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现代分子生物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分子生物学: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

对象,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

等过程,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1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

1)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2) 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

3) 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的不同

1.3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基因的表达调控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1 准备和酝酿阶段

?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过程

2 建立和发展阶段

?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

?主要进展包括: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3 发展阶段

?基因工程技术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

?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考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哪些?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列举5~10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简要说明其贡献。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第一节染色体

1.作为遗传物质的染色体特征: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能够自我复制

?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

?能够产生遗传的变异。

2 真核细胞染色体组成

(1) DNA(2) 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3) 少量的RNA

组蛋白:呈碱性,结构稳定;与DNA结合形成、维持染色质结构,与DNA含量呈一定的比例

非组蛋白:呈酸性,种类和含量不稳定;作用还不完全清楚

3.染色质和核小体

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结构,由最基本的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的。

4.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的C值和重复序列

C值(C Value):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

注意:

生物体进化程度高低与C值不成明显线性相关;

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C值却相差大。

高等生物的C值不一定比低等生物的C值高。

C值变化范围宽意味着生物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无编码功能的重复序列。

?DNA序列可分为3类:

(1)不重复序列:是主要的结构基因

(2)中度重复序列

?各种rRNA、tRNA、组蛋白基因以及某些结构基因属于这一类。

?中度重复序列往往分散在不重复序列之间。

(3)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 :不转录序列。

思考:

?DNA的C值和重复序列.?

5.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1)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DNA含量少,没有重复序列。

注意:染色体外遗传基因的概念:即细菌的质粒、真核生物的线粒体、高等植物的叶绿体等所含有的DNA和功能基因。

2)结构简练

3)存在转录单元:

?原核DNA序列中功能相关的基因丛集在基因组的特定部位,形成转录单元,它们可被一起转录为可翻译多

个蛋白质的mRNA分子,这种mRNA叫多顺反子mRNA。

注意:原核生物的mRNA是多顺反子mRNA;真核生物mRNA是单顺反子mRNA

4)有重叠基因:在一些细菌和动物病毒中同一段DNA能携带两种不同蛋白质的信息。

6.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真核基因组庞大

?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

?90%以上为非编码序列

?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断裂基因,含有内含子

?有大量顺式作用元件(见第八章)

?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

?具有端粒结构

第二节DNA的结构

1.DNA的一级结构:

指四种核苷酸(dAMP、dCMP、dGMP、dTMP)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多核苷酸,也称为碱基顺序

2. DNA的二级结构

定义: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产生的双螺旋结构。

3.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①脱氧核糖和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交互连接,成为螺旋链的骨架。

②碱基互补配对

③螺旋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每旋转一周10对碱基,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螺距3.4nm;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

④大沟小沟:大沟(2. 2nm)小沟(1. 2nm)

4.维持DNA双螺旋的力:氢键、碱基堆集力(包括疏水作用力和范德华力。)、磷酸基团间的静电斥力、碱基分子内能

总之:

氢键和碱基堆集力有利于DNA维持双螺旋结构,而静电斥力和碱基分子内能则不利于DNA维持双螺旋结构。

5.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形式:A,B,Z型双螺旋

Z-DNA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呢?

?Z-DNA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带负电荷的磷酸根距离太近,产生静电排斥。

?DNA链的局部不稳定区的存在就成为潜在的解链位点。

?DNA解链是DNA复制和转录等过程中必要的环节,因此Z-DNA的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

6.DNA的超螺旋结构(三级结构)

超螺旋的类型:负超螺旋、松弛DNA、正超螺旋(转化相关物质:拓扑异构酶、溴化乙锭)

超螺旋的意义:

①超螺旋形式是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需要;

②超螺旋可使DNA分子形成高度致密的状态从而得以容纳于有限的空间。

7. DNA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

常用的变性方法:热变性、碱变性

核酸变性程度的鉴定-紫外测定法:

第三节DNA的复制概述

1 DNA复制的基本机理-半保留复制

DNA半保留复制的意义:

保证DNA代谢的稳定性。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2 DNA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

1)起点:

复制子: 从复制原点(ori )到终点,组成一个复制单位。

原核生物:只有一个复制子

真核生物: 多个复制子

2)方向:

双向等速复制:大多数生物体内DNA。

单向进行:有些病毒(如腺病毒等)、质粒DNA及线粒体DNA。

不对称复制:在一定时期内DNA只复制一条链的情况。

如线粒体的D-环复制和噬菌体的滚环复制方式。

3 复制的几种方式

1)线状DNA双链的复制

2)环状DNA双链的复制:θ型、滚环复制、D环

思考:

?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DNA的变性和复性?

?DNA复制的几种方式。

第四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

1 原核生物复制的特点

1)DNA双螺旋的解旋

解旋酶(helicase):

解开氢键,形成单链。利用ATP水解获得的能量来打断氢键;二聚体或六聚体形式存在;作用方向:大部分为5'→3',

单链结合蛋白(SSBP):

功能:稳定单链DNA。特点:SSBP与螺旋酶不一样,不具备酶的活性,不和ATP结合。SSBP可以重复使用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既能水解、又能连接磷酸二酯键

DNA拓扑异构酶功能:

在DNA复制时,拓扑酶可松驰超螺旋,有利于复制叉的前进。

DNA复制完成后,拓扑酶可将DNA分子引入超螺旋,使DNA形成染色质。

2)DNA复制的引发

引发:DNA复制需要合成RNA引物,这段RNA引物的合成称为引发。

DNA复制为什么需要引物(Primer)?

