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

(鞠躬)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三号面试者,xxx请问老师我现在可以开始么?(点头回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静脉输液》。我的教学设计分为六部分:

一,说教材(1,结合教学大纲谈教材地位、作用 2,说学情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难点)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举例法、讨论法。

2,教学手段:理论讲授、操作演示、结合多媒体课件抽象理论变具体形象、直观三,说学法(课前预习、做好课堂笔记、观察法、体验式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定义、目的、常用溶液,输液种类、操作准备、操作步骤)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效果与评价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出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学》第十三章第一节《静脉输液》

首先我结合教学大纲谈一谈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和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技术,其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理念指导下,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基础知识,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佳的服务。

《静脉输液》这节内容,是临床中疾病治疗与抢救过程常用的措施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准确了解有关静脉输液的知识,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技术,以保证病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本课程对理论教学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在实验课中,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要求分为:学会、初步识别、观察并记录等层次

2, 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大专生,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差,从生理角度看,学生年轻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另一方面,此年龄段的学生极易对关注的事物产生浓烈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静脉输液的定义、目的,“掌握”静脉输液技术

(2)能力目标:要求“学会”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

(3)情感目标:要求学生态度严谨、认真,培养学生形成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

4,教学重点《静脉输液法》

5,教学难点《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操作中的“排气法”

二,说教法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根据这样的教学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 举例法:

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观点。由于贴近生活,容易接受。

(3)讨论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在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

可以运用理论讲授、操作演示,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直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包括:

1,课前预习

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培养自学能力)

2,做好课堂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划出知识点和重点(培养总结重点的能力)

3,观察法

让学生学会全面观察老师的操作演示,关注技巧和细节部分(培养观察能力)

4,体验式学习法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程共2个学时,90分钟,包括:

(一)导入新课(5分钟)(二)讲授新课(50分钟)

(三)分组练习(30分钟)(四)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一)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讲述自己去医院输液的经历,由老师提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求知欲,顺利导入新课。

比如:假设你作为当时的护士,第一次穿刺没有成功,你会怎样处理?

(二) 讲授新课

1,静脉输液的定义(结合课件利用物理学中高压流入低压的原理讲述定义)

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原理,将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技术。

2,静脉输液的目的

运用提问法,从“病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输液”角度引出静脉输液目的。

比如,发高烧的病人缺水,无法进食的病人缺营养,失血过多的病人需补充血容量,细菌感染的病人需输注抗菌药物等等

总结为“3补1输”,便于记忆,即:补水、补充营养,补充血容量、输入药物。

3,常用溶液(由于在药理学中都学过,简单介绍即可)

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能)、等渗溶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高渗溶液(利尿脱水,减轻水肿)、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

胶体溶液:右旋糖酐(低分子改善微循环,中分子扩充血容量)、代血浆(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微循环血量)、5%白蛋白、血浆蛋白(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

静脉营养液: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补充营养)

4,重点讲解:静脉输液技术

(1)简要介绍临床中常用的静脉输液技术种类:密闭式(应用最广泛)、开放式(容易污染,应用少)、静脉留置针(适合需长期输液、穿刺困难的病人)

这里可以用多媒体图片辨别三种输液方法,比较不同之处。

(2)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操作技术

①操作准备:

包括护士、病人、用物及环境的准备。主要讲授用物准备,推教具车至台前,将用物介绍给学生,使其“初步识别”用物。

用物包括:液体瓶及瓶套、启瓶器、输液器、基础治疗盘(棉签,止血带,消毒盒,输液贴)

笔、表、核对卡等。

②操作步骤:

(具体步骤包括:检查核对药液和输液器,准备输液器,挂好输液瓶,排尽空气,消毒,选择穿刺部位穿刺,松止血带,调节滴速,固定,记录输液时间、药物、滴速,并签名,离开前告知病人如有需要按呼叫器。)

推治疗车至台前做操作示范:

第一遍,由教师模拟真实病房情境作一次完整操作演示,让学生有一个总体了解;

第二遍,由教师做一次分解操作,边操作边讲解,操作过程中强调细节、讲解要点,使学生了解操作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排气法”。

最后一遍,请一位同学亲自操作一次,其它同学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评价操作过程。

(这里我们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很好的突出了本节课重点。)

