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8章_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第28章_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第28章_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第28章_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课题锐角三角函数——正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演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图片)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算出的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可以测

算出旗杆的大致高度;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象小明那样通过测量一些角的度数和一些线

段的长度,来测算出旗杆的高度。

这就是我们本章即将探讨和学习的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来测算物体长度或高度的方法。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

(二)实践探索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灌溉。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o,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分析:

问题转化为,在Rt△ABC中,∠C=90o,∠A=30o,BC=35m,求AB 根据“再直角三角形中,30o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

34

1米

10米

?

可得AB=2BC=70m.即需要准备70m长的水管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o,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如图,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o,∠A=45o,计算∠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能得到什么结论?

分析:在Rt△ABC 中,∠C=90o,由于∠A=45o,所以Rt△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

,故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45o,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一般地,当∠A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如图:Rt△ABC与Rt△A`B`C`,∠C=∠C` =90o,∠A=∠A`=α,那么与有什么关系

分析:由于∠C=∠C` =90o,∠A=∠A`=α,所以Rt△ABC∽Rt△A`B`C`,

,即

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认识正弦

如图,在Rt△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

师: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板书:sinA=

A a

A c

=

的对边

的斜边

(举例说明:若a=1,c=3,则sinA=

3

1

注意:1、sinA不是 sin与A的乘积,而是一个整体;

2、正弦的三种表示方式:sinA、sin56°、sin∠DEF

3、sinA 是线段之间的一个比值;sinA 没有单位。

提问:∠B 的正弦怎么表示?要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我们需要知道直角三角形中的哪些边? (三)教学互动 例1如图,在

,

,求sin

和sin

的值

.

解答按课本 (四)巩固再现

1.三角形在正方形网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sin α的值是﹙ ﹚ A .4

3 B .3

4 C .53 D .5

4

2.如图,在直角△ABC 中,∠C =90o

,若AB =5,AC =4,则sinA =( ) A .35 B .45 C .34 D .43 3.在△ABC 中,∠C=90°,BC=2,sinA=2

3,则边AC 的长是( )

A .13

B .3

C .4

3 D . 5

四、布置作业

课题 锐角三角函数——余弦和正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余弦、正切的概念

难点: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述正弦的定义

2、(1)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且AB =5,BC =3.则sin ∠BAC= ;sin ∠ADC= .

C

B A

A

B

A

B

C

D (2)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已知AC= 5 ,BC=2,

那么sin ∠ACD =( ) A

B .23

C

D

(二)实践探索

一般地,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如图:Rt △ABC 与Rt △A`B`C`,∠C=∠C` =90o ,∠B=∠B`=α,那么

'

''

'B A C B AB BC 与有什么关系? 分析:由于∠C=∠C` =90o

,∠B=∠B`=α,所以Rt △ABC ∽Rt △'''C B A ,

''''B A AB C B BC =,即'

''

'B A C B AB BC = 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B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B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如图,在Rt △ABC 中,∠C=90o ,把锐角B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B 的余弦,记作cosB 即

c a B B =∠=

斜边的邻边cos ,把∠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即b

a

A A A =∠∠=的邻边的对边tan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三)教学互动 例2:如图,在中

,

,BC=6,5

3

sin =

A 求cos 和tan 的值.

解:∵AB BC A =

sin ,∴103

5

6sin =?==

A BC A

B 又86102222=-=-=B

C AB AC

例3:(1)如图(1), 在中,,,

,求的度数.

(2)如图(2),已知圆锥的高AO 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的

倍,求

.

(四)巩固再现 1.在

中,∠C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则有()

A ..

2. 在

中,∠C =90°,如果5

4

cos =

A 那么的值为()

A .

53B .4

5.

4

3

3

4 3、如图:P 是∠的边OA 上一点,且P 点的坐标为(3,4), 则cos

=_____________.

4、P81 练习1、2、3 四、布置作业 P85 1

课题 锐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锐角正弦与余弦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正切与正弦、余弦的关系

4、使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值随锐角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个锐角三角函数间几个简单关系

难点:能独立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出三个锐角三角函数间几个简单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叫学生结合直角三角形说出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二)实践探索

1、从定义可以看出sin A 与cos B 有什么关系?sin B 与cos A 呢?满足这种关系的A ∠与B ∠又是什么关系呢?

2、利用定义及勾股定理你还能发现sin A 与cos A 的关系吗?

3、再试试看tan A 与sin A 和cos A 存在特殊关系吗?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之后总结出如下几种关系: (1)若90A B ∠+∠= 那么sin A =cos B 或sin B =cos A

(2)22

sin cos 1A A +=(3)sin tan cos A

A A

=

4、在正弦中它的值随锐角的增大而增大还是随锐角的增大而减少?为什么?余弦呢?正切呢? 通过一番讨论后得出:

(1)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的增加(或减小)而增加(或减小); (2)锐角的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加(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加);

(3)锐角的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加(或减小)而增加(或减小)。

(三)教学互动(1)判断题:

i 对于任意锐角α,都有0<sinα<1和0<cosα<1 ()

ii 对于任意锐角α1,α2,如果α1<α2,那么cosα1<cosα2()iii 如果sinα1<sinα2,那么锐角α1<锐角α2I ()iv 如果cosα1<cosα2,那么锐角α1>锐角α2()(2)在Rt△ABC中,下列式子中不一定成立的是______

A.sinA=sinB B.cosA=sinB C.sinA=cosB D.sin(A+B)=sinC

(3)在

3

90,sin.cos,sin tan

5

ABC C A A B A ∠==

中,求和的值

A.0°<∠A≤30°B.30°<∠A≤45°

C.45<∠A≤60°D.60°<∠A<90°

四、布置作业

课题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一、教学目标

1、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2、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难点: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还记得我们推导正弦关系的时候所到结论吗?即0

1sin 302=

,0sin 452

=你还能推导出0sin 60的值及30°、45°、60°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吗? (二)实践探索

1.让学生画30°45°60°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a 30° cos45° tan60° 归纳结果

(三)教学互动

例 求下列各式的值:

(1)0

2

2

45sin 30sin 245cos 60cos ++ (2)0000

0000

cos60sin 45cos60cos 45cos60sin 45sin 30cos 45+-+-+

解 (1)原式=2

2

21222212

2

??

