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以王若云的博客为例

实习小结——王若云(2013-04-01 15:27:32)

我跟同学们说,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央视梦”。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作文题目为《十年后的我》,那时候,我郑重其事地写下希望在央视做个女主播。后来阴差阳错地学了新闻专业,我知道距离我的“央视梦”近了一步。如今,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我走进了CCTV大楼,虽然过程历经很多波折。

我在央视新闻频道经济新闻部财经组实习已经一个月了,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可以帮老师剪片子,这一切好像都是“偷”着学来的。因为新闻讲究时效性,当天的新闻,老师从策划选题、出稿子、找素材到出片子都顶着巨大压力,多则几个小时,少则一、两个小时,老师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敏锐的判断力尽快完成片子。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会像在学校里一样循循善诱,你看会了就算是学到手了,不忙的时候,自己在机器上琢磨。老师忙得手忙脚乱的时候,会突然让你把带子上载,把同期听了,把字幕上了,把画面铺好,去配好音。初来乍到的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拼的就是学习能力。大学四年,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学会所有知识,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以最快速度接受新信息和新技能的能力。

记得有一次,老师的片子要求在两点时段的新闻直播间播出,一点五十的时候还有两条没有弄好。我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生怕来不及。只见老师还是沉着冷静地编辑着片子,一丝不苟。直到片子顺利播出,老师才松下一口气对我们说,做电视,考验的就是心理承受力。不论时间多么紧迫,也要认认真真按步骤完成。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在央视,出错不仅意味着工作能力出现问题,更会让同事对自己失去信任。

每天来回车程大约要四个小时,但是一起在财经组实习的三个人每天都相互鼓励,互相信赖,和一起实习的其他同学相处得也十分融洽。我相信这个夏天,一定很不一样。

王若云

2013/4/1

人内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出于人的自我需要,也是出于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及时对周围变化了的环境做出适应而进行的自我调节。它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一切发生于人体内部的信息交流都是人的内向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和客我进行自由沟通以达到自我的内部平衡调节,通过这种思维活动进行正常的信息编码,以保证人类其他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

我们知道,人内传播并不是纯粹生理性的活动,人内的信息处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心理特

点和社会性。通过人内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使得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本次研究将根据人内传播理论中的几个小的理论要点来对王若云同学在实习过程中的信息传播的过程。

一、人内信息传播过程的媒介

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又是能统一到一起的,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都是人类在自我传播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这些传播媒介的最终指向都是人们的心理活动。

人内传播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知觉”与“感觉”。“知觉”就是人们对外部信息的感觉,而“感觉”则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一种方式与途径。我们每天都在通过感觉以及感觉的组合来感知外部环境: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知觉是大脑将感觉进行释义的过程。当这种接受过程没有他人的时候,信息是通过人内传播完成的。所以,我们先感觉,再知觉。感觉和知觉配合在一起,我们就知道了天空的颜色、鸟叫的婉转、巧克力的苦味、花的芬芳以及爱人那乌黑的头发的柔顺。

在王若云这个案例中,王若云通过自己所看见的(视觉)、所听到的(听觉)、所感受到的(触觉)经历经过思考,得出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感想。比如说,王若云同学在经过大学的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在新闻上形成了自己对新闻工作者自己的预想形象,但是在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实习过程,自己对新闻工作有了重新的体验,因此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与状态和新闻工作的要求能力水平都有了新的体验的想法。正是通过自己的感官的感知,才能对新闻工作者形象有了新的定义与认知。

人内传播是发生在每一个人大脑(并调动全身)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保存原有信息的主体和接收外来信息的主体都是一个人,人内传播的本质即原有信息和新接受的信息之间的碰撞。

二、镜中我-----个人与外来信息交流的状态

社会心理学的“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理论,名称本身是一种隐喻,镜子是指除我之外的其他人。每一个人都是别人的镜子,反过来亦然。不过用这面镜子照什么?或者说,我们想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什么?——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感觉和意见。我们想知道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看到的是自我,但是这个自我是什么样,并不是自己直接判断的,而是经由别人的反应得出来的。因此这个“自我”的获得,有三种情形: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印象的知觉;对别人对自己行为评价的知觉;对别人直接评价自己的感觉。

这三个阶段严格来说是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一个结合体。通过人际传播,与他人交流,别人才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印象和评价。而人内传播体现在哪里呢?在于这三个阶段中的知觉和感觉部分,即借用人际传播中别人的反应来评价自己,理解自己,从而形成“自我”认知,包括我的思想、我的情感、我的态度等。

在本文所选的案例中,王若云正是通过实习老师在对她说的话中,开始了对自己的思索和对这份工作的重新认定。老师在几分钟之内编完片子之后说的那段话,让王若云对新闻工作者的认识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新闻工作者不再只是单纯的采采新闻,写写稿子那么简单,而是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能做到面对危机情况是临危不乱,做事有条不紊,对自己的能力要求也应该更加高,更加狠,只有在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过程中才能成长为一名优异的工作者,这些正是王若云同学在老师的话中所体会到的,也正是老师的这番话才让王若云同学以自省的方式看到了自己在新闻工作者这个行业中自己所欠缺的能力与经验,正是通过镜像才能如此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与优点,对自己的认识也能更加深刻一些,对自己自我改变也会做出相应的指导作用。

三、自言自语式的自我内化与传播

自言自语的进一步的表现就是内省,即将自己作为思考对象。人总是在跟自己说话,就像演独角戏一样。

无声的人内传播表现为思考,这种传播如同空气之于人,一般感觉不到,心里说给自己听,别人听不见,自己也常常因而意识不到。英国小说家福斯特(E.M.Forster)说:“如果我不说出口,我怎么能清楚自己在想什么?”这句话印证了这个观点。

在本文的案例中,王若云同学在最后的的总结中说道同为实习生的三人互相帮助,共同经历的时候,正是一种自我精神的一种内化,即三人在共同经历过这段比较难忘的岁月之后,王若云对这种经历有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她将他们共同的经历内化为自己难忘的人生岁月,认为这段经历将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影响,正是王若云同学在经历过这些后,自己在内心世界的探索和磨合之后所形成的。是一种自我意识自我形成的过程。

