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

不均衡了。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发汗过多,会伤及胃气津液,津液过损,上焦亏虚,下焦之气就会乘虚上逆,造成严重的心慌心悸,或心下胃脘部的悸动不安。这种悸动感属于虚性,得按则舒,这是桂枝甘草汤的典型症状。因此,桂枝甘草汤可以治疗阳虚而津亏的严重心悸,临床要注意辨证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厚朴二两(臣)

杏仁五十枚(臣)

甘草二两(佐)

大枣十二枚(佐)

芍药三两(使)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这个方临床应用很多,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而成,治疗表证不解,还有太阴的里虚水饮上逆。厚朴,性温,味辛苦,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厚朴,性温,味辛苦,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杏仁,性温,味辛苦,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杏仁不但能治咳喘,更可以治疗奔豚上气。厚朴、杏仁,这两个是治疗“水气上逆”的主药,能够降气化饮止咳。桂枝汤加上这两味药,解表、降逆的力量比桂枝加桂汤更大,因此本方常用来治疗一些五证属阴痞证、四本为水气互结的慢性咳嗽、鼻炎咽炎、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哮喘的缓解期,临床疗效肯定。师父在《伤寒论类编补遗》里讲过,太阳病,下之微喘,表未解者,有用桂枝去芍药加厚朴杏子汤的可能。攻下后,什么时候要去芍药,什么时候不去芍药,在于表证攻下后,里面的虚实与否。表证有内陷征兆而出现阳明里实,就可以用芍药。表证不内陷而里虚,就要去芍药,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条文:太阳病,下之

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攻下而虚其里了,就不能再用芍药去继续虚其里了。芍药有泻里实的作用,又称“小大黄”,易动胃肠,有里虚的,不要用。恩师释“脉促”,有紧促、催促的意思,就像排队,后面人往前挤这个表象。在寸口脉上的表现,就是寸实而浮盛,尺部沉而稍弱;脉率可以快,也可以不快,不要理解促脉单纯为脉率的急数。临床上,高血压,呕吐等等都常见到此脉,还有肺痈及一些心脏病患者也可以见到。

这个脉的意思就是上焦实,下焦虚,是气上冲逆的脉象。方中的桂枝和生姜,都有解表降逆气、解胸满的功效。这个方证,里饮不盛,主要是气机上逆夹微饮。这一点微饮,生姜就可以解决。姜这味药,治疗胸满咳逆上气,并可止呕吐,“生者尤良”,用生姜比干姜更好。而如果是脉促、胸满,还痰涎壅盛、吐涎沫不止,就要在桂枝去芍药汤的基础上,再加一味涤痰药皂荚,即成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皂荚一两(君)桂枝三两(臣)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五枚(佐)条文:治肺痈吐涎沫不止,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上五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这个方的主治,条文说了:“肺痈吐涎沫不止”。肺痈要和肺痿相区别。上节课讲了肺痿,热性的肺痿,可以用炙甘草汤治疗,肺痿咳吐涎沫,严重了

伤及血络会咳血似脓,但总体讲是虚性的疾病。而肺痈呢,痰涎壅盛、吐涎沫甚至咳脓血不止,那是实性的,需要去除病理产物才能达到根治。寒性肺痈,初起不重的,用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治疗。加皂荚,是药症相对:皂荚,性温,味辛苦,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这个药刺激性很大,辛烈的厉害,研成末,闻一下都会打喷嚏,因此,具有宣发、开窍作用。《辅行诀》通关散,就用它来开窍醒脑,治疗卒死,息闭不通;治慢性久哮的蜀椒丸也用它来涤痰止哮。要注意,这个药有毒性,《别录》说它“可作沐药,不入汤”,沐浴用的肥皂就是用肥大的皂荚来做的,入汤药就必须方证相应、药症相对乃可服,且用量不能大,要谨慎使用。大枣十五个,是为了缓皂荚的燥烈刺激,取五脏兼顾,护养中州和四旁的意思。【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白术三两(臣)

