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18.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感染、缺氧、摄入不足等原因,引起新生儿皮肤即皮下脂肪变硬伴水肿,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20.低出生体重儿:指初生1小时体重不足2500克,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多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21.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22.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2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24.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肺炎。

25.差异性青紫:早期发生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晚期可发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此时,右心室增大,而且出现持续性青紫,由于导管处发生右向左分流,下肢青紫比上肢严重,即称之差异性青紫。

26.艾森曼格综合征:右心室压力高过左心室,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27.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指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双肾弥漫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水肿、血尿、少尿、高血压为特征。

28.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9.骨髓外造血:在婴儿时期某些情况下造血需要增加,肝、脾和淋巴结又恢复到胎儿期的造血状态。

30.生理性贫血:出生后2个月~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x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

31.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32.化脓性脑膜炎: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35.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36.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次要类型。

37.结核性脑膜炎:为结核杆菌侵犯脑膜所致,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一年以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个月~6个月最易发生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

1.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到2个月的腹泻。

10.营养不良:因缺乏热能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12.原发性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为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13.惊厥:指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是一种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是儿科较常见的急症,尤以婴幼儿多见。

14.癫痫持续状态:凡一次癫痫发作(或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而间歇期意识无好转超过30分钟者均称之。

15.中性温度:指能够维持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人耗氧量最低,新代率最低,蒸发散热亦少。

2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饮食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步转为正常。。

25.肾病综合征: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

2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病,因体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失常,导致以骨骼改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28.原发综合征:指肺的原发病灶肺门肿大的淋巴节炎及与之相邻的淋巴管炎。

31.高血压脑病:急性肾炎由于血压升高,脑血管痉挛,导致缺血缺氧、血管渗透性增高而发生脑水肿。表现为血压突然上升后患儿楚轩剧烈头痛、呕吐、复视或一过性失明,严重者突然出现惊厥、昏迷。32.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以肾小球弥漫性病变为主的急性免疫反应性疾病。绝大多数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急性感染后所致,典型表现为水肿、血尿、高血压。

33.潜伏青紫型:见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故平时血液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剧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下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血液可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等。

34.青紫型:某些原因(如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致使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使血流经常从右向左分流时,或因大动脉起源异常,使大量静脉血流入体循环,均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等。

35.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分流,如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右位心等。

1周岁完成免疫程序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2营养不良(PEM)的病因长期摄入不足(最主要);消化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多;消耗量过大。最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最严重并发症自发性低血糖。最早出现的表现体重不增。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3新生儿Apgar评分法的容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力和皮肤颜色。

4营养不良的临床分型体重低下型,生长迟缓型,消瘦型。

6新生儿败血症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疗程要足。

9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无分流型。

24小时开始排泄胎粪,约于3~4天排完,若超过24小时不见胎粪排出,应检查是否存在肛门闭锁。

19.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母亲因素和胎儿因素两大类。

20.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常有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智能落后、手足徐动症等后遗症。

21.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有产前宫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

22.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中含饱和脂肪酸成分多,熔点高,低体温时易于凝固。

23.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的原始反射觅食反射、允吸反射、握扶反射、拥抱反射。

24.小儿腹泻,病毒感染多见为轮状病毒,细菌感染以大肠杆菌为多见。

25.引起腹泻的主要的腹泻源性大肠杆菌有ETEC、EIEC、EPEC及EHEC。

26.腹泻安病程分型:急性2周以,迁延性2周至2个月,慢性2个月以上。

27.脱水依程度分为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

28.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两种特殊类型是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炎。

29.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L/分~4L/分,鼻前庭给氧,氧流量为0.5L/分~1L/分。

30.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并发肺脓肿、脓胸、脓气胸。

3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症状为乳肿、血尿、高血压。

32.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重度浮肿、高胆固醇血症。

3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原菌是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34.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三个阶段。

35.小儿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而成人血容量占体重的6~8%。

36.贫血程度的判定一般根据周围血血红蛋白级红细胞数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

37.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却除病因、给予铁剂。

38.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12或叶酸或同时缺乏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39.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性低钠血症、脑积水。