+???

? ??+??? ??

4

5212141=++=

(2)原式=2

232

1212

221222122212221--=-+

=+-

+-+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值,解题关键是熟悉并牢记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值。易错点因没有记准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值,造成计算错

例3:(1)如图(1), 在中,,,,求的度数.

(2)如图(2),已知圆锥的高AO 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的倍,求.

解: (1)在图(1)中, (2)在图(2)中.

(四)巩固再现

1、P82 例3

2、P83 练习

3、随机抽查学生对82页的表的记忆情况

四、布置作业

P85 3

课题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和根据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识计算器一些功能键的使用

2、会熟练运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由三角函数值来求角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计算器处理三角函数中的值或角的问题

难点:知道值求角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锐角A是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

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实践探索

1、用计算器求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利用求下列三角函数值(这个教师可完全放手学生去完成,教师只需巡回指导)

sin37°24′ sin37°23′ cos21°28′ cos38°12′tan52°; tan36°20′; tan75°17′;

2.熟练掌握用科学计算器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例如:sinA=0.9816.∠A = .

cosA =0.8607,∠A =;tanA =0.1890,∠A=;tanA =56.78,∠A =.

3、强化

完成P84页的练习 四、布置作业 P85 4、5

课题 解直角三角形(一)

一、教育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a b A b a A c b A c a A ====

cot ;tan ;cos ;sin b a

B a b B c a B c b B ====cot ;tan ;cos ;sin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的对边的邻边

;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

∠∠=∠=∠=

cot tan cos sin

(2)三边之间关系 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教学过程

1.我们已掌握Rt △ABC 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学生思考后,继续引导“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让全体学生的思维目标一致,在作出准确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概括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例题

例 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

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选一种板演. 解 ∵tanA=

a b

= 60B ∠=∴ 9030A B ∠=-∠=∴

C=2b=例2在Rt △ABC 中, ∠B =35,b=20,解这个三角形.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选出最好方法,教师板书.

35B ∠-∠=-=解:A=909055 t a n b

B a

= 2028.6tan tan35b a B ∴=

=≈

n 20

35.1

sin sin 35

b

si B c

b c b =∴=

=≈

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答:先求另外一角,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边.计算时,利用所求的量如不比原始数据简便的话,最好用题中原始数据计算,这样误差小些,也比较可靠,防止第一步错导致一错到底

注意:例1中的b 和例2中的c 都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或其它三角函数来计算,但计算出的值可能有些少差异,这都是正常的。 4.巩固练习 P91

说明:解直角三角形计算上比较繁锁,条件好的学校允许用计算器.但无论是否使用计算器,都必须写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这些题目,不要马马虎虎,努力防止出错,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与扩展

1.请学生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五个元素,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另三个元素.

2.出示图表,请学生完成

四、布置作业

课题解直角三角形(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

难点: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五个元素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口答.

2、在中Rt△ABC中已知a=12 ,c=13 求角B应该用哪个关系?请计算出来。

(二)实践探索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一般要满足,(如图).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 1 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等于多少(精确到1o) 这时人是

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引导学生先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然后分析提出的问题是数学模型中的什么量

在这个数学模型中可用学到的什么知识来求未知量?

几分钟后,让一个完成较好的同学示范。

(三)教学互动

例3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球表面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最远能直接看到的地球上的点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结果精确到0. 1 km)

分析:从飞船上能最远直接看到的地球上的点,应是视线与地球相切时的切点.如图,⊙O表示地球,点F是飞船的位置,FQ是⊙O的切线,切点Q是从飞船观测地球时的最远点. 弧PQ的长就是地面上P, Q 两点间的距离.为计算弧PQ的长需先求出(即)解:在上图中,FQ是⊙O的切线,是直角三角形,

弧PQ的长为

由此可知,当飞船在p点正上方时,从飞船观测地球时的最远点距离

P点约2 009. 6 km.

(四)巩固再现P93 1,P96 1

四、布置作业P96 2,3

课题解直角三角形(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仰角和俯角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巩固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观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观测问题

难点:学会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平时我们观察物体时,我们的视线相对于水平线来说可有几种情况?(三种,重叠、向上和向下)结合示意图给出仰角和俯角的概念

(二)教学互动

例4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o,看这栋离楼底部的俯角为60o,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 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m)?

分析:在中,,.所以可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BD;类似地可以求出CD,进而求出BC.

解:如图, ,,

答:这栋楼高约为277.1m.

(三)巩固再现

1、为测量松树AB的高度,一个人站在距松树15米的E处,测得仰角∠ACD=52°,已知人的高度

是1.72米,求树高(精确到0.01米).

2、在宽为30米的街道东西两旁各有一楼房,从东楼底望西楼顶仰角为45°,从西楼顶望东楼顶,俯角为10°,求西楼高、东楼高。(精确到0.1米).

