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启示录-闵昌运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启示录-闵昌运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启示录-闵昌运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启示录-闵昌运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2 —2013 学年第1 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战争简史改卷教师:

学号:8 姓名:闵昌运得分: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启示录

闵昌运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摘要:1941年底德军兵败莫斯科城下,为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1942年7月,德军集中大量兵力在西南战线发动攻势,进攻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奋起反击。双方军队在斯大林格勒进行了长达六个半月的残酷激烈的大决战,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联军民的胜利告终。苏联军民之所以赢得胜利归功于:1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2苏联强大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3异常寒冷的天气和苏联落后的交通。德军失败的原因是:1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兵力部属分散,2集中的进攻遭遇集中的防御,3后勤供应困难,人力物力资源不足。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德国

正文: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撕毁苏德互补侵犯条约,德军实行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略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5000架飞机,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战争初期,德军由于准备充分,蓄谋已久,实力雄厚,装备精良,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轻易撕毁苏军防线,深入苏联境内达600公里。苏联由于对战争估计不足,遭受重大损失。大片领土沦陷,苏军有数百万军队伤亡并有近300万军队被俘。

德军剑指莫斯科并于1941年底攻到莫斯科城下。由于苏联军队的顽强抵抗以及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力的投入战场,再加上当时莫斯科的严寒天气,最终将德军战车阻挡在莫斯科城外,苏军随后发动了大规模反击,收复大片失地并歼灭大量德军。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削弱了德军的士气并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抗击德军的信心!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油田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的战略补给线。1942年5月,由于苏军铁木辛哥元帅发动的拙劣攻势,使得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挫败苏军的进攻并歼灭俘虏了25万红军,其中大部分是预备军。这使得当德军发动攻势时,局势变得豁然开朗,苏联人无法阻挡德军向南涌进的狂潮。

1942年7月23日,德军攻势进入高潮,进展之顺利甚至出乎德军自己的预料。当时苏军正在南部战线全面后撤,一路迅速向东撤到斯大林格勒,另一路向南退守顿河下游把守高加索油田。德

军于是兵分两路,分为A集团军和B集团军。A集团军负责进攻高加索地区,B集团军主要由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组成,任务是直取斯大林格勒,消灭集结在那里的敌人部队,占领这座城市并切断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交通。于是闻名中外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打响!

斯大林个格勒战役历时6个半月,交战双方投入了数百万的军队以及大量坦克飞机火炮,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最终以苏联军民的胜利告终!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下面仅就此次战役中苏联取胜的因素以及德军失败的原因作些探讨。

一、苏联取胜的因素

1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

德国的入侵给苏联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德军深入苏联腹地,苏联大片领土丧失,家园被毁,大量苏军伤亡或者被俘,整个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但是英勇顽强的苏联军民未被德军的侵略所征服,他们在忍受极为惨重的代价下依然坚持抗争。

斯大林曾经说过一句话:“除了苏联,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国家可以丧失这么多的领土而仍然能够继续坚持战争。”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战争最危险的时候,苏联政府机关已经撤退到后方,但斯大林仍然留在莫斯科,表明了坚决抗击的斗志。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在红军节节败退、动辄数十万人马遭受全歼的艰难日子里,斯大林以最高统帅的名义发过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要求各部队无条件地扼守所占阵地,绝不后撤。领袖的抗争意志感染着每一位苏军士兵。一步也不能后退!这应该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口号。必须顽强地坚守每一个阵地,坚守每一寸苏联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为残酷的时候,苏联军民面对大火、破坏、废墟和狂轰滥炸,没有绝望,没有屈服,他们向法西斯侵略者显示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保持平静而不惊慌失措。顽强的斗争着,坚持着,静静地积蓄力量,等待着反攻的那一天。

正是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使得他们坚持到了战争的最后,歼灭侵略者并取得了胜利!

