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反应性鼻病

高反应性鼻病

第一章:高反应性鼻病

一:概述:

鼻气道高反应性(Nasal Airway Hyper reactivity)是指鼻粘膜对某些刺激因子的反应过强,并超过正常的生理状态,由此引起的鼻病即为高反应性鼻病(Hyperratire rhinopthy)。由于刺激因子的不同和发病机制的差异,临床上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刺激因子可有免疫性(变应原)、非免疫性(神经性、体液性、物理性)之分。根据以上所述,常见的变应性鼻炎有:变态反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自主神经不稳定、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过强反射性鼻炎(鼻腔内感觉神经轴突反射)增强、非变态性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联症等,由于鼻息肉的发病早期也时有鼻高反应性表现,故有时也将鼻息肉归入高反应性鼻病范畴。

二:病理:

尽管发病因素和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高反应性鼻病的病理基础皆为鼻粘膜的非感染性炎症。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血管扩张、组织水肿、腺体增生。上述改变因刺激因子的作用方式、发病机制的差别可表现为持续性或者间接性。

鼻粘膜非感染性炎症可有下面三种原因:1.炎性介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释放,以组织胺为代表的炎性介质,主要来自肥大细胞和浸润于局部的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碱性蛋白和阳离子蛋白,也可造成粘膜上皮的炎性损伤。2.神经递质失衡释放或其受体功能紊乱,也可引起神经源性炎症。3.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或其受体改变。

三:临床特点: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连续性喷嚏、多量浆粘液性鼻涕和鼻塞,此外常伴有鼻内发痒,也可波及外耳道、咽部、眼结膜。发病特点为多发性,鼻镜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或苍白水肿,如病期较长,也可有息肉样变或息肉形成。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现在儿童患者也日益增高。四: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明确发病因素,去除病因,避免接触。

2.药物治疗:

(1):抗组织胺药物的应用:第一代抗组织胺药物有扑尔敏、赛庚定、非那根等,由于有中枢抑制的作用,患者可出现嗜睡,影响工作,甚至会发生危险,故现在都为选择性应用。现在最常用的是第二代新型无中枢抑制(或抑制较轻)的抗组织胺药,如仙特敏(西替利嗪)、开瑞坦(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由于息斯敏和特非那丁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有引起猝死的报道,进来已经少用或不用。

(2):减充血剂:主要为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可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以减轻鼻和鼻窦粘膜肿胀与鼻溢。上述药剂无论口服还是鼻内应用都可产生全身血管的收缩作用,故心血管病、

高血压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前列腺肥大和窄角性青光眼等疾病的患者应该慎用或不用。

(3):抗胆碱药:0.03%异丙托溴胺喷鼻剂。

(4):肾上腺皮质激素,如辅舒良、雷诺考特、伯克钠等。

3:外科治疗:

(1):矫正鼻内结构畸形(如鼻中隔偏曲、鼻内孔狭窄、鼻甲增生性肥大等)。

(2):降低神经的兴奋性(如筛前神经切断术等)。

(3):降低鼻粘膜的敏感性、反应性(鼻腔粘膜靶点微波、激光、射频热凝治疗)。

第二章:变态反应性鼻炎

一:概述:

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又称变应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也是呼吸道变态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时和支气管哮喘同时存在,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根据国际耳鼻咽喉科学联合会(IFOR)31个成员国于1997年发表的综合报告显示,变应性鼻炎人群患病率为10%~40%。变应原是诱发AR的直接原因,患者均为易感个体,即为特应性(atopy)体质,某些抗原对大多数人无害,但一旦作用于易感个体,便可引起变态反应。已经证实空气污染和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有着明显得关系,甲醛是室内主要污染物,目前广泛使用的以碎木屑制成的含有甲醛尿素胶的建筑材料可缓慢释放出甲醛。二氧化硫是主要的室外污染源之一,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鼻分泌物中被氧化成硫酸,对鼻粘膜有很大的刺激性。

“变态反应”一词于1906年由奥地利医生冯·皮尔盖(Von·pirguer)所著《Allergie》一文中首次提出,意思是“改变了的反应性”为一类特殊的免疫反应,即由于反应过于强烈,而导致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其发生的必要条件有三个:(1)特异性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其分子量大(10000Dal以上;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基团(苯环氨基酸),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产生反应。(2):特应性个体(atopic individual),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其特异性抗体形成能力及介质细胞释放活性介质的能力极强;分泌性IGA(SIGA)水平低或其功能低下;肠壁通透性增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高;具有遗传因素等。(3):特异性抗原和特异性个体相遇。

本病的发病率在近20年有显著增加趋势,在发达地区尤为如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但现在发现儿童患者也较常见。女性激素也可加重变态反应。据初步估计,国内每年约有2000万人罹患本病。

二:病因:

(一)遗传因素: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疾病。遗传学的研究证实,人类基因组多个位点上(如5q31-33、11q13等)的基因多态性是变应性鼻炎重要的易感因素,相关的编码基因如IL-4、IL-5、FcεRIβ亚基等已经被证实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生过程。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变应性鼻炎及其其他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了近300%,相应的人类基因突变的比率并未发现有大幅度的上升,因此单纯的遗传易感性并不足以解释变应性鼻炎发病率迅速增加的原因。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深入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环境对基因组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现代观点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复杂作用才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根本原因。

(二)环境卫生假说:大量的试验和统计资料证明,发达国家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较欠发达国家为高。即使在同一国家,经济条件似乎也能影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变应性鼻炎包括其他变应性疾病在城市的发病率较农村更高。在农村,生长在农家且有大量机会接触农场动物和内毒素的儿童发生变应性疾病的机率低于同样生活在农村的非农家儿童。这些研究结果并不是鼓励大家都住到乡下的牛棚或猪圈去,但必需弄明白为什么多子女家庭、儿童托养机构等欠清洁甚至肮脏的环境条件反而对变应性鼻炎及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起到保护作用。1989年,Strachan在对枯草热和特应性皮炎等变应性疾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广受重视的环境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wsis),即:家庭卫生条件进步减少了儿童交叉感染的机会,儿童交叉感染机会的减少可能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增加有关。他认为:在儿童时期由于兄弟姊妹之间的不卫生接触或胎儿期间获得的感染抑制了变态反应的发生。而在刚刚过去的若干年间,随着家庭结构的缩小、居住条件及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减少了儿童交叉感染的机会,从而导致了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的增加。综上所述可理解为儿童正常免疫功能的建立和维持需要从小接触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反之则可能罹患变应性疾病,但病原体对儿童免疫功能的激发功能并是不一致的,如儿童出生后第一年患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减少7岁以内发生支气管哮喘和皮疹的机会,但反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合胞病毒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呈正相关。

现已知,变应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Th

2细胞优势分化和Th

2

细胞因子如IL-4、

IL-5等过度表达引起的疾病,其发生与Th

1和Th

2

细胞因子网络之间的平衡异常有关。目前一

般认为:感染对变态反应的发生、具有双向作用,例如临床上常可观察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

染通常会加剧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等的临床症状。但是,一些其他的感染因素尤其是儿童时期的感染因素如甲肝病毒、麻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对变态反应的发展具有抑制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结核杆菌、细菌内毒素等能够激发或增强机体内细胞免疫过程。如结核菌

素阳性的患者,其体内Th

2

细胞因子IL-4、IL-5、IL—13的水平相对较低,而Th-1细胞因子如IFN-γ水平相对较高。因此细胞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之间的这种此消彼长作用实际上反映

了机体Th

1和Th

2

之间的分化调节过程。这一点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三):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个人的自由度增大了,个人和社会的迁移度相应增加了;另外,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女性首次分娩的年龄增加了,家庭的规模缩小了。研究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后代发生变应性炎症的几率也越高。另一方面,一个家庭的人口及儿童数目似乎与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呈负相关。来自升学、就业、工作、生活的压力使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或兴奋的状态下,睡眠不足、失眠、噩梦、饮食不规律、烟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的刺激过度等因素都与变应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四):鼻粘膜的易感性:易感性的产生源于抗原物质的经常刺激,但其易感程度则视鼻粘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的大小而定。现已证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中不仅上述细胞数量高于常人,且有较强的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随着全世界工业化的进展,室内装修装饰、花卉花粉、室外大气污染造成的气候变化异常及空气中化学物质(变应原物质)的增加等因素刺激鼻腔粘膜,增强了鼻粘膜对上述物质的易感性。另外来自易感个体自身的感觉神经中无髓C型感觉神经传入纤维的高敏感性,当抗原物质进入鼻腔产生变态反应后,刺激鼻粘膜引起感觉神经末梢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如P物质等,从而导致血浆蛋白渗出,腺体分泌增加,形成神经原炎和诱发喷嚏等变态反应症状。

(五):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该变应原物质再次进入鼻粘膜便于相应的IgE结合而引起变态反应。引起本病的变应原按其进入人体的方式分为吸入性和食物性两大类,其中吸入性变应原多有a:花粉b:真菌c:屋尘螨d:动物皮屑e:羽毛f:室内尘土。食入性变应原是指由消化道进入人体而引起鼻部症状的变应原物质。如海鲜、蝉蛹等。

与半个世纪前相比,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人们接触的变应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例如人们放弃了亲自采摘食物、菜肴而更多的进食便捷的快餐;出于节省能量的需要导致室内接触尘螨的机会增加;更多的饲养猫、狗等宠物以及大城市内污染大气成分的改变等因素,都使人类接触的变应原发生了变化。

随着整个社会的日益工业化,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影响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城

市的大工厂和汽车尾气中所排放的大量含SO

2、NO

2

颗粒等直接增加了呼吸道炎症和感染的发

生率,部分成分还直接作为变应原刺激机体引起变态反应。室内大气污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

的因素,妇女在怀孕期或哺乳期接触烟草可增加小孩罹患变应性疾病的危险性。

除上述因素外,相关疾病的影响(如I型糖尿病的存在也可以诱导Th

2

细胞优势分化,促

进变应性疾病的发生)、抗变应性炎症药物的影响(如H

1

受体拮抗剂Cetirizine尽管可以缓解症状,但对变应性炎症的良性转归却是不利的)等在变应性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编者注:以上关于病因的几点叙述参考自《变应性鼻炎和环境卫生假说》【见《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第8期,P449,作者:李华斌、韩德民。】、《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在增加》【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2年第5期,P259,作者:李华斌、韩德民。】

三:发病机制:

变态反应性鼻炎其实就是发生在鼻粘膜的I型变态反应。

变应原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经巨噬细胞处理,【抗原递呈细胞(APC)释放抗原肽信号,后者激活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合成并释放多种Th2型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3(IL-3)、IL-4、IL-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和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进肥大细胞的分化、成熟,

增强B细胞IgE合成分泌的能力】刺激B淋巴细胞变为浆细胞,后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E(IgE,亦称反应素)抗体,现已经证明鼻粘膜中的IgE抗体(特异性)主要来自扁桃体。IgE经血液到达鼻粘膜,以其FC段附着于鼻粘膜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的上,与其表面的FcεRI受体结合,使鼻粘膜处于致敏状态,与此同时,对嗜酸性粒细胞有较强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当变应原物质再次进入鼻粘膜后,变应原与IgE抗体的Fab段结合,并使相邻的IgE发生桥连,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发生变异,释放出多种化学(炎性)介质,主要有:组胺(histamine)、缓激肽(bradykinin)、五羟色胺、白细胞三烯等,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前列腺素类、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上述介质通过其各自在鼻粘膜的血管壁、腺体和神经末梢上的受体,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发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作用于鼻粘膜的血管,使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增加,鼻粘膜水肿;作用于胆碱能神经,使腺体分泌旺盛;作用于感觉神经,使鼻粘膜敏感性增高,喷嚏发作,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作用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使局部的炎性反应进一步加重,促使鼻粘膜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加,最终导致在非变应原刺激时也可引起这个症状发作。

