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政治试题特点及启示

湖南省祁阳县第七中学曾林杰

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

一、2008全国卷Ⅰ的政治试题特点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与去年相比,试卷题量减少了一道,又回到原来的39道题。其中地理部分、历史部分难度有所上升,政治部分灵活度有所提高,但难度有所下降,故总体上难度略有上升。但整卷布局结构合理,试题成熟大气,体现课改理念,可谓特色鲜明。单就其中的政治试题而言,总体感觉试题线索清晰、突出主干、强化基础、重视能力、稳定创新。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坚持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稳中求进,稳中求新,体现人文精神。具体特点如下:

(一)基础与能力相融

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既高度重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充分强调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并力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查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展现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使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融为一体。这也是本张试卷中政治试题在命题立意上的一大特点。

1.试题通过深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第25题,考查的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等和纸币贬值等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知识点,但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只有正确解读“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这一有效信息,才能正确计算出本题答案。此题设计意图很好,把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但是对于高中文科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值得命题者和一线教学的老师思考和总结。

2.试题通过强化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来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考试大纲》规定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为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而且每种能力的考核分成三个层次,层次要求越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就越高。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不仅全面考查了《大纲》规定的四种能力,而且对每一种能力的考核要求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如38题的第3小题就需要考生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个全面的把握,要明白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进而得出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导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这一答案要点。事实上,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建立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哲学原理的扎实掌握的基础之上。

~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目的和归宿。文综政治试题中知识和能力相融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备考复习中,要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来提高能力,在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和理解基础知识。千万要避免把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分割成两个过程来进行的错误倾向。

(二)微观与宏观相济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既突出了对知识和能力的微观考查,又强调了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在有限的试卷篇幅中很好地兼顾微观与宏观,这是今年文综政治试题在考查内容上的明显特点。高考说到底对学生只是一种抽样检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就政治学科而言,今年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考点有167个,而高考中实际考到的考点又有几个呢政治命

题中,只有微观与宏观相济,才能有效地降低高考因随机性而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考的有效度、更加体现高考的公平性。

1.政治试题对微观的考查可谓是“无微不至”。如27题,考的是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不是教学和高考复习中的重点,但就是这样一个知识点,高考中还是考了。再如33题,考查的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的本质区别,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的区别”进行了细致的挖掘。这一类内容在高考复习中是极易为学生所忽视的。

2.政治试题对宏观的把握可谓是“精心设计”。在文综命题中,一般会充分考虑到考点分布的宏观性,在设问上一般从宏观上把握,即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三方面考虑。今年的文综政治试题就这样全面的考虑了:如38题的第1小题——“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第2小题——“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第3小题——“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这是按照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顺序设计的。38题第3小题假如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体系不清楚,那么在这个知识点上会造成失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要对一个一个的哲学原理可能烂熟于心,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板块——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大块)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学教材主要是人生观价值观部分)把握的非常清楚。如果学了哲学常识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板块没有宏观把握,就是要让你失分——失得你心痛。推而广之,学生对政治学科三个年级的知识体系是不是都宏观把握了呢政治试题中的这两个题目无疑击中了那些只会背零碎的知识点,而不会构建宏观的知识体系的学生的软肋。

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极易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打着掌握主干知识的旗帜,“名正言顺”地忽视细微知识,造成基础知识上的漏洞;二是只见树立不见森林,复习中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无视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学生的问题根子在我们老师。看了今年的政治试题,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了。

(三)知识与热点相随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均不回避热点,今年的政治试题表现非常突出。

1.以热点问题为材料切入,考查相关知识和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种常用方式。今年的政治试题中直接以这种方式出现的重大热点问题主要有:党十七大报告(第24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第26题)、经济全球化(第28题)、冰雪灾害(第29、30、31题)、超级稻新品种(第32题)、政治文明(第34题)、中日关系(第35题)、民生问题(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和我国重视抓好粮食生产)(第38题)等。

2.热点问题隐性介入,以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反衬热点,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种方式。例如第39题的第5、6两个小题,好象跟热点问题关系不大,但是我们能不能考虑把这两个问题跟2007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一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再如第6小题中强调“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我们能不能考虑把这个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起来

热点背后有知识,知识背后有热点,知识与热点在今年文综政治试题中可谓是如影相随,这正是笔者读了今年的政治试题后感觉到的又一个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高考复习中必须坚持双向进行、两条腿走路:既要重视由热点带知识——全面挖掘热点背后的知识,实现热点问题知识化;更要重视由知识带热点——努力寻找可以联系知识的热点,实现基础知识生活化。