2苏联强大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

战争初期,苏联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但经过一年的战争以及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也损失了大部分的兵力和装备。

尽管苏联军队损失巨大,但其人力的储备却远比德国人庞大。斯大林格勒战役地区位置靠东,所以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从东方来的援助,这对该城的防御大有帮助。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因为德军是攻击者,所以他们的消耗率经常要比守军高,同时他们又比较经不起这样的消耗,而苏军却能从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区得到源源不断的人员装备补给,实力的此消彼长慢慢发生,局势开始变得对苏军有利。苏联军队最后也能积蓄足够多的力量从侧翼突破以包围德军,并最终歼灭俘虏德军保卢

斯的第6集团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3异常寒冷的天气和苏联落后的交通

苏德战场上的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军队装备的数量、素质以及综合实力的比拼,很多时候还要考虑到苏联的天气状况地理状况以及苏联落后的交通。

一位德国军官曾这样描写苏联的景色:这个空间似乎是无限的,真是一望无际。景色的单调,森林、沼泽、平原的广大都使我们在心理上感到压迫。良好得大路极少,到处都是恶劣的小径,一场大雨就把地面迅速变成了泥潭,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每走一步都要陷进去。村庄是既穷又丑,所看到的尽是木屋草棚。天然环境的艰苦也使人类变得麻木不仁—他们对于气候、饥渴甚至于生死、天灾、人祸都同样地没有感觉。

苏联不像西欧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网,所以德军的闪电战在苏联广袤的领土上所能发挥的作用远不及法国战场那样迅速猛烈而有决定性。

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到11月底,冬天已经来临了。严寒的天气迟滞了德军的防御和军事移动,而苏军则利用这个机会组织起大规模的反攻一举突破德军两侧的脆弱防线,获得战场主动,包围并歼灭了德国侵略者。

二、德军失败的原因是:

1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兵力部属分散

1942年7月23日,德军攻势进入高潮,进展之顺利甚至出乎德军自己的预料。此时的希特勒准备进行一次赌博。当时苏军正在南部战线全面后撤,一路迅速向东撤到斯大林格勒,另一路向南退守顿河下游把守高加索油田。德国必须当机立断:是集中力量拿下斯大林格勒,封锁伏尔加河;还是把主要矛头指向高加索,以夺取苏联的石油。然而希特勒却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错误的认为苏军已经无力进行抵抗,斯大林格勒在向前推进中唾手可得,不必在这个方向使用重兵了。所以他不顾参谋部和前线指挥官们的劝告,放弃了德军原定的作战原则,决定加快进攻节奏。于是在讨论德军下一步军事行动的军事将领会议上,他作出了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决定并下达了第45号训令,同时向两个方向进攻。

正是这个疯狂的作战计划使本来占尽优势的德军部队被分到了多个战役方向,无形之中分散了德军的作战兵力,犯了兵家之大忌。此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就只剩下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而苏联军队却接连不断地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大量集结兵力,仅依靠保卢斯的力量根本无法攻克斯大林格勒。当希特勒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又紧急命令进攻高加索地区的第4集团军挥师北上,向斯大林格勒进发,但此时朱可夫指挥下的苏军已经有力量抵挡这次进攻。更加糟糕的是,由于第4集团军的调离,高加索前线的进攻也受到挫折。结果是两线都遭遇挫败,竹篮打水一场空。

2集中的进攻遭遇集中的防御

自从1942年夏季会战以来,德军的目标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也就足以帮助瘫痪对方的抵抗。现在他们的目标却已经变得十分明显—斯大林格勒,这就丧失了声东击西的利益,所以红军当局胆敢使用其预备队而毫不犹豫。

而且德军一再进攻斯大林格勒,不过进展很轻微,一再攻击不下,这个地区的心理重要性也就随之升高,而且这个地名本省就增强了这种心理作用。斯大林格勒对于苏联人民是一种精神象征,而对于希特勒则变成了迷魂汤。它使希特勒陷入了催眠的状态,他完全忘记了一切战略影响,就这样让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死耗着,在残酷的巷战中损失大量有生力量,并最终灭亡!

任何头脑冷静的战略分析家都能立即认清这种持续不断的消耗战是不利的和危险的,而比较经不起消耗的是德国人。所以当德军集中攻击斯大林格勒并因此不能自拔,它失败灭亡的命运也已经注定!

3后勤供应困难,人力物力资源不足

德军的夏季攻势被希特勒分割成两部分,德军必须同时努力实现两个战略目标:一是夺取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二是占领斯大林格勒。而德军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实现这两个目标。同时因为部队被分为两个方向,由于距离后方遥远,需要同时支援两方面的军队,加上交通状况差,地形不利,导致后勤保障出现严重问题。

而当冬天来临,德国第6集团军被围,后勤只能靠空军空运,对于已经遭受巨大挫折的德军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战斗力急速下降。那时德国空军力量已经遭受巨大损失,无法提供足够的运力运输大量军事物资以保障德军正常地军事行动,德军的灭亡也早已可预见。

斯大林格勒同时也是极其残酷激烈的,它消耗了交战双方巨大的有生力量。苏联由于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部队遭遇伤亡容易快速补充。而德国方面由于同时在多个战线作战,国内人力物力资源大部分已经利用,再遭遇巨大损失无法完全补充恢复,因此随着战事的延长,苏联德国的优势天平越来越倾向于苏联方向,德国覆灭的命运也已经注定!