传播学案例

一、佩恩基金研究 ——20世纪20年代“电影对儿童的影响”大型调查研究 1928年,电影调查委员会的理事威廉姆·H·肖特邀请了一批大学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让他们设计一系列研究来评估电影对儿童的影响,一个私人慈善基金会——佩恩基金会答应提供经济援助。研究进行了3年,从1929年一直到1932年,其结果分为10卷,于30年代初出版。 一种媒体与一部分特殊受众间关系的调查,有12个以上的主要调查同时进行,每一个都是较大规模的调查,而且每一部分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调查目的。 调查策略:精心设计的控制手段和设备的实验室实验、内容分析、调查、实地实验和布鲁默的个人自传法。 从调查对象看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评估影片的内容并确定观众的数量和构成;评估电影主题和信息对观众的影响。一共对几种主要效果进行了研究,即电影对信息获取、态度改变、感情刺激、健康损害程度、道德水平的侵蚀程度以及对行为的影响: 1.观众和影片内容:在1929和1930年间,每个儿童平均每周要看一次电影。 2.信息的获取:即使8岁小孩也能从影片中获得相当数量的信息。(事实性材料的记忆超乎寻常得高) 3.态度的改变:一些电影确实改变了儿童的态度,年纪越小效果越明显;看2部或3部涉及同一问题并且观点相同的电影比只看1部电影效果要明显;由电影引起的态度改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4.情感的刺激:成人已经学会了对电影离奇的内容“打个折扣”,而儿童则会体验真正的感情唤起。

5.对健康的损害:某些种类的影片的确干扰睡眠,这一后果可能会对健康和正常的成长产生负作用。 6.对道德水平的侵蚀:对电影中的一些镜头的描述,尤其是关于犯罪和性的,与所有实验小组的规范标准和道德观都是相反的。 7.行为的影响:电影迷和不常看电影的孩子相比,老师对他们的行为评价更低;电影的内容确实会对儿童的生活和某些活动如游戏、穿着方式、发型和沟通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电影还会产生大量的白日梦和幻想;电影确实对调查所研究的那部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起着直接的作用。 佩恩基金的调查成为使媒介调查领域科学化的先驱,它预言了后来的研究才提出的意义理论、模型理论,并且还关注了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中的课题,如态度转变、休眠效应、使用与满足、内容分析、模仿的影响和现实的社会性建构。他们把定量分析、实验和调查的方法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仍然使用了更多的定性分析方法。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对部分批判宣传的传播学者所使用的旧式修辞的研究模式进行了改进。从这些方面来看,佩恩基金调查仍然是使大众传播成为一个科学的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二、火星人入侵:广播使美国陷入恐慌 1938年10月30日 普林斯顿大学的广播研究室(the Office of Radio Research of Princeton University)对恐慌事件进行了跟踪调查,采用个人访谈、科学调查、对报纸的叙事分析和对邮件的分析等多重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的报告名为《火星人入侵》(Invation from Mars),由哈德利·坎垂尔(Hadley Cantril)执笔。

德芙巧克力电视广告案例分析

德芙巧克力电视广告案例分析 德芙巧克力是世界最大宠物食品和休闲食品制造商美国跨国食品公司马氏公司在中国推出的系列产品之一。“牛奶香浓,丝般感受”成为经典广告语。德芙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这样的成绩来自于德芙丝滑细腻的口感,精美的包装,也来自于德芙的广告宣传工作。而以近年来的电视广告为宣传,德芙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成功搏出位。 广告把德芙牛奶巧克力的魅力及纯美品质刻画得丝丝入扣。其独特的创意及制作拍摄技巧,也将德芙牛奶巧克力带向了全新的境界。这些广告片的成功不只在于创意构思,更在于技术成果。这些广告的制作还是延续了德芙以往的优雅气质,主角还是采用美女,唯美的画面,优雅的音乐,明快的色彩,给人总的第一印象就是难以言喻的舒心。 对于我来说,2008年的德芙广告让我 印象最为深刻,其内容大致为:在复古的 英伦风街道上,一位身着小礼服的年轻女 人,(一如德芙以往的风格,用美女代替 人气的明星,给人一种温馨唯美的感觉) 走到橱窗口,比着镜子里的自己,想象着 自己佩戴者橱窗里面的帽子,表情很欢快, 又走到珠宝的橱窗,看着玻璃上自己的影 子,摆出各种pose,想象着自己佩戴着这些珠宝的样子,里面的店员看到了,温情地回信一笑,(该情节创意十足,给人一种新奇欢快的感觉,让人过目难忘意犹未尽)此时,女主角从包里拿出德芙巧克力,轻咬一口,顺滑丝杆的感觉从口中延续到身上,咖啡色的丝绸轻绕过女人的手臂,最后离开,女孩儿沉浸在欢乐里(表现出德芙巧克力给人带来的是非物质的享受,已经上升到精神层面,使人身心愉悦,给人的生活带来幸福)。背景音乐欢快轻柔,最后丝绸再次揭开,画面正中一行字:此刻尽丝滑。(依然抓住了德芙巧克力丝滑的主题,简洁明快,又不乏愉悦感)同时旁白响起,令人回味无穷。 我喜欢巧克力,喜欢英伦风,喜欢唯美的画面,喜欢沉浸于自己简单的小幸福中。选修广告学是因为我很感兴趣,老实说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还太少,我也不会从很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广告案例,我就以一个平常人的目光去说说我喜欢的广告。我觉得女主角很幸福,那些奢侈品,在想象中拥有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以王若云的博客为例 实习小结——王若云(2013-04-01 15:27:32) 我跟同学们说,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央视梦”。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作文题目为《十年后的我》,那时候,我郑重其事地写下希望在央视做个女主播。后来阴差阳错地学了新闻专业,我知道距离我的“央视梦”近了一步。如今,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我走进了CCTV大楼,虽然过程历经很多波折。 我在央视新闻频道经济新闻部财经组实习已经一个月了,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可以帮老师剪片子,这一切好像都是“偷”着学来的。因为新闻讲究时效性,当天的新闻,老师从策划选题、出稿子、找素材到出片子都顶着巨大压力,多则几个小时,少则一、两个小时,老师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敏锐的判断力尽快完成片子。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会像在学校里一样循循善诱,你看会了就算是学到手了,不忙的时候,自己在机器上琢磨。老师忙得手忙脚乱的时候,会突然让你把带子上载,把同期听了,把字幕上了,把画面铺好,去配好音。初来乍到的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拼的就是学习能力。大学四年,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学会所有知识,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以最快速度接受新信息和新技能的能力。 记得有一次,老师的片子要求在两点时段的新闻直播间播出,一点五十的时候还有两条没有弄好。我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生怕来不及。只见老师还是沉着冷静地编辑着片子,一丝不苟。直到片子顺利播出,老师才松下一口气对我们说,做电视,考验的就是心理承受力。不论时间多么紧迫,也要认认真真按步骤完成。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在央视,出错不仅意味着工作能力出现问题,更会让同事对自己失去信任。 每天来回车程大约要四个小时,但是一起在财经组实习的三个人每天都相互鼓励,互相信赖,和一起实习的其他同学相处得也十分融洽。我相信这个夏天,一定很不一样。 王若云 2013/4/1 人内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出于人的自我需要,也是出于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及时对周围变化了的环境做出适应而进行的自我调节。它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一切发生于人体内部的信息交流都是人的内向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和客我进行自由沟通以达到自我的内部平衡调节,通过这种思维活动进行正常的信息编码,以保证人类其他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 我们知道,人内传播并不是纯粹生理性的活动,人内的信息处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心理特