二、启示和复习策略

(一)夯实学科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基础知识成为高考的第一依据,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区分度,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决定性意义。基础不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均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做到认真研究考纲,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复习中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要全面地掌握《考试大纲》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

大纲中规定了167个考点,2008试题中涉及到十几个,不到考点总数的10%,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全面的考点知识。只有如此,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试题无论怎样的新、奇、巧,终究“万变不离其宗”。

(二)关注现实、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高考试题往往以重大现实问题立意并作为问题的切入点。2008高考文综试题,在对热点问题的处理上,“冷”“热”结合。但是热点问题较多且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全部应付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对问题进行筛选,冷静处理很热的问题。要关注学科知识中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如民生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与理论结合,回归教材,突出基础性,加强对知识的迁移,同时对常识性的知识给以必要的关注,避免完全时政化。

(三)复习做好“知识重组”,施展“立体复习”

做好“知识重组”,施展“立体复习”,是首选策略。最好构建新型的强调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专题复习模式:纵向延伸-横向拓宽-学科渗透-强化训练。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复习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能理解为是章、节、框题知识的简单压缩,需要找出联系这些知识点的主线,把握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比如复习“意识”时需要把意识-意识能动性-主观能动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实践等概念联系起来理解,用一条主线把相关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复述教材”,要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能体现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

必须构建知识体系、编织知识网络、突出知识主干,因为无论是学科内综合,还是跨学科综合,都在强调综合。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最有效方法莫过于构建知识树,编织知识网,将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成体,做到宏观在胸,微观在手,一拉一条线,一抓一大串,能够针对问题充分调动知识储备,整体把握,全方位思考。由于文综考查不求点全,但求点精,不求知识覆盖,但求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不求问题适应知识,但求知识适应问题。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全面把握,在复习时应突出重点。

(四)培养答题技巧,突出做题能力,突破表达能力

当前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下,培养能力和强化能力训练是下一阶段复习的首要任务。做题能力是核心,表达能力是外显。就做题能力而言,从我们现在的学生实际看来,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审题的问题。要让学生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设问指向的习惯,杜绝一看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马虎作风。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模拟训练要从审题入手,而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审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主要概念,抓住主要概念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从概念到课,从课到节,这样整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然后组织相关语言做答案。二是理论实际联系的问题。要让学生养成看到材料、看到事例就联想、思考理论的习惯。在具体操作策略上,要求学生在解每一个训练题时,都应养成用语言描述自己思维过程的习惯,树立对于一个问题,你可以不写答案,但不能不会思考的理念。

学科表达能力是通过试卷外显出来的,主要反映在主观性试题的解答上。长期以来考生中普遍存在的“答不到点上”、“逻辑性差”等问题都是这一能力欠缺的表现。在复习中,要求学生对每一道练习题都要按照高考要求答卷,做到严谨、精练、准确。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要求学生写意思完整的话、写有条理的话、写有专业术语的话、写有逻辑性的话,要求学生尽最大可能地减少错别字、减少不通顺的句子、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只有从这些最基础性的工作做起,才能逐步提高考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解答高考试题的基本思路是:一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要进行信息筛选,找准关键词,它们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要寻找试题与课本的关联点,作为解题的依托。最后,要恰当地使用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真正落实新考纲的能力要求。

责任编辑:孟建华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政治试题特点及启示 湖南省祁阳县第七中学曾林杰 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 一、2008全国卷Ⅰ的政治试题特点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与去年相比,试卷题量减少了一道,又回到原来的39道题。其中地理部分、历史部分难度有所上升,政治部分灵活度有所提高,但难度有所下降,故总体上难度略有上升。但整卷布局结构合理,试题成熟大气,体现课改理念,可谓特色鲜明。单就其中的政治试题而言,总体感觉试题线索清晰、突出主干、强化基础、重视能力、稳定创新。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坚持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稳中求进,稳中求新,体现人文精神。具体特点如下: (一)基础与能力相融 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既高度重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充分强调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并力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查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展现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使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融为一体。这也是本张试卷中政治试题在命题立意上的一大特点。 1.试题通过深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第25题,考查的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等和纸币贬值等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知识点,但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只有正确解读“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这一有效信息,才能正确计算出本题答案。此题设计意图很好,把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但是对于高中文科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值得命题者和一线教学的老师思考和总结。 2.试题通过强化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来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考试大纲》规定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为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而且每种能力的考核分成三个层次,层次要求越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就越高。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不仅全面考查了《大纲》规定的四种能力,而且对每一种能力的考核要求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如38题的第3小题就需要考生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个全面的把握,要明白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进而得出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导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这一答案要点。事实上,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建立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哲学原理的扎实掌握的基础之上。 ~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目的和归宿。文综政治试题中知识和能力相融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备考复习中,要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来提高能力,在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和理解基础知识。千万要避免把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分割成两个过程来进行的错误倾向。 (二)微观与宏观相济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既突出了对知识和能力的微观考查,又强调了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在有限的试卷篇幅中很好地兼顾微观与宏观,这是今年文综政治试题在考查内容上的明显特点。高考说到底对学生只是一种抽样检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就政治学科而言,今年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考点有167个,而高考中实际考到的考点又有几个呢政治命

