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城市规划史——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

外国城市规划史——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

外国城市规划史

近代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蒋家龙

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一节社会文化背景

●文艺复兴:从14世纪开始的一场社会文化的大变革,从形式上复兴古典文化,从内容上是产生了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文化大变革,资产阶级文化的开始

●发端地点: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地

●主旋律:人文主义

●社会意识形态:以“人本”为特征反对“神本”

●人文主义:主张以世俗的人为中心,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新教运动

●科学观念: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它是可以通过人的智慧认识的

社会大变革:

新大陆的发现

神权统治的东罗马帝国灭亡

科学技术发展

经过的三个时期:

15世纪佛罗伦萨、早期

15-16世纪罗马盛期

16世纪威尼斯中期

17 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

文艺复兴时代的三巨匠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最后的晚餐

第二节文艺复兴的建筑规划理论

●1、古典文化的精华与当时科学技术的结合●2、建筑师与艺术家合二为一

●3、从实际出发的理性设计

●4、地理学、数学等近代科学影响设计,规

划设计形态的科学化

●5、城市建设追求理想状态

●6、建筑物与环境开始协调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

●向往古代文化的建筑师----阿尔伯蒂

●《论建筑》

●从环境、地貌、水源、气候等对城市选址进行了论述

●探索了街道在军事上的最佳形式

●提出了理想的城市模式

●军事防卫的要塞与城市结合

费拉瑞特与《理想的城市》典型模式:

星形平面、棱堡状工事、辐射型街道、中心教堂。

意义:

几何形态的和谐、防御作用、中心化

实例:

威尼斯的帕尔

曼.诺伐城

建于1593年,

边境防御城市

中心:六角形

广场

道路:辐射道

路、三环连接

威尼斯王国的诺伐城设计者:斯卡莫齐

形态:星形

道路:格网

中心:市民广场

两侧:商业广场

南北:交易所市

运河横穿

斯莫卡齐的另一个理想城市方案

所建城市不多,但影响

了规划设计

思想:

理性主义

几何形态

以人为本

法国的萨尔路易

第四节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

●1、商业、航海的发展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生活

●2、当务之急:拓宽调直道路、改善公共设施与卫生条件、调整防御体系

●3、世俗建筑代替教堂占据主导地位的建设

代表性的城市建设:

1、佛罗伦萨

1434年勃鲁乃列斯基穹顶高踞鼓座俯瞰全城,成为标志

16世纪修建了从阿诺河连通市中心的西格诺里亚广场的乌菲齐大街

注重立面设计、不重视环境,建筑物临街并立、雕塑放在街边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表格 时间背景城市生活形态规划思想 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1.古希腊文化孕育成 长的阶段。 2.公元前六 世纪波斯 侵入亚欧, 造成名族 的迁徙和 融合。 1.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 2.对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的生活而 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 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的享受 轻松地生活。 3.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 混居在同一街区,仅在用地大小与住宅质量上 有所区别。

4.对于小规模的城市,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具有很大政治权利的宗教。 5.雅典卫城不是膜拜的禁地,更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6.广场最后变成了希腊城市中最重要的、最富活力的中心。 1.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原子论”、“宇宙数学结构”等。 2.人文主义的思想,从“自然哲学”的研究到 探求人的“社会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思想路 线的自然引申。 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古希腊的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思考,努力去发现各种规律。 4.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社会公正的意念被置于政体建设的中心位置。 5.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所设计的城市是按照“社会几何学家”的理想理念设计的,即圆 形加放射。 6.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而是乐于顺应各

种复杂的地形已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 7.希波丹姆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 的和谐,强调棋盘式路网,城市公共中心明 确规整,代表城市:米利都城。但是这种模 式也给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 展带来了桎梏。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古典文化时期1.雅典联合各个城邦 与波斯军 队展开决 战,在希波 战争中获 胜。 2.建造了雅 典卫城。 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1.伯罗奔尼撒战争造 成希腊城