③针对本节课难点,着重演示“排气法”,还可借助“放录像”的形式,学习“排气法”

(三)分组练习,巡回指导

将学生分组,练习《周围静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操作》,教师在巡回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给予指导。

(四)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熟练口述《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的操作步骤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效果评价

在课前、课中、课后,通过课堂提问、学生操作回应情况、分组练习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使学生真正,全面的掌握本节内容。

▲输液故障及处理

1,液体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位置或变换肢体位置,直到通畅为止

3)压力过低适当抬高输液瓶

4)静脉痉挛输液不畅但有回血,可局部热敷缓解痉

5)针头阻塞输液不畅又无回血,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2,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

夹住上端输液导管,打开调节孔,待液体降至合适位置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输液导管。

3,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

夹住下端输液导管,打开调节孔,待液体升至合适位置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输液导管。

4,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应检查上端输液管和茂菲氏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

静脉输液

一,定义:

利用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原理,将无菌溶液或药物输入静脉的技术

二,目的:

补充水分、补充营养、补充血容量、输入药物

三,常用溶液:

晶体溶液、胶体溶液、静脉营养液

四,操作方法:

1, 操作准备护士、病人、用物、环境的准备

2, 操作步骤检查核对药液和输液器→准备输液器→排尽

空气→消毒皮肤→选择穿刺部位→穿刺→松

止血带→固定→调节滴速→记录→签名3,注意事项

五,分组练习:

初步练习“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

重点练习“一滴排气法”

静脉输液说课稿 (1)

说课稿---静脉输液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静脉输液》。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教法六、结束新课七、布置作业 一、说教材 本节课《静脉输液》,教材是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用人卫版第2版,李小萍主编的《基础护理学》中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属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包涵护士护理病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操作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护理实践中,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思想和决心。用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也将为今后各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在本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日常工作中静脉输液不但是临床工作应用中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还是临床护理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更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过程中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途径。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可以体现一个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可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和满意率。 二、说学情 我目前的授课对象是07级护理专业4个平行班级,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比较高,但由于她们在第一学期的基础知识掌握上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普及基础知识,又要对个别知识点进行有深度的讲解和发散。又由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较多,亲自参加临床实践机会较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理论讲授和教学影片播放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了解,尽量加强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联系和结合。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和高职高专对理论知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静脉输液的目的、常用溶液及周围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滴速的调节和 注意事项; 掌握常见的输液故障及处理、常见的输液反应及护理。 2.理解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PICC)和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的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了解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三查”即操作前查、操作 中查和操作后查;“七对”指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药物浓度、对给药剂量、对给药方法和给药时间。 2.学生在抽吸药液时做到手法准确、不浪费药液。 3.学生能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进针手法。 (三)情感目标

基培训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三基培训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药液或血液输入静脉的方法。 一、静脉输液法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等病人。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不能经口进食等病人。 3.输入药物,达到控制感染、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各种中毒、严重感染等病人。 4.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抢救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病人。 5.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常用溶液和作用 1.晶体溶液 (1)葡萄糖溶液:常用的是5%葡萄糖溶液及10%葡萄糖溶液,可供给水分和热能。 (2)等渗电解质溶液:供给水分、电解质,常用的有%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等溶液。 (3)碱性溶液:可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常用5%碳酸氢钠、%乳酸钠溶液等。 (4)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等溶液。 2.胶体溶液 (1)右旋糖酐:常用的溶液分两种:①中分子右旋糖酐: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②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2)代血浆:增加血浆渗透压及循环血量,常用羟乙基淀粉(706)、氧化聚明胶和聚维酮等溶液。可在急性大出血时与全血共用。 (3)浓缩白蛋白注射液:可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 (4)水解蛋白注射液:用以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 3.静脉营养液用于供给病人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常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三)常用静脉输液法 1.周围静脉输液法包括密闭式输液法、开放式输液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1)操作方法 1)密闭式输液法 ①根据医嘱,带止血带、输液架至病人床旁,呼唤病人进行核对,向清醒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合作,选择合适的静脉,调节输液架高度,嘱病人排便、排尿。 ②护士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填写输液卡、备药。认真核对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破裂现象,对光线检查药液的质量,观察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等。去除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瓶套,常规消毒瓶口,按医嘱加入所需药物后应再将药液检查一次。将填好的输液卡倒贴在输液瓶上。 ③检查输液器在有效期之内,型号合适,外包装无破损、密封良好;打开输液器,关闭调节器,将输液器针头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整理。再次查对,并请两人核对。 ④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病人,作好解释。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

