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路交通控制-实验指导书

道路交通控制-实验指导书

道路交通控制-实验指导书
道路交通控制-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单点信号控制配时优化设计

(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内容

采用程序设计或配时设计软件完成实验内容。

1、程序设计

应用计算机语言编制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优化程序(程序1),应用程序1计算最佳信号配时方案;应用计算机语言编制交叉口运行状况评价程序(程序2);应用程序2,对交叉口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2、配时设计软件

自行设定一个信号控制交叉口,采用Synchro软件对该交叉口进行环境设计,并在Synchro软件环境下完成该交叉口在三个时段(如:早高峰、平峰、晚高峰)交通状况下所需要的最佳信号配时方案;并对该交叉口在其中一个配时方案控制下的交通运行状况(饱和度、延误时间、服务水平等)做出评价,并应运Simtraffic仿真软件观察其实际运行情况。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进行单点信号控制配时优化程序设计,掌握设计交叉口单点信号控制配时方案的思路和方法,具体包括掌握使用韦伯斯特算法计算最佳信号配时方案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交叉口运行状况评价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以巩固所专业知识。

学生全面掌握交通信号控制原理,掌握计算机语言C、VB等在道路交通控制中的应用,掌握配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Synchro配时设计的软件应用,熟悉Simtraffic软件的初步应用,为毕业论文(设计)和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验要求

(1)、采用程序设计完成实验时,要求:

确定交叉口类型及信号控制方式(两相位或多相位);应用VC、VB、VFP 等计算机语言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程序设计,包括绘制程序设计流程图、进行信号配时程序设计、应用所编程序进行最佳信号配时方案计算;应用VC、VB、VFP等计算机语言进行交叉口运行状况评价程序设计,包括选取评价参数(评价参数必须包括延误和服务水平,其他参数自行选取)、绘制程序设计流程图、进行交叉口运行状况评价程序设计、应用所编程序进行交叉口运行状况评价计算;

(2)、采用配时设计软件、仿真软件完成实验时,要求:

自拟一个十字交叉口,进口道(单向)不少于2车道,三个时段的交通流量分别自定;针对给定的交通流参数,制定其在定时信号控制下的最佳信号配时方案。并验证其中一个最佳配时方案的合理性,即用交叉口延误随配时参数值变化的对应曲线来表示。

(3)、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三、预习要求

1、熟练掌握交叉口单点信号控制最佳信号配时方案的计算算法;

2、熟练掌握交叉口信号控制效果评价参数的确定方法;

3、熟练掌握计算机语言VC 、VB 或VFP 。

4、熟练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程序设计的操作过程。

5、熟练掌握Synchro 软件、Simtraffic 仿真软件的应用。

四、实验设备(软、硬件)

本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

硬件——普通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

软件——VC 、VB 、VFP ;Synchro 4.0配时设计软件和Simtraffic4.0仿真运行软件。

五、实验原理

1、交叉口单点信号控制最佳配时方案的计算方法 (1)、最佳周期的计算

F.韦伯斯特最佳周期计算公式:

Y

k L k Co -+=

12

1 k 1 = 1.5 , k

2 = 5 式中:C 0——最佳周期,秒;

L ——周期损失时间,秒; Y ——交叉口关键流率比。 周期近似计算公式: C 0= 2C m

式中:C m ——最短周期,秒。

(2)、绿信比的分配

等饱和度法(F.韦伯斯特算法):

各相位绿信比按各相位关键车道流率比之间的比例进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相位饱和度就是交叉口饱和度。

u i =

Y

y i

? U 式中:u i ——相位i 有效绿信比u i

y i ——相位i 关键流率比

Y ——交叉口关键流率比。 U ——周期有效绿信比

不等饱和度法(以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为例):

现给定相位B 的饱和度x 2,求得B 相位的绿信比u 2,u 2=y 2/x 2;由周期绿信比U=u 1+u 2,可得相位A 的绿信比u 1,u 1=U –u 2。

2、交叉口信号控制效果评价参数的确定方法; (1)、通行能力

相位通行能力P i :

式中:P i ——相位i 通行能力,辆/时、辆/秒;

G ei ——相位i 有效绿灯时间,秒;

S i ——相位i 关键车道饱和流率,辆/时、辆/秒; u i ——相位i 绿信比。 交叉口通行能力P :

式中:P ——交叉口通行能力,辆/时、辆/秒;

P i ——相位i 通行能力,辆/时、辆/秒; n ——相位数。

(2)、延误

欠饱和延误模型:

i

i ei

i i u S C

G S P ==

∑==n

i i

P P 1

式中:d i ——相位i 平均车辆延误,秒;

q i ——相位i 某个进口道的车流到达率,辆/秒; C ——信号周期,秒; u i ——相位i 绿信比; x i ——相位i 饱和度。

综合延误模型(TRANSYT-7F 的模型):

式中:

D i ——相位i 的小时车辆延误,辆-时/时; D iu ——相位i 的正常相位延误,辆-时/时; D io ——相位i 的随机与过饱和延误,辆-时/时; q i ——相位i 的小时车辆延误,辆-时/时; R ei ——相位i 的等效红灯时间,秒; C ——信号周期时间,秒 x i ——相位i 的饱和度;

N io ——相位i 的车辆到达率,辆/秒 T ——到达率的持续时间,秒。

(3)、饱和度 相位饱和度:

i

i p q x =)

52(31222)(65.0)1(2)1(2)1(i u i i

i i i i i i i x q C x q x x u u C d +--+--=

io

iu i D D D +=??????