40.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41.风湿热病理过程急性渗出期、增殖期、硬化期。

42.风湿热心脏炎表现包括心肌炎、心膜炎、心包炎。

43.21—三体综合症的染色体异常可分为标准型、易位型、嵌合型。

4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分为散发性和地方性。

45.原发综合征病理包括肺部原发灶、支气管淋巴结病灶、淋巴管炎。

46.勇于结核菌素试验的抗原制品有两种,即旧结核菌素(OT)和结核菌蛋白衍生物(PPD)。

47.结核性脑膜炎,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前驱(早)期、脑膜刺激(中)期、昏迷(晚)期。

48.抗结核药物中杀菌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

试述婴儿期生长发育特点。①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②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够成熟完善,尤其消化功能不完善,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病能力较弱,易发生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各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意义。

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 秒;3 个月时抬头较稳,4 个月时抬头很稳。6 个月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 个月时能坐稳。7 个月时能有意识的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或从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8~9 个月可用双上肢向前爬,11 个月可独立片刻,15 个月可独走稳,24 个月时可双足并跳,30 个月时可独足跳。

评价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①体重: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和营养状况的指标。1~12岁后Kg=年龄*2+8②身高:反映儿童远期的营养状况(年龄*7+75)。③坐高:代表头颅和脊柱的生长。④头围: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33~34cm。

⑤胸围:反映肺与胸廓的生长。⑥上臂围: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肤和皮下脂肪的生长。

测骨龄有何意义?骨化中心的出现可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用X 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以判断骨骼发育情况,并将其标准化,即测定骨龄(boneage)。婴儿早期应摄膝部X线骨片,年长儿摄腕部X 线骨片。根据骨龄发育水平可以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激素缺乏症骨龄明显延后。

前囟的生长发育规律是什么?前囟发育异常有哪些临床意义?

前囟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 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在1~1.5 岁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迟闭、过大见于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饱满提示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前囟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头围有何临床意义头围是反应颅骨与脑发育,过大常见于脑积水,过小常见于头小畸形,大脑发育不全等。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1 周如摄入不足,加之水份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在生后3~4 天达最低点(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7~10 天应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如体重下降超过10%或至第10 天还未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则为病理状态。

简述2:1 等含钠液、2:3:1 溶液的组成、各自的力及适应证。

混合溶液是由各种等溶液或与葡萄糖溶液按不同比例配制而成。2:1 等含钠液由2 份生理盐水,1 份1.4%碳酸氢钠溶液组成,等,用于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2:3:1 溶液由2 份生理盐水,3 份5%~10%葡萄糖液,1 份1.4%碳酸氢钠液组成,1/2 ,用于等渗性脱水补充累积损失量。

如何补充累计损失量?

①首先根据脱水程度确定输液量,轻度脱水约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②根据脱水性质确定输液种类,低渗性脱水应补给2/3 含钠液,等渗性脱水应补给1/2 含钠液,高渗性脱水应补给1/3~1/5 含钠液。若脱水性质不明,先按等渗性脱水补充。③确定输液速度,

原则上先快后慢。重度脱水患儿应快速输入等渗含钠液(生理盐水或2:1 液),按20ml/kg于30 分钟至1 小时静脉输入,其余累积损失量补充于8~12 小时完成。④严重酸中毒者补给碱性液,见尿后及时补钾,有低钙、低镁者予相应补充。⑤对于高渗性脱水需缓慢纠正高钠血症(每24 小时下降<10mmol/L),也可在数日纠正。有时需要用力较高、甚至等液体,以防血钠迅速下降出现脑水肿。

手足搐搦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1)惊厥多突然发生,常见于婴儿期,尤以2~6 个月多见,多表现为四肢抽动,面肌颤动,大多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后自然缓解,每次缓解后一切活动如常为本病最大特点,每日发作数次或数十次不等,一般不发热。

(2)喉痉挛多见于6 个月以下婴儿。由于喉部声带肌肉痉挛,引起吸气困难,吸气时发出喉鸣,重拄可发生窒息,甚至心脏停搏,虽少见,但极严重。(3)手足搐搦为本病特有表现,多见于2 岁以上小儿。描述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骨骼的X 线表现特点。

长骨正位片常有以下特点:骨骺软骨盘明显增宽(>2mm),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质明显稀疏,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易弯曲或骨折。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骨骼畸形有哪些?

