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一、典例引领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漫画反映出的全球环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中方框的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

①提高环境质量②人类与环境协调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矛盾

⑤物质资料生产⑥协调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4)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解析] 第(1)(2)题,通过观察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其主题围绕“环境承受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第(3)题,结合教材知识和关联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第(4)题,可持续的环境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答案](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2)人口增长过快(3)④⑥⑤③①②(4)D

二、考点透析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1)阅读图名,明确图示主题

由图名“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开垦荒地带来的不良影响。

(2)提取信息,抓住构图关键

①抓箭头指向,构建因果链条。

②读框图文字,理清因果关系。

(3)分析问题,把握图示核心

①开垦荒地引起的不良后果。

②分析开垦荒地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题组训练

农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自家庭院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优化的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和居民组成。图1为我国某地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平面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生态系统产出占总产出比重)。据此完成1~3题。

图1

1.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约庭院地面有限的空间

B.防止沼液污物溢出地面

C.为大棚提供充足的肥料

D.提高冬季猪舍内的温度

2.该地发展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有利条件是( )

A.丰富的土地资源

B.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C.便捷的交通运输

D.先进的农业技术

3.该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

A.塑料大棚亚系统

B.沼气池亚系统

C.猪舍厕所亚系统

D.庭院园田亚系统

[解析] 1.D 2.B 3.A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冬季沼气池的热量和大棚的保温作用,使猪舍内的地温及气温相应提高,有利于生猪饲养。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充足(包括家中原有的老年人、农村妇女和冬季

因城市用工减少而留在家中的青壮年劳动力),该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第3题,读图可知,该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主要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居民组成,在各亚系统中,塑料大棚亚系统的产出占总产出的76%,是该生态系统中产出比重最高的亚系统。因此,塑料大棚亚系统是该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主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日益普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许多负面效应,因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城市提出了“公交先行”的交通政策。阅读下表,完成4~5题。

城市人口密

度(人

/100m2)

平均每户

拥有汽车

数(辆/户)

几种交通方式上班比重(%)

单独开车公用汽车公共交通

纽约92 0.6 24 8.5 53.4 圣弗朗西

斯科

60 1.1 38.5 11.5 33.5 芝加哥47 1.0 46.3 14.8 29.7 波士顿46 0.9 40.1 10.5 31.5 休斯敦12 1.5 71.7 15.5 6.5 菲尼克斯9 1.6 73.7 15.1 3.3

4.下列关于城市实施“公交先行”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B. 降低能源消耗

C. 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D. 降低道路通行速度

5.表中有若干城市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原因是( )

A. 人均收入水平比其他城市的高,私人交通发达

B. 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费用和运作费用低,利润低

C. 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太方便

D. 人口少,无需发展公交系统

[解析] 4.D 5.C 第4题,城市实施“公交先行”政策,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节省能源,同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由于私家车出行减少,且公交车有固定的线路,并没有降低道路通行速度,反而可以提高道路通行速度。第5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的城市,其人口密度较小,所以可能是由于居民居住得比较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太方便,每户拥有汽车数量多,单独开车比例非常高。而并非是由该城市收入高或是公共交通利润低导致的。

读图2,完成6~7题。

图2

6.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②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表现是

(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

7.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与图中哪个阶段相符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6.B 7.C 第6题,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①阶段为采集狩猎时期,处于崇拜自然的阶段;②阶段为农业文明时期,处于改造自然阶段;③阶段为工业文明时期;④阶段为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①②阶段环境污染水平在自然环境容量以内;③阶段环境污染水平超过自然环境容量,且呈上升趋势,而且生产总值也呈快速增长趋势;④阶段环境污染降低,人类社会进入高效益发展阶段。我国目前处于③阶段。

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协调关系越好,其生态环境质量就越高。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图3),完成8~9题。

图3

8.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区域分布在( )

A.东部沿海地区

B.中部内陆地区

C.西北内陆地区

D.西南青藏地区

9.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防护林建设

B.气候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环境污染

[解析] 8.A 9.C 第8题,读图,1990—2010年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持续东移,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相对下降。第9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较雄厚,生态环境建设投入较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较大,生态环境改善较明显。