?≥<--=1, 2

1,)

1(2)1(2

i ei i i i i i iu x R q x y u C q D pT

x x x pT

N i i i io 4)1(1(42+-+-=

i

io io x N D =

式中:x i——相位i饱和度;

q i——相位i关键车道到达率,辆/时,辆/秒;

p i——相位i关键车道通行能力,辆/时,辆/秒;

交叉口饱和度:

X=max{ x i},i=1,2,…n

式中:x i——相位i饱和度;

X——交叉口饱和度。

3、采用Synchro4.0配时软件和Simtraffic4.0仿真软件的实验原理

(1)、根据一般道路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典型交叉口数据作为实验设计的基本数据。

(2)、在Synchro4.0软件环境下,完成自拟的交叉口环境设计;

(3)、利用Synchro4.0软件提供的Webster算法,完成定时信号控制交叉口在给定流量下的最佳配方案;韦伯斯特算法的基本原理见上述相关内容。(4)、使用Simtraffic4.0动态仿真软件,观察交叉口实际交通运行状况与理论分析的对应关系。运行状况评价参数的计算方法见上述相关内容。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编程计算交叉口单点信号控制最佳信号配时方案;

(2)、编程计算交叉口信号控制效果评价参数。

2、应用配时设计软件的实验方法与步骤:

(1)、自拟十字路口: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设定一个实验路口的渠化方案及各进口道基本参数;在Synchro4.0软件环境下完成交叉口环境设计及流量输入;(2)、在Synchro4.0软件环境下选择定时控制方方式;

(3)、在Synchro4.0软件环境下,完成当前流量下的配时方案设计;

(4)、记录所设计的配时方案值,及相关的性能指标;

(5)、重复步骤1-4,完成其他2个时段的配时设计;

(6)、对于其中一个配时方案,在周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相位值,观察并记录交叉口延误变化并做图表示,以验证最佳配时方案的合理性;

(7)、启动Simtraffic4.0动态仿真软件,观察交叉口实际交通运行状况与理论分析的对应关系。

七、实验报告要求

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具体要求包括:

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时间:地点: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

实验内容与步骤:

程序设计流程图、程序清单及计算输出结果:

参考文献:

八、参考资料

教材《道路交通控制原理及应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有关计算机语言VC、VB、VFP的使用说明

Synchro软件使用说明书

Simtraffic软件使用说明书

九、思考题

1、当交叉口流率比Y接近1或大于1时,应如何确定信号周期?

2、信号配时参数对交叉口通行能力有何影响?

PLC实验指导书

PLC综合实验课题 1.总体要求: 对每一课题必须绘制运行工序图,设计的PLC控制系统包括:PLC I/O分配、控制线路图设计、梯形图设计;将设计的PLC程序利用手持式编程器送入PLC 并调试通过,符合课题提出的控制要求后,提交现场验收。 实验报告书在提交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讨论调试心得。 2.实验课题 课题一:小车往返运动控制 小车往返运动情况参如图1。 SQ1 SQ2SQ3 图 1 初态:小车启动前位于导轨的中部(如图1中位置)。系统运行要求如下:1)按启动按钮SB1,小车前进,到SQ1处停车,延时5s后小车后退; 2)小车后退至SQ2处停车,延时5S后第二次前进,到SQ3处后再次后退; 3)后退至SQ2处停车。 要求:设计PLC控制系统,必须采用基本逻辑指令编程。 课题二:三台电机顺序控制 三台电机顺序控制要求如下:M1运行10S 后停止,M2自行启动;M2运行5S 后停止,M3自行启动;M3运行5S后停止,M1重新自行启动运行,如此反复三次后所有电机停止运行,指示开始灯闪烁,按停车按钮指示灯闪烁停。 要求:设计PLC控制系统,必须采用基本逻辑指令编程。

课题三:机械手PLC 控制 悬挂式机械手结构示意图如图3 。 图 3 SQ1 SQ4 机械手工作控制方式分手动、单步、单周期和连续控制,控制方式采用转换开关进行,(手动时X6=ON ,单步时X7=ON ,单周期X10=ON ,连续X11=ON )。 连续操作过程如下: 机械手必须在原位(图3中A 点),按启动按钮SB1,机械手开始动作: 下降→夹紧(电磁阀得电)→上升→右行→下降→放松(电磁阀失电)→上升→左行回到原位→下降(循环执行) 连续操作过程中按停止按钮SB2,必须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回到A 点后停止运行。 单周期操作:机械手在原位,按启动按钮,机械手工作一个周期后停在原位。 单步操作:机械手在原位开始,按一次启动按钮,机械手自动完成一步后自动停止,再按一次启动按钮机械手自动完成下一步后自动停止…… 手动操作是指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右行/左行、夹紧/放松可以用按钮单独操作,工作方式采用转换开关进行选择,具体控制要求如下: X20=ON :按住启动按钮SB1,机械手左行;按住停止按钮SB2,机械手右行; X21=ON :按住启动按钮SB1,机械手上升;按住停止按钮SB2,机械手下降; X22=ON :按住启动按钮SB1,机械手夹紧;按住停止按钮SB2,机械手放