综上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最终以苏联军民的胜利告终!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苏联之所以取胜的因素主要有:1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2苏联强大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3异常寒冷的天气和苏联落后的交通状况。

德军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是:1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兵力部属分散,2集中的进攻遭遇集中的防御,3后勤供应困难,人力物力资源不足。

参考文献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英]李德·哈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0

[2] 纳粹德国—部新的历史.[美]克劳斯.费舍尔,译林出版社.2011.09

[3] 二战沙场战将全画传之《德军四大战将》.京华出版社.2005.02

[4] 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威廉·夏伊勒,上海三联书店.2008.05

[5] 致命的错误—希特勒的第45号训令让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战史钩沉

[6] 伏尔加卫城记—斯大林格勒战役.闻立欣,域外铁血.2005.04

[7] 拯救斯大林格勒的英雄—常胜将军朱可夫.国防科技.2006.05

[8] 苏军高级将领斯大林格勒战役亲历记—最艰难的一日叶廖缅科元帅对8月23日战斗的回

忆.军事历史.2006.03

[9] 试论二战苏德战争初期德国胜利的军事原因.陈军平,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历史文化

版.2006.05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

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下表是对17世纪某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政治体制的比较,据此判断该国是() 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 2.“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焚书坑儒罢黜百家B.焚书坑儒推恩令 C.统一文字推恩令D.统一文字罢黜百家 3.今天中国象棋中的“炮”,最早写为“砲”字,而到宋代出现“砲”“炮”两字并用的现象,此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宋代() A.发明了中国象棋B.发明了火药 C.火药广泛用于战争D.西方近代火炮传入 4.下列单元主题最适合如图的是() A.侵略与反抗B.内战烽火C.近代化探索D.变法与革新 5.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实现转折 ②设驻藏大臣——西藏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③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④工业革命——开启欧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解答题 6.“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无疑是不同时期引领中国发展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顺时而变的孙中山】孙中山的一生就是“不断在挫折中修正自己”的一生。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他从一个“社会改良者”逐渐转变为一个“民主革命者”,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转变。 (1)分析促进孙中山从“社会改良者”逐渐转变为一个“民主革命者”的社会背景。 【勇于创新的毛泽东】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并最终赢得了胜利。 (2)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其“新”在哪里? 【审时度势的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重大变化,提出当今世界的两大时代主题,调整了国家政策,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 (3)当今世界的两大时代主题是什么?举一实例,说说我国是怎样顺应时代主题的。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7.“历史时期”是历史学的基本概念。阅读“我国1919年以来主要历史时期年代尺”,回答问题。 (1)写出A时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名称。 (2)B是“十四年抗日战争时期”,说出由“局部抗战”转为“全面抗战”的时间,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3)C和D两个时期同处于我国什么发展阶段?D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4)综观上述四个历史时期,概括我国1919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英文

The Battle of Stalingrad The Battle of Stalingrad (23 August 1942 – 2 February 1943) was a major battle of World War II in which Nazi Germany and its allies fought the Soviet Union for control of the city of Stalingrad (now Volgograd)in the south-western Soviet Union. Marked by constant close quarters combat and direct assaults on civilians by air raids, it is the single largest and bloodiest battle in the history of warfare. The heavy losses inflicted on the Wehrmacht make it arguably the most strategically decisive battle of the whole war.[12] It was a turning point in the European theatre of World War II–the German forces never regained the initiative in the East and withdrew a vast military force from the West to replace their losses. The German offensive to capture Stalingrad began in late summer 1942 using the 6th Army and elements of the 4th Panzer Army. The attack was supported by intensive Luftwaffe bombing that reduced much of the city to rubble. The fighting degenerated into building-to-building fighting, and both sides poured reinforcements into the city. By mid-November 1942, the Germans had pushed the Soviet defenders back at great cost into narrow zones generally along the west bank of the Volga River. On 19 November 1942, the Red Army launched Operation Uranus, a two-pronged attack targeting the weaker Romanianand Hungarian forces protecting the German 6th Army's flanks.[13] The Axis forces on the flanks were overrun and the 6th Army was cut off and surrounded in the Stalingrad area. Adolf Hitler ordered that the army stay in Stalingrad and make no attempt to break out; instead, attempts were made to supply the army by air and to break the encirclement from the outside. Heavy fighting continued for another two months. By the beginning of February 1943, the Axis forces in Stalingrad had exhausted their ammunition and food. The remaining elements of the 6th Army surrendered. The battle lasted five months, one week, and three days.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 复习试题(附解析)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复习试题(附解析)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示。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障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 ——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1)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由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罗斯福新政特点。 【答案】(1)上升(或猛增;快速增长)。 (2)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②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快速增长。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