高考历史试题特点特征类试题专项训练

高考题型:特点、特征类非选择题 【题型解读】 特点、特征型历史试题,是指人们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之间本质上互相区别的主要之处。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其提示语一般有主要特点、时代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等。 【典题示范】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思路分析】 分析:“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说明很早就利用海洋;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说明海洋交流出现;宋元时期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说明先进技术运用于航海;僧人、海外贸易鼎盛和明朝的私人海外内容著述,体现了私人活跃,民间交流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体现了和平利用海洋;明清的海禁政策说明海洋开发利用走向封闭,缺乏海权意识。总结为一句话:谁凭借什么利用哪里海洋干什么? 结论: 1.答案从材料里来。 2.不能照抄材料,需要概括。尽管我们知道答案来源材料,但是照抄材料是不行的。 材料体现的内容和参考答案有差距,而且差距较大,除了本段材料中“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外,可以照抄,其他材料都必须进行概括。 3.逐句概括,不能遗漏。这就需要阅读的时候,划关键词,一边划关键词,一边还 得思考这句话所要表达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考察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4.合并相同答案。“殷墟……”和“齐国……”这两句,都是表达“利用早”这个 特点。 5.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条理化、顶格写。例如此题的答案: 特点: ①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 ②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 ③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 ④以民间交流为主; ⑤海洋意识不足。 6.要根据分值,选择答几条。比方说给了10分,多数是2分一条,需要答5条。 7.尽量多答几条,增加踩分点。 8.使用学科术语。 【方法总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类型:

历届成人高考数学分类试题

历届成人高考分类试题 第1讲集合与简易逻辑 【最近七年考题选】 2001 年 1、设全集M={1,2,3,4,5},N={2,4,6},T={4,5,6},则(M T) N 是( ) (A) {2,4,5,6} (B) {4,5,6} (C) {1,2,3,4,5,6} (D) {2,4,6} 2、命题甲:A=B,命题乙:sinA=sinB.贝9(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2 年 1、设集合A {1,2},集合B {2,3,5},则A B等于() A. {2} B ? {1,2,3,5} C .{1,3} D .{2,5} 2、设甲:x 3,乙:x 5,则()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3 年 1、设集合M { x, y | x2 y21},集合N 2 2 { x, y |x y 2},则集合M与集合N的关系是() A. M N M B . M N C . N M D .M N 9、设甲:k 1且b 1,乙:直线y kx b与y x平行,则() 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必要条件也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4 年 1、设集合M a,b,c,d , N a,b,c ,则集合M N=() A. a, b, c B . d C a,b, c, d D 2、设甲: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乙: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 ) A.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5 年 1、设集合P= {1 , 2,3 , 4,5},集合Q= {2,4 , 6,8 , 10},贝U PA Q= A、{2,4} B {1,2 , 3,4 , 5,6 , 8, 10} C、{2} D 、{4} 7、设命题甲:k=1 , 命题乙:直线y=kx与直线y=x+1平行,则 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语文

2016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 对比分析(语文) 一、高考语文命题原则 1.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 2.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作用; 3.考查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4.考查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5.符合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 6.利用高考命题正面导向功能,推动课程改革。 二、高考语文考核目标与要求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三、高考考纲对比 2016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与2015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完全一致。考纲不变,命题形式未必不变。命题形式的变化并不代表超纲,命题变化是合理合规的。如2014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言断句,成语辨析;2015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化常识,古诗、小说与课文勾连,任务指令型作文;等等。纵观近三年全国卷题型,不难看出,考纲不变,命题形式却逐渐变化。 四、近三年考点对比 1.全国Ⅰ卷 年份 考点 板块 2013 2014 2015 论述类文本阅读 1.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 3.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 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 解能力 3.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 整合能力 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 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 解能力 3.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 整合能力 文言文阅读 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能力 2.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能力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 力 2.文言断句能力 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 1.文言断句能力 2.理解分析能力 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 分析能力