(鞠躬)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三号面试者,xxx请问老师我现在可以开始么?(点头回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静脉输液》。我的教学设计分为六部分: 一,说教材(1,结合教学大纲谈教材地位、作用 2,说学情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难点)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举例法、讨论法。 2,教学手段:理论讲授、操作演示、结合多媒体课件抽象理论变具体形象、直观三,说学法(课前预习、做好课堂笔记、观察法、体验式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定义、目的、常用溶液,输液种类、操作准备、操作步骤)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效果与评价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出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学》第十三章第一节《静脉输液》 首先我结合教学大纲谈一谈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和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技术,其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理念指导下,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基础知识,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佳的服务。 《静脉输液》这节内容,是临床中疾病治疗与抢救过程常用的措施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准确了解有关静脉输液的知识,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技术,以保证病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本课程对理论教学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在实验课中,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要求分为:学会、初步识别、观察并记录等层次 2, 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大专生,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差,从生理角度看,学生年轻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另一方面,此年龄段的学生极易对关注的事物产生浓烈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静脉输液的定义、目的,“掌握”静脉输液技术 (2)能力目标:要求“学会”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 (3)情感目标:要求学生态度严谨、认真,培养学生形成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 4,教学重点《静脉输液法》 5,教学难点《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操作中的“排气法” 二,说教法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根据这样的教学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 举例法: 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观点。由于贴近生活,容易接受。 (3)讨论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在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教案

教案 ---静脉输液输血 兴安盟人民医院血液科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七日

课题:静脉输液输血 授课对象:一年资护士 主讲人:崔丽伟 教学目标: 1.解释静脉输液法、静脉输血法 2.说出血液制品的种类 3.叙述静脉输液的目的、常用溶液的种类和作用、静脉输血的目的 4.阐述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和输液、输血的注意事项 5.准确判断与处理输液反应、输液故障、输血反应 6.正确实施周围静脉输液法和间接输血法。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对病人关心、体贴。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操作示范 3.实践操作法 教学内容: 内容一: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输液技能,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以促进康复。在输液过程中应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拟定护理计划,正确熟练实施输

液操作,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输液反应和输液故障。病案13-1 病人,李某,女,3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疗。医嘱:0.9%氯化钠250ml,青霉素40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天二次。 请思考: 1.该病人为什么要输液? 2.如何为病人正确实施静脉输液? 一、静脉输液的概念和目的 (一)静脉输液的概念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滴入静脉内的方法。 (二)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常用于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如剧烈呕吐、腹泻等病人。 2.补充营养,供给能量,促进组织修复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大手术后、禁食或不能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等病人。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常用于各种感染、中毒、组织水肿等病人。 4.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大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 (复习课)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复习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的内容。这章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第2章、3章、5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本章内容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复习课就是针对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也知道本章包括血液、血管、心脏、输血与血型四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2)掌握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4)了解输血和血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3)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2) 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2)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五)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章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景引入复习课,再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最后通过习题巩固知识,从而解决本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达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的目的 三、学法引领 学生已具有了一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用的学法指导是分析法、迁移法。 四、教学流程

第十二章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第十二章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A1型题: 1.以下属于胶体溶液的是 A. 706代血浆 B. 甘露醇 C. 5%的葡萄糖溶液 D. 5%的碳酸氢钠溶液 E. 11.2%的乳酸钠溶液 2.中分子右旋糖酐的主要作用是 A. 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循环 B. 补充营养和水分 C. 补充蛋白质 D. 维持酸碱平衡 E.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 3.静脉输液,莫非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 A. 患者肢体位置不当 B. 压力过大 C. 输液速度过快 D. 滴管漏气或有裂缝 E. 正常现象 4.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疼痛,回抽无回血,此时护士应 A. 改变针头的位置 B. 局部热敷 C. 提高输液瓶 D. 加压输液 E. 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5.下列哪种情况可加快输液速度 A.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无其他基础疾病的年轻人 B. 静脉补钾 C. 高热患者