3、上午10时,我军驻某海岛上的观察所A发现海上有一艘敌军舰艇正从C处向海岛驶来,当时的俯角,经过5分钟后,舰艇到达D处,测得俯角。已知观察所A距水面高度为80米,我军武器射程为100米,现在必须迅速计算出舰艇何时驶入我军火力射程之内,以便及时还击。

解:在直角三角形ABC和直角三角形ABD中,我们可以分别求出:

(米)(米)

(米)

舰艇的速度为(米/分)。设我军火力射程为米,现在需算出舰艇从D

到E的时间(分钟)

我军在12.5分钟之后开始还击,也就是10时17分30秒。

4、小结: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P101 7、8

课题解直角三角形(四)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方位角的命名特点,能准确把握所指的方位角是指哪一个角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巩固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方位角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方位角问题

难点:学会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叫同学们在练习薄上画出方向图(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

2、依次画出表示东南方向、西北方向、北偏东65度、南偏东34度方向的射线

(二)教学互动

例5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B处.这时,解:如图, 在中,

00

=-

PC PA

cos(9065)

=?

80cos25

72.8

在中, .,

因此.当海轮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0方向时,它距离灯塔P大约130.23海里.海轮所在的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精确到0.01海里)?

(三)巩固再现

1、P95 1

2、上午10点整,一渔轮在小岛O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等于10海里的

A处,正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向南偏东60°方向航行.那么渔轮到达小

岛O的正东方向是什么时间?(精确到1分).

3、如图6-32,海岛A的周围8海里内有暗礁,鱼船跟踪鱼群由西向东航行,

在点B处测得海岛A位于北偏东60°,航行12海里到达点C处,又测得海岛

A位于北偏东30°,如果鱼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东航行.有没有触礁的危险?

四、布置作业

P97 7、9

课题解直角三角形(五)

一、教学目标

1、巩固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坡度问题.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决有关坡度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坡度的有关术语.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讲评作业:将作业中学生普遍出现问题之处作一讲评.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例同学们,如果你是修建三峡大坝的工程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解决:如图6-33

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的坡度i=1∶3,斜坡CD的坡度i=1∶2.5,求斜坡AB的坡面角α,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

同学们因为你称他们为工程师而骄傲,满腔热情,但一见问题又手足失措,因为连题中的术语坡度、坡角等他们都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想学的心情,及时点拨.

(二)教学互动

通过前面例题的教学,学生已基本了解解实际应用题的方法,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加以解决.但此题中提到的坡度与坡角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同时这两个概念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又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坡度与坡角的意义.

1.坡度与坡角

结合图6-34,教师讲述坡度

概念,并板书:坡面的铅直高度

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一般用i 表示。即i=,常写成i=1:m 的形式如i=1:2.5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思考,坡度i 与坡角α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答:i =

h

l

=tan α 这一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经常用到,教师不妨设置练习,加以巩固. 练习(1)一段坡面的坡角为60°,则坡度i=______; ______,坡角α______度.

为了加深对坡度与坡角的理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教师还可以提问: (1)坡面铅直高度一定,其坡角、坡度和坡面水平宽度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2)坡面水平宽度一定,铅直高度与坡度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答:(1)

如图,铅直高度AB 一定,水平宽度BC 增加,α将变小,坡度减小,因为 tan α=

AB

BC

,AB 不变,tan α随BC 增大而减小(2)与(1)相反,水平宽度BC 不变,α将随铅直高度增大而增大,tan α 也随之增大,

因为tan α=BC AB

不变时,tan α随AB 的增大而增大2.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回头分析引题,图中ABCD 是梯形,若BE ⊥AD ,CF ⊥AD ,梯形就被分割成Rt △ABE ,矩形BEFC 和Rt △CFD ,AD=AE+EF+FD ,AE 、DF 可在△ABE 和△CDF 中通过坡度求出,EF=BC=6m ,从而求出AD .

以上分析最好在学生充分思考后由学生完成,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坡度问题计算过程很繁琐,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并严格要求学生,选择最简练、准确的方法计算,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解:作BE ⊥AD ,CF ⊥AD ,在Rt △ABE 和Rt △CDF 中,

∴AE=3BE=3×23=69(m). FD=2.5CF=2.5×23=57.5(m).

∴AD=AE+EF+FD=69+6+57.5=132.5(m). 因为斜坡AB 的坡度i =tan α=

1

3

≈0.3333,

α≈18°26′ 答:斜坡AB 的坡角α约为18°26′,坝底宽AD 为132.5米,斜坡AB 的长约为72.7米.

其实这是旧人教版的一个例题,由于新版里这样的内容和题目并不少,但是对于题目里用的术语新版少提,基于学生的接受情况应插讲这一内容。

(三)巩固再现

1、P95 2

2、利用土埂修筑一条渠道,在埂中间挖去深为0.6米的一块(图6-35阴影部分是挖去部分),已知渠道内坡度为1∶1.5,渠道底面宽BC为0.5米,求:

①横断面(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

②修一条长为100米的渠道要挖去的土方数.

四、布置作业

P97 8

课题数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的三角函数,学会制作和应用测倾器,能正确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高度.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义;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难点: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测量.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检查预习效果

(1)这节课我们将制作什么工具?

(2)测角仪有哪几个结构?并对照实物,请学生加以解释。

(3)测角仪测倾斜角的原理是什么?

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解答,全体学生基本掌握测角仪测量倾斜角的原理,了解测角仪的结构;这样教师可把学生分组,制作测角仪.

2.在组长的带领下,全体学生积极配合,共同制作测角仪.

(1)用木板做一个半圆刻度盘,用量角器在上面画刻度,注意半圆盘上的刻度与量角器不同,它是90°~0°~90°.

(2)用手钻在圆心处打孔,并按上图用螺钉、螺母把它和一根长为130cm的木杆联在一起,这时,半圆盘就能绕着固定螺钉旋转(螺母不能固定得太紧或太松).