交通管理与控制论文

交 通 管 理 与 控 制 论 文 作者:周辉 院别: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交通092 学号:090511204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的拥有量的持续增加和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道路交通的增长速度 和人口向城市的聚集速度也不断加快,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交通问题,需要对交通进行必要的管理与控制。针对城市主要存在的交通问题,依靠相关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相关原则,对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并对相关领域的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道路交通,交通管理,交通控制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car have a quantity to increase continuously and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ncreasing, road traffic growth rate and population to the city to gather the accelerating speed, thus further aggravate the traffic problem in the city, the need for transportation necessar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iming at the existing traffic problems in city mainly, rely on 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to the city 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to the related practical work help.Key words: road traffic, traffic management, traffic control 一、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涵义、性质、目的与作用以及原则 交通管理:是按照国家制定的法规、政策、条例等的规定和道路交通的实际状况,运用各种手段、方法、设施、工具、措施等科学合理地疏导、协调、禁限、约束、组织和指挥交通。交通控制:交通控制就是运用现代化的遥测、遥控、监控、传感、检测装置采集信息,并用电子设备、光缆、通迅设施、信号系统、电脑及相关软件传送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达到对动态交通---运行中的车辆进行准确地组织、指引、诱导和调控,使其安全畅通地运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性质:交通管理与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现代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在于运用各种现在化的仪表装置与设备,最大限度地及时处理有关道路的有效信息适时了解和掌握区域网上交通而及时作出正确的分析决策,达到科学的调控流量、指挥交通。交通管理目的在于认识并遵循道路交通流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原则,方法和措施,不断的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以求得延误更少,运行时间更短,通行能力更大,秩序更好和运行费用更低,从而更好的获得社会经济,交通与环境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人民出行质量提高的服务。原则:1.分离原则 2.限制原则 3.疏导原则 4.节源原则 5.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内容与类别 (1)行政管理: 规划组织单向交通专用车道与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 禁止或限制某种车辆、某种运行方式: 实行错时上下班或组织可逆性行车; 对于某些交通参与者(老人、小孩、残疾、孕妇人员)予以特殊照顾; 对于车辆拥有量或某种车辆实行调控; 采取临时的或局部性的交通管理措施。 (2)法规管理:

数控仿真软件实验指导书

数控仿真实验指导书 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 2008年实训中心编制

目录 实验一数控车床仿真软件操作学习 (2) 实验二数控车编程及仿真加工实例 (5) 实验三数控铣床仿真软件操作学习 (7) 实验四数控铣床编程及仿真加工实例 (10) 实验五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仿真软件操作学习 (12) 实验六广州数控系统车床操作学习 (15)

实验一数控车床仿真操作学习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数控模拟仿真软件,使学生从计算机上直观的学习包括法那克、西门子、华中数控等系统的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可输入程序进行仿真加工实验,达到对学生理论课巩固和理解以及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 二、实验内容 1、 FANUC Oimate数控系统车床操作界面及仿真加工过程 2、华中数控HNC21T、西门子802d操作界面 三、实验步骤 1、进入仿真系统 (1)在桌面上找到“机电国贸CZK系列软件”的文件夹,双击进入,找到“数控车床系列”,双击进入,然后选择CZK-Fanuc0iMate。 (2)出现重新选择主机提示框,选择确定(主机名是服务端的计算机名,已经设定好了,学生无须改动)。登录窗口出现后,选择训练模式。 (3)整个仿真软件主要由机床操作面板、仿真机床窗口组成。 2、仿真机床操作面板按键说明(以FANUC Oimate为例) 一>MDI键盘 (1)常用功能键 POS 当前机床位置显示 PROGRAM 程序显示 OFSET 偏置量显示 (2)常用的编辑键 RESET 复位键:终止当前一切操作、CNC复位、解除报警。 INPUT 用于参数、偏置量的输入 地址/数字键用于字母、数字等的输入 CAN取消输入键用于删除已输入到缓冲器的文字或符号 ↑↓光标的移动键

机电传动控制实验指导书(最新)

机电传动控制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继电—接触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继电—接触器断续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元件布局图和接线图的读图方式;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主回路和控制回路的接线方法; 3.了解继电—接触器断续控制电路的组成 二、实验使用仪器、设备 1.DB电工实验台; 2.三相异步电动机二台; 3.万用表一台; 4.专用连接线一套。 三、实验要求 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点动、互锁、连锁控制。满足以下具体要求: (1) M1可以正、反向点动调整控制; (2) M1正向起动之后,才能起动M2; (3) 停车时,M2停止后,才能停M1; (4) 具有短路和过载保护; (5) 画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四、实验参考电路

五、实验步骤 1.按布局图要求将各元器件定位; 2.按接线图要求,以正确的规格电线连接各器件;3.按接线图要求,连接电动机的定子线圈; 4.自查并互查连接线; 5.合上电源,调试电路; 6.观察电动机的运行情况。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前切断总电源; 2.接线完毕,必须检查接线情况,并做好记录;3.在指导老师认可后,方能接通电源。 七、思考题 1.熔断器与热继电器可否省去其中任何一个?为什么?2.熔断器与热继电器的规格可否随意选择?为什么?3.连接电线的规格可否随意选择?为什么? 4.交流接触器可否带直流负载?为什么?

实验二、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LC——AC电动机断续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元件布局图和接线图的读图方式;2.掌握继电—接触器逻辑电路与PLC梯形图的转换方式; 3.熟悉PLC控制系统的接线方法; 3.了解PLC断续控制电路的组成。 二、实验使用仪器、设备 1.PLC模拟实验台; 2.三相异步电动机二台; 3.万用表一台; 4.专用连接线一套。 三、实验要求 实现PLC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点动、互锁、连锁控制。满足以下具体要求: (1) M1可以正、反向点动调整控制; (2) M1正向起动之后,延时5分钟再可起动M2; (3) 停车时,M2停止后,延时2分钟再可停M1; (4) 主电路同实验一。 四、实验参考电路与梯形图 1.电路

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指导书(2011.6)

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指导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自动化系 2011年6月

