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的基本概念

15世纪法国的政治哲学家布丹从主权着眼,把政治视为与主权相关的国家制度与国家组织。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纯粹的经验主义方法,把政治从其它社会现象中剥离出来,将其与权力等同。17、18世纪西方的政治概念更正式、更严格。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是立法、执法、守法的过程,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这种政治观的集中表达者。孙中山先生提出:“政治两个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政治是指参与公共生活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为现实的目标,通过支配、影响、获取和运用公共权力,而做出公共决策以及分配社会价值或利益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论述

1、政治的本质特征——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揭示了政治的本质特征,即“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政治,其本质、其内容以及政治关系、政治方式等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集中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各种社会经济利益。

2、政治的属性——阶级性

其一,政治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固定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和更新。阶级斗争只是政治一个阶段、一个方面的任务,而不是它唯一的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其二,政治不仅表现了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也表现了人民内部各个阶层、各个集团之间的关系,因而,调节、整合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同样是政治的功能。

3、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治权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政治就是参与国事,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的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

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其形成与发展均受客观规律支配

三、政治与经济、道德的关系

1、政治与经济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是政治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具体体现为:(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政治关系。(2)社会经济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政治性质。(3)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社会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政治又相对独立于经济,对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是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的。政治与经济最大的差别是:经济是生产财富,是“做蛋糕”,而政治是分配财富,是“分蛋糕”。

2、政治与道德

首先,道德服务于政治,是政治实现自己的社会功能的辅助手段。其次,道德对个人行为的调节也包括对政治成员的政治行为的调节,社会的道德善恶标准常常影响着各种政治主体的行为模式和方向。第三,政治影响与制约道德。所以公共权力机构往往利用自己特定的权威和方式提倡与发展或者批评与阻止一种道德风尚的形成。

四、政治主体的涵义

广义的政治主体,指能够产生一定的政治行为的社会群体都是政治主体,其相对的政治

客体是政治主体所追求、竞争、支配和争夺的对象如权力、利益、政治环境等政治资源。

狭义的政治主体,指在政治关系和政治过程中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的政治行为者,如在领导关系中的领导者,其相对的客体是政治主体的行为所涉及的被动的政治行为者,如领导关系中的被领导者。

五、现代社会主要有如下几种政治主体

1、人民与民族。人民和民族都是个抽象的集合型概念。人民作为政治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有:人民是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来源;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政治竞争的主要裁决者;是公共权力最权威的监护人。民族是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经济方式和共同的生存方式和发展历程的利益共同体。作为政治主体的民族,往往通过国家来实现自身的政治影响。

2、阶级与阶层。阶级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而形成的社会性利益共同体。阶层是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或谋生方式的不同而区分的社会集团。阶级作为一个非经常性的政治主体,一般只有在他有明确的“阶级意识”,在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党和领袖的领导下,阶级意志和组织力量集中到相当的程度,才能成为真正的政治主体。相反,阶层由于其利益容易凝聚,力量容易集结,它往往成为经常性的政治主体。

3、政党与利益集团。政党以其组织的严密性、政纲的明确性和社会支持的广泛性,成为现代政治的核心力量。利益集团作为一种政治压力力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4、国家与政府。这是两个掌握的政治资源最为雄厚,权威最高,影响最大的政治主体。

5、官僚队伍与政治家。官僚制是按照职能分工和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体制。官僚队伍作为公共权力的主要负载者和行政目标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和政府效率高低的基本因素。

政治行为的根本目标是利益的斗争与冲突,其核心问题是由谁统治,如何统治和统治到何种程度,其中的第一个问题“由谁统治”就是研究政治主体问题。

六、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就是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1、政治权力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和政党。阶级与阶层、利益集团、选民、民族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2、政治权力的实施以强制力为后盾辅以其它措施。除了以暴力、法律惩罚为代表的强制性力量外,还采取威胁、暗示、诱导、说服、奖励等方式实现自己的强制力和影响力。

3、政治权力运行的根本动力是政治主体的利益。马克思曾说过: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列宁也认为: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会受到反驳的,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就是:在一个具体的社会中,每个人首先或主要是一个“经济人”,人们采取的绝大多数行动都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益。

4、政治权力运行的结果与自身的力量和权威有直接的关系。政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迫使人们服从,主要在于对方认为这种强制是合法的强制而自愿服从;或者对方认为自己无力与之对抗,或者权衡利弊后觉得服从对自己更有利,相反,政府就会遭到抵制和反抗。

5、政治权力运行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政治关系模式,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平等竞争的关系等等。

七、分权理论

近代分权学说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制衡思想。英国思想家洛克在历史上第一次比较明确地

提出了分权学说,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集分权学说之大成,创立了完整的分权与制衡学说,美国的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又进一步发展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与制衡思想。

1、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论

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保障社会及成员的权力,它是三种权力中的最高权力,应归属于民选的议会;行政权(执行权)是执行法律的权力,是任命大臣、法官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力,它应属于国王;对外权(外交权)是国家的宣战、讲和和处理对外事务的权力,它应由国王行使。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行政权与联盟权应从属于立法权,国王应根据议会的决定行事;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不仅要实行明确的分权,而且要把这三种权力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其不能超出自身的界限。如果国王和政府违反人民的授权委托,政府就应解体;如果政府压迫人民的自由,人民就拥有反抗的权利推翻政府,建立起一个新的政府,以保障自身的自由。

2、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对三权分立学说的完整阐释。

孟德斯鸠认为,真正的公民自由只有在政府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保证,任何不受约束的权力都易走向腐败,绝对权力就意味着绝对腐败,因此,要想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每一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二)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第二种权力称为国家的行政权,第三种权力称为国家的司法权力。以上三种国家权力不能由一个人或君主执掌,否则,这个国家的公民自由就可能被毁灭掉。孟德斯鸠认为,除了进行明确的三权分立外,还必须使三权之间相互制约,彼此牵制。如立法机关长期不开会议事,行政权就会独断专行,只有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实现真正的分权和相互制约,才能建立宽松的政体,才能保证公民的自由不受侵犯。