图4为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图4

10.1990—2000年该地( )

A. 环境污染指数持续上升

B. 经济发展指数先降后升

C. 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D. 经济发展指数与环境污染指数呈正相关

11.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A. 1990—1995年

B. 1995—2000年

C. 2000—2005年

D. 2005—2010年

[解析] 10.C 11.C 第10题,仔细读图,在图中找出表现环境污染指数、经济发展指数、资源、能源消耗指数的坐标轴。由图可知,1990—2000年环境污染指数持续降低,经济发展指数一直上升,二者呈负相关;图中显示1990—2000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大致由0.62变为0.58,始终较高。第11题,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应该是环境污染指数低,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低,经济发展指数较高的时期,图中1990—1995年、1995—2000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较高,经济发展指数低;2005—2010年环境污染指数较高;2000—2005年环境污染指数,资源、能源消耗指数都较低,经济发展指数较高,趋势最好。

二、非选择题

12.图5为世界某区域地形分布图,图中阴影所示为某地形区,该地形区为所在国重要的农业区,1870年耕地面积不到12万公顷,至1930年扩大到700多万公顷。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5

(1)阴影所示地形区为,请描述其地形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阴影所示地形区发展农业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

(3)历史上,阴影所示地形区多发黑风暴,时至今日该地形区沙尘暴也时有发生,请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4)为防止黑风暴和沙尘暴的发生,简要说明所在国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答案] (1)北美大平原(或大平原) 面积广大,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小,自西向东缓慢倾斜。

(2)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度变幅很大;湿度小(降水量少),多大风天气,气候较干旱;寒潮、旱涝、沙尘暴等灾害多发。

(3)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滥垦土地、破坏草原等)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遭受破坏后,土壤裸露,风蚀加速;加上气候干旱,水分不足,沙源地不断扩大。

(4)对裸露地表进行喷灌,保持土壤湿润;适度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

力;建设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结构;等等。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地理事物,可以判断阴影所示地形区为北美大平原(或大平原)。北美大平原面积广大,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小,自西向东缓慢倾斜。第(2)题,受地形及海陆位置影响,该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度变幅很大;湿度小(降水量少),多大风天气,气候较干旱;寒潮、旱涝、沙尘暴等灾害多发。第(3)题,主要从植被破坏分析人为原因,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分析自然原因。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滥垦土地,破坏草原,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遭受毁坏后,导致了土壤裸露,风蚀加速;加上气候干旱,水分不足,沙源地不断扩大。第(4)题,主要从保护植被方面分析回答。对裸露地表进行喷灌,保持土壤湿润;适度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建设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结构;等等。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尔盖草原旧称松潘草地。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远征难”,走过人烟罕至的松潘草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某将军写的“绿原无垠漫风烟,蓬蒿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正是当年红军过草地的真实写照。若尔盖草原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分布区。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又称草炭或泥煤,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若尔盖草原沼泽萎缩,土地板结硬化,风沙蔓延。图6示意若尔盖草原位置。

图6

(1)分析若尔盖草原形成沼泽的原因。

(2)说明红军穿越松潘草地“艰难”的自然原因。

(3)指出若尔盖草原沼泽风沙蔓延的治理措施。

(4)关于当地泥炭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有以下两种观点,请选择一种你支持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观点一:泥炭是湿地的一部分,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应禁止开发。观点二:泥炭是一种自然资源,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可以开发。

[答案] (1)位于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排水不畅,且降水较多,河流汇聚;海拔高,气温低,多冻土,地表水下渗少。

(2)天气恶劣,多雨雪,日温差大;沼泽面积大,多泥潭;地势起伏大,河流多,穿越困难。

(3)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实施退耕还草、湿地恢复等沙化治理工程;发展人工草地,合理放牧,适度开发;健全法制,加强立法。

(4)禁止开发。理由:湿地在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

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地为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

