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一、影视构成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景和镜头的基本含义

1.景:指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瞬间的空间呈现。

2.景别:不同的画面叫“景别”,即摄影机和摄像机从各自不同的视距对拍摄对象进行拍

摄时,所获得的各种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景和景别都是一种空间概念,即一种空间上的瞬息呈现。)

3.镜头:主要是一个时间概念。一个镜头就是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止所拍下的全

部影像。(所以一个镜头可以是一个景,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景。一个镜头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也可以由特写或近景、中景全景乃至远景。)

4.决定一部影片所使用的镜头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多种因素决定:a.与影片的长短有关,规模大,放映时间长的影片,镜头的数量当然多一些;b.与片种样式有关,戏曲片、生活纪录片、打斗片、惊险片镜头数量相对多些;

c.与导演的美学追求和影片的艺术风格有关,如导演崇尚长镜头和纪实美学,那镜头用

的就少。如果崇尚蒙太奇,追求戏剧性风格,所使用的镜头数就多。

第二节各种景别的拍摄及造型功能

1.景别大体分五类: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2.特写:即视距最近的景。它是影视艺术中进行细节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用来突出地

表现某一细节及细节动作的。它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给这种情绪以形象性的强浓度表现。就像音乐中的重音一样,通过给观众以较强的刺激和震撼来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写:将主体的某一局部都充满画面,重视提示对象内在的动感和本质。有利于刻画人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情况。常被用来做转场组接时的过渡画面。

3. 近景:视距较特写较远的画面,即将摄影机从特写拍摄的镜位向稍加拉开而拍下的画面。

其取景范围,就人体而言,约为人的小半身,即主要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动情节和脸部表情。表现人物的脸部表情、说话神态和事物的细节、质感,它是描写人物情感和事物细节的主要景别。

4. 中景:取景范围,就人体来说,一般是拍摄人的大半身,主要表现人物双膝以上的活动

情形,让观众既能看清任务的神态,又能看到人物的形体动作,一般是表现人物的半身活动的。中景: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并配合语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关系。

5.全景:视距又比中景远,用以拍摄表现主体的活动及周围的景色,把主体放在一定的环

境范围内加以表现。其取景范围除人的全身外,还包括主体周围的背景。但背景在画面上所占比例较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环境。

6.远景的含义及其艺术功效?

远景:即镜头在距离被拍摄对象比较远的情况下所拍摄的广阔空间和广大人群。其特点是画面开阔,景深悠远,一般用来交待环境,渲染气氛。

远景的艺术功效:

A.描写环境。许多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和人物传记,一般都要进行环境描写。在

许多影片的开头,便常用远景和大远景交待故事发生或人物生长的时代背景或自然

的和社会的环境氛围。

B.营造气势和气氛。战争片、灾难片一般会多处用到远景拍摄,用来营造不可阻挡的

气势和恢弘的场面。

第三节镜头的拍摄方法及其艺术功效

一、摄影机的外部运动(这主要是指摄影机与被摄录对象之间的距离变化的运动。这包括摄

影机跟随摄录对象移动的运动,以及摄像机镜头上下左右换动及变化角度的运动。)1.推:指被拍摄对象处于某一固定位置,镜头由远处向拍摄对象逐渐推进的拍摄方法。这

样拍摄既可以表现出空间层次的递进变化,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又可以引导观众更具体地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变化的内心活动。突出场景内起重要作用的人和物,以及他们的情感、细节、使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有使观众接近被摄对象进行观察的效果。

2.拉:摄影机的运动方式与推相反,即将摄影机从近处拍摄向后拉开拍摄方法。因为对被

摄对象做特写和近景拍摄,能进入画面的景物范围是十分有限的。若要展示出一定的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得把画面拉开。作用是展示镜头开始时画面上的人物或事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其空间位置。这种逐渐展开的环境,对烘托主体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3.摇:摄影机固定在某一个位置,让镜头向上下或左右做摇动拍摄。摇镜头的主要作用是

展现观众多的事物和人物,使观众对眼前的场景或事物的各个部分逐一进行观察。

4.移:即摄影机跟随着表现主体的行动而做的移动拍摄。一般是将摄影机放在车子或者升

降机上,作横向运动或垂直移动。用这种方法拍摄,可以突破镜框四边的限制,扩大画面的空间。其艺术功效与摇镜头相同,是通过镜头的外部移动来扩大观众的视野。

5. 跟:作用是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物体在运动中的形态及其运动过程。如:飞翔的雄鹰、奔跑着的人、行驶的人、船等。跟摄像、摄像机位不动,镜头始终跟着运动着的被摄对象,使它一直保留在镜头画面内。

二、运动镜头

在镜头中,画面是可以变化的。这种变化,除了被摄对象的运动之处,摄像机镜头的运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摄像机镜头为什么要运动呢?因为它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构图发生变化,产生动感、使之更加生动。(如拍固定景物、用推、拉、摇的运动)。

二、镜头的内部运动

1.变焦距镜头:即在不改变摄影机及被拍摄对象的未知的情况下,通过镜头内部焦距的变

化来改变被拍摄对象与观众的距离,使画面变大或变小的镜头。运用变焦距镜头,可以模拟推、拉的拍摄方法,产生移动的错觉效果。

2.慢镜头:改变镜头在拍摄时的运转速度,对拍摄对象进行高速拍摄,即摄影机以每秒

48.72或96画格的速度运转(正常运转时每秒24格),比正常拍摄快2.3.4倍,放映时

候以每秒24画格放映,演员的动作就会变慢,仿佛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样叫慢镜头或慢动作。

3.快镜头:拍摄时放慢摄影机的运转速度,使每秒拍摄的画面不到24画格,放映时便出

现了画面的快速转换。这种拍摄又叫降格拍摄,一般用来制造紧张气氛,如一半飞奔的马,风驰电掣般的列车给人势不可挡之感。

4.空镜头:即画面中没有出现人物的镜头。其艺术功效,主要是通过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某

种思想或抒发某种感情。巧妙地运用空镜头,对揭示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有着巨大的作用。

5.主观镜头:摄影机的镜头当做剧中人的眼睛,并依据剧中人的主观视线和心理感受而拍

摄的画面。这类镜头为的是表现角色在规定情境中所见到的实况,并把角色的内心感受巧妙地传达给观众,把观众导入影片的规定情景中。

第四节镜头的组接方法

(在导演的分镜头剧本的某些影视文学剧本中,常常标有显、隐、化、切等字样,这就是指的镜头与镜头之间的不同的组接方式。)