历届数学高考试题精选——等比数列

历届高考中的“等比数列”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计50分) 1.(2008福建理)设{a n}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a5=16, 则数列{a n}前7项的和为() A.63 B.64 C.127 D.128 2.(2007福建文)等比数列{a n}中,a4=4,则a2·a6等于() A.4 B.8 C.16 D.32 3.(2007重庆文)在等比数列{a n}中,a2=8,a5=64,则公比q为() (A)2 (B)3 (C)4 (D)8 4.(2005江苏)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首项,前三项和为21,则=() A.84 B.72 C.33 D.189 5. (2008海南、宁夏文、理)设等比数列的公比,前n项和为,则() A. 2 B. 4 C. D. 6.(2004全国Ⅲ卷文)等比数列中,,则的前4项和为() A.81 B.120 C.168 D.192 7.(2004春招安徽文、理)已知数列满足, (),则当时,=() (A)2n(B)(C)(D) 8.(2006辽宁理)在等比数列中,,前项和为,若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则等于( ) (A)(B) (C) (D)

9.(2006湖北理)若互不相等的实数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且,则( ) A.4 B.2 C.-2 D.-4 10.(2007海南、宁夏文)已知成等比数列,且曲线 的顶点是,则等于() A.3 B.2 C.1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计20分) 11.(2006湖南文)若数列满足:,2,3….则 . 12.(2004全国Ⅰ卷文)已知等比数列{则该数列的通 项= . 13.(2005湖北理)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 n,若S n+1,S n,S n+2成等差数列,则q的值为. 14.(2002北京文、理)等差数列中,a1=2,公差不为零,且a1, a3,a11 恰好是某等比数列的前三项,那么该等比数列公比的值等于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5、16题各12分,其余题目各14分) 15.(2006全国Ⅰ卷文)已知为等比数列,,求 的通项式。

定积分高考试题

定积分与微积分 一、知识回顾: 1.用定义求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是: ①分割:n 等分区间[],a b ; ②近似代替:取点[]1,i i i x x ξ-∈; ③求和: 1 ()n i i b a f n ξ=-∑; ④取极限: () 1 ()lim n b i a n i b a f x dx f n ξ→∞ =-=∑? 2.曲边图形面积:()b a S f x dx =?; 变速运动路程2 1 ()t t S v t dt =? ; 变力做功 ()b a W F r dr = ? . 3.定积分有如下性质: 性质1 =?b a dx 1 性质2 =? b a dx x kf )( (其中k 是不为0的常数) (定积分的线性性质) 性质3 ?=±b a dx x f x f )]()([2 1 (定积分的线性性质) 性质4 ??? +=c a b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 其中(b c a <<) 4.定积分的计算(微积分基本定理) (1)(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若)(x f 是区间],[b a 上的连续函数,并且)()(x f x F =',那么有 二、常考题型: 一选择题 1.由直线与曲线y=cosx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 A 、 B 、1 C 、 D 、 2.由曲线y=x 2 ,y=x 3 围成的封闭图形面积为( ) A 、 B 、 C 、 D 、 ? -==b a b a a F b F x F dx x f ) ()()()(

3.由曲线y=,直线y=x ﹣2及y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A 、 B 、4 C 、 D 、6 4. ? +1 )2(dx x e x 等于( ) A 、1 B 、e ﹣1 C 、e D 、e 2 +1 5. ? 4 2 1 dx x dx 等于( ) A 、﹣2ln2 B 、2ln2 C 、﹣ln2 D 、ln2 6. dx x ?--2 2 )cos 1(π π等于( ) A 、π B 、2 C 、π﹣2 D 、π+2 7. 已知则? -= a a xdx 2 1 cos (a >0),则?a xdx 0cos =( ) A 、2 B 、1 C 、 D 、 8.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 ?- =π π 0sin xdx B 、 ? = 1 32dx x C 、 ?? -=22 2 cos 2cos π ππ xdx xdx D 、 ?- =π π0sin 2 xdx 9 计算dx x ? -2 24的结果是( ) A 、4π B 、2π C 、π D 、 10. 若 0)32(0 2=-? dx x x k ,则k 等于( ) A 、0 B 、1 C 、0或1 D 、以上均不对 11.下列结论中成立的个数是( ) ①∑?=?= n i n n i dx x 133 1 031;②∑?=?-=n i n n i dx x 131031)1( ;③∑?=∞→?=n i n n n i dx x 1331031lim 。 A .0 B .1 C .2 D .3 12.根据定积分的定义,?202 dx x =( ) A . ∑=?-n i n n i 1 21)1( B . ∑=∞→?-n i n n n i 121)1(lim C . ∑=?n i n n i 122)2( D . ∑=∞→?n i n n n i 122 )2(lim 13.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为v(t),初始t=0时所在位置为0s ,则当1t 秒末它所在的位置 为 ( ) A . ? 1 )(t dt t v B .dt t v s t ? + 1 0)( C .00 1 )(s dt t v t -? D .dt t v s t ?-1 0)(