(3)在圆心螺钉处悬挂一铅垂线,以标出铅直向下.

(4)在半圆盘的直径的两端钉两个标针,当木杆与地面垂直时,通过两标针及中心的视线是水平的,因为它与铅垂线互相垂直.

让学生把自制的测角仪与教师制好的测角仪对照,以帮学生加以改进.

(二)教学互动

1.测角仪的使用方法

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测角仪之后,有了成功的喜悦,很想亲自使用它进行测量.这时教师不妨请每组派代表在同一地点测出倾斜角.边测量边讲解:

(1)把测角仪插在远离被测目标处,使测角仪的木杆的中心线与铅垂线垂合,这时标针连线在水平位置.注意:一定要注意铅垂线与木杆重合,否则说明

木杆不竖直,不能测量.

(2)转动半圆盘,使视线通过两标针,并且刚好落在目标物顶部B处.

注:“使目标物顶部B点落在视线上”指眼睛、两个标针与目标物顶点B点位于

同一直线上,即四点共线.

(3)由图6-36知,∠BOE+∠AOE=90°,∠AOC+∠AOE=90°,由同角的余角相等知,倾角∠EOB等于铅垂线与零度线间的夹角∠AOC,刻度盘上读出∠AOC的度数,就是倾角∠EOB的度数.

在各组同学的重复测量后,比较结果会发现,结果可能差别较大,启发学生:

①哪组数据正确?

②怎样使结果更精确?

解释时强调,不同的数值都不一定与真实值相同,有的偏大,有的偏小,为了准确度高,可以采用求平均值法,降低误差.由于学生在做物理实验时常采用平均值法,因此对这一点不

难理解.

2.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如图6-37,以测量旗杆AB的高度为例.请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测角仪演示测旗

杆高度的过程,并叙述方法:

①在测点D处安装测倾器,测出旗杆顶的倾角∠ACE=α.

注意,测点D与旗杆底B在同一水平面,否则,加大测量难度.

②量出仪器的高CD=EB=b.

③量出测点D到旗杆底B的水平距离BD=EC=a.

④由AE=a·tanα,得AB=AE+b=a·tanα+b.

测量时,不同同学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为了准确测量,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本实验共测三个元素——DC、α、BD,每测一次,应把数据填入表中.

实习报告如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实习报告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第28章_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课题锐角三角函数——正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演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图片)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算出的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可以测 算出旗杆的大致高度;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象小明那样通过测量一些角的度数和一些线 段的长度,来测算出旗杆的高度。 这就是我们本章即将探讨和学习的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来测算物体长度或高度的方法。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 (二)实践探索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灌溉。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o,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分析: 问题转化为,在Rt△ABC中,∠C=90o,∠A=30o,BC=35m,求AB 根据“再直角三角形中,30o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 34 1米 10米 ?

(完整)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 中考主要考查点: 1.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 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3.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应用 ? 知识点1. 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 中,∠C=90° (1)边的关系: (2)角的关系: (3)边与角的关系: sinA = cosA= tanA= cotA= sinA =cosB = a c , cosA =sinB = b c ,tanA ==a b , tanB =b a , cotA=b a ? 知识点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列表如下: α sinα cosα tanα 30° 1 2 33 45° 22 22 1 60° 1 2 斜边 的对边 A ∠斜边 的邻边A ∠邻边的对边A ∠ 对边的邻边A ∠2 3 233

? 知识点3.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已知∠A 为锐角,sinA 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增大 ,tanA 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增大 , cosA 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减小 。 例1. 已知∠A 为锐角,且cosA≤ 2 1 ,那么( ) (A ) 0°<A≤60°(B )60°≤A <90°(C )0°<A≤30°(D )30°≤A <90° ? 知识点4. 同角三角函数与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1cos sin 22=+A A A A A cos sin tan = 1cot tan =?A A 2. 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90=+B A B A B A sin cos cos sin == ?=47cos 43sin ο 1tan tan =?B A ? 知识点5.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因此,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 正确选择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式,使两个已知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 重要类型: 1.已知一边一角求其它。 2.已知两边求其它。 例2. 在中,∠C=90°,,∠A -∠B=30°,试求的值。 A C B

省优秀课一等奖: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正切概念;能较正确地用siaA 、cosA 、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功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二.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美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正弦,余弦,正切概念 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aA 、cosA 、tanA 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教学程序: 一.探究活动 1.课本引入问题,再结合特殊角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归纳三角函数定义。 siaA= 斜边的对边A ∠,cosA=斜边的邻边A ∠,tanA=的邻边 的对边 A A ∠∠ 3例1.求如图所示的Rt ⊿ABC 中的siaA,cosA,tanA 的值。 4.学生练习P21练习1,2,3 二.探究活动二 1.让学生画30°45°60°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a 30°cos45° tan60°

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a 30°+cos30°(2)2sia 45°-21cos30°(3)0 4530cos sia +ta60°-tan30° 三.拓展提高P82例4.(略) 1. 如图在⊿ABC 中,∠A=30°,tanB=2 3 ,AC=23,求AB 四.小结 五.作业课本p85-86 2,3,6,7,8,10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一)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3.疑点:学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sinA=c a cosA=c b tanA=b a (2)三边之间关系 a 2 + b 2 = c 2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 探究活动 1.我们已掌握Rt △ABC 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学生思考后,继续引导“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让全体学生的思维目标一致,在作出准确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概括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例题评析