1.显:又叫渐显、渐现、淡入,就是画面从空白或全黑中渐渐现出。

2.隐:又叫渐隐、淡出,与渐显正好相反,就是画面逐渐隐退直到完全消失。

3.化:又称“溶”。前一个镜头还在“渐隐”中,后一个镜头便渐显了。好像是在模模糊

糊的印象中由前一个画面转化成了后一个画面。前后两个镜头这种“变”的过程是一个“溶化”的过程所以又称溶或叠化。(化出化入的组织也是一种交替,也能给人以一种时间递进的感觉。所以化出化入通常是用来表现一些不完整段落之间的时间分割。)4.划:与“化”相类似的一种组接方式。指前一个画面向一旁迅速推出,后一个画面逐渐

伸张,直到完全代替上一个镜头,占满银幕。(“划”一半也是用来连接各种比较完整的场景的,但在使用时与“化”有所不同。倘若前后两个场景在内容上是属于同时异地的展开或平等发展的事件,用“化”来转接就不那么流畅自然了。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用“划”。)

5.切:又叫“切换”。就是将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两个不同的镜头(画面)直接来粘接起来,

这种组接方式中间没有任何递变过程,不用任何光学及技巧,镜头的组织简洁紧凑,使场景得到迅速的变换,是当今电影艺术中最基本的镜头转换方式,具体讲,又可分为连续性切换和穿插性切换。连续性切换,即后一画面中所表现的动作是前一画面中动作的继续,或者是前一画面中所展现得内容的一部分。穿插性切换,它与连续性切换不同,后一镜头不是前一画面中某一动作的继续,不包括前一画面的某些部分。

二、影视构成的基本手段

电影和电视之所以能通过画面而说话,成为能讲述故事的叙事艺术,只因为它们具有一种最基本的构成手段——蒙太奇。

1.蒙太奇:原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是法国建筑学上的术语,即构成、装配的意思,借

用到电影艺术中后,便是剪辑和组合的意思了。

狭义:是作为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而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

广义:不仅指画面、声音、色彩等元素编排组合的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2.蒙太奇为何能成为影视艺术的基本构成手段?

A、符合于人们视觉感受的规律。(我们都有这种体验,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时,

常常不会把目光固定在某一个点上,而是根据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的需要,跳动于

“远景”、“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之间。而且眼睛这种运动又往往不是以统

一的速度进行的。如一个人的心境处于平静安适的时候,眼睛的运动是缓慢而悠闲

地,当某人处于内心激动或受到突然的刺激时,目光变换的节奏就会大大加快。影

视的镜头调度及画面转换的节奏,便正是基于人们的这种视觉感受的基本规律而诞

生的。

B、符合人们思维活动中联想习惯。(客观事物之间常常有着某些相互的内在联系。因

此,在人们思维活动中,便常常做出某种能够联想,并因此得出某些结论。影视艺

术中运用对比、双关、象征、隐喻等手法,正是从人类这种自然联系活动中产生的。

C、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反映的要求。影视要对生活作艺术的反映,就得进行必要

的选择和提炼。通过强调和省略才能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影片中删掉一些次要的

东西,目的要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更重要的细节。蒙太奇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这种去

粗取精的可能性。

3.蒙太奇的主要功能?

A、可以使镜头画面产生出新的含义。(把某些段落或画面重新安排,就能激起观众不

同的心理反应,产生不同的情绪感染。“库里肖夫效应”实验,面部特写,与三个

不同镜头组接在一起,获得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充分证明了蒙太奇在电影拍摄中确

实有种奇特功效。

B、可以激发观众对比、联想,积极参与影视艺术的再创作活动。(通过蒙太奇组接,

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

C、可以营造各种节奏。在镜头的连接中,可以产生影片所需要的蒙太奇的节奏,这

种节奏,其实就是电影的脉搏。影片有脉搏则是通过镜头的组织和运用而产生的。

其构成元素主要是人物的运动的强度、镜头的组接和转换速度、音乐的旋律、环境

气氛以及影片的叙述风格等。优美的节奏,将使影片刚柔相济,张弛合度,借此可

以感染观众的情绪,迫使观众的感情脉搏同它一起跳动。

4.蒙太奇的分类及其表现形式

蒙太奇结构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即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A、叙述性蒙太奇:把一系列能表现事态进程和剧情内容的镜头,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

逻辑顺序有机地组织起来。主要作用是讲述故事、展开和发展情节。它是以镜头的

连续性组接为特点的,所以又叫连续性蒙太奇。按其组织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以

下各种形式。1平行式:好比小说中的“话分两头”的叙述方式,常被用来展开故

事情节,让同一情节中的两件或三件事同事展开。镜头时而交代这一头,时而交代

那一头,起到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烘托、促进的作用。2交叉式:主要特点是把

同一时间内,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或三种动作线交叉剪辑,以此造成悬念,使剧

情逐步趋于紧张,推向高潮。3复现式:体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

现,或者说代表着主题思想的事物在关键时刻一再出现在银幕上。4对话式:上一

画面中某个人物的话,仿佛是对下一场景的某人说的,可实际上它并不构成一种直

接的对话。但由于其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使得这种“对话”衔接得十分自然生

动,简洁明快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通过这种对话时组接,直接把许多不必交代的

过程巧妙地省略了。5叫板式:“说曹操,曹操到。”即上一场景叫道某人或某物,

下一镜头便是那人或那屋的出现。它的作用是前呼后应,推动剧情发展。

表现性蒙太奇:特点是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不同画面在其内在含以上的相同、相近或相对的画面因素的联系或撞击,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

B、表现蒙太奇主要作用:制造美学效果,使画面着力表达情感、思想、情绪、气氛和哲理。

表现蒙太奇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1.并列蒙太奇(积累蒙太奇):仿佛文章修辞中的排比句,它把若干性质内容或形象相同的主体前后组接在一起,造成一种效果的积累,常用于渲染气氛,强调情节。如:爆破、铲土、装车、运输的连续出现形式繁忙的工地气氛。飞机、坦克、大炮镜头的堆砌则形成战争气氛。

2.对比蒙太奇:它如同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两个镜头或场面或段落或形象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强烈反差组接在一起,产生相互加强,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达到对比的效果。

对比的内容可以是画面的内容,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美与丑、高尚和卑下,胜利和失败等。也可以是画面的形式,如景别的大小,角度的仰俯、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冷暖、声音的强弱等等。如:《巴黎圣姆院》美女与丑陋人在形象上的对比,丑陋人与教士在心灵上的对比,黑与白的对比等等。

3.比喻蒙太奇(象征蒙太奇):它也和修辞学上的比喻有相同之处,它通过不同主体内容镜头的组接,让它们形成一种比喻关系。如:《高考1977》中,燎原的野火象征着当时的青年对知识的渴望,势不可挡。

4.节奏蒙太奇:它的作用是表达紧张、活跃、轻松、悠闲的情绪和气氛。

以较多较长镜头为基础的结构容易形成慢节奏,而以较多较短镜头(或者说多用分切)为基础的结构则容易形成快节奏。

如:一对情人湖边漫步,切切思语,为慢节奏。

激烈的枪战、两侠士的武功对擂为快节奏。

5.长镜头

A、长镜头: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员的场面调度及镜头的运动,在画面上形成各种景