高三数学 深入分析高考中概率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方法

深入分析高考中概率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方法 1 概率试题的特点 (1)密切联系教材,试题通常是通过对课本原题的改编,通过对基础知识的重新组合、拓广,从而成为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并赋予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 (2)概率试题与其它数学试题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具有一定的应用性.近三年来出现过三种类型:一是课本中出现的,从实际生活中概括出来的;二是与横向学科有联系的问题;三是赋予时代气息的数学问题. (3)概率试题中注重了对四个基本公式的考查,即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发生k次的概率的考查. 2 概率试题的解题分析 2.1 通过对事件的理解与把握来解决问题 例1 (2000年新课程卷第17题)甲乙两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其中选择题6个,判断题4个,甲、乙二人依次各抽一题. (Ⅰ)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Ⅱ)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本题是一个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问题.同时注意到“甲、乙二人依次各抽一题”在解题中的作用,于是可利用排列知识及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加以求解. 2.2 通过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例2 (2002年新课程卷第19题)某单位6个员工借助互联网开展工作,每个员工上网的概率都是0.5(相互独立). (Ⅰ)求至少3人同时上网的概率; (Ⅱ)至少几人同时上网的概率小于0.3? 分析本题可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将问题(Ⅰ)“至少3人同时上网的概率”转化为恰有3人同时上网,恰有4人同时上网,恰有5人同时上网,恰有6人同时

上网的四种类型,再结合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或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的计算方法加以求解.同时问题(Ⅰ)的解决为第二问的求解做好了铺垫. 2.3 通过合理运用公式()1()P A P A =-来解决问题 例3 (2000年新课程卷第18题)用A 、B 、C 三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两个系统N 1、N 2.当元件A 、B 、C 都正常工作时,系统N 1正常工作,当元件A 正常工作且元件B 、C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N 2正常工作.已知元件A 、B 、C 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80,0.90,0.90,分别求系统N 1、N 2正常工作的概率. 分析 系 统N 1正常工作的概率由物理串联知识结合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即可求得;而系统N 2正常工作的概率由“当元件A 正常工作且元件B 、C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N 2正常工作”可知,必须分成三类:一元件A 、B 正常工作,元件C 不正常工作;二元件A 、C 正常工作,元件B 不正常工作;三元件A 、B 、C 都正常工作.在解题时容易遗漏第三种情况,且忘记不正常工作的元件,导致解题错误.但若我们合理使用公式()1()P A P A =-,则系统N 2正常工作的概率可以看成元件A 正常工作,元件B 、C 都不正常工作的对立事件的概率,从而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3 概率试题对高考复习的启示 3.1 在复习中,不能因为概率这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而加以忽视,也不能因为概率与排列、组合同在一个章节,认为只可能出现填空、选择题的类别.因为从近三年的试卷看到,每年均有一个概率解答题,所以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2 在复习中,应充分研究大纲、考纲,使学生做到:(1)五个了解,即了解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2)四个会,即会用排列组合基本公式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事件的概率;会用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事件的(N 1 (N 2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一) 1.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 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2.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6,23 ==,则棱锥 AB BC -的体积为。 O ABCD 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 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一) 1.D 2.83 3. 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3BD AD =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1,0,0A ,()03,0B ,,()1,3,0C -,()0,0,1P 。 (1,3,0),(0,3,1),(1,0,0)AB PB BC =-=-=-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0,0,{n AB n PB ?=?= 即 30 30x y y z -+=-= 因此可取n=(3,1,3)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 m 0,m 0,{PB BC ?=?= 可取m=(0,-1,3-) 27cos ,727 m n ==-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27-

(二) 1. 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23 B 33 C 23 D 63 2.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 (A) 42-+ (B)32-+ (C) 422-+ (D)322-+ 3. 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 23 (B)43 (C) 23 (D) 83 4.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DC ,AD ⊥DC ,AB=AD=1, DC=SD=2,E 为棱SB 上的一点,平面EDC ⊥平面SBC . (Ⅰ)证明:SE=2EB ;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定积分高考试题精选

