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护理常规

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护理常规

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护理常规
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护理常规

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睡眠等情况。

③专科评估:疼痛、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腰部活动受限、

会阴感觉及二便控制力改变、性功能改变、严重时截瘫。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

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等。

⑥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⑦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镇痛泵等。

③特殊评估:a、患者的活动能力,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

前作比较。

b、观察切口疼痛、下肢放射痛情况。

c、腰椎前路手术后观察腹部体征、肠鸣音、排气排便

时间。

④重点评估:a、切口敷料、引流管通畅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切口愈合情况等。

b、留置导尿,尿液的量、颜色、性状;拔除尿管后排尿

的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及配

合情况。

⑦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⑧特殊检查结果: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

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二、术前护理:

1、体位与活动:①腰突症或腰椎滑脱患者适当行走,注意安全,防

坠床跌倒。

②腰椎结核、腰椎肿瘤需按医嘱卧床休息。

③腰椎骨折绝对卧床,轴线翻身,搬运时腰部固定

制动,保持躯体不扭曲。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

3、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4、呼吸道护理:劝服戒烟戒酒,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指导作深呼

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5、疼痛护理:评估疼痛,密切观察,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腰部制

动,理疗,必要时尽早给药,观察止痛效果。有效控制

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

6、安全护理:患者有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等须注意安

全,防坠床防跌倒,避免热敷,防烫伤。根据风险评

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排便护理:①截瘫患者排尿障碍给予留置导尿,注意预防尿路感

染。

②如有便秘,可使用开塞露纳肛。

③大便失禁,注意保护肛周皮肤。

8、做好术前准备及指导,完善常规检查

①练习轴线翻身运动及功能锻炼方法。

②床上练习大小便。

③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晚需灌肠。

9、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

体位:根据麻醉和手术部位安置合适体位。

①平卧位、腰部制动,定时轴线翻身。

②术后早期进行四肢的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

③按医嘱决定床头抬高或下床的时间。

④医嘱允许下床,腰部负荷时,必须戴腰围,腰围一

般固定3个月。

2、病情观察:

①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按麻醉护理及病情变化要求。

②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③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及时标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根据医嘱冲洗。

④严密观察和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积极处理、及时记录。

⑤使用镇痛泵者应严密观察其效果,认真听取病人主诉。

3、饮食:腰椎后路术后6小时可进普食,腰椎前路手术术后暂禁食,待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平时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高蛋白饮食。避免高脂、辛辣饮食。

4、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4、呼吸道管理。

5、疼痛护理:①预防性使用镇痛泵,观察镇痛泵的作用及副作用。

②术后按医嘱尽早给予甲强龙,可防治因神经根水

肿引起的疼痛。

③其余措施同术前疼痛护理

6、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量、颜

色、性状及切口愈合情况。

7、导尿管的护理:①观察尿液的量、颜色、性状,定时会阴擦洗。

②间歇夹尿管,训练反射膀胱和自动膀胱,尽

早拔除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

8、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观察激素的副作用(如水钠潴留、高

血压、高血糖、低钾、低钙、应激性溃疡、

精神性兴奋等),同时要预防口腔真菌感染。

9、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观察有无出血、脊髓神经损伤、脑脊液漏、

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肺栓塞、神经

根粘连、内固定松动、植骨块滑脱、压疮、便秘、

下肢挛缩畸形。

①脑脊液漏:如切口渗出过多,色淡呈水印样,引流液颜色早期呈洗肉样,后期为淡黄色,并逐渐变清,且有逐日增加趋势,病人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协助病人取俯卧位,头低足高位,局部加压。

②肌肉萎缩,神经根粘连:术后三天,指导病人逐步练习抬腿,防止血肿机化,一周后进行腰背肌锻炼,指导病人仰卧屈膝抬臀。

③椎间系感染:背部疼痛,肌肉痉挛,体温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

④马尾神经根损伤:患者出现双下肢酸胀不适,患者应卧床休息,及时告诉医生对症处理。

⑤下肢静脉血栓: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肢体,定时更换卧位,被动按摩患者肢体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0、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1、功能锻炼卧床期间定期被动活动下肢关节,休息时置下肢于近伸直位,保持踝关节在90度左右,防止下垂。

四、健康教育:

L、体位与活动①轴线翻身,腰部制动,下床后腰围固定3个月。

②术后尽早进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等肌肉收缩,练习

直腿抬高。

③截瘫患者给予被动功能锻炼。

④指导患者出院后适当进行腰部肌肉锻炼。

⑤下床时间严格遵医嘱执行。

2、饮食鼓励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适当

补充含钙食物,避免高脂、辛辣饮食。

3、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4、劝导戒烟戒酒。

5、保持大小便通畅。

7、介绍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和副作用。

8、定时门诊复查,如出现病情变化,及时来医院就诊。

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护理常规

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睡眠等情况。 ③专科评估:疼痛、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腰部活动受限、 会阴感觉及二便控制力改变、性功能改变、严重时截瘫。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 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等。 ⑥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⑦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镇痛泵等。 ③特殊评估:a、患者的活动能力,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 前作比较。 b、观察切口疼痛、下肢放射痛情况。 c、腰椎前路手术后观察腹部体征、肠鸣音、排气排便 时间。 ④重点评估:a、切口敷料、引流管通畅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切口愈合情况等。 b、留置导尿,尿液的量、颜色、性状;拔除尿管后排尿 的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及配

合情况。 ⑦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⑧特殊检查结果: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 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二、术前护理: 1、体位与活动:①腰突症或腰椎滑脱患者适当行走,注意安全,防 坠床跌倒。 ②腰椎结核、腰椎肿瘤需按医嘱卧床休息。 ③腰椎骨折绝对卧床,轴线翻身,搬运时腰部固定 制动,保持躯体不扭曲。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 3、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4、呼吸道护理:劝服戒烟戒酒,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指导作深呼 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5、疼痛护理:评估疼痛,密切观察,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腰部制 动,理疗,必要时尽早给药,观察止痛效果。有效控制 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 6、安全护理:患者有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等须注意安 全,防坠床防跌倒,避免热敷,防烫伤。根据风险评 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排便护理:①截瘫患者排尿障碍给予留置导尿,注意预防尿路感 染。 ②如有便秘,可使用开塞露纳肛。 ③大便失禁,注意保护肛周皮肤。 8、做好术前准备及指导,完善常规检查 ①练习轴线翻身运动及功能锻炼方法。 ②床上练习大小便。 ③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晚需灌肠。 9、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 术:M I S T L I F介绍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时间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但是PLIF手术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技术上需要对双侧神经根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一般不必牵拉神经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但是手术的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开放腰椎后路TLIF手术对肌肉的损伤的缺点仍然影响着TLIF手术的远期疗效。 与腰椎融合技术同步发展的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S。1997年,Foley和Smith提出管状牵开器技术,解决了脊柱后路的微创入路问题,减少了腰椎后路常规手术对椎旁肌的牵拉和剥离。2001年,Foley提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应运而生。2002年,Koo首先报道微创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技术(MIS-PLIF),2003年,Foley首先报道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MIS-TLIF在手术技术、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 手术适应征 1.症; 2.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3.症; 4.腰椎退变性侧、后凸。 经过在国内外脊柱中心的学习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究了相关资料,作者在全面掌握了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器械和技术作出改良,使得学习曲线大大降低,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减低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 :全麻。 体位:俯卧于标准手术台。 手术技术 1.减压 在C臂透视辅助下决定手术切口。标记两侧的椎间小关节,在正位相,标记出手术椎间隙上下的椎弓根位置。最后标记上下椎弓根外侧的连线。在此连线上做手术切口。切口长2-3cm,一般位于正中线旁开2指处。切开深筋膜后,在椎旁肌外侧沿Wiltse入路分离间隙。放置逐级牵开管道,完成扩张后,工作通道底部置于椎间小关节复合体,旋紧固定臂。对于单侧神经根致压者,切口选在症状侧。切除下关节突及部分上关节突,完全显露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如病人存在中央椎管狭窄或对侧侧方椎管狭窄,可将手术床向对侧倾斜,并将工作通道向内倾斜,可清晰显露增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的,以椎板咬骨钳或带弧度高速磨钻实现充分减压。 2.椎间隙准备和椎间融合

腰椎内固定术的护理常规

腰椎内固定术的护理常规 一. 术护理 1.1 评估全身情况包括患者的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史,药物史,手术部位周围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学习能力等。 1.2 术前心理指导讲解手术、疾病的相关知识。用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1.3 术前一般护理(1)完善各项检查,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2)呼吸道训练: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减少肺部感染。每日2次。(3)俯卧位练习:术前1天指导患者练习俯卧位。方法:患者趴在床上,腹部垫一软枕,双臂自然屈曲放于两侧,2~3次/d,10~20 min/次逐渐增加到30~40 min/次。(4)床上小便训练:术前训练正确的床上大小便方法,可减少术后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率,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5)准备合适的腹带腰背部支具或腰围。(6)术前1天常规皮肤准备,彻底清洁,术前晚甘油灌肠剂110 ml灌肠通便。术前30 min使用抗生素。 1.4 术前康复指导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术后康复做准备。(1)体位指导。协助并指导患者正确翻身:轴线翻身保持脊柱不扭转,使患者舒适。(2)指导腰背肌