前言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了控制系统仿真课程,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MATLAB语言基本程序设计方法,运用MATLAB语言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综合设计,同时开设了控制系统仿真综合实验,30学时。为了配合实验教学,我们编写了综合实验指导书,主要参考控制系统仿真课程的教材《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MATLAB语言应用》及《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实验一MATLAB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实验环境,练习MATLAB命令、m文件、Simulink的基本操作。 2.利用MATLAB编写程序进行矩阵运算、图形绘制、数据处理等。 3.利用Simulink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仿真求解。 实验原理 MATLAB环境是一种为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和图形显示服务的交互式的环境。MATLAB有3种窗口,即: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和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而Simulink另外又有Simulink模型编辑窗口。 1.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 当MATLAB启动后,出现的最大的窗口就是命令窗口。用户可以在提示符“>>”后面输入交互的命令,这些命令就立即被执行。 在MATLAB中,一连串命令可以放置在一个文件中,不必把它们直接在命令窗口内输入。在命令窗口中输入该文件名,这一连串命令就被执行了。因为这样的文件都是以“.m”为后缀,所以称为m-文件。 2.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 我们可以用m-文件编辑窗口来产生新的m-文件,或者编辑已经存在的m-文件。在MATLAB 主界面上选择菜单“File/New/M-file”就打开了一个新的m-文件编辑窗口;选择菜单“File/Open”就可以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m-文件,并且可以在这个窗口中编辑这个m-文件。 3.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 图形窗口用来显示MATLAB程序产生的图形。图形可以是2维的、3维的数据图形,也可以是照片等。 MATLAB中矩阵运算、绘图、数据处理等内容参见教材《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的相关章节。 Simulink是MATLAB的一个部件,它为MATLAB用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对反馈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方式。 有两种方式启动Simulink: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 验指导湖南工学院20XX年3月 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八记忆广度测量实验 实验九动作速度测定实验 实验七手指灵活性、手腕动觉方位能力测定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目的 深度知觉测试是测试人的视觉在深度上的视锐程度,通 过测试可以了解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也可以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实验仪器简介 采用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主要技术指标: 1比较刺激移动速度分快慢二档: 快档50mm/s慢档25mm/s 2比较刺激移动方向可逆。±200mm 3比较刺激移动范围:400mm 4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横向距离为55mm 5工作电压

220V 50HE 工作原理: 1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结构如图2所示: 图 2 EP503A深度知 觉测试仪结构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 实验 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性。 2遥控键如图3所示: 图3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遥控器面板示意 3面板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面板示意三实 验步骤 1、被试在仪器前,视线与观察窗保持水平,固定头部, 能看到仪器内两根立柱中部。2、以仪器内其中根立柱为 标准刺激,距离被试2米,位置固定。另一根可移动的立柱为变异刺激,被试可以操纵电键前后移动。 3、正式实验时,先主试将变异刺激调至任意位置,然 后要求被试仔细观察仪器内两根立柱,自调整,直至被试认为两根立柱在同一水平线上,离眼睛的距离相等为止。被试 调整后,主试记录两根立柱的实际误差值,填入下表中 4、正式实验时,先进行双眼观察20次,其中:有10吃是变异刺激在前,近到远调整; 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远到近调整。顺序和距离随 机安排。

实验38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

实验三十八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各种不同顺序控制的接线,加深对一些特殊要求机床控制线路的了解。 2、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使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进行有效的结合。 三、实验方法 1、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顺序控制(一): 按图38-1接线。因每台实验装置只配一只电机和热继电器,故须用灯组负载来模拟M2,FR2不接。图中U、V、W为实验台上三相调压器的输出插孔。 (1) 将调压器手柄逆时针旋转到底,启动实验台电源,调节调压器使输出线电压为220V。 FR1 图 38-1 起动顺序控制(一)

(2) 按下SB 1,观察电机运行情况及接触器吸合情况。 (3) 保持M 1运转时按下SB 2,观察电机运转及接触器吸合情况。 (4) 在M 1和M 2都运转时,能不能单独停止M 2? (5) 按下SB 3使电机停转后,按SB 2,电机M 2是否起动?为什么? 图38-2 起动顺序控制(二) 2、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顺序控制(二): 本实验须将两台实验装置的配件合并才能实施。 按图38-2接线。图中U 、V 、W 为实验台上三相调压器的输出插孔。 (1) 将调压器手柄逆时针旋转到底,启动实验台电源,调节调压器使输出线电压为220V 。 (2) 按下SB 2,观察并记录电机及各接触器运行状态。 (3) 再按下SB 4,观察并记录电机及各接触器运行状态。 (4) 单独按下SB 3,观察并记录电机及各接触器运行状态。 (5) 在M 1与M 2都运行时,按下SB 1,观察电机及各接触器运行状态。 四、讨论题 1、画出图38-1、38-2的运行原理流程图。 2、比较图38-1、38-2二种线路的不同点和各自的特点。 3、例举几个顺序控制的机床控制实例,并说明其用途。 FR

仿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MATLAB的实验环境及基本命令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MA TLAB的实验环境 2.在MA TLAB系统命令窗口练习有关MA TLAB命令的使用。 二实验步骤 1.学习了解MA TLAB的实验环境: 在Windows桌面上,用mouse双击MA TLAB图标,即可进入MA TLAB系统命令窗口: 图1-1 MA TLAB系统命令窗口 ①在命令提示符”>>”位置键入命令: help