答案:DNA聚合酶只能催化dNTP到已有核酸链的游离3’-OH上,而不能从游离核苷酸起始DNA链的合成。

3)冈崎片段与半不连续复制

4)复制的终止:

5)DNA聚合酶

2 真核生物复制的特点

1)多个复制子,双向复制

2)复制子相对较小

3)复制终止通过复制叉的相遇而终止

4)复制起点为自主复制序列(ARS)

3 DNA复制的调控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比较

相同点:

1)半保留复制方式2)半不连续复制3)DNA 螺旋酶, SSBP4)RNA 引物

不同点:

1)复制起点(单、多)2)复制子(大小、多少)3)复制叉移动的速度

4)冈崎片段的大小5)端粒和端粒酶6)DNA聚合酶7)引物酶

思考题

名词解释

复制子半保留复制岗崎片段

简答题

1.DNA复制为何选择RNA作为引物?

2.大肠杆菌DNA复制起始过程如何,有哪些因子参与?

3.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形式有哪几类?

4.真核与原核复制的比较

第五节DNA的修复

1 错配修复

2 切除修复(碱基、核甘酸)

3 重组修复

4 DNA直接修复

5 SOS系统: SOS修复是指DNA受到严重损伤、细胞处于危急状态时所诱导的一种DNA修复方式,修复结果只是能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提高细胞的生成率,但留下的错误较多,故又称为错误倾向修复,细胞有较高的突变率。SOS反应是生物在不利环境中求得生存的一种基本功能。对原核生物将会产生高变异,对高等动物则是致癌的。

第六节DNA的转座

1.转座子(transponson,简称Tn), 又称易位子,是指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以自主复制和位移的一段DNA序列。

2.转座子类型:

?细菌转座子

1)IS (插入序列2) Tn (复合转座子)3)TnA (TnA family)

?真核生物转座子特点:(1)两端有IR(2)内部有转座酶等基因;

3.转座的遗传学效应:引起插入突变、产生新基因、引起染色体畸变、引起生物进化

4.玉米中控制因子家族

1)自主性元件:Ac 有自主剪接和转座的能力。

2) 非自主性元件:Ds

单独存在是稳定的;不能自发地转座,当基因组中存在与非自主性元件同家族的自主性元件时,它才具备转座功能,成为与自主性因子相同的转座子,不论这自主元件位于何处。

问答题

①什么是转座子?转座子有哪几种类型?

②什么叫做Ds-Ac因子?

③错配修复和切除修复的机制。

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

——从DNA到RNA

1.基本概况

编码链与模板链:

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有意义链、正(+)链);将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 合成的DNA链称为模板链(无意义链、负(-)链)。

结构基因:DNA分子上转录出RNA的区段,称为结构基因。

转录单元: 一段从启动子开始至终止子结束的DNA序列。

RNA合成的基本特征:

1)5’→3’方向;

2)底物三磷酸核苷酸(NTP)

3)不对称转录,以单链DNA为模板。

4)不需要引物,合成是连续的。

5)对一个基因组来说,转录只发生在一部分基因,且每个基因的转录都受到相对独立的控制。

2.转录的基本过程

1)模板识别:

与原核生物的不同,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不能直接识别基因的启动子区,需要一些被称为转录调控因子的辅助蛋白质按特定顺序结合于启动子上,RNA聚合酶才能与之相结合并形成复杂的前起始复合物,以保证有效地起始转录。

2)转录起始

3)转录延伸:即是RNA聚合酶释放σ因子离开启动子后,核心酶沿着模板DNA移动并使新生RNA链不断伸长的过程。

4)转录终止

3.转录机器的主要成分

转录酶: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RNA polⅠ、RNA polⅡ、RNA pol Ⅲ)

转录复合物

思考:

RNA聚合酶如何找到DNA上需要转录的那个基因的特异性启动子?

因子功能特点

(1)σ因子负责模板链的选择和转录的起始

(2)提高RNA聚合酶对启动子区的亲和力

(3)σ因子不参与转录延伸过程,在转录起始后RNA聚合酶上释放出来

?只有全酶才能在正确位置起始转录。核心酶能在DNA模板上合成RNA,但不能在正确位置起始转录。

核心酶和全酶的区别:核心酶没有σ因子

4.启动子与转录过程

1)原核生物的启动子结构特点:

转录起始点:常见序列为CAT,A为起始点

-10区:

结构特点:保守序列:TA TAAT A.T较丰富,易于解链。

功能:(1) RNA pol结合位点;(2) 形成开放启动复合体;(3) 使RNA pol定向转录。

-35区:

结构特点:

其保守序列TTGACA 与-10序列,相隔16-19bp

功能:

(1)RNA pol的识别位点。(2) 不同σ亚基识别不同启动子,调控不同基因的转录起始。

增强子:具有增加启动子的作用。

增强子的特点:

?远距离效应。

?无方向性。可位于靶基因的上游、下游或内部。

?顺式调节。只调节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靶基因。

?无物种和基因特异性。可连接到异源基因上发挥作用

?有组织特异性。需要特定的蛋白因子参与。

?有相位性。其作用与DNA的构象有关。

2)真核生物的启动子

?核心启动子:保证RNA聚合酶Ⅱ转录正常起始所必需的、最少的DNA序列,包括转录起始位点及转录起始位

点上游TATA区。作用:选择正确的转录起始位点,保证精确起始

?上游启动子元件:控制转录效率、频率

?其他元件:八碱基区域、KB元件、ATF元件

思考:

?RNA聚合酶如何找到DNA上的一个特异性的启动子?

?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点?

?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点?