附:变态反应(allergy)又称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抗原发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其结果是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因此变态反应其实是一种病理性的免疫应答。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1963年,盖尔和库姆斯(Gell

and Coombs)根据免疫应答造成的损伤(免疫损伤)机制,变态反应可分为四个类型,I型即反应素型或过敏反应型;II 型即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III型即免疫复合物型(抗原抗体复合物型);IV型即迟发型或T细胞介导型。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提出V型、VI型等类型。

近年来不断有文章报道P物质(Substance P,SP)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SP是一种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肽,人体鼻粘膜中,存在着这种物质(并可从鼻分泌物中测的)及SP 神经纤维。当SP能神经兴奋性增强时,神经介质P物质大量释放,如同介质细胞及其颗粒中释放出来的生物活性介质一样能引起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粘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等,并能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的释放,引起变态反应发生,而多次反复应用辣椒素(Capsaicin,CAP,)能逐渐消耗SP,并使SP能神经被组滞和变性。这一理论和实验的提出为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开辟了一个的领域,并可望为治疗变应性鼻炎开辟一条新路。张范英等先用1%的卡因行鼻甲粘膜表面麻醉,然后用美国Sibma公司生产的辣椒辣素3.3mmol/L,经稀释后配制成0.656μmol/L,然后每条含有上述溶液50μg的特制标准过滤纸条,于双侧鼻腔中、下鼻甲粘膜表面各贴1片,5天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收集100例病人资料,结果评定按1997年修订的海口标准,效果满意,总有效率达89%,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对照: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阳性84例中转阴79例,占94%,未转阴性者5例,占6%,16例阴性无变化;治疗前后鼻阻力测量值分别为0.6272±0.3534KPA·S/L、0.4057±0.2419 KPA·S/L,治疗前鼻阻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t检验有极显著差异,P <0.01,治疗后鼻阻力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采用配对t检验,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用秩和检验P<0.01,差异显著性较明确。他们认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发病机

理与感觉神经中无髓C型感觉神经传入纤维的高敏感性有关,抗原物质进入鼻腔产生变态反应后,刺激鼻粘膜引起感觉神经末梢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如P物质等,从而导致血浆蛋白渗出,腺体分泌增加,形成神经原炎和诱发喷嚏反应。近年来研究证实P物质与PAR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辣椒辣素能特异性的消除(耗竭)感觉神经中P物质,减低了对抗原物质的敏感性,使炎症反应减轻并逐步恢复正常。与其他脱敏药的重要区别是该药作用点明确,消除了过强的鼻保护性反射,使作用时间延长,复发率降低。

编者注:上述关于张范英等的文章报道摘自《辣椒辣素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00例报告》【见《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年第11期,499页】

突然的温度变化,异味和尘埃的刺激可引起感觉神经c类纤维末梢释放较多的P物质(SP),副交感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P物质的增多,使(1)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腺体增生,腺细胞分泌旺盛;(2)降低肥大细胞内CAMP水平,引起肥大细胞非特异性介质的释放,进一步促进局部的神经性炎症。鼻中隔的筛前神经副交感纤维有时可进入筛骨垂直板内,然后再穿出,供给鼻中隔前上部的浆液性腺体。由于鼻中隔偏曲引起鼻腔机械性阻塞,使两侧鼻腔长期受到不平衡的刺激,即鼻腔感觉神经末稍受到刺激,副交感神经在局部释放乙酰胆碱,引起鼻痒、喷嚏、流清涕等临床症状。所以鼻中隔偏曲与AR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诱发AR的一个重要因素。

编者注:上述论述参考本科教材《耳鼻咽喉科学》69页之《血管运动性鼻炎》章及<《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手术与冷冻治疗》【见《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第5期,308-309页,作者:杨兴奎、李金华】。

目前国际变态反应学界对细胞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 Am)及其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系的研究成了热点之一,现已知:

1:AM系存在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一群糖蛋白,其种类很多,现已证实和命名的并与鼻部变态反应有重要关系的有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ICAM-2、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ECAM-1,又称E选择素)、P-选择素,血小板-内皮粘附分子1(PECAM-1)等。

2:其功能有三:(1)细胞与细胞间的吸引、粘附作用(生物胶水),(2)细胞与细胞间的倍息传递(3)调节细胞的功能。

3:在变态反应中,主要参与炎症细胞的移行,炎性介质、细胞因子(IL-1,IL-4,TNF)等激活给位于细胞表面,血管内皮和血管外周组织的黏附分子(ICAN-1,VCAM-1,E选择素等),这些粘附分子进一步诱导和选择的帮助更多的炎性细胞如(EOS,BAS)吸附并穿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进入血管外周组织,导致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这都是ICAM表达增强,细胞与细胞粘附的结果。

4:可用PCR,ELISA,分子杂交,免疫组片等方法对AM进行检测。

5:新一代抗组织胺药中,西替利嗪(cetirizine)、氯雷他定( Loratadine)可阻滞和

降低ICAM-1的表达。应用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能一定程度地封闭粘附分子,达到减轻变应性炎症的目的。

四:病理:

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和腺体分泌增加,是以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I型变态反应性炎症。鼻粘膜水肿,血管扩张,腺细胞增生,肥大细跑在粘膜表层乃至上皮细胞之间增多,鼻分泌物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尤在接触变应原后数量明显增加,鼻粘膜浅层活化的朗格汉斯细跑(CD1+)、巨噬细跑(CD68+)等HLA-DR阳性的APC细胞(抗原递呈细跑)增多。并发现在上皮细胞有干细跑因子及多种细胞因子表达。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均有IgE受体(FcεRI)。此外上皮细胞尚存在有诱生型-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抗原的刺激下,一氧化氮(NO)生成增加。

组胺和激肽均能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及管壁通透性增加,组胺还能促进腺体分泌增加和血浆渗出,大量渗出液在结缔组织中存留,压迫表浅血管,使粘膜呈苍白色,胆碱能神经在介质的作用下释放乙酰胆碱,腺体分泌大量增加,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在释放活性介质的同时还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在ECF-A的作用下,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在腺体及血管周围聚集并进入分泌物内。现已知: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一种芳基硫酸脂酶,可使慢反应物质失活,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即是变态反应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病理变化,又是变态反应的结果,且对介质细胞起着制约的作用。

但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自身可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白细跑三稀类介质,以往称为慢反应物质(SRS-A),不仅不会制约介质细胞释放组胺,而且被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还会通过其释放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作用(损伤细胞膜)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否定了原来的观点。上述两种观点应该是机体自身互相适应、互相调节的生理特点,但机体的这种适应和调节并不是无限制的,当到达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不能在适应这种变化,先是局部发生病理改变,当病理改变到达一定程度后,便产生了相应的临床症状。

上述病理改变在缓解期可恢复正常,如多次反复发作,可引起上皮层增殖性改变,导致粘膜肥厚及息肉样变。如合并感染则粘膜充血,嗜中性白细跑增多,坏死,表现为粘脓涕或脓涕。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以鼻粘膜液体转运平衡严重失常、Th2细胞因子优势分泌为特征的呼吸道炎症,其病理生理过程包括速发相和迟发相,前者以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和慢反应物质为主,通过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导致液体平衡失调;后者以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毒性蛋白为主,通过引起粘膜损伤导致液体平衡失调。正常和病理状态下鼻粘膜均能分泌大量的液体,其中主要的成分是水,另外还包含黏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和

分泌性IgA(SIgA)等重要成分,鼻粘膜分泌蛋白的物质基础主要是鼻粘膜表面的杯状细胞和粘膜下腺体;而水的跨上皮转运则与上皮细胞两侧的渗透压梯度有关,因此参与渗透压梯度形成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二者的主动转运过程及其调节机制可能从另一方面解释变应性鼻炎等呼吸道炎症的发病机制。Bernstein等通过研究证实:鼻粘膜上皮细胞的钠离子通道异常改变,在钠离子回收增多的同时可携带水分子通过缝隙连接处的水通道进入组织间液引起组织水肿,Passali等也认为钠通道在鼻息肉的形成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表明,后者似乎在细胞稳态的维持和液体平衡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氯离子通道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功能复杂的蛋白质,根据调控方式的差异,可以分为电压依赖型通道如ClC【氯离子通道蛋白(chloride channel-3,ClC-3)】通道家族ClC0~8,化学依赖性通道如纤维囊性跨膜转运调节蛋白(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受体和肿胀激活的氯通道三大类,其中GABA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不参与呼吸道炎症反应;CFTR是一种环磷酸腺甙(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依赖的氯通道,广泛分布于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参与氯离子的主动转运和液体平衡,CFTR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性疾病—纤维囊性病,后者在白种人中高发,鼻粘膜病变表现为分泌物稠厚、粘膜肿胀等,间接提示了氯离子通道在呼吸道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氯通道(ClC)家族是近来广受重视的一类氯通道蛋白质,包含ClC0~8共9个成员,在人体内分布于肾脏、脑组织和呼吸道,其中ClC-5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Barter综合征;而Takeshi等证实ClC-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粘膜中表达增高,并认为ClC-3可能参与了鼻窦炎等呼吸道炎症反应。

就上述关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中氯通道蛋白的表达”问题,李华斌、韩德民等经研究证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中ClC-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表明ClC-3参与了鼻粘膜液体异常转运过程和变应性鼻炎迟发相的发生,探究其发生的原因,ClC-3的高表达和液体异常转运似乎不是嗜酸性粒细胞直接释放毒性物质的结果,因为至今还没有看到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毒性物质启动ClC-3基因转录的研究报告,更大的可能是:ClC-3基因转录是受Th2细胞因子高分泌而启动的一种保护性机制,而并非是一种损伤性机制,其证据之一就是Th2细胞因子白介素-9(IL-9)同时也启动了黏蛋白基因的表达,可能只是由于Th2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过度异常,从而使嗜酸性粒细胞的损伤作用占了优势,导致这一保护性机制最终没有发挥应有的生理作用。

编者注:以上关于氯通道蛋白的叙述参考自《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中氯通道蛋白的表达》【见《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第2期86-88页,作者:李华斌、韩德民等】。

五: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有无季节性的特点,临床上分为季节性鼻炎和常年性鼻炎。

A:季节性鼻炎:主要有花粉引起,故又称花粉症。本病与夏季枯草无缘,也无发热,故枯草热实为误称。

发病有显著的季节性是季节性鼻炎的临床特点。患者每于花粉播撒季节便开始发病。发病时眼痒,结膜充血,严重者水肿,以致误诊为常见的结膜炎。患者每日喷嚏阵阵,每次常连续几个之多,每日鼻塞,伴有大量的水样鼻涕,每天需换洗多次手帕。鼻痒难忍,不得不经常挤鼻揉眼,待花期一过,多数病人不治而愈。患者在第一年发病时常被误诊为感冒或热伤风,但第二年,第三年,同一季节同一时间又患“感冒”时,才开始怀疑该病性质而求进一步诊治。其另一特点是地区性。某些患者当迁移至气候地理条件不同的另一地方时,由于植物种类的不同可不发病,但过若干年后也可能由于当地某些花粉反复致敏而再度发病。

B: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PAR):也称过敏性鼻炎,本型鼻炎主要由常年接触的某些变应原引起,如室内尘土,真菌,动物皮屑,羽毛等,发病无季节性,但对真菌过敏者可有季节性加重。患者常年发病,症状与季节鼻炎相同,但总的程度不如季节性鼻炎重。患者眼部症状较轻或无,主要是发作性鼻塞,喷嚏和多涕。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变应性鼻炎是一种重要的变应性疾病,同时也是影响另外一种变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这上下呼吸道两种病变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其相互的影响关系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重视,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临床免疫学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专门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的全球性工作准则,并在以影响生活质量的程度上制定标准,对变应性鼻炎进行了重新分类、分度:

分类:1间断性:发作时间每周少于4天或总发作时间少于4周。

2持续性:发作时间每周多于4天或总发作时间多于4周。

分度:1轻度:未出现以下症状:睡眠障碍/影响日常活动、休闲或/和运动/影响学习或工作/其他一些扰人症状等。

2中重度:出现以下症状:睡眠障碍/影响日常活动、休闲或/和运动/影响学

习或工作/其他一些扰人症状等

编者注:以上关于ARIA工作准则对变应性鼻炎的分类、分度,参考自《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在增加》【见《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杂志》,2002年第5期,P259-260,作者:李华斌、韩德民。】

六:鼻镜检查:

鼻粘膜外观在常年性鼻炎无特征性变化,可为暗红色充血,也可色淡,苍白或浅蓝。但在季节性鼻炎,尤其花粉症者,鼻粘膜常呈明显苍白,水肿。鼻甲肿大,总鼻道和鼻底可见清涕或粘涕,但并不是所有病例都如此。由于下甲水肿与鼻中隔相贴,需用麻黄素溶液收缩后才能见到鼻腔其他部位,在发作间歇期鼻粘膜外观无甚特殊,似一般单纯性鼻炎,病史久

者中鼻甲前端或下缘可出现水肿或息肉样变。增生性肿大或水肿明显的鼻甲,对麻黄素反应较弱。若有鼻窦继发感染或病史长,症状反复发作者,则在中道或嗅裂处见到粘脓性分泌物或息肉,部分病人可见下鼻甲肥大。约30%的病人合并变应性哮喘,花粉症患者在发作期间可有眼结膜充血。

七:诊断:

变应性鼻炎具有鼻粘膜反应性增高的临床特点,但鼻粘膜反应性增高并不一定都是变应性鼻炎。其诊断手段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诊断两种。

A:非特异性诊断:就是通过对病史和一般检查结果的分析,判明鼻炎是否为变态反应性。

a:病史:病史是诊断病态反应性鼻炎的一个重要依据。收集病史时不应只偏重于症状的询问,而应特别注意:①寻找可疑过敏原,询问病人接触某种吸入物,食物及环境变化等刺激因素与疾病发作的关系,有无明显的诱因如冷热变化,翻箱找衣物,灰尘,异味等;生活环境中是否有致敏因素如家养宠物、鸟、室内放置过多观赏花等:房屋是否阴暗潮湿,以往治疗的方法及反应等。②疾病的发作与季节的关系。③家族中有无同样发作病史。④是否有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应症。④有否可能成为病灶的慢性疾病如鼻,牙齿,肝,肾等慢性疾患。

b:鼻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正常情况下鼻分泌物中只有少量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在变态反应性鼻炎时,鼻分泌物中可出现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杯状细胞。鼻粘膜表面刮除物中尚可见到较多的肥大细胞。

正确制备鼻分泌物涂片和恰当染色,对此检查十分重要。以耳用小刮勺在无麻醉条件下于下鼻甲前端上表面轻轻刮取,将刮取物平涂于载玻片上,立即以95%乙醇固定然后以Wright 染色法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在30-60秒。如患者近期有变应原接触史,显微镜下常可见多量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杯状细胞。

B:特异性诊断:特异性诊断就是在患者体内存在IgE的情况下,判明导致发病的变应原。有体内法和体外法两种。

a:体内法是以变应原(过敏原)激发人体,观察所出现的变应反应。诊断变态反应性鼻炎时,主要有变应原皮肤试验和鼻内激发试验。

1.皮肤试验方法很多,有斑贴试验、划痕试验、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等,但常用皮内试验法(intracutaneous),此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用,且敏感性强,重复性较好,为目前最常用的测试方法。

一般用1:100(W/V即重量和体积之比)浓度的变应原(过敏原)浸液0.01ml于患者上臂外侧作皮内注射,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20分钟后看皮肤反应结果。阳性反应为风团及红晕,部分患者可有痒感,其分级标准见下表:

【附】:表1 皮内试验分级标准:

如为阴性,应再观察30分钟,入仍无反应,则可告知患者回家后自行观察反应并记录之。部分患者可在注射后8-12小时出现迟发相反应,王又孚等统计(1991)可高达73.3%。过敏原浸液的浓度因不同抗原种类而有所不同,如豚草、蒿等极强变应原则用1:1000浓度,而食物变应原可用1:10浓度。患者受试前3天应停用一切H1受体拮抗剂及含有此类药物的合成制剂,如抗感冒药等,皮质类固醇、拟肾上腺素药、茶碱、色甘酸二钠等均可影响皮试结果,应在受试前48小时停止使用。息斯敏血浆半衰期长,需停药3周方可进行皮试。如遇患者全身或局部有过敏现象时,暂不作皮试。对可疑特应性超敏感者,皮试应特别慎重,或将过敏原浸液稀释成1:1010或更低浓度再作皮试。对酒精过敏者,改用0.1%硫柳汞酊消毒皮肤。每个皮试点的间距及行距均不得小于2.5㎝。皮试后患者必须在原地观察半小时,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则与青霉素过敏时的处理相同。因此诊疗室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械。

2.粘膜激发试验如结膜试验、鼻腔粘膜试验、支气管试验等。

结膜试验主要用于确定眼部变应性疾病的致敏原。用鼻腔粘膜试验以诊断变应性鼻炎,较皮肤试验更为可靠。但每次只能试验一种抗原,颇为费时,故一般不用。但常用此法观察和评定脱敏治疗的疗效。支气管试验用以确定支气管哮喘的致敏原,亦较皮试可靠,但应注意安全。

b:体外法:血清总IgE及血清或分泌物特异性IgE检测。前者诊断符合率仅30%左右,且受机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法是在试验室检测患者血清或分泌物中存在的某种变应原的特异性IgE。特异性IgE测定较为可靠,其方法有:①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简称酶标法。③近年来,瑞典发玛西亚公司的亲水聚合物固相载体帽状物系统(pharmacia cap system)用于特异性IgE及血清总IGE抗体体外定量测定,因其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超过RAST和ELISA,正在我国日益被采纳和推广。其他尚有组织胺释放试验(可检测介质细胞释放出组胺的量)、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用以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特异性抗体存在。体外法多用于病理,临床药理学研究。

值得提出的是有时变应原的测定是很困难的,医生不能囿于诊室,拘泥于常规检查,而

需要走出医院大门,到患者家中走访,到生产或工作现场实地调查等等,以便寻找到可能的致敏原。

c:特色的诊断方法采用记分法【中华耳鼻喉科杂志 1991;26(3):134,1997年11月海口会议修订】。

【附】:诊断标准

(一)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1.记分条件:(1)常年性发病,具有打喷嚏(每次连续三个以上)、流清涕和鼻粘膜

肿胀3个主要临床表现。1年内发病日数累计超过六个月,1日内发病时间累计超过

0.5小时。(2)病程至少1年。

2.记分标准:有明确吸入物致敏原线索;有个人和/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发作期有典

型的症状和体征各记1分,共3分。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反应,且至少有一种为(++)或(++)以上;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阳性或变应原鼻激发试验阳性,且与皮肤试验及病史符合,各记2分,共4分。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和/或鼻粘膜刮片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阳性记1分。

得分6-8分可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5分为可疑变应性鼻炎;0-2分可能为非变应性鼻炎。

(二)花粉症

1.季节性发病,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且与致敏花粉播粉期符合。

2.发作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3.发作期鼻分泌物涂片(和/或结膜刮片)中嗜酸粒细胞阳性,或鼻刮片肥大细胞(嗜

碱粒细胞)阳性。

4.花粉变应原皮肤反应阳性,至少有一种为(++)或(++)以上,或变应原鼻粘膜激发

试验阳性,眼结膜试验阳性。

5.病程至少2年(2个相同的发病季节)。

6.有条件的单位可作血清、鼻分泌物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八:鉴别诊断:

本病虽然临床症状典型,但是仍需于另外两种常年性鼻炎即非变态反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ilia Syndrom, NARES)、自主神经性常年性鼻炎(Autonomic Perennial Rhinitis),以及急性鼻炎相鉴别,详细鉴别要点见下表:

【附】:表2 几种鼻炎的鉴别要点

九: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鼻衄:分为涕中带血或少量滴血,儿童较多见。以往认为由于剧烈喷嚏所致,现推测与肥大细胞膜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使血栓素生成减少有关。

2:变态反应性鼻窦炎:因鼻窦粘膜与鼻粘膜相连,故鼻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炎症易波及鼻窦粘膜而产生变态反应性鼻窦炎。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如继发感染可出现脓涕,使症状加重。

3:咽喉炎:由于长期鼻塞反复发作,患者经常张口呼吸,可发生慢性咽喉炎。

4:支气管哮喘:可与变态反应性鼻炎同时存在。一些哮喘患者常在喷嚏发作后发病。

5:渗出性(分泌性)中耳炎:鼻变态反应可借助咽鼓管波及中耳。鼻咽部、咽鼓管咽口粘膜水肿或变应原物质借该管进入中耳,即可导致渗出性中耳炎。

十: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有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控制和免疫调节。

(一):避免疗法:避免接触致敏的变应原是治疗的第一步,不论采用何种治疗,这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对已经明确的变应原,应尽可能的脱离接触,花粉症患者在花粉播散期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要改善居室环境,断养猫狗、花鸟,撤换地毯、羽毛褥垫,室内通风及减少灰尘等措施皆有裨益。叶世泰教授对此有一个形象化的总结,即:BGTE,为避、忌、替、移四个字的谐音,从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来看,避免接触变应原属对因治疗(治本),亦有预防的意义。其中“避”即避开一切可疑的或已经明确的致敏原,包括一切致敏性吸入物、食物和接触物;“忌”就是忌服或忌用一切可疑的或已知的致敏食物和药物;“替”就是用作用相同或相似的食物或药物来代替那些可能或明知致敏的食物或药物;“移”就是将致敏原从患者的生活环境中移走,或患者移出不利的生活环境。

ECU(Environmental Control Unit):即环境控制病房。小至头盔大小,大至一个公用电话亭大小、一个病房甚至一个医院。空气通过多次过滤后送入病房,一切变应原均被阻挡在外。患者进入这样的环境后即“与世隔绝”,避开了吸入性变应原。饮食经专门配备,接触物均无致敏可能,其建筑材料及用具均不含可能的致敏因素。

(二):药物疗法:药物能有效的控制变应性鼻炎的症状,近些年来这类药物的品种更增多,也更加安全、有效和起效快,从而突出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但他们都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目前有五类主要的药物应用于临床,用以治疗变应性鼻炎,它们是抗组胺药、减充血药、抗胆碱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皮质类固醇。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类型和本病的病理生理过程选择不同的药物并推崇联合用药和交替用药。

A:抗组胺药:对于未经过正规治疗的患者应首选抗组织胺药。抗组织胺药为一组化学结构上不相关的化合物,但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竞争拮抗H1组胺受体位点的药理特性。根据有无不良反应分成两个不同的代,其中有无镇静作用是主要的区别点。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七组:1:乙二胺类(ethylenediamine):其代表药物为吡苄明(tripelennamine,朴敏宁);

2:氨基乙醇类(ethanolamine):其代表药物为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

3:烷基胺类(alkylamine):其代表药物为扑尔敏(chlorpheniramine)和阿伐斯汀(acrivastine)※;

4:哌嗪类(piperazine)代表药物羟嗪(hydroxyzine)、西替利嗪(cetirizine)※;

5: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代表药物为异丙嗪(promethazine);

6:哌啶类(piperidine)代表药物赛庚啶(cyproheptadine)氮他定(azatadine)※;

7:其他类:包括特非那丁(terfenadine)※、阿斯咪唑(astemizole)※氮卓斯丁(azelastine)※、酮替芬(ketotifen)和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