观“斯大林格勒战役”有感

为雅利安民族的诚恳喝彩 ——观“斯大林格勒战役”有感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下简称《斯》),不同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它是德国雅利安民族在经过了六十年的深思与反省产生的一部表达德国人深深歉意的电影题材做品。剧中的情节与各种场景以及悲惨的结局,无不反映了德国民族对二战的歉疚和省悟,最终的结局是最好的明证,说明他们已深深地认清了自己对整个世界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历史告诉我们: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胜利,从来都是以惨败来收尾。 对《斯》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几个德国“逃兵”。战争的残酷唤醒了一部分的德国军官和士兵的良知。于是一群士兵开始有了逃离战场的念头,可希特勒法西斯的专职使他们不得不背负着国家的旗号,为国家而连年征战,为荣誉而背井离乡。但这些换来的是什么?是生灵涂炭,是鲜血横流。自古以来,非人性的、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都没有好的结果,都是以惨败收场。可是我之所以要为雅利安人,为雅利安民族喝彩,不是为那些逃兵怯懦的逃避战争、也不是为《斯》结局的悲惨,更不是为希特勒非正义的侵略。我为在二战结束的六十年后他们能够正确地认清自己的错误并作出如此的反应。但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以色列二战纪念碑前献上花圈,双膝跪地的时候。我就已经为雅利安民族的诚

恳与魄力而折服。 二战结束已经六十有一年,德国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当年所犯的错误。可同样作为轴心国的日本呢?对我国十三亿华夏子孙作出过什么表示没?难道就是五次三番、三番五次的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不惜扭曲历史而篡改历史教课书吗?更有一群极端分子仍然沉沦在“大东亚共荣”的空想中。我不明白所谓的“大和”民族就是这么不知羞耻吗?还有没有一点人性的良知,你们的武士道精神倡导就是“虚伪、侵略和野蛮”吗?南京大屠杀三十万中国人的头骨还散发着冷冷的寒气,东北三省生化武器遗留至今依然危害我国人民的正常生活,卢沟桥下依稀还能见到往日血染的江水。在这方面雅利安民族为你们作出了榜样。历史的铁证是不容更改的、正义真理永存世间。 雅利安民族,好样的!!! 张振东 2006-4-18

(完整word版)欧洲西部和德国学案(整理好)

欧洲西部 考纲要求: 1、欧洲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欧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填图在欧洲西部图上填注: 1、主要经纬线:40°N,北极 圈,本初子午线,30°E 2、岛屿:A B C 半岛:D E F 山脉:H G 平原: 河流:J K 海、海湾: M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经纬度:°W~°E, °N~°N 1.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带,无热带,处于西风带 海陆位置:西半部,北临,西临,南临 2.范围: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1)、为主,世界平均海拔的大洲 主要地形: 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为平原、以西为平原分布 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本区最高 (2)海岸线曲折,轮廓破碎,多、、海峡、内海和海湾; (3)冰川地貌广布; ①挪威西部沿海的②冰川作用为主的(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 ③呈波状起伏④阿尔卑斯山多角峰,宽谷 2.气候

(1)特征: 特征显著 东西差异:西部为 气候,东部为 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 气候,南部是 气候 (3)欧洲西部的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可从影响气候的因素综合分析本区气候的特点、成因。 )自西向东:降水逐渐 ,年温差逐渐 。3.河流与湖泊 (1)河流特征:河网 ,水量 ,因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不利于长河的形成,河流短小 (2)主要河流: ①多瑙河:全长2850 m 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注入 ,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也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主要流经的国家有哪九个? ②莱茵河:源自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北麓,流经德国 工业区,向北注入 (荷兰鹿特丹);被称为“黄金水道”,是欧洲乃至世界航运最繁忙的河流。 ③运河:莱茵—多瑙河运河、基尔运河(北海---波罗的海运河) (3)湖泊:主要分布在 (多为 作用形成)。千湖之国是 (4) 分析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三.人文特征 1、国家和居民 (1)国家和地区:有世界最小的国家 (2)居民: 人种为主,人口稠密区沿着 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2、欧洲经济发展的条件: 有利: 不利: 3农业 (1)乳畜业 分析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原因: (2) 地中海式农业,园艺业 地中海沿岸地区,适宜 、 、 和葡萄等果树的栽培,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 (3)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 交汇)—— 渔业发达,如挪威、冰岛、丹麦等。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练)(解析版)