德芙巧克力广告创意及案例分析

德芙巧克力广告创意及案例分析 德芙巧克力是世界上最大宠物食品和休闲食品制造商美国跨国食品公司马氏公司在中国推出的系列产品之一,1989年进入中国,1995年成为中国巧克力领导品牌,“牛奶香浓,丝般感受”成为经典广告语。巧克力早已成为人们传递情感、享受美好瞬间的首选佳品。 德芙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为35%,知名度为80%。这样的成绩来自于德芙丝滑细腻的口感,精美的包装,也来自于德芙的广告宣传工作,而以07年的电视广告为开端,德芙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成功博出位。 此外,德芙巧克力电视广告推出的明信片篇、心声篇、生活篇都一一搏出重彩。 德芙巧克力广告通用的经典广告词“牛奶香浓,丝般感受”。该文案之所以够得上经典,在于能给消费者带来“丝般感受”的心理体验。此广告文案采用了类比联想的手法,把巧克力细腻滑润的感觉用丝绸来形容,用丝绸的质地与巧克力的纯正口味进行类比,想象丰富,增强了广告的表达效果。它将产品与一种高质量的生活联系起来,不仅突出产品的特性也展现了生活趣味。丝般的感受,一般指的是人的口感,另一半是人吃巧克力时的综合感官体验,包括愉悦的心情、忘我的精神层面感受,这是一种心灵的召唤,唤醒大众积极品位德芙的美味和精神的双重享受的兴趣。 接下来分析其广告的销售理念: 1、女性行销

德芙的广告一直以来都用美女作主角,充分说明其将巧克力的主力消费群定位在女性一族上,尤其是上班族的女性。 2、品牌行销 德芙将行销重点从口感转化为心理层面的“自我犒赏”,成功地塑造德芙巧克力和其他品牌巧克力的不同。 3、创意行销 德芙的一系列广告,都将巧克力溶于生活之中,其创意是很明显的。 4、幸福行销 即藉由提升产品知名度和营造产品的形象以及给消费者一种幸福感。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其名称的含义,dove,即do you love me,这其中有着一段古老而凄美的爱情故事,为德芙所代表的追求幸福爱情的含义添上更为浓重的色彩。

公共关系经典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蒙牛—超女”与“闪亮—快男” “超女”、“快男”的推出是的原本火爆的湖南卫视收视率再创新高,尤其是“第二节超级女声”大赛成为2005年中国演出市场上最引人瞩目的现象,甚至到达了轰动全国的地步。而07年的“快男”也在短短3 个月时间内打了一场高效漂亮的闪电战。“超女”、“快男”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让那么多中国家庭的电视机同时集中到一个电视台,让那么多媒体跟踪报道,成为全国成像那么多百姓的街头巷议论轮的话题,这和他们所从事的公共关系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它的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出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者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公共关系包括组织、公众和传播三要素,接下来我将从这三方面对“蒙牛—超女”和“闪亮—快男”的成功进行分析。 首先,从组织上讲,社会学家认为,“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①,“超女”、“快男”这个组织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从海选到预赛、复赛,层层淘汰,又层层设立复活机制,有决出的各赛区冠亚季军参加在星城长沙举行的决赛,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也可以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对选手进行包装。另外,组织作为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存、发展也需要良好的环境,环境构成了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算有所成就”,“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

整合营销传播-德芙案例分析(中文)上课讲义

德芙整合营销传播战略 1.说明 21世纪是市场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高速腾飞阶段,经济模式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是更加理性化的市场,在信息高速发展,网络不断普及的新时代,我们的游戏规则更加科学合理,对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竞争将更加残酷,我们的消费者更加理智,我们需要丰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把最好的产品呈现给我们的消费者。 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了整合 营销传播( IMC) 这一观点。它是指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确认评估各种传播方法战略作用使自己借助各种媒介或其他接触方式与员工、顾客、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普通公众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从而建立和加强与他们之间互利关系,并且组合这些方法,对分散信息的无缝结合,以提供明确的、连续一致的和最大的传播影响力。IMC 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 2.德芙简介 1986年,玛氏食品(M&M/Mars)将德芙拥入怀中,并将因爱而生的德芙品牌视为掌上明珠。在对德芙巧克力的纯度和口味进行改善后,玛氏食品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牛奶巧克力和黑巧克力等新口味巧克力,这些巧克力续写着德芙的传奇,德芙巧克力的流行,持续至今。 其主要产品有:德芙榛子巧克力,德芙奶香白巧克力,德芙香浓黑巧克力,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德芙醇香摩卡及烤杏仁巧克力,德芙榛子、杏仁及葡萄干巧克力,德芙脆巧心,德芙星彩巧克力,德芙脆香米,德芙麦芽脆心巧克力,德芙倍醇黑巧克力,心语摩卡榛仁,牛奶夹心,牛奶巧克力苹果,心声牛奶拿铁,牛奶杏仁酱,牛奶榛子,其中2011新品:德芙巧丝巧克力棒。 德芙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德芙巧克力的消费者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并且在不断地通过口碑传播,影响着其他消费者。 3.德芙在英国市场的调查分析 德芙于1960年进入英国市场,在德芙进入英国之前,英国国家自己也生产巧克力,但是口味难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巧克力作为甜品中的尤物,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它对于英国人来说,像谈论天气那样家常便饭。在阴冷潮湿的冬天,嚼上一口巧克力,没有比这更雪中送炭的事情了。 3.1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对消费者食用过的巧克力品牌、消费者喜欢吃的