3、美国思想家对“分权与制衡”思想的发展。

麦迪逊提出必须采取以权制权的方式,在政府内部实行分权:“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政府分得的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相互控制,同时各部门又自己管理自己。”前者指的是实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后者指的是政府内部的分权,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之间的三权分立体制。

第二讲国家与国家建设

一、国家

1、国家的概念

国家是一定领土上全体居民所组成的,拥有主权的社会共同体,是由某个政府所领导的社会管理组织,它实质上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

2、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政体组织,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阶级统治具有三大特征:①国家是代表整个统治阶级来实行阶级统治的,它是整个统治阶级共同体的意志和利益的表现。②国家的阶级统治靠暴力实现。③国家实际上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现实施阶级统治。

3、国家的起源、演变和消亡。

起源:自然生成论、君权神授论、社会契约论、暴力征服论、社会分工论。

演变: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考察国家的历史演变,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将历史上演变的国家划分为①奴隶制国家――极端暴力统治;②封建制国家――政治组织与社会生活一体化;③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民主共和制,自由放任;④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国家。

消亡: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科学地揭示了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并说明了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国家的条件和途径。其条件是阶级的消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是国家消亡的惟一道路。

4、国家的类型

马克思主义学者主要依据国家的本质,依据社会的经济形态和在经济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将人类历史上的国家概括地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二、政府的定义、产生和合法性

广义的政府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狭义的政府指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及其文官队伍。政府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的起源和发展是与国家的起源和发展相同步的。

一个合法性政府一般要通过两种方式得到确认:外部认定和内部认定。

在外部认定中,一般要得到国际社会中相当数量国家的承认和认可。也有些学者认为,一国政府只要它自己宣布“成立”,就自动成为合法的政府,而不管其它国家承认与否。前者称为“构成说”,后者称为“宣告说”。

在内部认定中,指一个新的政府的成立,一方面要得到本国各阶层的广泛承认,另一方面要依宪政制度或法定的程序产生。一个既得不到本国民众拥戴,又不经法定程序产生的政府,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法律上都是缺乏合法性支持的。

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一个政府在外部认定和内部认定两方面,有时是不统一的,一个倍受国际社会同情的政府,可能得不到民众的认同;相反,一个在国际上受到广泛指责或排斥的政府,可能在国内既是经法定的程序产生的,又深受国内各阶层的拥戴。

四、国家的基本职能

1、维护民族共同体的生存和独立。这点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职能。一个自己的生存无法保障,一个不能独立自主行使主权的国家是无法真正履行其他政治职能的。为本国创立一个稳定的国家安全环境,是现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直努力的目标。

2、维护社会一体化和调解国内的政治冲突。众多国家都存在着足以使整个国家和社会走向分裂、解体和衰败的因子如民族宿怨、宗教争端、政治势力的对抗等因素。消除国家分裂和社会解体的隐患,整合、调解、平息社会的裂痕,裁决争端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平定内乱,是国家重要的政治职能。

3、对社会的“稀缺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这里的“稀缺价值”指社会的稀缺资源如有形的财产、收益和无形的荣誉、职位、机会等内容。有人将之定义为绝大多数人和团体都追求而又处于“匮乏”状态的价值。对社会的稀缺资源进行强制性、公平性的分售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如通过产权制度和经济法规对公共财产和自然资源进行分配。

4、对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对全社会的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等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自从国家产生之后就一直具有的职能。

5、参与国际社会有关事务和全球性问题的调解、解决及其利益分享。如维护世界和平是任何一个国家首要的义务和权利;解决诸如毒品、环境、恐怖活动等问题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对太空、公海、极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更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密切协调。

五、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在政治学理论和各国政治实践中,国体和政体是最经常联系起来谈论的两个概念。

国体,一般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关系。

国家政体,简称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实行统治和管理时所选择和采用的政权组织方式和模式。

国体和政体之间的关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务于国体;国体要通过政体来体现;

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用不同的政体,国体不同的国家也可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政体。

六、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君主制:是由君主执掌国家的最高权力,君主通常由世袭产生,并具有无任期限制的终身任职的政权组织形式。

(1)专制君主制:①其特征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完全属于君主,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君主的意志即国家的意志,所有臣民对其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的权力不受其他人和其他机关的限制和监督。②君主主要靠忠于君主的军事、官僚机构实施其专制的统治。

(2)立宪君主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君主的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一定程度的限制。它是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不彻底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

2、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1)议会制:①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内阁)由议会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②当议会对政府的施政方针不支持,通过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者解散议会,重新大选选出新议会。新议会仍然通过不信任案时,政府必须辞职。

(2)总统制:①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享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政府(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向总统负责,而不直接向议会负责。②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首脑,握有行政实权。总统与议会间的权力相互制约,总统应向议会报告工作,但无权解散议会,而可以对议会的法案行使否决权。

(3)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①由联邦议会和联邦委员会组成,委员从议会中选举产生,地位平等,集体行使行政权。②议会有立法权,委员会执行议会的决议,但无权否决议会决议案和解散议会,议会也无权使委员会辞职。

3、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制。

(1)巴黎公社制:①公社委员会由普选产生,对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随时可撤换。②公社委员会是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实行“议行合一”的原则。③公社废除了旧国家的常备军,警察和宪兵,代之以武装的人民。④公社建立了人民公仆的制度,废除了旧国家的官僚特权制和高薪制。