(1)头部:头颅畸形,如:颅骨软化,方颅,出牙延迟,囟门晚闭。

(2)胸部: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肋膈沟轻者表现肋外翻。

(3)四肢:手腕踝部的手镯、脚镯,下肢“0”形或“X”形腿。

(4)其他:脊柱的后突或侧弯,扁平骨盆或三角骨盆。

治疗:饮食和护理增加含维生素D 的食物,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增加日光照射,预防各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和传染病。衣服宽松,不要让病儿勉强坐或立,以防畸形和骨折。维生素D 疗法根据病情采用普通疗法或突击法,口服维生素D 制剂或肌注维生素D。钙剂口服葡萄糖酸钙或其他钙剂。外科手术矫形较轻的畸形能自行恢复正常,对留有严重的上下肢骨骼畸形,在4 岁后考虑外科手术矫形。

[题目]简述新生儿窒息的病因

凡引起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以引起窒息。

孕母患全身性疾病、产科疾病、母吸毒、或母高龄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

脐带脱垂、绕颈、打结等。早产儿、畸形、羊水或胎粪吸入、宫感染等。手术产(高位产钳、臀位、胎头吸引)、产程中药物(如麻醉、镇静剂和催产药)应用不当等。

简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

①胎儿缺氧(宫缺氧)早期胎动增加,胎心增快,>160 次/分;晚期胎心和胎动均减慢,胎心不规则,羊水污染。②Apgar 评分低下。③各器官受损。可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出血、心衰、心源性休克、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肾功能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低钠血症、低钙血症等。

新生儿窒息的ABCDE 复方案①吸尽呼吸道粘液;②建立呼吸,增加通气;③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每搏输出量;④药物治疗⑤评价。前3 项最为重要,其中①是根本,通气是关键。

新生儿窒息的并发症。①心源性休克、心衰和持续胎儿循环;②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③肾衰竭,肾静脉栓塞;④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出血;⑤酸中毒,低血糖和电解质紊乱;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激性溃疡;⑦黄疸加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的发病机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肺泡壁表面力增高,肺泡萎陷,肺不,缺氧、酸中毒,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压力增高,卵圆孔及动脉导管开放,右向左分流,肺灌流量下降,肺组织缺氧更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纤维蛋白沉着,透明膜形成,缺氧、酸中毒更重,造成恶性循环。

临床特点、X 线表现?①多见于早产儿;②出生6 小时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呻吟;③两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细湿啰音;④重者多死于3 天之;⑤X 线:两肺透光度下降,有弥漫性均匀的网状细小颗粒状阴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重者“白肺”。

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临床指标:①呼吸困难:在安静时呼吸频率持续超过60 次/分,或低于30次/分,出现节律改变甚至呼吸暂停,三凹征明显,伴有呻吟;②青紫:除外周围性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青紫;

③神志改变:精神萎靡,反应差,肌力低下;④循环改变:肢端发凉。皮肤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足跟部>4 秒),心率<100 次/分。

临床指标中①、②为必备条件,③、④为参考条件,无条件做血气时若具备l 临床指标①、②项,可临床

诊断为呼吸衰竭,积极按呼吸衰竭处理。血气指标:①I 型呼吸衰竭PO2<6.67kPa(50mmHg);②II 型呼吸衰竭PO2<6.67kPa(50mmHg),PC02> 6.67kPa(50mmHg),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何特点?

①黄疸于生后2~5 天出现,足月儿在14 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 周;②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③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 μmol/L (12.9mg/dl);早产儿< 257 μmol/L (15mg/dl),结合胆红素< 34 μmol/L (2mg/dl)。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何特点?