此时显示MA T ALAB 的功能目录, 其中有“Matlab\general ”,“toolbox\control ”等;阅读目录的内容; ② 键入命令: intro 此时显示MA TLAB 语言的基本介绍,如矩阵输入、数值计算、曲线绘图等。要求阅读命令平台上的注释内容,以尽快了解MA TLAB 语言的应用。 ③ 键入命令: help help 显示联机帮助查阅的功能,要求仔细阅读。 ④ 键入命令: into 显示工具箱中各种工具箱组件和开发商的联络信息。 ⑤ 键入命令: demo 显示MA TLAB 的各种功能演示。 2. 练习MA TLAB 系统命令的使用。 ① 表达式 MA TLAB 的表达式由变量、数值、函数及操作符构成。实验前应掌握有关变量、数值、函数及操作符的有关内容及使用方法。 练习1-1: 计算下列表达式: 要求计算完毕后,键入相应的变量名,查看并记录变量的值。 ②.向量运算: ) 6 sin(/250π =d 2 /)101(+=a ) sin(3.2-=e c i b 53+=

n 维向量是由n 个成员组成的行或列数组。在MA TLAB 中,由分号分隔的方括号中的元素产生一个列向量;由逗号或空号分隔的方括号中的元素产生一个列向量;同维的向量可进行加减运算,乘法须遵守特殊的原则。 练习1-2 已知:X=[2 ;-4;8] 求 :Y=R ';P=5*R ;E=X .*Y ;S=X '* Y 练习1-3 ⑴产生每个元素为1的4维的行向量; ⑵产生每个元素为0的4维的列向量; ⑶产生一个从1到8的整数行向量,默认步长为1; ⑷产生一个从π到0,间隔为π/3的行向量; ③矩阵基本运算操作。 要求熟悉矩阵的输入方法及矩阵运算的有关命令。 练习1-4求出下列运算结果,并上机验证。已知矩阵: (1) A (:,1) (2)A (2,:) (3)A (:,2:3) (4)A (2:3,2:3) (5) A (:,1:2:3) (6)A (2:3) (7)A (:) (8)A (:,:) (9) ones(2,2) (10)eye(2) (11)[A,[ones(2,2);eye(2)]] (12)diag(A) (13)diag(A,1) (14)diag(A,-1) (15)diag(A,2) (16)fliplr(A) (17)flipud(A) (18)rot90(A) (19)tril(A) ] 5,9,4 [-=π tg R ????? ???????=4443 4241 343332312423222114131211 A

人机工程学实验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 1.实验目的 2.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它是通过双手的操 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3.实验过程:分两项实验 第一种:自变量:同一个人的被实验次数即练习遍数。(每人四次,左右单程各两次)因变量:走完单程过程中个出错次数和时间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中的被试者完成实验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练习曲线如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做出示意图为: 4.实验结论: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每遍练习中的错误次数随着练习遍数的增加总体趋势 偶尔也会错误次数和时间略有增加。 实验二:瞬时记忆 1.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 2.实验(方案一)思路:恒定变量设为1,自变量为设定秒数,因变量为报对码数目。 方案一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方案二)实验思路:恒定变量为时间(0.4秒),自变量为图码行数不同,因变量为记忆图码正确数量。 方案二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当被测试者接收一行图码信息时,思路清晰,记忆较快,当被测试者接收两行图码信息时,记忆速度不如一行图码快。 3.实验总结:1. 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2. 瞬间记忆在0.4秒情况下,记忆的合理码数在 3.2—3.5之间。 实验三:记忆广度 1.实验目的:学习测定光简单反应时的程序,比较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通过测定闪光融合领率.学习使用阶梯法测定感觉阈限 2. 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 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组块的大小,熟悉性,复杂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设自变量为计位数,因变量为正确个数,测试正确率: 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随着计位数的不断增加,实验者按对的个数不断减少,正确率越来越低, 这说明人的记忆广度有限,所以在适当的记忆时间内,应设计相应的可记忆的内容,严防记忆过载。从另一方面讲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加以训练,有助于个人记忆的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解析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王永昌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15.3

实验一先进智能仪表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YS—170、YS—1700等仪表的使用; 2.掌握控制系统中PID参数的整定方法; 3.熟悉Smith补偿算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YS-1700单回路调节器与编程器的操作方法与步骤,用图形编程器编写简单的PID仿真程序; 2.重点进行Smith补偿器法改善大滞后对象的控制仿真实验; 3.设置SV与仿真参数,对PID参数进行整定,观察仿真结果,记录数据。 4.了解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及顺序控制的概念,组成方式。 三、实验原理 1、YS—1700介绍 YS1700 产于日本横河公司,是一款用于过程控制的指示调节器,除了具有YS170一样的功能外,还带有可编程运算功能和2回路控制模式,可用于构建小规模的控制系统。其外形图如下: YS1700 是一款带有模拟和顺序逻辑运算的智能调节器,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对过程控制进行编程(当然,也可不使用编程模式)。高清晰的LCD提供了4种模拟类型操作面板和方便的双回路显示,简单地按前面板键就可进行操作。能在一个屏幕上对串级或两个独立的回路进行操作。标准配置I/O状态显示、预置PID控制、趋势、MV后备手动输出等功能,并且可选择是否通信及直接接收热偶、热阻等现场信号。对YS1700编程可直接在PC机上完成。

SLPC内的控制模块有三种功能结构,可用来组成不同类型的控制回路:(1)基本控制模块BSC,内含1个调节单元CNT1,相当于模拟仪表中的l台PID调节器,可用来组成各种单回路调节系统。 (2)串级控制模块CSC,内含2个互相串联的调节单元CNTl、CNT2,可组成串级调节系统。 (3)选择控制模块SSC,内含2个并联的调节单元CNTl、CNT2和1个单刀三掷切换开关CNT3,可组成选择控制系统。 当YS1700处于不同类型的控制模式时,其内部模块连接关系可以表示如下:(1)、单回路控制模式