甘草二两20克(佐)

大枣十二枚20克(佐)

茯苓三两30克(佐)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原文为: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这个方,是少阴表虚寒外感,合并太阴里虚寒水饮证。表现为头项强痛、低热或无热、恶风寒,无汗或少汗等少阴病中风证症状;以及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等太阴水饮不化且上逆胸膈症状。桂枝汤类方,对治的是中风证,中风证当有汗。本方证《伤寒论》条文中说“无汗”,这要结合“小便不利”症状来看。太阴虚寒水饮重,必然导致阳虚津液生化不足;津液匮乏,汗源不充,必然汗出较少甚至无汗;这不是因为寒邪束表,汗不得出而无汗,而是津液不足,热象不显,因此无汗或少汗出。本证用桂枝生姜辛温解表,白术茯苓渗湿祛饮,甘草大枣甘滋津液。全方合用,可圆满解决“少阴病中风证合并太阴病本证”这样一个复杂的外感病、内伤病并病情况。用这个方后,容易出现小便多、大便次数多、性质偏稀等排水饮的表现,这可以看做起到了“下”法的作用。古人非常有智慧,他们把方剂按汗法、吐法、下法来归类,在最早的史书《尚书》里就记载“若药弗瞑眩,厥疾不瘳”,也就是说,吃药后必须有汗、吐、下等形形色色的排病反应,病邪物质全部排出体外、去除干净,才算根治痊愈。今天讲的这几个方,都是对治虚寒水饮的方剂。师父刘志杰老师把水饮证的典型症状概括为“喘呕眩悸”四症,其中咳嗽喘息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水饮证。当今社会,由于空

气和环境污染、现代人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咳喘病见的格外多,特别是儿童,由于喂养不当、失治误治、甚至输注抗生素等寒凉助水饮药,导致了很多咳喘患儿久治不愈。咳喘病的论治,需要四诊合参,详辨寒热病理、表里病位而处方用药,并不能仅条文症状描述死套方。总的来讲,可分为寒咳、热咳、寒热夹杂咳三大类,治疗上要方证相应,不可犯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的错误。病本上,主要是水饮气滞为主,对于水饮重,久咳而顽固哮喘的,那是顽痰停于心下,要用到吐法,或者服药之后,自动呕吐大量痰涎。有人说痰是呼吸系统产生的,怎么会从胃肠道呕吐而出呢?但人体很奇妙,临床中每每见到服药之后,呕吐出大量痰涎,哮喘咳嗽立止,整个人轻松的案例。关于病机、病位、病理、病理产物的系统性辨证,我们在七期论坛中会详细讲授。“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中医治病求本,大道至简,而某些人把《金匮》饮证发挥成了“四饮”,流散无穷的诡异发挥,并不是质朴实用的汉传学术。《伤寒论》是本朴实的书,却被后人发挥成了玄学。我们学习仲景的《伤寒论》,最重要的是学习仲景的治学方法、医术和医德,这才是真正的传承。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桂枝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一则