D.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E. 1岁儿童 6.常见的输液反应不包括 A. 发热反应 B. 急性肺水肿 C. 静脉炎 D. 空气栓塞 E. 过敏反应 7.肺水肿患者采取加压吸氧的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动脉血氧分压 B. 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C. 增加肺泡内压力 D. 降低肺泡内压力 E. 增加肺泡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 8.库存血保存的适宜温度和时间为 A. 0℃,2~3周 B. 2℃,2~3周 C. 2℃,3~4周 D. 4℃,2~3周 E. 4℃,3~4周 9.大量输入库存血后要防止发生 A. 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B. 酸中毒和低钾血症 C. 碱中毒和高钾血症 D. 碱中毒和低钾血症 E. 低血钾和低血钠 10.输入不同血型血多少毫升即可发生溶血反应 A. 10~15ml B. 15~20ml C. 20~30ml

静脉输液说课稿-(1)讲课讲稿

静脉输液说课稿-(1)

说课稿---静脉输液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静脉输液》。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教法六、结束新课七、布置作业 一、说教材 本节课《静脉输液》,教材是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用人卫版第2版,李小萍主编的《基础护理学》中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属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包涵护士护理病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操作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护理实践中,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思想和决心。用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也将为今后各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在本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日常工作中静脉输液不但是临床工作应用中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还是临床护理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更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过程中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途径。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可以体现一个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可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和满意率。 二、说学情 我目前的授课对象是07级护理专业4个平行班级,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比较高,但由于她们在第一学期的基础知识掌握上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普及基础知识,又要对个别知识点进行有深度的讲解和发散。又由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较多,亲自参加临床实践机会较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理论讲授和教学影片播放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了解,尽量加强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联系和结合。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和高职高专对理论知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静脉输液的目的、常用溶液及周围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滴速的调节和 注意事项; 掌握常见的输液故障及处理、常见的输液反应及护理。 2.理解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PICC)和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的目的、操作 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了解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三查”即操作前查、操 作中查和操作后查;“七对”指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药物浓度、对给药剂量、对给药方法和给药时间。 2.学生在抽吸药液时做到手法准确、不浪费药液。 3.学生能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进针手法。

基础护理学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2、周围静脉输液法:核对解释→放治疗巾、止血带、选血管、松止血带→检查液体→除铝盖中心→套网套→消毒瓶口→打开输液器并插针头→挂输液瓶→排气→系止血带握拳→消毒皮肤→再次排气并检查→穿刺→见回血“三松”→胶布固定→收止血带、治疗巾→调滴速→记录→整理用物 注意三查七对 三松:拳、调节器、止血带 需继续输液者:除去铝盖中心→套网套→消毒瓶口→加药→换插第一瓶盖针头→调节滴速滴速调节:成人40~60滴/分,小儿20~40滴/分。 3、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1)溶液不滴 A针头滑出血管外-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B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位置或肢体位置 C针头阻塞-更换针头另选静脉穿刺 D压力过低-抬高输液瓶的位置 E静脉痉挛-局部热敷 (2)茂菲滴管液面过高 A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夹紧滴管上端的输液管,然后打开调节孔 B滴管侧壁没有调节孔时-可将输液瓶取下,倾斜输液瓶 (3)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A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夹紧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然后打开调节孔 B滴管侧壁无调节孔时-夹紧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 (4)输液过程中,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A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是否松动; B检查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 C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4、常见的输液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A输液前认真检查 B严格无菌操作 C一旦出现 轻者:减慢或停止输液,观察体温变化 重者: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D高热患者的处理 (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A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 B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C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D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E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 F静脉放血200~300ml,慎用 (3)静脉炎: A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完整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实验教学说课比赛说课稿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实验教学说课比赛 说课稿(复习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的内容。这章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第8章、10章、11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本章内容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复习课就是针对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必须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也知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五)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章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景引入复习课,再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血液