(2)苏维埃制:①苏联最高苏维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又是最高立法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并向它负责。②苏维埃代表由人民选出,向选民负责,并可随时更换,但其他一般工作人员不是选举产生和随时更换的。③苏维埃政权是由无产阶级的政党领导的,党通过苏维埃的组织形式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当家作主。④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人民的武装部队,废除了旧的常备军。

(3)人民代表大会制: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并受它监督,对它负责。②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选民有权罢免不称职的人民代表。③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七、国家结构形式

1、单一制国家:由若干行政单位或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的国家。是由中央权力机关集中掌握国家主要的和最高的权力,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之间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特点:①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②具有统一的宪法,各行政单位没有自己的宪法。③国家的最高权力由中央政府掌握,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④中央政府对外行使统一的外交权,地方政府对外不具有独立性。⑤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2、复合制国家:由若干个联邦单位(共和国、州、邦)或若干个国家组成的复合体。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

A、联邦制:是由若干个联邦单位(共和国、州、邦)组成的联合国家。特点:①国家有最

高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但各联邦单位也有自己的独立于中央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来管辖本地区的各种事务。②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各联邦单位也有各自的宪法和法律。③中央机关和联邦单位的机关各自具有联邦宪法规定的权力范围,没有录属关系。④联邦政府是对外关系的主权国家,拥有外交权,各联邦单位一般不具有外交权,但享有某些宪法规定的外事权。⑤国民既有联邦国家的国籍,又有联邦单位的国籍。B、邦联制:是种国家联合,并非完全意义的国家,是一种松散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特点:①各成员国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仍保留着各自的对内、对外的主权,只是根据协议将某些权力让与并委托给邦联机构。②邦联机构只是协商性的机关,不是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无统一的军队、赋税和国籍。③邦联的决定以各成员国政府的认可为基础,各成员国可以自由退出邦联。

第三讲政党与执政党建设

一、政党基本概述

政党是指在一定社会政治体系中,由代表相应阶级(阶层)、集团的具有相同政治主张的人群构成的,为了实现夺取、控制、影响或参与公共权力的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级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治组织。

政党的基本特征:第一,政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政党有特定的政治纲领;第三,政党有较固定的组织成员;第四,政党有较严密的组织系统;第五,政党有较严明的组织纪律。二、政党的作用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政党政治的突出表现在于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虽然由国情的差异和政党制度的不同,各国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具体功能并不完全一样,但大致都有以下功能:

1、主导或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现代政党的出现和发展,代表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实体和政治力量,并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在现代政党出现以前,政治舞台上的主角是君主、国王、贵族阶层、教会、军队、官僚集团等政治力量。

2、促进政治社会化。政党代表着一种新的政治转型,形成了以政党政治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它打破和结束了几千年的以君主终身统治为支柱的专制制度。

3、凝聚民众的利益和要求。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的火车头。它是对公民进行现代民主训练的主导力量,是社会政治动员的主要组织者,是一个社会政治发展目标和政治理想的强有力的推动者。政党是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主要的凝聚者和表达者,进一步弥补了代议制为特征的民主制的缺陷。

4、培养和输送政治精英。议员和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是由政党来掌握和操纵的;在大选中获胜的政党,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英、日等国,其政党领袖就是当然的首相或内阁总理大臣;总统或首相在组织政府时,主要是经过本党的协商产生的,本党干部成为政府官,员的基本人力资源。

三、政党组织的特性

政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政治集体。(1)有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实践,以此作为政党确立自身组织边界的政治基础。(2)具有一定的组织成员、组织章程和组织机构。(3)有一批具有权威的领袖人物,以此构成政党的最高核心集团。

四、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1、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列宁曾精辟地将党的性质概括为:“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最忠实、最坚决、最积极地维护本阶级利益的人组成的集体,是本阶级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

2、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无产阶级政党所代表和维护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

利益。即如毛泽东同志所高度概括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工人阶级的斗争不会自发地产生革命的理论,必须从外部对之加以“灌输”。因此,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4、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最根本的组织原则。即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少数人服从多数人所做出的决议;个人服从组织,同时个人有向组织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下级党组织服从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

5、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和统一,坚持铁的纪律是其领导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因此党内绝不允许有自己的特殊纲领的派别存在。

五、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基本特征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领导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合作党;制度特点: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一党领导,多党合作。

(二)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自上而下分为三级: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2、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确立了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3、中国共产党对政府的领导作用

作为当代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政府的领导作用表现在政府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具体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对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领导。当然,由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政府部门的运作过程不同,中国共产党对它们的具体领导方式也各有不同。(三)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

在当代中国的政党体制中,除了共产党是执政党,居于领导地位之外,还有8个民主党派,是一个多党并存的国家。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辅助共产党执政的参政党,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这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六、政党制度的类型和模式

1、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法律地位,政党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对政治生活发生影响的方式,是各个政党在争夺对国家政治权力的掌握和参与时逐渐形成的一种权力、地位划分的模式,其中也包含政党自身的运转方式、方法、规则和程序。政党制度规定着政党的社会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等。

政党制度的三项功能:一是规范政党之间的关系;二是规范政党与政权的关系;三是规范政党与社会的关系

2、政党制度的类型

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3、现代政党的作用(政党问题在发展现代民主政治中的意义):

(1)动员和组织政治参与;(2)聚集和整合不同的社会利益;(3)参与、组织或领导国家政治生活;(4)制定和贯彻政策

七、国外政党政治发展趋势

(一)如何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争取更广泛的支持

(二)如何面对意识形态的困境,强化以政策和政绩获取民心

(三)如何拓展党内民主,提高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如何反腐倡廉,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众形象

(五)如何应对媒体的挑战,学会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

第四讲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我国改革30多年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