(注:上述带“※”者为第二代抗组胺药)。

第一代抗组胺药较易通过血脑屏障,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也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表现为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等,在老年人较明显。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时上述症状很少出现,但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潜在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QT间期延长)的患者应慎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除了拮抗组胺H1受体外,还具有其他的抗过敏作用,例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具有拮抗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的作用,已知在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由于组胺等介质的释放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ICAM表达增强。ICAM可分为3型,即粘膜上皮粘附分子表达、血管内皮粘附分子表达和血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导致病变部位炎性细胞自血管内渗出,以及病变部位炎性细胞清除障碍,最终导致病变部位明显组织水肿和慢性炎症形成,这都是由于ICAM表达增强,细胞与细胞粘附的结果,应用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能一定程度的封闭粘附分子,达到减轻变应性炎症反应的目的。此外,西替利嗪具有拮抗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的作用,可一定程度的减轻SP和 VIP所产生的神经性炎症反应,因而从理论上讲疗效较其他抗组织胺药应该更好。

抗组胺药是安全、有效的拮抗组胺H1受体的药物,第一代抗组胺的嗜睡和抗胆碱能作用为其副作用,而非毒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第二代抗组胺药可能发生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自1990年开始文献中报道了特非那丁和阿斯米唑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sade de pointes)甚至死亡的病例,引起学者们的普遍重视。肝功能受损或同时服用了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药物均与心脏毒性有关。并提到上述药物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相互作用的危险性,此种严重反应多见于用药严重过量的患者。发生的机制是这些药物能阻断与心脏复极化有关的钾通道,药物学研究发现特非那丁和阿斯咪唑的分子结构存在亲脂性氮取代基,可能与心脏毒性有关。抗组胺的活性结构并不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原因。新型抗组胺药fexofenadine 是特非那丁的代谢产物,但与红霉素,酮康唑等合用不会产生心脏毒性。

近年来鼻腔局部应用的抗组胺药用于临床,有望避免全身应用第一、第二代抗组胺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立复汀(livostin)化学名左旋卡巴司汀(levocbastine)和氮卓斯丁,为强效抗组胺药,是目前最有效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动物试验证明左旋卡巴司汀的口服活性,以ED50(50%有效剂量)计为0.0015mg/kg,比目前所有的抗组胺药的相应值都低很多倍,约较扑尔敏低10000倍,较阿斯咪唑约低50倍,较氯雷他定约低100倍,较西替利嗪约低1000倍,且具有高度的拮抗组胺H1受体的特异性,即使应用很高的剂量也不产生抗5-羟色胺和抗胆碱能作用,也未见驱体、行为和内分泌参数的变化。鼻腔局部用药后本药与鼻粘膜上皮表面的组胺H1受体相结合,因此可较快的使症状得到减轻或消失,一次用药药效可持续12h,故每天仅需用药两次。

立复汀鼻喷剂,其药效相当于扑尔敏的15000倍,作用可持续16小时,且起效迅速,一经接触鼻粘膜,92.4%的病人可在5分钟内起效,可明显改善喷嚏、清涕和鼻痒,对缓解鼻塞也有一定效果。使用该药后除少数病人出现局部刺激感外,无其他明显副作用,亦不影响纤毛的运动,长期使用耐受性好,0.5mg/L,每日2次,每次每侧鼻腔喷两喷。因其没有中枢镇受体拮抗效应,且可局部应用,有人称之为第三代抗组胺药。

静作用、具有高H

1

临床应用证实鼻腔局部应用抗组胺药与口服抗组胺药一样有效,且较口服抗组胺药起效快,无明显的副作用,具有与色甘酸钠鼻腔局部应用一样的安全性。无已知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无已知对心电图的影响,且长期应用也未见产生毒性和耐药性。药物试验证实对鼻粘膜粘液纤毛系统的活性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文献报道氮卓斯丁ED50值为0.005%(W/V),除选择性拮抗组胺H1受体以外,还能抑制呼吸道高反应性基础上的炎症反应、降低ICAM-1的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鼻腔局部应用抗组胺药也可与口服抗组胺药合用。

一般说来抗组胺药口服吸收后吸收很快,并在15-30分钟内症状得到改善。必须指出同

一种抗组胺的效果和副作用在不同患者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在选择疗效好,副作用少的抗组胺药时不应千篇一律地将一种抗组胺药视为适用于所有变应性鼻炎患者,因此不能绝对的说哪一种抗组胺药比另一种抗组胺药好。

扑尔敏:4mg/片,每日2-3次,每次一到三片。鼻炎康片因亦含扑尔敏,故也有相同的效果,在临床上多用后者,少有单用扑尔敏者。

康泰克(contac):每个胶囊含扑尔敏4mg、减充血剂苯丙醇胺50mg,每12小时一次,每次一粒。

酮替酚(ketotifon):因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拮抗H1受体的双重作用,故效果好。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较明显,故对从事高空作业、驾驶及其他需要保持警觉状态工作者、脑力劳动和从事其他精细工作者慎用或不用,片剂1mg,每日两次,每次1-2片。现已有厂家生产酮替酚滴鼻液,如鲁抗。

特非那丁(terfenadine):又名敏迪、特费定、得敏功等,化学名哌定丁醇,成人每日2次,每次1片(60mg),儿童按1mg/kg计算。其副作用偶有头痛、多汗、口干、和轻微的胃肠道不适。注意勿与酮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及红霉素、螺旋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同时使用,因有引起药物蓄积、导致心功能障碍的可能,详情见上述文字中有下划线的部分。

息斯敏(hismsnsl):化学名阿斯咪唑(astemizole),成人每日一次,每次一片(10mg),晨起空腹服用效果更好,另有0.2%的混悬剂供小儿服用,每瓶300ml,按0.2mg/kg或1ml/10kg 计算。久服可有食欲增加(3.2%)、体重增加(1.4%)或月经紊乱等副作用。食欲增加及体重增加的原因机制是其拮抗胃幽门部的H1受体使胃排空加快所致。

(盐酸)西替利嗪(cetirizine):又名仙特敏、赛特赞、Zyrtec、西可韦,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外周H1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独特,不但能抑制组胺介导的早期过敏反应及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性,还可抑制血管活性多肽和P物质及神经肽等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本品吸收快,口服后30-60min内血药浓度达到高峰,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血浆清除半衰期为11小时,排泄半衰期为9小时,24小时内经尿排出60%,随后4天再排出10%,5天中约有10%从粪便中排泄。用法为每次一片(10mg),每天一次,连用10天为一疗程,第二疗程优于第一疗程。有轻微镇静作用,少数有轻微的头痛、倦怠、嗜睡、焦躁、口干、胃肠部不适等。虽然动物实验未发现该药有明显的致畸作用,但一般不主张女患者在孕前3个月使用,哺乳期孕妇慎用。

氯雷他定(loratadine):别名开瑞坦(clarityne)、克敏能。本品亦是一种选择性外周H1受体拮抗剂,具有高效、长效、作用快等特点,其代谢产物去甲基乙氧基氯雷他定(DCL)亦具有活性,故药效较持久。本品对不同的化学诱导介质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A受体抑制作用较息斯敏强6-8倍,阻止风团的发生尤为明显,不易通过血脑屏

障,无口干、体重增加、镇静等副作用。口服很快被吸收,在用药1-2小时后产生血浆峰值

浓度,97-99%与血浆蛋白结合,口服后很快转化成主要的代谢产物去甲基乙氧基氯雷他定(DCL),在多次给药后血浆半衰期为3.8小时。本品在组织中分布广泛,经肝脏代谢,单次

剂量氯雷他定和DCL清除半衰期分别是8-11小时和7-24小时,在开始24小时,近27%从尿

中清除,经10天,近40%从尿中排出,42%从大便中排出,不增加食欲和体重。口服,成人

和12岁以上儿童,10mg(1片)/次,每日一次。2-12岁儿童体重大于或等于30kg,10mg/次,1次/天,小于30kg,5mg/次,1次/天。不良反应有偶见的乏力、头痛、恶心的功能。2

岁以下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开瑞能(clarinase):每片含克敏能5mg,硫酸伪麻黄碱120mg,每日2次,每次1片(125mg)。

新敏乐(semprex):化学名阿化斯丁(acrivastine),据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

临床验证,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总有效率为80%,与其他新型抗组胺药相比,其最大的特

点是起效快,口服后25-30分钟即可缓解症状,其半衰期亦短,为1.5小时,便于临床用药,

用法:每日3次,每次1片(8mg),副作用轻微且较少。

波丽玛朗(primalan mequitazine)亦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拮抗H1受体的“双

重作用”,使其应用范围更广,但有轻度的口干及困倦反应,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5mg。

B:减充血药:抗组胺类药物对改善变应性鼻炎的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有良好的

疗效,而对鼻粘膜充血无明显的作用,所以抗组胺药与减充血剂合用可收到良好的疗效。减

充血药分为全身应用和鼻部局部应用两类。局部应用的减充血药又有两类,一类是儿茶酚胺类,包括麻黄素(ephedrine)和新福林(phenylephrine)等;另一类是异吡唑素(imidazoline)的衍生物,如羟间唑啉(oxymetazoline,羟甲唑啉)、四氢唑啉(tetrahydrozoline)和塞

洛唑啉(xylometazoline)等。造成鼻粘膜肿胀的容量血管有两种受体,α1-肾上腺素能受

体尤其对儿茶酚胺类敏感,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尤其对异吡唑类敏感。

减充血药有的只能局部应用如羟间唑啉、四氢唑啉和塞洛唑啉等,有的只能口服如伪

麻黄硷(pseudoephedrine)和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原麻黄碱),有的既能口服

也能局部应用,如麻黄素和新福林等。口服减充血药的优点是血管扩张的后作用较少,用药

时间可较鼻腔局部应用减充血药适当延长些。应用减充血药可增加鼻腔的通气度,不仅可用

于改善变应性鼻炎的鼻塞症状,也可与其他鼻腔局部用药合用,如色甘酸钠(disodium cromoglycaate)和皮质类固醇等,目的是鼻粘膜收缩后后两种药物更容易到达鼻腔的深部,

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抗组胺药与减充血剂合用有不同的搭配,如扑尔敏和伪麻黄碱、新福林和苯丙醇胺、

去敏灵(triprolidine)和伪麻黄碱、氯雷他定和伪麻黄碱等。临床应用表明联合用药较单

独用其中任何一种效果更好。但应注意,严重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应用口服减充血

药,局部应用也应该慎重。

樊忠及王天铎等在《实用耳鼻咽喉科学》【1997年2月】一书349页关于“高反应性鼻病”章“血管运动性鼻炎”节中叙述:“鼻减充血剂对以鼻塞为主要症状者可选用,但在应

用时应注意药物性鼻炎的发生,可交替或间断给药。三磷酸腺苷(ATP)每次40mg,每日3次,对缓解鼻塞有显著疗效,最近有人证实ATP可能为一种拟交感药。”

C:抗胆碱药:此类药物对鼻痒和喷嚏无效,因此单独使用这一类药物达不到良好的治

疗效果。溴化异丙托品(ipratropium promide)是异丙基去甲阿托品(isopropyl noratropine)的四价衍生物,其局部活性很高。配制成0.03%或0.06%两种浓度的滴鼻剂或

喷鼻剂,每日3次,能明显的减少前鼻水样分泌物,应用0.03%喷雾剂一天,流涕明显减少,如用0.06%者,1小时症状可得到改塞。本药长期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如血管反跳性扩张和

鼻粘膜损害等,也未见全身不良反应。

D:肥大细胞稳定剂(膜保护剂):代表药物为色甘酸钠(disodium cromglycate,DSCG,也称色甘酸二钠、咽泰),可通过抑制Ca2+进入细胞,稳定肥大细胞膜防止肥大细胞脱

颗粒和释放介质(组胺等)临床资料证实色甘酸钠对鼻痒、喷嚏和流涕的治疗效果优于鼻塞,但仅适用于轻症患者,对严重的症状,其疗效不如鼻腔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由于本药

对已经释放的介质无作用,所以应在发病前提前用药。从理论上讲,如果已经发病,则需用

药2-3周后才能见效。口服吸收很少,临床上一般应用4-5%的溶液滴鼻或喷鼻,或吸入干粉,每次100-200mg,初为每天4次,症状得到改善后改为每天3次,然后再改为每天2次。