桂枝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一则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冠”,可见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重要性。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其功用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法遵循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即辛温发汗解表。究其原因,太阳病是由外邪侵袭肌表,卫外不固,营卫不调,卫阳浮盛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所致,即“营弱卫强”,或“阳浮而阴弱”。其病症特点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由于病人体质强弱不同,感受外邪性质不同,病理变化也各有其特点,因此太阳病有三种主要的证候类型,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和表郁轻证。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一般比较轻浅,但若治疗不当,则变化迅速,其中若表邪不解或兼有其他病理变化,成为太阳病兼证。如中风表虚证,可兼经输不利,兼肺气不利,兼阳虚漏汗,兼胸阳不振,兼阳气不足等。 经过现代研究,桂枝汤所主治的病症种类多达四十余种,病症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等。王琦、铁君二人总结叶天士运用桂枝汤及类方时认为,叶天士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范围很广,如虚人外感、咳嗽、痰饮、痹痛、冲气、动悸等,常随症投之。有作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之用;有作通阳制水,化痰涤饮之施;有温通经脉而设,有取温肾平冲之力,王孟英说:“改错所云者,仍湿热症也,若风寒伤卫,岂可不遵仲景之法而不用桂枝汤”,由此看出桂枝汤皆为历代医家所重用的。其方配伍严谨,用药精良,用此方治疗疾病,每每获得良效。桂枝汤原方为: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用法:上五味,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本文主要通过一则医案对上方的加减应用治疗太阳病兼证。 2010年10月28日,秦某,男患,69岁,素有冠心病心衰病史,反复心衰,这次因感冒后心衰加重10余日,主要症状可见喘息气促,不能平卧,心悸,口唇发绀,恶寒,精神不振,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少,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电图示:ST-T改变,室上性心动过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微。诊断:冠心病心衰,治法:解肌祛风,降气平喘,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药:桂枝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芍药15克,大枣7枚,厚朴15克,杏仁15克,上方七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上方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其中桂枝温经通阳,以散肌表之风寒,芍药敛阴和营,以益在内之营阴,生姜辛散表邪,助桂枝温卫,大枣补胃气,助芍药和营,炙甘草调和诸药,厚朴下气消痰,宽中理气,杏仁利肺气,降逆平喘,诸药合用共成表里兼顾之剂,喘证自解。正如尤在泾《金匮心典》引徐氏之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说明本方在外它有调和营卫之功,在内则有调和气血之用。 7日后复诊,主要症状可见胸闷,心悸,汗出,夜间尤甚,口唇发绀,精神不振,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少,无喘息气促,无恶寒,听诊双肺干湿啰音明显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治法:调和营卫,复阳固表,处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药:桂枝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7枚,附子10克,茯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酮苷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 患者张某某,女,39岁。行政办公人员。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颈项强痛不适,伴轻微头晕及后枕部酸胀痛,每因久坐伏案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近半年症状反复发作,并伴有双肩胛部酸胀痛及头晕、头痛症状。3天前患者因受凉而致颈強痛及头晕、头痛症状加重,出汗、恶风、行走发飘感等症状。颈椎CT检查示:颈3-4、颈4-5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变。查体:一般情况可,颈项部肌肉较紧张,转动欠灵活,颈3-7椎椎体两侧压痛,尤以颈3-4、4-5椎棘突及棘间隙两侧压痛明显,未引出明显放射痛,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双侧肩胛岗上、下窝处压痛,双上肢无明显压痛,叩顶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中医诊断:项痹(寒客筋脉、脑海失养);一旦得了颈椎病,想要达到治疗的目的,可使用胡蜂醋,胡蜂醋靶向渗透,载药量高,吸收快,是治疗肩周炎外用首选,且胡蜂醋直接作用于病症部位,不会对胃肠道及心血管造成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西医诊断:颈椎病(混合型)。 予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处方: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

