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014新版)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014新版)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014新版)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014新版)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编码:3073009223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总学分: 2 总学时:32 (讲课28,实验4)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等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智能化检测与控制中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任务是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实用技术,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方法开发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为学习图像处理新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图像处理的概念及图像处理系统组成。

2.掌握数字图像处理中的灰度变换和空间滤波的各种方法。

3.了解图像变换,主要是离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等的原理及性质。

4.理解图像复原与重建技术中空间域和频域滤波的各种方法。

5. 理解解彩色图像的基础概念、模型和处理方法。

6. 了解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

7. 了解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和研究内容。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了解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重点难点: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步骤和图像处理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构成。

1.1 什么是数字图像处理

1.2 数字图像处理的起源

1.3.1 伽马射线成像

1.3.2 X射线成像

1.3.3 紫外波段成像

1.3.4 可见光及红外波段成像

1.3.5 微波波段成像

1.3.6 无线电波成像

1.3.7 使用其他成像方式的例子

1.4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

1.5 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数字图像基础(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视觉感知要素;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获取方法;掌握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及其图像分辨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像素间的联系的概念;了解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常用数学工具。

重点难点:要求重点掌握图像数字化过程及图像中像素的联系。

2.1 视觉感知要素(1学时)

2.1.1 人眼的构造

2.1.2 眼镜中图像的形成

2.1.3 亮度适应和辨别

2.2 光和电磁波谱

2.3 图像感知和获取(1学时)

2.3.1 用单个传感器获取图像

2.3.2 用条带传感器获取图像

2.3.3 用传感器阵列获取图像

2.3.4 简单的图像形成模型

2.4 图像取样和量化(1学时)

2.4.1 取样和量化的基本概念

2.4.2 数字图像表示

2.4.3 空间和灰度级分辨率

2.4.4 图像内插

2.5 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1学时)

2.5.1 相邻像素

2.5.2 临接性、连通性、区域和边界

2.5.3 距离度量

2.6 数字图像处理中所用数学工具的介绍

2.6.1 阵列与矩阵操作

2.6.3 算术操作

2.6.4 集合和逻辑操作

2.6.5 空间操作

2.6.6 向量与矩阵操作

2.6.7 图像变换

2.6.8 概率方法

第三章:灰度变换与空间滤波(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空间域图像增强的概念、目的及主要技术;理解直接灰度变换的方法原理;理解直方图的定义、性质及用途;掌握直方图均衡化技术细节;理解直方图规定化处理方法的原理及作用;掌握图像的空间域的平滑和锐化技术方法。

重点难点:要求重点掌握直方图均衡化技术及常用的图像的空间域的平滑和锐化技术方法。

3.1 背景知识

3.2.1 灰度变换和空间滤波基础

3.2.2 关于本章中的例子

3.2 一些基本的灰度变换函数(1学时)

3.2.1 图像反转

3.2.2 对数变换

3.2.3 幂律(伽马)变换

3.2.4 分段线性变换函数

3.3 直方图处理(2学时)

3.3.1 直方图均衡

3.3.2 直方图匹配(规定化)

3.3.3 局部直方图处理

3.3.4 在图像增强中使用直方图统计

3.4空间滤波基础(1学时)

3.4.1 空间滤波机理

3.4.2 空间相关与卷积

3.4.3 线性滤波的向量表示

3.4.4 空间滤波器模板的产生

3.5 平滑空间滤波器(1学时)

3.5.1 平滑线性滤波器

3.5.2 统计排序(非线性)滤波器

3.6 锐化空间滤波器(1学时)

3.6.1 基础

3.6.3 非锐化掩蔽和高提升滤波

3.6.4 使用一阶微分对(非线性)图像锐化——梯度

3.7 混合空间增强法

3.8 使用模糊技术进行灰度变换和空间滤波

3.8.1 引言

3.8.2 模糊集合论原理

3.8.3 模糊集合应用

3.8.4 使用模糊集合进行灰度变换

3.8.5 使用模糊集合进行空间滤波

第四章:频率域滤波(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傅里叶变换和频率域的概念,理解常用的平滑和锐化滤波器的概念和方法。

重点难点:要求重点掌握图像的傅立叶变换及常用的图像的频率域的平滑和锐化技术方法。

4.1 背景

4.1.1 傅里叶级数和变换简史

4.1.2 关于本章中的例子

4.2 基本概念

4.2.1 复数

4.2.2 傅里叶级数

4.2.3 冲激及其取样特性

4.2.4 连续变量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4.2.5 卷积

4.3 取样和取样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4.3.1 取样

4.3.2 取样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4.3.3 取样定理

4.3.4 混淆

4.3.5 由取样后的数据重建(复原)函数

4.4 单变量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4.4.1 由取样后的函数的连续变换得到DFT

