期来看,现代货币主义几乎全盘接受了早期货币数量论, 1 它的主要贡献是对短期后果作了更详细、更深入的分析和概括。” 1.最早的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的创始人被认为是法国重商主 义者博丹,他把16世纪下半叶法国的物价上涨归因于金银数量太多,并认为金银的价值与一般商品的价值相同,其数量的增加会使人们降低对它的估价。它的价值既然被低估,与它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自然就相对上涨了,用货币来表示的商品价值即价格也就上涨了。之后,爱尔兰银行家理查德?坎蒂隆、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都赞成并研究了货币数量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则进—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洛克认为,货币的价值由其供给数量决定,货币供给的数量增加必然降低币值。休谟认为,流通中的货币只是计算和代表商品价值的符号;在交换中商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成比例地上升。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和大部分其他古典经济学家也都持有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2.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也叫现金交易数量说)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完美版)

现代货币学说(完美版) 考前复习(重点): 在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当中,费雪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货币的数量)。 关于费雪方程式,下列正确的是(货币数量并不总是与物价同比例变动)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 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的生产弹性具有以下特征(为零)。 凯恩斯认为(公开市场业务)是变动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方法。 凯恩斯认为变动货币供应量所产生的直接效果是(利率的波动)。 凯恩斯认为与现行利率变动方向相反的是货币的(投机)需求。 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储蓄与投资的主要关系是(储蓄大于投资)。 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中心是(膨胀性的财政政策)。 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高利率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 凯恩斯认为要使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的前提条件是(相对于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等于1)。 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货币政策伸缩比工资政策更容易) 按凯恩斯的理论,除了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主要靠(发行公债)支持赤字财政政策。 原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的主要经济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经济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在不完全的信贷市场上,可以利用(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作为检测机制。文特劳布认为投机性动机货币需求形成了货币的(金融性)流通。 文特劳布认为当货币向金融性流通转移时影响的是(利率)。 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中凯恩斯没有分析过的是(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新剑桥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主要的传送带是(货币工资率)。 新剑桥学派在诸多经济政策中把(社会政策)放在首要地位。

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利率是经济中的重要变量)。 关于通货膨胀成因,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取决于利润率和工资率)。 托宾认为在资产组合的均衡点,风险负效用(等于)收益正效用。 托宾认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哈耶克认为货币制度改革的最好办法是(由私人银行发行货币)。 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后果是(市场机制破坏)。 哈耶克认为根治通货膨胀的措施是(停止货币数量增长) 被新奥国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弗莱堡学派推为代表人物的经济学家是(哈耶克) 关于中立货币的条件,下列正确的是(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 弗莱堡学派认为,最为理想的社会发展道路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弗莱堡学派认为,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最优的筹资方式是(发行人民股票) 弗莱堡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总原则是(保证币值稳定)。 在弗莱堡学派看来,确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主要依据是(潜在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弗莱堡学派认为,最适合作为中央银行货币供应控制指标是(M3)。 根据弗莱堡学派的观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稳定货币)。 弗莱堡学派认为,应该用(中央银行货币量)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主张实行中央银行货币目标公布制的经济学派是(弗莱堡学派)。 下面不属于弗莱堡学派金融控制的流动性政策手段的是(伦巴德业务) 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 弗里德曼认为,在选择合适的货币层次来充当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最优的选择应该是(M2)。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研究论文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研究论文 1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形成 “货币主义”一词最先是由美国货币主义者卡尔·布朗纳提出的,其中心命题是认为货币是推动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价格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在一段时期内也的确出现了经济增长较快、失业人数较少,而又没有严重通货膨胀的所谓战后“繁荣”景象。在美国,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在一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实行了好几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特别是在1964年,大量削减税收,使社会经济从衰退中摆脱出来,增加了社会就业。但是,好景不长,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起至八十年代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出现了“滞胀”的局面。这种现象使凯恩斯主义走上了穷途末路。于是,西方经济学界在货币理论和政府官员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观点有了显著的改变。在理论方面,更趋向于早期的货币数量学说,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而不是强调其交换媒介的功能;在政策方面,重视利率与信用可能量的政策被放弃,而趋向于管理货币数量的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弗里德曼在1956年发表了《货币数量理论的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进行了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重新表述。 正是在这里,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主义的发展,是以早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流动偏好理论相混合为特征的,但它重新强调货币和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同时竭力反对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实行的固定汇率制,积极主张通过市场的自由活动以实现有伸缩性的汇率。 2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理论观点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数量论,早在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的研究》中就认为。正如我们所知,现代货币数量论是历史上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发展,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把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相联系的“货币数量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对我国的启示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对我国的启示 2013-08-08 09:15:12 中国经济网 1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形成 “货币主义”一词最先是由美国货币主义者卡尔·布朗纳提出的,其中心命题是认为货币是推动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价格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在一段时期内也的确出现了经济增长较快、失业人数较少,而又没有严重通货膨胀的所谓战后“繁荣”景象。在美国,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在一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实行了好几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特别是在1964年,大量削减税收,使社会经济从衰退中摆脱出来,增加了社会就业。但是,好景不长,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起至八十年代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出现了“滞胀”的局面。这种现象使凯恩斯主义走上了穷途末路。于是,西方经济学界在货币理论和政府官员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观点有了显著的改变。在理论方面,更趋向于早期的货币数量学说,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而不是强调其交换媒介的功能;在政策方面,重视利率与信用可能量的政策被放弃,而趋向于管理货币数量的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弗里德曼在1956年发表了《货币数量理论的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进行了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重新表述。 正是在这里,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主义的发展,是以早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流动偏好理论相混合为特征的,但它重新强调货币和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同时竭力反对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实行的固定汇率制,积极主张通过市场的自由活动以实现有伸缩性的汇率。 2 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理论观点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数量论,早在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的研究》中就认为。正如我们所知,现代货币数量论是历史上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发展,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把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相联系的“货币数量论”在二三百年前就出现了。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是这个命题的早期解说者。在休谟看来,货币的价值取决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是由流通中所存在的货币(金属、纸币)总量决定的,所以流通中所存在的货币总量,就代表了流通中所存在的商品总量,在商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货币总量减少了,那么全部商品便以较少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即:首先,一国中的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其次,一国中流通着的货币代表着国内现有的所有商品,按照代表即货币增量增加的比例,每个代表所代表的被代表物就有多有少;第三,如果商品增加,商品的价格就降低,或货币的价值就提高;如果货币增加,那么相反地,商品的价格就提高,货币的价值就降低。 货币主义的中心论题是:货币至关重要,货币供应的变动影响产量、就业和物价的变动,而且是影响这些变动的主要因素和根本原因。弗里德曼把通货膨胀、失业、生产停滞、经济波动等简单地看作是货币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所起作用的结果,因而他的政策主张也很简单,即货币供应量按照4%-5%的固定增长率有计划地增长。现代货币主义是从反对凯恩斯主义“起家”的,是从古典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那里移植而来的,如萨伊定律、自由市场均衡论、货币数量论等也并非什么发明创造。美国希伯来大学的帕廷金用周密的方式重新阐述了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和许多他过去的学生提供了货币数量分析的框架,使人们能够对货币数量的变化制约收入变化这个命题进行实证的检验。 3 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它使现代货币主义的发展达到了极致。1950年,弗里德曼公开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丰厚的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