①黄疸出现过早,在24 小时出现;

②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 (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每日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 dl);

⑧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

④黄疸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

⑤结合胆红素34 μmol/L (2mg/ dl)。

新生黄疸儿治疗

①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为目前应用最多而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光照使皮肤浅层组织的非结合胆红索,转变为水溶性产物,经胆汁和尿液排出。

②药物治疗肝酶诱导剂,补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肠道益生菌可改变肠道环境,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对减轻黄疽有辅助治疗作用

③换血疗法可置换出血中游离抗体、致敏红细胞和大量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纠正贫血。

简述核黄疸四联症。①手足徐动;②眼球运动障碍;③听觉障碍;④牙釉质发育不良。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体温升高、不升或不稳定;(2)精神萎靡、嗜睡、面色欠佳;(3)呕吐、拒奶、不哭、不动;(4)黄疸,肝脾肿大;(5)皮肤淤点、淤斑、DIC 症状;(6)可有休克表现(皮肤花斑、脉细速、尿少、尿闭、血压<4~6kPa;(7)中毒性肠麻痹,易并发脑膜炎。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依据是什么?(1)胎膜早破史,产程延长;(2)羊水混浊、发臭;(3)胎儿窘迫(4)母孕期感染史;(5)新生儿窒息;(6)生后有皮肤粘膜损伤或感染(如脐炎、脓疱疹)。

1.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首发皮肤紫癜、少数腹痛(可伴有黑便血便肠梗阻套叠)关节痛(肿)肾脏症状(肾炎血尿蛋白尿肾衰)出现

特点?多见于下肢和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严重者延及上肢和躯干,紫癜大小不等,呈紫红色,高出皮肤,可伴有荨麻疹、多型红斑和血管性水肿,少数重症紫癜可融合成大疱以至出血性坏死。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1.卧床休息。糖皮质激素:适应症:腹痛关节痛,不能改善预后,预防肾病;免疫抑制剂:重症紫癜肾炎;抗凝:肝素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其他钙剂中成药

简述川崎病的诊断标准?(1)持续发热5 天以上;(2)结膜充血;(3)口唇鲜红、破裂和梅舌;(4)手足硬肿、掌趾红斑、指趾脱皮;(5)多形性红斑样皮疹;(6)颈淋巴结肿大。6 条中具备包括发热在的5 条即可确诊。治疗:1、阿司匹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迅速退热预防冠脉病变;2、糖皮质激素,促进血栓形成慎用;3、其他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双嘧达莫,补液,护肝;冠脉病变者心脏搭桥手术;4、IVIG

儿科学重点总结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 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 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后半年每月增长。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的发育 1.囟门 前囟:出生时~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 摄左手X线片。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儿科学期末复习重点

儿科学常考点(分章节) 一,绪论: 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腹泻)、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 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12月时为出生时3倍 3、身高(长):1岁时75cm。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 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1. 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 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 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 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 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 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 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 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 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 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 C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 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 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 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 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 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内 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 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 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 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 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 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 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是儿科主治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儿科主治考试中占着比较大的比分,很多考生感觉儿科学的考题很容易出错,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儿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学考试需要知道的知识点: 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幼儿期:1岁至满3岁。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青春期:10~20岁。 2.儿科学知识点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儿科学知识点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儿科学总结知识