4.4.2 取样和频率间隔间的关系

4.5 两个变量的函数的扩展

4.5.1 二维冲激及其取样特征

4.5.2 二维连续傅里叶变换对

4.5.3 二维取样和二维取样定理

4.5.5 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反变换

4.6 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的一些性质

4.6.1 空间和频率间隔的关系

4.6.2 平移和旋转

4.6.3 周期性

4.6.4 对称性

4.6.5 傅里叶谱和相角

4.6.6 二维卷积定理

4.6.7 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性质的小结

4.7 频率域滤波基础(1学时)

4.7.1 频率域的其他特性

4.7.2 频率域滤波基础

4.7.3 频率域滤波步骤小结

4.7.4 空间和频率域滤波间的对应

4.8 使用频率域滤波器平滑图像(1学时)

4.3.1 理想低通滤波器

4.3.2 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

4.3.3 高斯低通滤波器

4.3.4 低通滤波的其他例子

4.9 使用频率域滤波器锐化图像

4.9.1 理想高通滤波器

4.9.2 布特沃斯高通滤波器

4.9.3 高斯高通滤波器

4.9.4 频率域的拉普拉斯算子

4.9.5 钝化模板、高提升滤波和高频强调滤波

4.9.6同态滤波

4.10选择性滤波

4.10.1 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4.10.1 陷波滤波器

4.11 实现

4.11.1 二维DFT的可分性

4.11.2 用DFT算法计算IDFT

4.11.3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4.11.4 关于滤波器设计的一些注释

教学目标:理解图像退化/复原过程的模型;掌握几种常用的空间滤波方法;理解几种常用的频率域方法;了解估计退化函数;了解逆滤波;了解最小均方误差(维纳)滤波。

重点难点:要求重点掌握常用的空间和频率滤波器,了解逆滤波和维纳滤波。

5.1 图像退化/复原过程的模型(1学时)

5.2 噪声模型

5.2.1 噪声的空间和频率特性

5.2.2 一些重要的噪声概率密度函数

5.2.3 周期噪声

5.2.4 噪声参数的估计

5.3 只存在噪声的复原——空间滤波(1学时)

5.3.1 均值滤波器

5.3.2 顺序统计滤波器

5.3.3 自适应滤波器

5.4 用频率域滤波消除周期噪声(1学时)

5.4.1 带阻滤波器

5.4.2 带通滤波器

5.4.3 陷波滤波器

5.4.4 最佳陷波滤波器

5.5 线性、位置不变的退化

5.6 估计退化函数(1学时)

5.6.1 图像观察估计

5.6.2 试验估计

5.6.3 建模估计

5.7 逆滤波

5.8 最小均方误差(维纳)滤波

5.9 约束最小二乘方滤波器

5.10 几何均值滤波

5.11 由投影重建图像

5.11.1 引言

5.11.2 计算机断层(CT)原理

5.11.3 投影和雷登变换

5.11.4 傅里叶切片定理

5.11.5 使用平行射线束滤波反投影的重建

5.11.6 使用扇形射线束滤波反投影的重建

教学目标:了解彩色基础、RGB颜色模型以及HIS颜色模型;,理解RGB颜色模型和HIS颜色模型的色度学基础和适用范围;了解常用的彩色图像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彩色基础和模型、伪彩色处理、全彩色处理基础及彩色变换;不同颜色空间的定义和选择。

6.1 彩色基础(1学时)

6.2 彩色模型(1学时)

6.2.1 RGB彩色模型

6.2.2 CMY和CMYK模型

6.2.3 HSI模型

6.3 伪彩色处理

6.3.1 灰度分层

6.3.2 灰度到彩色的变换

6.4 全彩色图像处理基础(1学时)

6.5 彩色变换(1学时)

6.5.1 公式

6.5.2 补色

6.5.3 彩色分层

6.5.4 色调和彩色校正

6.5.5 直方图处理

6.6 平滑和尖锐化

6.6.1 彩色图像平滑

6.6.2 彩色图像尖锐化

6.7 基于彩色的图像分割

6.7.1 HSI彩色空间的分割

6.7.2 RGB向量空间中的分割

6.7.3 彩色边缘检测

6.8 彩色图像中的噪声

6.9 彩色图像压缩

第七章:小波变换和多分辨率处理(自学)

教学目标:了解小波变换的概念;了解一维和二维小波变换。

重点难点:快速小波变换。

7.1 背景

7.1.1 图像金字塔

7.1.2 子带编码

7.2 多分辨率展开

7.2.1 级数展开

7.2.2 尺度函数

7.2.3 小波函数

7.3 一维小波变换

7.3.1 小波级数展开

7.3.2 离散小波变换

7.3.3 连续小波变换

7.4 快速小波变换

7.5 二维小波变换

7.6 小波包

第八章:图像压缩(自学)