尼多克罗(nedocromil)为吡喃喹酮二羟酸(pyranoquinolone dicarboxylic

acid)的衍生物,与色甘酸钠的结构不同,口服吸收好,体外试验其稳定肥大细胞的作用和

抗炎作用较色甘酸钠强10倍,因此在减轻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上较色甘酸钠更有效。当患者将

要接触致敏的变应原前,服用尼多克罗可有效的阻止症状的发生。

E: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皮质类固醇能在变应性炎症的不同阶段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弱腺体对胆碱能刺激的反应,并有干预花生四烯酸(aracidonic acid)代谢的作用,从而减少了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抑制细胞因子(主要使白细胞介素4,5,13)的产生。并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向鼻粘膜的趋化和移行。类固醇激素治

疗变应性鼻炎可全身或局部用药,全身用药通常是口服,局部用药主要是鼻腔喷雾,少数情

况下采用鼻腔粘膜下注射。一般来说,需要全身用药的机会很少,只适用于急性、病情严重

和伴有鼻息肉的患者,口服强的松每天30-40mg,以晨间一次用药,连用7天或症状控制后

逐渐减量,几乎全部患者都有效,但应避免长期用药,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说来不

良反应发生少见,因为用药时间不长,剂量不高。但也偶见用药几次喉发生精神兴奋和急性

骨坏死等的报道,应引起注意。鼻粘膜下注射皮质类固醇已经很少应用,长效或缓释的制剂

一次注射可维持疗效数周,适用于花粉症,可于发病季节内注射1或2次,常年变应性鼻炎

患者不宜连续应用。然而也有可能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栓塞,导致失明,因而注射时应选用小分子药物,直径在6微米以下,且注射速度不能过快,压力不能过大。

鼻腔局部应用的类固醇药物为人工合成的高效类固醇药物,其抗炎作用较氢化考的松高出数百倍甚至1000倍,用药喉经鼻粘膜吸收和经鼻咽部咽下的药物很少,且在肝脏内迅速灭活,不致产生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的副作用,是有效而安全的药物。鼻内应用的类固醇药物有很多品牌和制剂,主要有: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氟尼缩松(flunisoide)、布得松(布地奈得,budesonede)和氟地(替)卡松(fluticason)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类药物的特点是不仅对鼻痒、流涕和喷嚏有明显的效果,对鼻堵塞也有良好的效果。用药喉24-48小时产生治疗作用,继续应用效果更好,有学者报道,就花粉症而言,鼻腔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完全可以代替免疫治疗,对多种变应原过敏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特别是合并持续性咳嗽和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建议免疫治疗与本药同时应用。鼻腔局部用药副作用少见,偶见鼻腔干燥感和血性鼻分泌物等。现就临床常用药物中的剂型作简单介绍:丙酸氟替卡松水溶性鼻喷雾剂(Fluticasone Propionate Aqueous Nasal Spray):别名叫辅舒良(Flixonase)【辅舒良R FLIXONASE R英国葛兰素史克制药集团所拥有之商标】。本品用于预防和治疗季节性、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它具有强效的抗炎活性,当作用于鼻粘膜时未检测出其全身活性,成人和老年人:每天向各鼻孔喷一次,每次两撳,200微克/日;4-11岁儿童:每天每鼻孔喷雾一次,每次一撳,100微克/日。对本品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禁用。120喷/支。详情参见产品说明书。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Budesonde):又名雷诺考特(Rhinocort),上海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生产。用于季节性、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治疗鼻息肉和预防鼻息肉摘除后再生。不含氟利昂、洁尔灭等有害辅料,快速起效,一天一次,使用方便,对处方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禁用。用法:鼻炎:推荐剂量为每日256微克(每个鼻孔两喷,于早晨一次喷入);治疗或预防鼻息肉:推荐剂量为每次128微克(每个鼻孔1喷,每日两次)。120喷/支,64微克/喷,详情参见产品说明书。

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也称丙二酸氯地米松、倍氯松等,为人工合成德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止痒等作用。现在市面上有二丙酸倍氯米松喷鼻剂(气雾剂)出售,商品名叫伯克纳,(葛兰素公司,英国),适应症状主要是呼吸道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即变态反应性鼻炎及哮喘。使用本药剂量过大每天超过0.8mg)时,也可出现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孕妇及婴儿慎用。气雾剂吸入剂量:成人每日200微克,每日2次,(或每次50微克-100微克,每日3-4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微克即1毫克),每次每侧鼻腔1喷(50微克/喷),连续4周,28天一个疗程。儿童按年龄酌减,每日最大量不超过800微克即0.8毫克。症状缓解后减至最小有效量。详细适应症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药物性鼻炎、血管运

高反应性鼻病

第一章:高反应性鼻病 一:概述: 鼻气道高反应性(Nasal Airway Hyper reactivity)是指鼻粘膜对某些刺激因子的反应过强,并超过正常的生理状态,由此引起的鼻病即为高反应性鼻病(Hyperratire rhinopthy)。由于刺激因子的不同和发病机制的差异,临床上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刺激因子可有免疫性(变应原)、非免疫性(神经性、体液性、物理性)之分。根据以上所述,常见的变应性鼻炎有:变态反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自主神经不稳定、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过强反射性鼻炎(鼻腔内感觉神经轴突反射)增强、非变态性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联症等,由于鼻息肉的发病早期也时有鼻高反应性表现,故有时也将鼻息肉归入高反应性鼻病范畴。 二:病理: 尽管发病因素和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高反应性鼻病的病理基础皆为鼻粘膜的非感染性炎症。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血管扩张、组织水肿、腺体增生。上述改变因刺激因子的作用方式、发病机制的差别可表现为持续性或者间接性。 鼻粘膜非感染性炎症可有下面三种原因:1.炎性介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释放,以组织胺为代表的炎性介质,主要来自肥大细胞和浸润于局部的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碱性蛋白和阳离子蛋白,也可造成粘膜上皮的炎性损伤。2.神经递质失衡释放或其受体功能紊乱,也可引起神经源性炎症。3.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或其受体改变。 三:临床特点: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连续性喷嚏、多量浆粘液性鼻涕和鼻塞,此外常伴有鼻内发痒,也可波及外耳道、咽部、眼结膜。发病特点为多发性,鼻镜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或苍白水肿,如病期较长,也可有息肉样变或息肉形成。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现在儿童患者也日益增高。四: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明确发病因素,去除病因,避免接触。 2.药物治疗: (1):抗组织胺药物的应用:第一代抗组织胺药物有扑尔敏、赛庚定、非那根等,由于有中枢抑制的作用,患者可出现嗜睡,影响工作,甚至会发生危险,故现在都为选择性应用。现在最常用的是第二代新型无中枢抑制(或抑制较轻)的抗组织胺药,如仙特敏(西替利嗪)、开瑞坦(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由于息斯敏和特非那丁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有引起猝死的报道,进来已经少用或不用。 (2):减充血剂:主要为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可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以减轻鼻和鼻窦粘膜肿胀与鼻溢。上述药剂无论口服还是鼻内应用都可产生全身血管的收缩作用,故心血管病、

鼻炎用药指南,收藏了吧!

鼻炎用药指南,收藏了吧! 目前,临床上“滴鼻药”种类繁多,而且有些患者要求长期使用“滴鼻药”,对于基层的乡村医生来说,常常不知如何选定用药。因此,对临床常用的“滴鼻药”进行梳理,将各类药物的主要作用、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大家,以期对“滴鼻药”的正确使用有所帮助。 鼻减充血剂(鼻甲收缩剂) 这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类“滴鼻药”。此类药物的临床效用主要是解除鼻塞,改善鼻腔通气。但不能长期使用,一般连续应用不能>7 d,否则可引起药物性鼻炎,使鼻腔更为堵塞。此外,由于黏膜对药物的吸收作用,如果药量过大,或患者药物耐受性差,可引起患者的心血管反应或中枢症状,故对心血管病、高血压患者应慎用。小儿应用时浓度不可和成人相同。已有病例报道,新生儿滴鼻减充血剂诱发心力衰竭;高血压患者鼻内滴用新福林(与麻黄素作用相似)后突发脑出血;小儿滴用鼻眼净后出现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和心脏传导阻滞等。常用鼻减充血剂有如下几种。 1%麻黄素滴鼻液可收缩鼻黏膜,改善鼻腔通气,促进鼻窦引流。鼻塞严重者,滴鼻2~4滴/次,3次/d,小儿临睡前忌用以防睡眠不佳,主要用于急性鼻炎(伤风、感冒)、慢性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 注意:小儿用0.5%麻黄素滴鼻液,高血压患者慎用。 羟甲唑啉商品名达芬诺斯、大佛水、达芬霖。用药10 min后起效,持续作用6~12 h。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用法:成人和>6岁儿童早晚各喷鼻1次,1~3喷/次。每次使用周期不宜>7 d。注意:孕妇及<6岁儿童不用;有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者慎用。已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不用。 盐酸木甲唑啉商品名诺通滴鼻液、赛洛唑啉滴鼻液。长效鼻黏膜血管收缩剂,持续作用时间为>6 h,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

一把鼻涕一把泪

一把鼻涕一把泪 *导读:这个季节,早晚已有凉意袭人。而晴天的午后,出点太阳又热烘烘的,正是乍寒还暖最难将息的乱穿衣季节,也是鼻炎的多发季节。…… 患有慢性鼻炎的李红岩每到这个时候就特别难受,一早一晚穿衣服搞慢了点,就“哦呵”连天,喷嚏一个接一个,弄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特别难受。在单位上发作,同事们还以为他得了流感,都离得远远的,让他十分难堪。对于自己的老毛病,李红岩早就八方求医,四处找药,什么激光、微波都试过了,但就是不能断根。在这个鼻炎多发的季节,除了格外警惕之外,他还迫切希望了解目前鼻炎治疗又有哪些新进展,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作为一种常见病,鼻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慢性两大类,其中急性鼻炎与伤风感冒关系密切,而慢性鼻炎则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许多鼻部疾病如鼻出血、鼻息肉、鼻甲肥大、鼻中隔脓肿、鼻前庭炎等也与鼻炎有关。得了鼻炎不仅打喷嚏,流鼻涕,还常常头昏脑胀,给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困扰。鼻子作为呼吸系统的门户,与耳、咽喉相通,可引发耳、咽喉,甚至上呼吸道疾病。有些鼻病可侵入眼眶和颅内,严重者可导致癌症。中老年人如患有鼻病,可导致脑膜炎、中风、脑出血、高血压等。鼻炎对青少年而言不但影响学习、还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失眠等症。因此得了鼻炎应积极治疗,

力争彻底治愈。 过敏性鼻炎是鼻炎中较为顽固的一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最新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归根结底在于神经:鼻部神经末梢在接触致敏原时产生反应,支配人体产生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调查还显示,90%的人在身体比较劳累、心情烦躁、感 冒发烧、抵抗力下降时最容易得过敏性鼻炎。医学专家分析,在自身免疫力低下时,神经末梢接触某些物质时极易产生变异、紊乱,从而改变自身健康状态,同时神经具有记忆功能,当再次接触到这些致敏物质时又会产生变异紊乱。根据这一研究结果,要想彻底治愈过敏性鼻炎,只有充分调节鼻部末梢神经,恢复末梢神经的健康状态,使神经末梢在接触致敏物质时不产生变异反应,这样才能彻底治愈,而针对致敏原进行的治疗只能算作治标。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必高贴,不仅解决了过敏性鼻炎难治的问题,对鼻窦炎等其它鼻炎效果也不错,患有鼻炎的朋友今年不妨一试。

鼻中隔粘膜剥离切割术治疗高反应性鼻病.

