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强调不同空间范围的企业所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注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具体应用

6、重要性——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7、谨慎性——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8、及时性——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根据及时性要求,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报出之前发生的事项,应当单独加以确认和披露。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

是企业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它们是会计的对象的具体形式,也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会计要素即会计对象的构成要素。会计要素亦称经济业务的标的物。

会计要素就是会计赖以开展的必要因素。

作为会计要素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与人们对它们的一般认识不同,它们有着特定的涵义。这是学习会计必须把握的。

1、资产:

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企业、事业、团体等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资金运动。

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特征——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而非预期的。准备购买的设备、即将取得的货币等,不是企业的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能够为企业所支配。简单租借的设备、他人存放的物品等,不是企业的资产。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的本质。库存的已过时或已失效的存货、技术上已被淘汰的流水线等,不是企业的资产。

资产的内容: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2、负债:

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

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特征——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是已经发生或存在了的。

负债不会由尚在筹化中的未来交易或事项产生。交涉中的借款、应当在将来交纳的税款等,不是企业的负债。

负债的内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3、所有者权益:

投资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由两部分构成)——投资者原始投入

企业经营中形成(原始投入的增值)

所有者权益的金额表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是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享有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按资本的永久性或稳定性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三大会计要素总结

资产:反映资源的分布、构成、占用情况。

负债:反映资源的来源情况,是企业作为债务人与债

权人的关系,形成企业的债务资本。

所有者权益:从产权关系反映资源的来源情况,即企

业净资产归谁所有,形成企业的永久性资本。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要素构成资产负债表,

故又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

4、收入

产品销售后收回的资金。

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收入从企业日常的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活动中产生—狭义的收入。企业处置固定资产等活动收回的资金,不是收入。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收入的表现形式。如:销售商品后收到现金;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

收入要能够引起经济利益的流入—收入的本质。

(企业代国家收取的税款;旅行社代客户购买门票、飞机票等临时收取的款项,不是企业的收入。)

收入的内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5、费用:

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商品所耗费的资金。

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的特征——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资源—费用的本质。(企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支付的人工费,会转化为产品,没有使企业的资源流出,不直接形成费用。)

费用最终会减少所有者权益—费用带来的结果。(一些导致资金流出企业,但不减少所有者权益的支出,如:以现金偿还债务、向投资者返还利润等,不是企业的费用)

费用的内容

以是否计入产品成本

间接费用

管理费用生产费用

期间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直接费用

6、利润:

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利润的特征——在数量上,利润等于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差额。如果费用大于收入,就发生了亏损。

利润会增加所有者权益—利润的本质。亏损必将使所有者权益减少。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构成利润表,故又称为利润

表要素。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

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利润的计算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一定时点上企业财务状况的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注意:1)资产和权益的对应关系是综合对应的,而不是逐项一一对应的。

2)“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两个方程式在习惯上不能任意颠倒,一般先描述资产,后描述权益。

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指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需要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上述会计方程式的内容必然不断发生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方程式诸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经济业务引起会计等式变化的九种类型及其变化的规律性。

会计恒等式的意义: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原理揭示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第三章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处理方法概述: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实现会计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一般意义上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

会计的方法列表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

析方法

会计检

查方法

会计预

测方法

会计决

策方法

?基础会计中讲述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连续、

系统和完整的过程,包括确认、计量、记录

和报告四个环节。

?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既是进行会计

核算全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或步骤,也是组织

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基本方法。会计确认和计

量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

?会计确认:按照一定标准将某一项目作为某一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包括初次确认和再确认。

?会计计量:以货币或其他计量单位计算各项经济业务和结果的过程。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

?会计记录:将经过确认和计量的项目,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在账簿中登记的过程。会计记录包括序时记录和分类记录,手工记录和电子计算机记录等。

?会计报告:根据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过程。

会计确认:

即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

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1、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原始凭证)进行确认

2、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账簿资料)进行确认、

会计确认标准(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是主要的标准)

1、可定义性——具有会计信息属性的经济信息可以具化为六大要素,按照这些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加以确认

2、可计量性——是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在可定义的基础上,经济信息必须能够量化,能够以货币计量

3、经济信息的可靠性

4、经济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计量:

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

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总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它们对于发挥会计职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产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会计计量基础

1、历史成本——资产的价值按照购置该项紫船支付的货币和其他等价物的金额,或是按照为购置资产而付出代价的价值计量

2、现行成本——资产的价值按照现在购买同一或类似资产所需支付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价值——资产的价值,按照现在正常变卖资产所能得到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确定

4、公允价值——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后债务清偿的金额

会计记录:

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过程。

会计记录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

(2)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记录的方法。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4)登记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将经济业务分门别类记入有关账簿。

(5)成本计算——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归集和分配,以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

(6)财产清查——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方法。

(7)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依据,用表格形式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编制财务报告

登记账簿填制、审核会计凭证

成本计算

会计记录方法联系框图

复式记账财产清查

以上七项也是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报告:

又称财务会计报告,是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书面文件。

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附注

其他相关信息和资料

企业会计报表——主要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所有者权益变动等方面的信息。

四张主表是: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初次确认—入账—过账—结账—编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初次确认—入账—过账—调整—结账—编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四章账户和复式记账

会计科目:

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是设置会计账户和登记账簿的依据。

设置的原则:

1. 结合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特点——首先是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各企业的特点。

2. 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企业自身经济管理的要求以及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有关各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要求。

3. 应贯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实际上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具体工作时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要防止会计科目过于简单化,难以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二是要防止会计科目过于繁琐,以免加大会计核算工作量。

4. 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会计科目作为分类核算的标识,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而且尽量采用在经济生活中习惯性的名称,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混乱。

5. 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了便于在不同时期分析比较会计核算指标和在一定范围内汇总核算指标,应保持会计科目相对稳定,不能经常变动会计科目的名称、内容,使核算指标保持可比性。

分类:为了满足企业内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必须进行分类核算,这就要对会计要素进行科学的分类。

1、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共五大类。

损益类会计科目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

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类和费用支出类,它们实质

上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由于它们在经营成果核算中

的特殊作用,也有必要把它们单独归成一类。

2. 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账户: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用来分类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载体。账户的一般格式(p58)

单式记账法

1.含义: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一般只在某一个账户中登记的记账方法。

2.对单式记账法的评价:不能完整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

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种类——

特征——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记录。

评价——能够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的过程和结果, 对账户记录进行核对,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账户的基本结构

(1) 简明结构(2)

实务格式

年凭证

号数

借方

金额

贷方

金额

借或

余额

月日

借贷记账法账户的内容及表达——本期发生额;余额

理论依据——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会计恒等式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成本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

账户名称

借方,总是左

贷方,总是右

损益类帐户的特点:损益类帐户期末一般无余额损益类帐户包括收入类和费用类。

记账规则——1.内容——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

账户对应关系——与某项经济业务有关的若干账户之间存在的应记借方和应记贷方的相互关系,叫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会计分录——经济业务在登记账户前预先确定的应记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

种类——简单会计分录(由两个账户组成的一借一贷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由两个以上账户所组成的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第五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吸收投资和取得借款。

不同渠道筹集的资金在会计处理上略有不同:

①投入资本

短期借款

②借入资金长期借款无形资产银行存款

实收资本的会计处理:

实收资本——企业接受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的资金,对于企业而言,称为实收资本。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 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1.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 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 (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 (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2.现代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 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 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 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发展 1.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 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1.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 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 1.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 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1.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 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 2)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构成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 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

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受证单位的名称;(3)填制凭证的日期; (4)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5)经济业务的金额(或数量与金额);(6)凭证应具备的签字或盖章;(7)凭证的编号;(8)凭证的联次说明;(9)凭证的附件。 4.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2)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学习目的 切勿依靠押题!从业考试秉求全面考核的原则,考点覆盖全面,另外这是一门新的语言,需 要通篇理解,融会贯通,否则会支离破碎,反倒不易通过。 二、重点提示全书 一级重点章节: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第 一节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 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 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记账、 算账、报账; 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监督 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 考点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 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 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权还 是债务)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空间范围。 2.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考点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假定企业将按目前状 态持续经营下去; 2、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是持续经营的体现; 考点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 长短相同的 期间;(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时间范围)2、具体内 容: 1)会计期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 3)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考点三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会计基础 考点一会计基础的种类1.类型: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 制 (1)企业:权责发生制 (2)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会计学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复习过程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 得体会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1、对会计和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总体印象: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很高兴终于念完了《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我以前对会计的印象是给企业登记账务的,也听说过这个职业是稳定、可靠、吃香的,即所谓“铁饭碗”,有亲戚从事会计行业,结果在大城市买房安家落户。我在学会计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仅一周一次,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且明白了原来记账报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2、学习会计学的方法 在刚开始学习这门初级会计学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初级会计学重在讲述会计工作的原理,强调基础,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故而我学习会计学的方法主要就是注重会计原理。具体细分为下: 首先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局限在案例和案例所用的方法上上,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而是找到并理解其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次是将课文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中阐述的会计核算所用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充分地理解与感悟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还有要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还要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很多,需要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3、学到了些什么 一开始老师就说会计的作用在于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从总体上讲,整个《初级会计学》这本书和这门课程其实都是围绕会计要素展开的。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初级会计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完整版)初级会计学(第六版)重点归类