传播学题目分析

传播学作业 姓名:陈显丽 学号:134502010145 1、如何理解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答: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生活在自然存在和经过先辈改造了的环境中,这是一种能够清晰感觉到的现实环境。现 在,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信息传播活动不仅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 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得以在感受外部世界方面自我扩张。在 不知不觉中,人们总是习惯于接受和理解来自全球四海的各种 媒介信息,生存于大大超出自身可以亲身感受的现实环境的另 一种环境中。这种环境不是实实在在能够感觉到的事件或人、 物、直接听到的观点本身,而是关于它们的复制符号或摹写。 它是与现实环境并存的拷贝世界或象征世界。’但是,由于现代 传媒及时迅速、无所不传、图文并茂的信息展现方式,使得依 赖传媒往往可以满足我们了解更多信息的需求。人们便心甘情 愿地将传媒所营造的信息环境作为自己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和自身行为的重要参照体系。?信息环境的环境化?便成为信息 时代的一种特有社会现象。 最早提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的代表性人物是李普曼,其后一些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更广范围的阐释和论述。李普

曼还指出:?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在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在社会生活层面上,人对环境的调适是通过‘虚拟’这一媒介进行的。?李普曼不但指出了现代社会信息环境替代客观环境的现实,而且指出这种替代的结果除了影响人的认知行为外,也会影响现实环境,使现实环境无形中涂抹上信息化的色彩。 日本的传播学者藤竹晓提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并明确指出:人们依赖信息环境但却无从辨认其真伪,因此信息环境在指导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可能误导甚至欺骗人类。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广泛接触大众媒介,其所建构的信息环境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外在环境的主要渠道;现代媒介除了为人们提供信息外,还可以代替现实环境帮助人们的日常事务,使得媒介?地球村?的现实功能更强。信息环境越来越具有环境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媒介话语和媒介技术很强的拟真性与包容性以及对信息的垄断式占有,使得媒介信息又能很大程度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内容和认知行为,进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现实环境也越来越具有信息化的色彩。 2、如何理解新闻价值?以具体案例谈一谈。 答:传播媒介大概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是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这两种都是社会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要素。

大众传媒分析案例

大众传媒分析案例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 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 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代群研究”:代群研究又成为同期群研究,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在不同时间点所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这些特定人群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信度”:在测量过程中,信度指的是采用同样的手段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时,产生相同结果的程度,它意味着测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效度”:在具体研究中,效度指的是一个经验测量是否反映了被测量概念的真实含义,即研究者是否得到了想要的测量结果。 “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功能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沉默的螺旋”: “培养理论”:也称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等人开始进行一系列有关电视暴力内容的研究,对电视暴力进行内容分析以外,还测量电视对受众态度的影响,最终创建了“培养理论”。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服务。 “施拉姆”: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大学传播学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传播学

德芙巧克力电视广告案例分析

德芙巧克力电视广告案例分析 09广一 290102127 孙露露 德芙巧克力是世界最大宠物食品和休闲食品制造商美国跨国食品公司马氏公司在中国推出的系列产品之一,1989年进入中国,1995年成为中国巧克力领导品牌,“牛奶香浓,丝般感受”成为经典广告语。巧克力早已成为人们传递情感、享受美好瞬间的首选佳品。 德芙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为35%,知名度为80%。这样的成绩来自于德芙丝滑细腻的口感,精美的包装,也来自于德芙的广告宣传工作。而以07年的电视广告为开端,德芙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成功搏出位。 2007年CCTV每天黄金时段都会播出德芙巧克力的最新电视广告。专业人士评价它把德芙牛奶巧克力的魅力及纯美品质刻画得丝丝入扣。其独特的创意及制作拍摄技巧,也将德芙牛奶巧克力带向了全新的境界。这支广告片的成功不只在于创意构思,更在于技术成果。这则广告的制作还是延续了德芙以往的优雅气质,主角还是采用美女,唯美的画面,优雅的音乐,明快的色彩,给人总的第一印象就是难以言喻的舒心。 广告的大致内容:广告片从一片飞鸟飞过的天空开始,背景音乐响起,镜头 转到露台上正在看书的女人,(虽然广告采用的不是 众人皆知的大牌明星,可是它采用了美女相反更能体现广 告的唯美,让人心生美的感受)露台咖啡厅的男侍者的 目光一直落在她身上,女人拿出巧克力的动作流 畅,将一块送入口中,画面变成牛奶与巧克力交融 的情景(采用Photo-Sonics的镜头捕捉,呈现出缓缓旋 转运动的美)。顺滑丝感的感觉从口中延续到身边,咖啡色的丝绸轻绕过女人裸出一侧的香肩上,接着又随风轻拂在抚过书页的手背