功能锻炼及下肢肌肉锻炼,包括直腿抬高练习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二.术后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1)术后对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膀胱充盈度情况,并详细记录,观察输液药品,各种管道通畅情况,2)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术后72 h内每15~30 min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并及时记录。(3)注意有无皮下血肿: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 2.2 术后康复指导(1)保持正确舒适体位。协助并指导患者正确翻身:轴向翻身保持脊柱不扭转。(2)功能锻炼指导:①术毕当日,由下向上按摩双下肢腓肠肌,预防深静脉血栓。2次/d,30 min/次。 ②术后24 h内行足背伸跖屈练习。背伸与跖屈分别停留5 s,每组10次每日2组。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腿伸直,膝下压。每组10~20次每日2~3组。③术后第一天协助患者做被动的直腿抬高练习。初次由30°开始,逐日增加抬腿幅度。3次/d,两腿交替进行,坚持抬高半分钟在放下。④术后第二天行主动的直腿抬高练习。坚持10 s,每日2~3组,每组10~20次。⑤术后第三天根据病人的情况行五点支撑练习腰背肌。以枕部,双肘,双足为支点,坚持5 s,每日2~3组,每组4~5次。⑥吹气球练习。2组/d,20次/组,以增加肺活量;术后1周内不宜叩背,防止植骨块脱落、固定钢板松动。⑦术后一周遵医嘱开始练习俯卧位或仰卧位,同时锻炼腰背肌。告知患者功能锻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为首选术式[1]。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取得最佳的疗效。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共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 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3 例,其中男9 例,女4 例;年龄20~59 岁,平均40.5 岁。c5~6椎体骨折6 例,c7椎体骨折2 例,c5~6椎体脱位2 例,c4~5椎间盘突出2 例,c5~6椎间盘突出 1 例。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心理准备由于大多数患者是因意外创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对疾病缺乏认识,再加上颈椎手术部位危险,手术难度大,病人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和疑虑心理[2],护理人员从病人入院就应关心病人的心理状态。手术方案确定后,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过程,讲解术前、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术前、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实施手术医生技术情况,说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否则会有相反效果。可以请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教,使病人心中有数,产生安全感。 2.2 术前气管准备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示范方法。方法有两种:a)要求病人取仰卧位,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左侧,以左手四指(大拇指除外)并拢,以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右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牵拉;b)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拇指或双拇指的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右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推移。两种方法均须将气管牵过或推过颈中线。牵拉或推移时间由短到长,最终达到持续时间超过每次30 min。牵拉的力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以不引起呛咳为准。 3 术后护理 床旁备好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呼吸机、拆线包、心电监护仪、中心供氧设备等。a)体位:术毕回病房,搬运病人时体位要求保持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用手同时托住头颈肩,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术后卧床并于颈两旁放置沙袋或冰袋,这样既能固定颈椎,有利于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冰袋还有止血功能(要注意及时调整位置以防冻伤并避免颈围压迫伤口敷料而影响呼吸);b)由于手术过程中刺激脊髓而产生脊髓和脊神经根水肿,均可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故术后遵医嘱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或使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以减轻水肿;c)严密观察引流液、伤口出血等情况,若出血较多敷料浸湿需及时更换。仔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并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24 h内拔除引流;d)颈部血肿:一般血肿多发生于术后24 h以内,多为凝血功能不良,术中止血不彻底所致,注意倾听病人主诉,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呼吸困难症状。一旦发生血肿压迫,立即拆开颈部缝线清除血肿,必要时气管切开;e)四肢感觉及运动的观察:麻药过后,及时触摸患者的四肢,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多数患者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也有个别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肢体感觉、运动有所减退,这多是术后脊髓水肿所致。遵医嘱应用激素以减轻脊髓水肿。若症状逐渐加重,要考虑为术后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以免脊髓受压时间过长引起不可逆损害。 4 康复训练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提供颈椎的即刻稳定性,因此,护理时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当日指导患者行未瘫痪肢体主动锻炼,主动活动量以病人不疲劳为宜。每天同时加强瘫痪肢体被动运动:进行瘫痪平面以下肢体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动运动,4~5次/d,30 min/次,并保持肢体功能位。随着病情好转,在护士指导下进行主动握拳,伸屈腕、肘关节或使用吊环,下肢做股四头肌收缩、舒张,踝关节