1、“切入点选择正确”是改革顺利起步的关键

2、“渐进式”是改革稳步推进的基本方略

3、“先增量后存量”是改革攻坚的正确路径

4、“改革与开放紧密结合”是改革取得高效率的重要条件

5、“政府主导”是改革平稳推进的最重要保证

二、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一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和干预,正如刘易斯所说:“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在明智政府的积极刺激下取得经济进步的”。这一点在东亚国家发展中体现地很明显。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东盟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实体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成就,用短短的30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两三百年的路程,创造了誉满全球的“东亚奇迹”。

三、国家发展的关键:政府

每个国家都谋求发展,但对发展的关键是什么,认识是不同的。有学者认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是政府,而不是其他变量。

首先,国家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而政府在推动制度创新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其次,政府是解决人力资本问题的关键。国家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尤其是人才。

再次,政府是解决市场失灵的关键。

第四,政府在意识形态变革方面具有主导作用。

第五,各国发展的实践也证明,政府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

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1、行政管理体制概述。行政体制是相对立法体制、司法体制而言,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权责体系;职能配置体系;组织结构体系;运行机制以及规章制度。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3、服务型政府基本含义。就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指导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将公共服务职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逐步使其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或核心职能,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的政府。

第五讲公民及公民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一、公民素质

1、公民的含义:依照通常的理解,公民指在一个国家里,具有该国国籍,并享有法定权利义务的社会成员。

2、公民素质的定义:公民素质指公民行使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所具有的意识和能力。

3、公民素质的内容:公民素质包含许多内容,其指标体系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经济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能力素质、健康素质七个方面。

二、公民政治素质

1、公民政治素质的含义:公民政治素质指公民对自己所承担的政治义务和所享受的政治权利的理解、把握,反映和监督行动等情况的总和,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培养出来和必须具备的个体特质。公民政治素质说到底是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的统一。

2、公民政治素质的内容

公民政治素质包含多种要素,如政治理论、政治知识、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政治觉悟、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公民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政治热情(情感)、政治心理、法律修养、政治作风和政治行为、政治阅历和政治经验、政治技能与艺术和政治认知等,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高素质公民必备的政治素质。

三、中国公民政治素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中国公民政治素质与政治运行的有序性

2、中国公民政治素质与政治管理的绩效

3、中国公民政治素质对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推动

四、提高公民政治素质的途径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公民政治素质;通过明示的政治社会化与暗示的政治社会化相结合提高公民政治素质;通过正式的政治社会化与非正式的政治社会化相结合提高公民政治素质;通过宣传教育与党政机关的表率作用相结合提高公民政治素质;通过个体学习和社会教化相结合提高公民政治素质;通过丰富政治社会化的渠道和手段提高公民政治素质;通过发挥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通过建立和完善政治社会化的法律保障体系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

第六讲政治参与及其制度建设

一、政治参与的涵义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监督政府权力、影响政府决策、表达政治意向的政治行为过程。在性质上;政治参与是一种大众参与,参与主体为社会中普通的、非掌权的公民个人;在方向上,公众通过参与追求那些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特定目标;在范围上,政治参与涉及领域广泛,大到国家宪法、法律的制定,小到社会成员的工资、福利、住房,都是政治参与的领域。

政治参与的主体:公民,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

二、政治参与的理论

1、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卢梭认为,民主国家是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个缔约者毫无例外地向它交出了

自己的全部权利,因此每个公民都是国家权力的主人。公民之所以要订立契约结成国家,目的就是要保证自己的自由平等权利。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有一种基于“公意”的强制性的统治权力,即主权。由于主权是受“公意”所指导的,是以公意为行使依据的,而公意是“全体国家成员’的经常意志”,是代表全民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所以国家主权应当属于人民(主权者、公民集体)。卢梭还认为: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于这些官吏来说;绝不是什么订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而且在承担国家所赋予他们的职务时,他们只不过是在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而并没有以任何方式来争议条件的权利。

2、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理论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资产阶级国家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主人。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再度发生,公社采取了两个正确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耷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这里,马克思通过肯定两个办法的正确性,进而肯定了把权力交给人民的政治原则。

三、政治参与的功能

1、教育功能。政治参与能够使政府感知最广泛的民意。公民主动享用参政的权利,政府就可能重视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此种情形反过来使公民有更多的勇气和信心去获取政治信息或进行利益表达,使公民的政治能力和警惕性进一步加强。

2、制约功能。政治参与能够扼制为所欲为之人垄断政治权力的现象。政治参与的功能之一就是提醒统治者必须专心本职工作,为选举他们的大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若政治冷漠占上风,对政府的监督就更困难,权力滥用的现象就得不到制止。

3、稳定功能。政治参与是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广泛的政治冷漠是政治制度软弱的表现,说明统治者没有能力激起公民对政治的兴趣和对自己的忠诚。如果公民大部分游离于正常的政治渠道之外,不能共同参与政治决策,那么这一国家的政治空气就具有潜在的爆发性。

四、政治参与的方式

1、投票行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项基本政治权利。投票行为是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得以行使的具体体现。是政治参与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方式。正因为如此,所以,投票率就成为衡量一国公民参政程度的主要尺度。

2、公民监督。公民监督指公民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实施的监察或督察。

3、接触、游说。

4、大众传媒。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是公民向决策者传送政治要求、促成社会舆论,形成社会压力的有力工具。

5、集会、游行、示威。集会、游行、示威等都是公民有组织的群体政治行为。

6、竞选参与。

7、结社组党。政党和社团是人们参与政治的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公民利益表达的载体。公民通过结社组党表达自己的政治意向。

五、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水平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是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物质基础。