教学目标:了解图像压缩理论及模型;了解图像编码常用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无损预测编码,有损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系统。难点是变换选择,子图像尺寸选择,比特分配。

8.1 基础知识

8.1.1 编码冗余

8.1.2 空间冗余和时间冗余

8.1.3 不相关的信息

8.1.4 图像信息的度量

8.1.5 保准度准则

8.1.6 图像压缩模型

8.1.7 图像格式、容器和压缩标准

8.2一些基本的压缩方法

8.2.1 霍夫曼编码

8.2.2 Golomb编码

8.2.3 算术编码

8.2.4 LZW编码

8.2.5 行程编码

8.2.6 基于符号的编码

8.2.7 比特平面编码

8.2.8 块变换编码

8.2.9 预测编码

8.2.10 小波编码

第九章:形态学图像处理(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二值形态学和灰度形态学的几种基本操作;了解形态学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图像腐蚀、图像的膨胀、图像的细化。

9.1 预备知识(1学时)

9.2 腐蚀和膨胀(1学时)

9.2.1 腐蚀

9.2.2 膨胀

9.2.2 对偶性

9.3 开操作与闭操作

9.4 击中和击不中变换

9.5 一些基本的形态学算法(2学时)

9.5.1 边界提取

9.5.2 孔洞填充

9.5.3 连通分量的提取

9.5.4 凸壳

9.5.5 细化

9.5.6 粗化

9.5.7 骨架

9.5.8 裁剪

9.5.9 形态学重建

9.5.10 二值图像形态学操作小结

9.6 灰度级形态学

9.6.1 腐蚀和膨胀

9.6.2 开操作和闭操作

9.6.3 一些基本的灰度级形态学算法

9.6.4 灰度级形态学重建

第十章:图像分割(2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图像分割的思想及策略;理解点、线和边缘检测和阈值分割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图像分割,轮廓跟踪。

10.1 基础知识

10.2 点、线和边缘检测(1学时)

10.1.1 背景知识

10.1.2孤立点检测

10.1.3 线检测

10.1.5基本边缘检测

10.1.6 更先进的边缘检测技术

10.1.7 边缘连接和边界检测

10.3阈值处理(2学时)

10.3.1 基础知识

10.3.2基本全局阈值处理

10.3.3 用Otsu方法的最佳全局阈值处理

10.3.4用图像平滑改善全局阈值处理

10.3.5利用边缘改进全局阈值处理

10.3.6 多阈值处理

10.3.7 多变阈值处理

10.3.8 多变量阈值处理

10.4 基于区域的分割

10.4.1 区域生长

10.4.2 区域分裂与聚合

10.5 用形态学分水岭的分割

10.5.1 背景知识

10.5.2 水坝构建

10.5.3 分水岭分割算法

10.5.4标记的使用

10.6 分割中运动的应用

10.6.1 空间域技术

10.6.2 频率域技术

第十一章:表示和描述(自学)

教学目标:了解边界描绘子和区域描绘子;理解图像的几何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与骨架提取以及其他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纹理描述。

11.1 表示

11.1.1 边界跟踪

11.1.2 链码

11.1.3 使用最小周长多边形的多边形近似

11.1.4 其他多边形近似方法

11.1.5 标记图

11.1.6 边界线段

11.2 边界描绘子

11.2.1 一些简单的描绘子

11.2.2 形状数

11.2.3 傅里叶描绘子

11.2.4 统计矩

11.3 区域描绘子

11.3.1 一些简单的描绘子

11.3.2 拓补描绘子

11.3.3 纹理

11.3.4 不变矩

11.4 使用主分量进行描绘

11.5 关系描绘子

第十二章:目标识别(自学)

教学目标:了解模式和模式类的概念;了解常用的几种模式识别方法。

重点难点:结构模式识别。

12.1 模式和模式类

12.2 基于决策理论方法的识别

12.2.1 匹配

12.2.2 最佳统计分类器

12.2.3 神经网络

12.3 结构方法

12.3.1 匹配形状数

12.3.2 串匹配

四、实验环节(4学时)

使用MATLAB作为软件平台,编写程序实现制定的数字图像处理功能。以撰写实验报告方式进行考核。

五、课外学习任务

为突出教学重点,第七、八、十一及十二章等相关章节由学生自主学习,考试中不涉及。

六、教学方式及考核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结合大量应用实例,对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平时考勤(占20%),实验报告(占20%),期末考试(闭卷,占60%)。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冈萨雷斯著,阮秋琦译.《数字图像处理》(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2]塞利斯基著,哀海舟译.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杨丹,赵海滨,龙哲等编著.MATLAB图像处理实例详解,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撰稿人:

审稿人: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014新版)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编码:3073009223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总学分: 2 总学时:32 (讲课28,实验4)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等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智能化检测与控制中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任务是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实用技术,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方法开发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为学习图像处理新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图像处理的概念及图像处理系统组成。 2.掌握数字图像处理中的灰度变换和空间滤波的各种方法。 3.了解图像变换,主要是离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等的原理及性质。 4.理解图像复原与重建技术中空间域和频域滤波的各种方法。 5. 理解解彩色图像的基础概念、模型和处理方法。 6. 了解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 7. 了解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和研究内容。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了解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重点难点: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步骤和图像处理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构成。 1.1 什么是数字图像处理 1.2 数字图像处理的起源

1.3.1 伽马射线成像 1.3.2 X射线成像 1.3.3 紫外波段成像 1.3.4 可见光及红外波段成像 1.3.5 微波波段成像 1.3.6 无线电波成像 1.3.7 使用其他成像方式的例子 1.4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 1.5 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数字图像基础(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视觉感知要素;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获取方法;掌握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及其图像分辨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像素间的联系的概念;了解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常用数学工具。 重点难点:要求重点掌握图像数字化过程及图像中像素的联系。 2.1 视觉感知要素(1学时) 2.1.1 人眼的构造 2.1.2 眼镜中图像的形成 2.1.3 亮度适应和辨别 2.2 光和电磁波谱 2.3 图像感知和获取(1学时) 2.3.1 用单个传感器获取图像 2.3.2 用条带传感器获取图像 2.3.3 用传感器阵列获取图像 2.3.4 简单的图像形成模型 2.4 图像取样和量化(1学时) 2.4.1 取样和量化的基本概念 2.4.2 数字图像表示 2.4.3 空间和灰度级分辨率 2.4.4 图像内插 2.5 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1学时) 2.5.1 相邻像素 2.5.2 临接性、连通性、区域和边界 2.5.3 距离度量 2.6 数字图像处理中所用数学工具的介绍 2.6.1 阵列与矩阵操作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市场经济不仅仅是法制经济,还必须是法治经济,《经济法》课程是我国非严格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法律手段的综合体现。该课程属于国内法的范畴,主要讲授我国各类工商组织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行的秩序监管、宏观调控的法规监督等内容。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定位上,《经济法》课程不是只采取法律语言,不是单纯讲法规条文,而是注重法商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抽象原则与具体应用的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该课程通过大量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剖析法律规则的要求与市场主体的实际活动的差距。在教学内容上,该课程既提供市场主体设立、市场运行秩序、宏观调控等领域具有约束力和保护力的规则,也提供现行法律规则的出台及其具体适用的情境分析和政策管理的思考。 S ocialism market economy requires the genuine governance of law instead of the issuance of the law. The course of Economic Law is the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of the legal means by which the government intervenes in economic operation. This cours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domestic law, mainly teaching the market access of various industrial and - 8 -

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理论课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说明: 《》教学大纲(三号黑体加粗)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学分:总学时: 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适用对象:先修课程: (小四黑体)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小四号楷体加粗) (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正文五号宋体)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四号楷体加粗) (说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正文五号宋体) 三、课程教学内容 按相当于教材编写大纲中的章节目三个层次详细编写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 五、教学组织与方法 说明:提出适合本课程教学活动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方法应对以下内容清晰描述:1、采用哪些教学方法?2、如何组织?运用哪些教学手段?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组成包括:学习过程考核(考勤作业等)、课内实验或上机部分、学习效果考核(期中、期末、大作业等)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与文献 推荐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目与文献:《》,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大纲制订人:(宋体,5号字,左缩进20字符) 大纲审定人: 教学院长(主任):

制订日期:年月日

实验大纲格式: 【注:正文行间距18磅】 【注:正式稿蓝字部分全部删除】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内容需对应课程大纲内教学要求】 【注:正文为宋体,5号字,下同】 二、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三、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四、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注:设计性实验项目根据情况各选个,总实验学时为学时。】 【注: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实验要求:必做/选做。】 六、实验报告要求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对应课程大纲内考核要求】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与文献 推荐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目与文献:《》,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大纲制订人:(宋体,5号字,左缩进20字符) 大纲审定人: 教学院长(主任): 制订日期:年月日