转录因子:凡是转录起始过程必需的蛋白质,只要它不是聚合酶的组成成分,就可将其定义为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

抗终止作用:ρ因子的作用被抵消,使得RNA聚合酶通过终止子继续转录后面的基因

5.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

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

●mRNA转录产物是成熟的,不需修饰即可直接进行翻译;

●半衰期短

●多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5’端无“帽子”结构,3’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poly(A)结构。无内含子,mRNA是连续的

●S –D 序列:使rRNA正确定位于起始密码子

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

●5’ 端存在“帽子”结构

●多数mRNA 3’ 端具有poly(A)尾巴(组蛋白除外)

●以单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前体mRNA有内含子,是断裂基因。

注意:

单顺反子mRNA: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多顺反子mRNA:编码多个蛋白质的mRNA。

5’端帽子结构的功能:a. 翻译起始的必要结构,b. 增加mRNA的稳定性c. 有助于mRNA越过核膜

polyA尾巴的功能: 与mRNA从细胞核转送到细胞质有关。稳定mRNA结构,保持生物半衰期。与真核mRNA的翻译效率有关:

6.内含子的剪接、编辑、再编码及化学修饰

核酶(ribozyme) (核糖核酸酯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作用特点:核酶既是催化剂又是底物,随着反应最终消失。

思考题

名词解释:

转录单位、转录起点、启动子、终止子

简答题:

1、简述 因子在转录起始中的作用

2、简述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的结构

3、简述原核生物转录终止的两种机制

4. RNA聚合酶II的启动子有哪些基本元件,各元件的作用是什么?

5.碱基替换编辑、插入编辑与点突变(碱基替换、碱基增加)有何不同?

6.真核生物转录和原核生物转录的差异?

7.转录和复制都是合成的过程,二者有何不同?

8.内含子的“功能”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9.核酶的意义和应用有哪些?

10.RNA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第四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从mRNA到蛋白质

?遗传密码——三联子

1 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genetic code):mRNA中蕴藏遗传信息的碱基顺序。

2 遗传密码的性质?

(1)密码的连续性

(2)密码的简并性

(3)密码的通用性和特殊性

(4)密码子的摆动性

密码子和tRNA数量

?如果有几个密码子同时编码一个氨基酸,凡是第一、二位碱基不同的密码子都对应于各自独立的tRNA。

?第一、二位碱基相同的密码子,则共用一种tRNA。

?tRNA的结构、功能与种类

1.tRNA的空间结构

(1)三叶草的二级结构

a、氨基酸接受臂:功能:负责携带氨基酸。

b、TψC臂:功能:负责和核糖体上的rRNA 识别结合;

c、反密码子臂:功能:负责对mRNA上的密码子的识别与配对。

d、D环:功能:起连接作用

e、额外环:功能:在tRNA三维结构中连接两个区域(D环-反密码子环和TψC-受体臂)。

f、含丰富的稀有碱基:每个tRNA分子至少含有2个稀有碱基,最多有19个

(2)“ L”形三级结构

2 tRNA的功能

1) 解读mRNA的遗传信息

2) 运输的工具,运载氨基酸

3 tRNA的种类:起始tRNA和延伸tRNA; 同工tRNA; 校正tRNA

AA-tRNA合成酶的功能:

1)能识别tRNA。

2)能识别氨基酸,它对两者都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核糖体发挥生物学功能的5个活性位点

①mRNA结合位点;

②结合AA-tRNA位点(A位);

③结合肽基tRNA位点(P位);

④空载tRNA移出位点(E位);

⑤形成肽键的位点(转肽酶中心) 。

核糖体的功能

小亚基: 负责对模板mRNA进行序列特异性识别

大亚基: 负责携带AA-tRNA、肽键的形成等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1)氨基酸的活化

氨基酸+ATP —→氨基酰-AMP +PPi

氨基酰-AMP+tRNA —→氨基酰-tRNA +AMP

2)翻译的起始

a)核糖体大小亚基分离

b)30S小亚基通过SD序列与mRNA模板相结合。

c)起始tRNA 的结合

d)70S 起始复合物形成

起始因子生物学活性

IF-1 防止tRNA过早与核糖体A位点结合。IF-2 帮助fMet-tRNAfmet与30S小亚基结合

IF-3 与30S小亚基结合,防止过早与50S亚基结合促进fMet-tRNAfmet向P位点迁移

3)肽链的延伸

AA-tRNA与核糖体结合(进位): 主要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识别;需要消耗GTP,并需EF-Tu、EF-Ts

两种延伸因子

肽键的生成:

移位。核糖体向mRNA3’端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需要消耗GTP,并需EF-G延伸因子。

4)肽链的终止:肽链释放,tRNA逐出,核糖体与mRNA解聚。

真核与原核蛋白质合成的异同

真核原核

核糖体80S 70S

含蛋白数量多于80 少于60

起始tRNA tRNA met tRNAfmet

启动eIF十多种IF三种

小亚基先与tRNA结合先与mRNA结合

延长 EF1,EF2 EF-Tu EF-Ts EF-G

终止RF RF1,RF2,RF3

5)蛋白质前体的加工

N-端f-Met或Met的切除

二硫键的形成

特定氨基酸的化学修饰

切除新生肽链中的非功能片段

蛋白质的空间折叠

分子伴侣:能在细胞内辅助新生肽链正确折叠的一类蛋白质。分为两类:热休克蛋白家族、伴侣素家族

?蛋白质的运转机制

翻译运转同步机制:分泌蛋白质大多是以同步机制运输的。

翻译后运转机制:由细胞质进入细胞器的蛋白质大多是以翻译后运转机制运输的。

第五、六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法(略)

第七章基因表达与调控(上)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

?绪论

1 基因表达的方式

永久性表达:指不大受环境变动而变化的一类基因表达。维持细胞最低限度功能所不可少的基因。

适应性表达:指环境的变化容易使其表达水平变动的一类基因表达。

应环境条件变化基因表达水平增高的现象,这类基因被称为可诱导的基因;

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的现象相应的基因被称为可阻遏的基因。

2 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

?适应环境、维持生长和增殖(原核、真核)

?维持个体发育与分化(真核)

?原核生物基因调控总论

操纵子:是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及其所控制的一组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所组成。操纵基因受调节基因产物的控制。

操纵子的基本组成:

调控基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编码蛋白质或RNA的任何基因。

调控基因(regulator gene):参与其他基因表达调控的RNA或蛋白质的编码基因。

操纵基因(operator gene,O):调控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段DNA序列;