适应性变化各系统要经历逐渐成熟过程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es : <-H 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O 神经系统的发育相对成熟窒息:呼吸辅助肌未成熟,对刺激的反应较弱所致。尤其是W LBW .温度:体表面积大、皮肤和皮下脂肪薄、缺乏棕色脂肪,很容易引起低体温,蒂要保暖(中性温度) 呼吸暂停:32周前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气道易受压,疾病状态 CL D : 高浓度氧和机械通气;肺组织炎症反应,以及其修复过程;导致肺不张、纤维化、肺气肿和肺实质损伤;慢性呼吸窘迫和氧依赖。P DA : 可以无症状,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P DA :呼吸窘迫恶化、呼吸暂停伴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心脏杂音和心哀。限制液体入量,消炎痛(布洛芬),手术结扎 消化:需要胃管喂养人乳强化剂、胃肠外营养 H 早产儿特点及疾病神经系统:PVH-IVH , 20 -40% , 32周前的室管膜下存在生发基质(很薄、缺乏支待组织),破裂出血 严重者病情突然恶化、休克、呼吸暂停、惊厥、昏迷和贫血 PVL : 脑室周围脑白质局部缺血性坏死。继发于:缺氧、缺血、低血压。新生早期往往无症状,如果早行颅脑超声能早发现,与脑性瘫痪有关。 RO P(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高氧,小动脉痉挛,内皮受损。恢复血氧后,视网膜出现不受控制的异常血管增生,出血和渗出物进入玻璃体,血管进入玻璃体,血管纤维化,视网膜脱离。(合理用氧,Pa02<80,缩短时间,V LBW 生后4-6周开始间接眼底镜随访)生理性黄疽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猪留 O 上皮珠和“马牙”足月新生儿生后3-5天可出现 2-3周后消退 -—l 生后5-7天可见阴道流出少昼血液,1-3天自止O 假月经 新生儿总论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 跻带结扎至生后28天内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 妊娠满28周至生后未足7天新生儿分类r 早产儿(preterm infant :<37周孕周胎龄0(足月儿(f ull-term infant):37 -<42周过期产儿(post-term infant :?42周超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9 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9 出生体霆 1低出生体重儿<25009 正常出生体重儿?2500-<40009 巨大儿(G iant infant)?40009 小于胎龄儿(SGA (第10百分位以下)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0(适于胎龄儿(AGA (第10-90百分位)大于胎龄儿(LGA (第90百分位以上)早期新生儿:生后1周内生后曰龄分类0/晚期新生儿:(生后2-4周)高危妊娠孕母的婴儿孕母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的婴儿孕母在妊娠曾发生疾病史的新生儿兄姐在新生儿期有因严重畸形或其他疾病死亡'·············································································高危儿(h i gh risk infant) 言异常分挽的新生儿: 婴儿在出生过程或生后发生不正常现象 i 早产儿或过期产儿,SGA或LGA ,出生体重<2500g 七保暧 母乳,按需 呼吸管理皮肤粘膜的护理 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 疾病筛查:PKU 、T S H 有疾病的新生儿 其他 生后3~4月 自然消失有利于精细运动发育 吸 吮反射 ( Su ck reflex) 觅食反射 (Rooting reflex) 握持反射 (Palmar grasp) 拥抱反射 (M oro reflex) 踏步反射 ( Stepping reflex)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18.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感染、缺氧、摄入不足等原因,引起新生儿皮肤即皮下脂肪变硬伴水肿,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20.低出生体重儿:指初生1小时体重不足2500克,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多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21.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22.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2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24.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肺炎。 25.差异性青紫:早期发生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晚期可发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此时,右心室增大,而且出现持续性青紫,由于导管处发生右向左分流,下肢青紫比上肢严重,即称之差异性青紫。 26.艾森曼格综合征:右心室压力高过左心室,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2018年中级儿科知识点

75个儿科知识点,临床医生必须要会!供大家收藏学习! 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幼儿期:1岁至满3岁。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青春期:10~20岁。 2.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4000g. 4.早产儿:皮肤绛红、水肿、毳毛多,头更大占全身1/3,头发细乱,耳壳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乳腺无结节或4mm平均7mm,睾丸降至阴囊,大阴唇遮盖小阴唇,指(趾)甲达超指(趾)端,足纹遍及整个足底。 5.1/3肺液由口鼻排出,2/3由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 6.呼吸频率足月儿1h内达60~80次/分,1h后降至40~50次/分,以后安静时40次/分。 7.足月儿:心率90~160次/分,血压70/50mmHg.早产儿:心率120~140次/分,血压较低。 8.足月儿需钠量1~2mmol/(kg·d)。 9.中性温度:出生体重1.0kg:10天内35℃,10天后34℃,3周后33℃,5周后32℃。 1.5kg:10天内34℃,10天后33℃,4周后32℃。 2.0kg:2天内34℃,2天后33℃,3周后32℃。 >2.5kg:2天内33℃,2天后32℃。 10.新生儿需保暖。筛查:先天性甲减、苯丙酮尿症。 11.宫内窒息:早期胎动增加(频率),晚期胎动减少、羊水粪染。 12.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基本),B建立呼吸(关键),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 动态评价(贯穿)。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评估的三大指标。 1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轻度:意识兴奋,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正常,可有肌阵挛,瞳孔正常或扩大,症状72h内消失,预后好。中度:嗜睡,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减弱,常有惊厥,瞳孔常缩小,对光反射迟钝,症状14天内消失,可有后遗症。重度:昏迷,肌张力松软,原始反射消失,频繁惊厥,瞳孔不对称或扩大,症状维持数周,病死率高。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静滴。 14.新生儿胆红素代谢:胆红素生成相对过多(RBC数量过剩、寿命较短,旁路胆红素来源较多),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胎粪排泄胆红素,多种因素加重黄疸。 15.生理性黄疸:足月儿:2~3天出现,4~5天高峰,5~7天消退(最迟2周),血清胆红素2周,>221μmmol/L,>85μmmol/L.早产儿:>4周,>257μmmol/L,>85μmmol/L.黄疸退而复现,结合胆红素>34μmmol/L. 16.核黄疸(胆红素脑病):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生后4~7天,足月儿>342μmmol/L,早产儿>257μmmol/L.四联征: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 17.ABO溶血病:最常见,2~3天出现黄疸。Rh溶血病:24h内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警告期(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12~24h),痉挛期(抽搐、角弓反张、发热,12~48h),恢复期(2周),后遗症期(最严重并发症胆红素脑病)。首选检查血型,改良Coombs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可确诊。药物、产前治疗可用苯巴比妥。光照疗法:总胆红素>205μmmol/L.换血疗法:总胆红素≥342μmmol/L,Rh同母亲ABO同患儿,换血量为患儿血量2倍。