2、社会地位。社会地位反映公民的某种社会身份。

3、政治制度。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必然受到政治自身因素的影响。

4、政治心理。任何政治行为都是在某种心理动机的驱使下展开的。同样政治行为也离不开它的心理因素的驱动力。

5、社会机会。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要受到经济的、制度的、心理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由这些条件和每个人先天条件相结合所造成的社会机会的影响。

六、扩大和规范政治参与的举措

1、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素质。

2、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制度。

3、拓宽政治参与渠道。

4、努力克服非制度化参与行为。

七、政治投票与政治选举的区别

1、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互相竞争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表示其偏好的行为;政治选举是公民对政治候选人表示偏好的行为。

2、政治投票只是政治选举的一个重要环节,政治选举还包括划分选区、选民登记、计票等环节。

3、政治投票比政治选举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公意行为,政治投票不公决定政府或议会成员组成,而且决定国家重大政策;政治选举只能表达选民对政治候选人的偏好。

第七讲完善社会管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一、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

社会建设离不开社会管理,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管理的目的是形成有序格局,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社会事业推向前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社会建设”,主要是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以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形成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

“社会管理体制”,就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用以规范和协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包含了政府社会职能、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等基本要素。

二、国外政府社会管理的最新趋势

国外政府社会管理的最新趋势:一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正日益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二是多元化、分散化和私有化;三是法制化与规范化;四是科技化和信息化。

三、国外社会管理改革的理论依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特征就是以比较成熟的理论作指导。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社会秩序理论、公民社会及其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对此,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其中有益的成分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其经验主要有: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分权化的管理取向;社会管理的市场化;强大的社会自主管理能力;管理工具多样化;树立危机管理意识等。

四、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显著提高。但随着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日益凸显。这些结构性社会发展变化,既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表现,也蕴涵着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的结构性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张力和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特征。

我国社会基础结构的变动与就业和养老的双重压力;我国社会空间结构变化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持续扩大;我国新的经济社会活动结构的形成与内部偏差;我国社会关系结构转型及其中蕴涵的重大矛盾;我国社会规范结构的变迁与社会价值整合的难题;经济快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管理的压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新形势。

五、完善社会管理的主要举措

(一)坚持党委领导,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实行政府负责,切实履行好社会管理职能

(三)提高公民的社会参与程度,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四)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

(五)推进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六)不断加强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七)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构建新型的社会工作制度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 的“王道”和“霸道”。(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善治的精神是什么?(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 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

1704全国政治学概论

1704全国政治学概论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20分) 1.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希腊化时期 D.文艺复兴 主知识点:1.2.1、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答案:D 解析: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2.法家主要的政治思想是() A.无为而治 B.王道 C.仁政 D.霸道 主知识点:1.2.1、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答案:D 解析:法家是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他反对孟子的“仁政”和“王道”,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本,形成了一整套法家的治国理论。无为而治为道家思想;王道及仁政为儒家思想。 3.英国的政党制度属于()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主知识点:9.2.3.1、两党制 答案:C 解析:在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中,有两种典型的两党制模式。第一种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第二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4.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总统制 B.君主制 C.集权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主知识点:11.3.4、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答案:D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形式,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5.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联合 C.民族自决权 D.民族团结 主知识点:8.3.2、二、民族自决权与国家结构 答案:C 解析: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反映在国家结构上,它可以同其他民族一起建

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30强.doc

2019年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 30强 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30强 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专业课程就业前景招生计划专业学校专业排名 专业代码:030201 层次:本科学习年限:4 专业类别:法学类学科:政治学授予学位:法学或哲学学士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介绍 本专业研究的所有问题几乎都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并要有效的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多研读一些大师的思想精髓、经典著作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当代的一些政治思潮开展研究,这也是政治学的主要学习目的。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就业前景 毕业生还是可以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学习课程 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国

社会政治分析等。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必备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 3.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法律、制度、方针、政策; 5.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在中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吴玲2018年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1

2018年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1 姓名:吴玲 学号:1743001458222 学院:怀化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班级:17秋直属行政管理专科 形考任务一 (一)交流主题(学员可从以下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进行交流) 题目1、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说政治是不可避免的?政治会“终结”吗? 题目2、理论联系实际讨论“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与“现实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差异及现实意义。 题目3、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说政治权力要受到制约?如何制约政治权力? (二)讨论交流形式 以下二种形式均可: 1.学员可以在本讨论区教师开的主题帖下,直接跟帖交流; 2.辅导教师将学员分组(每组7人左右),进行线下讨论或运用qq群等进行线上讨论,每个学员将讨论交流情况上传至本讨论区。上传内容包括:本人的发言内容(提纲);小组讨论总结(不少于300字)。 (三)交流时间 完成第三章学习任务后进行。 (四)成绩评定 辅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交流帖评分。 分隔小组: 怀化分校直属教学点_2018年春季一键分班 答题: 选择题目3: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说政治权力要受到制约? 如何制约政治权力?

答: 一、本人发言提纲: (1)政治权力要受到制约,是因为政治权力是一种社会公共力量,又是一种以暴力为核心的物质力量,它具有普遍性、排它性、单向性和至上性的特点,对全社会成员普遍适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是,当它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时,就会异化而产生腐败。因此,只有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才能保证它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从而达到维护统治秩序、整合社会运行机制的目的。 (2)制约政治权力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①健全制度体系。因此,要结合实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夯实以制度制约权力的基础,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及时完善、修订、废止有关制度,建立健全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特别注重以制度规范党内民主权利、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各自的领域和作用范围,防止权力过分集中。要完善党务、政务、司法等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 ②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以制度制约权力,必须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做到执行制度不走样、维护制度不变通、违反制度必惩处。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制度运行监控机制,形成各方面监督制度运行