传播学案例分析

马莱茨克认为传播者的个性结构和自我形象影响信息传播效果。众所周知的是,入行娱乐圈没几年的娜扎因《轩辕剑之天之痕》一举成名,随后接拍过很多部电影电视剧大红大紫,但同时也饱受外界争议,正如她在录制《偶像来了》节目中所说“我好像做什么都是错”,可见星途历经坎坷。娜扎美貌与气质并存,一出道就以温柔美丽的形象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与支持。可以说她是幸运的,没有经历太多挫折就能在娱乐圈崭露头角。但这也可以说是她的弱点,她虽然迅速走红,但毕竟只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走向社会,进入娱乐圈的新人,心智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内心还不够强大。在《偶像来了》节目中一句“没有家人陪伴,内心很脆弱”尽显小女生本质,“闺蜜私房话”过程中再露想家情绪,可见娜扎对于家庭的浓厚依赖。传播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近期娜扎公布与当红新生代偶像张翰的恋情更是引发网络大轰动,亲自写作的长微博《他真的很好》将两人相识相恋的过程一一透露,字里行间却充满外界争议带来的困扰与无奈。在娜扎没有代表作品和张翰郑爽恋情背景影响之下,娜扎受到网友的质疑与指责:没有作品只会拿男人上位。娱乐圈本来就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身处在这个圈子里你的一言一行都会遭到一些人质疑。正如宁静前期节目中所言“作为偶像你每个方面都得经受公议”更是无比犀利的做出了总结。 在受众方面,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的个性结构、媒介环境、社会环境。个性结构包括兴趣、动机、世界观等,它决定着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对事物的趋向、选择。在娜扎在微博上发表长文《他真的很好》回应与张翰恋情之后,网友对待此事有三种态度:一类是支持、赞美祝福者;一类是质疑、辱骂者;还有一类是漠不关心的路人甲。支持者一类中的受众大多都是娜扎张翰的粉丝,始终坚定地追随偶像的脚步。而批判者大多都是郑爽的粉丝,他们认为娜扎介入张翰与郑爽的恋情导致其分手,因而为郑爽抱不平。可能还有一些所谓的“五毛党”水军来炒作。最后一类路人甲则是对娱乐事件不感兴趣则对此不关心。 社会环境因素可以是周围的整个社会,也可以指接受者生活于其中的社区、所属的群体、或者与之交往的其他个人。群体影响是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处在不同群体的人可能对同一信息有不同的理解。在这些祝福或者是批判的人中,还有一部分具有从众心理的人。这一部分人本身对郑爽张翰并不了解,但周围的朋友同学可能大多都是爽粉或者是翰粉,每天听他们赞美或者辱骂郑爽或张翰,受他们的影响,这一部分人在对待张翰娜扎恋情事件上也持相同态度。 另外,媒介形象因素也会影响接收者对内容的选择、对内容的体验方式和反应的方式。媒介形象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庞大的系统,具有多样性、开放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等一系列独特特征。娜扎是在新浪微博上发表长文回应恋情的,微博作为一个用户多且杂的公众平台,主要以传播年轻人关注的娱乐信息为主。张翰娜扎恋情公布后曾一度占据微博热搜头条,还有一批潜在的“五毛党”在推波助澜,因此备受关注和议论。

整合营销传播-德芙案例分析

德芙整合营销传播战略 德芙简介 1986年,玛氏食品(M&M/Mars)将德芙拥入怀中,并将因爱而生的德芙品牌视为掌上明珠。在对德芙巧克力的纯度和口味进行改善后,玛氏食品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牛奶巧克力和黑巧克力等新口味巧克力,这些巧克力续写着德芙的传奇,德芙巧克力的流行,持续至今。 其主要产品有:德芙榛子巧克力,德芙奶香白巧克力,德芙香浓黑巧克力,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德芙醇香摩卡及烤杏仁巧克力,德芙榛子、杏仁及葡萄干巧克力,德芙脆巧心,德芙星彩巧克力,德芙脆香米,德芙麦芽脆心巧克力,德芙倍醇黑巧克力,心语摩卡榛仁,牛奶夹心,牛奶巧克力苹果,心声牛奶拿铁,牛奶杏仁酱,牛奶榛子,其中2011新品:德芙巧丝巧克力棒。 德芙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德芙巧克力的消费者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并且在不断地通过口碑传播,影响着其他消费者。 1.德芙市场的调查分析 德芙于1960年进入英国市场,在德芙进入英国之前,英国国家自己也生产巧克力,但是口味难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巧克力作为甜品中的尤物,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它对于英国人来说,像谈论天气那样家常便饭。在阴冷潮湿的冬天,嚼上一口巧克力,没有比这更雪中送炭的事情了。 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对消费者食用过的巧克力品牌、消费者喜欢吃的口味、购买巧克力首先考虑的因素、消费者吃巧克力存在的顾虑、认为每块巧50克巧克力合适的价钱,这几个个方面,对100个英国人做了调查,得出以下数据。 1、消费者食用过的巧克力品牌,德芙排名处在中间位置。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者吃过的巧克力品牌中德芙以10,80%排在中间位置 2、消费者喜欢吃的口味,喜欢吃牛奶口味巧克力的消费者最多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消费者喜欢吃的三种口味的巧克力产品分别是牛奶巧克力、夹心巧克力和黑巧克力,分别占被调查人数35.8%,24.2%,22.1%,该项调研结果可以为巧克力生产企业的产品线规划提供市场依据。 3、购买巧克力首先考虑的两个因素,消费者购买巧克力主要关注的因素是口味、品牌和价格(这句话实在奇怪,我翻成了“关于购买巧克力首先考虑的因素,消