别和构图的镜头。(它是以基本的等同于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

的,由于它可以保持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完整性,因此,能达到一种没有经过加

工的真实。所以,长镜头理论又叫“纪实派理论”,记录性是其根本的美学特征。

用长镜头拍摄的镜头画面在表意上往往带有更大的客观性、多义性。)

B、长镜头就艺术功能分两类:纪实性长镜头(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

空间的整体性,使一个镜头能够在一个与现实相一致的时空里完成对一个动作或事

物的完整过程,让画面本身说话,不加导演的主管意念和暗示。)场面调度长镜头

(通过导演精心设置的景别、场面、人物、构图及光影、色彩等造型因素变化,来

体现创作者的意图。这实际上是一口气拍下来的一种多场面的镜头,所以又叫镜头

内部蒙太奇性质的长镜头)。

三、电影的拍摄

(一)电影摄制的前期——案头准备阶段

电影的前期创作,又称之为案头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大体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好文学剧本。电影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的基础,这个基础越好,即主题思想越深刻,

结构越新颖,严谨,人物的典型化程度和电影化程度越高,这部影片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电影文学剧本的来源?

编剧专门为电影创作;编剧根据各类文学作品改编,当剧本定稿并被制片公司接收后,编剧的任务就完成了。

●电影导演接触文学剧本的途径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A 兼任式:导演自己动手写剧本。这样,导演就是完全意义的“电影作者”了,这样拍

摄出来的影片,较容易体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B 介入式:在剧本的编写阶段,导演就参与进去。这种编、导共同构思写作的方式,可

以提供“电影化”程度较高的文学剧本,给未来影片拍摄带来一些有利条件,风格也比较统一。

C 接力棒式:导演从编剧手中接过一个已经定稿了的文学剧本,然后再作导演的构思和

处理,这种方式是目前国内外都普遍采用的。

2.写出分镜头剧本。分镜头剧本是对未来影片设置所作的总体设计,可以说是未来影片的蓝图。导演在拿到剧本以后,就要对原作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原作者交换意见,大胆地做出必

要的修改于补充,然后再进行电影化的再创作,写出分镜头剧本。

* 分镜头剧本除了对原剧本作明显改动外,还需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做出如下五项决定:A 将文学剧本中叙述的故事情节分成许多不同的镜头,并把每个镜头的内容进一步视觉化(具体化)。

B 计算出每一个镜头的长度。

C 给每一个镜头规定各自的景别与拍摄方法。

D 将场面调度具体化。

E 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配上音乐效果。

分镜头剧本是导演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作”。

与分镜头剧本的写作相联系的,还有外景的选择。许多导演总是将分镜头与选景同时进行,有个甚至是先选景而后再分镜头。

2.组织摄制班子,叫“某某影片摄制组”。包括与导演合作的主要摄影师、电影作曲家、

美工师、化妆、服装、道具设计师,剪辑师,演员。

(二)电影摄制的中期——实拍阶段

实拍阶段首先要做好一件事,将镜头分割归类。一部故事片有五六百个镜头,但是任何一部影片都不会是从一号镜头开始一次从头拍到尾。这主要由于电影时空的跳跃性决定的。拍摄过程中,导演是统帅一切的核心人物,整个摄制组像架庞杂的机器,能否正常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的组织调度才能。

(三)电影制作的后期——从剪辑、混录到合成

1.剪辑,如果说实拍必须将镜头分解,化整为零,那么剪辑就是将镜头整理组装,聚零为整。就是将分散拍下的镜头按故事的情节发展组织装配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剪辑既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同事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剪辑师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正确而巧妙地运用各种剪辑的方法,并准确地把握电影的节奏。

2.混录,是影片后期处理中的又一个重要步骤。主要是将对白的磁带、音乐磁带、效果磁带根据画面交代的长度相应地分别剪辑以后,再混合录制在一条磁带上的一道工艺。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效的录制。现有录音方式一般有“前期录音”、“后期录音”和“同期录音”。前期录音主要用于戏曲片和音乐片的录制。录音师先把唱词、乐曲等录制好,在石牌画面是做现场播放,让演员们根据播放的长短或乐曲作同步表演,使演员把精力集中在表演上,提高表演的质量。后期录音是在镜头画面拍摄完成以后,由演员在录音棚里根据银幕上的无声画面对口型念台词,同时由拟音人员按画面的要求复制各种音响效果。目前影片制作,趋向采用同期录音,在实拍画面同时,把演员的对白和环境音响同时录下来,使影片获得更为逼真的音响质量。

3.合成洗印,混录以后制成的影片叫“双片”,一片是画面,一片是磁带。在经过审查通过以后,还需将双片合成然后才能洗印拷贝交付发行放映。

四、影视鉴赏

影视艺术鉴赏:是以影视艺术欣赏为基础,以影视艺术观赏为前提,以影视艺术批评为方法,它通过影视艺术鉴赏主体,对影视艺术符号信息的全面意义接受和判断,完成了对影视艺术文本的具体阐释和权威评价。

影视艺术鉴赏与影视艺术欣赏的区别?

1.鉴赏是在影视艺术欣赏基础上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影视艺术接受活动。而欣赏则是

一种无明确目的的、随意性较强的影视艺术接受实践活动。鉴赏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思辨性、逻辑性和判断性,或者说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而欣赏“纯粹是一种直觉的活动”,特点是有着深刻的本能性、体验性和感受性,具有浓烈的感性意味。

2.鉴赏对审美主体的要求是苛刻的,它要求主体审美时将自我融入到作品中去,用全部的

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人生体验和艺术理论修养去捕捉、感受作品中的每一个意义闪光点,并且要求主体寻觅到这些闪光点背后的实在意义,决不放弃任何一个艺术细节。欣赏却非这样,既不要求主体对影视作品作深层次的理论分析、理性思考和理性判断,也不要求主体在得到审美欢娱的同时,一定观有所得。

鉴赏要求审美主体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必须用理性去看,用理智去看,用智慧去看;而影视艺术欣赏则要求主体用情感去看,用体验去看,用感觉去看。前者看的是门道,后者看的是热闹。

五、影视批评

(一)影视批评的作用

1.影响和提高观众

影视批评对影视艺术欣赏者、影视艺术创作者以及影视文化导向都有极大的作用。影视批评是影视艺术本身与观众发生联系的桥梁,也是检验影视作品社会效益的途径。影视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创作者以自己的方式说着、笑着、哭着,在曲折形式中显现人生理想、审美理念和艺术观念等等。因此,影视评论目的在于把已溶化在作品中的思想观点、艺术美等揭示出来,而这一目的的实现的过程,也就是艺术形象再创造的完成过程。因此,评论一方面是“联系艺术家与观众的纽带“以提高观众的审美素养,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以准确、生动、有深度和高度的评论加深对银幕艺术形象的再认识和再创造。如果前一方面是提高观众的审美素养,那么后一方面则可以说是重塑了观众的审美素养。