数字图像处理研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研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009108 学分-学时-上机 3-54-12)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方向的重要专业课,包含了该专业方向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除了掌握必须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需要了解该方向的研究前沿,提高阅读专业学术资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讲课+自学+讨论的教学模式。其中,讲课环节以综述为主,重点介绍各知识点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主要算法、评估;自学环节需要学生阅读专业论文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讨论环节由学生进行论文阅读及实验结论的交流,加深理解,并由此了解研究前沿。 讲课课时安排(24课时): 1.数字图像处理概述(3):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包含的主要内容,应 用,相关的学科方向 2.线性系统分析方法、傅里叶变换(3):复习线性系统基本知识,复习一维傅里 叶变换,掌握二维傅氏变换及性质,线性滤波器设计。 3.图像几何变换及插值(3):图像几何变换应用,重点插值方法 4.图像增强综述(6):图像增强的目的,算法分类,各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性能 5.图像分割综述(6):图像分割的目的,算法分类,各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性能 6.图像压缩综述(3):图像压缩的目的,算法分类,各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性能, JPEG标准简介 实验及讨论课时安排(30课时): 1.图像插值(实验3 +讨论3) 2.图像增强(实验3 +讨论3) 3.图像分割(实验3 +讨论3) 4.图像压缩(实验3+讨论3) 5.课程论文(讨论6) 三、上机实验要求 实现选择算法,并给出实验结果及算法性能评估数据。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学及查阅学术文献的能力。 2.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实现文献提供的算法,并能自主给出算 法性能的评价。 3.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课程英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总学时: 总学分:课程性质:(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相关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推荐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空两格,说明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宋体五号)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空两格,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空两格,以“章”为单位说明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体五号) 四、主要教学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五、典型作业练习 (空两格,宋体五号) 六、课程考核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宋体五号) 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 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时:适用学期: 学分: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法基础 适用专业:2015级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科函授)、市场营销(专科业余) 辅导教材:《经济法基础》宋文霞李世炜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经济法是经济管理专业所必修的一门专业法律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体系,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各项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初步具备运用经济法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分析经济现象,理解经济政策和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为学习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主要有:法学基础理论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本章主要了解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律关系。重点是掌握经济法的概念与经济法的渊源。 第二章合同法 本章主要了解合同的概念、特征;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消灭;违约责任。重点是掌握合同的概念、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和违约责任的认定以及违约救济措施。难点是要约和承诺的构成要件;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区别;无效合同和有效合同的区别;合同解除的概念和后果;违约责任的认定以及违约救济措施。 第三章公司法 本章主要了解公司法的定义、特征;公司的资本制度;公司的章程;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终止。重点是掌握公司的资本制度;公司的章程和公司治理结构。难点是公司的特征;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公司资本三原则;章程的效力;董事的义务和责任。 第四章市场竞争法 本章主要了解市场竞争法的起源、发展;市场竞争法的内容;市场竞争法的地位;市场竞争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具体规定。重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1.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2.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用word编写) 《课程名》课程教学大纲-----(用三号黑体) (内容用四号宋体字,半角) 授课专业:------(用四号黑体要写明全称) 学时数:学分: --(用四号黑体)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用四号黑体) 写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属于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人才培养过程(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2)课程教学内容---------(用四号黑体) 包括本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分章节详细编写内容及要求(写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表述应达到的要求),在各章标题后注明所用学时,学时分配只供参考,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这一部分是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应尽量详细列出。 (注:“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 (3)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用四号黑体) 包括各教学环节(如:课堂讲授、实验、作业、课外自学、课程设计、考试等。)的安排、要求。其中,课堂讲授: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外语、计算机应用等要求,教学辅助资料如:习题集(库),试题集(库),CAI课件等要求;实验环节:主要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作业:主要写明布置习题达到的目的,并分章节写出布置的题量;考试环节:写明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改革的思路,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考试。 (4)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用四号黑体) 课程教学大纲中指定的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应择优选择,且与设定的教学内容能较好的吻合。要列出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 3.页面格式 纸型A4:高 285MM,宽 210MM ;页边距:上 25.4MM,下25.4MM,左 20MM,右 20MM,装订线10MM;页眉:17MM;页脚:20MM;行距:固定值,28磅。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实验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室名称:动态信息获取与处理实验室 课程编号: 总学时:8 学 分: 0.5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 先修课程:复变函数、线性代数、电路分析、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一、实验在教学培养方案中地位、作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大学本科四年级信息与计算专业本科生选修的专业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已渗透到了通信、雷达、航空航天、医疗等各个科学技术领域。《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术,在成功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再配合做一些相关的实验,更能加深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算法、分析方法等的理解与掌握,为课程的学习起到促进和巩固作用,也为今后从事独立的开发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本实验在整个专业中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基本要求: 实验一 图像变换 内容: 1. 对标准图像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在计算机屏幕观测其频谱,验证二维傅里叶变换 的常用性质。 2. 对标准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并在计算机屏幕观测其频谱,验证二维余弦变换的常 用性质,了解二维余弦变换用在图像压缩中的原因。 3. 对标准图像离散傅里叶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的频谱进行比较。 4. 对标准图像进行Walsh 变换并在计算机屏幕观测其频谱。 基本要求: 1.加深理解DFT 、DCT 、Walsh 变换的原理和基本性质。 2.掌握DFT 、DCT 变换的算法流程,并能根据流程编程实现。 3.分析变换域内频谱的特征。 实验二 灰度图的线性变换 内容: 灰度的线性变换就是将图像中所有的点的灰度按照线性灰度变换函数进行变换。该线性灰度变换函数)(x f 是一个一维线性函数: B A f x f x f +?=)( 灰度变换方程为: B A A A B f D f D f D +*==)( 式中参数A f 为纯属函数的斜率,B f 为纯属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A D 表示输入图像的灰度,B D 表示输出图像的灰度。当1>A f 时,输出图像的对比度将增大;当1