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单元要点分析 内容简介 本章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和正切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主要研究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第一节内容是第二节的基础,第二节是第一节的应用,并对第一节的学习有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 本章属于三角学中的最基础的部分内容,而高中阶段的三角内容是三角学的主体部分,无论是从内容上看,还是从思考问题的方法上看,前一部分都是后一部分的重要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认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它的对应的锐角. (3)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与边角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贯彻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再运用这些规律于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也很重要,?应该牢牢记住. (2)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在本章,学生首次接触到以角度为自变量的三角函数,初学者不易理解.?讲课时应注意,只有让学生正确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才能掌握直角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才能运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三角函数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减少单纯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在呈现方式上,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三角函数的意义要通过问题经出,?再加以探索认识. 3.对实际问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4.适度增加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习题,减少机械操作性习题,?增加探索性问题的比重.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9课时. 28.1 锐角三角函数4课时 28.2 解直角三角形4课时 小结1课时 28.1 锐角三角函数 内容简介 本节先研究正弦函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概念.通过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感受到不管直角三角形大小,只要角度不变,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与斜边的比分别都是常数,这为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作好铺垫.这样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函数的思想,由于教科书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正弦函数的概念,因此对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概念的讨论采用了直接给出的方式,具体的讨论由学生类比着正弦函数自己完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Rt △ABC 中,∠C=90°,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sinA=sin B B .cosA=sinB C .sinA=cosB D .∠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则锐角A 的三角函数值( ) A 扩大3倍 B 缩小3倍 C 都不变 D 有的扩大,有的缩小 3.在Rt △ABC 中,∠C=90°,当已知∠A 和a 时,求c ,应选择的关系式是( ) A .c = sin a A B .c =cos a A C .c =a ·tanA D .c =a ·cotA 4、若tan(α +10°)=3,则锐角α的度数是 ( ) A 、20° B 、30° C 、35° D 、50° 5.已知△ABC 中,∠C=90°,设sinA=m ,当∠A 是最小的内角时,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m <12 B .0<m <22 C .0<m <33 D .0<m <32 6.小明沿着坡角为30°的坡面向下走了2米,那么他下降( ) A .1米 B . 3 米 C .2 3 米 D .23 3 米 7.已知Rt △ABC 中,∠C=90°,tanA=4 3 ,BC=8,则AC 等于( ) A .6 B . 32 3 C .10 D .12 8.sin 2θ+sin 2 (90°-θ) (0°<θ<90°)等于( ) A 0 B 1 C 2 D 2sin 2 θ 9.如图,在△ABC 中,∠C=90°,AC=8cm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连结BD ,若cos ∠BDC= 35 ,则BC 的长是( ) A 、4 cm B 、6 cm C 、8 cm D 、10 cm 10.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圆心,以1为半径作圆。若点P 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 点,且OP 与x 轴正方向组成的角为α,则点P 的坐标为( ) A (cos α ,1) B (1 , sin α) C (sin α , cos α) D (cos α , sin α) (附加)小阳发现电线杆AB 的影子落在土坡的坡面CD 和地面BC 上,量得CD=8米,BC=20米,CD 与地面成30o角,且此时测得1米杆的影长为2米,则电线杆的高度为( ) A .9米 B .28米 C .(7+3)米 D .(14+23)米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已知∠A 是锐角,且sinA= 3 2 ,那么∠A = . 2.已知α为锐角,且sin α =cos500 ,则α = . 3.已知3tan A -3=0,则∠A = . (第9题) (附加题)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坡比)等. (3)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用正切、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锻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身边的事物,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活动内容:观察梯子的倾斜程度 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我们经常听人们说这个梯子放的“陡”,那个梯子放的“平缓”,人们是如何判断的?“陡”或“平缓”是用来描述梯子什么的?为了描述梯子的这种倾斜程度,先给大家介绍三个简单的概念:倾斜角,铅垂高,水平宽.1.图1—1和图1—2中,这里摆放的两个梯子,你能辨别出那一个比较陡一些吗?你是如何判断的?