或可以开发。理由:沼泽面积大,泥炭储量丰富,用途广;泥炭的合理开发能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解析] 第(1)题,沼泽的成因一般从来水量大和排水量少两个方面来思考。从图中看,该地有河流流经,且降水丰富,河流来水量较大。排水从蒸发弱(上不去)、下渗少(下不来)、排不出(流不走)三个方面来回答。从图中看,该地位于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海拔高,气温低,多冻土,地表水下渗少;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排水不畅。第(2)题,自然条件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来回答。从图中看,该地地势起伏大,河流多,穿越困难;沼泽面积大,多泥潭;天气恶劣,多雨雪,日温差大;等等。第(3)题,治理风沙的最有效措施是恢复自然植被,应实施退耕还草、湿地恢复等沙化治理工程;发展人工草地,合理放牧,适度开发;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健全法制,加强立法;等等。第(4)题,从保护湿地的角度应禁止开发,理由是湿地在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寒气候下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从发展经济、开发资源的角度应支持开发,理由是沼泽面积大,泥炭储量丰富、用途广;泥炭的合理开发能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和城市化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一、典例引领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1)甲图漫画反映出的全球环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中方框的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 ①提高环境质量②人类与环境协调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矛盾 ⑤物质资料生产⑥协调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4)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解析] 第(1)(2)题,通过观察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其主题围绕“环境承受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第(3)题,结合教材知识和关联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第(4)题,可持续的环境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答案](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2)人口增长过快(3)④⑥⑤③①②(4)D 二、考点透析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专题复习——光照图的判读

专题复习——光照图的判读 一、以极地俯视光照图来掌握光照图的基本判读 " . 二.光照图的基本要素——点、线、面、角 1.两线——晨线、昏线 (1)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AB。 (2)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BC。 2.五点——晨赤点、昏赤点、晨昏北点、晨昏南点、太阳直射点 (1)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如图2中C点。 ~ (2)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如图2中A点。 (3)晨昏北点: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北的点。北点(图2中D点)0时北昼,北点12时北夜(当晨昏北点为0:00时,其北方为极昼;当晨昏北点为12:00时,其北方为极夜)。 (4)晨昏南点:晨线与昏线在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南的点。南点0时南昼,南点12时南夜。 (5)太阳直射点:即日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如图2中B点)。太阳高度为90°,地方时为12:00。它与晨赤点、昏赤点的经度差为90°。 3.点线关系 (1)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2)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3);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4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 (3)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 、 4.面面关系 (1)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 (2)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3)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23°26′的夹角。 5.角度关系 (1)二至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23°26′。 (2)二分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0°。 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貌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貌图的判读一、专题讲解 1.地貌景观与等高线图的判读 2.河流地貌的判读

(1)判断河流的上中下游 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支流汇入多,到中下游支流逐渐减少,且因地势变缓,流速逐渐降低。如图中A处河段为上游,B处河段为中游,C处河段为下游。(2)判断河段及主要的流水作用类型 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以流水的搬运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沉积作用;河流下游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搬运作用。如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的B—B′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作用。 (3)判断河谷形态 ①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河谷横剖面呈“V”型。 ②图中河流中游的B—B′处,河谷呈槽型,此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加弯曲。 ③图中河流下游的C—C′处,河谷更加开阔,河道两岸为冲积平原。 (4)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类型,为人类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河流的堆积地貌发育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为人类的农耕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河流的中下游两岸多是人口、城市密集分布、经济发达地区。 ③河流的凸岸泥沙淤积,有利于金属矿产资源富集。 二、同步训练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

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有( )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思维探究] [答案] 1.C 2.B 3.B 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4~5题。

(完整版)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地理示意图形形色色,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另外各种地理景观图和地理漫画也可看成是示意图。当然各类示意图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如“生物循环示意图”既可看成是过程示意图,也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或模式图;再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也可看成是模式图。 复习地理示意图要能够用地图语言 ....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读图名、图例、内容、功能等,从图中获取解题所需的信息。 (2)知识回顾,寻找依据。在读图基础上,结合题意,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问题具体,答案简明,紧扣题意,专业作答。一.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常