中医儿科学 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出生后4~6h 可喂奶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7.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1.体重

儿科补液 知识点总结+例题分析

儿科补液 知识点总结 一、体重: 出生体重未知算3kg 1-6 月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7); 7-12月体重(kg)=6kg+(月龄×0.25); 2-12岁体重(kg)=年龄×2+8 或(年龄-2)×2+12。 二、脱水程度: 1.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型。 ①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孩子精神好,食欲影响不明显。 ②中型:出现轻度至中度脱水症状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③重型;出现重度脱水或已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明显中毒症状。 2.脱水主要从孩子的前囟门、眼窝、皮肤弹性、眼泪、尿量、口渴程度等方面来判断。 ①轻度脱水:小儿前囟门稍塌,啼哭泪少,皮肤不像平时那样嫩滑,尿量比平时略少。 ②中度脱水:可表现精神不好,爱哭闹但眼泪很少,眼窝和前囟门凹陷明显,皮肤和口唇干燥,尿量明显减少。 ③重度脱水:小儿由于水分的大量丢失,上述症状更明显,精神萎靡,由于口渴,表现为拼命吸吮奶汁或水分,口唇及舌面干焦起刺,6个小时以上未排尿,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皮肤明显松懈。 三、脱水性质: 等渗性脱水(Na+ 130~150 mmol/L), 低渗性脱水(Na+ <130 mmol/L), 高渗性脱水(Na+>150 mmol/L)。 四、治疗原则 ①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②腹泻病补液治疗原则: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纠酸补钙。 五、静脉补液: 重度脱水患儿或中度脱水,但患儿不能口服ORS液者。 1.第一天的补液: ①确定输液总量:包括1累积损失量2继续丢失量3生理需要量。补

液量:中度脱水120-150ml/kg/d,重度脱水150-180ml/kg/d。 ②确定输液张力:一般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急性腹泻多为等渗;低渗性用2/3张,高渗性用1/3张。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先按照等渗处理。 ③确定输液速度:(1)重度脱水患儿前1小时应用20ml/kg等渗含钠液快速扩容; (2)补完累计损失量:1/2-2/3张液80ml/kg,5~6小时输完; (3)脱水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将剩余液体在18h 内输完;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4)纠正酸中毒:因输入的混合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输液后酸中毒即可纠正,也可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血气测定,另加碱液纠正。 (5)确定钾、钙、镁的补充: ①见尿后补钾:100-300mg/kg,静滴速度不宜过快,钾浓度: 0.15-0.3%; ②出现低血钙症状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ml/kg,最大量小于10ml) 加葡萄糖稀释后静注; ③低血镁用25%硫酸镁按每次0.1mg/kg深部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2.第二天的补液: 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 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量不足者,仍需静脉补液。 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并供给足够的生理需要量,用1/5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依据“丢失多少补充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将两部分加起来于12~24小时内均匀静滴。 儿科补液病案例题 病案1 患儿,女,六个月,腹泻3天,大便每天10余次,水样便。12小时无尿,呼吸深大,前囟、眼窝深凹明显,皮肤弹性很差,四肢冰凉入