最新高校课程教学大纲撰写规范及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 (与下空一行黑体居中二号字) (以下标题:宋体加粗小四修改完删去此行) 课程编号:暂不填写,由教务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统一编写(宋体小四以下同上)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专业名称) 开课学期:×××(专业名称)第×、×学期(或第二至第四学期) ×××(专业名称)第×、×学期(或第二至第四学期) 学时:×××(专业名称)4×16=64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专业名称)4×16=64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此处用2×16=32形式来表示周课时和总课时,或者周学时,总学时,有实验课的标注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分别是多少) 学分:×××(专业名称)×学分 ×××(专业名称)×学分(如多个专业不同学分这样编写,学时学分相同则只写学分)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核人: 制定时间(或修订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二选一) (与下空一行) 一、课程简介(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明确该课程类别,如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与2014级人才培养一致);概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阐述该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所起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的知识及掌握程度,要具备哪些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式(宋体加粗、小四) 课堂讲授、理论+实践、一对一理论+实践(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选择)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宋体加粗小四) 六、教学内容(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第一部分(居中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本部分教学要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并按“了解”、“理解”、“掌握”、

教学大纲范本

附件1: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教学大纲格式要求: 《××××××》教学大纲 (英文)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专业2006年培养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2、后续课程: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四、指导方式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七、其他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本(仅作为格式参考):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Course Design of Machine Design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06年培养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课、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机械设计 2、后续课程: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工程师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1.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制订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电动机、传动机构和零件。 2.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及尺寸。 3.能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对机器和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图面符合制图标准,尺寸及公差标注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要求初步掌握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和计算机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常以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为主,也可选做其他设计题目,其工作量相当于二级齿轮减速器或单级蜗杆减速器。 每个学生应完成:部件装配草图1张A0图纸、部件正式装配图1张A0图纸,零件工作图2张A2或A3图纸,通常为轴、齿轮(或蜗轮)零件工作图,设计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应包括:确定传动装置总体方案,选定电动机,传动装置运动学动力学计算,传动零件计算,轴、轴承、键联接的校核计算,联轴器选择等内容。 若采用计算机绘图,其部件正式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可用计算机绘制。 设计题目可仅给机器所需实现的功能,由学生自订传动方案设计;亦可给定传动方案,由学生分析后进行设计。 2.工作进度安排 (1)传动方案设计(含选电动机、传动装置的运动学、动力学计算)(2天); (2)传动件设计(1.5天); (3)装配草图设计(3.5天); (4)装配工作图设计(4天); (5)零件工作图设计(1天);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1天); (7)总结(1天); (8)答辩(1天)。 设计过程中安排一次减速器装拆实验和参观直观教学展览室,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安排10学时集中讲课,讲解各阶段要点。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国际经济法》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英文名称: (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 (四)课程性质: 为了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法律人才素质,国家教育部将国际经济法列为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必须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程之一。当今中国,加强国际经济法的学习、研究,对完善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发展与扩大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合作,培育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它与国内法方面的法律学科诸如宪法学、民商法学、婚姻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等法律学科联系紧密,并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要对上述学科的知识,至少是民商法学的内容有一定掌握。在掌握上述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入国际经济法学领域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后续课程主要有海商法学、国际贸易法学、国际投资法学、国际金融法学等。 (五)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与现象,充分调动学生观察与思考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其以法学的思维模式和角色意识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力求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 要全面、系统、准确讲述它的基本理论和各个领域具体的法律原则、制度和规则,并且在讲述中要联系有关案例和我国的实践,使之既符合学科的原貌,又易于理解和接受. 、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国际经济法学实践性很强,教学过程中,在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国际经济法基本原理的同时,要配合以古今中外的案例,特别是我国的案例,这样,在忠实国际经济法学理论的基础上,又做到了通俗易懂。 、日常的讲授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建议作业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生要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必须以掌握国际经济法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国内国际法的基本规定为前提。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注重记忆和理解两个环节,边阅读、边记忆、边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教学案例对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作用。在实践中要灵活应用已经掌握的国际私法理论和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六)教学内容: 国际经济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旨在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各国民商法等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法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法学学科。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学习与研究国际经济法,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其次就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国际经济立法与实践,特别是我国涉外经济立法与实