产业转移原理示意图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 国家和地区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和地区, 再由次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经典题例】(信息迁移题:06山东威海)2005年8月,一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某地,如图1-23所示,回答以下两题: (1)正确表示某天气系统的图是 A.① B.②③ C.③ D.④ (2)该天气系统中心在图1-24中ABC三地时,受其影响,城市E的风向分别是A.偏北风、东北风、东南风 B.偏南风、偏东风、偏北风 C.偏东风、偏南风、偏北风 D.偏北风、偏南风、偏东风 【思路点拨】本题组主要考查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第(1)题只要掌握低压中心气流向内辐合,高压中心气流向外辐散的原理,并抓住是我国范围(北半球),根据图中各选项中箭头的方向便可做出判断,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热带天气系统多为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值较低,气流向中心辐合,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辐合过程中会向右偏,如①图所示。第(2)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平移法(A→B→C)依次对E点的三次风向作判断即可。【答案提示】(1)A (2)A。 二.地理过程示意图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锋面移动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图、世界城市化发展图等。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图1-24 图1-23

高考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分析

高考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分析 一.考点分析 关联图通常是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 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之要素等联网成图。它一方面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前赡性特征。通过关联图的判读分析也有助于抓住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中的主要矛盾及主要的矛盾方面,以便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从全局性、主导性的角度深入理解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用关联图考查地理知识与能力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四季的产生、所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池塘中富营养化的过程与结果、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 2.某一国家、大洲或区域突出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青藏地区高寒气候的成因与结果,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气候的成因及对农牧业的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与典型性,南极洲寒冷气候的成因及表现。 3.某一企业,公司的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网络图等。如某一钢铁、汽车、化工、服装公司甚至跨国公司的生产、销售网络结构图、要求考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

生产与布局。这种关联图突出了个别性。 4.某一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具体治理措施、如黄河中下游泥沙的治理、长江中下游水灾的防治,渤海海域中赤潮的防治,北京市大气污染的防治等。这种关联图突出了区域性。 5.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治理措施,如温室效应、炙氧层空洞、水土流失、沙漠化、酸雨等,这种关联图突出了全球性。 6.用关联图来表现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贫困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城市化等相关的社会问题。 二.考题举要 1.内地某大型铁矿区附近有焦煤、石灰石、粘土矿、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该地区接近河流和铁路干线,周围是盛产小麦、棉花的农业地区。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要求:(1)随着大型铁矿的开发,该地将建焦化厂、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请把这四个工厂的名称填入右图的工业联系空白框中。 (2)该地的主导工业部门是工业。 (3)下面四种工厂中,在该地建厂条件较好并与主导工业联系密切的是: A、重型机械厂 B、精密仪表厂 C、造船厂 D、纯碱厂

高频图表9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演示文稿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考情分析在高考中,有关本题的考查多以循环经济模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图1 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图2 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 环经济模式图 图3 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 流程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系示意图通常借助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 循环经济关联图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图示。主要呈现形式有三类 一是体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关联图(如图1); 二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关联图(如图2); 三是工业园区工业部门间关系或产业关联、生产流程关联图(如图3)。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学生填空或选择填空。

1.首先要把握该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2.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 3.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图中字母的含义 a 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 资源开发b 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 c 表示提供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给人类消费,为消费活动; d 表示废弃物排放。 生 产 活动消费活 动 d 表示废弃物排放。 废弃物排放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难点点拨】 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日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对日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不能回避和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在日照图上通常涉及下列问题: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1)纬度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2)经度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上。 4.日期、节气(季节): 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首先要明确两个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纬度差(或纬度和),可用线段法分析计算)。 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变化趋势,这就要注意以下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 首先明确图中给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向着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如果地球自转方向背向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8.日出、日落

高考地理 过程和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二、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图及其反映的地理事物运动变化规律概括如下: 趋势)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3.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的判读 该类图利用某种模式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 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等。 ①概括地理因素分布的一般规律、 特点,掌握分布模式图的由来;②把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例如,读“世

