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一、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就业性别歧视相关概念界定:

联合国早在1979年出台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有关抵制就业性别歧视的相关法律,其中对女性歧视的相关界定是:“对妇女的歧视就是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无论婚否)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性别歧视定义能够高度概括其在各个领域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表现,并且得到各学科各专业广泛一致的赞同和认可。

从我国《劳动法》第二章第13条可以看到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

尽管我国就业法明文规定:“就业单位不得歧视女性,在工酬上实行男女平等”,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企业单位在录用人员的时候,会偏向录用男性,这个主要是因为用人单位担心女大学生刚好是到结婚生育的年纪了,就业后会有很大一段时间不工作,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增长和人事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他们录用男性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想要实现男女真正的平等,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女大学生就业准入遭到性别歧视

自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长了好多,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增长,然后劳动力市场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现象,矛盾日益突出。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处境更为艰难,她们因为将要结婚生育,在体力和耐力上又比不过男性,在这些与生俱来不能逃避的原因下,她们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地遭受到歧视,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故意找茬,提高门槛,把女性拒绝在门外。

女大学生就业准入性别歧视的表现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女大学生比同等学历的男性在人力、物力和精力上花费的更多,但是都无法与同等学历的男性做一样的工作,无法做与自身条件相对称的工作,用人单位一般都会优先选择男性。

麦可思数据显示,在各类用人单位中,国有企业是2014届男女毕业生就业比例最不平衡的。有29%的2014届就业的本科男生就业于国有企业,比本科女生(15%)高14个百分点。这表明国有企业更愿意接受男大学生。

图52014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二)职业分布中对女性的歧视

在许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大多数女性就应该从事技术含量低、收入少、声望和社会地位低的岗位和职业,事实上,我国“女性职业”分布中也是这样的。我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很高,高于其他发展差不多的国家,但是女性能做的岗位少且层次不高。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7》的调查显示,女性比例最低的职业依次是:第一,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二,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女性比例最高的职业有:第一,从事农林牧渔的劳动者;第二,商业服务人员。

为什么说女性就业面狭窄?因为那些高端技术型岗位、政治领导岗位和科研岗位基本都由男性包揽,而有些女性从事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服务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加工业等岗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女性逐渐参与到男性的工作领域中,她们不再满足于做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工资又低的工作。虽然现在的女大学生无论是学识还是各方面的素质都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相比男性还是矮

一截,男性还是在职业分布中占据主要地位。

像女大学生这样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有素质的人才,却不能找到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歧视,这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女性和男性这个性别群体,看似平等,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女性低于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也比男性高,男性在这样一个性别群体中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远远高于女性,所获得的就业机会也比女性多很多。男性在职业分布中还是占据主要地位。

(三)同工不同酬劳的差别待遇歧视

“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早就出现在我国劳动法中,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女性和男性干同样的事,所取得的报酬就是低于男性,这种不公平的尴尬局面时常发生。就业中的同工同酬是指:从事同种或者相似强度的劳动不以性别为基础,而是以工作类型,劳动强度等作为发放劳动薪酬的标准,即男性和女性从事某种同种或类似的劳动就应该给付同等的劳动报酬。在市场化的条件下,企业可以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员工,从各方面考虑,企业都会选择他们认为的人力投资回报率高的男性,实际上是没有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做到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即使招聘女性,在薪酬福利上也会有降低,变相的剥削女性劳动。

一些不良的就业单位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等一些手段和说辞与女大学生签订不公平的劳动合同,还利用女大学生刚出校门法律意识薄弱对她们提各种无理要求,所以女大学生的就业保障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相比低很多。有些劳动合同只为保障企业单方面的权益,对女性各种苛刻,甚至提出一些变相无理的要求,限制她们结婚生子的权利等。有些企业虽然没在表面上有什么明确的规定,但是一遇到突发事件,如若要请假,那奖金、晋升等就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就像这样的一些规定严重侵害了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导致女大学生就业艰难。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4届毕业的本科女生半年后的月收入(3505元)比本科男生(4012元)低507元。

从中期职业发展来看,2011届毕业的本科女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为5671元,相较于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2856元),涨幅比例为99%;2011届本科男生月收入从半年后的3340元增至三年后的6696元,涨幅比例为100%。由此可以看出,女大学生无论在就业初期还是就业发展期,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男大学生,并且收入水平会逐渐拉开。

图32011届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及三年后的月收入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职业发展研究,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研究。

三、女大学生就业遭受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

女大学生在劳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相比,处于劣势,她们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可是歧视现象仍然是比比皆是,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一)社会封建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1.社会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分工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一直都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即便现在倡导男女平等,但是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文化不是说能改变就改变的,一直以来,男性所担任的角色就是家里的支柱,经济的来源。而女性则应在家相夫教子,做一些家务活,不是要去社会上实现自我价值。“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很显而易见,就是因为这样的传统思想,长久以来一直压抑着女性的工作积极性。

在传统对性别的认识还有女性自身因素的影响下,让女性的就业面变得很狭隘,很多女性被禁锢在那些要求低、收入低的工作岗位中,才华得不到施展。就业性别歧视的本质问题是把女性生理局限性过于扩大化,得出一个完全不合理的结论,虽然女性身体素质是没有男性好,但是这并不代表女性的职业能力,思维逻辑等都弱于男性,现在大多数女性都不甘心在家做一个家庭主妇,她们的工作能力和逻辑思维都很强,完全能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2.社会和家庭中女性双重角色的矛盾