交通管理与控制

1 课程设计目的与背景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中的瓶颈,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咽喉,决定着城市道路系统通行 能力、行程时间、行车延误和营运效率及安全,我国城市的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 平面交叉口。在交叉口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干扰较多,交通流通行的顺畅性、 安全性都比路段低,道路的运输效率,行车安全、车速、运营费用和通行能力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交叉口的精心设计,因此,如何科学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合理地进行交叉 口信号配时显得尤为重要。 本设计以某一交叉口为背景,并已知交通流量数据,对信号交叉口的交通进行数据分析,并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新建交叉口交通控制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 容的理解,掌握交叉口渠化设计与信号配时设计方法,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 能力,为在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要求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2、要求紧密结合交叉口相交道路条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计算、比较、论证, 制订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为今后从事专门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3、能初步应用AutoCAD或计算机辅助绘制车道渠化方案图、相位图及信号配时图。 4、能应用VISSIM仿真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验算。 5、排版需按规定要求进行。 一·交叉口各流量的计算 1·根据资料所给不同方向一小时交通量及换算系数,将不同车的交通量换算成标准车辆的交 通量。

一、东进口到:左转:3 2.512 1.070.221(pcu/h) 直行:4 3.03 2.521 1.5107 1.04690.260.5255(pcu/h) 1 2.54 1.534 1.0620.255(pcu/h) 右转: 西进口到:左转:1 2.53 1.523 1.0280.236(pcu/h) 直行:53 2.551 2.5194 1.01070.250.5427(pcu/h) 右转:13 2.511 1.584 1.0460.260.5146(pcu/h) 南进口道:左转:2 2.515 1.547 1.0850.230.593(pcu/h) 直行:33 2.558 1.5212 1.03840.250.5454(pcu/h) 右转:1 2.53 1.512 1.02550.230.572(pcu/h) 北进口道:左转:1 1.549 1.0760.220.567(pcu/h) 直行:20 2.539 1.5124 1.02440.270.5285(pcu/h) 右转:2 2.51 1.520 1.0230.220.533(pcu/h) 大车率的计算 将公交车和大车都计入大车,转化为标准车辆后进行大车率的计算。 1)东进口到:左转:(3 2.5)/2135.71% 直行:(4 3.03 2.5)/2557.65% 右转:(1 2.5)/55 4.55% 2)西进口到:左转:(1 2.5)/36 6.94% 直行:(53 2.5)/42731.03% 右转:(13 2.5)/14622.26% 3)南进口到:左转:(2 2.5)/93 5.38% 直行:(33 2.5)/48117.15% (1 2.5)/72 3.47% 右转:

机电控制技术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指导书

机电控制技术 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指导书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 2008年2月

实验一MATLAB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实验环境,练习MATLAB命令、m文件、Simulink的基本操作。 2.利用MATLAB编写程序进行矩阵运算、图形绘制、数据处理等。 3.利用Simulink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仿真求解。 实验原理 MATLAB环境是一种为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和图形显示服务的交互式的环境。MATLAB 有3种窗口,即: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和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而Simulink另外又有Simulink模型编辑窗口。 1.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 当MA TLAB启动后,出现的最大的窗口就是命令窗口。用户可以在提示符“>>”后面输入交互的命令,这些命令就立即被执行。 在MA TLAB中,一连串命令可以放置在一个文件中,不必把它们直接在命令窗口内输入。在命令窗口中输入该文件名,这一连串命令就被执行了。因为这样的文件都是以“.m”为后缀,所以称为m-文件。 2.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 我们可以用m-文件编辑窗口来产生新的m-文件,或者编辑已经存在的m-文件。在MATLAB主界面上选择菜单“File/New/M-file”就打开了一个新的m-文件编辑窗口;选择菜单“File/Open”就可以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m-文件,并且可以在这个窗口中编辑这个m-文件。 3.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 图形窗口用来显示MA TLAB程序产生的图形。图形可以是2维的、3维的数据图形,也可以是照片等。 MA TLAB中矩阵运算、绘图、数据处理等内容参见教材《机电控制技术》P18-26。 Simulink是MATLAB的一个部件,它为MA TLAB用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对反馈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方式。 有两种方式启动Simulink:

棒框仪实验报告

棒框仪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人机工程学 报告书 姓名:董思洋 班级:工业设计10-3班学号: 二零一二年

棒框仪实验指导书 陈亚明编 艺术与设计学院 二0一二年二月

棒框仪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仪器可测量一个倾斜的框对判断一根棒的垂直性影响的程度。被试的判断受倾斜的框的影响,相当于周围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所以此 本仪器可以通过被试的认知方式来测量人格特性。 二、实验方法 两人一组,正确使用棒框仪进行测量: 1、一个放在平台上的观察筒被试观察面为圆白背景面板上有一个黑色正方形框和黑色棒。棒的倾斜度可由被试通过旋钮调节。 2、主试面有一个半圆形的刻度,圆弧内指针指示框的倾斜度,中央指针指示棒的倾斜度。主试调节面板上旋钮改变框与棒的倾斜度。 3、在平台上有一个水平仪,可通过旋转平台下面的螺丝将平台调整到水平的位置。此棒框仪的优点在于没有电源的条件下可以使用。 三、测量器具 人体形体测量尺350×165×215mm的棒框仪 四、实验内容 (1)将平台调到水平位置。 (2)根据实验的要求,主试将框和棒调到在一定的倾斜度。 (3)要求被试通过观察筒进行观察,并根据自己感觉将棒调整得与地面垂直。(4)从刻度上读出的棒的倾斜度,即记录下误差的度数和方向。 (5)主试调节不同的方框的倾斜度,即不同的场条件下,重复实验。由被试调整出的棒倾斜度总结出框对棒的影响,从而研究被试的场依存性。 五、实验要求 1.每位同学都要参与测量、被测量过程; 2.记录数据以度为单位 3.测量数据要准确,测量精确;