通道下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护理常规

通道下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睡眠等情况。 ③专科评估:疼痛、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腰部活动受限、会阴感觉及二便控制力改变、性功能改变、严重时截瘫。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 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等。 ⑥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⑦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镇痛泵等。 ③特殊评估:a、患者的活动能力,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作比较。 b、观察切口疼痛、下肢放射痛情况。 c、腰椎前路手术后观察腹部体征、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 ④重点评估:a、切口敷料、引流管通畅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切口愈合情况等。 b、留置导尿,尿液的量、颜色、性状;拔除尿管后排尿的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及配二、术前护理: 1、体位与活动: ①腰突症或腰椎滑脱患者适当行走,注意安全,防坠床跌倒。 ②腰椎结核、腰椎肿瘤需按医嘱卧床休息。 ③腰椎骨折绝对卧床,轴线翻身,搬运时腰部固定 制动,保持躯体不扭曲。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 3、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4、呼吸道护理:劝服戒烟戒酒,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指导作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5、疼痛护理:评估疼痛,密切观察,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腰部制 动,理疗,必要时尽早给药,观察止痛效果。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 6、安全护理:患者有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等须注意安全,防坠床防跌倒,避免热敷,防烫伤。根据风险评 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排便护理: ①截瘫患者排尿障碍给予留置导尿,注意预防尿路感染。 ②如有便秘,可使用开塞露纳肛。 ③大便失禁,注意保护肛周皮肤。 8、做好术前准备及指导,完善常规检查 ①练习轴线翻身运动及功能锻炼方法。 ②床上练习大小便。 ③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晚需灌肠。 9、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体位:根据麻醉和手术部位安置合适体位。

腰椎融合术常用术式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腰椎融合术常用术式有哪些 导语:肯定有很多人没有听过腰椎融合术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效果。其实,看到腰椎两个字,我们就应该明白它是为了治疗腰椎的。一个人的腰椎具有支撑 肯定有很多人没有听过腰椎融合术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效果。其实,看到腰椎两个字,我们就应该明白它是为了治疗腰椎的。一个人的腰椎具有支撑整个上半身的作用,腰椎发生问题,肯定会导致身体出现故障。那么,腰椎融合常用术式有哪些呢,下面进行了介绍。 腰椎融合常用术式及其特征 腰椎融合技术多种多样,根据融合部位不同大体上分为3类:后侧融合术、后外侧融合术和椎体间融合术。 1.腰椎后侧融合术:后侧融合术是由Hibbs于1911年首次报道,所以又称为Hibbs融合术,是双侧椎板和关节突间的融合术,其适应证非常局限,只能在椎板保持完整的情况下方可应用。现在很少使用,已经基本上被淘汰。 2.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即横突间融合术,与Hibbs融合术相比,PLF适应证较广泛,曾一度作为腰椎融合的标准术式,但是其存在创伤大、椎旁肌肉损伤严重、不能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和腰椎生理曲度、不能进行腰椎滑脱复位、不能有效恢复腰椎前柱的支撑功能、植骨床处理困难、需要植骨量多、融合率低、融合强度低和对植骨融合评价较困难等严重缺陷。 3.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LIF是20世纪50年代Cloward首先报道。可以有效地恢复腰椎的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所以更加符合腰椎的生理功能。和其他融合技术相比,其植骨面积显著大,融合率明显增高,融合强度也显著提高,同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腰椎融合入路