1.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 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中“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役。B项正确。 2.二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由英美军队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这次会议在图中何处召开()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C 【解析】图中①位置是苏联的雅尔塔,图中②位置是埃及的开罗,图中③位置是伊朗的德黑兰,图中④位置是德国的波茨坦。据所学可知,1943年开罗会议结束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又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故C项正确。 3.以下二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基础篇

【答案】D 【解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是美、苏、英、中等26国;《开罗宣言》是美、英、中三国;《雅尔塔协定》是美、英、苏三国;《波茨坦公告》是美、英、中三国。故选D项。 4.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我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这一现象说明() A.苏联的实力最为强大B.罗斯福称霸野心最大C.三国的争霸意图显现D.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答案】C 【解析】美、英、苏三国在“世界主宰”和“宇宙主宰”问题上的争论,反映了它们争夺世界霸权的企图。C项正确。 5.加速下图所反映事件到来的因素有() ①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放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③雅尔塔会议的召开④中国抗日军民发动战略反攻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雅尔塔会议主要讨论了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并未涉及日本问题,③错误;①②④均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故选C项。 6.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启示录-闵昌运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2 —2013 学年第1 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战争简史改卷教师: 学号:8 姓名:闵昌运得分: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启示录 闵昌运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摘要:1941年底德军兵败莫斯科城下,为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1942年7月,德军集中大量兵力在西南战线发动攻势,进攻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奋起反击。双方军队在斯大林格勒进行了长达六个半月的残酷激烈的大决战,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联军民的胜利告终。苏联军民之所以赢得胜利归功于:1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2苏联强大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3异常寒冷的天气和苏联落后的交通。德军失败的原因是:1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兵力部属分散,2集中的进攻遭遇集中的防御,3后勤供应困难,人力物力资源不足。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德国 正文: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撕毁苏德互补侵犯条约,德军实行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略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5000架飞机,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战争初期,德军由于准备充分,蓄谋已久,实力雄厚,装备精良,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轻易撕毁苏军防线,深入苏联境内达600公里。苏联由于对战争估计不足,遭受重大损失。大片领土沦陷,苏军有数百万军队伤亡并有近300万军队被俘。 德军剑指莫斯科并于1941年底攻到莫斯科城下。由于苏联军队的顽强抵抗以及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力的投入战场,再加上当时莫斯科的严寒天气,最终将德军战车阻挡在莫斯科城外,苏军随后发动了大规模反击,收复大片失地并歼灭大量德军。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削弱了德军的士气并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抗击德军的信心!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油田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的战略补给线。1942年5月,由于苏军铁木辛哥元帅发动的拙劣攻势,使得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挫败苏军的进攻并歼灭俘虏了25万红军,其中大部分是预备军。这使得当德军发动攻势时,局势变得豁然开朗,苏联人无法阻挡德军向南涌进的狂潮。 1942年7月23日,德军攻势进入高潮,进展之顺利甚至出乎德军自己的预料。当时苏军正在南部战线全面后撤,一路迅速向东撤到斯大林格勒,另一路向南退守顿河下游把守高加索油田。德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 解析)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 ——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 (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雅尔塔会议 (2)不同意。作者仅看到美苏军事因素对打败日本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亦可)对打败日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决定在打败德国后对日本作战等。 (2)不同意,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等,从材料不难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红军、综合因素等是致使日本战败的原因。显然,这样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在抗战中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是不争的事实。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同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