最新加工中心演示实验指导书

加工中心演示实验指 导书

加工中心演示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加工中心的安全操作规程。 2.熟悉加工中心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3.掌握加工中心的常规操作方法,重点学习加工中心回零操作、自动换刀操作、手动对刀操作、工件坐标系设定、程序输入与编辑、自动加工等操作。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XH714D 加工中心1台 2.FANUC 0i-MD 数控系统 3.气泵 三、准备材料和工具 铣刀、圆柱蜡(毛坯)、夹具(台虎钳)、毛刷、扳手、游标卡尺 四、加工中心安全操作规程 1.未经指导老师同意不得私自开机。 2.工作时要穿好工作服、女生操作机床必须戴好帽子,衣服袖口穿戴整齐。不允许戴手套操作机床,一台机床只能一个人操作。 3.请勿更改CNC系统参数或进行任何参数设定。 4.在进行数控加工中心机床操作前,应检查电压、气压、冷却、油量、润滑是否正常,油泵、油管、刀具、工装夹具等是否完好,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可靠有效。 5.开机时,首先打开总电源,然后按下CNC 电源中的开启按钮,把急停按钮顺时针旋转,按下铣床复位按钮,使处于待命状态。

6.机床启动后,先进行机械回零操作,确认机械、刀具、夹具、工件、数控参数无误,方能开始正常工作。 7.回参考点前,必须检查各轴向位置,并保证全部在参考点负向50mm以上,回零时先Z向,后X、Y向操作。 8.认真查验程序编制、参数设置、动作排序、刀具干涉、工件装夹、开关保护等环节是否完全无误,以免自动加工时造成事故,损坏刀具及相关部件。 9.要保证预设的每把加工刀具类型及编号与刀库中的一一对应。每把刀具都要确保进行了正确的对刀操作及刀径、刀长设置。 10.在手动操作时,必须时刻注意,在进行X、Y方向移动前,必须使Z轴处于抬刀位置。移动过程中,不能只看CRT屏幕中坐标位置的变化,而要观察刀具的移动。 11.在换刀中,若发现刀库即将进入主轴,而其位置不在准停位置,可迅速按“复位”键或“急停”按钮。停止刀库试运行,刀库返回。 12.在换刀中,若发现刀库已进入主轴,绝对不允许按“复位”键或“急停”按钮,不能断电,否则将损坏刀库和机床主轴。可以按“进给保持”键暂停运行,观察刀库运行情况。 13.加工中心出现报警时,要根据报警号查找原因,及时解除报警,不可关机了事,否则开机后仍处于报警状态。 14.加工过程中,关上机床防护门,谨防意外发生。若出现意外,应及时按下急停键或迅速断电,保护现场并及时上报。 15.清理切屑时应用气枪或停下主轴后用毛刷清除,不能用其它方式清理切屑。

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 得原则与方法:分离原则、限速原则、疏导原则、节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交通管理得演变与发展:传统交通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智能化交通管理。 事故黑点:某一时期内,发生事故数量或特征比其她地方明显突出得位置。 道路交通标志:用图形符号、颜色与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交通管理信息得一种交通管理措施。标志板+支架标志板得支托部分,柱式、悬壁式、门式、附着式) 单向交通单行线):道路上得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得交通。 优点: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高通行能力;提高路段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提高行车速度;有利于实施各交叉口间交通信号得协调联动控制;有助于解决停车问题。 缺点:增加车辆绕道行驶得距离,增加附近路段上得交通量;给公共车辆乘客带来不便,增加步行距离;容易导致迷路,特别就是对不熟悉情况得外地驾驶员;增加了为单向管制所需得道路公用设施。 实施条件:具有相同起终点得两条平行道路,她们之间得距离在350~400以内;具有明显潮汐特性得街道,其宽度不足3车道得可实行可逆性单向车道;复杂得多路交叉口,某些方向得交通可另有出路得,才可将相应得进口道改为单向交通。 变相交通:不同得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得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得交通。 优点:合理使用道路,充分提高道路得利用率,提高了道路得通行能力;对解决交通流方向与各种类型得交通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性得矛盾都有较好得效果。

缺点:增加了交通管制得工作量与相应得设施,且要求驾驶人有较好得素质,注意力集中,特别就是在过渡地段。 不宜设置人行道得地方:弯道、纵坡路段等视距不足得地方;信号交叉口附近;瓶颈路段;车辆进出口得附近。 停车诱导系统:通过交通信息显示板、无线通讯设备等方式向驾驶人提供停车场得位置、使用状况、诱导路线、停车场周边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状况得服务系统。 功能:提高停车者得使用方便性;促进交通顺畅、确保交通安全;提高停车场得使用效率;增加商业区域得经济活力。 组成: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发布。 交叉口交通管制得原则:减少冲突点;控制相对速度;重交通车流与公共交通优先;分离冲突点与减少冲突区;选区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交通组织优化:在有限得道路空间上,科学地分配通行时间、空间,合理地限制车种、流向得交通管理方案。 原则:分离冲突点、改变冲突性质; 时间分离法:在信号周期内拿出专有相位放行非机动车; 空间分离法:只设置机动车信号灯,让非机动车按照机动车相位走; 时空分离法:在路口中间划定一块面积卫非机动车禁驶区,左转非机动车在区外二次停车等待,让直行机动车先行通过,通过拉长左转非机动车得通过距离,避免左转弯非机动车对直行机动车得冲突。 常规公共交通优先通用管理:公交车专用车道;公交车专用街、公交车专用道路;公交车专用进口车道;公交车自行车专用道路;交通信号得公交车优先控制;公交车优先转弯;车站设置与换乘衔接优化;公交车辆运营智能管理。