女性在家庭中一直被认为是情感满足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如今

女性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都不亚于男性,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已经成为很多女性,尤其是当代女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女性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也为自己增添了很多烦恼,她们不仅要做好在单位的工作,要比男性加倍努力,而且还要承担家里繁重的家务活,但是企业不但对她们没有一点同情心,反而对她们提出更多的要求。如果一个女性为了追求事业成功而忘我的工作并取得成功,但是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那就会为日后的家庭矛盾埋下隐患,面临事业和家庭的二者选择,女性通常处于两难的境地。

(二)女性结婚生育给用人单位带来的额外成本

1.女性结婚生育休养会耽误很长一段的工作时间。

我国规定结婚可享受3天的婚假,如果是按照法定年龄结婚的。其中符合晚婚晚育的享受15天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个地方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对于生育假期我国的硬性规定是不少于90天,在女性生育期间内用人单位除了必须支付女性员工产假期间的工资外,还必须承担岗位空缺带来的额外成本支出,女性本身在工作上也产生了中断,重返岗位后又需要调整和恢复,从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双重成本支出。

2.由于女性生理原因特别是孕期和经期导致女性的劳动效率较低。

由于怀孕的周期较长,通常只有到怀孕的后期才允许休假,虽说怀孕期间是正常工作,但孕妇由于生理原因,在体力和精力上无法与正常人一样。这样就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势必给用人单位带来间接的经济损失。

(三)有关性别歧视相关法律存在缺陷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因素

1.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劳动法律法规有很明确的规定,作为社会劳动者其中一部分,女性和男性是享有同等的就业和择业机会。但是在实际就业中,用人单位对女性都有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比如提高对女性的招收录用条件,这些保护女性公平就业的法律条文都显得苍白无力,对用人单位歧视女性就业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严格来说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具有关于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法律法规,就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可依,大学毕业生法律维权意识薄弱,这就给有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提供了对女大学毕业生歧视和排斥的机会。

2.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对女性的就业影响主要体现在女性的生育问题上,这

也是女大学生就业遭受用人单位排斥的主要原因。女性生育后一般要暂停工作在三个月到五个月之间,而这段时间都是带薪休假,单位还要支付岗位空缺带来的额外成本,所以企业单位招聘员工时都会优先考虑男性,因为他们觉得招收男性的回报率高。因为相关法律条文的强制性较弱和实际操作性太低,导致在现实中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现象依旧很大程度的存在着。

(四)高等教育因素

教育缺乏针对女大学生的教育模式和就业指导。现阶段高校的教育都是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男生女生在一起上课,采取一致的教育模式和方式。但实际上男女在本质上还是有差别,比如在兴趣爱好啊,心理特质上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采取统一的教育是反倒是不利于他们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女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很多元化,但是现阶段的高校教育却缺少对女大学生针对性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她们没有属于适合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

(五)女生自身因素

1.生理原因

女性的生理结构特征与男性不同,女大学生的生理因素对工作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女大学生正值婚育年龄,在工作后不久需要面临暂停工作生育的问题。在这期间,用人单位还需支付她们工资和福利,而且还要重新调整人员结构,需要另外找人顶替她们在生育期间的工作,这势必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经济成本。而且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瞬息万变,女性退出工作一段时间,会造成一定的脱节,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和适应,这也造成了用人单位的经济利益损失。

2.心理因素

一方面是焦虑心理。择业焦虑是毕业生择业时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紧张状态,有些女大学生为自己的学校或是专业不佳而担忧,这种焦虑的情绪影响了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是依赖心理。女大学生普遍比男大学生更有依赖性,遇到一点麻烦或者困难会喜欢向父母或者男生求助,有些女大学生把找工作的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最后是自卑心理。部分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评价过低,自己看不起自己,害怕受到挫折,这样也会影响就业成功率。

四、消除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对策

(一)转变社会性别歧视的观念,重新认识社会性别平等

想要阻断中国性别的传统歧视就必须阻断与传统性别歧视相关联的其他社会问题和社会根源。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封建传统性别歧视思想由来已久,想要彻底消除这根深蒂固的封建性别歧视思想,只有社会各个领域通力合作配合才能实行,比如借助媒介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树立性别平等的意识。加大宣传成功女性的正面形象,增加社会对女性劳动价值的承认和认可,使用人单位意识到新时代女性具有和男性同样的甚至高于男性的工作能力,完全能胜任和男性同等的工作。还要让整个社会认识到生育是女性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不应该因为生育受到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二)加强就业立法的完善,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国家和社会应贯彻“男女平等”的思想以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完善我国各项关于就业的立法和反性别歧视的立法,对女性在就业中的公平性和应该享有的权益给予制度性加以强制保护。其次国家应该对用人单位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促进女性的充分就业,这样一来用人单位没了顾虑,自然会平等的看待男性和女性。保障女性的切身权力和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根据女生特点,实现差别教育模式及就业指导