静脉输液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得内容就是《静脉输液》,我得教学设计分为六部分: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举例法、讨论法。 2、教学手段:理论讲授、操作演示、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课前预习、做好课堂笔记、观察法、体验式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定义、目得、常用溶液,输液种类、操作准备、操作步骤)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效果与评价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出自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卫第二版《基础护理学》第十六章一节《静脉输液》。 《基础护理学》就是护理专业得一门主干课程,就是临床各科护理得基础,包涵护士护理病人所必须具备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操作得学习,使学生在今后得学习与护理实践中,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得思想与决心。 用娴熟得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扎实得护理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也将为今后各专科护理知识得学习打下良好得基础。 本节课得内容在本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得作用,因为在日常工作中静脉输液不但就是临床工作应用中最广泛得治疗手段之一,还就是临床

护理中得基本操作技能之一。更就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过程中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得治疗途径。熟练、流畅得操作过程可以体现一个护士得护理操作水平,可以提高病人得信任度与满意率。 本课程对理论教学得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在实验课中,突出以“能力为本位”得教学理念,要求分为:学会、初步识别、观察并记录等层次。 (二)学情分析 我目前得授课对象就是2012级中专二班,学生学习积极性与重视程度比较高,但由于她们对第一学期得基础知识掌握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普及基础知识,又要对个别知识点进行有深度得讲解与发散。又由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较多,亲自参加临床实践机会较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理论讲授与教学影片播放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得了解,尽量加强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得联系与结合,以培养学生得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静脉输液得目得、常用溶液及周围静脉输液得操作方法、滴速得调节与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得输液故障及处理、常见得输液反应及护理。 (2)熟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PICC)与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得目得、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3)了解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第13章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法 2.静脉输血法 3.溶血反应 二、填空题 1.静脉输液时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滴速,一般成人为______,儿童为______。 2.常见的输液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血前应做好“三查、八对”,“三查”,即查______、______、______。“八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引起溶血反应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A1型题 1.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A.低分子右旋糖酐 B.10%葡萄糖溶液 C.中分子右旋糖酐 D.0.9%氯化钠溶液 E.5%葡萄糖溶液 2.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不包括 A.长期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B.输液速度过快 C.放置静脉留置针时间过久 D.长期输入高浓度溶液 E.穿刺局部皮肤消毒不严格 3.输液过程中发生空气栓塞的致死原因为 A.阻塞主动脉人口 B.阻塞肺静脉人口

C.阻塞肺动脉人口 D.阻塞上腔动脉人口 E.阻塞下腔动脉人口 4.输液速度可快的病人是 A.心功能不全的病人 B.肺气肿的病人 C.婴幼儿 D.年老体弱病人 E.严重脱水病人 5.输液中发现溶液不滴,经检查为针头阻塞,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调整针头位置 B.静脉内推注等渗盐水冲开 C.用手挤压胶管 D.输液局部热敷 E.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6.颈外静脉穿刺插管输液的正确部位为 A.下颌角与锁骨下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 B.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下1/2处 C.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下1/3处 D.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 E.下颌角与锁骨下缘中点连线的上1/2处 7.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是 A.急性肺水肿 B.静脉炎 C.空气栓塞 D.发热反应 E.过敏反应 8.为肺水肿病人采用加压吸氧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动脉血氧分压 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使肺泡内压力增高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范文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的内容。这章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第8章、10章、11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本章内容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复习课就是针对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必须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也知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知识目标: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了解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并能根据函数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2)掌握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五)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设计意图:开头激趣相当重要,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水浒传》主题歌,引入《水浒》,并介绍作家作品;另外,从知识的连贯性的角度设计导语,使学生了解事件的前因 后果,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章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景引入复习课,再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最后通过习题巩固知识,从而解决本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达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的目的。 三、学法引领 学生已具有了一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用的学法指导 是分析法、迁移法。 四、教学流程 (一)课的导入 (设计说明:前三个题实际上是这篇童话的脉络结构,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就能找出答案,即: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