外国建筑史清考试卷B卷

外国建筑史课程课程类别:必闭卷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金字塔是古埃及哪个时期的典型建筑() A、古王国时期 B、中王国时期 C、新王国时期 D 、希腊化时期 2、根据书本,最早发明肋架券的是以下哪个地区() A、古代埃及 B、古代西亚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 3、在雅典卫城的建筑群中,多立克作为装饰艺术的最高代表建筑是哪个() A、卫城山门 B、伊瑞克提翁神庙 C、帕提农神庙 D、胜利神庙 4、以下几个柱式中,不属于古代希腊时期出现是哪种柱式()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克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塔司干柱式 5、古罗马时期,着名的建筑理论着作《建筑十书》的作者是哪位() A、亚里士多德 B、维特鲁威 C、奥古斯都 D、柏拉图

A、卢佛尔宫 B、凡尔赛宫 C、封丹白露行宫 D、白金汉宫 7、《建筑五柱式》一书的作者是哪位() A、维持鲁威 B、帕拉第奥 C、维尼奥拉 D、阿尔伯蒂 8、着名的巴黎圣母院是哪一时期建筑的典型实例() A、哥特罗 B、马风 C、文艺复兴 D、拜占庭 9、拜占庭建筑创造性地解决了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的结构和建筑形式的承接过渡问题。这一重大的技术成就是什么() A、十字拱 B、鼓座 C、发券 D、帆拱 10、以下几个柱式中,凹槽呈尖锐的交角的是哪个()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组合柱式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哥特式建筑 2、巴西利卡

3、《建筑十书》 4、券柱式 5、拉丁十字式 6、十字拱: 7、骨架券

8、坦比埃多 三.绘图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巴黎圣母院立面简图。 2、圣马可广场平面。

中国城市规划史 笔记精编版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科学的重大成就 第二节我国城市起源试探 我国古代城市实经历了三个发展过程。第一个过程为由父系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即约公元前第三千年纪中叶,出现了城堡式聚落,可视为“城”之原始雏形。第二个过程为奴隶社会初,即约公元前21世纪左右,诞生了正式的“城”。第三个过程为封建社会初,即约公元前5世纪左右,形成“城市”。 第三节略论华夏城市规划体系 一、体系形成之历史背景问题 总结前代营建都邑的历史经验,按照此时客观形势和主观要求,本严格的礼制精神,制订营国制度来知道这番大规模的都邑建设活动,以便透过城市建设这个手段,实现周王集权愿望,这便是营国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概貌。 二、体系之构成问题 计主要内容,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王畿区域规划制度; (2)都邑建设体制; (3)都邑规划制度; (4)礼制营建制度; (5)井田方格网系统规划方法。

第四节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史分期问题 我们可以社会发展史分期作为大框架,按照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规律,联系上述几个环节,将体系传统的额演进历程划分为四期,各期又可按实际情况,据转折点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期为体系胚胎发生期。第二期为体系形成期。如上所述,此期又可分为草创、发展及成熟三个阶段。第三期为体系传统革新探索期。第四阶段为体系传统革新成熟期。此期又可以第六环节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二期。 (三)各期城市规划的基本格调 第一期为体系胚胎发生期,此期开始出现“城”之原始雏形,这是由部落或部落联盟驻在之聚落发展而成的。这种城堡式聚落已渐具以宫为中心及重视南北中轴线主导作用的规划结构型式,形制亦较规整,并构筑城垣加强防护,已粗具统治据点城堡的格调。 第二期是体系的形成期。此期第一阶段尚属“城”之草创过程,在第一期雏形的基础之上,充实城作为政治控制中心的内涵,丰富以宫为中心的规划结构型式,籍以显现其统治据点的职能。本期第二阶段,城的内涵更加充实,包括宫室、宗庙、社稷、府库、护卫营房、官署及权贵居里等,城之规模不断扩大,城之分区逐渐确立,城池构筑更加坚固,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既有集中封闭型的城,也出现了开敞型的城。城的规划渐重严谨的规划秩序,体现了统治据点的森严风貌。商都西亳及“殷”的规划,可视为此阶段的代表作。本期第三阶段也已建立了体系,都邑均按营国制度进行规划。形制方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工业革命至二战前城市规划发展史纲 空想社会主义的探索 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乌托邦”: 19世纪初,欧文和傅里叶 欧文: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l817年提出了“新协和村” 方案。人口为300—2000人(以800~1200人为最好),耕地每人0.4公顷。中间设公用厨房、食堂、幼儿园、小学会场、图书馆等,周围为住宅,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工场与手工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全村的产品集小于公共仓库,统一分配,财产公布。 傅立叶:1829年发表了《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主张以法朗吉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公社,以社会大生产替代家庭小生产,。通过组织公共生活,以减少家务劳动。他把400个家庭(1620人)集小在一座巨大的建筑中,名为法兰斯泰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 --------------------------------------------------------------------------- 近代人文主义规划思想 1.霍华德与社会(田园)城市思想 1898年十月,《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1902年,《明日的田园城市》,三个基本方面:社会、经济地理和城市建设。 城乡结合体,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a.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换。 b.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乐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c.设想乐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启蒙作用。 d.首先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3.盖迪斯的综合规划思想 1904年发表《城市学:社会学的具体运用》的演讲 1919年《生物学和它的社会意义:一个植物学家对世界的看法》 观点: 重视人对城市的多样化要求,强调公众参与和必需把城市变成一个活的有机体。他还创造了“城市科学” 这一术语,力求在实际的和可能的适用和美的意义上发挥每个地方的最大作用。 《进化中的城市》: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 历史贡献: 1.城市研究的综合馆: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这使他成为西方城市科学走向综合的奠基人。 2.深切的人文关怀观:提出以人文地理学提供规划的基础。 3. 勤奋务实的实践观: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已经造成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 城市规划的方法 (4)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 简介 (5) 问题 (5) 意识 (7) 研究成果 (7) 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 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 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 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 城市规划的任务 (10) 城市规划的作用 (10)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外国建筑史期末复习资料