鼻中隔粘膜剥离切割术治疗高反应性鼻 病 孙越峰孙永慈 高反应性鼻病的治疗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难题。1988年以来,我们对32例此类患者施以鼻中隔粘膜剥离切割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常年打喷嚏和流清水涕病史。按打分参考标准[1],诊断为重度15例,中度17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7~53岁,平均35岁。病程1.3~18年。所有病例经药物、脱敏等治疗效果不佳。合并有鼻息肉2例,鼻中隔偏曲13例。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22例,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细胞阳性17例。 二、手术方法:患者取坐位,常规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膜交界处作“L”形切口,在粘骨膜下分离左侧鼻中隔粘膜,向后剥离至中隔后端,向下剥离至鼻腔底,向上尽量剥离。再距粘膜切口稍后处约1~2 mm切开鼻中隔软骨,分离对侧粘骨膜,范围同左侧。于鼻丘下缘水平的中隔粘膜上作一横切口,其后作一纵切口,长约1~1.5 cm。注意所有切口勿相连,左右侧两中隔粘膜切口亦不在同一部位以防穿孔。合并有鼻息肉者先行鼻息肉切除术,有鼻中隔偏曲者同时行粘膜下矫正术。术后双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24~48小时。 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3年,以病情较术前改善2级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则术后4个月内29例临床症状消失(显效,占90.6%),无效3例(9.4%)。4~6个月后20例有不同程度复发,但临床症状明显较术前改善,连续多次喷嚏及持续流清涕现象消失,疾病变得可预防易控制,按疗效评定标准属有效。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和鼻腔粘连等并发症。 讨论 高反应性鼻病是指鼻粘膜对某些刺激因子的反应过强并超出正常的生理状态而引起的鼻病。临床上可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为过敏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前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是肯定的,约在80~100%[2],近年来又有报道行筛前神经电灼、冷冻和切断术等,其有效率为86%[3]。我组采用鼻中隔粘膜剥离切割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说明此方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疗法。 现有研究表明,鼻腔粘膜血管张力、腺体分泌主要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控。副交感神经来源于翼管神经和筛前神经,后者进入鼻腔后又分为鼻内侧支和鼻外侧支。鼻内侧支主要分布于鼻中隔前部,而鼻浆液腺高密度区亦主要分布于鼻中隔前部[4];鼻粘膜感觉最灵敏的部位位于鼻腔前部,喷嚏的发生往往源于该部位所受的异常刺激。筛前神经既参与喷嚏反射,又对鼻腔腺体的分

儿童鼻炎的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儿童鼻炎的症状 导语:鼻子是我们五官里面的一个,鼻子是关系到我们的呼吸,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如果鼻子出现问题,那么将严重影响到 鼻子是我们五官里面的一个,鼻子是关系到我们的呼吸,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如果鼻子出现问题,那么将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呼吸,这样不但令我们非常的不舒服而且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出现并且令我们的生活质量下降,我们在平常生活中要了解一些常见的鼻子疾病症状才行。鼻炎是常见的一种鼻子疾病,鼻炎不但会发生在成年人的身上,而且鼻炎也会出现在儿童的身上,儿童鼻炎的出现给儿童带来了很大的折磨,所以我们要懂得一些儿童鼻炎的症状,这样有利于我们去预防和治疗疾病。 儿童鼻炎除鼻塞、多脓涕外,可有发热咳嗽、精神萎靡、烦躁不安,也可伴发中耳炎、鼻出血和关节痛,较大儿童会有头痛现象。形成慢性鼻炎后,出现闭塞性鼻音和张口呼吸,粘液性鼻涕“取之不尽。长期鼻阻塞和张口呼吸会影响面部和胸部的发育。作为家长就要多加注意。 成人过敏性鼻炎具有典型鼻痒、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和体征,易于诊断,而小儿过敏性鼻炎病例的症状和体征有很大的变异,多不典型。常见的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包括:鼻痒(小孩经常揉鼻子)、交替性鼻塞(经口呼吸造成咽干、咽痛)、打喷嚏(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流鼻涕(多为清水涕,感染时为脓涕;)、鼻腔不通气(嗅觉下降或者消失)、头昏、头痛、耳闷、眼睛发红发痒及流泪(眼眶下黑眼圈是经常揉眼所致)。 儿童鼻窦炎 儿童鼻窦炎的症状和体征与普通的感冒症状相似,诊断有一定困难,具有以下特征应想到鼻窦炎的可能,及时到耳鼻喉科应诊:一是症状

浅谈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治疗方案

粉尘螨滴剂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调查粉尘螨滴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过敏性鼻炎患者对过敏原粉尘螨的认识程度,为临床开展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工作起到临床指导性作用。方法采用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和现场访问的方法进行调查,通过数理统计学研究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研。结果过敏性鼻炎患者通过使用粉尘螨滴剂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对粉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缺乏正确的认知而导致在治疗过程中忽略对环境的控制而使鼻炎的症状得不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加深过敏性疾病患者对过敏的认知;医疗工作人员应该加强患者教育工作的力度与建立患者档案,有效地进行患者管理,使过敏性鼻炎患者配合进行规范化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1 前言 1.1 过敏性鼻炎的概况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 ) 是指鼻腔粘膜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而产生超出正常范围的过强反应,医学上称之为鼻粘膜高反应性鼻病[1]。这类反应包括血管的舒缩(鼻塞)、腺体的分泌(流清水涕)和喷嚏反射等。刺激因素有免疫性(变应原)、非免疫性(神经性、体液性、物理性)之分,根据刺激因子的性质和发病机制,过敏性鼻炎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变态反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因此过敏性鼻炎实际上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其症状表现为充血或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过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当鼻内出现炎症时,鼻腔内可以分泌大量的鼻涕,并可以因感染而变成黄色,流经咽喉时可以引起咳嗽,鼻涕量十分多时还可以经前鼻孔流出。因为家庭装修时可能不慎选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含有大量的甲醛、苯、氨、甲苯等有害气体,会散发出刺鼻难闻的气味,人吸入体内时间久了,会出现打喷嚏、头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致癌,危害人体的健康。再加上冬季室外温度相对来说比较低,人们开窗通风换气的时间也不多,一些体质较差的人就特别容易引发或感染过敏性鼻炎。 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源为尘螨。尘螨分为屋尘螨和粉尘螨,屋尘螨主要分布在床单、枕头、席梦思、地毯、窗帘及沙发等处,粉尘螨主要分布在食品加工厂等单位。尘螨以人体脱落下来的皮屑为食物,其尸体和分泌物聚集后易引发过敏。过敏性鼻炎患者要勤洗勤换勤晒床单,并保持房间通风,使用防尘螨的功能性床罩也具有一定作用。经统计,有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占鼻炎患者总数的70%-80%[2],尘螨已成为诱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元凶。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一般需要进行规范的“脱敏治疗”。脱敏治疗又叫特异免疫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认可的可改变过敏机制的对因治疗[3]。 过敏性鼻炎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多数国家呈上升趋势[4]。2002年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中AR患病率为27.6%[5]。据中国北京地区的一项近期研究,AR患者中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阳性率可达70%[6],WHO已将过敏性鼻炎列为全球关注的公众卫生问题。

【中医偏方】过敏性鼻炎方集

【中医偏方】过敏性鼻炎方集 【中医偏方】过敏性鼻炎方集 翟德山据《中医中药秘方网》文整理编辑2013-06-29 按摩鼻部穴位治疗过敏性鼻炎冬季是鼻炎的高发季节,按摩鼻部穴位可治鼻炎,也可缓解鼻塞,以下是按摩鼻部治鼻炎的手法步骤,鼻炎患者不妨试试。揉印堂: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印堂穴(印堂位于两川头连线中点),以食指端按于右侧攒竹穴(眉毛内侧端),以无名指端按于左侧攒竹穴,三手指同 时沿逆时针方向按揉100 下。点迎香:用双手食指端的侧面,同时按于双侧迎香穴,并点按各50下(迎香穴位于鼻之两旁、鼻唇沟中,是治鼻塞之要穴)。搓鼻通:双手合掌,双手大鱼际近端放在鼻梁根上端两侧,从印堂至嘴唇往返推搓50下(鼻通位于鼻之两侧、鼻唇沟上端尽头)。啄承泣、四白穴: 用双手中指端,以雀啄承泣穴(眼球直下眼眶下缘)、四白穴(目下1 寸,承泣穴下)各50下。揉素:用右手掌心(劳宫穴),按在鼻尖上(素穴),逆时针方向揉50 下,再用左手掌心按鼻尖顺时针方向揉50下。浴面:先将双手对搓,直到手心 发热,然后用双手指推搓面部,包括鼻、额、颊。此外,捏鼻、擦鼻翼可促进鼻部血液流通,改变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通鼻窍之效。健康提示:按摩鼻部穴位治疗过敏性鼻 炎和缓解鼻塞,效果很不错,鼻塞时揉之即通,过敏性鼻炎

1月后也可见效。每天按摩4 次左右,平时没犯的时候早晚各一次,这需要坚持。陈皮水防过敏-偏方秘方冬春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此许多过敏性鼻炎患者很苦恼。单味中药陈皮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预防鼻炎复发所致的鼻痒、流清涕等。陈皮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其实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熟的橘子的干燥果皮,由于人药以陈者良,故名陈皮。陈皮气香,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陈皮中主要含多种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肌醇等有效成分,有抗过敏作用,能够通过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而发挥抗过敏作用。过敏性鼻炎患者在过敏的高发季节,可以每日选用陈皮6克,加开水闷泡10分钟后饮用,喝完可续水,至其味淡后嚼食陈皮。需要注意,陈皮虽然原料是橘子皮,但是新鲜的橘子皮所含的药理成分与陈皮大不相同,因而所起的功效也不同。所以不能用新鲜橘皮代替陈皮。另外,市售的九制陈皮亦不能代替中药材陈皮,所以使用时还需要到中药店购买。(吴彦佳)治过敏性鼻炎咳嗽荨麻疹中医方-偏方秘方组成桂枝15~30克,白芍15~30克,蝉蜕15~30克,僵蚕15~30克,白土苓15~30克,地肤子15~30克,白鲜皮15~30克,炒乌梅15~30克,生百部15~30克,炙甘草15~30克。功效调营和卫,驱风燥湿,缓冲激惹,解除过敏。主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

鼻炎知识大全

《鼻炎知识大全》 鼻炎(Rhinitis)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鼻腔分泌的稀薄液体样物质称为鼻涕或者鼻腔分泌物,其作用是帮助清除灰尘,细菌以保持肺部的健康。通常情况下,混合细菌和灰尘的鼻涕后吸至咽喉并最终进入胃内,因其分泌量很少,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当鼻内出现炎症时,鼻腔内可以分泌大量的鼻涕,并可以因感染而变成黄色,流经咽喉时可以引起咳嗽,鼻涕量十分多时还可以经前鼻孔流出。 概况 鼻炎是由刺激产生的炎症。鼻炎典型的病征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炎类型头痛、头昏等。 鼻炎(Rhinitis)是鼻粘膜或粘膜下组织因为病毒感染、病菌感染、刺激物刺激等,导致鼻粘膜或粘膜下组织受损,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鼻炎导致产生过多粘液,通常引起流涕、鼻塞等症状。通过美国最近的研究表明,超过5千万美国人是鼻炎患者。 鼻炎不单只是影响鼻子,同时还会影响咽喉和眼睛。它还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听力以及学习能力。鼻炎的症状是由过高的组织胺导致的。而导致组织胺增高的是这些部位产生的液体分泌物。 鼻部结构 基本原理 鼻细菌学 在健康状态下,鼻腔中可检测出以下几种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伪白喉杆菌、革兰阴性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伪白喉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奈瑟菌、α-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微球菌;厌氧菌有丙酸杆菌、普氏菌、厌氧球菌、梭杆菌以及消化链球菌等;还有少量真菌、嗜血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等。健康儿童鼻中道检出的细菌主要为典型的病原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链球菌。 正常情况下,鼻腔排毒功能保证上述细菌不超过人体可承受的数量。若遇诱发因素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鼻腔排毒功能降低,上述细菌得以长时间停留于鼻腔内并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感冒。感冒炎症长期存在则易恶化为鼻炎。