最新政治学原理(第三版)——王浦劬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 1.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①道德政治观: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②权力政治观:韩非、马基雅弗利、马克斯韦伯 ③管理政治观:孙中山、庞顿、吉尔、让布隆代尔 ④决策政治观:戴维伊斯顿、哈罗德拉斯韦尔 ⑤神权政治观:董仲舒、阿奎那、黑格尔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精神,从而为我们深刻把握政治的内涵,确定政治的定义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二、政治学 1.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2. 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①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划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②功能来划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③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宏观政治学(政治现象) 微观政治学(政治人) ④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静态研究(政治组织、政治制度) 动态研究(政治行为、政治过程) ⑤研究方法来划分:规范的政治学、实证的政治学。 我国政治学大体上是按照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和国际政治这三大类来划分政治学的基本内容的。 3. 政治学原理的特性: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 4.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 主要特点:⑴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⑵注重定量研究。 ⑶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 ⑷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得到公正的结论。 ⑸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⑹分析任务应该在于政治的“实然”。

政治学原理学习总结

政治学原理学习总结 【篇一: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课后感想 初二六班郑昊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古老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政治学正式确立与发展是在本世纪,前后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发展时期。第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前四十年。但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发展中断了。到八十年代初,我们重新恢复政治学这一学科,迎来了中国政治学第二次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上呼吁:“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此后,政治学在我国重新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政治学真正发展,至今才有几十年时间,因而,还不是十分成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学研究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二是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需要研究中国现实政治。为此,政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的澄清和界定,成为这个时期政治学界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的问题,并对中国政治学的迅速恢复和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0世纪90年代,政治学领域一方面对“多元政治”、“精英政治”、“多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政治学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背 1 景进行重新审视,另一方面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等问题领域。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 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政治学研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必然要过群居的生活。“公民身份的不同构成就是不同的政体” ,“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 ,公民和城邦的概念是“人”通向“善”的桥梁。认为政治的目的乃是追“求善”,追求城邦的善,追求具有公民权的全邦人过上优良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4答案[2]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4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公民的意志 2.分权制衡 3.暴力 4.权力 5.政治文化6.权力 7.工会 8.宪政建设bbs.joyren.c n#^$s/B9O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N7`%J1o/Z bY 1.C 2.D 3.ABCD 4.AB 5.ABD 6.AD 7.D 8.AC 9.CD 10.B 11.D 12.B 13.ABCD 14.ABCD 15.C 16.ACD 17.B 18.B 19.ABD 20.D bbs.joy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2262062.html,7D H^v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bbs.joyr en.c n"Z?@-C C-d5N%}0I 3.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 4.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bbs.joyren.c_/A:~O+e E+_&d8y 1.(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3分)卓越人社区~X2c S'P G ] (2)妥协精神;(2分)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井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3分)0\,A1P(j N9_O ?1F% 2.(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分)bbs.joyren.c n$S u2T,\+[9`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2分)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2分)卓越人社区0w9I^&v^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2分)d0e!?Z({1I 3.(1)经济发展创造了、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3分) (2)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3分) (3)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2分) 4.(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分) (2)法家则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2分)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2分)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2分)#p y+J!q G.s 五、论述题(20分) @z/E7s D{!d%y#r 要点提示:(要求学员要对每一个要点进行展开)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bbs.joy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2262062.html, v-c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s,s v0{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h h"c a0S;v8f

政治学原理B张颖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B张颖及答 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政治学原理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 3 页) 一、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政治权力的作用 答:(1)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3)促进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简述民主政治实现的主要途径 答:(1)树立和增强人民是社会主人的思想意识 (2)加强程序性民主的制度建设,依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3)通过发展执政党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4)积极完善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3、简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 答:(1)国家是阶级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 (2)国家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力量 (3)国家是实现阶级专政和维持社会运转的机器 4、简述冷战后世界政党的发展趋势 答:(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2)政党的政治态度普遍趋于温和、务实 (3)世界各国政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 5、简述政治社团的作用 答:(1)政治社团是公民实现政治参与的政治平台 (2)政治社团活动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3)政治社团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6、简述政治冲突的特征 答:(1)各政治主体之间的政治斗争是政治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2)政治冲突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政治主体的利益要求。

(3)政治冲突的内容是夺取和巩固政权,或争取国际霸权和扞卫国家主权 二、结合所学理论和社会政治活动实际,论述下列各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政治沟通的作用 答:(1)有助于实现更加广泛的政治参与 (2)有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正确性 (3)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化 (4)有助于实现充分的政治文化整合 (5)有助于进一步调整和改善政府形象 (6)有助于提高政治系统的运作效能 2、试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 政治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断走向完善、其运行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政治发展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如何完善我国政治体制,使其服务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如何完善我国政治体制,使其能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均是重要的政治议题。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笔者以为,在中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最重要的目标。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治建设,均应当围绕以下三个目标来进行。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杨建党 一、课程简介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是政治学原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熟悉先秦经典《论语》、《尚书》、《大学》、《孟子》、《商君书》、《韩非子》等,秦代以后经典《春秋繁露》《封建论》、《贞观政要》、《朱子语类》、《明夷待访录》等,近现代经典《康有为政论集》、《大同书》、《变法通义》、《建国方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政治学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重点研读若干代表性篇章,据此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德治政治、专制主义等,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思想,进而掌握阅读中国政治学原典的方法,培养与提高其对经典的兴趣。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study some classical works of three stages, including the Pre-Qin Period, after the Qin Dynasty,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times. Students needs to read the book include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un Qiu Fan Lu, Kang Youwei's political commentary. This course focuses on a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chapters to understand China's long history of virtue , despotism, etc. The purpose is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Chinese Marxism, but also to master the way to read the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儒家与儒家经典 一、原儒、汉儒与宋儒 二、儒家经典及其注疏 三、现代化视域下的儒家文化

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作业参考答案 (2)

