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考研政治必备

2019年考研政治必备

1. 为什么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理想信念的作用)

答: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一方面说明了理想信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青年在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中的地位。

(1)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当代青年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贡献无穷的力量。

(2)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和亿万人民一道创造辉煌,必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 当代青年应当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答: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1)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立下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2)立志做大事: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3)立志须躬行: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须脚踏实地,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现实出发,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1. 为什么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答:1.创新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确立远大理想,并实现远大理想的过程。然而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艰苦困苦、玉汝于成”就是说明了理想(创新创业)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1)创新创业(理想的实现)要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2)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创新创业)的重要条件。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2. 青年人应该如何“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答:2. (1)“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就是要正确的看待人生价值,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也是人生的评价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就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梦的伟大奋斗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2)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广大青年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①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

②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是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

途径。

1.文明的网络(道德)素养如何养成?

答:1.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刻的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广大网民首先就要培养文明的网络道德素养。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隐匿性,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力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为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我们应当在网络生活慎独自律,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2.为什么应当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相结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原理)

答:2.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时曾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1.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事迹,对于我们理解爱国主义的当代价值有什么启发?答:1.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黄大年的事迹启示我们,即使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仍然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人应该怎样爱国、如何报国,黄大年为我们树立了价值标杆和光辉榜样。

2.黄大年胸怀大局,让小我融入大我,体现了怎样的道德观和得失观?

答:2.黄大年胸怀大局,让小我融入大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的事迹,体现了一种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和得失观。

(1)黄大年将小我融入大我,体现了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国家社会的兴衰与个人利益得失息息相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黄大年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信条,体现了将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即个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甚至在必要时作出自我牺牲。黄大年以崇高的追求超越小我,实现人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做成了一个“大写”的人。

(3)心有大我是一种格局、一种境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看淡个人得失,追求最大人生价值的得失观。这种得失观告诉我们,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个人利益得失只能部分地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1.为什么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答:1.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说明是道德(尤其个人品德)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内在完善,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国无德不兴,道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作为劳动主体的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个人品德是决定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我们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

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2)人无德不立,道德(尤其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对于造就一个人、一群人甚至整个社会的道德,具有重要的作用。

2.每个人应该如何“后天习得”道德感?

答:2. 道德感并非生来就有,而要靠后天习得的。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就要做到:(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 法治思维一般有哪些体现和要求?

答:1. 法治思维一般体现为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

方面的要求。

(1)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2)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3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4)人权保障是法治的目的所在。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

护和司法保障。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5)法治思维要求依法办事,即要有正当的程序,还能达到合法有效的结果。

2.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2.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2)在依据上,法治思维治国理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人治思维则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理。

(3)在方式上,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治思维则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4)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众人之治的民主政治;人治思维则强调少数人的集权和专制。

史纲:

模板一:

分时间段展开(三点即可,即“三件大事”)

第一,鸦片战争后……

第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三,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改革开放以来……

模板二:

理论与实践展开(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注意抓住“中国特色”四个字)

第一,在理论上提出了……

第二,在实践上取得了……

第三,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道路……

模板三:

国外与国内展开(注意“大事件”)

第一,从国外,世界正处于……

第二,从国内,我国的国情、任务和矛盾……,主客观条件……

第三,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

模板四:

对比展开

第一,A 事件背景是什么,做了什么(或提出了什么)……

第二,B 事件背景是什么,做了什么(或提出了什么)……

第三,A 与 B 事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分时间段展开)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理想终于实现。

第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建设成绩斐然,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取得了无数辉煌成就,正在迈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理想即将实现。

“红船精神”的历史意义?

第一,红船精神见证了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建史,见证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史,见证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史,是中华民族寻求中国出路的伟大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

第二,在不断地奋斗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第三,综上所述,红船精神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红船精神”的当代价值?(国外与国内展开)

第一,从国际来说,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

意识形态方面的较量长期存在,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从未放松。

第二,从国内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的发展阶段。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更趋复杂。

第三,这就需要我们对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下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判断事物发展的大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第四,红船精神没有过时。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今天,红船精神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迈向小康、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如何理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分时间段展开,对比展开)

第一,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等各阶级各阶层,历经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救国探索,都未能取得成

功,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能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强烈愿望。

第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理想终于实现。

第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

义建设成绩斐然,国家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正在迈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理想已经实现。

第四,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带领全国各

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中国人民“强起来”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为什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理论与实践展开,对比展开)

第一,改革开放近 40 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社会生产力

水平显著提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第二,在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第三,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基本解决之后,我国发展起来以后更突出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第四,这些客观存在的新问题,决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何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外与国内展开)

第一,从国际来说,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

加剧的外部环境,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给我们了强大压力。

第二,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只是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需要。

第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党和国家顺应人民需要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

的特点,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围绕解决主要矛盾,我们还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提出和推进重大战略任务的现实依据,也是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强大动力。

当代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治理观

愿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定位: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

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为什么在个别国家反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力挺全球化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

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在西方治理模式遭遇挑战的今天,如何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好的秉持全球治理观?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习近平指出:古往今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在几千年文明

发展史上,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但战争和冲突从未间断,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疾病瘟疫,人类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这种局势,人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人们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

这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危机。另一种是,人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这就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作出正确选择,共同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些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说过,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

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

法。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做到以下几条:

第一,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

第二,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

第三,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1)结合材料,论述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系?

答:(1)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回顾历史,支撑我们

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 5000 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其次,世界各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矛盾,也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但世

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2)为什么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脉相承的?

答:(2)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主张“和而不同”“和谐相生”“美美与共”,蕴含着丰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在新的是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传统文化在高度上弘扬广大。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梦一脉相承。中国梦汇聚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着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向善的网络文化氛围,用文明的教化来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用道义的德润人心来自觉规范网络行为,用健康的价值引导来激发网络正能量。也就是说,用“德治”的无形感召,来完善“法治”的有形边界,以法治网和以德治网相结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