首先,提高观众对影视作品社会意义的理解。

其次,提高观众对影视作品艺术性的理解。包括作品的形象生动性、主题概括性、情节丰富性、艺术独创性、美感自然性、形式完美性等诸多方面的理解与提高。

2.帮助作者提高

影视批评是对电影检验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电影艺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的有益活动。而这种分析和评价,总是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总是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的,它往往要对作品及电影艺术家的成败、优劣、得失等做出明确的判断。

影视批评对电影的创作本身能起到促进作用。电影评论家通过从各种角度对电影作品或电影现象加以分析、评价,必然会帮助电影的作者找出不足,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电影创作的普遍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高质量、高水平的影视评论,不但能指导电影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有时还能影响一个时代、一个阶级、一个流派电影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创作倾向、创作风格。

3.对影视理论建设起促进作用

影视评论可以直接上升为电影理论,探索和阐明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美学原则,对影视创作予以理论上的总结和探讨,探索影视艺术构成及其规律,指导和影响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方向。

总之,没有影视批评对观众和作者的帮助,对影视理论的推动,就不会有影视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二)影视评论文章的写作从其内容的表达上说,应遵循的原则。

1.强烈的艺术精神。影视评论所面对的对象是艺术,而且是迄今为止具有最丰富、最

复杂形态的现代艺术。影视艺术是融现代科技手段与众多艺术元素于一身的本体特

性,使他们的艺术传达包容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同时,其艺术构成相应地表现出复

杂性。影视鉴赏要真正地渗透一部合格的影视作品,本来就不容易,何况有相当多

的影视现象,其本身还联系着很广泛、很微妙的社会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因此,

轻率为之的态度,尤其是非艺术的和反艺术的态度,是影视评论写作的大忌。

2.严肃的科学态度。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充分发挥理性的指导作用,并做到一切从

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点出发。必须做到用历史的、美学的观点依照文艺学和影视学的

基本原理,通过严格的、一丝不苟的科学程序去研究和衡量自己的评论对象,从而

形成自己应有的结论,并对之做出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周密翔实、明确清晰的论

证。

3.正确的思想立场。有正确的先进的思想立场,注意体现影视评论写作的指导性。就

影视评论的社会性质和终极价值,只有在帮助读者获得对审美对象的正确认识之

后,才能得以实现。不但应当始终坚持以有利于国家、民族、人民的整体利益为原

则,注意从特定的社情、国情、民情出发来进行实际操作,而且应当努力用先进的

思想体系,健康的现代观念,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正确地区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

否则,写作本身就可能变成对读者的误导。

六、(一)电影

1.产生背景:19世纪后期,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促成电影艺术的诞生。

2.世界电影诞生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售票放映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拆墙》等影片。

3.中国电影诞生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自购摄影机,拍摄由京剧名伶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等片断。

4.世界有声电影诞生: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5.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百代公司联合摄制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洪琛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蜡盘配音的方式。

6.有声电影的发展:

①20世纪30年代,光学录音技术被采纳应用。②40年代末,磁性录音技术被普遍采用到电影中。③60年代以后,电声学及现代录音技术进一步改进,声音的清晰度和保真度达到较高水平,同期录音亦更加完善。特别是多声道立体声环绕音响系统的出现,产生了70毫米电影六声道立体声系统的道尔贝(光学)电影立体声系统,在影院里创造出使观众身临其境的音响环境。

7.彩色电影的诞生

《战舰波将金号》人工涂出来的颜色。①20世纪30年代初,彩色感光材料的发明,为彩色影片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1935年,美国好莱坞影片《浮华世家》。②50年代末60年代初,普及世界各国,色彩逐步由单纯地表现颜色到成为电影的又一个重要的艺术元素。

8.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电影

20世纪90年代,影片使用计算机合成技术。美国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没有动用一人一笔,完全由1500多个电子计算机制作的镜头组成的。

9.科技对电影的贡献:

科技的发展,不仅为电影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电影艺术各个流派的产生与发展。

①.声音进入电影,促成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诞生;

②.轻便摄影机、高速感光胶片和磁带录音机的出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实

现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的美学追求。

(二)电视

1.电视的产生:

电视与电影、广播相比,是最年轻的传播工具,却比其它艺术门类、传播媒介发展得快。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电视台,开始定期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法国1938年,美国和苏联1939年相继建立电视台,并定期播出电视节目。

2.彩色电视的产生:

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了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苏联也于这一年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中国电视的诞生: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同年6月15日,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4.新型电视出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录像机、有线电视、卫星直播电视,以及多功能电视、多声道立体声电视、数码电视、声像立体化电视、高清晰度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型电视产品层出不穷。

家庭录像机在70年代问世,80年代大批投入生产,如今普及到千家万户。尤其是90年代中期家庭影碟机,即VCD机、DVD机等相继问世,使“家庭影院”逐渐成为现实。这加快了电影与电视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进程。

5.新型电视出现的意义:

①.有线电视的出现,不但解决了电视图像、声音保真的问题,而且也极大地扩充了电视的内容。众多的频道,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收视选择。

②.卫星直播电视,改进了过去只有地面接收站才可以接收并传送电视讯号的传送方式;家庭只要拥有一个专门天线,便可以接收卫星直播节目。

6.电子时代的影视

21世纪,电视、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缆通信、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听渠道,丰富了人们的视听内容。

七、影视摄制的分工及其职责

编剧

影视文学剧本的创作者。一个好的影视编剧,除了拥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及对生活有正确的认识和评判之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并能够熟练地掌握影视艺术的特性和基本技巧。要繁荣影视创作,既需要有尽可能多的专业影视编剧,也需要有广大的业余编剧。实践证明,要写出优秀的、能提供拍摄的影视剧本,编剧必须懂得一定的影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巧。

导演

把影视剧本搬上银幕或荧屏的,在艺术方面的总负责人。导演负责指导影视片的摄制工作;编写分镜头剧本;会同摄影师、美工师等决定影视片的造型处理;负责特色演员,帮助演员排演,直至一部影视作品全部摄制完成。

副导演

导演的助手。其主要任务是协助导演写好分镜头剧本和挑选演员。拍摄前,负责检查现场,做好创作方面的一切准备工作。如根据导演的意见完成演员的排练,检查演员的表演质量,以及服装、道具、化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等等。

摄影(摄像)

指摄影师和摄像师。他们是影片造型艺术的体现者。一部影视作品是全体创作人员的劳动结晶,但最终都要通过摄影(摄像)师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出来。摄影(摄像)师要根据导演的意图,确定拍摄角度,提出布光要求,指挥照明。他和导演一起创作。因此,摄影(摄像)师的成就往往是一部影视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