整合营销传播-德芙案例分析

1.说明 21世纪是市场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高速腾飞阶段,经济模式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是更加理性化的市场,在信息高速发展,网络不断普及的新时代,我们的游戏规则更加科学合理,对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竞争将更加残酷,我们的消费者更加理智,我们需要丰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把最好的产品呈现给我们的消费者。 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了整合营销传播( IMC) 这一观点。它是指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确认评估各种传播方法战略作用使自己借助各种媒介或其他接触方式与员工、顾客、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普通公众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从而建立和加强与他们之间互利关系,并且组合这些方法,对分散信息的无缝结合,以提供明确的、连续一致的和最大的传播影响力。IMC 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 2.德芙简介 1986年,玛氏食品(M&M/Mars)将德芙拥入怀中,并将因爱而生的德芙品牌视为掌上明珠。在对德芙巧克力的纯度和口味进行改善后,玛氏食品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牛奶巧克力和黑巧克力等新口味巧克力,这些巧克力续写着德芙的传奇,德芙巧克力的流行,持续至今。 其主要产品有:德芙榛子巧克力,德芙奶香白巧克力,德芙香浓黑巧克力,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德芙醇香摩卡及烤杏仁巧克力,德芙榛子、杏仁及葡萄干巧克力,德芙脆巧心,德芙星彩巧克力,德芙脆香米,德芙麦芽脆心巧克力,德芙倍醇黑巧克力,心语摩卡榛仁,牛奶夹心,牛奶巧克力苹果,心声牛奶拿铁,牛奶杏仁酱,牛奶榛子,其中2011新品:德芙巧丝巧克力棒。 德芙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德芙巧克力的消费者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并且在不断地通过口碑传播,影响着其他消费者。

品牌产品营销传播案例分析

[标签:标题] 篇一:优衣库品牌营销案例分析 优衣库品牌营销案例分析 2001年,优衣库(UNIQLO)首次进入中国大陆,然而由于对中国市场的把握并不准确,导致它第一次试水就遭遇了挫败。 2008年下半年,优衣库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产品理念和营销战略,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次,它成为了一个拥有一系列核心营销哲学的新兴品牌。虽然说优衣库从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已走过了10年历程。但是,它真正产生营销效应的品牌营销活动却是从其第二次进入中国市场开始。第二次进入中国以来,优衣库都采取了哪些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这些成功的营销案例为其他在中国发展的品牌尤其是服饰品牌带来了哪些启示?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议题。 一、品牌简介: 优衣库(UNIQLO)是排名全球服饰零售业前列的日本迅销(FAST RETAILING)集团旗下的实力核心品牌。其全称是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它的内在涵义是指通过摒弃了不必要装潢装饰的仓库型店铺,采用超市型的自助购物方式,以合理可信的价格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 二、品牌发展简述: 1、创立之初: 1984年6月,首家优衣库仓储型服饰专卖店在日本广岛正式开业。当时正值日本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优衣库的经营策略是,以低廉的价格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时尚的休闲服装。 为聚集人气,吸引顾客,刚开业时,优衣库还对前来购物的顾客免费提供一份早餐:面包加牛奶,这一招还真吸引了大批顾客。每天早晨,总有不少人聚集在优衣库的店门前,排着队,领早餐,然后进店选购。 2、连锁扩张: 1991年,迅销公司开始展开连锁业务,并提出了要建立1000家分店的发展规划,实现优衣库连锁化; 1994年,优衣库在广岛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8年,优衣库原宿店开业,羊毛衫促销获得成功,开始了“休闲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时代。 1999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 2001年,优衣库创下了4185亿日元的3年业绩连续翻倍的奇迹,因此而居日本“21世纪繁荣企业排行第一位”,成为日本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休闲服品牌;2001年9月,优衣库在英国伦敦首设海外一号店,现在优衣库在英国已拥有15家专卖店。在进入欧洲的一年内,就被欧洲代表性业界杂志“RetailWeek”评为“2002年度英国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最优秀企业”。截至2011年7月末,优衣库在全球范围内的店铺已超过1000家,遍及日本、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 3、进入中国: 2002年9月,优衣库在中国上海开设了大陆地区第一家店铺。 由于对中国市场的把握并不准确,导致其定位于“大众化”的休闲服饰,结果陷入与班尼路、佐丹奴的价格战之中,最终不得不被迫撤出。2008年下半年开始,优衣库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营销和产品理念,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2009年优衣库与淘宝网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开设淘宝旗舰店。2010年5月,“优衣库”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精编资料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以王若云的博客为例实习小结——王若云(2013-04-01 15:27:32) 我跟同学们说,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央视梦”。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作文题目为《十年后的我》,那时候,我郑重其事地写下希望在央视做个女主播。后来阴差阳错地学了新闻专业,我知道距离我的“央视梦”近了一步。如今,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我走进了CCTV大楼,虽然过程历经很多波折。 我在央视新闻频道经济新闻部财经组实习已经一个月了,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可以帮老师剪片子,这一切好像都是“偷”着学来的。因为新闻讲究时效性,当天的新闻,老师从策划选题、出稿子、找素材到出片子都顶着巨大压力,多则几个小时,少则一、两个小时,老师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敏锐的判断力尽快完成片子。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会像在学校里一样循循善诱,你看会了就算是学到手了,不忙的时候,自己在机器上琢磨。老师忙得手忙脚乱的时候,会突然让你把带子上载,把同期听了,把字幕上了,把画面铺好,去配好音。初来乍到的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拼的就是学习能力。大学四年,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学会所有知识,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以最快速度接受新信息和新技能的能力。 记得有一次,老师的片子要求在两点时段的新闻直播间播出,一点五十的时候还有两条没有弄好。我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生怕来不及。只见老师还是沉

着冷静地编辑着片子,一丝不苟。直到片子顺利播出,老师才松下一口气对我们说,做电视,考验的就是心理承受力。不论时间多么紧迫,也要认认真真按步骤完成。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在央视,出错不仅意味着工作能力出现问题,更会让同事对自己失去信任。 每天来回车程大约要四个小时,但是一起在财经组实习的三个人每天都相互鼓励,互相信赖,和一起实习的其他同学相处得也十分融洽。我相信这个夏天,一定很不一样。 王若云 2013/4/1 人内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出于人的自我需要,也是出于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及时对周围变化了的环境做出适应而进行的自我调节。它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一切发生于人体内部的信息交流都是人的内向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和客我进行自由沟通以达到自我的内部平衡调节,通过这种思维活动进行正常的信息编码,以保证人类其他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 我们知道,人内传播并不是纯粹生理性的活动,人内的信息处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心理特点和社会性。通过人内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使得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本次研究将根据人内传播理论中的几个小的理论要点来对王若云同学在实习过程中的信息传播的过程。 一、人内信息传播过程的媒介