斯大林格勒战役电影简介

斯大林格勒战役电影简介 《斯大林格勒战役》影片是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品,在描写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同时,探讨了两个受害人因战争改变命运的经过。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电影简介,供大家参阅! 斯大林格勒战役电影剧情简介这是二次大战中,德国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一役,影片在描写战役的同时,企图探讨两个受害人因战争改变命运的经过。1942年深秋,一列往苏联驶去的列车上,两名德国士兵汉斯及洛奴打赌谁可以保住生命,经过多场战斗的摧残,他们竟然…… 本片由电视剧压缩而成,市面上流传的版本或长或短。影片从德军将领汉斯和一群德国士兵的角度,描写攻打斯大林格勒这一场二战中最惨烈的战役。 1942年,德军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在利好情势的刺激之下,希特勒不顾劝告,做出了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决定,这是希特勒在战争时期所作的对德军命运最有决定意义的一项决定。从5月到7月,德军在获得了一系列胜利后,在南方重获战略主动权,开始向斯大林格勒推进,希特勒实施了他蓄谋已久的“蓝色计划”,从而拉开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 时间来到1942年的深秋,几个不久前还在温暖的海滨休整中,

尽情地享受着度假乐趣的普通德军士兵,被一阵急促的军乐打破了平静,大家急忙集合,在几个人受勋以后,他们匆匆登上了一列开往苏联的列车,随部队调往了斯大林格勒前线。此时的他们谁也没有意识到迎接他们的将是怎样严酷的考验。两名德国士兵汉斯和洛奴还满不在乎地在火车上打赌:谁可以保住生命。 经过多场战斗的摧残,很快他们就被残酷的战火吞没了。随着冬天的来临,严寒成了比战斗更可怕的东西。在冰天雪地间,他们想的不是如何作战,而是如何活下去。此外,上校残忍苛刻的要求,几乎让士兵们失去了喘息的空间,他们不但要受到来自死亡和战火的威胁,还有上级的刁难,但是他们必须服从,这就是军人,最终,不堪忍受的士兵们将上校杀死在了雪地中,然后侵占了他的屋子。而此时他们才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他们自身的渺小,他们开始寻求反抗,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朝不保夕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做出的举动。 然而最终德军的溃败仍旧像一场不期而至的大灾难,出于求生的本性,士兵们开始在雪地里跋涉,路上他们遇到了一群苏联难民,战争带给他们的同样是无尽的痛苦,战争摧毁了一切,他们的命运是一样的,不管是士兵还是百姓。当他们最终捡到医生的证明赶到机场的时候,以为终于可以逃离这个人间地狱了。但是他们的磨难并没有结束,一群士兵试图搭上最后一班飞离斯大林格勒的飞机,然而,那些军官们依然凭借特权而早早地登上飞机,离开了这个鬼地方。 绝望的士兵奋力追赶着起飞中的飞机,因为他们知道,对于当时

上海市嘉定区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嘉定区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第四次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日本侵略者左脚深陷中国大陆,右脚艰难迈向太平洋。下列符合其主题的是 A.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B.国共开始合作抗日 C.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D.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答案】C 【解析】 根据漫画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军人一只脚深陷中国大陆沼泽中,另一只迈向太平洋,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941年12月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的时候。A项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日本在1937年就已经是在海上封锁中国,时间错误,因此排除;B项国共开始合作抗日是在1937年,时间错误,排除。C项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结合史实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陆牵制了60%的日军,使日本深陷战争泥潭,符合题意;D项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在1937年,时间错误,排除。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和漫画信息分析出时间,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了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由此对选项事件的时间进行分析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2.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诸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或“治世”局面。这对我们当今构建社会的重要启示有() ①关注民生,积极发展生产力 ②重视人才,努力发展教育事业 ③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④政局稳定,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乐业”。“④政局稳定,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符合当今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排除。故选C。【点睛】 注意识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重要史实及其影响。另外,也要注意问题的角度,是对“当今构建社会”而言。 3.他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是 A.秦始皇B.张骞C.汉武帝D.班超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B符合题意;秦始皇建立秦朝,A排除;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C排除;班超在东汉时期出使西域,D排除。故选择B。 4.《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上述说法是因为1921年 A.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故A不符合题意。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B符合题意。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故C不符合题意。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是在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检测:第三单元6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莫斯科战役 C.中途岛海战D.阿拉曼战役 解析:选A。注意毛泽东这段话中最后一句“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由此可判断这场战役使德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开始,故A项符合题意。 2.1942年,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军将领隆美尔率领德意志军队攻入埃及,威胁开罗和苏伊士运河。英军调兵遣将,于10月在阿拉曼发动反攻,大败隆美尔。该战役中指挥英军作战的是() A.艾森豪威尔B.蒙哥马利 C.巴顿D.戴高乐 解析:选B。在非洲同隆美尔作战的英军将领是蒙哥马利将军,故选B项。 3.下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五次战役的顺序是() ①莫斯科战役②诺曼底登陆③不列颠之战④中途岛海战⑤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③④①⑤②B.①④③②⑤ C.③①④⑤②D.③①⑤②④ 解析:选C。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9~12月)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列颠之战是1940年6月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中途岛海战(1942年5月)成为太平洋战场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故答案选择C项。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这方面的典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战役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了吧。 在这场战役中,伤亡人数达到70万人。也算是最惨痛的战役了。 今天第一次在UME影城看的。观影效果还不错。3D眼镜设计的比较服帖,让我这个戴眼镜的都比较舒服。 下面说说这个由老毛子跟山姆大叔合拍的《斯大林格勒》吧。 整体色调昏暗。开始根本看不出他们谁是苏军,谁是德军。衣服看不太清。不过没关系,你慢慢看,谁是傻子,谁就是德军了。qq的个性签名德军在这里就是战斗力为5的渣,苏军一个个(尤其是这几个主角),完全就是开了挂的乔峰之流。 这几个主角不仅能躲避任何机枪扫射(偶尔会挂个彩),而且在坦克长驱直入猛烈轰炸之后,有人还能继续存活。 要不是到了片子最后,为了体现为国为民为党牺牲小个体,拯救全人类,他们叫自己人炸毁整个建筑,我估计主角还死不了呢。卜组词 这片子其实就是六个男人跟两个女人的故事。 叙事的方式还是不错的。从日本前两年的大地震开始,一个俄罗斯人给一个被埋住的女孩子讲述自己母亲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遭遇。 不知道俄罗斯人是何想法。他们本来跟日本人关系也不太好,本片以日本大地震为引线,是为了展示自己热爱和平,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么? 进入正题之后,感情故事分为了两派。一边是五个男人跟一个俄罗斯妹子的防御战。一边是德国军官与俄罗斯地下美女的偷情故事。