美工

指美工师。他负责整部影视片的美术工艺。他同摄影师保持密切联系,使影视片的布景在形式和色彩方面,都能适应布光等诸方面的要求。美工师还要与导演共同确定整部片子的布景、美术构成的风格。他还需要承担绘制内景、外景,以及外景搭建物、陈设和道具设计的全部草图,并负责布景搭建和外景选择工作。

置景

协同美工师、美工助理绘制布景制作图。负责领班进行搭景,督促检查布景制作,以及现场临时增添或修改布景等工作。此外,置景师还要提出用料计划,与美工共同编造预算开支等。

照明

指照明师。他负责运用各种光源和灯具,给影视片拍摄时布光、照明。照明对人物的塑造、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极为重要。照明师还需要参与现场镜头角度与位置的确定等项工作。

作曲

指影视作曲家。他负责整部片子的音乐创作。影视的音乐创作,要受到影视剧本内容与风格的制约,它紧密地为表现影视作品的主题、塑造人物、渲染情绪和烘托气氛服务。影视音乐是一种既有独创性、又受影视片主题严格规定的乐曲创作。

录音

指录音师。他负责片子全部声音构成工作,对影视片的音响、对白、音乐作统一的、有机的艺术处理。录音师还负责影视片声音的艺术和技术质量,并与导演、作曲、拟音共同审查和确定音乐和音响的构成计划。

剪辑

指剪辑师。他要根据分镜头剧本,把按导演意图拍摄下来的所有镜头,以及已录制的对白、音乐、音响加以组接。剪辑是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一个优秀剪辑师的创造性劳动,往往会使一部片子,或者片中的某场戏、某个段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化妆

化妆师负责一部影视片中人物的化妆和人物的服装。他是人物形象造型艺术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化妆的得失成败,对片子的思想、艺术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化妆师还负责主要演员的造型设计,以及演员的服饰和外表形象的特殊效果。他还须掌握每场戏演员化妆的连接。

服装

指服装设计师。他依据影视片造型的总体构思,进行人物衣着服装的设计,提供具有鲜明特点和时代感的人物装束。他需要掌握一定的服装裁剪和制作的技能,并能对新制的服装根据人物的特定情境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以及各种特殊效果的艺术加工。

道具

指影视片道具部门的美术创造人员。道具师根据美工师总体造型设计意图,负责设计和组织所需要的各种道具,编制道具预算等。他要有制图能力,并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有关道具的样式,并负责监制与验收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而又难以解决的特定的道具。

场记

场记员负责填发排戏通知单,维持拍摄现场的秩序,记录场记表,帮助导演和演员记忆。

精品文档

他要细致而准确地记下场面调度,使摄制、演出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他要负责编写出完成镜头台本。

演员

影视片中角色的扮演者。他们是影视文学形象和导演分镜头剧本中艺术形象的直接体现者。演员表演成功与否,是片子成败的关键。导演选择演员是否恰当,更是片子成败的要害。影视演员的工作条件和戏剧舞台演员是完全不同的。后者的演出,是在观众面前连续地沉浸在他的角色之中依序表演的,而影视演员却常常在寂静的摄影棚里或喧闹的拍摄现场,对着拍摄机器的镜头,表现出某种情绪,要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影视演员的表演是间断的表演、反程序的表演、没有表演的表演。

制片主任

指影视片的行政管理负责人。他负责同导演、美工等一起拟定片子的全部工作进程计划,共同批准布景、服装、道具设计的预算。他还要参与导演选择演员,确定外景地点,负责摄制组的一切对外联系事宜和影视片有关的各种物资供应工作。最后,制版主任还要负责影视片的成本核算,在摄制组内执行奖惩制度等。

.

《影视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影视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影视编导艺考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主要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艺术的鉴赏与批评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与影视艺术有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 第一章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 主要知识点:影视艺术的概念;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与戏剧、小说等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影像与声音 主要知识点:影视影像;镜头;镜头的功能;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画的关系;影像与声音的一体化构成。 第三节蒙太奇 主要知识点:蒙太奇;蒙太奇的分类与特征;蒙太奇的功能。 第二章影视艺术创作 第一节影视艺术创作的过程 主要知识点:前期筹备;拍摄阶段;后期制作。 第二节编剧 主要知识点:影视剧作的基本特征;题材与主题;形象与性格;情节与结构;场面与细节。 第三节导演、表演、摄影 主要知识点:导演的地位与职能表演的基本规律;影视表演的特殊规律;摄影创作的基本手段。 第三章影视艺术的审美追求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真实性 主要知识点:物象的真实;心理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影视艺术真实的创造。

第二节影视艺术对善的追求 主要知识点:娱乐大众与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影视艺术求善之道。 第三节影视艺术形式之美 主要知识点:影像之美;声音之美;言语之美;表演之美。 第四章影视的类型 第一节电影的分类 主要知识点:电影分类原则;类型电影;故事片;纪录片;电视电影;数字电影。 第二节电视的分类 主要知识点:电视分类原则;电视类型;电视剧;电视栏目。 第三节影视文学 主要知识点:影视文学定义;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影视文学分类;影视文学创作与改编。 第五章电影的流派与风格 第一节电影的流派 主要知识点:电影流派;影响电影流派形成的因素;电影流派的意义。 第二节电影艺术的风格 主要知识点:电影风格概念;影响风格的因素;地域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导演风格。 第六章影视鉴赏 第一节影视鉴赏的任务与方法 主要知识点:影视鉴赏的概念;影视鉴赏的任务;影视鉴赏的方法。 第二节影视鉴赏的心态与鉴赏者的素养 主要知识点:影视鉴赏的心理;鉴赏者的素养:知识素养、艺术素养、专业素养。第七章影视批评 第一节影视批评的价值 主要知识点:影视批评的概念;影视批评的功能;影视批评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影视批评的方法 主要知识点:社会历史方法;心理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 第八章影视艺术发展论 第一节世界电影的发展 主要知识点:电影技术的发明和电影艺术的诞生;无声电影期间的故事片;纪录片的出现与发展;有声电影的问世与现代电影的起步、发展。