问答一: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任校长 1889-1954)继任。 问答二: 1、多立克柱式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 2、爱奥尼柱式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 3、科林斯柱式比例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茛苕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 4、托斯卡纳柱式托斯卡纳柱式是古罗马5种主要柱式中的一种,它的风格简约朴素,类似于多立克柱式,但是同多立克相比省去了柱子表面的凹槽。柱身长度与直径的比例大约是7:1,显得粗壮有力 5、混合柱式又称罗马复合式柱式,将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涡卷加入科林斯芼莨叶柱头上 问答三 1、维克多.霍塔代表作:塔赛勒饭店 2、Voysey 沃伊齐代表作:西米斯顿住宅(不确定) 3、安东尼奥·高迪 Andonnl Graud 代表作:巴特洛公寓 4、赫克托·吉马德代表作:巴黎地铁站 5 6、查尔斯·麦金托什代表作:格拉斯艺术学院 问答四: 1、柯布西耶代表作:萨伏伊别墅 2、密斯.凡德罗代表作:范斯沃斯住宅 3、格罗皮乌斯代表作:包豪斯校舍

4、赖特代表作:流水别墅 5、阿尔瓦.阿尔托代表作:玛丽亚别墅 问答题五: 古希腊:神庙 中世纪:教堂(基督主宰) 文艺复兴:府邸 1750年以后:别墅 论述题二: 1、将住宅的必要功能部分和独立房间的数量缩减至最少的程度,然后将它们作 为统一围合空间的要素组织到一起。(大空间) 2、使房屋和基地融合成一体,应将所有与地面平行的楼面加以延伸和强调。并 保留最好的基地。(强调水平方向) 3、为避免房间和建筑本身给人方盒子的感觉,将所有墙体处理成有围合感的屏 墙。天花楼板和屏墙相互流动交错,形成一个大空间,只在内部有更细致的划分。 4、将地下室抬至地面之上,作为住宅的基台,将建筑坐落的基础,以一个低矮 石砌平台的方式显露出来。 5、室内外的洞口要以人体比例相协调,同时这些洞口都应该以自然的方式显示 出来,他们常常以“透光隔断”的形式出现,将建筑的各个空间组织起来。 6、尽可能用单一材料,切勿使用与材料天性无关的装饰,保持纯净的同时,对 建筑的概念进行恰当的强调和揭示。 7、集成所有的供热,采光,供水系统,将其作为建筑本身的固有组成部分。 8、使建筑有机化,将家居整合到建筑之中 9、摒弃装饰工 流动空间:把壁炉放在核心位置,围绕中心旋转的感觉。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城市规划设计之比较分析 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中西方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本文从文化方面比较了中西古代规划思想和当代城市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形态 比较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儒家礼制规划思想 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 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 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 本轮廓(图1)。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 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 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 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 学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 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儒家思想 强调重礼、崇孝、尚文。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 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 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在崇 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 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 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图2)等),并成为我 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 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乃至村 镇、城市的布局等。 2、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 图1 明代北京城复原图 图2 中国传统四合院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本科生建筑史期末考试真题