2.图1—3中,这里摆放的两个梯子,你能辨别出那一个比较陡一些吗?你又是如何判断的? 对于图1—3,学生可能难于下手,这时老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比较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即比较表一中的1t 与2t 大小,当12t t >、12t t <、12t t 时,借助几何画板直观的验证梯子的倾斜程度,以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障碍.(为了方便研究,表格中的数据精确到十分位). 活动目的:先让学生从图1-1和图1-2中直观感受梯子的倾斜程度,再让学生理性思考该如何寻找方法判断图1-3中梯子的倾斜程度.这样学生会感到知识上的匮乏,从而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从实例中体会不同情况下比较梯子的倾斜程度只靠直观感受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法——用边的比进行比较. 第二环节 探求新知 活动内容1:在小明家的墙角处放有一架较长的梯子,墙很高,又没有足够长的尺来测量,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得到梯子的倾斜程度呢? 图1— 1 图1—2 图1— 3 表 1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测试(一)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测试 一、选择题 1.Rt △ABC 中,∠C =90°,若BC =4,,3 2sin =A 则AC 的长为( ) A .6 B .52 C .53 D .132 2.⊙O 的半径为R ,若∠AOB =α ,则弦AB 的长为( ) A .2 sin 2α R B .2R sin α C .2 cos 2α R D .R sin α 3.△ABC 中,若AB =6,BC =8,∠B =120°,则△ABC 的面积为( ) A .312 B .12 C .324 D .348 4.若某人沿倾斜角为α 的斜坡前进100m ,则他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 A . m sin 100 α B .100sin α m C . m cos 100 β D .100cos β m 5.铁路路基的横断面是一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2∶3,顶宽为3m ,路基高为4m ,则路基的下底宽应为( ) A .15m B .12m C .9m D .7m 6.P 为⊙O 外一点,P A 、PB 分别切⊙O 于A 、B 点,若∠APB =2α ,⊙O 的半径为R ,则AB 的长为( ) A . α α tan sin R B . α α sin tan R C . α α tan sin 2R D . α α sin tan 2R 7.在Rt △ABC 中,AD 是斜边BC 上的高,若CB =a ,∠B =β ,则AD 等于( ) A .a sin 2β B .a cos 2β C .a sin β cos β D .a sin β tan β 8.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AD 、BC 相交于P 点,那么 AB DC 的值为( ) A .sin ∠APC B .cos ∠APC C .tan ∠APC D . APC ∠tan 1 9.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楼顶观测对面的笔直的旗杆AB .已知观测点C 到旗杆的距离(CE 的长度)为8m ,测得旗杆的仰角∠ECA 为30°,旗杆底部的俯角∠ECB 为45°,那么,旗杆AB 的高度是( )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锐角三角函数(2) 一、知识点 1. 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 2. 用sinA,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 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理解锐角的正弦与余弦和梯子倾斜程度的关系. 2. 能够用sinA,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能够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有用的数学.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交流分享的习惯.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正弦、余弦的数学定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体会正弦、余弦的数学意义,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以练代讲,让学生在练习中回顾正切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负面作用(大脑负担重,而不会实际运用),测量旗杆高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1(出示幻灯片4):如图,请思考: (1)Rt △AB 1C 1和Rt △AB 2C 2的关系是 ; (2) 的关系是和2 2 2111AB C B AB C B ; (3)如果改变B 2在斜边上的位置,则 的关系是和2 2 2111AB C B AB C B ; 思考:从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1 B 2 A C 1 C 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学期单元质量检测 九年级数学·28章·锐角三角函数 九( )班 号 姓名 成绩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Rt △ABC 中,∠C =90°,若tan A = 34,则sin A 等于( ). A.43 B.34 C.53 D.35 2310)1α+?=,则锐角a 的度数是( ). A .20° B .30° C .40° D .50° 3.如图所示,为了加快开凿隧道的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两端同时施工.在AC 上找一点B ,取∠ABD =145°,BD =500 m ,∠D =55°,要使A ,C ,E 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 离点D 的距离是( ). A .500sin 55°m B .500cos 55°m C .500tan 55°m D.500cos55? m 4.小明沿着坡度为1∶2的山坡向上走了1 000 m ,则他升高了( ). A .2005 B .500 m C .3 D .1 000 m 5.已知在△ABC 中,∠C =90°,设sin B =n ,当∠B 是最小的内角时,n 的取值范围是( ). A .0<n <22 B .0<n < 12 C .0<n <3 D .0<n 36.某个水库大坝的横断面为梯形,迎水坡的坡度是13背水坡为1∶1,那么两个坡的坡角和为( ). A .90° B .75° C .60° D .105° 7.计算6tan45°-2cos60°的结果是( ) A .4 3 B .4 C .5 D .5 3 8.野外生存训练中,第一小组从营地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前进了3 km ,第二小组向南偏东30°方向前进了3 km ,第一小组准备向第二小组靠拢,则行走方向和距离分别为( ). A .南偏西15°,32 B .北偏东15°,32 C .南偏西15°,3 km D .南偏西45°,329.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若AC =2 3,AB =4 2,则tan ∠BCD 的值为( ) A. 2 B.153 C.155 D.33 10.如图,小敏同学想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她站在B 处仰望树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大树的方向前进4 m ,测得仰角为60°,已知小敏同学身高(AB )为1.6 m ,则这棵树的高度为( )(结果精确到0.1m ,3≈1.73). A .3.5 m B .3.6 m C .4.3 m D .5.1 m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全章 (1)

【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正切概念;能较正确地用siaA 、cosA 、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功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二.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美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正弦,余弦,正切概念 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aA 、cosA 、tanA 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教学程序: 一.探究活动 1.课本引入问题,再结合特殊角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归纳三角函数定义。 siaA= 斜边的对边A ∠,cosA=斜边的邻边A ∠,tanA=的邻边 的对边 A A ∠∠ 3例1.求如图所示的Rt ⊿ABC 中的siaA,cosA,tanA 的值。 4.学生练习P21练习1,2,3 二.探究活动二 1.让学生画30°45°60°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a 30°cos45° tan60°

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a 30°+cos30°(2)2sia 45°-21cos30°(3)0 45 30cos sia +ta60°-tan30° 三.拓展提高P82例4.(略) 1. 如图在⊿ABC 中,∠A=30°,tanB=2 3 ,AC=23,求AB 四.小结 五.作业课本p85-86 2,3,6,7,8,10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一)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3.疑点:学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sinA= c a cosA=c b tanA=b a (2)三边之间关系 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教学设计

23.1锐角的三角函数 1. 锐角的三角函数 第一课时正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角度与数值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2.会求直角三角形中某个锐角的正切值。 3.了解坡度的有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语:因为这座桥的设计让它成为了旅游新热点,火起来的原因不是因为怪异的设计或者美不胜收的景色,而是大家都很好奇这个桥的坡度到底有多陡?陡峭堪比过山车!