影视摄影入门基础知识

影视摄影入门基础知识 1、景别与影片风格,景别的排列和节奏,时间,景别落差。景别的排列形成重复,重复是风格与韵律。 2、空间:电影空间是银幕空间,不是真实空间,电影摄影机有分解空间的功能,电影导演有组合空间能力。注意机位跳跃的幅度,机位跳跃点越多,看见和再现也就越真实。要注意影片有多少空间形式。有些著名的影片只有黑夜,空间也拍摄得很好。 3、机位设定:电影的核心是摄影机,戏剧舞台的核心是人,观看方式和创作方式完全不同。 4、运动:摄影机的外部运动。目的:改变视点以及创造节奏。运动的速度决定了画面的运动。摄影机创造得复合运动所创造的画面视觉将是很精彩的。摄影师是很愿意在导演的意图下进行摄影机的运动。 5、色彩:色彩是人的情绪的外化,是个人心理的外延。要观察色彩的整体情绪基调和综合感觉。不要单独的局部和场次的色彩。 6、光线:唯美,是与生活不一样的,自然,是靠近生活又不与生活一样。摄影师是要在自然的拍摄中追求唯美。摄影的肖像光是我们摄影师的看家本领。摄影师必须控制光和使用光。是人物造型的关键。 7、角度:角度=视点,角度等于构图。拍摄人的时候仰拍都是比较好看的,布光混乱,中国的电视播音员全部是俯拍,肩膀做得很窄。而欧洲的电视播音员总是仰拍5度到15度,肩膀得服装做得很宽。

8、分析对话:对话是推动情节的最好方式,对话是开放的,动作是封闭的,分析说话的状态,速度、音量,说话方式,说话与动作的关系。 9、动作:有两种情况:是环境造成的还是内容造成的。动作是做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在分析影片的时候,一定要将动作与摄影机的运动分开来分析,摄影机的运动是导演的表现方式,动作上一演员的表演方式。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

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最新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

影视理论基础知识

影视理论基础知识 123 影视是一门现代艺术,以塑造形象和典型为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而影视的表现手段主要有三个,即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和运动元素。这三个元素各有其独特的功能,但在服务影视的前提下,又是互相联系和互补的。影视的运动元素,其主要构成是节奏和蒙太奇。在影视艺术中,节奏是同时表现在空间运动和时间流程形态上的一种“旋律”,渗透在影视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 (一).影视作品节奏的重要性 节奏是影视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讲:“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法国电影理论家慕西纳认为,电影的关键“是节奏,不然就是死亡。” [1]美国电影研究家威廉·汉脱在《电影的探索》中写道:“毫无疑问,节奏――这是影片的最基本的特征,同时也是最微妙的很少被研究过的特性。”[2]影视节奏是作品生命力之体现,没有节奏,便失去了艺术的魅力。张艺谋在《红高梁》中极力要张扬的是狂放的生命意识,在艺术处理上相应地采用了看似玩耍的节奏,外部松散内里紧凑,相得益彰;谢晋在《红色娘子军》中注重一种强烈深沉又昂扬的节奏,更好地挖掘出了影片的主题;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一改以往琼瑶作品缓慢的节奏,充分发挥音响和色彩的快捷与明丽功能,获得了成功,这即是时代意义与市场意义上的节奏表现。 (二).影视作品节奏的特点 尽管很难对节奏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但我还是试图从那些关于节奏的论述中归纳出一些共同特点。1.观赏者的地位很重要,节奏的存在以观赏者感知或感受到为条件。影片内在力量既情绪流动的节奏决定了电影语言的不同幅度和速度的交替运动,引发欣赏者改变原有的心理状态,产生情绪感受上的共鸣或同步,由此可知,电影节奏并不等于影片本身的节奏,而且包括影片本身节奏与由此产生的观众感受节奏的同构。如拉斯�q冯�q 提尔《黑暗中的舞者》其中几处主人公生活工作中翩然起舞的场面情节就是来源于音乐节奏和调动起来的观众情绪节奏。影片按现实时间的自然流程运用手提摄影的方式描述一段充满画面质感和情感真挚生动的故事。女主人公眼疾日重却对生活充满信心,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中却以机器有韵律机械的运作声和工友的操作声作为翩然起舞的节奏,在劳累中享受音乐舞蹈的陶醉。这种节奏的享受很大程度上是主人公情绪上的要求,影片正是抓住这点让这段优美的节奏韵律成为亮点和影片魅力所在。2.艺术家为观赏者制造一连串期待和这些期待的实现。这里最典型的例证应该是也是个人比较喜欢的导演希区柯克在运用变化和构成节奏形成独特的悬疑影片风格上堪称大师。由变化产生节奏影响甚至控制观者的期待成为希区柯克轻车熟路的手段。表现在影片《精神病患者》中浴室谋杀一段是这样处理

影视技术基础要点及答案

要点: 第一章 1.电影、电视所拥有的媒体特性。 大众化,通俗化,消费化,产业化 2.电影和电视两者借助的传播手段及传播形式是什么 电影和电视作为两种不同的媒体,有着各自不同的技术传统和传播途径,但两者借助的传播手段及传播形式是相同的,即声、像合一。正是利用声音和影像的完美结合来传递信息。 3.简述何谓电影、何谓电视。 电影是通过摄影机以每秒拍摄若干格画幅的运转速度,将被摄物体运动的时空转换过程记录在条状胶片上,然后将不同的胶片衔接起来,经过显影、定影。干燥加工成电影拷贝的过程,制成可以放映供许多人同时观看的影片。 从制作角度讲,是一门技术;从创作的角度讲,是一门艺术;从电影的筹备、拍摄、制作、发行的整个过程来讲,是一门工业;从商业的角度讲,是消费文化。 电视从传播学角度讲:电视就是“使用电子技术手段传输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传播媒介 从制作方式、制作手段和制作内容的角度讲:电视是以一定技术为基础,以传播特定文化的艺术 从技术角度讲:电视是通过光电变换系统,使图像、声音和色彩及时重现在覆盖范围的接收机荧幕上的技术。 4.电影发明的原理主要有三大科学依据是 视觉暂留原理、摄影术、放映术。 5.世界电影的诞生日是。被称为“电影之父”之人是 1895年12月28,卢米埃尔兄弟 6.在电影技术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哪四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默片时代;有声片时代;彩色片时代;数字技术电影时代。 7.中国电影诞生于年,第一部中国电影片名是,由谁指导的。中国电影发展的三个高潮个在什么时期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 1905年,由任景丰拍摄的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诞生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了新中国电影的第一次高潮。 1979年第二次高潮。 进入新世纪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8.简述电视的基本原理、电视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 将一幅图像分割成若干个更小的部分,我们称其为像素,然后依次传递、接收、播放,这就是电视的基本原理。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1.景是指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瞬间的空间呈现。 2.不同的画面叫“景别”,即摄影机和摄像机从各自不同的视距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所获得的各种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 3.景别大体分五类: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4.摄影机的外部运动包括:推、拉、摇、移、跟。 5.变焦距镜头即在不改变摄影机及被拍摄对象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镜头内部焦距的变化来改变被拍摄对象与观众的距离,使画面变大或变小的镜头。 6.镜头在拍摄时的运转速度,正常运转时每秒24格