一、传统手术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 经横突间腰椎椎体间融合术(intertransvers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ILIF) 二、微创手术 LISS:脊柱微创手术(在传统脊柱手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技术达到微创目的,如在特制的管道或撑开 器等器械或新技术的辅助下小切口完成传统手术)(less invasive spine surgery,LISS) MISS:脊柱微创手术(在内窥镜辅助下的脊柱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MISS)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ic resection ,PELD)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 TLIF) 腰椎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XLIF) 直接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 轴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LI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一)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一)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为首选术式〔1〕。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取得最佳的疗效。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共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0~59岁,平均40.5岁。C5~6椎体骨折6例,C7椎体骨折2例,C5~6椎体脱位2例,C4~5椎间盘突出2例,C5~6椎间盘突出1例。 2术前护理 2.1术前心理准备由于大多数患者是因意外创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对疾病缺乏认识,再加上颈椎手术部位危险,手术难度大,病人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和疑虑心理〔2〕,护理人员从病人入院就应关心病人的心理状态。手术方案确定后,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过程,讲解术前、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术前、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实施手术医生技术情况,说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否则会有相反效果。可以请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教,使病人心中有数,产生安全感。 2.2术前气管准备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示范方法。方法有两种:a)要求病人取仰卧位,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左侧,以左手四指(大拇指除外)并拢,以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右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牵拉;b)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拇指或双拇指的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右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推移。两种方法均须将气管牵过或推过颈中线。牵拉或推移时间由短到长,最终达到持续时间超过每次30min。牵拉的力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以不引起呛咳为准。 3术后护理 床旁备好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呼吸机、拆线包、心电监护仪、中心供氧设备等。a)体位:术毕回病房,搬运病人时体位要求保持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用手同时托住头颈肩,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术后卧床并于颈两旁放置沙袋或冰袋,这样既能固定颈椎,有利于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冰袋还有止血功能(要注意及时调整位置以防冻伤并避免颈围压迫伤口敷料而影响呼吸);b)由于手术过程中刺激脊髓而产生脊髓和脊神经根水肿,均可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故术后遵医嘱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或使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以减轻水肿;c)严密观察引流液、伤口出血等情况,若出血较多敷料浸湿需及时更换。仔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并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24h内拔除引流;d)颈部血肿:一般血肿多发生于术后24h以内,多为凝血功能不良,术中止血不彻底所致,注意倾听病人主诉,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呼吸困难症状。一旦发生血肿压迫,立即拆开颈部缝线清除血肿,必要时气管切开;e)四肢感觉及运动的观察:麻药过后,及时触摸患者的四肢,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多数患者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也有个别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肢体感觉、运动有所减退,这多是术后脊髓水肿所致。遵医嘱应用激素以减轻脊髓水肿。若症状逐渐加重,要考虑为术后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以免脊髓受压时间过长引起不可逆损害。 4康复训练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提供颈椎的即刻稳定性,因此,护理时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当日指导患者行未瘫痪肢体主动锻炼,主动活动量以病人不疲劳为宜。每天同时加强瘫痪肢体被动运动:进行瘫痪平面以下肢体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动运动,4~5次/d,30min/次,并保持肢体功能位。随着病情好转,在护

手术_3.26.4.1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

【编号】3.26.4.1 【手术名称】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 【英文名称】anterior cervical disc excision and fusion 【别名】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及融合术;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经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ICD编码】80.5101 【概述】 颈椎病的手术可分为颈前路、侧前路减压和后路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椎板成形术。 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6.4.1-1~3.26.4.1-3)。

【适应证】 1.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或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者,且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 2.脊髓型颈椎病,在短期内急剧加重,应尽早手术。 3.突发性颈椎病或因外伤诱发,造成四肢瘫痪。 4.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起病重或进行性加重,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者。 【禁忌证】 1.全身情况差,或合并有重要脏器疾患,不能承受手术创伤者。 2.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其他疾患。 3.诊断不明确,虽有类似颈椎病症状,但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均有疑问者。 4.高龄病人,丧失正常自理能力,不能配合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者不宜手术。 5.颈椎病病程长,合并四肢瘫痪,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表明脊髓损伤严重,