高校应该针对女大学生的性别特点实行有性别差异的教育方式,结合个人特点实行因材施教,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对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把对女生教育的培养与她们的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从教育角度入手解决女大学生在现阶段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可以专门为女生量身打造根据性别实施差别教育,实质在于针对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女大学生的教育成长、自身发展和将来就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高校应该针对如今就业市场需求和女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女生进行系统的,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根据不同性质的招聘给予相应的就业指导,包括就业面试技巧和就业岗位选择等方面。

(四)在完善社会就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促进建立生育保障机制

想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觉得女性的生育费用应该由国家、企业、

社会和个人这四个方面共同承担起来,而不是由企业独自承担,也不能由个人独自来承担。简而言之就是把女性生育的补偿金从单位的用人成本中抽出来,由多方承担这笔费用,加快改革我国现有的不完善的生育保障制度。在全国建立统一的、规范的生育保险制度,并将生育保险作为一个单独的险种从其他保险中独立出来,再设立专门的生育保险机构,建立监督生育保险运行的监督机关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并消除企业在招聘中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女大学生才能公平就业。

(五)面向女大学生设立专项招聘

依据女大学生的特点,地方就业部门应积极了解调研各岗位所需技能,对不同的岗位进行评估,从而挑选出适合女大学的就业岗位,为女大学生创造专项的就业岗位的平台,让女大学生能依据自身特点寻找适合其自身职业发展的岗位,更利于女大学生的发展

(六)女大学生调整心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发挥女生自身就业优势。女大学生可能在体力、耐力、身体素质方面不如男生,但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处理问题的灵活周全与人际交往方面相比男生具有很明显的优势。许多的用人单位也表示女员工在工作态度、负责程度、耐心等方面都优于男员工。所以女性应该将自己的长处发扬光大,不断的加强学习,完善自身,相信一定会找到自己再社会中的价值,占有一席之地。而且研究也表明正常男女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所以女性一定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女性不比男性弱。

首先,女大学生必须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科学的做好职业规划,转变“终身就业”的传统老套的择业思想,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择业观念。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和发展以及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女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争取工作岗位,积极勇敢的面对就业竞争,迎接挑战,而不是把就业希望寄予父母、亲戚朋友或者抱着守株待兔的心态。最后,女大学生要利用自己本身的优势,积极抓住政府的优惠政策,不断学习,不断累积经验,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自主创业。

五、影响及意义

(一)缓解就业矛盾与压力

合理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存在的就业那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女大学生发挥自身所学展现高等教育成果。

缓解就业压力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而女大学生就业也是就业问题中及其突出的问题,合理、有效、高质量的解决好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矛盾就可以加快推动解决就业压力的大课题,利于全社会的和谐均衡发展。

(二)增加女性在就业及社会中的地位

解决好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解决好就业平等问题,一旦问题得以解决,就可以做到真正的平等,男女平等、就业平等、社会地位平等都是很重要的体现。

(三)社会进步的体现

妇女在就业中尤其是社会中的地位可以看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文发展水平,而女大学生这样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群体能否的到平等的待遇也是检验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层次的重要考证。唯有积极推动平等的就业观念,促进就业的平等,才能有效提高女性在职场的地位,充分发挥女性的职业特点,展现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中国,女大学生,就业,其他论文文档]试析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

试析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 ” 论文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就业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从女大学生就业受歧视的现状着手,追根溯源先后找到社会习俗论、个人偏好歧视理论等理论原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女性就业尤为困难。因此,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显得紧迫而重要。 一、就业与就业歧视的内涵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进行的活动。就业人口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受雇于企业或政府部门的被雇佣者和自我雇佣者。根据国际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以上的人,具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者,视为实现了就业:在规定期间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职业的人;有固定职业,但因疾病、事故、劳动争议、休假、矿工,或因气候不良、机器设备故障等原因暂时停工的人;雇主和自营人员,及协助家庭企业或农场而不领报酬的人,在规定时期内从事正常工作时间的 1/3以上者;退休人员再次就业者(有报酬或收入)。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歧视是指因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家庭出身所造成的任何区别、排斥和偏见,并由此产生剥夺、损害就业或就业机会均等的影响。一言以蔽之,“就业歧视”就是条件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无关因素的影响,无法与他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其平等就业权遭受侵害的现象。根据美国联邦反就业歧视法律的规定,反就业歧视法制禁止的歧视类型有:种族与肤色歧视;性别歧视;宗教歧视;原国籍与公民身份歧视;年龄歧视;身心障碍歧视。这六种就业歧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特质。 二、中国就业歧视的突出表现 性别歧视是各种歧视中历史最长、最突出的问题。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都公开注明要求应聘者“须为男性”或“男性优先”。在条件相当甚至更优秀的情况下,女性经常仅仅因为性别问题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种情况在高学历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中更为普遍。以2008年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实习生招聘启示为例,招聘人数:3人;招聘要求:一是硕士 及以上学历,党员,男性优先;二是对文化领域的人才工作、产业政策、行业状况、公共文化管理方面有一定研究;三是有较强的责任心。招聘要求中的第一点就提出了男性优先的原则。这些例子不胜枚举,如被誉为中国最权威、最公正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公务员测试,即平常通俗所说的“国考”和“省考”,也存在这一问题。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背景