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作业参考答案 客观题共8题(满分24分) 一、多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3分) 第1题、善治就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确立认同与共同的目标 B、合作 C、伙伴关系 D、协商 第2题、在现代法治社会,(D)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就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A、政党 B、社会 C、公民 D、新闻舆论 第3题、在现代法治社会,(D )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就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A、政党 B、社会 C、公民 D、新闻舆论 第4题、各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上。 A、财产权 B、平等权 C、自由权 D、参政权 第5题、(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与“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法律 B、利益 C、阶级 D、国家 第6题、(A)就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A、选举 B、监督 C、集会

D、游行 第7题、善治就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确立认同与共同的目标 B、合作 C、伙伴关系 D、协商 第8题、参政权就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B、C、D)。 A、复决权 B、罢免权 C、创制权 D、选举权 主观题共5题(满分76分)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第9题、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与作用就是什么? 参考答案:(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就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由于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只能就是少数人,这样就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相互分离,并因而形成少数领导者与绝大多数被领导者的相互矛盾。选举制度则为解决这种相互分离与相互矛盾状况提供了根本的途径;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如果公民撤回对权力行使者的委托,那么权力行使者的存在、延续以及权力行使也就失去了合法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可通过民主程序重新选举产生新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权力行使者。这就要求权力行使者必须坚持为社会公众服务,时刻牢记对权力所有者负责的思想; (3)政治选举就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同时,公民通过选举活动的参与,还可以增强民主意识。公民通过参与选举,不仅会对自己的地位与作用产生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能增强其分析与判断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能力,从而积极地参政、议政; (4)政治选举还就是缓与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与社会危机就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与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就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通过选举,不仅可以使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与其代表之间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集思广益,对各种政策选择方案进行论证,从而为各种社会问题寻找到合理的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解决方法。 第10题、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与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就是人们行为

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 2.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3.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的思想。 4.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5.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6.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 7.亚里士多德把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8.早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民主制。 A.代议制 B.一元 C.直接参与 D.精英2.宪政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正义。 A.法治 B.形式 C.结果 D.程序 3.马克思主义对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A.政权建设 B.普选 C.人民当家作主 D.政治参与 4.市民社会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其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的基本标志。 A.制度化 B.独立性 C.平等性 D.组织化5.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 A.自由经济 B.弱国家 C.干预经济 D.强国家6.道家的政治学说以()为思想核心。 A.王道 B.法自然 C.无为而治 D非攻 7.下列关于改良社会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A.按照道德原则分配财富 B.按照市场原则分配财富 C.反对暴力革命 D.目标是推翻资本主义 8.()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管理 B.神权 C.道德 D.权力 9.早在古希腊时期,()就从人性恶的角度分析了权力制约的必要性。 A.西塞罗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伊壁鸠鲁 10.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B.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C.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 D.有助于经济发展11.11.抽象地看,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包括()。 A.政治制度化 B.法治化 C.民主化 D.减少政治参与 12.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A.管理 B.文学 C.历史 D.社会伦理 1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的统一性。 A.人民当家作主 B.科学决策 C.依法治国 D.党的领导 14.政党以其()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As we all know, politics is come from the ancient Greece. Most of all agrees that Aristotle is the founder of polotical science , because what he had written was the first system works on Political Science. There are four periods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 the ancient Greece period, the middle ages, the modern times and the contemporary period. First, the ancient Greece period is about 500 BC to 476 BC.It also called The classical political science area.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is the city state.During the period,the representative researcher are Platon and Aristotle. Second, the medieval period is about 5 to 15 century.Christian theology dominate the era.Politics became the theological subjects.Magisterium and kingship becames the centra content of political research. The main topic is who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rule.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period is Augustin and Thomas Aquinas Third, the modern period is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Renaissance of 15 to 16 Century is a prosperous period of western politics,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period is Maki Japheth Leigh and Bodin . 17 -18Century is the capitalism development time. Scholars begin to demonstrates what power country should have,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government and how to build the basis of the government power systematically. The main thought is the natural law ,social contract theory, freedom,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The last is the contemporary era, i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20 century to the 1960s.In the eary twentieth Century .The traditional politics turn to The political science whose representive is the behaviorism politics. it requires the use of natural scientific attitude, means and methods to study the political phenomenon, such as voting behavior,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60's, Behavioralism backward turn to behaviorism politics.tend to study political theory 西方政治学历史沿革的四个时期: (1)古希腊时期: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76年前,这一时期被称为“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城邦政治,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中世纪时期(约5-15世纪):“神学政治学时代”,基督教神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政治研究被神学视界观所笼罩,政治学成为神学的科目,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王权成为政治研究的中心内容。 (3)近代时期(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围绕着民族国家的主题,政治学理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摘要: 通过对政治学的学习,我对政治学的起源、发展、政治学学习的意义等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我深刻的理论引领,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特别重要的启发意义,现谈谈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关键字:政治学心得体会 1.政治学概述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古老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应作用。在欧美各国,政治学与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一样,已发展为十分成熟学科。中国政治学正式确立与发展是在本世纪,前后出现过两次比较大发展时期。第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前四十年。当时深受欧美政治学影响,不论在学术引进,还是在研究成果方面,都有不少建树。但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发展实际上中断了。到八十年代初,我们重新恢复政治学这一学科,迎来了中国政治学第二次发展、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政治学真正发展,至今才有十几年时问,因而,还不是十分成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学研究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二是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需要研究中国现实政治。为此,政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的澄清和界定,成为这个时期政治学界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的问题,并对中国政治学的迅速恢复和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整个20世纪80年代也是中国政治学界介绍引进西方政治学研究成果的鼎盛时期。对于初建阶段的中国政治学而言,西方政治学中无疑包含许多值得借鉴之处。这个时期,中国政治学界翻译了大量西方政治学名著名篇,并对西方特别是现代西方政治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系统理论、团体理论、精英理论、沟通理论和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理论与方法以及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多元主义等政治思潮作了初步的整理、分析与研究。这些工作为初创时期的中国政治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课后感想 初二六班郑昊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古老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政治学正式确立与发展是在本世纪,前后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发展时期。第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前四十年。但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发展中断了。到八十年代初,我们重新恢复政治学这一学科,迎来了中国政治学第二次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上呼吁:“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此后,政治学在我国重新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政治学真正发展,至今才有几十年时间,因而,还不是十分成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学研究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二是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需要研究中国现实政治。为此,政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的澄清和界定,成为这个时期政治学界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的问题,并对中国政治学的迅速恢复和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0世纪90年代,政治学领域一方面对“多元政治”、“精英政治”、“多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政治学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背