儿科学知识总结(干货)

儿科学知识总结 手足搐搦手足搐搦主要由于维生素缺乏引起血清钙降低引起的,又称低钙性抽搐,多发生在四个月至三岁小儿。本病主要症状有:①惊厥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发作次数不定,一日多次或数日一次,持续数秒或数十分钟;发作期过后正常,当受到感染时会发热. ②肘腕半屈、手指伸直、大拇指贴向掌心、呈鸡爪状,脚及趾伸直向后像芭蕾舞足。 ③二岁以下小儿多发喉痉挛,有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喉鸣音。 ④用中指尖垂直叩口角与颚弓之间,眼脸及口

角抽动. ⑤且叩诊槌叩打腓骨小头外侧、同侧足向外翻。 治疗:经过口服维生素D、针刺人口、十宣、涌泉、合谷等穴位家庭临时对症处理后,应迅速去医院治疗. 护理:①如果发作频繁,应有专人陪护,发作之后,应注意休息. ②应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③多带小孩在室外活动,多晒太阳. 婴儿腹泻婴儿腹泻是多由饮食不当或肠道内、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消化道功能紊乱综合症,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儿.主要症状有:①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②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 ③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 治疗:①及时给腹泻婴儿用口服补液盐。

②不要要求医生开很多控制腹泻的药物。因为腹泻原因复杂,用药不当有害无益。 ③注意腹泻患儿的饮食,不一定要禁食,选喂容易消化的食物。 ④腹泻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护理:①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断奶。 ②合理安排饮食,讲究卫生、消毒食具。 ③添加辅食时,每次只限一种且渐渐加量。 ④将病人隔离. ⑤勤换尿布,观察病情,做好呕吐及腹泻的处理。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偏食、消化不良、喂养不当引起,三岁以内婴幼儿多见。主要症状有:①消瘦,皮下脂肪变薄,重症者皮包骨。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为腹、胸背、腰臂、四肢,最后是面部,但水肿会掩盖消瘦,按压下肢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 ②肌肉不同程度松驰,重症者萎缩,毛发干枯或黄色. ③轻症者的精神状态开始并无变化,后出现烦躁或哭闹,重症者呆滞。三岁以下小儿易出现便秘,食欲减退。

儿科学常考数据总结

儿科学常考数据总结 儿科学有很多数据分析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数据又是儿科学考题中很重要的一节,需要考生们灵活掌握,为了帮助考生们能够学会儿科学数据这一块,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儿科学重点:体格生长: (1)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Kg,1岁时达到10Kg,1-12岁体重计算公式为:年龄(岁)×2+8; (2)身高:出生时为 50cm,1岁时达到75 cm,2岁时约为87 cm,2-12岁身高的计算公式为:年龄(岁)×7+75; (3)头围:出生时平均为32-34 cm,1岁时约为46 cm,2岁时约为48 cm; (4)胸围;出生时胸围32 cm,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 cm);(5)牙齿:人一生乳牙共20个,恒牙28-32个,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一般到2.5岁出齐; (6)小儿运动及语言发育特点: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2.儿科学重点:儿童保健: (1)卡介苗:出生时注射; (2)嵴髓灰质炎叁价混合疫苗:2个月,3个月,4个月;4岁复种第二次; (3)百白破混合制剂:3个月,4个月,5个月;1.5-2岁复种第一次,6岁复种第二次;(4)麻疹减毒疫苗:8个月;6 岁复种; (5)乙肝疫苗:刚出生,1个月,6个月。 3.小儿腹泻病: (1)脱水程度(失水量/体重):轻度<5%,中度5%-10%,重度 10%-12%; (2)补液量(ml/kg):轻度脱水90-120,中度脱水120-150,重度脱水150-180; (3)一些溶液:1:2含钠液张力为1/3,1:4含钠液张力为1/5,2:1含钠液张力为等张,2:3:1含钠液张力为1/2张,4:3:2含钠液张力为2/3张,2:6:1含钠液张力为1/3张。 4.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时间:出生即刻、1个月、6个月;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手足搐搦手足搐搦主要由于维生素缺乏引起血清钙降低引起的,又称低钙性抽搐,多发生在四个月至三岁小儿。本病主要症状有:①惊厥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发作次数不定,一日多次或数日一次,持续数秒或数十分钟;发作期过后正常,当受到感染时会发热。 ②肘腕半屈、手指伸直、大拇指贴向掌心、呈鸡爪状,脚及趾伸直向后像芭蕾舞足。 ③二岁以下小儿多发喉痉挛,有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喉鸣音。 ④用中指尖垂直叩口角与颚弓之间,眼脸及口角抽动。 ⑤且叩诊槌叩打腓骨小头外侧、同侧足向外翻。 治疗:经过口服维生素D、针刺人口、十宣、涌泉、合谷等穴位家庭临时对症处理后,应迅速去医院治疗。 护理:①如果发作频繁,应有专人陪护,发作之后,应注意休息。 ②应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③多带小孩在室外活动,多晒太阳。 婴儿腹泻婴儿腹泻是多由饮食不当或肠道内、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消化道功能紊乱综合症,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儿。主要症状有:①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②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 ③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 治疗:①及时给腹泻婴儿用口服补液盐。 ②不要要求医生开很多控制腹泻的药物。因为腹泻原因复杂,用药不当有害无益。 ③注意腹泻患儿的饮食,不一定要禁食,选喂容易消化的食物。 ④腹泻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护理:①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断奶。 ②合理安排饮食,讲究卫生、消毒食具。 ③添加辅食时,每次只限一种且渐渐加量。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1.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内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中医儿科学》常考知识点总结(精)