二.现状/背景 传统教育认为,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两性社会地位会向着平等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不容乐观。当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提高了人力资本后,却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初就遭遇了歧视。国际劳工组织对歧视的定义是:“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具有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性别歧视是歧视的一种。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是指,女大学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因其性别遭受到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有区别对待或排斥。显性歧视是指将歧视的行为通过文字、话语等直接表现出来的歧视行为;隐性歧视是指用各种手段掩饰歧视行为,但结果上是歧视的行为。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有以下三种表现: 1.就业机会的性别歧视 首先,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相对狭小,不少用人单位干脆在招聘启事中声明不招女生。除了这些明目张胆的显性“性别歧视”外,还有许多用人单位则采取了阳奉阴违的办法,表面上一视同仁,不论男女,求职简历来者不拒.但在面试通知时却是有男无女。用人单位有意或无意地对女大学生进行职业上的分流、隔离或封锁。制造高学历依然无法跨越的职业门槛,使得很多女大学生只能集中在办公室内勤、小公司秘书、餐饮美容行业、市场销售等传统型的与专业不对口的职业上。其次,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拥有与男生相同或相等的就业机会(即“同民同工”)。也就是说,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要大于男同学。有些用人单位对男性的偏向十分明显,也许是受到所谓的“女人是弱势群体”这种观念的影响,在男女生同等条件下、甚至男生处于轻微劣势的情况下也倾向于录用男生,或者提高录用女生的标准,给女大学生增加了比男同学要高得多的求职、就业成本。 2.职业待遇的性别歧视 在相同的工作中,女大学生无法得到与自己工作能力相符的工资报酬(即“同工不同酬”)。签约单位对男生拟付的月工资水平要高于女生。性别对女大学生报酬率的影响比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更为显著。目前存在着部分女大学生就低谋职的现象,为了能得到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宁可降低门槛。与男同学相比,女大学生就业质量要低得多。 3.发展机会的性别歧视 相对男大学生来说,企业认为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较短,工作的连续性较差,不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条件都不如男大学生优秀,特别是由于人为的歧视因素,女性获取高层次职位的机会远远少于男性。从总体上看,女性在智力型职业中的比例小,在体力型职业中所占比例大。由此可见,发展机会中的性别歧视在就业中是极为严重的。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doc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l 一、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特点分析 与同层次的男性大学生相比,由于生理特征和社会传统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拥有更少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就业要求,更窄的就业范围,更少的薪酬水平及晋升机会,总而言之,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 从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来说,根据最近云南省人才市场的人才招聘岗位人数和要求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数和岗位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与此同时,有近三成的职位要求“限男性”或“男性优先”。只有不足一成的岗位要求“女性优先”,通过对现场企业的询问,那些不限男女的单位岗位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招收男性大学生。 从女大学生择业心态来说,根据对昆明部分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对将来工作的期望值更高。男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行业前景,相对忽视工作的地点和劳动量。女大学生则更注重工作的舒适度、轻容度和工作环境,更注重工作的薪酬和福利,她们更不愿意去选择一些风险大、流动性大、辛苦的行业,更倾向于稳定的行业和岗位,在对现有工作不满时,更少的女性会选择跳槽,同时女大学生更加趋向规避风险,选择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比男生少了近四成。 从女大学生择业的行为模式来说,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和男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更少会选择直接去就业单位拜访,更多会选

择熟人介绍。在遭遇求职失败后,会有更多的女大学生在短期内会表现出消极心态,同时女大学生求职失败的比例比男生多才多21%。在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更易退缩焦虑、自卑自闭、不切实际,致使女大学生的就业变得更加艰难。 从女大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情况来说,据对近年来企业反馈的就业大学生信息来看,女大学生和男性大学生同时进入企业工作的,由于工作形式和类别的不同,女大学生薪酬往往比男生低,并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差距呈逐步加大之势,同时女大学生晋升的机会也比男生也要小。但女性大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比男性要高,即跳槽的女性比男性要少。 二、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女大学生和男生一样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却没有得到和男生同等的就业机会,而且就业质量也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缺乏完善的政策环境。首先,我国相关的法律大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操作性。国家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都旨在保护我国妇女的劳动就业权利,但更多的是对男女区别对待或照顾,而对平等的机会和平等的责任缺乏具体的规定,致使一些法律、政策流于形式,在实际中难以操作。其次,这些政策规定在具体执行中也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执行不力,因此女大学生就业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持,对相关单位用工过程中的歧视等行为处罚不力。 第二、女性的生理特征客观上造成用人单位人工成本的增加。在