雨,夏季炎热干燥,其典型分布地区有地中海沿岸、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非洲南端的西海岸(开普敦)、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珀斯)、南美洲的西海岸(圣地亚哥)等。 4.剖面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剖面图是地理示意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规律和本质。剖面图主要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地租剖面图、土壤剖 面图、天气剖面图等,其中以地形剖面图最为常见。 地形剖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①仔细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②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④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⑤最后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判断其气候类型、 自然带类型等各种地理事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 素联系起来。用关联图考查的地理知识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四季的产生、大气的热力作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与结果、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水 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省淳中高三地理复习讲学稿之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图是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的要素等联结成图,从宏观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间的联系,从内容看,可分学科内知识联系和学科间知识联系。从结构看,可分逻辑性(紧密型)知识联系和非逻辑性(松散型)知识联系。常见如下各种形式的关联结构图: 1、——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揭示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与人类的关系 2、——某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3、——某地突出的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4、——某企业、公司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网络图等 5、——某地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治理措施 6、——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演变过程、治理措施 7、——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 如: 陆地自然环境系统相互联系示意图 地貌土壤 气候 陆地水生物 水文土壤生物 岩石圈 地貌 大气水生物地质 循环循环循环循环

整体性 陆地自然分异表现环境系统垂直分异差异性 分异规律 水平分异 纬海地 度陆形 位位 置置 1 省淳中高三地理复习讲学稿之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空气水平运动方向形成结构图 影响气候的因素示意图 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纬度 (纬度不同、热量不同) 及其季节移动因素大气环流季风环流 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夏季温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高陆海海陆度高, 冬季低,内陆降水少因素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暖流: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地形洋流 因素因素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寒流: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季风气候及其影响联系图

光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题

· · A E 0o 0o 图4 C F · · 光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读图1(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2: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 .东经70° B .东经90° C .西经70° D .西经110° 2.此日在( ) 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图2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3—5题。 3.此时“北京时间”是:( ) A .12月22日2时 B .12月22日14时 C .6月22日20时 D .6月22日8时 4.此时,下列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 .悉尼正值少雨期 B .华北平原正收割小麦 C .长江口海域盐度较高 D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当天汕头、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北京、汕头、广州 B .广州、汕头、北京 C .北京、广州、汕头 D .汕头、广州、北京 图3为某节气晨昏线图,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于p ,此时伦敦为星期六,但北京已是星期日,据此回答第6题。 6.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星期六5时 B .星期日5时 C .星期六23时 D .星期日23时 图4中,ECF 为晨昏线,读图回答7—8题: 7.若此时段后我国上空的对流层一年里达最高,则北京时间是:( ) A .18时 B .22时 C .10时 D .8时 8.若右图3中A 点正值日出,下列叙述一定可信的是( ) A .此时,在南京的旅游者感觉酷暑难忍 B .南极中山站正出现极昼 C .此日过后,堪培拉昼渐长、夜渐短 D .此时,东半球白昼的范围小于黑夜 图5中AC 为赤道,BC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D 点的地方时为15点。 读下图1、图2,然后回答9—10题。 9.图中A 、B 、D 、E 四点白昼最长的是( ) A .A 点 B .B 点 C .E 点 D .D 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45°E 、23°26′N B .A 点位于东半球 C .此时,开普敦受西风带控制 D .尼罗河进入枯水期 图 1 图2 图3 图5