?启动子(promoter, P) :能被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启动基因转录的一段DNA序列。

?终止子(terminator, T) :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

负转录调控:

在没有调控蛋白质存在时基因是表达的,加入这种调控蛋白质后基因表达活性便被关闭。

相应的调控蛋白称为阻遏蛋白;

正转录调控:

如果在没有调控蛋白质存在时基因是关闭的,加入这种调控蛋白质后基因活性就被开启。

相应的调控蛋白称为激活蛋白。

?可诱导调控:在某些物质的诱导下使基因活化。

?可阻遏调控:基因平时是开启的,处在产生蛋白质或酶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代谢物或化合物的积

累而将其关闭,阻遏了基因的表达。

?辅阻遏物(corepressor):作用于调控蛋白,引起基因表达阻抑的小分子物质。

?诱导物(inducer):作用于调控蛋白,引起诱导发生的小分子物质。

?效应物(effector):在操纵子系统中某些特定的物质能与调控蛋白结合,使调控蛋白的空间构像发生变化,

从而改变其对基因转录的影响的特定物质。

?安慰诱导物:

如果某种物质能够促使细菌产生酶而本身又不被分解,这种物质被称为安慰诱导物,如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

?乳糖操纵子(lac)与负控诱导系统

代谢激活蛋白(catabolite activator protein , CAP)由Cap基因编码,能与cAMP形成复合物。结合cAMP后成为有活性的CAP,称为CRP

ATP camp

腺苷酸环化酶

CAP只有与cAMP cAMP 受葡萄糖水平的控制。

葡萄糖含量高------ cAMP水平低

葡萄糖含量低------ cAMP水平高

葡萄糖效应:酵解途径中某些代谢产物是cAMP活性的抑制剂。因此,葡萄糖效应又叫降解物的遏阻效应。

?色氨酸操纵子与负控阻遏系统

色氨酸trp操纵子的结构

E D C B A

P启动子O操纵子L前导序列trpA~E为结构基因t终止子trpR调控基因

前导序列trp L :在trp mRNA 5’端trpE基因的起始密码前一个长162bp的mRNA片段。起着随色氨酸浓度升高降低转录的作用;

弱化子(attenuator, a ) :也称内部终止子,DNA中可导致转录过早终止的一段核甘酸序列。

弱化作用要具备三个重要的条件:

1) 前导序列中要有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

2) 具备四组配对区

3) 转录和翻译必须耦联

色氨酸trp操纵子的结构特点?

(1)调控基因trpR和trpABCDE不连锁;

(2)操纵基因在启动子内

(3)启动子和结构基因不直接相连,二者被前导序列(Leader) 所隔开

(4)有弱化子

trp操纵子的调控系统

1)无Trp时:阻遏物→不结合操纵基因

当缺乏色氨酸时,该操纵子开放表达

2)有Trp时:阻遏物+Trp →结合操纵基因

当存在色氨酸时,该操纵子关闭

转录水平上其它调控:

?σ因子的调节作用

?组蛋白类似蛋白的调节作用

?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

?抗终止因子的调节作用

?转录后调控

1. mRNA自身结构元件对翻译起始的调节

1) 起始密码子的调节:AUG 最常用的起始密码子

2) SD序列的调控:SD序列与核糖体和mRNA的结合有关。

2. mRNA稳定性对转录水平的影响

3. 调节蛋白的调控作用

4. 反义RNA的调节作用

反义RNA 通过互补的碱基与特定的mRNA结合,并改变所配对mRNA分子的构象,导致翻译过程被开启或者关闭,也可能导致目标mRNA分子的快速降解。

5. 稀有密码子对翻译的影响: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总量

6. 重叠基因对翻译的影响

7. 翻译的阻遏:QB噬菌体复制酶可作为翻译阻遏物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

8. 魔斑核苷酸水平对翻译的影响

当大肠杆菌处于氨基酸饥饿时,在体内出现两种异常的核苷酸,人们称之为魔斑I和魔斑II。后来才知道,魔斑I 就是ppGpp,魔斑II就是pppGpp。

ppGpp:鸟苷四磷酸pppGpp:鸟苷五磷酸有时候合写为(p)ppGpp

第八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下)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

真核生物基因调控可分为两大类:

瞬时调控或称可逆性调控;发育调控或称不可逆调控

?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和转录活性

1.真核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和转录翻译的差异?

①单顺反子②核小体③不转录区域和内含子④基因重排和基因扩增

④转录调节区⑥转录和翻译的时空间隔⑦成熟和剪接

2.基因家族: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有很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将这些基因称为基因家族。

3.内含子:指存在于原始转录物或基因组DNA中,但不存在于成熟mRNA、rRNA或tRNA中的那部分核苷

酸序列。

4.真核生物DNA水平上的基因调控:

a)染色质结构的影响:转录前,染色质在特定区域解旋松弛,核小体结构的消除或改变,形成自由DNA。

b)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的现象,它使细胞在短期内产生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

育的需要,是基因活跃的一种方式。

c)基因重排和移位:基因重排是将一个基因从远离启动子的地方移到距它很近的位点从而启动转录。

d)基因丢失: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丢掉某些基因而去除其活性。

5.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的机理

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机器的主要组成

1)启动子:

核心启动子:指保证RNA聚合酶II转录正常起始所必需的、最少的DNA序列,如转录起始点和上游的TATA框;功能:确定转录起始位点并产生基础水平的转录

上游启动子成分UPE:如CAA T框,GC框等;

功能:调节转录起始的频率,提高转录效率。

增强子:指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

增强子的特性?

A、增强效应十分明显。

B、增强效应与其位置和取向无关。

C、大多为重复序列(50bp)。

D、其增强效应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与特定蛋白因子相互作用才能发挥功能。

E、没有基因专一性,可以在不同的基因组合上表现增强效应;

F、许多增强子还受外部信号的调控。

增强子的作用原理?