即使减压,脊髓功能也难以恢复。 【术前准备】 1.推移气管和食管训练 特别对于术中采用颈神经浅丛阻滞麻醉者,术前必须训练推移气管和食管。颈前路手术入路系经颈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间隙而抵达椎体前方,故术中需将内脏鞘牵向对侧,方可显露椎体前方或侧前方。如果术前牵拉不合要求,术中可因无法牵开气管而被迫中止手术。如果勉强进行,则可能损伤气管或食管,甚至引起术后喉头痉挛、水肿(图3.26.4.1-4)。 训练方法是患者或他人用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一侧的颈内脏鞘与血管鞘间隙处,持续性向对侧推移。开始时每次持续10~20分钟,此后渐增加到30~40分钟,而且必须将气管牵拉过中线,训练3~5天,即能适应。这种牵拉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必须反复向患者交待其重要性。 2.卧床排尿、排便训练 术后将有数日卧床,为减少因术后排尿、排便困难,以及插导尿管后引起的尿路感染,在术前必须进行床上排尿、排便练习。 【麻醉与体位】 因需施行术中复位,牵拉较剧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宜。如单纯行颈椎前路减压术,亦可采用颈丛麻醉。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双肩垫以软枕,头颈自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时间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但是PLIF手术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技术上需要对双侧神经根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一般不必牵拉神经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但是手术的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开放腰椎后路TLIF手术对肌肉的损伤的缺点仍然影响着TLIF手术的远期疗效。 与腰椎融合技术同步发展的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S。1997年,Foley和Smith提出管状牵开器技术,解决了脊柱后路的微创入路问题,减少了腰椎后路常规手术对椎旁肌的牵拉和剥离。2001年,Foley提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应运而生。2002年,Koo首先报道微创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技术(MIS-PLIF),2003年,Foley首先报道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MIS-TLIF在手术技术、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 手术适应征 1.腰椎滑脱症; 2.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3.腰椎管狭窄症; 4.腰椎退变性侧、后凸。 经过在国内外脊柱中心的学习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究了相关资料,作者在全面掌握了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器械和技术作出改良,使得学习曲线大大降低,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减低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麻醉:全麻。 体位:俯卧于标准手术台。 手术技术 1.减压 在C臂透视辅助下决定手术切口。标记两侧的椎间小关节,在正位相,标记出手术椎间隙上下的椎弓根位置。最后标记上下椎弓根外侧的连线。在此连线上做手术切口。切口长2-3cm,一般位于正中线旁开2指处。切开深筋膜后,在椎旁肌外侧沿Wiltse入路分离间隙。放置逐级牵开管道,完成扩张后,工作通道底部置于椎间小关节复合体,旋紧固定臂。对于单侧神经根致压者,切口选在症状侧。切除下关节突及部分上关节突,完全显露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如病人存在中央椎管狭窄或对侧侧方椎管狭窄,可将手术床向对侧倾斜,并将工作通道向内倾斜,可清晰显露增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的骨赘,以椎板咬骨钳或带弧度高速磨钻实现充分减压。 2.椎间隙准备和椎间融合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一、适应症:颈椎病 二、物品:电刀、双极电凝、20*30含碘薄膜贴、吸引器皮管、1# 丝线4#丝线各一个、10#刀片两个、11#刀片一个;特殊物品:灯罩两个、棉片一包、16#导尿管一个、骨蜡、明胶海绵、负压 引流球一个(或600ml负压瓶一个)、C臂机 无菌包:大台子、特殊碗、颈前路包、新颈前路特殊、中单一 包 三、手术体位:平卧位(肩下颈后垫包布、头下垫头圈、头后伸位) 四、麻醉方式:全麻 五、手术配合 1.核对,用物准备,洗手穿手术衣整理台子,清点纱布和针头2.递持棉钳弯盘棉球消毒,铺巾:四块小方巾,四到六块中单,薄膜、洞单。(李主任小组常在贴薄膜之前拿一块纱布擦干 切口附近,注意提醒巡回护士纱布) 3.递电刀,电凝,吸引器皮管,灯罩,两把艾里斯;放好插桌,10#刀片和一块纱布放于弯盘内,提醒手术医生timeout。 手术步骤:切片,分离组织,并定位 4.医生切皮,递镊子、止血钳、直角拉钩,准备好血管钳4#丝线带线(颈前路小血管多,随时配合结扎止血);随着手 术进行,递颈椎拉钩或小S拉钩(可用骨蜡涂擦表面防止反 光刺眼)、骨剥,在显露颈椎椎体后,递中弯和平针头(也