1、会计的基本职能 2、会计要素(资产的特征、收入包括的内容) 3、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基本等式)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5、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 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重要性、可比性、谨慎性) 7、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8、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9、复式记账法的含义 10、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贷记账法的含义、理论基础、记账符号、记账规则) 1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12、会计分录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13、试算平衡公式 14、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15、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盘存账户、调整账户) 16会计凭证按用途和填制程序分类 17会计账簿的种类 18、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19、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20、期末账项调整 21、对账 22、财产清查的种类 23、财产清查的一般方法 2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5、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 注:彩色字体为计算题、问答题、业务题范围。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概括为两个: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是: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2.会计核算具有完 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 映。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 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核算与监督联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 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 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 的作用。 2、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 的分类或概括。 (资产的特征:1.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是指拥有产权(所有权);控制是指虽然没有产权,但有支配使用权。2.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形态各异,但都能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 4.它必须能以货币计量,不能确认和计量其价值的不能作为资产。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1、对会计和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总体印象: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很高兴终于念完了《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我以前对会计的印象是给企业登记账务的,也听说过这个职业是稳定、可靠、吃香的,即所谓“铁饭碗”,有亲戚从事会计行业,结果在大城市买房安家落户。我在学会计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仅一周一次,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且明白了原来记账报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2、学习会计学的方法 在刚开始学习这门初级会计学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初级会计学重在讲述会计工作的原理,强调基础,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故而我学习会计学的方法主要就是注重会计原理。具体细分为下: 首先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局限在案例和案例所用的方法上上,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而是找到并理解其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次是将课文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中阐述的会计核算所用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充分地理解与感悟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还有要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还要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很多,需要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3、学到了些什么 一开始老师就说会计的作用在于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从总体上讲,整个《初级会计学》这本书和这门课程其实都是围绕会计要素展开的。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初级会计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本方面。而且会计部门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总论 我国最早记载会计活动得典籍就是《周礼》。 宋代“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阐述复式薄记得基本原理。 最初,会计就是一门艺术。1966年,美国会计界提出,会计就是一个“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界认为: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西方会计界认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 会计定义:旨在提高企业与各单位活动得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得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得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企业得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得核算与监督。 会计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得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得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就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得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分四种: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目标:(一)谁就是会计得使用者(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得会计信息(三)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信息。

我国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充分披露与重要性、谨慎(稳健)性、及时性原则。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 会计对象就是价值增值运动,就是在市场经济下,在每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能够反映与控制得经济事务与经济行为、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得、损失。 资产: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得、已拥有或控制得、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得资源。 资产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其成本与价值能可靠计量 负债: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中形成得、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得现时义务。 负债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二)流出金额能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得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入资本+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 收入: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得,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入。 费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得,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出。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得经营成果。

初级会计学复习资料 很多都是自己整理过的

初级会计学 第一章概述 一、会计的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和控制,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职能 ?基本职能:反映、监督 ?拓展职能:控制、分析、预测、参与 ※“六职能”,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定 三、会计目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四、会计对象:由所有者投入的资金 资金筹集 由债券投入的资金 供应过程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生产过程 资金运动销售过程 按法定程序返回投资者的投资 资金的退出偿还各项债务 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五、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①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1.资产是资源,而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确认: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分类: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应收款。 ②负债:负债也称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确认: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业务。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地计量。 分类: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利润或股利、应缴税费。 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大一初级会计学期末复习总结

初级会计学期末复 习 1.会计的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 和报告工作 2.核算属性:货币量,实物量,劳动量。 3.四项会计假设:会计主体(会计实体),(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v 4.五项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原始价值又称实际成 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终值 公允价值 5.6项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 用,利润 6.8条会计原则:可靠性(实际发生,如实)最重要的 相关性(使用者),可理解性(清晰明了),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融资性租赁),重要性,谨慎性/审慎性/ 稳健性(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费用),及时性 (不得提前或延后) 7.期间费用:制造费用—生产车间;车间管理人员 管理费用—行政人员各种薪酬,行政管理 部门领用的材料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用和办公 费 销售费用—保险费,包装费,

广告费,折旧费等。 8.资产类账户:借方增加,贷方减少,本期发生额在借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贷方增加,借方减少,本期发生额在贷方。 费用成本类: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收益类:借方减少,贷方增加 9.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反映),监督(控制);核算和监督是对立统一矛盾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时点) 收入-费用=利润;(时期)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1.四个概念: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末=初+增加-减少 12.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损失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率(%25) 13.会计凭证种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来源: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填制,用以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情况,并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凭证,它是填制记

会计基础知识必备

1、会计六大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一定时日的财务状况,对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反映,是构造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也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会计的基本等式也是恒等式。) 资产=权益(权益分为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对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是构造利润表的理论基础。)3、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

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类相同,即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一般为0,若有余额在借方。 收入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相同,即贷方增加,借方减少,余额一般为0,若有余额在贷方。 应交税费属负债类且为流动负债(含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为损益类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未达账项有四种情况: (1)企业已收银行未收;(2)企业已付银行未付;(3)银行已收企业未收;(4)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企业和银行双方都在各自金额的基础上加(或减)对方已记账,自己尚未记账的未达账项(包括增加额和减少额)。 5、错账更正法 (1)划线更正法-账簿记错; (2)红字更正法-记账凭证(科目写错、金额写大)(3)补充登记法-记账凭证(金额写小)(蓝黑色笔)。*登账后,记账凭证无误纯属登记时文字或数字上的错误可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详细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 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 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 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 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会计 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 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 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 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 、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