(1)影响模板附近的DNA结构

(2)将模板固定在细胞核内特定位置

(3)可能作为反式作用因子或RNA聚合酶II进入染色质结构的“入口”。

顺式作用元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非编码DNA序列。如:真核生物启动子和增强子

反式作用因子:由其它基因表达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如:阻遏蛋白是反式作用因子,RNA聚合酶也是。

2)转录模板

3)RNA聚合酶II:

4)转录蛋白质因子

思考:

1.什么是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

2.转录因子和反式作用因子的关系?

转录因子是起正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

DNA结合域包括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

DNA结合域的结构花式/基元

?螺旋-转角-螺旋结构(helix-turn-helix,HTH)

?锌指结构(Zinc finger )

?同源异形结构域(Homeodomains,HD)

?螺旋-环-螺旋结构(helix-loop-helix,HLH)

亮氨酸“拉链” (leucine zipper )

?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1. 蛋白质的磷酸化对基因转录的调控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信息传导调节方式

存在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根据其结构和转换信号的方式又分为三大类: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和跨膜蛋白激酶受体。

2. 蛋白质乙酰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组蛋白的高乙酰化是活跃转录染色质的一个标志,而低乙酰化则与转录抑制有关。

3. 激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4. 热激蛋白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其他水平上的表达调控

1.RNA的加工成熟

rRNA和tRNA的加工成熟

rRNA加工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分子内的切割,另一个是化学修饰。原核生物rRNA主要是碱基甲基化,而真核生物rRNA则主要是核糖甲基化。

mRNA的加工成熟

5′末端加“帽子”

3′末端加上poly(A)

RNA的剪接

核苷酸的甲基化修饰等

2.翻译水平的调控

第九章疾病与人类健康

一、致癌基因与原癌基因,基因治疗与基因工程的区别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

致癌基因(oncogene )最初是定义为病毒携带的、能够引起靶细胞的转化基因。大部分病毒性癌基因具有细胞副本,参与正常细胞功能,这些细胞基因称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s),并在特定情况下它们在细胞中的变异或异常活性与肿瘤形成息息相关。

基因治疗在基因水平上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失活、引入新基因等。

基因工程按人们意愿设计,通过改造基因或基因组而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二、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科学意义

1、HGP(人类进行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疾病基因研究的贡献

2、HGP对医学的贡献

3、HGP对生物技术的贡献

4、HGP对制药工业的贡献

5、HGP对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

6、HGP对生物进化研究的影响

Ps:7、HGP带来的负面作用

侏罗纪公园不只是科幻故事;种族选择性灭绝性生物武器;基因专利战;基因资源的掠夺战;基因与个人隐私。

分子生物学作业

分子生物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断裂基因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相互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成为断裂基因。 2.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由基因组DNA上的单个碱基的变异引起的DNA 序列多态性。是人群中个体差异最具代表性的DNA多态性,相当一部分还直接或间接与个体的表型差异、对疾病的易感性或抵抗能力、对药物的反应性等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被认为是一种能稳定遗传的早期突变。 一、简答题 1.简述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①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 内,除配子细胞外,体细胞内基因组是双份的(即双倍体),有两份同源的基因组。 ②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即一个结构基因经过转 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再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 ③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可达百万次以上。 ④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的区域。 ⑤真核生物的大部分基因都含有内含子,因此,基因是不连续的

(断裂基因)。 ⑥真核生物基因组远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具有多复制起始 点,而每个复制子的长度较小。 2.试述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是指第一向的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电泳与第二向SDS-PAGE组成的分离系统,也称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2-DE。等电聚焦电泳是基于蛋白质等电点(pI)的差异进行分离,SDS-PAGE则是根据蛋白质分子量(Mw)的不同进行分离。 其中等电聚焦指:在电场中电泳基质形成一个从正极到负极不断增大的PH梯度,由于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正极移动,待正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负极移动,当蛋白质分子运动到各自的PI处时,所带净电荷变为零,于是停止迁移而留在该位置上,这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别聚焦在各自的PI处,形成一条狭窄稳定的区带而彼此分开的现象就称为等电点聚焦。 SDS-PAGE是在PAGE系统中加入SDS和还原剂后所组成的电泳系统。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疏水端能插入蛋白质分子内,破坏蛋白质分子内的氢键及疏水作用,改变蛋白质分子的三级和四级结构;还原剂则断裂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使蛋白质分子去折叠,结构变得舒展。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合后,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所带负电荷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消除了不同分子间原有电荷的差异。蛋白质-SDS复合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中的迁移率不再与电荷相关,而主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上编艺术总论 广义而言,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狭义的艺术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 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出现是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主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格罗塞(1862-1927)的《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艺术学的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艺术:泛指各种技术技能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与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它们的共性。 《辞海》的定义: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尼采 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和自然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所以艺术生产必须适应欣赏者的消费需要;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二、主体性三、审美性 一、形象性 形象性指的是艺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显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并反映社会生活的属性。 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成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二、主体性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分子生物学问题汇总