可用剪短的普通针头代替)中单定位。 手术步骤:牵开椎体并行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 5.递起子椎体撑开钉、颈椎自动拉钩和颈椎体撑开器, 6.递尖刀片、髓核钳处理椎间盘——用纱布收取妥善放置 递咬骨钳、髓核钳、刮匙处理椎体——用纱布收集碎骨备用(一般都交予同台的器械人员) 递椎板咬钳、神剥处理靠近椎体后壁的部分——根据医生需 要给吸引器头加橡皮头保护神经 此时要准备好骨蜡放于神剥上,随时注意止血需要。 手术步骤:放置融合器,并用钢板固定 7.在医生处理好需放置融合器的位置后,递卡尺测量,并根 据测量数据将融合器(常用钛网)做成合适形状,将碎骨 装入钛网,水节冲洗切口后,用中弯夹住钛网递于医生放 置,中单定位; 8.医生取下撑开器和撑开钉,及时递骨蜡止血;递骨剥电刀 等处理上下椎体前壁,递钢板选择合适的钢板;递开口器, 并递起子螺钉固定,中单定位; 手术步骤:置引流管,缝合 9.水节冲洗,电刀处理小出血点,递尖刀片血管钳引流管放 置,(清点针头,纱布)1#线三角针固定;1#线圆针缝合皮 下,pvp消毒,1#线三角针缝皮,清点针头纱布,pvp消毒, 敷贴,引流瓶。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低于B组的9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的椎间高度、节段角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靠,能更有效地改善椎体间融合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外侧融合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056-0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是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需要积极治疗[1-2]。目前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之一,临床工作者一直积极探求最佳的手术方式,笔者借助本研究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现将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标准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MRI正中矢状位图像显示椎间盘明显脱出且椎管受压>3/4;腰椎节段不稳定义为屈曲位X 线片上椎间相对位移>3 mm 或不稳椎节间成角与相邻正常椎体间成角之差>22°),椎间盘突出物较大或伴有节段不稳。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A组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5~72岁,平均(49.2±4.3)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16.2±3.7)个月。B组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34~70岁,平均(49.0±4.5)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15.9±4.0)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患者采用全麻,取俯卧位,依靠C臂X线透视确定腰椎病变节段,于后正中做皮肤切口,直达棘突,分离筋膜牵向两侧,常规拍摄X线侧位影像确认解剖节段,分离外侧沟槽软组织,并将融合节段小关节的关节囊切除,注意保护头侧邻近节段小关节的关节囊,需要进行融合的节段小关节内的所有软骨都必须去除。准备钉道准,之后应用高速磨钻去除横突、椎弓峡部以及小关节外侧面的皮质,选择合适大小的椎弓根螺钉旋入,接下来根据其具体的受压部位进行个体化的减压,减压过程中尽量保留关节突关节,对于减压融合节段置入椎弓根钉,安装预弯生理弯曲的钛棒,恢复腰椎生理性前凸,清理术野,可吸收线通过先间断再连续的缝合方式封闭筋膜层,然后再在浅层软组织下放置引流管,可吸收线先进行间断缝合,再行连续缝合皮下层的缝合。B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矩形或者环形切开椎间盘的后部,髓核钳夹除部分髓核组织,椎间隙撑开,确保硬模囊及神经根都不在受损伤的情况下,将椎间盘组织及相邻椎体终板的软骨板完全去除、椎间盘切除、终板软骨的绞除及植骨Cage的植入依次完成,当椎体间隙的高度因撑开、植骨或者Cage置放而达到预定要求时可将固定棒松动后再轻轻压缩,保证植骨面与椎体终板的密切接触,安装椎间融合器,作后路椎弓根固定,闭合手术操作切口情况同A组。两组术后均常规抗感染治疗,并进行腰背肌训练。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对患者均进行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07-23T11:28:18.2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8期作者:谢芳宋丽菁 [导读] 临床治疗中,腰间盘突出症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导致患者腰腿出现疼痛。 (江苏省南京医学院附属昆山医院脊柱骨科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本文将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95.1%(39/41)显著优于对照组80.4%(33/41)。结论: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过程中,给予患者综合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确保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297-01 临床治疗中,腰间盘突出症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导致患者腰腿出现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患者的运动生理功能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降低生活能力,近几年,临床治疗主要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经我院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腰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患者男51例,女31例;年龄为39~71岁,平均年龄为(52.46±1.53)岁。两组患者均知情,自愿加入实验。患者之间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第一,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因为自身疾病,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担心术后恢复。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耐心为患者讲解知识。第二,体位护理。将患者处于平卧位,2h翻身一次,左右侧卧交替。第三,疼痛护理。清楚患者的疼痛发作原因,详细记录疼痛的位置、性质、程度、节律性等[1]。(2)术后护理。第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电以及血氧等。第二,要注重观察患者伤口渗血、渗液情况,确保伤口敷料处整洁、干燥。术后进行翻身护理。对患者进行合理翻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规定每天翻身时间。第三,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患者机体创伤与消耗,容易胃肠功能出现紊乱,导致腹胀、呕吐、恶心及腹痛等问题。护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使患者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3)康复护理。术后3d,锻炼患者抬高直腿,避免神经根粘连。起始为30°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抬腿幅度。术后5d,引导患者主动抬高直腿,树立患者自信心。逐渐在基本抬腿基础上,增加屈膝、屈髋的活动,从而增加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在术后7d,可以引导患者锻炼腰背部,提升腰背肌的力量,保证脊柱的稳定性[2-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效果判定 判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主要包括生理职能、情绪职能、运动职能,对患者进行评分,评分在0~100分之间,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判定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三个标准: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 1.5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通过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开展χ2检验,并以(%)表示,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开展t值检验,并以(x-±s)表示,当P<0.05时,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1%(39/41)显著优于对照组80.4%(33/41),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本次实验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1%(39/41)显著优于对照组80.4%(33/41)。因此,针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过程中,给予患者综合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确保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但其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且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不准会带来不良后果,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LLIF的专家共识。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了LLIF专家共识,以供业界参考。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由Capener[1]于1954年首次报道并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其后,Larson等[2]于1976年将该术式改良并广泛地应用于腰椎疾患的手术治疗。2006年,Ozgur等[3]首次应用L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在获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同时,该项技术具有出血量少、植骨面积大和融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LLIF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而且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足,导致在围手术期的评估与处理、并发症防治及术后随访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对LLIF的稳步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LLIF的应用在国内尚无相关专家共识。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4]进行LLIF专家共识的制定。 本共识由工作组详细查阅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后,制定共识所用的调查问卷,并邀请以腰椎学组委员为主的国内65位脊柱外科专家共同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研究过程先后经过三轮问卷调查及会议讨论,按照Delphi调查研究法对问卷中获得70%(含)以上专家同意的条目纳入共识范畴,并以此为依据起草了本共识,以供广大同道参考。 01 LLIF的定义 LLIF是指通过腰椎侧方入路,经过或不经过腰大肌,对腰椎退行性疾患等进行治疗的手术技术。LLIF主要包括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X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LLIF、侧方腰椎间融合术(CLIF)、直接外侧腰椎间融合术(DLIF)、侧前方腰椎间融合术(LaLIF)等[5, 6, 7, 8, 9]。 02 LLIF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LIIF作为一种新兴手术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腰椎后方入路技术优势明显。但因为其只是腰椎融合技术的手术入路和技术选择之一,会受到