网络传播案例分析

网络传播案例分析 一【案情简介】王菲与天涯网名誉权、隐私权纠纷案 王菲与死者姜岩系夫妻关系,双方于2006年2月22日登记结婚。2007年12月29日,姜岩从自己居所的24层楼高处跳楼自杀。姜岩生前在网络上注册了博客,在自杀前2个月,姜岩关闭了自己的博客,但一直没有中断博客的写作并以日记形式记载了自杀前两个月的心路历程,将王菲与案外女性东某的合影照片贴在博客中,认为二人有不正当两性关系,自己的婚姻很失败。姜岩的日记显示出了丈夫王菲的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等信息。姜岩在第一次自杀前将自己博客的密码告诉一名网友,并委托该网友在12小时后打开博客。在姜岩第二次自杀死亡后,姜岩的网友将博客密码告诉了姜岩的姐姐姜红,姜红将姜岩的博客打开。 姜岩的博客日记被一名网民阅读后转发在天涯网中,后又不断被不同网民转发至其他网站上。2008年1月10日,天涯网上刊出《大家好,我是姜岩的姐姐》一贴帖,该帖讲述了姜岩死亡事件的发展经过。王菲认为该帖中如下言辞构成了诽谤:“王菲正与死者的亲人争夺死者遗产”、“是王菲全家把她逼死的,东方恩纳一直住姜岩婆婆家……当时,王菲的父亲和王菲打完电话,她就跳了”。王菲认为网民的如下回复帖子构成了侮辱:“姜岩还被那畜生一家这样刺激过!”,“这种家庭别在找事显眼了,找个洞自己了了吧”、“看那两个鸟男女能否还好下去”、“妈的,跟这种人住的近简直是侮辱了这片土地……从这里滚出去!”;“他们配不上‘人’这个词吧”;“这男的一家都是人渣”;“强烈建议人肉搜索出王菲!王蕾!和他那老王八爹”等。而后王菲对相关网站的帖子进行了保全,花费公证费2050元,也因此事丢掉了工作。天涯网则于2008年3 月15日(王菲起诉前)已及时将《大家好,我是姜岩的姐姐》及相关回复帖子删除。 但王菲诉称:天涯网中出现的《大家好,我是姜岩的姐姐》一帖,捏造事实,对我进行诽谤。其行为给我和家人的生活、工作、名誉造成极为恶劣而严重的影响,因此请求判令天涯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删除天涯网上有关侵权信息,并在天涯网为我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赔偿工资损失4万元,承担公证费用2050元的三分之一。 天涯公司辩称:我公司天涯网上的信息全部是由上网用户发布,并非我公司发布,我公司不应成为本案被告。我公司在王菲起诉前及时删除了天涯网上《大家好,我是姜岩的姐姐》一帖及相关回复,已经履行了监管义务,不存在任何过错,不应承担侵权法律责任。根据《互联网电子公告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及《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的规定,网站发现有侵权内容存在后及时删除的,不应承担共同侵权责任。根据《互联网电子公告管理规定》,网站应对注册用户提示网站上发布信息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天涯网在用户发帖或回复时都有相应的字体提示以及用户在注册时应当阅读并同意的《天涯社区基本法》及其它相关社区规则。因用户言论导致的侵权责任,应由其自己承担责任,我公司尽到了法定义务,不应承担任何侵权责任。因此不同意王菲的诉讼请求。

公关案例分析:传播的作用(以华南虎事件为例)

.以“华南虎照片事件”为例 事件简介 2007年10月12日,新华网发布消息称陕西镇平县农民周正龙在山上拍到了已在中国消失3O年的野生华南虎,并随文配发了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 这一消息当天即被各大新闻媒体转载报道,次日就有网友首次发帖对该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迅速引发更广泛的关注和怀疑。“华南虎照片事件”由此展开。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中,在各大网络社区、讨论区网民主要分为人数很少的“挺虎派”(代表之一为陕西省林业厅某官员)和人数众多的“打虎派”,就照片中的老虎是真是假这一焦点问题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激烈论争。 2007年10月15日,有网友从摄影专业技术角度分析得出照片中的华南虎为假的结论,顿时一片哗然,网上舆论纷纷指责造假者的恶劣行径。但“挺虎派”和“打虎派”互不相让,为护卫各自的观点,两派中均有代表“以人头担保”老虎的真或假,使论战日趋白热化,并引来国内各大新闻机构甚至国外媒体的关注、报道。11月16日,四川某网友暴料,称在自己家中发现了极似照片中华南虎的年画,有网民对该年画照片进行分析并得出周正龙的华南虎照片系以年画中的老虎为原型的伪造品的结论。12月2日,网易启用“六方专家组”对周正龙当时拍摄的全套华南虎照片进行技术鉴定,得出倾向于华南虎是假的结论。 苦等了8个月后,真相终于来临。2008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的一场新闻发布会,披露了周正龙拍摄华南虎照片的过程,并且通报了华南虎事件13名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事件分析 “华南虎照片事件”首先由主流网站(新华网)发布,但事件的扩大,却源于网民对虎照的质疑,到对事件背后体现的中国官僚体制问题、中国生态问题、中国新闻发布等问题的探讨。事件的影响也从网络媒体扩大到报纸、电视、广播等

品牌营销传播经典案例分析

品牌营销传播经典案例分析 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的实体企业如何分庭抗礼 马云和王健林 马云是做电子商务的,并且取得了世界级的成功。 王健林是做商业地产的,大概是取得了亚洲级的成功。 马云是搞新经济的,王健林是搞传统经济的。 如果马云去学习王健林,估计他的钱不够用,且会是赶一个晚集;如果王健林去学习马云,估计在成功之前会先成功地把自己搞死——如果做得“成功”,他的商业地产业务岂不就成了压死自己的包袱? 马云去“互联网+”商超了。估计“+”谁最终一定是吃掉谁。 王健林也去“+互联网”了。估计“+”的结果会是两张皮——王健林吃不掉别人,如果真吃掉了,他反倒更可能会被马云玩死;别人也不可能让王健林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否则那就不是王健林了。 但这都不是我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我的核心观点是:马云(中国的电商们)能够起来,一半是建立在中国的实体服务业不够发达的基础之上。这个不用多说,从发达国家密布的商超和三五十米便有一 处的便利店即可判断,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生活便利性上不可同日而语。这也与中国辽阔的国土面积、高昂的物流成本及各类税费、房 租成本等具有很大的关系。这也为电商们在天上飞提供了可能。另 一半是建立在大众对虚拟生活无比狂热的基础之上。与中国人对微信、微博那种全方位的痴迷,那种为抢到打折商品所展现出的大无 畏精神具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娱乐至死的精神也的确是起到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但这些会是永恒的常态吗?我怀疑!拟或这仅仅是一 个特殊时期的特定现象?