教学大纲格式及示例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7370050) 学分:2 学时:30学时(其中:讲课学时26:实验学时:4)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热力学、金属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等 适用专业: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2 年修订版培养计划 教材:热加工测控技术石德全,高桂丽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网站:(选填)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及相关材料类其它专业 的选修课程。在电工电子学、材料科学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应用,介绍了非电量测量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基本原理及作用、温度测量及控制技术、检测误差分析、工程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的基本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检测系统的组成、检测系统的基本要求及检测方法的应用;初步了解控制理论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具备运用现代工具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胜任新材料开发与材料检测、检验和管理工作。 (二)课程目标(需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内容,可以分项写,也可以合并写) 课程目标1:了解和掌握检测系统的基本单元构建,检测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具有基本检测系统的构建能力; 课程目标2:了解和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作用以及传感器的基本性能指标;具备选择传感器类型以及技术指标的能力; 课程目标3:了解力、速度、位移、温度及物位等物理参数的检测方法,具备力、速度、位移、温度等参数检测的能力; 课程目标4:了解实验数据误差类型、误差原因及误差分析方法,具备数据误差类型鉴别以及数据误差分析的能力; 课程目标5:了解工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控制方法以及对工业过程的控制提出基本的思路;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4、3-1、4-2和5-2。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32 /2 开课学期:6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类型:院系选修课 一、本课程的学时、学分,实验课所占学时 本课程的学时32、学分2,实验课所占学时6。 二、实验课的配套教材 无 三、面向专业 实验开设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科与专业的选修课。 四、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要求 1.实验性质 《数字图像处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与专业选修课。数字图像处理是计算机的重要应用领域。实验主要是数据图像处理的理论进行验证,增加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理论的了解和掌握。 2.实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中的数据处理锐化,变换,分割等理论和实现方法。 3.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课程系统地讲解了数字图像处理的常用工具和常用库的使用以及常用算法及其实现,课程在讲授原理的同时,通过系统实验课程,加深对数字图像处理原理的理解。使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支持的毕业要求如下表所示:

五、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图像的采样和量化方法,图像变换,包括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及霍特林变换等的原理及性质,并学会使用这些变换;图像增加方法,空域图像平滑及图像锐化的各种方法;图像分割的概念,了解掌握分水岭算法。 六、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每人一组,独立进行实验,每次课内实验安排为2学时。 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 1. 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得到必要的程序设计技能训练,为进行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七、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八、实验报告 1.每个实验完毕后,学生要认真写出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上机实习题目及要求详细程序清单及相应程序注释、上机调试中的问题分析,实验总结等。鼓励学生在报告中写出自己创新性,有独到之处的见解,设计方案等。 2.教师对实验报告要认真进行批阅。对报告中出现的独到见解或问题应进行批注、写出评语、课程结束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学生实验成绩。 九、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或标准 学生每个实验成绩评定为预习20%,实际操作30%,实验报告50%。 执笔人:杨海燕审核人: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教学大纲(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以下均为五号宋体)(空一行) 一、教学对象(5号宋体加粗,顶格,下同) 指面向专业、学制、层次等。跨多个专业的课程可采用大类说明。例如:本课程大纲适用于财经类各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5号宋体不加粗,空两格,下同) 二、学分与学时 指课程在教学计划进程表中的学分、学时要求。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素质拓展课(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课程属性:指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性质:指本课程在本专业、学科中的地位。 任务:指本课程授课要达到的目的。 目的: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知识和能力水平。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指学生修读本门课程与专业计划中其它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即应先修的主要课程,以及本课程修完后才能继续修读的主要课程。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分章节) 说明:1、某一章的内容不多时,可以以“章”为单元,提出该章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见下文中的第一章)。某一章内容较多时,可以以“节”为单元,分节次提出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一节),单元与单元之间留一空行。 2、“目的要求”中对不同教学内容,规定要求学生掌握的深广度,应采用体现教学要求层次的关键词。例如:理论知识部分可用“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要求对教学内容能够深入透彻,牢固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熟悉:对教材内容清楚地理解,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 了解:对教材内容一般了解,今后需要应用时会进一步查阅有关材料。 3、“主要内容”中列出该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中分讲授内容、自学内容(见下文中的第一章)。如果没有自学内容,可以不写(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一节)。 4、当整章或整节为自学内容时,则在“章(或节)”后注明“自学”,“主要内容”直接列教学内容(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二节)。 5、章节标题加粗,居中;“目的要求”、“主要内容”标题加粗,顶格;其余不加粗,空两格。(见下文) 6、“讲授内容”、“自学内容”加粗,前面加“项目符号”圆点●(操作方法:点击菜单栏下面的格式工具栏的快捷按扭“项目符号” ) 第一章××××××(加粗,居中) 【目的要求】(加粗,顶格) 1.掌握…………(不加粗,序号前空两格,下同) 2.熟悉………… 3.了解………… 【主要内容】(加粗,顶格) l 讲授内容(加粗,前面加“项目符号”圆点●(操作方法:点击菜单栏下面的格式工具栏的快捷按扭“项目符号” ) 1.………… 2.………… l 自学内容(加粗,前面加“项目符号”圆点●,操作方法同上) 1. 2.