外国建筑史2004本科生期末考试真题 填空题 04年PRIZKER奖得主(扎哈哈迪德) 勒柯布西耶关于人和建筑尺度的理论(模度理论) 反映勒柯布西耶城市住宅理论的作品(雪铁龙住宅) 大都会《疯狂的纽约》作者(库哈斯) 犹太人博物馆设计者(里伯斯金德) 对CIAM的《雅典宪章》中关于功能城市的理论最早提出质疑的人(史密森夫妇)古希腊神庙典型的平面形式(列柱围廊式),柱式的两个组成部分(柱子和檐部)最早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人(伯拉孟特) 艾菲尔铁塔的高度(328米) 西方正统的天主教堂的平面(拉丁十字) 你阅读《建筑十书》的主要内容?? 选择题 西方古典建筑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 阿尔伯蒂的著作(论建筑) 最早是用彩色玻璃窗的哥特式教堂(夏特尔教堂)?? 透视法(冯世达上课内容)(文艺复兴) 战后荷兰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凡埃克) 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核心人物(贝伦斯) 提出插入城市和行走城市的流派(英国电讯派) 古希腊多利克柱式的长细比(5.5:1) 罗西用的(类型学)的方法 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卢浮宫东立面) 密斯设计受(风格派)影响最大 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卡比多广场)采用椭圆形平面 简答题 艾森曼某住宅与特拉尼的法西斯宫在建筑思想和语言上的联系和不同 用弗兰普敦“批判地域主义”的理论来分析西扎的波尔图建筑学院 作图题

用一个路易斯康的建筑实例(平面)来分析他空间组织的一般手法(语言) 赖特一个作品的透视图,并用两个关键词来说明他的主要设计思想 帆拱及鼓座和穹隆 一个典型哥特教堂的剖面 帕提农神庙的主立面 05年中建本科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1.S.B.Fletcher的建筑之树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观 B A.文化相对论 B.欧美中心论 C.欧亚中心论 2.谁最早提出了非神权统治是中国古建筑以木构为主体的首要原因 C A. 李允禾B.梁思成C.李约瑟 3.在中国上古的九州概念中,哪两个州后来建都朝代最多 C A. 扬雍 B.冀豫 C.雍豫 4.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相当于现代建筑的B A.框架 B.桁架 C.砖木混合 5.唐宋建筑的斗拱属于C A. 装饰构件 B.结构构件 C.两者混合 6.《营造法式》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B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相互影响

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相互影响 【摘要】: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体系。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方面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的互相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影响 现代经济发展的今天,我国主要城市规划思想多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城市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及现代工业技术的推波助澜,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是建筑师与社会学家寻找理想的城市形态以医治“城市病”的乌托邦和物质形象等思想。 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重要的社会改良学说,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市政改革运动普遍开展,大量吸收西方最新的市政体制和城市规划建设思想,成为这一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田园城市理论引入中国,希冀改善每况愈下的城市生活环境,防止中国的城市建设重蹈西方城市过去因“激进进展”而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覆辙,打破城市与乡村两者发展相互隔离的状态,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此外,还可应对新的战争形势下城市防空的需要。中国提出了详细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实施计划。然而,他们的实施计划只是在片断式解读和简单套用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式的