景进行重新审视,另一方面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等问题领域。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政治学研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必然要过群居的生活。“公民身份的不同构成就是不同的政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公民和城邦的概念是“人”通向“善”的桥梁。认为政治的目的乃是追“求善”,追求城邦的善,追求具有公民权的全邦人过上优良的生活。可以说,社会发展到今天,观念分化极其严重,就政治学而言,可谓是一个和尚一本经。政治的目的是什么?众说纷纭。这是根本性问题,也是政治学的起点。我认为政治学在我国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助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政治行为能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行为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封建制度的历史悠久,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至今仍然存在。人民群众政治素质较低,民主和法制意识淡薄,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作业题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作业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D) A.政治运动 B.阶级关系 C.政治革命 D.国家政权 2.目前在英国政坛与工党轮流执政的另一个政党是(B) A.共产党 B.保守党 C.托利党 D.自由党 3.实行议会君主制政体最典型的国家是(C)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4.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体形式是(A) A.巴黎公社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苏维埃制度 D.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5.政治权力诸特性中最具有根本意义的特性是(A) A.强制性 B.限度性 C.工具性 D.能动性 6.人们公认政治学学科的创始人是(C) A.孟德斯鸠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马基雅维利 7.将国家领土按地域划分为若干行政单位并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称为(C)。 A.复合制 B.中央集权制 C.单一制 D.地方分权制 8.政治发展被认为是更为广阔的现代化进程中所派生的政治方面的后果,因此,在地理上,它主要关注的是(A) A.发展中国家 B.殖民地国家 C.亚洲国家 D.发达国家 9.民族独立后走上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国家是(B) A.中国 B.印度 C.朝鲜 D.古巴 10.目前在美国政坛与民主党轮流执政的另一个政党是(B) A.共产党 B.共和党 C.民族党 D.自由党 11.日本国的政府首脑是(A) A.首相B.总理 C.天皇 D.议长 12.当代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最典型的国家是(C)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3.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是(D) A.政治法治 B.政治革命 C.政治改革 D.政治民主 14.“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表明了国家的(A)A.本质 B.职能 C.作用 D.地位 15.对政党进行左、中、右分类的标准是(C) A.政党的阶级属性 B.政党是否掌握权力 C.政党的意识形态倾向 D.政党是否合法 16.洛克是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主要著作有(B)

中国著名老政治学家

中国著名老政治学家,当时已满80高龄的钱端升教授在会上的发言颇为引人注目。他认为,苏联社会科学的落后与其过分集中而又僵化的政治制度、压制民主有关。他强调研究政治学应提倡“首创精神”,要“采取一些新的想法,写出一些新的论著,使得我们的政治学能够满足在新的历史阶段所提出的要求,能够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对所出现的政治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从而推动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他同时提出要发展政治学,创立新的政治学,还必须借鉴古今中外一些优良的制度和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他还举例说,西方某些国家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就值得中国借鉴。 会议还通过了《中国政治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名誉会长、顾问、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并任命了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名誉会长为钱端升教授及当时已92高龄的邓初民教授。会长为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友渔教授。 中国政治学会的重建,是中国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全国性政治学会成立后,各省市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政治学会。此后,不断召开各种政治学专题研讨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接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若干地方社会科学院也相继建立了政治学研究所。 中国政治学会重建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吉林大学等近20个高等院校相继建立了政治学系,培养政治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均先后设立了博士点。 1984年4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成为国际政治科学协会(IPSA)集

体会员。1985年7月,中国政治学会派出代表团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政治科学协会第13届世界大会,代表团团长赵宝煦教授当选为该会第13届执行局委员。1988年8月在华盛顿召开的第14届IPSA世界大会,中国代表胡奇安教授接替赵宝煦教授任该会执行局委员,并当选为副主席。 在图书出版方面,政治学恢复以后,有关各种译著纷纷问世,但报刊的数量不多。中国政治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自1980年起陆续编印《政治学参考资料》,介绍国外政治学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于1984年出版《国外政治学》杂志。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编辑出版《政治学研究》杂志,《国外政治学》被认为是中国政治学者了解国外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窗口”,《政治学研究》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种政治学专业学术刊物。这两份刊物当时都很受学者欢迎,但是在1989年同时停刊。《政治学研究》后来恢复了出版。同样极受读者欢迎的上海《政治学信息报》,则早在1988年就停刊了。 20年来,中国政治学著作的出版量很大。首先是政治学教材,在政治学基本理论方面的,如《政治学概论》、《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基础》等,至今已先后出版不下五、六十部。此外,如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中国政府、外国政府,以及各种专题等等,也配合教学需要而相继出版。其次是各种专题,如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权力制衡问题、民主法治问题、政治发展问题、人权问题、决策问题、现代化问题、市民社会等等,种类及数量都很可观。 这20年来,还大量翻译引进外国政治学领域的名著和新理论、新思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