不少人给这座桥赋予了极不靠谱的数据,实际上这个坡的斜率仅为6.1%,如果按咱们口头常用单位来讲还不足4度。 大家看到这个图片后一定很吃惊,那我们要想了解这副图的背景故事,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里出现的数据6.1%和4度代表了什么? (导入课题锐角三角函数) 二、推进新课 1.交流合作 【问题1】在图23-2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与A 1C 1 表示水平面,斜 边AB与A 1B 1 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坡面,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可由水平长度相等,铅直高度不同进行判断. 【问题2】当水平长度和铅直高度都不相等时,类似的在图23-3中,坡面AB 与A 1B 1 哪个更陡?你又是如何判断呢?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6.1锐角三角函数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 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之中,锐角三角函数与两边之比的对应关系;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会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经历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⑵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的生活化经历; ⑵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难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通过创设“生活中测量塔的高度、山坡上修建的扬水站需要的水管 ”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能否求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引出新知 1.实践:已知一个45°的∠A ,在角的一边上任意取一点B ,作BC ⊥AC 于点C.量出BC ,AB 的长度(精确到1毫米).计算AB BC 的值(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并将所得的结果与你同伴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直观感知比值AB BC 非常接近,大小和点B 的位置无关,并由此猜想比值是个定值。在活动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探

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测量、比较、归纳、猜想等,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经历了三角函数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对于给定一锐角α,比值AB BC 是一定值. ①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明“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锐角α,在角的一边上任取一点B,作BC ⊥AC 于点C,比值AB BC 都是一个确定的值,与点B 在角的边上的位置无关”. ② 出示几何画板,演示对应于不同大小的角度,总有相应的比值AB BC ,让学生直观感知比值AB BC 与角度的对应. 设计意图: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验证第一环节的猜想是正 确的,即:当角度确定时,比值AB BC 是个定值.同时利用几何画板的直观演示,让学生 进一步感知:对应于每一个不同的角度, AB BC 都会有一个确定的值.至此,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已是呼之欲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当锐角α确定时,AB AC ,AC BC 的比值也是定值,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先给出比值AB BC 是定值的验证,然后类比2的验证过程得出另两个比值也是定值,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难度,并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探究方法. 4.新知应用、变式1、变式2于学生掌握新知,为本节课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5.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锐角α与AB BC ,AB AC ,AC BC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章末复习(含答案)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章末复习 一、选择题 1. (2019?天津) 60sin 2的值等于 A .1 B .2 C .3 D .2 2. (2020·杭州)如图,在△ABC 中,∠C =90°,设∠A ,∠B ,∠C 所对的边分 别为a ,b ,c ,则( ) A .c =b sin B B .b =c sin B C .a =b tan B D .b =c tan B 3. 一个公共房门前的台阶高出地面1.2米,台阶拆除后,换成供轮椅行走的斜坡,数据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斜坡A B 的坡度是10° B . 斜坡AB 的坡度是tan 10° C . AC =1.2tan 10° 米 D . AB = 1.2 cos 10° 米 4. (2019?山东威海)如图,一个人从山脚下的A 点出发,沿山坡小路AB 走到山顶B 点.已知坡角为20°,山高BC=2千米.用科学计算器计算小路AB 的长度,下列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5. (2019?江苏苏州)如图,小亮为了测量校园里教学楼AB 的高度,将测角仪CD 竖 直放置在与教学楼水平距离为的地面上,若测角仪的高度为1.5m ,测得教学楼的顶部A 处的仰角为30,则教学楼的高度是

A .55.5m B .54m C .19.5m D .18m 6. (2020?湘西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ABCD 的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矩形的另一个顶点D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矩形的边AB =a ,BC =b ,∠DAO =x ,则点C 到x 轴的距离等于( ) A .a cos x +b sin x B .a cos x +b cos x C .a sin x +b cos x D .a sin x +b sin x 7. (2019·浙江杭州)如图,一块矩形木板 ABCD 斜靠在墙边(OC ⊥OB ,点A , B , C , D ,O 在同一平面内),已知AB=a ,AD=b ,∠BCO=x ,则点A 到OC 的距离等于 A .asinx+bsinx B .acosx+bcosx C .asinx+bcosx D .acosx+bsinx 8. (2019·浙江温州)某简易房示意图如图所示,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则坡屋顶 上弦杆AB 的长为 C

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28.1.1锐角三角函数 初三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记忆30°、45°、60°的正弦函数值,并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 (2)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弦三角函数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nA表示正弦,正弦概念.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比萨斜塔1350 年落成时就已倾斜,其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2.1 m.至今,这座高54.5 m 的斜塔仍巍然屹立. 你能用“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所成的角θ”来描述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吗? 问题1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 m,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 在Rt△ABC 中,∠C=90°,∠A=30°,BC=35 m, 求AB. 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出水口的高度为50 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思考:由这些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的度数是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 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为0.5 . 问题2:如图,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A=45°,计算∠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B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计划

单元分析 一、单元名称: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1、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测量、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有关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中的应用. 2、锐角三角函数刻画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它的直接应用是解直角三角形,而解直角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又是高中阶段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也是整个三角学的基础.因此,本章内容也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重难点与关键 1、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教学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教学关键: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 A、cos A、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记忆30°、45°、60°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余切的函数值,并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 2.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 3.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1、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如引入锐角三角函数时,使学生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从已有经验出发,研究其中的数量关系. 2、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如在探索锐角三角函数时,在已知角的边上选点、作垂线、测量、计算比值后让学生及时交流,体会当角的大小固定时,比值与所选点的位置无关;当任意画一个锐角再选点、作垂线、测量、计算比值后,及时交流,体会当角的大小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由此体验比值是角的函数. 3、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 六、课时安排 28.1锐角三角函4课时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5课时 小结与复习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水平测试(一)及答案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水平测试(一)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每题4共30分) 1.在△ABC 中,∠A=105°,∠B=45°,tanC 的值是( ) A. 2 1 B. 3 3 C. 1 D. 3 2.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 A .10米 B .15米 C .25米 D .30米 3.若A B ∠∠、均为锐角,且2 1cos 21 sin ==B A ,,则( ). A .?=∠=∠60B A B .?=∠=∠30B A C .?=∠?=∠3060B A , D .?=∠?=∠6030B A , 4. 在△ABC 中,∠C =90°,5 3 sin = A ,则= B tan ( ). A.5 3 B.5 4 C.43 D.34 5.在ABC Rt ?中,?=∠90C ,若?=∠30A ,则三边的比c b a ::等于 ( )A .1:2:3 B .1:3:2 C .1:1:3 D .1:2:2 6.正方形网格中,AOB ∠如图放置,则sin AOB ∠=( ) A. 55 B.25 5 C.12 D.2 7.cos 2 45°+tan60°?cos30°等于( ). A 、1 B 、2 C 、2 D 、3 30 ° A B O