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 说课稿

《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物质运 输的器官》的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讲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其与前后章节内容联系相当密切。本章第一节主要讲了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对血管的讲解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本节课的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通过对血管的学习,使学生更易理解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的结构及功能,也是后面学习血液循环等知识的前提。总之,本课时在各章节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要求以及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血管的分类; 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观看“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视频及观察、讨论三种血管示意图,培养识图能力 通过知识积累,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生命的奥秘,激发探索欲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 (2)教学难点:形成“生物结构与功能适应”这一观点。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时必须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血管、心脏的形态功能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生活体验,只是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还不能分清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等。另外,对血管内血液的运动规律等内容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于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及学生应重视对其的学习。鉴于此,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三种血管的结构,学习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关于血管中血液流动的视频,充分掌握知识点。 三、说教法及学法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第九章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静脉输液和输血是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状态的重要措施;通过静脉输注药物,还可以治疗疾病。熟练掌握及准确地运用静脉输液与输血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治疗疾病和挽救生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用物】 10% 1、基础治疗盘:无菌持物钳、碘伏、70%乙醇、砂轮、剪刀、启瓶器、棉签、弯盘。 2、输液盘:碘伏、止血带、敷贴、头皮针、棉签、弯盘,必要时备胶布、夹板、绷带。 3、其他:遵医嘱备液体及药物、输液卡、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瓶套、输液架。 【操作程序】 75% 1、备好输液架、带输液卡核对床号、姓名,评估病人情况,向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3 2、备齐用物。擦净药液瓶,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

检查瓶口、瓶体、瓶内液体。 3 3、套上瓶套。洗手,戴口罩。备敷贴。 4 4、启开液体瓶铝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按医嘱加入药物。在瓶签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加药时间并签名。 5 5、检查输液器后关闭调节器,取出输液管和通气管针头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2 6、整理治疗台。 2 7、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药物。 3 8、挂输液瓶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关闭调节器,检查输液管内有无空气。 5 9、选择合适静脉,扎好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 3 10、再次核对及排气,关闭调节器,对光检查确无气泡,取下针套。嘱病人握拳,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平行送入少许。 9 11、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打开调节器,待液体滴入畅通后,用敷贴固定针头。

静脉输液说课稿 (2)

《静脉输液》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题目是{静脉输液},本节课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基础护理学}第16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特色五个部分阐述我的教学构思: 第一部分:教材简析: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属于核心基础课程。是掌握临床“三基”实现岗位“三职”的必备桥梁课程。根据中等职业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是掌握静脉输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化的职业能力。情感目标是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理念。 依据职中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特制定重点是掌握静脉输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难点则为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 为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联系“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学习观”,我决定采用讲授法和示范法的教法,倡导采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法。既遵循职中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护士考试为对接点。我决定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此模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诠释: 导入新课:利用案例导入,导入新知,使抽象,枯燥的医学知识形象化和充满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直观和更加真实的认知。建构新知:建构新知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我将通过设疑—解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设置疑问:常规思考问题时,可分为三个方面?由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解疑: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从而导入本节的是什么:静脉输液的概念,为什么:静脉输液的目的和作用,怎么样: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和护理措施。在此我着重突出重点:其中的重中之重为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其实那,所有的护理措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而静脉输液的特殊护理措施是静脉输液的故障及其处理。另外,突破本课难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无菌观念,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反馈练习:通过情景模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树立“慎独”,“爱伤”的护理理念。 知识总结:通过对静脉输液的系统学习和情景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规范,独立,成功的进行静脉操作,树立“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恒心”的服务理念。 知识延展: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把课后习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进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四部分:板书设计:结合本课系统性强的特点,我采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设计来展示我的教学构思:即本课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五部分,教学特色:实施“因人施教”的教育理念,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采用“积极评价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的专业护理人才。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一)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一) (总分:64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64,score:64分) 1.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错误的一项是 ?A.操作者站在患儿头侧 ?B.70%乙醇消毒局部 ?C.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 ?D.右手持针沿离心方向平行刺入?E.见回血后,用三条胶布固定针头 【score:1分】 【A】 【B】 【C】 【D】【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在治疗循环负荷过重病人时常采用四肢轮扎的方法,一般每隔多久轮流放松一侧肢体 ?A.20~30min ?B.5~10min ?C.1小时左右 ?D.2~4小时左右 ?E.1~2小时左右 【score:1分】 【A】 【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以下属于溶血反应第一期的表现是 ?A.四肢麻木,腰背酸痛

?B.黄疸,血红蛋白尿 ?C.出血倾向 ?D.少尿,无尿 ?E.喉头水肿,皮肤瘙痒 【score:1分】 【A】【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4.可增加血浆渗透压,增加循环血量的溶液是 ?A.5%葡萄糖 ?B.10%葡萄糖 ?C.0.9%氯化钠 ?D.50%葡萄糖