Section A 细胞与大分子 简述复杂大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Section C 核酸的性质 1.DNA的超螺旋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A 发生在闭环双链DNA分子上 B DNA双链轴线高卷曲,与简单的环状相比,连接数发生变化 C 当DNA扭曲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同时,DNA变得紧绷,为正超螺旋,反之变得松弛为负超螺旋。自然界几乎所有DNA分子超螺旋都为负的,因为能量最低。 2.简述核酸的性质。 A 核酸的稳定性:由于核酸中碱基对的疏水效应以及电荷偶极作用而趋于稳定 B 酸效应:在强酸和高温条件下,核酸完全水解,而在稀酸条件下,DNA的核苷键被选择性地断裂生成脱嘌呤核酸 C 碱效应:当PH超出生理范围时(7-8),碱基的互变异构态发生变化 D 化学变性:一些化学物质如尿素,甲酰胺能破坏DNA和RNA二级结构中的 而使核酸变性。 E 粘性:DNA的粘性是由其形态决定的,DNA分子细长,称为高轴比,可被机械力和超声波剪切而粘性下降。 F 浮力密度:1.7g/cm^3,因此可利用高浓度分子质量的盐溶液进行纯化和分析 G 紫外线吸收:核酸中的芳香族碱基在269nm 处有最大光吸收 H 减色性,热变性,复性。 思考题:提取细菌的质粒依据是核酸的哪些性质? 质粒是抗性基因,,在基因组或者质粒DNA中用碱提取法。 Sectio C 课前提问 1.在1.5mL的离心管中有500μL,取出10 μL稀释至1000 μL后进行检测,测得A260=0.15。 问(1):试管中的DNA浓度是多少? 问(2):如果测得A280=0.078, .A260/A280=?说明什么问题? (1)稀释前的浓度:0.15/20=0.0075 稀释后的浓度:0.0075/100=0.75ug/ml (2)0.15/0.078=1.92〉1.8,说明DNA中混有RNA样品。 2.解释以下两幅图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六章作业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六章作业 09级一班芮世杭222009317011027 1,列举两种研究基因表达模式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1)基因表达序列分析技术(SAGE)是一种以DNA序列测定为基础定量分析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技术能够直接读出任何一种细胞类型或组织的基因表达信息在转录组水平上,任何长度超过9—10个碱基的核苷酸片段都可能代表一种特异性核苷酸的转录产物,因此,用特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离转录产物中具有基因特异性的9—10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并制成标签。将这些序列标签连接,克隆,测序后,根据其占总标签数的比例即可分析其对应编码基因的表达频率。 (2)原位杂交技术(ISH)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体系,在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上对核酸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段,分为RNA和染色体原位杂交两大类。RNA原位杂交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被固定的组织切片反应。若细胞中存在与探针互补的mRNA分子,两者杂交产生双链RNA,课通过反射性标记或经酶促免疫显色,对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3)基因芯片技术(FISH)对寡核苷酸探针做特殊的修饰和标记,用原位杂交与靶染色体或DNA上特定的序列结合,再通过与荧光素分子相耦联的单克隆抗体来确定该DNA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简述基因芯片技术对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解某些基因对特定生长发育阶段的重要性;基因芯片还可用于进行基因诊断,可建立正常人特定组织、器官的基因芯片,给出标准杂交信号图。用可疑病人的cDNA做探针与之杂交,检查哪些基因的表达受抑制或激活,另可研究表达基因的生物学特性。 3,比较酵母双杂交技术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优缺点? (1)酵母双杂交技术称Two-hybrid system也叫interaction trap(相互作用陷井),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分离基因的新方法,可用于分离能与已知靶蛋白质(target protein)相互作用的基因。 基本原理: 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大多是由两个结构上分开、功能上独立的结构域组成的。如GAL4的N端1-147aa是DNA结合域(BD),其C端768-881aa是转录激活域(AD)。一般情况下,AD能与GAL4效应基因启动子上游的特定DNA区段(UAS)相结合,而此时,AD 则推动了转录起始。 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GAL4 AD和BD分别克隆到不同的载体上,导入同一细胞株中表达,效应基因无法被激活,但可把来自不同转录因子的AD或BD区域连成一个功能基因。 主要实验过程: a. 选择缺失GAL4编码基因的酵母寄主菌株-SFY526或HF7c; b. 构建带有GAL1 UAS-启动子-lac Z(His3)的转化载体; c. 把已知的靶蛋白质编码基因克隆到pGBT9的多克隆位点上,把所有cDNA都克隆到pGAD424载体上,构成cDNA表达文库。 d. 从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这两种重组质粒DNA,共转化感受态酿酒酵母菌株。 e. 将共转化的酵母菌株涂布于缺少Leu,Trp和His的培养基上,筛选表达相互作用的杂种蛋白的阳性菌落。

(精选)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 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

“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2.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运动解剖学笔记 十

运动解剖学笔记十 《运动解剖学》 内容提纲

绪论 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学习目的和任务: 1、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基本观点(二)基本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发展史 五、解剖学定位术语 (一)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二)常用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部下:靠近足部前:靠近腹侧后:靠近背侧 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近侧端:四肢的近躯干端远侧端:四肢的远躯干端 桡侧:前臂的外侧尺侧:前臂的内侧腓侧:小腿的外侧胫侧:小腿的内侧(三)人体基本面: 1、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之切面,亦称横切面。 2、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亦称冠状面。 (四)人体基本轴: 1、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叫冠状轴。 2、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 第一节细胞和细胞间质 一、细胞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立方形、扁平形、菱形等 人体最大的细胞如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如小脑内的颗粒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功能: 1、细胞膜 结构:由双层脂类分子嵌入一层蛋白质分子构成,称为单位膜。 功能:A、保持细胞的完整性。B、选择性的通透作用。C、调节作用。 2、细胞质:半透明的胶样物质,叫基质;悬浮两种颗粒——细胞器和包含物。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器官。包括: A、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内质网: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内网器:与细胞的分泌机能有关。

(完整版)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 ↑ 共时← —————————————→历时 ↓ 特殊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 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 世界 读者作家 作品 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 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