8.如图,设,,βα=∠=∠BOC AOC P 为射线OC 上一点,PD ⊥OA 于D ,PE ⊥OB 于E ,则PE PD 等于( ) A . βα sin sin B . βαcos cos C .βαtan tan D .α β tan tan 9、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得Rt △A ’B ’C ’,那么锐角A 、A ’的余弦值的关系为( ). A 、cosA =cosA ’ B 、cosA =3cosA ’ C 、3cosA =cosA ’ D 、不能确定 10、化简2 (tan 301)- =( )。 A 、313- B 、31- C 、313 - D 、31-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1.?ABC 中,4590==?=∠BC AB C ,,,则._____tan =A 12.在一艘船上看海岸上高42米的灯塔顶部的仰角为30度,船离海岸线 ____________米. 13.若∠A 是锐角,且sinA=cosA,则∠A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度 1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6和8,则底角α的正切为._____ 15.菱形中较长的对角线与边长之比为1:3,那么菱形的两邻角分别是 ._____ 16.升国旗时,某同学站在离旗杆24m 处行注目礼,当国旗升至旗杆顶端时, 该同学视线的仰角恰为30°,若两眼距离地面1.2m ,则旗杆高度约为_________。(取3 1.73=,结果精确到0.1m ) 17.某坡面的坡度为1:3,则坡角是_______度. 18.在等腰梯形ABCD 中,腰BC 为2,梯形对角线AC 垂直BC 于点C ,梯形 的高为 3,则CAB ∠为._____ 度 O

1.1锐角三角函数(1)教学设计

1.1锐角三角函数(1)教学设计 浙教版九(下)1.1节 航埠镇初中崔小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后已对函数有了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来学习,但是三角函数与以前学习过的函数有着较在区别,函数值随角度变化而变化,函数值是关于角度的函数与所在三角形无关很难理解,课本把它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来进行定义及进行简单计算,可以降低难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本课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及进行简单的计算应用,而其中三角函数的概念应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习类型与任务分析 (一)学习类型 1、学习结果 (1)三角函数的概念是数学概念 (2)在直角三角形中函数值恰好等于边长之比是数学原理 (3)利用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简单计算是数学技能,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思想方法。 (4)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应用是数学问题解决。 (5)通过让学生体验三角函数来源于生活;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计算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过程是数学认识策略。 2、学习形式 锐角三角函数(1)是三角函数的起始课,属上位学习;三角函数的概念形成很抽象,宜通过实例、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让学生从实例中探究,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宜采用探究与合作相结合的启发式教与学。 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三)学生的起点能力 1.函数概念,一些特殊简单函数及其性质的学习。 2.线段比例及相似三角形(图形)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学会在直角三角形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体验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增进学生的数学经验 (2)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的生活化经历。 (2)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的经历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教案

§19.3锐角三角函数(一)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锐角的四个 三角函数的概念.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会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人: 1.如图,请说出Rt △ABC 所具有的性质。 2.在Rt △ABC 中,∠C =90°, ①已知a=2,b=3,求c; ②已知a=5,c=13,求b; ③已知b=6,c=10,求a 。 二.新课学习 1.回忆书上P98测量操场旗杆的高度BC 的情形,其中出现了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即 △ ∽△ ∴ AC C A BC C B ' '''= ∴ AC BC C A C B ='''' 2.直角三角形ABC 可以简记 为 ,直角∠C 所对的边AB 称为 ,用 表示,另两 条直角边分别为∠A 的 与 ,用 表示(如图).

3.结论①:在Rt △ABC 中,只要一个锐角的大小不变(如∠A =34°),那么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大小如何,该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 4.思 考:在Rt △ABC 中,当锐角A 取其他固定值时,∠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还会是一个固定值吗? 观察右图中的Rt △AB 1C 1、Rt △AB 2C 2和Rt △AB 3C 3,易 Rt △AB 1C 1∽Rt △_______∽Rt △ _________. ∴1 11AC C B =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其他边的比值关系又有什么样的 关系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小组之间 互相交流一下。 6.结论③:对于锐角A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其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邻边与对边的比值也是惟一确定的. 7.归纳:①这几个比值都是锐角∠A 的函数,记作 ,即 的 , , , ,统称为锐角∠A 的三角函数. ②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实数,并且 <sin A < , <cos A < 。 ③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还可得出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28.1 锐角三角函数( 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 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 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认识正弦( sinA )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 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 值的事实。 一)复习引入 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 (演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 图片)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 10 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 的夹角为 34 度,并已知目高为 1 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算出的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 可以测算出旗杆的大致高度;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象小明那样通过测量一些角的度数 和一些线段的长度,来测算出旗杆的高度。 这就是我们本章即将探讨和学习的利用锐角三角函数 来测算物体长度或高度的方法。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 角的正弦 (二)实践探索 为了绿化荒山, 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 在山坡上修 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灌溉。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 30o,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 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分析: 问题转 化为,在 Rt △ABC 中,∠ C=90o ,∠A=30o , BC=35m 求, AB 根据“再直角三角形中, 30o 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 半”,即 可得 AB=2BC=70m 即. 需要准备 70m 长的水管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教学过程 30o ,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