就业性别歧视分析

就业性别歧视分析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我国现行的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我国宪法中有关于劳动平等权的规定,构成了全部禁止就业歧视特别是女性就业歧视法律规范的立法基础和前提。1980年7月,我国政府签署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国际公约》,1990年我国政府批准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在我国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劳动法中的第3、12、46条等都明确了劳动权的范围,并将宪法中的劳动平等权等权利覆盖到劳动就业中的各个环节,从而确立了反对就业歧视的基本原则,确保了妇女在就业中的权利。另外,2005年修正的《妇女权益保障法》,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就业促进法》都明确重申了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都享有平等权,包括在晋职、晋级、考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分配住房、享受待遇等方面的男女平等,不得歧视妇女的法律规定。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1.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性别歧视产生的经济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女性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讲,在女性就业生涯中,存在着一个就业生涯低谷期(生育期)。由于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女劳动者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会比较雇佣男性和女性的收益,倾向于选择雇用男性就业。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了使使用资源的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必定会对男女预期成本进行比较.比较之下。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择男舍女”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理性“雇主的决策。虽然国家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在雇佣方面存在性别歧视,但这是对所有的用人企业而盲的,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即使其不这么做,通常也不会受到惩处或遭受损失。所以每个用人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想承担因为女性生育问题或体力差别给本单位所带来额外成本,就拒绝使用女性人才。 2,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性别歧视存在的根本原因 传统文化对女性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前市场歧视和市场中歧视两方面;所谓前市场歧视指在就业未进入市场前就存在的歧视;市场中歧视(后市场歧视或当前市场歧视)指就业在就业市场中所受的歧视。前市场歧视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上。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赡养父母的责任基本由儿子承担。父母(家庭)更愿意在儿子身上进行教育投资。他们将受教育的机会给男性而不是女性,其结果是降低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使得女性获得技能的机会少于男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综述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综述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综述 社工1101 张赛明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下降,而在性别歧视之下,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其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从福西特( Fawcett,1918) 开始研究性别差异到1981 年贝克尔的家庭经济理论模型建立, 进行了国外的相关研究综述; 并着重对国内关于歧视问题的研究从经济学、法律、社会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的综述。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综述 Review on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Abstract Employment i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Of scale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graduate employment system reform Graduates Employment highlights the employment rate continued to decline under the Sex Discrimination, female students and mal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ssues become more prominent. From Fawcett (Fawcett, 1918) began to study gender differences in 1981 Becker family economic theory model to establish a foreign-related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domestic study on discrimination from economics, law, sociology Review of Studies o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Keywor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Review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一、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就业性别歧视相关概念界定: 联合国早在1979年出台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有关抵制就业性别歧视的相关法律,其中对女性歧视的相关界定是:“对妇女的歧视就是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无论婚否)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性别歧视定义能够高度概括其在各个领域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表现,并且得到各学科各专业广泛一致的赞同和认可。 从我国《劳动法》第二章第13条可以看到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 尽管我国就业法明文规定:“就业单位不得歧视女性,在工酬上实行男女平等”,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企业单位在录用人员的时候,会偏向录用男性,这个主要是因为用人单位担心女大学生刚好是到结婚生育的年纪了,就业后会有很大一段时间不工作,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增长和人事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他们录用男性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想要实现男女真正的平等,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女大学生就业准入遭到性别歧视 自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长了好多,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增长,然后劳动力市场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现象,矛盾日益突出。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处境更为艰难,她们因为将要结婚生育,在体力和耐力上又比不过男性,在这些与生俱来不能逃避的原因下,她们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地遭受到歧视,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故意找茬,提高门槛,把女性拒绝在门外。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要表现。结合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来看,从文化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建设、教育改革和自身修养等方面,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矛盾,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 近年来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本是社会建设的新力量,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极大压力。其中,女大学生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女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个人也是社会的发展障碍。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女性可撑半边天,她的社会角色并不局限于妻子与母亲,女大学生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分享了国家重要的办学资源,其中不乏精英,但女大学生却一再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处境,这于女性本身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打击女性投入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和家庭婚姻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最终也会转为社会成本,阻碍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讲求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却一再反映了社会中性别歧视、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违背了男女平等和同民同工,同工同酬等制度,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不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实现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目标和任务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率低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4 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5 年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338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成因与对策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中 性别歧视的成因与对策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姓名:王晶莹 邮政编码: 300384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成因与对策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就业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日益呈现。其中,女大学生由于自身生理特征、社会观念等因素,在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的现象逐步体现。这不仅不符合《宪法》关于公民平等权的规定,更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本文通过透析女大学生就业中遇到性别歧视的种种现象,深刻总结成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引起公众对于此问题的注意并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成因;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