中国人口众多,当然用户就多;中国人喜欢侃,当然微信、微博受欢迎;中国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所以互联网更受欢迎;中国人憋屈多、牢骚大,在互联网或者社交媒体上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地发泄。互联网应用商们发现并且满足了这些需求,电商们把这些引向商业,并获得了迅猛发展。 那为什么跨国公司没有发现互联网在中国的巨大商机?鬼子进了村,但并不了解村民而已。别说鬼子,就是中国港台的巨头,对此也不够敏锐。中国人研究外国人已经有了近两百年的历史,而外国人研究中国人才多长时间?再一个,外国人、外国企业俯视中国和中国人的姿态,也妨碍他们真正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人。 我个人认为,在电商长驱直入的同时,中国实体商业的发展,更具指标意义。看到香港、台湾、澳门的商业没有?那应该就是大陆商业的未来。电商肯定能拿走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但动摇不了实体商业作为主角的根基。 马云能够吃掉与他合作的商超,但吃不掉中国所有的商超。即便是中国的商超都被他吃掉了,商超依然是比电商更为庞大的商业力量。王健林也永远不可能整体变为电商属性,他的商业帝国如果出问题,也只会出在他自己手里,不会死在马云的手里。 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有何价值呢?那就是不要恐慌,去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营销水平并且高度重视“+互联网”就可以了。 案例2:雷军与董明珠 雷军已经成功地完成“互联网+”了。 董明珠正在“+互联网”。 雷军是新经济。 董明珠是传统经济。 雷军有可能通过互联网集众智建立起强大的研发团队,而董明珠已经拥有目前至少在中国属于一流的研发团队。作为实体产品供应

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分析

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分析 阿萨姆小奶茶:老树开新花,情怀不配搭 2015年整个饮料行业状况都不是特别理想,很多企业推陈出新 以挽颓势,但是效果都不显著,统一的新品阿萨姆小奶茶慢慢出现 在大家的视野。这个小奶茶以其呆萌的形象示人,以高端价位入市,去年6月陆续在北、上、广地区试水。 产品定位:卖情怀难引消费者共鸣 先说口味。统一在2009年10月就已经推出了PET500ml的阿萨 姆奶茶,2014年9月阿萨姆奶茶正式更名为“统一晴蓝阿萨姆奶茶”。500ml的阿萨姆奶茶味道特别,浓浓的奶味加上茶香,受到 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市面上越来越流行。这次,这个小奶茶延 续了阿萨姆的味道,基本上没有变化,口感和500ml瓶装奶茶是一 样的。 在产品定位方面,阿萨姆小奶茶主打情感牌,回忆小时候的味道,还原奶茶最原始的风味,想要消费者认同“阿萨姆小奶茶=简单奶+茶”。 很显然,阿萨姆小奶茶是想卖情怀,但是这个情怀比较陈旧,没什么新意,现在很多产品都讲究返璞归真,回到最纯粹最简单,可 是就奶茶品类而言,这个定位很难引起共鸣。像蒙牛纯甄牛奶,在 这个方向上发展得就比较好。牛奶这个产品在小时候是经常出现的,用这种产品定位来做牛奶,引起消费者共鸣就相对比较容易。 消费群定位:跨度太大,群体定位不准确 在消费上,“95后”会从价格、品质、外观、实用等多重维度 考量一款商品是否物有所值。他们虽说也看重品牌,但其心中的品 牌更多意味着商品的综合得分一定要高。“95后”对品质的认知是

通过品牌和价格来完成的,也可以说,“95后”的消费颇有点理性 消费的意思。 综合价格、品质和外观整体而言,阿萨姆小奶茶有点不伦不类。实用比不上500ml的阿萨姆奶茶,品牌个性比不上小茗同学,唯一 的亮点可能是包装设计比较萌——文艺小清新,但是真身出来的感 觉实在是一般。毕竟还是PET的材质,虽然有珠光的效果,但是握 在手里基本上没什么质感,而且手感很不舒服。总体上,小奶茶基 本上没有“90后”“95后”需要的个性和特别。这个包装要是放在 一个25—30岁的年轻人手里,总是显得比较幼稚。 都是统一的新品,小茗同学就做得比较好,消费群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卖给“90后”和“95后”,从口味、价格、包装设计、宣传上,都与消费群定位非常匹配。 所以笔者认为,单从包装来讲,小奶茶的两款包装一绿一白,整体风格文艺清新,颇有一股暖心的气氛,比较适合文艺女青年和温 暖小情侣。所以针对15—25岁的文艺小青年来做定位可能会更好, 而且要更偏重女性和情侣。 价格定位:差异化不足,产品与价格不匹配 阿萨姆小奶茶单瓶容量是360ml,主流商超售价为6元,便利店 零售价为7元。 这个情况和农夫山泉的打奶茶比较相似。打奶茶当时推出的也是一黑一白两款,价位也是在6.5元/320ml,打着高端的旗号,让很 多消费者尝了鲜,但是后来消费者发现产品无法匹配价位,最终还 是被打入冷宫,悄无声息。 价格定位:投放走偏,造势宣传乏力 除了产品本身,定价、消费者定位和宣传这几个方面,阿萨姆小奶茶现在不温不火也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当然,毕竟阿萨姆小 奶茶上市没多久,统一对这个产品的期待和谋划究竟是什么样子, 不得而知,这个产品会不会昙花一现也有待观察。 发家前:头脑胜于市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