7.摄影机的镜头当做剧中人的眼睛的使用方法我们称之为主观镜头 8.显:又叫渐显、渐现、淡入,就是画面从空白或全黑中渐渐现出。 9.蒙太奇狭义:是作为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而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 10.蒙太奇广义:不仅指画面、声音、色彩等元素编排组合的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11.蒙太奇的主要功能有:可以使镜头画面产生出新的含义,可以激发观众对比、联想,积极参与影视艺术的再创作活动,可以营造各种节奏。 12.蒙太奇结构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即叙事

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13.叙事蒙太奇按其组织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平行式,交叉式,复现式,对话式,叫板式。 14.表现蒙太奇主要作用:制造美学效果,使画面着力表达情感、思想、情绪、气氛和哲理。 15.表现蒙太奇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并列蒙太奇,对比蒙太奇,比喻蒙太奇,节奏蒙太奇。 16.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售票放映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拆墙》等影片。这被看作世界电影的诞生日 17.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百代公司联合摄制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18.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同

数字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色彩基础知识 了解图像的色彩模式对于后面编辑工作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致力于计算机图像图形设计的人来说,熟练掌握色彩的继承知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色彩模式 显示世界中的对象如果在计算机中表现出来,必须依靠不同的配色方式来实现。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配色方式。 1.色彩模式 RGB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图像中所有的色彩都是由三原色组合而来。 所谓三原色,即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三原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红、黄、蓝也被称为三原色。三原色每个都可包含256种亮度级别,三个通道合成起来就可显示完整的彩色图像。我们的电视机或监视器等视频设备,就是利用三原色进行彩色显示的。在视频编辑中,RGB是唯一可以使用的配色方式。 在RGB图像中的每个通道可包含2的8次方个不同的色调。我们通常所提到的RGB图像包含三个通道,因而在一幅图像中可以有2的24次方(约1670万)种不同的颜色。 如果以等量的三原色光混合,可以形成白光。三原色中红和绿等量混合则成为黄色;绿和蓝光等量混合为青色;红和蓝等量混合为品红色。 在Premiere中调节对象色彩,可以通过对红、绿、蓝三个通道的数值进行调节,来改变图像的色彩。三原色中每一种都有一个0~255的取值范围。当三个值都为0时,图像为黑色,当三个值都为255时,图像为白色。 2.灰度模式 灰度图像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它只包含256级不同的亮度级别,只有一个Black 通道。用户在图像中看到的各种色调都是由256种不同强度的黑色所表示的。灰度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颜色都要用8位二进制存储。 3.CMYK色彩模式 CMYK是指青色(cyan)、品红(magenta)、黄色(yellow)和黑色(black)。它是用于制作高质量彩色出版物的颜色模式。 CMYK是一种减色配色方式。当几种颜色合起来时,将得到黑色。这与RGB模式正好相反。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9478930.html,B色彩模式 Lab是一种图像软件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

影视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认识电影 1、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短片的日子。《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2、我国第一部电影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 3、我国第一部胶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早在1910年,意大利电影导演卡努杜就在发表《第七艺术宣言》中,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之后的“第七艺术”。 1915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经典名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中自觉地使用交叉蒙太奇,被誉为“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著名手法。 视觉滞留:即在某个物体消失以后,该物像仍然可以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这种现象物理学上称为“视觉滞留”原理。 2、电影诞生至今完成了那几次技术形态上的重大革命? 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从纯视觉的无声电影时代进化到视听结合的有声电影时代;1935年《浮华世界》完整的三色系统终于问世。这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标志着世界电影由黑白进入彩色时代的第二次重大改革; 1994年《狮子王》标志着电脑生成图像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 1995年美国第一部数字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标志着完全意义上的数字电影正式诞生。 3、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的表现有那些? 首先是高度逼真性、其次是假定性、综合性也是电影艺术非常重要的审美特性。 电影的概念:从物质技术的层面出发,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或者数字载体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第二章视听特性 电影构成公式“影像——画面——镜头——场面——段落——全片”。 影像具有再现功能、叙事功能、表意功能、审美功能、传播功能。 电影镜头的构成主要包括:镜头的画幅、镜头的景别、镜头的运动、镜头的焦距、镜头的角度、镜头的试点、镜头的长度。 镜头的画幅:标准银幕电影,画幅高宽比例为1:2.375;宽银幕电影,画幅高度比例为1:1.66或者1:2.55;常见的两种是1:1.85和1:2.35。

视频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的基础知识 1 帧和帧速率 20世纪最后十年,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电影行业,都在数字化的大潮中驶过。的确,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使这一领域引入了全新的技术和概念,而且也给这一领域的节目制作、传输和播出都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乎于一般人的预料和想象。 像电影一样,视频是由一系列的单独图像(称之为帧)组成的,并放映到观众面前的屏幕上。每秒钟放映若干张图像,会产生动态的画面效果,因为人脑可以暂时保留单独的图像,典型的帧速率范围是24~30帧/秒,这样才会产生平滑和连续的效果。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或者多个音频轨迹与视频同步,并为影片提供声音。 帧速率也是描述视频信号的一个重要概念,对每秒钟扫描多少帧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帧速率。对于PAL制式电视系统,帧速率为25帧,而对于NTSC制式电视系统,帧速率为30帧。虽然这些帧速率足以提供平滑的运动,但它们还没有高到足以使视频显示避免闪烁的程度。根据实验,人的眼睛可觉察到以低于1/50秒速度刷新图像中的闪烁。然而,要求帧速率提高到这种程度,要求显著增加系统的频带宽度,这是相当困难的。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全部电视系统都采用了隔行扫描方法。 2常用图像文件格式介绍 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总共有12种,现在分别对它们进行简单介绍。 1).GIF格式 GIF格式(图形交换格式)形成一种压缩的8位图像文件,这种格式的文件目前多用于网络传输,它可以指定透明的区域,以使图像与页背景很好地融为一体。GIF图像可以随着它下载的过程,从模糊到清晰逐渐演变显示在屏幕上。Animated GIF(动画GIF)图像可使网页生动活泼,上网的人肯定已经有所体会。利用GIF动画程序,把一系列不同的GIF图像集合在一个文件里,这种文件可以和普通GIF文件一样插入网页中,GIF格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只能处理256色,不能用于存储真彩色图像。 2).BMP格式 BMP格式是微软Windows应用程序所支持的,特别是图像处理软件,基本上都支持BMP格式,BMP格式可简单分为黑白、16色、256色、真彩色几种格式,其中前3种有彩色映像。在存储时,可以使用RLE无损压缩方案进行数据压缩,既能节省磁盘空间,又不牺牲任何图像数据。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广泛普及,BMP格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过其劣势也比较明显,因为其图像文件的大小比JPG等格式要大得多。 3).JPG格式 JPG是JPEG的缩写,JPEG几乎不同于当前使用的任何一种数字压缩方法,它无法重建原始图像。JPG利用RGB到YUV色彩的变换,以存储颜色变化的信息为主,特别是亮度的变化,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根底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局部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电影的四大片种 一故事片数量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泛 基本特征:由演员扮演片中人物;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典型化的艺术概括; 二纪录片严格的真实性,不容许弄虚作假和无中生有 三科教片严格的、准确的科学性,也讲究艺术性 四美术片 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的总称; 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为动画片的先驱; 20年代,美国人华尔特迪斯尼摄制了以米老鼠和唐老鸭为主角的系列动画片;“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片的先驱,1926年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影视艺术的形式要素和艺术手段 空镜头:画面里不出现人物或动物的镜头,又叫景物镜头; 主观镜头:影片中通过某一人物的视线来观察、表现对象的镜头;这种镜头表示的是片中角色的视角,反映他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色彩; 客观镜头:用不参与剧情的旁观或中立的视角拍摄的镜头;一部影片中的绝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镜头,它担负着叙述剧情、介绍环境、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等剧作任务和通过画面体现风格的艺术表现功能; 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色; 场面调度——源于法文Mise-en-senc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最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被引入到电影创作后,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完美结合,即是影视的场面调度; 演员调度:导演对演员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演员和演员之间相互交流时产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的调度; 镜头调度:即是指摄影机的调度; 声音 电影的声音包括人物声、自然声、音乐和画外音;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对话是指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声音; 独白是指画面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