高中地理《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讲解教案设计

地球光照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球光照图的判读的判断规律。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阅分析教材, 使学生具有归纳事理知识、 把握重点和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 完善知识结构。 2、 通过阅读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球光照图的判读规律 教学难点:球光照图的判读规律 课型:复习课 课时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关于地球光照图的题型浅析
有关地球光照图的试题,是初高中地理知识结合、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常见题目,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课本中 并无这样的例题。现就地球光照图中常见的侧视图和极地图,列举一些题型,供大家参考。 b5E2RGbCAP
一、地球侧视图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光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地轴可竖直,可倾斜,晨昏 线可为直线,也可为弧线,光照多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为主。 p1EanqFDPw
1.昼半球在纵切面上的投影: 判断的依据就是右下图,赤道处的昼长为 12小时,而赤道 不管哪一天永远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所以赤道处的白昼全都投影到了纵切面之上, 这个图即是 昼半球在纵切面上的投影。 图中ABC代表的是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 DXDiTa9E3d
1.
此时太阳 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3 度 26 分 S,90 度 E,理由:北极图以北出里现极夜, 说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纬度是南纬 23 度 26 分;图中经度共是 180 度,分成 6 等份,每两条经线相差 30 度,图 中正午 12 点所在的经线应是 90 度 E。 RTCrpUDGiT
2. 3. 4.
B 点昼长 0 小时。 A、B 比较,哪点线速度大?A。 C 点地方时刻为18点。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5 / 5 11.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典图1: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 典图2: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 典图3: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 考向:关联图的判读及工艺流程判读 考向: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及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 考向: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农产品特征 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象,表示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象的形成机理、因果关系和发展趋势等。在判读关联图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几步: 第1步:读图名及图文材料,把握关联图的中心内容,明确关联图的主题。 第2步:明确关联图中的各要素,把握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图中的各环节、图框、箭头及箭头指向,即关联图中的关联性。一般图框表示环节,箭头表示关联过程,箭头指向表示关联的因果关系。 第3步:依据图框所指要素及箭头逐个分析图框之间的关联性、图中各环节包括哪些要素、箭头由哪个环节指向哪个环节等。 第4步:进行各部分间的因果推理,找出规律,并进行文字表述。地理关联图的分析就是逻辑推理过程,关键是将关联图所表达的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行图文转换。

1.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解答示例: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 / 5

2.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 B.废弃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 C.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 D.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 答案 A 读图,指向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箭头,应表示废弃物流,对应图中的②。由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出的箭头,表示再生资源流,对应图中的③。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箭头代表产品流,对应图中的①。 3.该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 ) A.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 B.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 C.改变农业耕作制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D.实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 B 图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产业链不可能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区域气候不变,不能改变农业耕作制度。实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图Ⅰ为“曹妃甸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业流程图”,图Ⅱ为“曹妃甸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图Ⅰ 图Ⅱ 5 / 5

高考地理专题5.1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1. 循环经济关联图分析 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等。常见的循环经济示意图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 2为清洁生产模式流程图 根据知识间内在联系,结合关联图中的内容和箭头指向,合理分析推断。如图 2. 在循环经济关联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关键环节法 第一,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第二,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第三,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第四,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第五,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尝试法 第一,要把握关联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二,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 第三,关联图中若有填空,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填时最好采用试填法; 第四,完成解答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读的正确性。 2.循环经济关联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阅读图名,明确主题 研读图名及图文材料,明确关联图的主题是什么。工农业生产活动相关关联图要调动工农业相关知识。 第二步:理顺关系,寻找突破 (1)关注图中的各要素,把握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图中的各环节、框图、箭头及箭头指向,即关联图中的关联性。 (2)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 第三步:结合考向,依题作答 进行各部分间的因果推理,找出规律,并进行文字表述。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分析就是逻辑推理过程,关键是将关联图所表达的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行图文转换。回答关联图设置问题时,选择题侧重分析判断,综合题还要注重文字表达。 [典题示例] 下图示意某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模式,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 ) A.建材厂、火电厂、盐场 B.盐场、火电厂、建材厂 C.建材厂、盐场、火电厂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专题讲解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精讲精练】 考点1.光照图判读 【精讲】例1.读图回答问题: (1)当AB为晨线时,是________前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DF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3)当AC为晨线,此日是_________________节气。 (4)若DE为晨线,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_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DF是________线。 (5)当H处于正午太阳高度为23026,,G处区时为6点,则此时昏线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2月22日AB是晨线,北极圈以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 (2)23o 26‘N(3)冬至日(4)20 晨(5)DF或AC 【精练】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l8日,其余为l9日,涂黑部分刚好是极夜范围,A处70°N,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的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2)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既是东半球,又是中纬度的区域,说出该区域此时的昼夜长短情况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画出昏线。 【答案】(1)200S,600E(2)绘图见下图北半球部分昼短夜长,南半球部分昼长夜短(3) (3)绘图见下图