那个俄罗斯妹子——卡嘉,长得还挺好看。我认为也演的很真实。也许他们打仗并非自己所愿。遇到了国仇和家恨,而且有个妹子正需要自己的保护,每个人都拼了命一样。 德国军官既理性又感性。首先他是个普鲁士贵族,他身为一个军人,打仗就是他的天职,只要名誉和胜利,不会为政治所利用。而且人家都是打明仗,很讨厌俄罗斯人打黑枪。感性的是,他为了地下美女被上司骂的狗血淋头也不怕,最后也是为了给美女报仇才冲到房子里最终丧命的。 比较搞的是,德国军官组织一部分士兵准备进攻房子。军官给士兵们进行洗脑演讲。什么为了女人,为了国家之类的。讽刺的是,他们的背后,是一堵墙,墙上刻着斯大林的雕像。 本片中让我感动的两个场景。 第一是苏军划着船渡过了伏尔加河,准备登陆的时候,德军引爆了油罐。强大的苏军个个身上冒着熊熊烈火,仍然无畏的冲向德军阵营。 德军的战壕里还有机枪在等着他们。可以说是伤亡惨重。基本没什么人能活下来。基本上都烧死了。但是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冲进德军战壕,给德军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第二是妹子卡嘉要过生日,几个大老爷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找生日礼物,用最简陋的东西,办了一场“豪华”的生日派对。这是战争的前夕,在这场戏里,几个老爷们都立了满满的死亡FLAG。于是第二天,几个男人都牺牲了。妹子则留在了一个最安全的地方。 故事才得以继续。谁也不希望发生战争,让我们为在战争中死去的军人和平民们致敬。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和胜利》说课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和胜利》说课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和胜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是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胜利,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胜利,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英军在阿拉曼战役胜利,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第二,二战的胜利。在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变的形势下,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通过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了合作。加之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三,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二)、说重点、难点: 1、重点一: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材的中心环节之一。它使苏德战争的进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极大提高勒苏联的国际威望,鼓舞勒世界各国人民;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合作与团结,促进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因此重点讲解。 突破策略: (1)让学生阅读、看《地图册》战争形势图。 (2)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视频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讲解。(3)思考讨论:为什么发生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会是整个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2、重点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第二战场的开辟、苏军在东线向德军发动猛攻,两个战场遥相呼应,这样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便陷入东西两面夹攻之中,腹背受敌,加速了走向灭亡的过程。因此重点讲解。 突破策略: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五篇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五篇《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一)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斯大林格勒作为苏联的重工业基地和交通要道而受到德国炮火的青睐,希特勒认为打下斯大林格勒就能大大的折损苏联的工业发展。它的惨烈从大规模的空袭、巷战、平民的死亡就能看的出,这场战役超过了200万! 是名副其实的绞肉机。从这次战役中也反映出苏联人民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而付出的巨大损失和贡献。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出现了朱可夫、崔可夫等英雄指挥官,战争成就了很多的英雄但更多无辜的人是牺牲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明了电脑、导弹等新式科学技术,战争是人类科技、思想的一次发展机会但更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一次大清洗。