?E.各种右旋糖酐 【score:1分】 【A】 【B】 【C】 【D】 【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5.林某,45岁,呕吐待查收入院,5%葡萄糖氯化钠1000ml要求3小时内输完,应调节滴速为(注:每毫升相当于15滴) ?A.60滴/分 ?B.80滴/分 ?C.100滴/分 ?D.40滴/分 ?E.120滴/分

中职说课稿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参评的说课题目是《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内容和作用分析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是吕瑞芳主编人卫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概述部分第二节,主要讲解了细菌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本节内容为细菌概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它即为以后细菌个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为各项护理技能的训练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遵循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结合护理专业需要,同时参照护士执业资格和高职考试大纲,本着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原则,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2熟悉:培养基的种类;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3了解: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2.1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并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2能用所学知识指导护理技能操作,争取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同“无菌操作”的必要性,能自觉培养“慎独”精神,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和未来发展需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方式、速度和生长现象) 1.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2.教学难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二、说学情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中专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自控力稍差,做不到专心听课;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但阐述能力稍差,观点概述往往不准确;能围绕设定的问题积极思考,但发现问题的能力稍差。结合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且琐碎的特点,我会在教学中注意直观性、互动性和启发性,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本着肯定鼓励的原则,使他们对课堂学习充满期望和信心。 三、说教法与学法: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我选择以下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演示法: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获得生动的表象,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对知识点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2.探究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情境,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归纳法:通过归纳可以梳理明确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清晰。 4.练习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知识点。 (二)学法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学法”如下: 1.类比法:通过类比,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观察法: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静脉输液说课稿复习过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静脉输液》,我的教学设计分为六部分: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举例法、讨论法。 2.教学手段:理论讲授、操作演示、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课前预习、做好课堂笔记、观察法、体验式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定义、目的、常用溶液,输液种类、操作准备、操作步骤)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效果与评价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出自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卫第二版《基础护理学》第十六章一节《静脉输液》。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包涵护士护理病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操作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护理实践中,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思想和决心。用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也将为今后各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在本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日常工作中静脉输液不但是临床工作应用中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还是临床护理

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更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过程中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途径。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可以体现一个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可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和满意率。 本课程对理论教学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在实验课中,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要求分为:学会、初步识别、观察并记录等层次。 (二)学情分析 我目前的授课对象是2012级中专二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比较高,但由于她们对第一学期的基础知识掌握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普及基础知识,又要对个别知识点进行有深度的讲解和发散。又由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较多,亲自参加临床实践机会较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理论讲授和教学影片播放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了解,尽量加强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联系和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静脉输液的目的、常用溶液及周围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滴速的调节和注意事项;掌握常见的输液故障及处理、常见的输液反应及护理。 (2)熟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PICC)和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的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了解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

(初中化学)溶液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

“溶液的复习”说课 二集初中陈稳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溶液是初三化学新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溶液作为身边的化学物质,是中学化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分散体系。自然界、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溶液,所以溶液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指导学生集中地、系统地复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既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更是引导学生将有关溶液知识科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其它相关学科中的过程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溶解性、饱和溶液、溶解度、不饱和溶液、结晶、质量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熟练掌握溶解度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等的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知识结构的梳理方法。 (2)能用学到的溶液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运用溶液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溶液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合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溶液的学习,对溶质、溶剂、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能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认识溶液的本质特征;并掌握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有关计算,初步学会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但是还不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综合性较强的问题,需要对知识结构进行网络化和系统化。 三、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我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主线,以概念图教学策略,追求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知识的建构,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在课堂上,除了个体探究之外,我更倡导合作探究。利用学生可塑性、互补性的特点,使概念图更准确更完善。所以,进行教学时,我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提供一定的知识框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指导学生做好知识的再认知,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说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课堂上,学生是在我的引导下以概念图为学习策略,与同学合作交流,探讨改进方法。 概念图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它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以类似于脑对知识存储的层级结构形式排列,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构的实质。对于学生而言,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概念图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分析、归纳、分类,将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概括能力;并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主动建构,合作交流。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创建“以知识结构为线索、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复习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动脑,多合作,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进行多渠道的交流与沟通。 2、运用概念图策略训练发散思维,提高信息迁移水平。 3.通过布置复习提纲,促进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