2020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由Capener[1]于1954年首次报道并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其后,Larson等[2]于1976年将该术式改良并广泛地应用于腰椎疾患的手术治疗。2006年,Ozgur等[3]首次应用L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近年来,随着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在获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同时,该项技术具有出血量少、植骨面积大和融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LLIF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而且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足,导致在围手术期的评估与处理、并发症防治及术后随访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对LLIF的稳步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LLIF的应用在国内尚无相关专家共识。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4]进行LLIF专家共识的制定。本共识由工作组详细查阅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后,制定共识所用的调查问卷,并邀请以腰椎学组委员为主的国内65位脊柱外科专家共同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研究过程先后经过三轮问卷调查及会议讨论,按照Delphi调查研究法对问卷中获得70%(含)以上专家同意的条目纳入共识范畴,并以此为依据起草了本共识,以供广大同道参考。 一、LLIF的定义

LLIF是指通过腰椎侧方入路,经过或不经过腰大肌,对腰椎退行性疾患等进行治疗的手术技术。LLIF主要包括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X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LLIF、侧方腰椎间融合术(CLIF)、直接外侧腰椎间融合术(DLIF)、侧前方腰椎间融合术(LaLIF)等[5, 6, 7, 8, 9]。 二、LLIF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LIIF作为一种新兴手术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腰椎后方入路技术优势明显。但因为其只是腰椎融合技术的手术入路和技术选择之一,会受到患者病情、个体差异及术者经验和习惯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切记不可盲目跟风选择LLIF。 推荐意见1:LLIF适应证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LDH)、Ⅰ°和Ⅱ°腰椎滑脱症、非骨性及占位性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LSS)、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翻修手术等[5, 6, 7, 8, 9]。 推荐意见2:LLIF禁忌证主要包括:严重的腹膜后疾病史或手术史、发育性腰椎管狭窄、重度腰椎管狭窄、Ⅲ°和Ⅳ°椎体滑脱、腰椎重度关节突关节退变以及肋骨(胸段)及髂骨阻挡的腰椎节段等[6, 7, 8, 9, 10]。 三、LLIF的优缺点 LLIF近年来成为腰椎外科的热门之一,但在实施LLIF时应客观审慎,更好地发挥其优势、规避其劣势。LLIF的优点:在合理使用该技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前提下,LLIF能够获得较好的脊柱稳定性与融合率,并可一定程度改善冠状面及矢状面失平衡。同时,该技术具有间接减压作用,手术创伤较小,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4, 5, 6, 7, 8, 9, 10]。LLIF的缺点:通过间接减压实现对神经压迫的减轻,其减压作用有限。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