定积分高考试题精选 1、(2013江西卷(理))若222 2123111 1,,,x S x dx S dx S e dx x ===???则123S S S 的大小关系为 ( ) A .123S S S << B .213S S S << C .231S S S << D .321S S S << 【答案】B 2、(2013北京卷(理))直线l 过抛物线C: x 2 =4y 的焦点且与y 轴垂直,则l 与C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 ) A . 4 3 B .2 C . 83 D . 162 3 【答案】C 3、(2013湖南卷(理))若 20 9,T x dx T =? 则常数的值为_________. 【答案】3 4、(2013湖北卷(理))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而刹车,以速度()25 731v t t t =-+ +(t 的单位:s ,v 的单位:/m s )行驶至停止,在此期间汽车继续行驶的距离(单位:m )是( ) A .125ln5+ B .11 825ln 3 + C .425ln5+ D .450ln 2+ 【解析】令 ()257301v t t t =-+ =+,则4t =。汽车刹车的距离是402573425ln51t dt t ?? -+=+ ?+? ??,故选C 。 【相关知识点】定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2012湖北理3】已知二次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它与 x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 A .2π 5 B .43 C .32 D .π2 【答案】B 【解析】根据图像可得: 2()1y f x x ==-+,再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求得面积为 1 2311114 (1)()33 S x dx x x --=-+=-+=?. 6、【2012江西理11】计算定积分 =+? -dx x x 1 1 2)sin (___________。 【答案】 3 2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微积分定理的基本应用。 【解析】 3 2)cos 31()sin (1 131 1 2=-=+--?x x dx x x 。 7、【2012山东理15】设0a >.若曲线y x =与直线,0x a y ==所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为2 a ,则a =______. 【答案】9 4 =a 【解析】由已知得2 23023032|32a a x x S a a ====?,所以3221 =a ,所以9 4=a 。 8、【2012上海理13】已知函数)(x f y =的图象是折线段ABC ,其中)0,0(A 、)5,2 1 (B 、)0,1(C ,函数

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一、文综地理学科命题特点和能力要求 (一)文综地理学科的命题特点 1、命题依据: (1)高考性质:为选拔性考试。这一性质要求高考命题必须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2)高考地理考核的评价目标:①是否具备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 ②是否具备运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评价地理事象的思维品质; ③是否具备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评判地理事象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④是否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命题立足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及方法:①地表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及其原因; ②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 ③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差异性; ④人和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 3.命题强调对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过程、方法的考核: 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突出了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考察的重点是对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对地理学工具的灵活掌握运用,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读、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取或提取地理信息;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 4.命题关注热点问题,鼓励创新思维: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已初步形成“从实际出发,关注热点,鼓励以创造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风格和特色。试题设计取材于实际、形式新颖、设问灵活、切中时弊,鼓励学生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规律观察、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我国和世界焦点问题、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形成公民的环境意识,是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鲜明特色。 (二)高考文综对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高考大纲从地理概念、地理基本技能到地理原理和规律,划分出记忆、理解、运用等不同的层次,提出了10项能力要求: (1)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记忆能力) (2)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理解能力)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精选45 排列组合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精选(按考点分类) 专题45 排列组合(学生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9?全国卷Ⅰ)甲组有5名男同学,3名女同学;乙组有6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若从甲、乙两组中各选出2名同学,则选出的4人中恰有1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 ) A.150种B.180种C.300种D.345种2.(2010?广东)为了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某大楼安装5个彩灯,它们闪亮的顺序不固定.每个彩灯闪亮只能是红、橙、黄、绿、蓝中的一种颜色,且这5个彩灯闪亮的颜色各不相同,记这5个彩灯有序地闪亮一次为一个闪烁.在每个闪烁中,每秒钟有且只有一个彩灯闪亮,而相邻两个闪烁的时间间隔均为5秒.如果要实现所有不同的闪烁,那么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1205秒B.1200秒C.1195秒D.1190秒3.(2007?全国卷Ⅱ)5位同学报名参加两个课外活动小组,每位同学限报其中的一个小组,则不同的报名方法共有() A.10种B.20种C.25种D.32种4.(2006?湖南)在数字1,2,3与符号+,-五个元素的所有全排列中,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邻的全排列个数是() A.6B.12C.24D.18 5.(2009?陕西)从1,2,3,4,5,6,7这七个数字中任取两个奇数和两个偶数,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 A.432B.288C.216D.108 6.(2014?辽宁)6把椅子排成一排,3人随机就座,任何两人不相邻的坐法种数为() A.144B.120C.72D.24 7.(2012?浙江)若从1,2,3,?,9这9个整数中同时取4个不同的数,其和为偶数,则不同的取法共有() A.60种B.63种C.65种D.66种8.(2012?北京)从0、2中选一个数字.从1、3、5中选两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习题及详解教学内容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习题 一、选择题 1. a =??02x d x ,b =??02e x d x ,c =??0 2sin x d x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1.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 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2.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6,23 ==,则棱锥 AB BC -的体积为。 O ABCD 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 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2.83 3. 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3BD AD =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1,0,0A ,()03,0B ,,() 1,3,0C -,()0,0,1P 。 (1,3,0),(0,3,1),(1,0,0)AB PB BC =-=-=-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0, 0,{ n AB n PB ?=?= 即 3030 x y y z -+=-= 因此可取n=(3,1,3)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 m 0, m 0, { PB BC ?=?= 可取m=(0,-1,3-) 27 cos ,727 m n = =-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27 7 -