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羌活12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3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服3剂后患者复诊,颈项强痛,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余未诉不适,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郭剑华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生姜、大枣,加狗脊12克,茯苓12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5剂,每日1剂以善后。 按:《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该方是仲景为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所设。本例患者久坐伏案而致颈部劳损,加之受凉而发病。劳损是本,寒凝太阳经脉是标,急则治其标。郭剑华采用桂枝加葛根汤,以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中重用葛根,能升阳,生津润燥,缓解经脉的拘急,解除颈项强痛及头晕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酮苷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加当归、川芎以养血通络镇痛。加羌活以增强祛风散寒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解肌祛风,养血通络,解痉止痛之功。郭剑华常以本方加减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因感受风寒而急性发作者,每获良效。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体会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7 -120-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体会 Experience for treating senile insomnia with the Suanzaoren decoction 王靖潘婧戴兆燕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00)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07-0120-01 【摘要】失眠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不寐的病因、病机早在张仲景所著述的《金匮要略》中被论述。笔者以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酸枣仁汤;老年人失眠症;体会 【Abstract】Insomnia is a common disease which seriously endangers human health.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are discussed in the Jingui Yaolue (金匮要略) written by Zhang Zhongj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uanzaoren decoction (酸枣仁汤) by author for treating senile insomnia, achieve good results, and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Keywords】The Suanzaoren decoction; Senile insomnia; Experience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07.060 失眠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临床上以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常常表现为睡眠轻浅,入睡困难,或者易醒,或者醒后难以入睡,甚至彻夜无眠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家庭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老年失眠患者的人数有增加态势,许多疾病如精神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慢性消化不良等,也常以失眠为主要表现。失眠已日益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杀手之一。 失眠在中医学上称之为“不寐”。在治疗上目前各级西医院使用最多的是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但大多药物只是延长浅睡期,未能真正改善睡眠质量,有些药物还有后遗效应,甚至耐受性等不良反应。传统中医药在防治老年人失眠症方面,以其辨证论治的明显优势和良好疗效而受到推崇。中医从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来治疗老年人失眠症,不仅可以达到高质量睡眠效果,副作用也相对较少,更适合针对老年人的治疗。 东汉医家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中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最为经典的论述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的“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汤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用于肝阴不足,心血亏虚之失眠。肝藏魂,肝阴不足,魂失归藏而不寐;阴虚则生内热,心血虚则血不养心,热扰心神,故虚烦不得眠。 张仲景以酸枣仁为主药创立酸枣仁汤,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挥。仝小林[1]临证应用大剂量酸枣仁治疗一些长期顽固性失眠或重症失眠常常能速获奇效。赵志付[2]认为重用酸枣仁治疗不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用炒酸枣仁,且酸枣仁使用剂量在15~60g 之间,可配白芍、丹参、柏子仁共用。 1方药及用法 我们在前代医家的研究基础上对酸枣仁汤进行加减,在老年人失眠症治疗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方剂:酸枣仁30g,茯苓15g,知母12g,川芎12g,白芍15g,夜交藤15g,百合12g,黄连5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炙甘草6g,每日1剂,煎200ml,早晚分服。 2典型病例 患者甲,男性,75岁,2016年12月20日就诊。素禀心血不足,时感头晕,目眩,易心悸,入寐迟,多梦魇。病起于不久前妻子去世后,自感生活黯淡无光,近2日,虚烦躁急,彻夜难眠,舌质淡红,略干,口苦,唇淡白,目光乏神而满含悲郁,脉沉细无力。予上述酸枣仁汤加减。服5剂,虚烦躁急、难眠等症状消失。后续服15剂以巩固之,并嘱多参加日间功能活动锻炼与劳动,勿服浓茶、咖啡等,后患者痊愈。 3讨论 《金匮要略》中,酸枣仁汤主治为“虚劳,虚烦不得眠”。其“虚劳”,泛指多种慢性消损性疾病。以方测证,此当指心、肝血(阴)虚性虚劳。“虚烦不得眠”,乃心肝血虚,神失所养而浮越,或“阴虚生内热”,虚热上扰于心所致。此种虚性亢奋证候,多见于心、肝血(阴)虚性精神疾病,或其他慢性消损性疾病所伴发之睡眠障碍,尤以老年人为甚。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酸枣仁汤中之酸枣仁,若炒用,会使其油气挥发,减轻其安神之效,故推荐生用。治疗上述类型疾病疗效较为确切。 参考文献: [1]金川,甄仲,仝小林.仝小林运用大剂量酸枣仁治疗失眠经验举隅[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2):343-344. [2]李健,赵志付.赵志付教授重用酸枣仁治疗不寐经验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5):382-383. 基金项目: 2015年度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编号:B201502。 编辑:段苏婷编号:EA-4170713110(修回:2018-03-08)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xx 功效与作用 xx 的配方: 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xx xx 分类: 解表剂-xx 表 组成: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 枚)、甘草二钱(炙,6 克) 方歌: 药枝枣xx(方剂速记法) 想象: 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出处: 伤寒论》xx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xx 方歌: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