【强化训练】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2题。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700E B.900E C.700W D.1100W 2.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下表反映了某地一旗杆不同日期(二分二至日)的日影朝向,据表回答3~5题。 3.该地可能位于( ) A.赤道B.00~23026''N C.00~23026''S D.23026''~66034'' N 4.据观测,该地正午日影朝南的天数为10天,则该地的纬度是( ) A.180N B.180S C.220N D. 220S 5.当该旗杆日影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B日15时30分,则此刻全球属于B日的范围为( ) A.全球的1/2 B.小于全球的1/2 C.大于全球的3/4 D.小于全球的3/4

高中地理_《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复习有关地球运动知识的基础上,来掌握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虽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地图的方法,但是对图文结合,加工、转换地理信息的掌握还不够,部分学生对“地球的运动”知识已经淡忘,这给学生复习本节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照图的基本类型有明确的了解,知道了晨昏线的概念,掌握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方法,学会获取相关地球运动规律的信息 通过对判读方法的分析,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求真务实的精神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学会从光照图中获取信息。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光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光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评测练习

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图中阴影与非阴影区日期不同,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2,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图幅左半为东半球,阴影部分为黑夜,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⑴、读图判断下列两条经线的经度为:OA :______,OC______。 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 ⑶、E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F 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 ⑷、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 2.当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运动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则AB 为_______ (晨、昏)线,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将其转画在图2上,在两幅图上分别用阴影表示夜。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______,北京时间是 _______ 时。 (3)图中C 点位于B 点的_______方向, B 点与D 点之间最短距离约为 _______(千米)。 【参考答案】 1、⑴115°E 155°W ⑵纬度0°,65°W ⑶66°34′ 0° ⑷0:20 昼夜平分 2、(1)晨 (2)23.5°S,15°W 21(1分)(3)东南 2万 · 图1 图2 A B · 15°W 30°E · C · D · 图1 图2 A B · 15°W 30°E · C · D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

第一章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图中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均匀的),回答1~3题。 1.读图(图中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均匀的)图中C点的昼长为(C) A.24小时B.12小时 C.20小时D.10小时 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B) A.太原B.长春 C.南昌D.昆明 3.图中C点在半年后的夜长为(C) A.4小时B.10小时 C.20小时D.24小时 【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C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约是20小时。第2题,图中所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位置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第3题,半年后,时间为北半球冬至日,C点的夜长等于其在夏至日时的昼长。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4~6题。 4.四幅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C) A.甲、乙B.甲、丁

C.乙、丁D.丙、丁 5.四幅图中,北京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的是(C) A.甲B.乙 C.丙D.丁 6.四幅图中,反映一年中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早的是(A)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从各图中晨昏线与经纬线的位置关系可推知,甲图表示12月22日即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白昼最短,上海日落时间最早;乙图表示北半球夏季,北极有极昼出现,丙图表示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丁图表示北极有极昼,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 二、综合题 7.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夏至__(节气)日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是__15__时(地方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B__,昼长是__18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23°26′N,45°W)__。 (4)图中ED表示__昏__线,DC表示__晨__线。(填“晨”或“昏”) (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__。 (6)A点的地理坐标是__(23°26′N,0°)__,B点的日出时间是__3:00__。 综合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左图中阴影部分又表示西半球,P地日期为某月22日,据此完成第1~2题。