《企业管理综合仿真实训》实训指导书

企业管理综合仿真实训 实 训 指 导 书 编写:鲍桑 2017年 6 月

编写说明 1.实训总体目标 “企业管理综合仿真实训”是讲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训课程。它采用一种全新的授课方法,课程的开展就是针对一个模拟企业,把企业能赢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定义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受训者组成三个供应商,六个制造商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通过模拟企业一年的经营,使受训者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2.适用专业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3.先修课程 《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基础会计》、《生产管理》 4.实训课时分配 实训项目实训内容课时 创建模拟公司1.组建供应商公司 2.组建生产商公司 3.组建管委会 4.组建其他职能机构 4 报价获取订单1.各组人员分工 2.投放产品报价及广告费用 3.开展商品订货会PPT制作 4 预生产1月份订单1.锁定订单排名并发放订单 2.各组计算产能、人员招聘 3.生产商、制造商采购、运输合同签订;管委会机构(税务、 银行、运输、外贸、客户)系统确认 4.生产前准备 4 生产2-6月订单1.k/3系统凭证分录录入 2.生产排程检测,确定生产进度 3.根据“看板式”管理确认原材料、仓库、运输车辆、各组 人员、资金情况,合理调度。 4.各机构K/3系统输入和手工操作 4 制作财务报表及手 工凭证1. 订单商品出库、运输、交货、银行汇兑 2. 组内信息汇总完成手工填写内容 3. 清仓、对账 4 合计20

5.实训环境 企业管理综合仿真实训在专业的实训室完成,该实训室共有12组实训场景,共计电脑30台。 6.实训总体要求 企业管理综合仿真实训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受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每个团队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1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通过仿真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让学员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受企业发展的典型历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在短短一周的训练中,学员将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他们必须一同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保证公司成功及不断成长。

(完整word版)安全人机工程学综合实验指导书20131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杨轶芙编 实验学时:6学时

目录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 - 1 -实验二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 ..................................................... - 3 -实验三暗适应测试实验 ..................................................................... - 5 -实验四明度适应测试 ......................................................................... - 8 -实验五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 - 10 -实验六听觉实验 ............................................................................... - 15 -实验七动作稳定性测试 ................................................................... - 22 -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实验目的』 测定手指、手、手腕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实验仪器』 采用EP707A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 该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手指灵活性测试100孔 2、指尖灵活性测试M6、M5、M4、 M3螺栓各25个 3、计时范围0~9999.99秒 4、电源电压220V 50HZ 5、消耗功率10W 6、外形尺寸505×310×48 7、重量3.5千克(净重) 『实验内容』 (一)手指灵活性测试(插孔插板)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手指灵活性插板(有100个φ 1.6mm 孔),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被试用优势手拿住镊子钳住φ1.5针,插入开始位,计时器开始计时 3、依次用镊子(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钳住φ1.5针插满100个孔,最后插终止位,计时会自动结束,记录下插入100个棒所需要的时间; 4、每次重新开始需按“复位”键清零。 (二)指尖灵活性测试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指尖灵活性插板(M6、M5、M4、M3螺栓各25个),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当被试用优势手放入起始点第一个M6垫圈起,计时器开始计时,然后

PLC对三台电动机可逆顺序启动控制实验

PL C对三台电动机可逆顺序启动控制实验 吕以全 赵 勇 (天津理工学院自动化工程系 天津:300191)Ξ 摘 要 介绍PL C专用指令——可逆寄存器微分@SFTR指令及可逆寄存器SFTR指令,完成对3台电动机可逆顺序启动带负载控制的电工技术实验。 关键词 PL C 可逆顺序启动 指令 0 引 言 PL C在电工技术实验中的一项内容是利用可逆寄存器微分@SFTR指令和可逆寄存器SFTR指令,分别完成对3台电动机可逆顺序启动控制带负载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同学们深刻了解所使用的可逆寄存器微分@SFTR指令和可逆寄存器SFTR指令的共同点都是具有控制数据左、右移动功能;而其不同处是应该注意到使用可逆寄存器SFTR指令时,要加前沿微分D IFU(013)指令而可逆寄存器微分@SFTR是不需要的。 实验所用的电动机容量为0125k W,采用直接启动。3台电动机每台可逆顺序启动的时间间隔为2秒。3台电动机首先正转顺序启动,启动结束转为正常运行。正常运行的时间定为10秒,停止时间定为5秒。3台电动机再反转顺序启动,启动结束转为正常运行。正常运行的时间定为10秒,停止时间定为5秒。实验要求按照上述顺序反复运行。 实验所使用的PL C为OM RON-CPM2A-CDR-A型机。 1 @SFTR(084)指令可逆顺序控制 111 PL C I O口设置 1)在PL C输入端00通道中设定00000为总启动按钮,00001为总停止按钮,且均为点动按钮。 2)在PL C输出端的10通道中的01000控制1#电动机;01001控制2#电动机;01002控制3#电动机。 3)按动00000总启动按钮,3台电动机可逆顺序启动;按动停止按钮00001,三台电机全部停转。112 软件程序 11211 正向电机顺序启动 (1)利用可逆寄存器指令@SFTR(084)完成对三台电动机延时顺序启动控制程序,如图1所示 。 图1 @SFTR(084)指令对三台电动机 可逆顺序启动控制梯形图 (2)按动总启动点动按钮,锁存指令KEEP (011)将I R中的04000的逻辑线圈通电并锁存。 (3)可逆寄存器微分指令@SFTR(084)利用I R 中的030CH的12逻辑线圈的通断状态,使得03012逻辑触点O FF ON,从而控制3台电动机可逆方向,即03012逻辑线圈通过计数器CN T002的逻辑常闭触点,使得03012逻辑线圈接通,03012逻辑常开触点闭合,可逆寄存器微分指令@SFTR(084)左移,三台电动机为正向顺序启动控制。 第23卷第4期2001年8月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JOU RNAL O F EEEE V o l.23N o.4 A ug.2001 Ξ收稿日期:2001年4月4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