1、胎怯补肾调元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__保元汤 2、硬肿归身阳气虚衰__参附汤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 3、胎黄茵陈血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4、感冒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5、咳嗽金山请陈六外感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内伤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气虚咳嗽:六君子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6、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风寒闭肺:华盖散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7、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外寒内热:大青龙汤肺实肾虚:上_苏子降气汤,下_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合玉屏风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8、鹅口疮谢伯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知柏地黄丸9、口疮银泻六味肉风热乘脾:银翘散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加肉桂10、泄泻小儿食保热葛,风寒藿香脾虚生,阳虚附理伤阴连,伤阳龙牡救逆汤湿热泻:葛根芩连汤风寒泻:合香正气散伤食泻:保和丸脾虚泻: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11、厌食换功增脾运失健:和脾助运-不换金正气

儿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儿科学的范围特点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医学科学。年龄:卫生部规定从出生到14周岁 内容:分为基础儿科和临床儿科 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1)胎儿期(受孕——分娩,约40周) ①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孕前3个月为各器官分化成形时期,如母体受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所以应重视孕期保健。 (2)新生儿期(出生时脐带节扎——足28天) ①脱离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围产期(胎龄满28周——产后7天)此期是从胎儿晚期到新生儿早期,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高。注意做好围产期保健。 ②大脑皮质兴奋性低下,终日处于睡眠状态。 ③易患新生儿疾病:生产性损伤、出血、溶血、先天畸形、各种感染。 ④注意事项: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婴儿期(28天——满1周岁) ①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大,而消化功能未健全,易引起腹泻、营养缺乏。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③该时期运动功能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所以要注意培养。 ④4、5、6个月后婴儿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易患传染病,所以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 ①生长发育相对减慢。 ②乳牙先后出齐。 ③饮食:改母乳为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喂养不当易发生消化、营养性疾病。 ④智能发育增快,语言、思维能力加强,但对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引起创伤或中毒。 ⑤该期免疫力仍低下,传染病发病率仍很高。 ⑥该期的教养对小儿以后的发展甚为重要,所以要进行良好的教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5)学龄前期(3周——6、7岁) ①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易形成牢固的概念,所以应注意培养。加强教育,如简单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

儿科学重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就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得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得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与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就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得指标 1、体重: 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 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得发育 1、囟门 前囟:出生时1、5~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得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得发育 摄左手X线片。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1 。 (三)牙齿得发育 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萌出,最早4个月,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乳牙20个,2~2、5岁出齐。2岁内乳牙数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着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着——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着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着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 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 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 脏腑- 指五脏六腑; 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 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