不均衡了。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发汗过多,会伤及胃气津液,津液过损,上焦亏虚,下焦之气就会乘虚上逆,造成严重的心慌心悸,或心下胃脘部的悸动不安。这种悸动感属于虚性,得按则舒,这是桂枝甘草汤的典型症状。因此,桂枝甘草汤可以治疗阳虚而津亏的严重心悸,临床要注意辨证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厚朴二两(臣) 杏仁五十枚(臣) 甘草二两(佐) 大枣十二枚(佐)

桂枝汤

桂枝汤 开放分类:中医中医古代名方医学名词方剂 编辑词条分享 桂枝汤 组成及用量 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炙甘草(6克) 方剂出处 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剂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古法: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现代:上五味,哎咀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 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桂枝汤的方剂详细介绍

桂枝汤的方剂详细介绍 桂枝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桂枝汤的方剂,希望大家喜欢! 【出处】《伤寒论》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桂枝(去皮)(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大枣(切)(3枚) 甘草(6克) 【方歌】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 【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禁忌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

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桂枝汤的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0例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0例 发表时间:2015-08-05T09:29:51.0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作者:范海涛[导读] 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范海涛 (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验证以桂枝汤为主辅以不同药材治疗不同表征的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结果:治愈34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3.34%。结论:桂枝汤加味治疗不同表征荨麻疹患者效果较为理想。【关键词】桂枝汤;加味;荨麻疹;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307-01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反复发作并连续2个月以上者称为顽固性荨麻疹,难于治疗。荨麻疹病因复杂,针对不同表现特征的患者,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桂枝汤是由桂枝、芍 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组成,具有和表解里、通达营卫、发汗祛邪等作用。笔者在治疗患者过程中,用桂枝汤治疗加味治疗不同表征的荨麻疹患者,并进行了效果观察。 1.患者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56岁,平均38岁;病程均为3个月以上,可视作顽固性荨麻疹。根据患者患病的原因和表征,可将荨麻疹患者分为营卫不和体虚自汗类、筋脉拘急类及虚寒类。 2.治疗方法 以桂枝汤为主方加味,水煎煮,日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针对营卫不和体虚自汗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加附子组方水煎服。桂枝汤的作用为调和营卫,附子用来加强体表的固气能力,用于止汗,两者结合能够达到调节营卫、补阳止汗,治疗荨麻疹的作用[1] 。 针对筋脉拘急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加葛根组方水煎服。桂枝汤可以祛除体内风邪,调节营卫,葛根能够调节体内经气舒畅,促进津液运转,有助于缓解体表正气过郁。两者结合效用明显[2] 。 针对虚寒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的基础上芍药加倍,再加入饴糖,黄芪60克形成组方,水煎服。芍药、饴糖能加强机体对桂枝汤药效的吸收,黄芪加强了药方益气固表的功效,可主治阴阳虚寒、阳虚偏重,效果明显[3] 。3.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复发。显效:风团或皮疹消退70%,瘙痒消失,无复发。有效: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未愈:风团及瘙痒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者或风团消退不足30%。 4.治疗效果 治愈34例,占56.67%;显效18例,占30%;有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93.34%;未愈4例,无效率占6.66%。 5.具体例证 黄某,男,42岁,2014年4月28初诊。2个月前开始出现皮肤瘙痒,四肢出现淡红色风团,自服抗过敏药物,3天后风团基本消失,后遇风寒时,症状多次出现,服用抗过敏药物,但效果不佳,病情反复。5天前症状再次复发,服药无效。诊断时出现四肢皮疹、风团,淡红,瘙痒明显,多汗,舌红苔薄黄,脉浮缓。中医诊断为虚寒类荨麻疹。辨证为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治拟调和营卫,补阳止汗。用桂枝汤加味,黄芪6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当归20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附子5克。共5剂,服药后风团明显减少,四肢仍有少量淡红色皮损,继服3剂后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后无复发情况。 6.讨论 荨麻疹为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增多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疾病,中医上属于“瘾疹”的范畴。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发作时间及发作部位不可预测,时隐时现,瘙痒难耐,退去时无声无息。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药物组成为桂枝、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大枣(擘)。桂枝味辛温,主上气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具有降气、利关节,补中益气之功;芍药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两药和用共奏调和营卫之效。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既助桂枝解肌散邪,又能暖胃止呕;大枣性甘平,可以助芍药益阴和营。炙甘草甘温和中,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助营。现代药学研究证实,桂枝汤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消除水肿,抑制IgE所致之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而起到抗炎、抗过敏作用,尚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和双向调节作用,更彰显其在本病治疗之疗效[2]。笔者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的患者,以桂枝汤为主进行组方,从荨麻疹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用量进行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勋, 韩延华.浅析《伤寒论》中桂枝汤及其类方[J].河南中医,2010,30(07): 631-632. [2] 张志涤,马小龙.桂枝汤加减治疗荨麻疹[J].河北中医,1991,13(5):28