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可以说,我国关于女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均享有同男性平等的权利,并且这一权利已经上升到宪法基本权利的层面。这一规定不仅是对于女性的尊重,更代表着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由于这一规定较为原则,故在具体实施中尚有诸多领域不能完全实现,其中,就业领域尤为显著。 在就业领域中,由于劳动力供求矛盾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仍呈现供过于求的阶段。由于用人单位占据着优势地位,故其在招录员工的时候在体现出偏好性的同时,个别单位也体现出一定的歧视性,在这种歧视性中,性别歧视则更为显著。 本文着眼于高校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遇到的性别歧视,通过研究高效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的客观现象,深入总结其中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吸引前人研究成果及自我创新,从客观角度阐述解决高校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遇到的性别歧视的对策。 一、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及对策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7634759.html,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辛丽春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9期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8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经过十八年的发展,已开始向普及化发展。随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开始逐年翻番,毕业后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基础上,性别歧视又是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又一难关,使得就业变得难上加难,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不容忽视。 一、本文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以北京××大学2016届各专业全体应届女性毕业生为样本总体,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并确保了抽样样本中文科专业和理工科专业女性毕业生样本数量大体相当。在问卷的设计上,调查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了女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状、女大学生对性别歧视的自我认知状况、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等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其中文科类样本占51.7%,理工科类样本占48.2%。有效问卷通过相关统计软件进行了汇总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女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性别歧视 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于“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到性别歧视的严重程度”问题,依据严重程度设置了六个选项,分别为很严重、比较严重、一般、不太严重、根本不严重和不清楚。调查结果没有呈现出平均的状况,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选择“很严重”以及“比较严重”。在对个别被调查者的深度访谈中了解到,性别歧视在招聘广告和用人单位隐性招聘规定中体现最为明显。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遭到招聘单位不平等对待的情况屡见不鲜,容貌外形也常常成为招聘单位的应聘条件。而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企业中,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中也会有性别歧视的存在。女大学生在现阶段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在提供岗位数量上的性别歧视 在个人素质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女生的就业率远远低于男生,连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也低于男生。从调查结果看,44.8%的被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给男性提供的工作岗位多,给女性提供的少,认为女多男少的只占到6.9%。显而易见,用人单位在提供工作岗位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 (二)在招聘录用条件上的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0万,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0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女大学生约占48%。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使得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和男大学毕业生相比,女大学生就业呈现三高二低模式 三高是指:高就业成本,即大部分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比男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购置漂亮的衣服、化妆、拍写真集;高期望值:即女生对就业比较理想化,愿意到国家机关、外资企业、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基层、私企等单位工作;高依赖性,即对父母亲朋的依赖性高于男生,而这种依赖性与女大学生的学历层次呈反比,研究生最低,大专生最高。二低是指:低就业率,据部分院校统计,女生就业率仅相当于男生的85%左右(个别专业除外),未签约的毕业生中,70%是女生,而且这种男女就业率的差别在重点名牌院校并不大,差别大的是普通院校的就业竞争激烈的专业;低就业质量,有调查显示,女大学毕业生签约薪资与专业对口率均明显低于男生。截至201x年2月底,女性本科和高职高

专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较男性本科毕业生和男性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低361元和332元。并且,女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较男性低,女性本科(61%)和高职高专(59%)毕业生分别比男性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这表明,女大学毕业生通过接受较低薪资和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工作来实现就业,其就业质量较低。 (二)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排斥 “女性生活蓝皮书”《201x—201x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4)》新近出版,蓝皮书中收录了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并首次公开发表。调查显示,被访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 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四成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生最觉困难,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女大学生就业 第一,解放后我国女性在法律上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但是法律上的平等并未实现在政治和制度上的真正平等,在政治上,女性的实际政治地位往往低于男性,在政府决策机构中,男性的人数大大超过女性,这就导致了一些决策由于缺少女性的视角而侵害了女性的权益,造成女性机会上和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立法方面,国家虽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形成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但我国相关的法律大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而且执法与监督的力度不够,很多具体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缺乏具体的操作性。第三,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比如如何界定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等

2019年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当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就业解决办法的同时,女大学生群体却遭到了忽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女大学生是社会生产和人类生产的承担者,她们的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影响了她们在未来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市女大学生就业状况,推动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解决,20**年上半年,**市妇联组织全市女大学生村官对本市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市女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本次被调查的女大学生年龄均在22-27岁之间,所学专业涉及文秘、农学、英语、医学、经济学、电子计算机等各个专业,绝大部分女大学生为省内毕业生,35%的学历为本科,61%的学历为大专。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女大学生就业岗位有65%与所学专业对口,33%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而专科毕业的女大学生就业岗位只有30%与所学专业对口,51%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从调查问卷上显示,85%的女大学生初次就业月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初次就业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仅占3%。 二、**市女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自主创业意识明显增强。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女大学生选择了想

过自主创业,并且希望得到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的帮助。这说明女大学生就业视野已较为开阔,综合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自信心明显增强。这既是女大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严酷就业环境所作的积极应对,是当代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最好印证,也是对国家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信贷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的良好反应。 三、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调查中,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是否存在被歧视现象时,9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很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核算,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女大学生要怀孕、生育、负担家务,而且女性退休年龄比男性早,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养老保险金,这必然会增加用人单位的成本费用。很多女大学生反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有限制规定,致使女大学生失去一些就业机会。因性别原因遭受用人单位多次拒绝后,女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许多女大学生对自己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而担忧,甚至怨恨自己为什么是女生,但对这种性别歧视又无可奈何。尽管我国的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就业歧视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无法对用人单位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四)部分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一半以上。许多用人单位认为部分女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于男大学生,但实践