一、绪论 两个经典实验 1、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实验:先将光滑型致病菌(S型)烧煮杀活性以后、以及活的粗糙型细菌(R型)分别侵染小鼠发现这些细菌自然丧失了治病能力;当他们将经烧煮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再感染小鼠时,实验小鼠每次都死亡。解剖死鼠,发现有大量活的S型细菌。实验表明,死细菌DNA 进行了可遗传的转化,从而导致小鼠死亡。 2、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当细菌培养基中分别带有35S或32P标记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子代噬菌体就相应含有35S标记的蛋白质或32P标记的核酸。分别用这些噬菌体感染没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菌,经过1~2个噬菌体DNA 复制周期后进行检测,子代噬菌体中几乎不含带35S标记的蛋白质,但含30%以上的32P 标记。说明在噬菌体传代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二、染色体与DNA 嘌呤嘧啶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 染色体 性质: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命过程;4、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组蛋白一般特性:1、进化上极端保守,特别是H3、H4;2、无组织特异性;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4、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 非组蛋白:HMG蛋白;DNA结合蛋白;A24非组蛋白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 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蛋白质所隔开。人们把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称为C值,在真核生物中C 值一般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 值一般大于低等动物,但某些两栖类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真核细胞DNA序列可被分为3类:不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真核生物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2、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的重复序列;3、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这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4、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之;5、真核基因组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6、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7、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8、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章作业【修订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章作业(5-13题) 222009317011128 牛旭毅2011.10.15 5,比较原核与真核的核糖体组成? 答:相同点:核糖体是一个致密的核糖核蛋白颗粒,可以解离为两个亚基,每个亚基都含有一个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rRNA和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不同点:(1)原核生物核糖体由约2/3的RNA及1/3的蛋白质组成。真核生物核糖体中RNA占3/5,蛋白质占2/5。(2)大肠杆菌核糖体小亚基由21种蛋白质组成,分别用S1……S21表示,大亚基由33种蛋白质组成,分别用L1……L33表示。真核生物细胞核糖体大亚基含有49种蛋白质,小亚基有33种蛋白质。 6,什么是SD序列?其功能是什么? 答:定义:因澳大利亚学者夏因(Shine)和达尔加诺(Dalgarno)两人发现该序列的功能而得名。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起点上游与原核16S 核糖体RNA或真核18S rRNA 3′端富含嘧啶的7核苷酸序列互补的富含嘌呤的3~7个核苷酸序列(AGGAGG),是核糖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并形成正确的前起始复合体的一段序列。 功能:此序列富含A-G,恰与16SRNA3’端富含T-C的序列互补,因此mRNA 与核蛋白体sRNA容易配对结合。因此SD序列对mRNA的翻译起重要作用。 7,核糖体有哪些活性中心? 答:核糖体有多个活性中心,即mRNA结合部位、结合或接受AA- tRNA部位(A 位)、结合或接受肽酰-tRNA的部位(P位)、肽基转移部位及形成肽键的部位(转肽酶中心),此外还应有负责肽链延伸的各种延伸因子的结合位点。 8,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翻译起始过程中有什么区别? 答: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fMet-tRNA(fMet上角标),30s小亚基首先与mRNA 模板相结合,再与fMet-tRNA(fMet上角标)结合,最后与50s大亚基结合。 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Met-tRNA(Met上角标),40s小亚基首先与Met-tRNA(Met上角标)相结合,再与模板mRNA结合,最后与60s大亚基结合生成起始复合物。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机制与原核生物基本相同,其差异主要是核糖体较大,有较多的起始因子参与,其mRNA具有m7GpppNp帽子结构,Met-tRNA (Met上角标)不甲酰化,mRNA分子5' 端的“帽子”参与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9,链霉素为什么能预制蛋白质合成? 答:链霉素是一种碱性三糖,干扰fMet-t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从而阻止蛋白质合成的正确起始,并导致mRNA的错读。若以poly(U)作模板,则除苯丙氨酸(UUU)外,异亮氨酸(AUU)也会掺入。链霉素的作用位点在30S亚基上。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一位叫丽水千里的朋友贴出的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 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 5、艺术门类 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 艺术本质论 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 1、艺术产生的理论 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生产-消费) 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 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 艺术把握世界方式 形象性特征: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借助艺术通感。音到形,诗到画。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同 特征的美——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的重要。“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悟,又表现思想” 艺术形象性: 1、主观客观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 主观因素消失在客观的因素中——建筑 客观因素消失在主观因素中——音乐

运动解剖学笔记

《运动解剖学》内容提纲

绪论 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学习目的和任务: 1、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基本观点(二)基本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发展史 五、解剖学定位术语 (一)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二)常用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部下:靠近足部前:靠近腹侧后:靠近背侧 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近侧端:四肢的近躯干端远侧端:四肢的远躯干端 桡侧:前臂的外侧尺侧:前臂的内侧腓侧:小腿的外侧胫侧:小腿的内侧 (三)人体基本面: 1、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之切面,亦称横切面。 2、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亦称冠状面。 (四)人体基本轴: 1、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叫冠状轴。 2、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 第一节细胞和细胞间质 一、细胞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立方形、扁平形、菱形等 人体最大的细胞如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如小脑内的颗粒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功能: 1、细胞膜 结构:由双层脂类分子嵌入一层蛋白质分子构成,称为单位膜。 功能:A、保持细胞的完整性。B、选择性的通透作用。C、调节作用。 2、细胞质:半透明的胶样物质,叫基质;悬浮两种颗粒——细胞器和包含物。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总结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有哪些方面? 1、结构分子生物学; 2、基因表达的调节与控制; 3、DNA重组技术及其应用; 4、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 第二章DNA and Chromosome 1、DNA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2、DNA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分开的两条单链分子按照碱基互补原则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的现象。 3、Tm(熔链温度):DNA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温度,即DNA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被解开成单链分子时的温度) 4、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称为退火 5、假基因:基因组中存在的一段与正常基因非常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序列。以Ψ来表示。 6、C值矛盾或C值悖论:C值的大小与生物的复杂度和进化的地位并不一致,称为C值矛盾或C值悖论(C-Value Paradox)。 7、转座:可移动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的重排现象。 8、转座子: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上可以转移位置的遗传成分 9、DNA二级结构的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相互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外侧;3)DNA分子表面有大沟和小沟;4)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通过氢键连系,且A=T、G ≡ C(碱基互补原则);5)螺旋的螺距为3.4nm,直径为2nm,相邻两个碱基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每圈螺旋包含10个碱基对;6)碱基平面与螺旋纵轴接近垂直,糖环平面接近平行 10、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质或RNA的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包括编码区两侧的调控序列和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 特点:1)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哺乳类生物大于2X109bp;2)单顺反子(单顺反子:一个基因单独转录,一个基因一条mRNA,翻译成一条多肽链;)3)基因不连续性断裂基因(interrupted gene)、内含子(intron)、外显子(exon);4)非编码区较多,多于编码序列(9:1) 5)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11、Histon(组蛋白)特点:极端保守性、无组织特异性、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可修饰作用、富含Lys的H5 12、核小体组成:由组蛋白和200bp DNA组成 13、转座的机制:转座时发生的插入作用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受体分子中有一段很短的被称为靶序列的DNA会被复制,使插入的转座子位于两个重复的靶序列之间。 复制型转座:整个转座子被复制,所移动和转位的仅为原转座子的拷贝。 非复制型转座:原始转座子作为一个可移动的实体直接被移位。 第三章DNA Replication and repair 1、半保留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template)按碱