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方法将2015 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配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率变异指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主症以及次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症与次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加减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标签: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心率变异性;炎症因子;桂枝汤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心脏自主神经失衡,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高达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均有此疾病[1-3]。该文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随机将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甲钴胺片,试验组(n=4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45~72岁,平均年龄为(58.62±10.21)岁;病程为5~25个月,平均病程为(15.36±4.69)个月;15例合并冠心病,25例高血压。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45~71岁,平均年龄为(58.45±10.35)岁;病程为5~26个月,平均病程为(15.78±4.98)个月;16例合并冠心病,24例高血压。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西药治疗,其中服用1粒/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50044),口服1次/d;服用1片/d拜阿司匹灵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口服1次/d。糖尿病相关治疗药物二甲双胍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853),口服3次/d;格列美脲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256),口服1次/d;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2次/d,于餐前进行皮下注射。给予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缬沙坦,口服1次/d,1粒/次;给予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氟伐他汀

桂枝汤类方歌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研究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5-09-08T15:18:22.6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宪莉于春鹏谢迪刘巍刘浩[导读] 齐齐哈尔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柴胡桂枝汤对FD 病人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宪莉于春鹏谢迪刘巍刘浩 (齐齐哈尔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探究柴胡桂枝汤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 年到2013 年间来我院就诊的FD 病人中随机抽选100 例,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 例,研究组病人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吗叮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的有效率76.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对FD 病人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加减;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49-01 FD 也叫非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综合征,发病率高达20%~40%[1],且不断上升,在中医属“胃脘痛”、“痞满”的范畴,其认为病因关键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病人表现为腹胀、腹痛、饱腹感、恶心、呕吐等,患病轻者仅感觉不适症状,重者则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以往都是选择单纯的西药治疗,但效果不显著,经常是治标不治本,常复发,给病人带来身心困扰,而中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胃肠症状,促进病人康复。本篇研究通过对100 例FD 病人的对比治疗,探究柴胡桂枝汤用于FD 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篇研究从2011 年到2013 年间来我院就诊的FD 病人中随机抽选100 例,其中包括男性病人59 例和女性病人41例,年龄在22 岁到67 岁之间,平均45.5±3.7 岁。所有病人都有腹胀、腹痛、饱腹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境内镜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排除其他疾病,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现将100 例病人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 例,其中研究组有男性病人30 例和女性病人20 例,平均年龄45.7±3.4岁,对照组有男性病人29 例和女性病人21 例,平均年龄45.2±3.8岁。