凡是都有着双面性,而战争显然是弊大于利。战争是人类贪婪的表现和深深的悲哀,愿人们能真正的在无数次战火的洗礼中变得更文明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德国导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优秀作品。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次大战中,德国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一役,也是欧洲战场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苏联红军用自己的肉身挡住了德国炮弹和飞机的轰炸。影片在描写战役的同时,企图探讨两个受害人因战争改变命运的经过。 1942年,几个很普通的德军士兵从温暖的海滨随部队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很快他们就被残酷的战火吞没了。随着冬天的来临严寒成了比战斗更可怕的东西。在冰天雪地里他们想的不是如何作战,而是如何活下去。每天都有上千德国士兵死亡。德军的溃败就像一场大灾难,士兵们一个个死去,最后的两个人在幻想着回乡的温暖中冻死在了白色的冰面

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上册 3.4.2《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 同步练习 (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4.2《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决定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英法美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了对德国军事占领,彻底打败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等决议,C符合题意;A项是苏美中英召开的会议,会上敦促日本舞跳价把窃取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的决议,B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为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晤。D为了商讨对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会议,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故本题选C。 2. “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联。”该协议出自()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苏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联”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的协议出自雅尔塔会议,故选D;ABC中会议的召开都在二战爆发以前,与题意不符,排除。 3. 1945年,德日法西斯行至末路,胜利归于正义。德国和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时间是( ) A. 5月2日、8月15日 B. 5月8日、9月2日 C. 5月2日、5月8日 D. 8月15日、9月2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1945年5月8日,德国代表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故选B。 4. 丘吉尔在谈及自己参加某次会议的感受时说:“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下列各项与他所述会议内容有关的是() A.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C.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D.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 【答案】D

欧洲西部与德国教学设计

欧洲西部与德国教学设计 长治县五中郭艳霞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构思 “欧洲西部”即是初中学段的必学章节,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德国因其鲁尔区作为世界传统工业的典范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的教学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学生在初中的基础非常薄弱,甚至初中根本没有开设地理课,这次的复习实质上等同于上新课,但又不能等同于初中的新授课。要把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 首先在内容上,这部分内容容量很大,如何在一个课时能顺利完成,必须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才能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就必须进行大胆的剪裁,删除一些细枝末节,而留取重要的信息。 其次,在要求的层次上要达成的目标应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的双重目标,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注重欧洲西部和德国的位置、范围和区域地理特征等知识的复习巩固,更要注重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这部分内容虽说应该是学生在初中应该学过的内容,但由于学生基础的问题,还有需要提升到高考的备考高度,需要扩充、挖掘的内容非常多,怎么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既能补充初中基础,又能提升地理高考考试能力,是本节课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在区域地图上找出并识记欧洲西部地区和德国的位置、范围;找到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以及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原因。 4.进一步掌握从图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完成地图填充,让学生知道并识记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的地形单元等,掌握借助读图和绘图技能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探究欧洲西部气候的成因,学会从地理的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地理环境要素角度,论证气候的形成原因、形成方法、和思路。 3、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4、运用工业区位分析方法去分析鲁尔区的兴衰,并探究对我国传统工业的借鉴意义,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的气候成因。 2.德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鲁尔区的工业发展。 (二)难点 欧洲西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形成原因。

世界史上的主要战争

世界史上的主要战争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我们总结世界历史,其中重要的战争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有关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内容在其他专题中已述,此专题不再赘述,本专题力求紧扣初中历史课程课标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 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 一、知识链接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过程: 爆发: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重要战役:1914年,马恩河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 影响: ⑴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 战争。⑵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⑶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 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过程:

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战火扩大标志: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战火进一步扩大,大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的转折点: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结束标志:1945年5月,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 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影响: ⑴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 数财产被毁。 ⑵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冷战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时间:1947年-1991年 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 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 实施。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影响: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霸权野心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威 胁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四)中东战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