最新合同讲义

合同管理讲义

下面我们再共同学习《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制度》文件 1、文件学习(宣读文件条款) 2、学习要点: 2.1本文件是为加强公司及项目部合同及归档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在座的各位多数都做过合同签订工作中的部分相关内容,有些同志还担任合同归档保管工作,特别是在项目部此项工作都是兼职,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资料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希望通过本次学习,能够有一个觉悟上的提高和管理能力上的提高。 2.2合同评审 我们常说的合同一般分为总包合同(大合同)是集团公司与建设单位签署的施工合同,此项工作由公司经营管理部负责,因此对项目部的合同管理人员来说,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在合同管理要求中,同样要对前面讲过的工程分包合同进行评审。 2.2.1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在签订前由公司主管领导组织各有关部门人员对合同内容进行评审,填写合同评审表及合同会签单。详附表《合同评审表》《合同会签单》。

附表一合同评审表

附表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会签单

在评审过程中可将合同条款逐条讨论,对有异议部分提出修改意见,在《合同会签表》中注明通过评审,将形成的意见经主管领导审核,将修改意见反馈建设单位协商,形成统一后再次评审,均无异议后,填写合同评审表,并与将要签约合同包机原公司经营开发部,填写施工合同法律顾问室评审表,报集团公司法律顾问室进行评审,无异议后盖章。 2.2.2分包合同评审相关程序:由项目部组织评审,项目部主管领导组织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对合同天款逐条讨论、审核,有异议的部分,提出修改意见,在合同会签表中注明,根据不同意见,与分包方谈判,最终形成统一意见,再次评审,填写合同评审表,连同要签的合同一起(依照工程分包管理中要求报公司审批的情况)报公司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签字盖章。 2.3合同履行: 2.3.1合同交底; 由公司签署的建筑安装施工合同在项目部执行时应在合同签订后,马上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质量、经营、财务、机械等部门人员)认真学习对合同的主要天条款,不利因素,风险等内容尤其要认真学习,便于施工管理中防范和规避。在分包合同学习中,特别要明确合同价格中所包含的工作内容(防止任务单签发时产生重复用工)、质量、设备、人员配置要求及安全要求。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45236001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51(42/9),周学时:3,学分:3,开课学期:第6学期。 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2.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 3.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数字图像处理》是信号处理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在理论知识方面了解和掌握数字图像的概念、类型,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编码、图像的复原和重建。并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数字信号处理和应用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阮秋琦,《数字图像处理学》(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 (1)姚敏等,《数字图像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2)何东健,《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3)阮秋琦,《数字图像处理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4)(美)Rafael C. Gonzalez著,阮秋琦译,《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课外作业,答疑辅导。并辅以适当的实验加深对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解。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为考查课 课程的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50%,期末理论考查占50%; 考查方式为笔试。 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实验一:图像处理中的正交变换 实验二:图像增强 实验三:图像复原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一、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主要涉及到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层次,即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层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对这一领域的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人格差异、激励、领导、团队冲突和组织沟通等内容。课堂活动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主题演讲、阅读、自我评估、延展性的讨论、视频观看和分析,以及从学生视角进行的个体或小组展示,因此学生也会学习到如何把这些专题内容进行整合,并有效地应用于多元化的组织情境中去。此外,今天的企业组织通常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构成的,这一课程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这些将有助于提高他们有效地处理各种工作环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时产生的问题。 This course will cove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t three levels—the individual,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In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motivation, leadership, group conflict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etc. Course activities include case analyses, role plays, lectures, readings, self-assessment tools, extensive discussions, video watching and analysis, and students’ presentations (individual and group), so they will also learn how to integrate these topics and effectively apply them in pluralistic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In addition, business today is conducted with and through people from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other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behavioral skills that will increas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dealing with problems that arise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from difference cultures in a variety of work settings.

《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经济法基础知识》是技工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法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和基本原则以及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构成要素和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 2、使学生掌握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宏观调控法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的重要的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掌握对相关经济纠纷进行案例分析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及实践环节 1.讲授。即通过正常教学时间对学生讲授教材基本内容,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强调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授课,突出课堂讲授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2.有条件时组织小组并经常进行学习讨论,特别是在进行案例分析授课时要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注意激发学生在一起学习时相互辩论、互相启发、公正评判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还应结合经济法在国际上和我国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特别注意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经济案例和事件进行讨论。 3.辅导。即在学生学习基础上由授课教师进行适当的辅导。辅导课一般以平时作业评改,期中考试讲评等方式进行。 4.作业。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地完成,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并据以评定

平时成绩。 5.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四部分,主要分为:考勤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比例为:2:1:2:5。期末考试按学校具体要求命题考试。 学时分配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