两组病人在性别、病程、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别,都签订知情协议,自愿接受治疗。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病人给予吗叮啉治疗,每天3 次,每次10mg,饭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一个月;研究组病人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由黄岑6g,桂枝8g,柴胡10g,党参10g,法半夏9g,大枣6 枚,生姜6g,炙甘草10g,白芍12g 组成,如有脾虚气滞的病人加用白术、陈皮、茯苓、佛手等,肝胃不和的病人加用木香、川楝子、枳壳等,脾胃虚寒的病人加用制附片、香附、干姜等,脾胃湿热的病人可将药方中白芍、大枣去掉,另加入生薏仁、茯苓、黄芩、枳实、黄连等,寒热错杂的病人加用黄芪、黄连、干姜等,加1000ml 水,煎煮到200ml 服用,每天2 次,饭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一个月。 1.3 疗效评价[2-3]: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级别,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改善>80% 为显效,症状改善>50% 为有效,症状改善<50% 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 软件整理分析所得数据,方法采用X2 检验,P<0.05 时有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病人痊愈18 例,显效21 例,有效 6 例,无效5 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病人痊愈12 例,显效17 例,有效9 例,无效12 例,有效率为76.0%,两组病人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FD 在中医理论属“胃脘痛”、“痞满”的范畴 [4],病变在胃,和肝、脾相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胃主收纳,如果肝的气机运畅,则脾之运化和胃之降浊功能正常,如果肝功失常,则会造成食物在胃内停积,久而久之脾胃受伤,胃失和降,反酸、嗳气;认为病因关键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发病率每年高达20-40%,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病人表现为腹胀、腹痛、饱腹感、恶心、呕吐等,患病程度轻者仅感觉不适症状,重者则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当前许多学者认为FD 发生和过度劳累及精神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胃肠动力障碍是最主要的病理基础,且FD 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以往FD 治疗都是选择单纯的西药治疗,但效果不显著,经常是治标不治本,常复发,给病人带来身心困扰,而中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胃肠症状,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病人精神症状,促进病人康复。 中医学治疗方法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为主,柴胡桂枝汤能够促进泌酸腺再生,增加胃肠粘液分泌的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中柴胡能够舒畅气机,黄芩有清泄作用,配白芍能够消除柴胡之燥,目的是补中扶正、和胃降逆,甘草和白芍有止痛作用,外证疏散邪热,内证梳理三焦。本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的有效率76.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柴胡桂枝汤用于FD 治疗较单用西药效果显著,更加安全,能够有效地改善胃肠症状,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病人精神症状,促进病人康复,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宗英,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2):33-34. [2] 陈红东,柴胡桂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3):15-17. [3] 李长安,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 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68-69. [4] 娄朝恒,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32):72-73.

jt叔叔医道课 24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JT叔叔医道课24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24.2013.05.28 下: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好啊,那我们就来讲桂枝加葛根汤,那我现在要再先说一句啊,可能大家听起来有点小失望的话,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其实在《伤寒论》里面呢,是一个有点冷门的方子。额,因为呢桂枝汤的主结构啊,再加一味葛根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对不对,所以呢,基本上它其实,我们在临床开药的时候,你只要把它想象成是桂枝汤的加味就可以了,就是非常单纯的一件事就是,桂枝汤的症状里面如果又多一个后脑勺僵,你就放一点葛根,就这样,所以就只是一个加味法。 那么《伤寒论》里面这一个结构的方子啊,真的非常非常红的是葛根汤,那葛根汤跟桂枝加葛根汤不一样的地方是桂枝汤加葛根叫桂枝加葛根汤嘛对不对,那它如果是加上麻黄跟葛根的话叫葛根汤,所以葛根汤的用途是极之广泛的,而在这个葛根汤可以用的这个极之广泛的范围里面,有一部分没有那么严重的,你用桂枝加葛根汤也可以,这样子。所以呢以今天的状况来讲我觉得,因为用这个古汉方啊,用这个经方的频率比较高的汉方医生还是在日本比较多啊,那所以呢我觉得,看日本医生的开药经验呢,我觉得需要为这个桂枝加葛根汤做一点平反的啊,就是以日本的开业经方医生的状