基础之上,对其物质技术形态和西方其他一些市政改革潮流成果进行拼筹的结果。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霍华德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社会城市”的社会改革思想。中国为保证城市发展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进行,强调分散主义原则和对城市进行功能的分区规划,开始注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反对城市繁荣发达、乡村破败落后的畸形发展状态,注重城市里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等等。 在欧美先进的市政理论对中国市政改革运动的“合力”作用下,田园城市理论在民国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局部片段式的“田园城市”印迹,主要体现在民国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方案的制定、新村建设、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开辟等方面。就总体影响而言,一是城市新区的规划,这与霍华德避开日益膨胀的伦敦市区,在郊区进行莱切沃斯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的建设做法如出一辙;二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的城市规划多主张分散主义,这又显然与田园城市理论及源于田园城市理论的卫星城市、有机疏散、邻里单位等分散主义的规划理论密切相关。而民国时期各地所进行的“新村建设”和城市“模范住宅区”建设、城市绿地系统的详细规划和布置及其取得的一定成效,则是时人对田园城市模式进行了局部解读和仿效的结果。 当前,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之后,开始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果作总结和反思,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据弃自然、毁坏自然,将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的关系推向了反面,并尝到了由此而带来的种种“恶果”,如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缺乏自然情调等等。然而,人毕竟是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自我调控自己,世界各国围绕“人与环境”这一命题采取了种种对策。19世纪末,美国“城市美化运动”,英国“田园城市”的思潮,所有的这一切都反

最新外国建筑史模拟试题(三)

《外国古建筑史》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作品是: B A、美国国会大厅 B、英国国会大厦 C、柏林宫廷剧院 D、巴黎歌剧院 2、凯旋门的主要建造于罗马的哪个时期: C A、氏族部落时期 B、民主共和时期 C、帝制时期 D、衰落时期 3、根据雅典的宗教仪式,雅典卫城平面布局中,帕提农神庙的入口朝向(即雅典娜女神面对的方向): C A、朝西 B、朝北 C、正对山门 D、背对山门 4、以下哪个柱式较好的反映了男性的雄浑有力 A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克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组合柱式 5、柯布西耶的著作《 B 》被称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宣言; A、我的奋斗 B、走向新建筑 C、建筑四书 D、我的萨伏依 6、比萨斜塔是哪一种建筑风格的作品?( A ) A、罗马风 B、哥特 C、文艺复兴 D、拜占庭 7、 ( B )是文艺复兴盛期建筑师伯拉孟特设计的。 A 美帝奇府邸 B 坦比哀多 C 圣彼得大教堂 D 圆厅别墅 8、中世纪带有古典建筑因素的哥特式教堂是哪一座?( C) A、巴黎圣母教堂 B、科隆主教堂 C、米兰大教堂 D、亚眠主教堂 9、《建筑十书》的作者是:(A ) A、维持鲁威 B、帕拉第奥 C、维尼奥拉 D、阿尔伯蒂 10 、“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是谁说的?( C ) A、贝伦斯 B、格罗皮乌斯 C、勒〃柯布西耶 D、密斯 11、19世纪末提出“田园城市”规划方案并对后人的卫星城镇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B ) A〃贝瑞 B 霍华德 C 奥斯曼 D T〃嘎涅 12、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 C ) A 罗马万神庙 B 巴黎恩瓦立德教堂 C 巴黎万神庙 D 卢浮宫东立面 13 下面拱顶结构中哪一种是哥特建筑特有的(C)。 A 叉拱 B 筒形拱 C 四分尖券肋骨拱 D 四分肋骨拱 14、下列哪个广场属罗马共和时期的广场( C )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

外建史提纲重点 提纲占90%左右 一、选择、填空(部分来自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10’*2=20’ 1、两河流域下游古代建筑对以后影响最大的是它的饰面技术和相应的艺术传统:琉璃砖p24 2、《建筑十书》提出的建筑三原则适用、安全、美观p32 3、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作:奖杯亭p61 4、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体现在:券拱技术,尤其是混凝土的券拱技术p67 5、罗马五柱式(结合看希腊三柱式):罗马多立克、罗马爱奥尼、罗马科林斯、组合柱式、塔斯干柱式p71 ppt 6、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新万神庙p85 7、拜占庭建筑的结构方式和艺术形式:帆拱、鼓座、穹顶p98 8、拜占庭的装饰艺术包括:玻璃马赛克和粉画、石雕p100 9、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包括:主教堂、钟塔、洗礼堂p130 10、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标志: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p144 11、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坦比哀多p153 12、活跃的理论:阿尔伯蒂的《论建筑》、帕拉第奥母题的《建筑四书》、维尼奥拉的《五种柱式规范》p175 13、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结束的标志:圣彼得大教堂遭到损害p184 14、古典主义建筑的哲学基础:笛卡尔的唯理论p204 15、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成熟的标志:卢浮宫东面p209 16、法国绝对君权时期最重要的纪念碑:凡尔赛宫p210