耳鼻喉常考简答题整理

【鼻科学】 名解:P23利特尔动脉丛littleplexus*3:颈内、外动脉系统(鼻腭A、筛前A、筛后A、上唇A和腭大A)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rhinitis:神经内分泌对鼻粘膜血管、腺体功能调节失衡而引起的一种高反应性鼻病。发病原因很多,精神紧张、焦虑、环境温度的变化、内分泌功能紊乱、鼻腔内结构畸形如鼻中隔偏曲。 P25翼管神经:鼻腔内交感神经来自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组成的岩深神经,副交感神经来自面神经分出的岩浅大神经,两者在翼管内组成翼管神经。 P31生理性鼻周期*2: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之生理性鼻甲周期。其意义是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P21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窦口鼻道复合体。 ▲鼻窦分组及开口 1.分组:前组筛窦一一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PS:中鼻甲基板将筛窦分为前后组)后组鼻窦——后组筛窦和蝶窦 2.开口部位: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一中鼻道,后组筛窦一上鼻道,蝶窦一蝶筛隐窝 P29蝶窦的各个壁的比邻关系*2 ①外侧壁与颅中窝、海绵窦、颈内动脉和视神经管毗邻。 ②顶壁上方为颅中窝的底,呈鞍型,为蝶鞍。蝶鞍承托垂体。 ③前壁参与构成鼻腔顶的后段和筛窦的后壁(蝶筛板)。上方近鼻中隔处为蝶窦自然开口。 ④后壁骨质后,毗邻枕骨斜坡。 ⑤下壁即后鼻孔上缘和鼻咽顶,翼管神经孔位于下壁外侧的翼突根部。 P82急性鼻窦炎的疼痛特点*2 ①窦口小,鼻道狭窄而弯曲,易于阻塞,引起鼻窦通气引流障碍。 ②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鼻腔黏膜炎正常累及鼻窦黏膜。 ③各窦口彼此毗邻,一窦发病可累及其他它窦。现代观点认为前组筛窦是累及额窦和上颌窦的主要原因。 ④各窦自身特点及窦口位置。上颌窦最大、窦口高,在中鼻道外侧壁的位置最后、最低,容易发病;筛窦因蜂房结构不易引流,感染机会多;此外,上颌窦与筛窦发育最早,故儿童期可罹患;额窦与前组筛窦毗邻,故亦易受累;而蝶窦位于各窦之后上,且单独开口,故发病机会较少。 P87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方法 1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检查(鼻内镜)、辅助检查(鼻窦CT)、与某些疾病鉴别 2临床分型分期(海口标准1997): 1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一一1期单发鼻窦炎;2期多发鼻窦炎;3期全组鼻窦炎 11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一一1期单窦‘伴单肉’;2期多窦‘伴多肉’;3期全窦‘伴多肉’ 山型多发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多发性鼻息肉和(或)筛窦骨质增生 1.临床表现:P63 ⑴鼻部的四大典型症状:喷嚏、鼻痒、鼻溢液、鼻塞。

急慢性鼻炎

急慢性鼻炎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病毒引起的鼻腔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俗称“伤风或“感冒。本病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流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春之交,气候变化不定的季节多发,儿童和成人均可患病。发病时常伴发鼻窦、咽、喉、气管等上呼吸道炎症。 主诉 患者鼻咽部烧灼感、鼻痒、打喷嚏、流清涕。 诊断 1.临床表现初起症状为鼻内干燥感、鼻痒、打喷嚏,可有鼻咽烧灼感,1~2日后,逐渐发生鼻塞,流大量清水样鼻涕,嗅觉减退,以后分泌物转为黏液脓性,不易擤出,鼻塞更重。若无并发症,则起病后5~7日症状逐渐减轻以至消失。整个病程历时7~10日。在小儿全身症状比成人重。 2.辅助检查前鼻镜检查: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干燥,鼻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鼻甲肿大,鼻腔有大量清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 治疗要点 1.全身治疗卧床休息,宜多喝水,有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患者应予以隔离,以免传染他人。内服解热发汗药,如复方阿司匹林1~2片,每日3次;或阿司匹林0.3~0.5g,每日3次,或酚氨加敏片1~2片,每日3次。 中药以疏风、解表、祛邪为主,如桑菊感冒片和银翘解毒片等。

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时,应使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 (1)1%麻黄碱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碱液、氯霉素麻黄碱液滴鼻,每日3次,以利通气引流。栙仰卧法:仰卧,头悬垂于床缘外或肩下垫枕,头后仰卧,鼻前孔向上,每侧鼻腔内滴药3~5滴;坐位法:坐位,头靠椅背并尽量后仰,然后滴药;侧卧法:向患侧侧卧,头向下垂,滴药。 (2)针刺迎香、鼻通穴,做穴位按摩等。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它常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健康状态关系密切。慢性鼻炎一般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两者在病因方面颇为类似,后者又多从前者转化而来,但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亦有区别。 一、慢性单纯性鼻炎 主诉 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塞和鼻涕增多。 诊断 1.临床表现 (1)鼻塞:鼻塞的特点为间歇性和交替性。间歇性鼻塞为白天或劳动、运动时,以及在新鲜空气中鼻塞减轻,而在夜间、安静工作、平卧、寒冷时或在污浊空气中鼻塞加重。交替性鼻塞表现为侧卧时居

血管运动性鼻炎疾病研究报告

血管运动性鼻炎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血管运动性鼻炎 所属部位:鼻 就诊科室:心脑血管,外科,耳鼻喉科 病症体征:鼻塞,变应性鼻炎,单侧鼻腔阻塞,息肉,粘膜充血, 过强反向性鼻炎 疾病介绍: 血管运动性鼻炎是怎么回事?血管运动性鼻炎是神经内分泌对鼻粘膜血管, 腺体功能调节失衡而引起的一种高反应性鼻病,本病病理机制错综复杂,许多 环节仍不甚清楚,故给临床确切诊断和有效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发病无显著性 别差异,儿童很少有血管运动性鼻炎发生 症状体征: 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症状有哪些?下面是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一些分类及其症状。 物理性反应型 一些患者常针对某些理性刺激产生特异性鼻部反应。如每于接触冷空气、突 然的气温变化、潮湿等,即产生发作性喷嚏,并伴有较多水样鼻涕。患者常可 明确陈述发病诱因。该型也可能属反向过强性鼻炎。 精神性反应型 精神紧张、恐惧或怨恨、沮丧等反复刺激,引起患者鼻部反应。现代神经生 活内容的变化和节奏的加快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使此类患者人数增加。 特发性反应型 此型患者往往找不到任何可疑的诱发因素,占血管运动性鼻炎病例的大多数。患者常有水样鼻涕,鼻粘膜水肿,时有粘膜息肉或鼻息肉。内分泌功能失调可 能是其诱因之一。 鼻塞型 该型症状以鼻塞为主,多为间歇性。一些患者晨起时的鼻塞严重,白天减轻 或消失。也有的患者每晚加重,常伴有随体位变化的交替性鼻塞。如鼻粘膜发 生息肉样变或鼻息肉,可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性鼻塞。时有喷嚏,但程度较轻。 喷嚏过后鼻可获短暂缓解。患者往往对气候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异常敏感。 鼻溢型

水样鼻涕增多为其主要症状,多伴有发作性喷嚏。发病常为连续数天,每天 换洗数条手帕或耗用大量手纸。鼻内发痒,但很少有结膜受累、眼痒等症状。 症状持续数天或数周后可自行减轻或消失,经过一定间歇期后在一定诱因作用 下又可发病。本型以20~40岁女性多见,且精神类型多不稳定。 其他症状尚有因粘膜持续肿胀充血、水肿引起的嗅觉减退、头昏等症状。鼻 镜检查鼻粘膜色泽无恒定改变。有由充血产生的暗红色,或由容量血管扩张产 生的浅蓝色,或由粘膜水肿产生的苍白色。有的一侧鼻粘膜充血暗红,另一侧 却苍白水肿。鼻甲肿大者一般对麻黄素收缩反应尚好,但病程长者或反复使用 滴鼻净者,则收缩反应差。病程长者可表现出粘膜水肿和息肉样变。后鼻镜可 见到增大、水肿的下鼻甲后端。 化验检查: 血管运动性鼻炎要做什么检查? 1.前鼻镜检查。 2.X线鼻安照片明确有无并发鼻窦感染。 鉴别诊断: 如何诊断血管运动性鼻炎? 1.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鼻分泌物中有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季 节性鼻炎发作呈季节性。 2.感染性鼻炎有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之分。鼻分泌物常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中多为嗜中性粒细胞。 3.非常变态反应性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鼻分泌物中有大量嗜酸细胞,但无其 他变态反应依据。 4.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联症虽然鼻分泌物中可有多量嗜酸细胞,但患者有水杨 酸制剂或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史和哮喘史,鼻内有鼻息肉。 5.过强反向性鼻炎由鼻内感觉神经轴突反向过强引起,以突发性喷嚏为主要 症状,发作突然,消失也快。 并发症: 血管运动性鼻炎容易引起哪些疾病?患者常有水样鼻涕,鼻粘膜水肿,时有 粘膜息肉或鼻息肉。 治疗用药:

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及危险因素Meta分析

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及危险因素Meta分析 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及危险因素Meta分析 引言: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 症性鼻病,其主要特征为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鼻塞、流涕、喷嚏以及面部瘙痒等症状。过去几十年间,AR的患病率呈现 明显上升的趋势,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方法: 我们通过检索相关的内外文数据库,收集自1985年至2020年的研究论文,对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以横断面、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为主。排除的研究包括回顾性研究、案例报告以及病例报告。 结果: 经过筛选和排除,最终包含了68篇符合条件的研究。这些研 究共纳入了197,489名AR患者和524,664名对照组参与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的AR患病率为20.4%,但 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亚洲地区的AR患病率最高 (32.8%),其次是欧洲(22.5%)、北美洲(19.2%)和非洲(15.9%)。AR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在15- 25岁达到峰值。此外,性别对AR的患病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4.6%对20.2%)。 关于AR患病的危险因素,我们将其分为环境因素和遗传 因素两类。环境因素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及宠物皮屑等室内、室外空气中的各种过敏原。遗传因素主要指个体的家族史和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AR的家族史存在正相关,有家族史的个体发展AR的风险相对较高。此外,我们还发现

了与AR相关的遗传基因图谱,其中IL-4、IL-10、TNF-α等 免疫调节基因与AR的发生密切相关。 讨论: 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估了AR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表明AR的患病率在世界各地呈现 出明显的差异,年龄和性别对AR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环境因 素和遗传因素是AR的主要危险因素,家族史和特定的基因变 异与AR的发生密切相关。 结论: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鼻病,其患病率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AR的发展与年龄、性别、家族史和特定的基因 多态性等因素密切相关。深入研究AR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我 们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并为AR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探究AR的危险因素, 提高AR的预测和干预水平,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变应性鼻炎(AR)的发展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外空气中的各种过敏原,如花粉、尘螨、霉菌和宠物皮屑等。遗传因素主要指个体的家族史和基因多态性,IL-4、IL-10、TNF-α等免疫调节基因与AR 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Meta分析的结果发现,AR的患病率在 全球范围内存在明显差异,且年龄和性别对AR的发展有一定 影响。因此,深入研究AR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 解其发病机制,并为AR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未来的 研究应进一步探究AR的危险因素,提高AR的预测和干预水平,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鼻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鼻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鼻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症状体征: 鼻炎症状有很多种,依据鼻炎的种类不同,鼻炎症状也有所不同,鼻炎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打喷嚏、 鼻炎类型头痛、头昏等,鼻塞特点为间歇性。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点为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由于鼻塞,间或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二、临床的各种鼻炎: 1、急性鼻炎:常见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为病毒感染,并常继发细菌感染。主要症状为鼻堵塞和分泌物增多,早期为清水样涕,后变为粘液脓性鼻涕,病人可有低热和全身不适。检查见鼻粘膜充血肿胀。 2、慢性鼻炎:是常见的多发病,由急性鼻炎发展而来。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和反复发作有关。 慢性单纯性鼻炎: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鼻涕常为粘液性或粘脓性,偶呈脓性。嗅觉可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说话呈闭塞性鼻音。 慢性肥厚性鼻炎:由慢性单纯性鼻炎而来,是长期慢性炎症、淤血而使鼻粘膜、鼻甲出现增生所致。此时粘膜增厚、组织弹性下降、鼻腔通气能力差,从而危害鼻的生理功能。 慢性干燥性鼻炎:鼻内发干,鼻腔分泌物减少,发痒、灼热感,常诱使患者挖鼻,引起小量鼻出血,嗅觉一般不减退。 3、过敏性鼻炎:眼睛发红发痒及流泪;鼻痒,鼻涕多,多为清水涕,感染时为脓涕;鼻腔不通气,耳闷;打喷嚏(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眼眶下黑眼圈(经常揉眼所致);经口呼吸;嗅觉下降或者消失等。 季节性鼻炎:发病有显著季节性是季节性鼻炎的临床特点。患者每到花粉播散季节便开始发病。发病时眼痒,结膜充血,严重者水肿,以致误诊为常见的结膜炎。 常年性鼻炎:患者常年发病,症状与季节性鼻炎相同,但总的程

