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考研政治复试要点 精心排版打印可以直接打印

2019年考研政治复试要点 精心排版打印可以直接打印

考研政治复试要点(精排打印版)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中国的语言和风格来表达马克思主义;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2、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列主义基本原望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义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8、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9、与时俱进: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独立自主: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压迫建共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保护——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民族科学大众化——代指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1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

赎买政策

最早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列宁想在俄国实现,未能实现的赎买政策。这一政策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的政策。在中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对其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国有化。赎买形式有加工定货、统销经销、单项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采取分配利润、定息、高薪等实现赎买。同时,让他们参加企业的劳动,在劳动中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陈云的这个设想,不仅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到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问题。这个设想为中共八大决议所采纳。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13、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我国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

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4000美元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两个大局:

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先发

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二十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16、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19、创新性国家: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20、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是指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一开科技进步、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经济小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主要特征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

21、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22、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23、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25、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总结革命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26、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科教兴国战略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以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民主法制建设为保障,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物质相对丰富、文化充满活力、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社会,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物质和制度基础。

3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

2

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1、和平发展道路: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在1954年4月签订的中印关于西藏地方和

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首先提出的。同年6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又重申了这些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现在,这五项原则已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3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34、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35、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改善党的领导是指随着我们党的工作内容和所处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方式、领导制度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历史条件进行改革和创新。

问答:

1、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就是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就是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合。可持续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又要抓住主要工作,解决突出问题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理论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理论成果:

第一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历史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基本点,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2)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6、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7、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2)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8、如何理解毛泽东的“两步走”及其关系和一次革命

3

论、二次革命论的错误教训?

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错误教训:

“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级的联系。

9、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争取道路的重大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1)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2)独创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

3)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0、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1、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第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方法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3)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使他们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从而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第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当初:

社会主义改造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客观必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今日: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仍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怎样全面、准确的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14、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5、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

2)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16、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

4

国、强国的重大法宝

17、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时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勃勃生机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8、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9、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2)对外开放不仅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2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有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23、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出国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2)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

3)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难以为继,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4、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3)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25、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5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6、为什么实现按生产资料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依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各种生产要素同劳动一起,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当它被排他性的占有时,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才能有效地利用它来发展生产。

27、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8、人权

2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及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1、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本质包含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

2)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

4)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再加上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

3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3、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是一个重要法宝?(如何认识新时期统一展现的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为之奋斗。要发挥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的更大作用。

3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为什么是两个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5、为什么要从生死存亡的高度重视党群关系?怎样保持党群关系?

中国共产党强调要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是因为:

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

1)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2)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