分子生物学作业(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作业 第一次 1、Promoter:(启动子)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能活化RNA聚合酶的DNA序列,是RNA聚合酶的结合区,其结构直接关系转录的特异性与效率。 2、Cis-acting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非编码DNA序列,组成基因转录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一、简述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作业)P35 二、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延长过程。P58 肽链的延伸由于核糖体沿mRNA5 ′端向3′端移动,开始了从N端向C端的多肽合成。 起始复合物,延伸AA-tRNA,延伸因子,GTP,Mg 2+,肽基转移酶 每加一个氨基酸完成一个循环,包括: 进位:后续AA-tRNA与核糖体A位点的结合 起始复合物形成以后,第二个AA-tRNA在EF-Tu作用下,结合到核糖体A位上。 通过延伸因子EF-Ts再生GTP,形成EF-Tu?GTP复合物,参与下一轮循环。 需要消耗GTP,并需EF-Tu、EF-Ts两种延伸因子。 转位:P位tRNA的AA转给A位的tRNA,生成肽键; 移位:tRNA和mRNA相对核糖体的移动; 核糖体向mRNA3’端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二肽酰-tRNA2进入P位,去氨酰-tRNA 被挤入E位,空出A位给下一个氨酰-tRNA。移位需EF-G并消耗GTP。 三、真核细胞mRNA分子的加工过程有哪些?P40 1、5’端加帽 加帽指在mRNA前体刚转录出来或转录尚未完成时,mRNA前体5’端在鸟苷酸转移酶催化下加G,然后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进行甲基化。 帽子的类型 0号帽子(cap1) 1号帽子(cap1) 2号帽子(cap2) 2、3’端的产生和多聚腺苷酸花 除组蛋白基因外,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都有poly(A)序列,其长度因mRNA种类不同而变化,一般为40~200个A 。 大部分真核mRNA有poly(A)尾巴,1/3没有。 带有poly(A)的mRNA称为poly(A)+, 不带poly(A)的mRNA称为poly(A)-。 加尾信号: 3?末端转录终止位点上游15~30bp处的一段保守序列AAUAAA。 过程: ①内切酶切开mRNA3?端的特定部位; ②多聚A合成酶催化加poly(A)。 3、RNA的剪接

王宏建的《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全)1.doc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

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就的经济基础。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河北师范大学运动解剖学笔记考研题库

1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2运动终板:有髓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时髓鞘消失,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分支的终末部分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 12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在长骨主要见于骨髓腔,长骨干密质深面也有薄层骨松质,它们往往形成杆状或片状的辜小梁 13关节:全身各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相连,称* 14关节囊:为附着在关节面周缘及其附近骨面的结缔组织囊,可分为内外两层 15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连接相邻骨,对关节有加固作用,它可分为囊韧带、囊外韧带、囊内韧带。 16滑膜襞:属关节的辅助结构,是关节囊滑膜层突向关节内的皱襞。17滑膜囊:关节囊滑膜层向外突出形成的囊状结构,位于肌腱与骨之间,囊腔内有滑液,作用是当肌肉收缩时,减少肌腱与骨的之间的摩擦。 19足弓:由7块跗骨5块趾骨及其关节韧带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20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以及连接它们的23块椎间盘、关节和韧带装置组成的躯干的中轴和支柱。 22肌腱:由许多胶原纤维构成的,互相交织排列形成瓣状,缺乏收缩性,但很坚韧,可抵抗较大的张力。 24深筋膜:位于浅筋膜的深面,由致密纤维结蹄组织构成,它包被全身,好似一层紧身衣,除覆盖全身肌肉表面外,在骨突之间增厚形成假韧带。 25原动肌:直接完成某动作的肌肉叫原动肌。 25对抗肌:被动完成某动作的肌肉即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肉。 29动力性工作:肌纤维紧张持续时间短,收缩和放松不断交替,经常改变拉力角度方向及骨杠杆的位置,这种工作称为* 38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收缩发力时,其肌力已对其中一个关节发挥作用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它关节或同时作用于所跨各关节时产生力量不足,这现象叫* 39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已在一个关节被拉长后,在其它关节不能被充分拉长或同时在所跨过关节被拉长而难以伸展的现象叫* 40肌肉起止点:肌肉一般以两端固定于相应的骨上,靠近人体正中面或颅侧的一端为起点;另一侧为止点。

文学理论重点笔记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其实际上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文学学。 2、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3、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4、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5、一般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史 共时← —————————————→历时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史 特殊文学史 6、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7、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 8、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9、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10、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2)、文学心理学: 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出入”说。 西方文论:亚理斯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投射”说、克罗齐“直觉”说、 3)、文学社会学: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4)、文学符号学 5)、文学价值学 6)、文学信息学 7)、文学文化学 11、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 1)、文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5)、艺术交往论 12、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 1)、“诗言志”说(选择,填空题) 《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序》中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13、形式主义文论 1)、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