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

谈谈我国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 字体大小:大中小小蕊发表于 2010-06-08 16:27评论0条阅读154次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本毕业论文范文来源于专业提供职称论文发表等服务的中国毕业论文网,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1.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性别歧视产生的经济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女性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讲,在女性就业生涯中,存在着一个就业生涯低谷期(生育期)。由于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女劳动者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会比较雇佣男性和女性的收益,倾向于选择雇用男性就业。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了使使用资源的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必定会对男女预期成本进行比较.比较之下。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择男舍女”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理性“雇主的决策。虽然国家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在雇佣方面存在性别歧视,但这是对所有的用人企业而盲的,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即使其不这么做,通常也不会受到惩处或遭受损失。所以每个用人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想承担因为女性生育问题或体力差别给本单位所带来额外成本,就拒绝使用女性人才。 2,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性别歧视存在的根本原因 传统文化对女性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前市场歧视和市场中歧视两方面;所谓前市场歧视指在就业未进入市场前就存在的歧视;市场中歧视(后市场歧视或当前市场歧视)指就业在就业市场中所受的歧视。前市场歧视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上。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赡养父母的责任基本由儿子承担。父母(家庭)更愿意在儿子身上进行教育投资。他们将受教育的机会给男性而不是女性,其结果是降低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使得女性获得技能的机会少于男性,因而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就业比较困难。 假定雇主对女性劳动者存在个人偏见,认为女性是不如男性的.在相同条件下不愿意雇佣女性劳动者,只有在女性劳动者的薪酬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才会雇佣她们。其具体表现就是在同一行业的同一职位中女性的工资低于其男性同事。雇主偏见的另一表现就是女性劳动者即使被雇佣.在同样条件下.男性培训进修以及升职的机会更大一些。 3.就业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是我固性别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随着高考扩招,我国的大学生数量激增,导致供过于求,大学生也再不是稀缺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21世纪影响中国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在这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1]。这严重违反了就业平等权,并且造成人力资源配置的变形扭曲,已经成为了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状况的分析,探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有助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相关对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一、就业歧视相关定义 1、《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一条规定“对妇女的歧视一词指基于性别而做的任何区别、排除或者限制,其作用是为了妨碍或者破坏妇女基于男女平等、无论已婚还是未婚享有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3、就业性别歧视,在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中首先提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 4、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2009)认为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个环节中,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生或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的情况。 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二、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 孙慧敏;田保状;张小村;张安涛 1、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2009)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女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据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许多被调查者指出,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要求“只要男生”或“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在同等条件下,男生签约率明显高出女生8个百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北方文学杂志时间:2011-03-07 13:18好评: 150次本刊: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陶蕊娜纪晓艳(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内容摘要:至1999年以来,高校的不断扩招,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5万,2002年145万,2006年更是达到了413万,到2010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00万人;10年间,就业人数增加了5倍之多,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女性人才的就业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就业难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女生的数量逐年成倍增长,其增长率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从38.31%增加到43.95%,基本上已经撑起了“半边天”,但是就业率却远远低于男生。在中国目前就业形势总体严峻这样的大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1

1、求职过程中的性别歧视 很多参加了求职的女大学生纷纷表示“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太正常了,没有办法!”,相当一部分女生一方面对此愤愤不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近日,国内大学生就业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完成了一项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调查,该调查显示,2010 届女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为21%,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29.5%。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岗位上明确表示“只招男生”或者是在最后录取的时候拒签女生。另外在全国妇联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中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机会;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90%以上的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特别是理工科女大学生“经常”感受歧视的比例最高。另外在工资待遇方面,女大学生更是遭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生育期、哺乳期等等会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同等条件下在薪酬方面也只有男生的80%——90%左右。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女大学生晋升的机会也比男生也要小。 2、就业渠道不完善 根据女大学生择业的行为模式和男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很少会选择直接去就业单位拜访,更多会选择家人、朋友介绍。在遭遇求职失败后,大部分的女大学生在短期内会表现出消极心态,同时女大学生求职失败的比

(完整版)性别歧视基础理论分析

第二章性别歧视基础理论分析第一节就业性别歧视的相关理论一、性别歧视的定义歧视的定义:确定所谓“歧视”的定义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偏见” 因素多种多样,而这种所谓的“偏见”即为歧视。除了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那些种类外,几乎所有用于区别对待的“偏见” 因素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歧视或者差别对待的考虑,究竟对哪些“偏见” 因素进行概括性定义,这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程度所决定的。现代汉语词典将“歧视”定义为:由偏见的视角和区别对待引起的,直接或间接地指向、影响偏见或区别利害关系人的那些差异性的否定行为。1958 年通过的《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中第 1 条 a 款中对歧视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就本公约而言,歧视一词包括: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具有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虽然宪法和普通法律通过强制力对所谓“偏见”因素下了概括性定义,但是由于上述所言,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偏见”因素多种多样,只有社会达到一定共识的情况下才能将某些“偏见” 因素列为歧视的定义范围,因此单纯依靠宪法和普通法律的概念性定义是无法对歧视进行完整论述的,这也导致了当前学术界对歧视的定义成多角度发展的原因之一。就业性别歧视,是在上述所谓“偏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它是指由于社会性别或生理性别的差异而引发的所谓“偏见” 。就业性别歧视最早形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世界女权运动,并在美国对这一词汇进行上述定义。但由于当时女权运动的盛行,所有认为与男性价值理念相关的事物都被贴上性别歧视的标签,故而上述所谓性别歧视的定义有些偏离性别歧视的本意。联合国于1981 年实施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首次确立了性别歧视的法律概念,对性别歧视作了以下定义。公约第 1 条规定:对妇女的歧视' 是指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斥或限制。其影响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碍或否认妇女(不论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劳动市场的性别歧视。该领域的性别歧视从歧视的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包含三种层面:一为偏见对待;二为不公平对待;三为不利影响。第一个意义倾向故意伤害性的行为,第二个意义是指对于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标准,第三个意义则指偏见导致的伤害性行为,而非故意的意图性为。因此,劳动市场的性别歧视的现象,有的来自主观的故意行为,可能因个人的偏好所致,但有的则是非意图性行为,而是雇用过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前者是直接歧视概念,后者是间接歧视概念。根据以上的意义,劳动市场歧视依劳动者在进出劳动市场上的流程,大致可分表现为四中类型的歧视,依序为:前期劳动市场性别歧视,是指在未进入劳动市场前而受到某种因素的歧视(2)雇用歧视,是指进入劳动市场所遭遇之歧视,通常包含三类型:招募升迁和解雇歧视。(3)薪资歧视,女性通常早秃同工不同酬之待遇,福利给与有性别歧视。欲避免和减少两性就业歧视现象,除非能打断这个连锁线上任何一个歧视结。 第四章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4.1 我国现行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的概述当前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制度主要在《宪法》 、《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就业 促进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政府的《部门规章》,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1980 年、1990 年、2001 年、2005 年签署的一系列关于平等就业方面的国际条约和多边国际文件构成我国现行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的大体框架。 4.1.1 宪法 宪法通过相关平等权利规定对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进行根本保护。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也是我国制定其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以及众多规章的根本性依据。宪法第33 条第 2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宪法第48 条规定:中华人民