1. 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23 B 33 C 2 3 D 63 2.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 (A) 42-+ (B)32-+ (C) 422-+ (D)322-+ 3. 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 23 (B)43 (C) 23 (D) 83 4.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 ⊥⊥(Ⅰ)证明:SE=2EB ;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定积分在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定积分在高考中的常见题 型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定积分在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解法 贵州省印江一中(555200) 王代鸿 定积分作为导数的后续课程,与导数运算互为逆运算,也是微积分基本概念之一,同时为大学数学分析打下基础。从高考题中来看,定积分是高考命题的一种新方向,在高考复习中要求学生了解定积分的定义,几何意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利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 1、微积分基本定理:一般地,如果)(x f 是区间[]b a ,上的连续函数,并且)()(x f x F =',那么?-=b a b F a F dx X f )()()(.这个结论叫做微积分基本定理(又叫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2、例题讲义 例1、计算?+e dx x x 1)21( 解:因为 x x x x 21 )ln 2+='+( 所以?+e dx x x 1)21(=22212)11(ln )(ln |ln e e e x x e =+-+=+)( 【解题关键】:计算?b a dx X f )(的关键是找到满足)()(x f x F ='的函数)(x F 。 跟踪训练:1计算?+2 0)cos (π dx x e x 二、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定积分。 1、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设函数y=f(x)在 []b a ,上y=f(x)非负、连续,由直线x=a,x=b, y=0及曲线y=f(x) 所围成的曲边梯形面积 S=?b a dx X f )(

2、例题讲义: 例2、求由曲线12+=x y ,直线2y x =-及y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等于=___________ 解: 联立方程组 (如图所示) ? ??-=+=11x y x y 解得???==34y x S =BCD OBCE AOB S S S 曲边梯形曲边梯形++? =dx x x dx x )1(11112 14210--++++????)()( = 412231023|)22 132(|)3221x x x x x +-+++( =3 8 【解题关键】:将曲边梯形进行分割成几个容易求面积的图形,再求面积 和 例3、求dx x ?+402)2-4( 的值 解:令)0()2(42≥+-=y x y 则有)0()2(42 2≥+-=y x y 及)()(04222≥=++y y x 右图所以π221)2-1402==+?A S dx x 圆( 【解题关键】:将被积函数转化为熟悉的曲线方程,利用曲线图形的特点 求其定积分。 练习:由直线21=x ,x=2,曲线x y 1=及x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 ) A. 415 B. 417 C. 2ln 21 D. 2ln 2 三、利用变换被积函数求定积分