17、第一个完全的古典主义教堂建筑:恩瓦利德新教堂p214 18、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①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雄师凯旋门,美国国会大厦 ②希腊复兴:不列颠博物馆,爱丁堡大学,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纽约海关大厦 折中主义例子 浪漫主义例子 19、日本的写意庭园,在很大程度上是盆景式园林,它的集中代表是枯山水p375 二、名词解释(5题,20分) 1、山岳台: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而成的高台,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p23 2、科林斯柱式:柱头部分是旺盛的忍冬草,其余构件、组合形式用爱奥尼柱式的,但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p48 3、十字拱:棱沟的正投影呈“十”字形,由四角的墩子承重,使得建筑内部空间得到解放,而且便于开侧窗。p68 4、拱顶体系:一列十字拱串联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横向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同这一列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它们本身的横推力互相抵消,只在最外侧才需要厚重的墙体。p68 5、帆拱: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p98 6、希腊十字式: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p99 7、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中央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中厅比侧廊高很多,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p107 8、帕拉第奥母题: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一.引言 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以生动的方式反映着城市独特的演变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状况,是市民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之所在。城市中的古建筑、老街区,是城市发展脉络的的见证,是市民记忆的载体,展现着各个城市的不同的特色,同时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例如,在人们心目中,天安门已不仅仅是一座门楼,而成为不同的人对北京,甚至是对中国的印象。本因而,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处理好城市发展与这些老建筑、老街区的关系,既是对自我记忆的保护,是对不同城市文化的尊重,同时是为后代保留住城市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因为城市规划中影响最直接的是物质性的建筑,所以本文探讨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就是指城市中的建筑和老街区,不包含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容。 二.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发展 1948年11月,北平解放前,共产党特地请梁思成先生主持编写全国重要古建筑目录,并发往军中,以便在作战时注意予以保护。 1961年3月,国务院颁布《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同时公布了180个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开始文革期间,国家法规制度受到严重破坏,文物保护事业受到巨大损失。

1978年后,文物保护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逐步得到恢复。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年公布了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2年11月颁布了《文物法》。 1984年制定《风景名胜地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6年公布第二批3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公布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11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已达122个。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北京例析 历史文化建筑、遗迹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作用,但是综观当代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令人满意。下面以北京的三个故事为例探讨。 1.新中国成立后北京行政中心选择 1949 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政治协商会议上,改北平为北京,并做为首都。成立于1949年5月的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负责新中国北京规划研究工作。 1949年12月,由聂荣臻市长主持的“北京市城市规划会议”上, 前苏联专家巴兰尼克夫作了“关于北京市将来发展的计划报告”。以1931年莫斯科单中心规划为蓝本,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一座“现代的、美丽的都市”:用地上为适应未来人口适当增加,减少现有城区人口密度,主张扩展市街用地面积;不改变原行政中心位置。该报告内容包括首都建设目标、用地面积、行政中心位置等。巴兰尼科夫在

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

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经历了各种思想的变化和改革。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一家。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的方面发展,促进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关系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这一阶段奴隶社会发展历程中。城市作为王权与神权相统一的代表在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同时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辩证观。规划中的原始生态主义开始萌芽。城市规划也体现了这样一种哲学思想朴素的“天圆地方”人地观,引导规划中的方格网城市形态的形成,而“王城居中”、“中轴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权力至上的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此时最有代表性的规划思想是《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提倡的礼制思想强烈的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其思想理论,随着历代礼制的不断强化,皇帝尊崇地位升高,祭祀仪式繁复,统治管理机构增加,起在城市规划上必须按主次就位布局;礼制的序列在空间布局上更趋复杂化,这样在客观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诸如对称、规整、轴线等布局手法才能适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提倡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的儒家思想,明确的指出了以天子为中心的统治思想,正符合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统一的意图。显见《周礼》推崇根据宗法血缘和政治要求,行宗法分区,不仅在等级分区、规模大小的划分方面有着严谨的礼制制度,还用明确的尺度操作方法来加以实施,用宗法与政治相结合的方法强化王权的尊严。实际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轴就是遵循礼制的思想。中国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王权主义时代,儒家稳固的文化统治维持着城市规划“天人合一”理念的恒定。城市的各项建设主要为统治者及其权力集团服务,城市格局表现为中轴对称、王城居中都城具有极高的首位度。在此同时传统的城市商贸业随着手工业日渐繁荣城市中的集市开始兴起。从唐长安的“东市”、“西市”至北宋汴梁繁荣的街市的形成与发展都说明了城市规划在潜意识中开始关注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需求,潜在地体现了规划的“人本主义”思想。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礼制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正是礼制思想的体现。从此,封建礼制思想开始了对中国长达3000年左右的统治。从曹魏邺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完整的体现。与此同时,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城市形制的影响也是长期并存的。许多古代城市格局表现出利用自然而不完全循规蹈矩。特别是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位于通航交会处、水早路交通交会点的城市的布局开始冲破礼制约束,如汴梁、临安等。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格局 1、唐长安城