浅谈现代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浅谈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摘要:调查显示,目前,各级各类教育中的性别结构趋于平衡,在校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的比例已分别达到51.4%和49%,女大学生、研究生和男生一样受到良好教育,同样希望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女大学生常常难以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在目前的各类招聘中,直接而明确的拒接女生的用人单位仍然存在,间接拒绝的更多。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同样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女性发展的谬论与歧视。 关键词:性别歧视现存现象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正文: 目前,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最普遍,女性在就业中存在各种不平等现象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就业中的各种不公平待遇愈演愈烈,社会上关于这类话题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归其实质是主要是对性别的歧视。女性就业歧视实际就是指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手段,使女性在就业中丧失与男性平等的择业机会及待遇。 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性别原因,或拒绝接受女性,或提高女性的录用标准,或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工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重视妇女的升迁机会,或使女性与男性相比同工不能同酬。 前不久,据中国妇女报报道,一公司女员工在怀孕期间被终止劳动合同,不愿离职的她愤然申请劳动仲裁。最终,通过诉讼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日前,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一审审核该起劳动争议案,判决某科技公司给付女员工一定赔偿,包括经济赔偿金,半个月产假工资,试用期工资差额,双倍工资共计17340元。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某科技公司在知道其怀孕的情况下通知不续签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理应支付其经济赔偿。 日前,在各大卫视热播剧“咱们结婚吧”,女主人公杨桃因年龄问题,公司考虑其以后的生活婚姻问题,不给予以续签合同,给予辞职,她之后的一系列面试碰壁现象,让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就业机会及性别上的歧视。同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调查问卷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调查问卷亲爱的女大学生: 您好!首先,请原谅打扰了您的学习和休息。我是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的学生,为了全面地了解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状况,明晰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探究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寻找女大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女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时提供更加切实的指导与帮助,我进行了这次“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协助。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要求进行,不用填写姓名,所有回答只用于统计分析。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问题所给出的几个答案中选择合适的答案打钩。您的回答将代表众多和您一样的在校女大学生,并对寻求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途径提供帮助。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协助! 祝您学习进步、身体健康、早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1 您的专业属于____ A、管理类 B、理工类 C、医学类 D社会学类 E心理学类 F文学类 G其他 2 您的家庭所在地____ A、大城市 B、小城市 C、城镇 D、乡村 3 您认为工作对于女生____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E、很不重要 F、说不清楚 4 您目前的求职状况____ A、正在积极地找工作 B、已经找到工作但不满意 C、还没有开始找工作 D、根本不想找工作 E、其他(请注明:) 5 您的基本就业观是____(可多选) A、注重专业对口 B、发挥个人特长,符合本人兴趣 C、工资高 D、先就业再择业 E、先择业再就业 F、自主创业 G、完全自主选择 H、听从父母安排 I、其他(请注明:) 6 您认为女大学生在求职与择业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____(可多选) A、所在城市 B、职业的社会地位与发展空间 C、专业对口 、企业规模与知名度F 、单位所有制性质E 、工作与兴趣相投D. G、工资与福利待遇 J、工作环境与稳定性 K、其它(请标明:) 7 您认为女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应在____ A、1000元以下 B、1000—1500元 C、1500—2000元 D、2000-3000元 E、3000-5000元 F、5000元以上 8 您认为女大学生寻找工作的主要渠道有____(可多选) A、参加招聘会或自己到人才市场应聘 B、在网上应聘 C、参加应聘考试(如公务员考试、企业用人考试等) D、由学校或老师推荐 E、依靠家庭背景 F、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获得工作 G、到用人单位自荐 H、利用新闻媒体上的招聘信息 I、自主创业 J、其他(请注明:) 9 您对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看法是____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