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征患者的炎症特征

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征患者的炎症特征 王志颐;吴明海;张勇;陈伟;朱敏辉;王秋萍;郑宏良 【摘要】Objective 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ilia syndrome (NARES) is associated with such diseases as bronchial asthma , nasal polyps , and aspirin intolerance , but there is a lack of studies on its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the inflam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RES .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01 cases of allergic rhinitis ( AR) , 39 cases of NARES, and 162 adult controls .We analyzed the inflam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using skin prick test ( SPT) , nasal douche , 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 FeNO ) measurement , serum eosino-phil (EOS) counting, serum total IgE (tIgE) determination, induced sputum detection, and nasal and 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s .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 the NARES and AR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positive rate of nasal provocation (32.1%vs 69.2%and 75.2%, P<0.05), positive rate of bronchial provocation (1.2%vs 10.3%and 14.9%, P<0.05), and FeNO level ([15.70 ±5.20] ppb vs [37.25 ±22.95] and [39.00 ±24.29] ppb, P<0.05), as well as in the serum EOS and tIgE levels, EOS count, and ratio of EOS in the induced sputum (P<0.05).However, the level of serum tI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NARES than in the AR group (53.3 [23.3-186.0] kU/L vs 197.0 [62.6-391.0] kU/L, P<0.05). Conclusion NARES is a syndrome with nasal, lower airway, and systematic inflammation, similar to AR in inflammatory intensity.Therefore, for patients with NARE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not

非特异性鼻炎的临床分型

非特异性鼻炎的临床分型 鼻炎,是鼻腔炎性疾病的总称。广义的鼻炎是泛指能引起鼻腔黏膜炎性改变的鼻病总称。按病因分类法将鼻腔炎性疾病分为特异性鼻炎、非特异性鼻炎、高反应性鼻炎、物理性鼻炎和化学性鼻炎五大类,每类鼻病又有多种临床症状相似而病因病理各异的鼻炎。通常所说的鼻炎是指非特异性鼻炎这一类鼻病。 仅将鼻腔炎性疾病统称鼻炎一概而论,这种错误的观念常给鼻病康复带来误区,造成各种鼻炎患者反复难愈,失去治疗信心。 我们认为: 应用现代医学分类诊断,鼻分泌物细胞学检验量化指标,再用中医辨证分为不同证型,然后“对号入座,对症下药”,才是治疗各种鼻炎的关键。 非特异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的慢性炎症。鼻塞的症状是间歇性和交替性,即白天轻夜间重,侧卧时居下的鼻腔鼻塞,上侧通气良好,黏液性鼻涕,鼻黏膜充血红肿,鲜红色。鼻分泌物脱落细胞学化验淋巴细胞阳性。 属中医鼻窒病的范畴,是肺脾气虚,邪滞鼻窍所致。 治以补肺健脾,通散鼻窍为法,其病自愈。 慢性肥厚性鼻炎本病是以鼻黏膜及黏膜下及至骨膜充血 1/ 3

肿胀、增生肥厚、分泌物增多为特征的慢性炎症。鼻塞多呈现持续性,闭塞性鼻音和嗅觉减退、视力下降、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等症状,鼻涕呈黏脓性。鼻黏膜增生肥厚,下鼻甲尤甚,黏膜暗红色。鼻分泌物脱落细胞学化验中性白细胞阳性。 西医行下鼻甲封闭、注射、冷冻、激光、微波、手术切除均不能根除,且易破坏鼻腔功能或并发其他病变。 中医认为邪滞鼻窍,阻于脉络。 治以化瘀通窍为主,其病可愈。 干燥性鼻炎病人鼻腔干燥不适,有时鼻内刺痒,鼻出血或鼻涕有血丝,鼻黏膜对光反射不良,表面粗糙。鼻分泌物脱落细胞学化验中性细胞、淋巴细胞阳性。 本病是久病失治或长期用滴鼻药引起,属于中医燥证的范畴。 治以滋阴养血为主。 干酪性鼻炎旧称胆脂瘤,是鼻腔积聚恶臭的干酪样物,日久侵蚀软组织或骨质,晟终造成鼻内外畸形的一种鼻病。多一侧发病,病程缓慢。主要症状是进行性鼻塞,干酪性鼻涕,为黄色无组织结构的半固体、奇臭的浆脓性鼻涕伴少量出血。鼻分泌物脱落细胞学化验中性白细胞、杂菌阳性。 证属邪毒滞留,凝结鼻窍,伤蚀肌膜为病。 治以祛腐生肌,解毒通窍为法。 萎缩性鼻炎其病是鼻腔黏膜和鼻甲萎缩、嗅觉障碍、鼻腔 2/ 3

鼻炎与过敏性鼻炎

鼻炎与过敏性鼻炎 鼻炎与过敏性鼻炎 国内外的最新医学研究证实,全世界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而约九成的鼻咽癌,是因鼻炎久治不愈恶化所致。在工作学习方面,成年人会因为鼻炎引起头痛,脑子不清醒,昏昏沉沉,使工作效率低下;而青少年则由于鼻炎引发的鼻塞、头痛等症状造成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及学习成绩显著下降。鼻炎所导致的其他并发症还有:因长时间鼻塞不通气,呼吸困难,会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下鼻甲肥大,睡眠时氧气不足,严重情况下可引起脑梗塞、高血压、突发心脏病等,个别患者甚至会夜间猝死。这种病例在各大医院都有发生。因此对鼻炎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当您或者您的家人、朋友患了鼻炎时,应当及时治疗,以避免引发严重并发症。 一、鼻炎 概述 鼻炎(Rhinitis)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 鼻腔分泌的稀薄液体样物质称为鼻涕或者鼻腔分泌物,其作用是帮助清除灰尘,细菌以保持肺部的健康。通常情况下,混合细菌和灰尘的鼻涕后吸至咽喉并最终进入胃内,因其分泌量很少,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鼻内出现炎症时,鼻腔内可以分泌大量的鼻涕,并可以因感染而变成黄色,流经咽喉时可以引起咳嗽,鼻涕量十分多时还可以经前鼻孔流出。 鼻炎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鼻炎的病因主要是: 1.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长期滴用血管收缩剂及邻近病灶的长期刺激而转化所致。 2.长期吸入污染的空气。

3.许多全身慢性疾病及内分泌失调。如贫血、结核、心肝、肾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使鼻粘膜营养不良或反射性引起充血、水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症状及类型 鼻炎症状有很多种,依据鼻炎的种类不同,鼻炎症状也有所不同,鼻炎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头昏等,但仅靠这些鼻炎症状是不能诊断鼻炎的,还要靠耳鼻喉科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耳鼻咽喉科在线网站内的鼻炎专题内有各种类型的鼻炎介绍,但仅供您参考,因为自己感觉是鼻炎,其实可能是鼻息肉,鼻中隔弯曲,鼻窦炎甚至恶性肿瘤。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鼻炎,不妨首先到耳鼻咽喉科检查,在网上您可以先对照耳鼻喉科相关的症状专题,鼻炎的症状这里主要介绍流鼻涕。 鼻炎的表现多种多样。从鼻腔粘膜的病理学改变来说,有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从发病的急缓及病程的长短来说,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此外,有一些鼻炎,虽发病缓慢,病程持续较长,但有特定的致病原因,因而便有特定的名称,如变态反应性鼻炎(亦即过敏性鼻炎)、药物性鼻炎等: 1、急性鼻炎: 急性感染所致,俗称“伤风”或“感冒”,可有全身症状;以秋冬或冬春季之交多见。病情一般经过7~14天便逐渐好转。抵抗力强者可不治自愈。 常见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为病毒感染,并常继发细菌感染。主要症状为鼻堵塞和分泌物增多,早期为清水样涕,后变为粘液脓性鼻涕,病人可有低热和全身不适。检查见鼻粘膜充血肿胀,有分泌物。本症应以预防为主,患病后服清热解毒药物,鼻内滴1%麻黄素液,必要时服用磺胺药或抗生素。 2、慢性鼻炎: 是常见的多发病,由急性鼻炎发展而来。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和反复发作有关。 为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很常见,轻者称为单纯性慢

中医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中医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干祖望,全国名老中医,中医耳鼻喉科教授。干老认为,肺经伏热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重要的病因,不可仅仅拘泥于肺脾肾虚与风寒侵袭;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应仔细辨证,随证分型,依法立方,据方选药;对于肺经伏热者,应予清肺泄热脱敏之法。 过敏性鼻炎是指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鼻病,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青年,属全身性疾病。临床辨证多以肺、脾、肾虚或兼风邪侵袭为主。干老对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治疗都有独到之处,他认为鼻炎主要分型为热伏肺经证、肺经虚寒证、卫气不固证、肾阳不足证等。其中干老用清金法治疗鼻炎独树一帜,现介绍如下。干老根据《东医宝鉴》:“嚏者,……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发于鼻则痒而嚏也”,《古今医统》“鼻痒,乃热则生风故也”,《景岳全书》“肺热则鼻涕出”及《辨证录》“金遇火刹成水”等理论,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过敏性鼻炎除了虚、寒之病因之外,肺经伏热也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常见的原因。因肺经伏热,邪热循经上凌鼻窍,可致鼻痒、喷嚏连连;肺经伏热,肃降失职,不能通调水

道,水液泛滥则致鼻流清涕不止。临床表现为狂嚏不止,对寒冷的刺激不太敏感,鼻涕呈淡黄色而清稀如水。鼻粘膜可有充血现象。一旦接触到煤气、香烟、热气等刺激时,即可马上发作。舌质,红,体质好。治当清肺泄热脱敏,常用代表方为清热脱敏汤。常用药:桑叶、薄荷、蝉蜕、地龙、路路通、紫草、茜草、墨旱莲等。 病案一:蒋某,男,17岁。西医诊为过敏性鼻炎已两年,发病多在春秋之际,症见喜寒而恶热;常见鼻衄(恶燥)。检查:皮划过敏(类似划痕症,高凸而不红);鼻腔:粘膜正常,偏红,中隔两侧有轻度嵴突,舌薄黄苔,脉平。辨证为禀质过敏,肺金偏热。治取清肺凉金,佐以脱敏。处方:桑白皮、地龙、墨旱莲、茜草、紫草、诃子肉、石榴皮各10克,黄芩、蝉蜕各3克,服药1个月,鼻之过敏症状均消失。 按:肺经伏热,上凌鼻窍,禀质过敏,欲令嚏息涕止,治当清肺经伏热。故干老用清热脱敏汤治疗。桑白皮、黄芩清肺热为主,茜草、紫草、墨旱莲凉血脱敏为辅,干地龙、蝉蜕脱敏,亦为干老常用之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药。 病案二:沈某,男,21岁。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已3年,大多在春秋两季为甚,症状十分典型。检查:鼻腔(—)。舌苔薄黄,脉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