外国建筑史复习试题与答案

外国建筑史 1.在古希腊建筑中,多立克柱式的檐部与柱子的比值:1:3;柱高与柱径比为:1:5.5—5.75;开间与柱径的比为:2:1;柱身有20个凹槽 2.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柱式,并有很大的发展,在与其拱券结构结合使用上分别出现了:券柱式、叠柱式、巨柱式、混合柱式等几种使用方式。 3.哥特建筑起源于罗曼建筑。法国最辉煌的哥特作品是:巴黎圣母院。 4.佛罗伦萨主教堂砌了12m 高的一段鼓座,鼓座墙厚4.9m。为了减少穹顶的侧推力,还采用了①穹顶轮廓采用矩形,大致是双圆心的、②用骨架圈结构、③穹顶做内外壳、④穹顶底部设一圈铁链加固等措施。 7.金字塔是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典型建筑。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的神庙、群体布局以及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 9.被称为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是由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 v 10.罗马圣彼得教堂的穹顶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16.埃及吉萨金字塔群其中以第四王朝第二代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为最大。 17.尖券和骨拱顶是哥特建筑形成的结构技术基础。 18.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 22.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一般不设柱础,直接立于三级台基上,柱身上细下粗。名词解释,可画简图解释 1、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神的实质柱式纪念碑。常成对置于神庙前。断面呈方形,长细比1:9-1:10,柱身向上渐缩,顶端覆以金字塔状物。通常为整块花岗石制成,碑身布满阴刻象形文字或图案,形式简洁,富于变化,是古埃及重要的建筑形象。 2、泰姬马哈尔陵:泰姬马哈尔陵被称为印度的一颗明珠,它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陵墓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建在一个大坪台上。建筑形体四面对称,中央大穹窿是波斯的尖顶式,坪台四角有四座邦克楼 5、罗马万神庙:(潘泰翁)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古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其平面与剖面内径都是43.3m,底部墙厚6.2M,顶部有直径8.9m的圆洞。集古罗马穹顶与古希腊门式廊大全。门廊正面八棵科克林新柱子。 8、巴西利卡:晚期文艺复兴重要建筑师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其立面构图处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文艺复兴时期,帕拉第奥创造的是一种券柱式构图方式)。 9、哥特式建筑: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建筑结构的成就是采用了骨架券系统。哥特教堂两侧都有大的玻璃窗,上有彩色图案,这种做法是为了圣经的图解。 1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提倡复兴古罗马建筑风格,扬弃哥特式风格。古典柱式再度成为构图主题。追求理性的稳定感,用半圆券,厚实墙,圆穹窿,水平向的厚墙,与哥特式的尖券、尖塔、束柱、飞扶壁、小尖塔相对抗。建筑轮廓整齐、统一和有条理性。 11、坦比哀多:纪念性风格地典型代表,伯拉孟特设计。构图完整,体积感强,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型制,是当时有重大创新的建筑形式,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柱廊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罗伯特·欧文)——花园城市(艾比尼泽·霍华德)——带形城市(索里亚·伊·马塔)——工业城市(加尼埃) 巴黎改建:奥斯曼在1851年开始的18年中的大师之作。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奥斯曼的都市计划严格地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城市地底下的工程才是城市建设有最有远见的最佳指标。巴黎的地下工程除了闻名世界的地铁网络以外,还有令后来无数市民引以为傲的下水道系统。巴黎的下水道简直就像一个地下城市,每条街道地下都有宽敞的下水道,也设有街名,一部分的下水道被规划成为下水道博物馆,在隧道似的空间里,展示出下水道的系统设计与各种设备,这里已经成为巴黎的观光景点之一。奥斯曼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开辟了好几个大型公园,利用大型空地开辟出来的公园。以及保留资源地景开辟出来的大型公园,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奥斯曼在他的回忆录中特别强调,公园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非常重要,在公园里市民可以享受到充分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与开敞的空间,这个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处处展现出高水准的地景专业与优秀传统。在密集的人造环境中,保留出一片绿地,也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者的共同目标。 新协和村:当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形成,开始暴露其种种矛盾时,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已经产生的社会弊病,提出了社会改良的设想。罗伯特·欧文主张建立的“新协和村”,居住人口500~1500人,有公用厨房及幼儿园。住房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作坊,村外有耕地及牧场。为了做到自给自足,必需品由本村生产,集中于公公仓库,统一分配。他宣传的这些设想,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拒绝。1852年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英亩土地,带了900名志同道合者去实现“新协和村”。随后还有不少欧文的追随者建立了多个新协和村形式的公社。 花园城市:“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771-1858)提出的。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发表了题为区《明天的花园城市》的专著,阐述了"田园城市”的理论,随后也影响了全世界的城市建设,他提出的田园城市,是具有生态理念的社会城市·在实践中常被简单理解为花园城市·就是注重城市园林绿化。我国最早的松江新城主干道设置上百米的绿化带·使建筑掩映在绿化中,成为各地政府学习的榜样。由此各地城市不惜巨资,注重建设公园和道路绿化。使得绿化园林建设成为地方政府政绩工程。花园城市理念和目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新城建设绿化标准和园林美学,但有些人为的形象工程绿地不成体系,徒具形象,却不具备生态优化的价值。 以花园城市为样本建设的最新案例是苏州工业园区。在园区建设十五年来,经过生活检验,暴露出了若干问题:用地强度较低,使得城市空间过于疏远,交通距离略长。由于沿主干道都是绿化带,因为绿化使得街道单调,缺乏人性化。商业集中在邻里中心,导致汽车依赖,