高考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研究

高考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研究 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分值占卷面总分的比例将近50%。从难度上看,一般说来,选择题特别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单项选择题,较非选择题要相对容易一些,历年来得分率都比较高(70%左右),考生选择题得分往往成为其总分主体部分(所占比例在65%左右)。因此,考生要想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首先必须把选择题做好。 选择题主要承担水平性测试功能,重点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往往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一)选择题的种类 高考政治学科选择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答案为唯一题肢的选择题,通常称之为“单项选择题”;一种是答案不一定是唯一题肢的选择题,通常称之为“不定项选择题”。目前文科综合卷的选择题只有单项选择题,而政治单科试卷则两种选择题都有。 (二)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 解答选择题,一定要牢记“以干求肢”这一基本原则。即从题组的导语和题干所提供的材料出发,具体分析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的具体要求和指向),然后据此确定对题肢的取舍。解答选择题切忌脱离题干的具体要求,孤立地判断题肢的正误并进行选择。从哲学上看,坚持“以干求肢”原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三)解答选择题的具体步骤 解答选择题的关键环节是审题,审题要做到“三审”:一是审材料,包括题组的导语和题干材料;二是审设问,即题干对所选题肢的特定要求或规定;三是审题肢。 1.认真分析导语、题干所给材料,要求准确、全面、深刻。 所谓准确,就是要把握材料的特定内容,不要将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与其他事实混淆而产生误读,也不把材料所没有反映的事实想当然地“添加”进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一些看起来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 所谓全面,就是要完整地把握材料,不仅要把握显性信息,还要适度、合理地挖掘隐含信息,反对只从部分的、片面的材料出发。一些考生在做单项选择题中的“组合选择题”以及“不定项选择题”时常常出现漏选,主要是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只抓住材料中的部分信息。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抓住更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所选题肢更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才能从诸多较符合题意的题肢中选出最佳。 2.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明确试题设问的指向。 (1)紧紧抓住关系词,准确把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明确设问指向的关键一步。干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以下4种: ①因果关系。关系词有“因为”、“由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结果,要求题肢提供原因;也有题干提供原因,要求题肢提供可能出现的结果。 因果关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故解答此类题时,主要是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有没有这种关系存在。此外,还要辨别并排除因果倒置的选项。 ②个性—共性关系。关系词有“说明”、“表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某种现象(个性),要求题肢归纳、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共性)。这样,题干的具体材料与题肢的抽象观点之间就构成了一种证明或说明的关系。 解答此类题时,重点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否相符,即题

2015年高考英语命题特点

2014年省高三英语复习资料 一、多听老师的,少自作主张 二、多用碎时间,少搞大突击 三、多接触英语,少钻研语法 四、多做高考题,少抠模拟题 五、多攻词汇表,少记课外词 六、多做一般题,少钻研难题 七、多背好语句,少问为什么 二、词汇能力的问题 词汇能力是学生所有基本能力中最重要的而且也是最基础的能力。词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绩。 1)词汇量的问题。词汇的积累对任何学习英语的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高考中能拿到高分的学生一定是在高考试卷中基本做到“零生词”的学生。实践证明,新课标所规定的3500个单词和短语的要求,对相当多的高三学生来说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因此,词汇量的积累应该列为贯穿于高考复习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实际情况是新课标卷实际单词考察量只是略高于大纲卷,这是由于每年都有新省份加入而必须保持过渡性、稳定性。但不能因此放松对词汇记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词汇水平相对于是考试实际要求的最低2000个(基本为原大纲要求词汇)左右仍有较大差距。 2)“一词多义”的问题。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十分眼熟的词,但是看不懂意思。例如:高考试题中曾经出现a state-run company,许多同学完全不懂,既不知道state的含义,也不知道run的含义。“一词多义”的现象是一种语言表达力丰富的标志,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教学重点。 3)构词法知识的问题。一方面构词法知识可以迅速扩充词汇量,是十分实用的工具性知识;另一方面,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由一般构词法产生的新词不被视为生词,一般不给汉语注释。因此,系统地归纳总结构词法知识也是词汇复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4)介词的问题。介词的数量较少,但一些常用介词的含义非常多。在语篇中因为一个介词而导致整个句子看不懂的事情屡见不鲜。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择机归纳常用介词的含义,应该列为高三词汇复习的任务之一。 三、灵活运用基础语法的能力。 可以这样认为,没有扎实的语法功底的学生,就丧失了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因此,系统而有重点地复习高、初中阶段所学的全部语法知识并且迅速形成在语篇中的应用能力,是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 四、听力命题趋势预测: 1.事实细节题。在听力考试中对事实细节题的考查最多,常见的设题方式为:五个W一个H。10题左右。 2.推理判断题2-3题。 3.主旨大意题3-4题。 4.推断对话发生的背景、地点及对话者之间的关系2-3题。 5.理解领会对话的观点、态度及意图2题。 独白部分(即第十段材料) 可分为四种类型:

最新高中数学历届数学高考试题精选 (39)

历届高考中的“集合”试题精选(自我检测)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写在下表中,每小题5分,计150分。) 1.(2021模拟湖南文)已知{}7,6,5,4,3,2=U ,{}7,5,4,3=M ,{}6,5,4,2=N ,则( ) A .{}6,4=?N M B. M ∪N=U C .U M N C u = )( D.N N M C u = )( 2.(2021模拟天津文)设集合{}08U x x =∈4},则集合A∩B 等于( ) (A ){x|x≤3或x>4} (B ){x|-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