况来说的话,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葛根汤有一点太滥用,然后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桂枝加葛根汤的时候,他反而不会开桂枝加葛根汤了,那这个点我觉得是我们今天这个课需要为它纠正的,因为的确有几个状况你不可以用到麻黄,你必须要退回到桂枝加葛根汤的世界。 可是呢,你知道人有的时候就是做事情有一点喜欢贪方便,如果你家里面已经有一罐葛根汤了,你就会觉得啊不然就用葛根汤就好了嘛,对不对?就会有这种想法,所以呢,等一下我会跟同学强调一下,在怎么样怎么样的情况是一定不要用到葛根汤要退回桂枝加葛根汤的。 简单来讲哦,就是葛根汤的那个滥用真的是非常的非常的夸张,而且以那个日本汉方界来讲的话噢,那已经是几百年的事情了,就这不是今天才这样,像日本江户时代的那种相声哦,落语啊,相声段子就有这个就这样一个内容:什么一个病人去看医生啊,他说“医生,我头痛”,哦,葛根汤,“医生,我拉肚子”,哦,葛根汤,“医生,我感冒”,哦,葛根汤,哦,医生我怎么怎么样,哦,葛根汤,然后到最后他们就说原来医生就是会开葛根汤,就是这样的一个江户时代的相声。难怪都被写到相声段子里面去,你就知道葛根汤真是超好用的对不对?就是让人最后觉得医生果然是没有医术的,反正什么都葛根汤嘛。然后呢,以我们比较想偷懒的那个学习中药的人来讲噢,又常常拿葛根汤去代替麻黄汤,因为它里面有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方剂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桂枝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甚佳,现回顾如下; 1.内服治疗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用桂枝汤合八珍汤治疗10例,疗效颇佳。以桂枝为主,配灸甘草、白芍,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呃逆数例,疗效显著。运用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治嗳气、水肿肋痛亦有特效。对肾小球肾炎、充血性心衰、内分泌失调所致水肿,用桂枝于方中,疗效倍增。桂枝15克,灸甘草10克,生龙骨、牡蛎各20克,黄芪30克,升麻、柴胡、桔梗各6克,柏子仁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治疗心肌炎后遗症疗效显著。用桂枝为主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多例,均收到满意疗效,方药:桂枝15克,茯苓20克,川芎15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用桂枝10克为主药,同时伍用灸甘草、砂仁、佛手、赤芍各5克,苍术6克,茯苓10克,阿胶6克,治疗脾虚型贫血26例,效果显著。用玉屏散合桂枝汤加味,治疗红斑狼疮发热疗效显著。用桂枝20克、麻黄5克、葛根30克、鸡血藤3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20克、炮山甲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均获治愈。 2.外用治疗 用桂枝10克、葱须6个煮水洗烫,治疗小儿手足冻裂数例,皆见功效,且不复发。用桂枝12克、炒白芍12克、蛇床子15克、地龙12克,水煎服,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10余例,疗效颇佳。用桂枝内服外敷,治疗截瘫、偏瘫疗效显著。治疗方法:除重用桂枝内服外,另用桂枝50-100克,水煎两次,每次煮沸后煎煮15分钟,合并两次桂枝药液,温擦于病区域或截瘫处,每次温擦是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桂枝有消肿散结、杀菌止痒的作用,用于皮肤病治疗效果满意。治疗神经性皮炎,用桂枝30克、金银花30克、枳壳15克,加水1500毫升煎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煎),去渣,待药液微温,洗患处。治疗足癣,用桂枝30克、防风30克、枳壳1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约10分钟,熏洗。 综上所述,桂枝的用途十分广泛,临床巧妙运用有非常满意的疗效,仅把桂枝用于发汗解肌、温经通阳是不够的。临床桂枝应用量为5-30克,量小能温阳、通脉、和营,量大则有下气、行瘀、补中之效。一般在临床见有表证、寒证以及气滞、痰阻、血瘀等病,或见四末不温、畏寒喜暖、舌暗淡或有瘀点、瘀斑皆可用之。若症见热象,则宜与寒凉之品配伍应用,以免桂枝助阳化热。对阴虚火旺、大汗伤阴、产后失血、女子崩漏等病,应慎用或禁用,以免桂枝辛温走窜,耗液伤阴。因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下气等作用,故孕妇慎用或禁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