(完整版)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一、南京城市规划历史介绍 南京市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辖10区5县,面积6597平方公里,人口537.44万人;其中市区面积975.82平方公里,人口265.79万人。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宁镇丘陵区,东距长江出海口300公里,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连江淮。境内江河纵横,低山丘陵起伏,物产丰富,景色壮丽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融山、水、城、林于一体。 南京历史悠久,东郊汤山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证明3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活于此。5-6千年前出现大批原始村落。南京以北阴阳营聚落为代表的大批古文化遗址属于这一发展阶段。南京地区在夏商二代,未见有城邑的记载。春秋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作为军事前沿,吴、越、楚三国先后建有城邑。最早有记载的城邑是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在今高淳县固城镇境内设濑渚邑。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雨花路西),此为南京城区筑城之始,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当时长江岸边)建金陵邑,以上城邑均为军事城堡性质,当时手工业作坊、商市及居民都在城堡之外。至今南京建城历史已达2470余年。南京建都史自东吴定都建业开始。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前后十代定都南京共450年。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时期,都城规划是以“君”为本。都城形制受《周礼》影响,并融合山丘环抱,河湖萦绕散布的自然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江宁府建都,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功能。都城南移,跨淮立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建造坚固宏伟的都城,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 明朝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式奠都南京,称京师。明南京城为四重环套配置形制。庞大的都城,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势。京城与外郭城垣形态,顺应山峦湖泊、水系等地形限制与旧城制约,是深受管子“城郭不必中规矩”务实思想的体现。宫城部分严格按礼制体系,布局规整,轴线对称。宫城轴线与旧城轴线同时并存,各有分工。 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此时期城市建设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出于军事需要,改造加固明代城垣,加筑城外营垒。另一是建设天朝宫殿及众多的大小王府,天朝宫殿、各王府及明代建造的七彩琉璃大报恩寺塔均毁于天京陷落前后。 图1 南京都城变迁示意图 进入近代,1858年《天津条约》南京开埠,加速了南京近代化进程。1917年,孙中山发表《建国方略》,认为南京“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