【高一必修一地理】光照图判断规律

地理其实很简单,多看图就可以了,一切题目源于课本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

地理图片常见类型及判读分析

地理图片常见类型及判读分析 一、地理平面图 平面图是用来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空间结构及分布规律的最主要方式。如反映我国的地形、河流、气候类型、农作物、纺织工业城市、铁路干线等各种地理要求素的专题地图,或反映某地区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综合影响地理环境的综合图。利用平面图可以表现或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即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和土壤之间相互联系,如我国西北沙漠环境的形成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闭塞等条件密切相关。也可以表现人文地理要求之间的关系,如我国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形成与棉花产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可以反映自然条件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如我国甘蔗制糖业与高温多雨气候之间的联系。地图有助于说明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如分布规律,如表现我国内河运输与沿海港口的水运图,或表现世界粮食,能源,铁矿等大宗物质的运输路线图。用平面图无疑也是考查学生对空间概念、空间联系、空间规律等理解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解题时一般要注意: ①填注地名时位置要到位准确,必要时用箭头指向;绘线时要注意起点、终点及走向的准确度,圈画范围时要尽可能采用闭合的曲线。 ②要注意图示区域比较典型的地理问题及原因,展开联想和综合归纳。 例1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勾绘出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用字母A、B分别注明。 并指出,A是平原;B是平原。(2)黄河上游干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量大的城市 有、、等。 (3)简答:近20年,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是针对黄河流域用水紧张的现实来设计提问,现实性与地理性有机结合,第一问并不难,但不少考生不善于画图(闭合曲线)和标图(紧靠图示区域)而失分者极多。如图所示。 第二问需展开联想、耗水量多,一般是指大的工业城市,但限定了“黄河上游”,那么主要是兰州、银川、石嘴山、包头、白银等。 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河床由于泥沙不断淤积进一步升高,汛期水患严重。二是土壤次生盐碱化,三是旱季黄河断流。解决的办法是:①加强中游地区的植树种草,水土保持工作;②加固黄河下游大堤、营造护堤林;③加强黄河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管理,节约用水。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一、光照图的基本类型及判读方法 按照投影的不同,光照图可分为侧视图、极视图和矩形图三大类。以这三种光照图为基础,可衍生出许多变式图。判读日照图时,要特别注意的是确定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位置、晨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 1、侧视图 侧视图是最常见的一种光照图,侧视图中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居中。地轴是垂直或倾斜的直线。此图中晨昏线为直线,其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且与地轴交与地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且平分赤道。在二分日时,晨昏线过南北极点,且与经线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2、极地俯视图 此类图是从南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观察到的半球昼夜分布状况。图中同心圆代表纬线,外圆为赤道,圆心为极点。以极点为中心的射线为经线。在图中,只能看到晨昏线的一半。二分日时,晨昏线为过极点的直线,全球昼夜平分;二至日时,晨昏线为弧线且与南北极圈相切。 3、圆柱投影图(矩形图) 此图是以平面形式展示的光照图,是将南北极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所以,此种投影图与实际情况相比有很大的变形。投影图缺乏立体感,判断依据主要是看晨昏线是否与极圈相切,看极圈内的极昼和极夜的分布情况,赤道上昼夜平分且日出6:00和日落18:00等情况来判断。 4、组合图与局部图 这种图一般根据经度大小变化来确定东西方向,纬度变化来推测南北方向。从而依据东西方向来确定晨昏线,在由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或昼夜半球的中线确定6:00、18:00、12:00、0:00的经线。 二、光照图的解题技巧及隐含规律 1、确定南北极 (1)侧视图中,通常是上北下南。 (2)俯视图中,逆时针自转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为南极(北逆南顺)。 (3)依据经度变化确定: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再根据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 2、确定晨昏线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按地球自转方向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2)根据昼夜半球确定: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直射点纬度的确定: ①利用南北极地区极昼极夜的范围确定直射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数和太阳直射点纬线度数互余。 ②利用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确定: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直射点经度的确定: ①利用已知时间推算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②在光照图上观察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其度数即为直射点经度。 4、寻找隐含时间; (1)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点。 (2)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点。 (3)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地方时为0:00。或者说平分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平分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00或24:00。 (4) 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经线地方时为0:00或12:00。 (5) 同一条经线上各点地方时相同。 5、确定季节 1)根据晨昏线与经线关系来确定:若两者重合则为二分日;若夹角为23°26′,则为二至日。 2)根据极昼极夜范围来确定:若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或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可判定为夏至日;反之,则为冬至日。3)根据晨昏线与纬线关系确定:若与极圈相切,则为二至日。 6、确定昼夜长短 (1)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就变长,夜就变短。 (2)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则全球昼夜平分。 (3)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 (4)根据同一纬线上昼夜弧的度数确定昼夜长短: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15° (5)根据日出、日落求昼长 昼长=(日落时间-12)×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6)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