电影 电视基础知识

电影电视基础知识 镜头的基本知识 电视的三种制式:PAL、NTSC、SECAM PAL:中国德国香港英国意大利荷兰中东NTSC:美国墨西哥日本台湾加拿大 SECAM:俄罗斯南美法国非洲 帧频的概念 PAL:25帧/秒 NTSC:30帧/秒 SECAM: 25帧/秒 电影胶片不叫帧频叫格,每秒24格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被拍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 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决定界别大小的两个因素: 1.摄像机和被拍摄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2.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在摄像机角度不变的前提下,距离缩短图像变大景别变小,距离拉远则图像缩小景别变大。 在拍摄距离不变的前提下,镜头的焦距越长,画面的景别越小,镜头的焦距越短,画面的景别越大。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大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适合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宏大的场面。 如苍茫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大草原 特点:开阔壮观有很强的抒情性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

臵。适合表现比较开阔的场景和环境空间,如 群众集会,战争场面,田野风光。 特点:开阔舒展一些宏大形体的轮廓线能够 在画面中表现的比较清楚。 远景的意义: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力求在 一个画面里提供景物和时间的空间规 模气势场面等整体视觉信息。如《望长 城》中大量的远景表现长城蜿蜒于崇山 峻岭和无垠大漠之间的宏大气势。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 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 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特点: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变现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对特定环境和特定场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一、电影基础知识 一、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发明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二、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三、对电影事业的要求: 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 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四、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二战后意大利掀起“新现实主义”创作思潮,产生《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钟》等影片,中国三、四十年代时早于意大利就运用这种方法,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江泽民98年3月9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五、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2、对人类文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类进入影视文化(信息文化)的发展阶段。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音为载体的口头语言文化,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语文文化,以音像为载体的影视文化。 二、电影评论的作用: 1、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性,形成

影视制作基础 大纲

影视制作基础大纲 影视制作基础大纲 一、导语 电影和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影 视制作作为电影和电视的基石,对于影视作品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将介绍影视制作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影视制作的 流程和要点,并指导读者在影视制作中的表现。 二、影视制作的流程 1. 制作前期:剧本创作、人物设计、场景布置、预算编制等。 2. 制作中期:拍摄,包括导演的指导、摄影师的拍摄、演员 的表演等。 3. 制作后期:后期制作工作,包括剪辑、配音、特效等。 三、影视制作的关键要点 1. 剧本创作:好的剧本是影视作品成功的基础。剧本要具有 故事性、可读性和观赏性,并且要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 2. 摄影技巧:通过合理的镜头运用、光影搭配和画面构图, 将剧情表达出来。 3. 演员表演:演员的表演是影视制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演员需要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表演带给观众真实的情感。

4. 导演的指导:导演是整个制作团队的核心,需要通过与演员、摄影师等紧密合作,确保影视作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5. 后期制作:剪辑、配音、特效等后期制作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创作力和技术性,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典型案例分析 1.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精彩的剧本、优秀的演员表演和精美的摄影技巧,打造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2. 电视剧《琅琊榜》:以精湛的导演、细腻的演员表演和完美的后期制作,成为了一部广受好评的影视巨作。 五、结语 影视制作基础是影视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影视作品。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影视制作的要点,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影视制作能力。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一、色彩知识 (一)色彩模式 1、RGB色彩模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所谓三原色是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 2、灰度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 3、LAB模式是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一个亮度和两个色度通道A和B 组成,其中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 4、HSB模式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饱和度:某种颜色的浓度含量。饱和度越高,颜色的强度也就越高。亮度:颜色中光的强度表述。 (二)图形、像素和分辨率 1、计算机图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位图图形也叫光栅图形,通常也称之为图像,它由大量的像素组成。位图图形是依靠分辨率的图形,每一幅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像素。矢量图形是与分辨率无关的独立的图形。它通过数学方程式得到的,由矢量所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例如徽标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都保持清晰的线条。 2、像素: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它是位图图形的最小单位。像素有以下三种特性:像素与像素间有相对位置;像素具有颜色能力,可以用位来度量,像素都是正主形的;像素的大小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组成整幅图像像素的数量多少。

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图像越清晰。 (三)颜色深度 图像中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颜色数称作颜色深度,通常有以下几种颜色深度标准:1、24位真彩色:每个像素所能显示的颜色数为24位,也就是2的24次方,约有1680万种颜色;2、16位增强色:增强色为16位颜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16次方,有65536种颜色;3、8位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8次方,有256种颜色。 (四)Alpha通道 视频编辑除了使用标准的颜色深度外,还可以使用32位颜色深度。32位颜色深度实际上是在24位颜色深度上添加了一个8位的灰度通道,为每一个像素存储透明度信息。这个8位灰度通道被称为Alpha通道。 二、视频基础 (一)非线性编辑 简单地说就是使用计算机对视频进行处理通常称为非线性编辑,指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各种编辑操作,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光盘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列完整的工艺过程。 (二)非线性编辑的应用范围 1970年美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有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完全实现了数字化以及与模拟视频信号的高度兼容,并广泛应用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领域。目前基于PC平台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有AdobePremiere等。 (三)彩色电视的三种制式 NTSC制(美国,加拿大,日本等);PAL制(欧洲,中国等);SECAM 制(法国等)

(精校版)影视基础知识

(精校版)影视基础知识 完整word版,影视基础知识 完整word版,影视基础知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影视基础知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影视基础知识的全部内容。 1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一、影视构成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景和镜头的基本含义 1.景:指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瞬间的空间呈现. 2.景别:不同的画面叫“景别”,即摄影机和摄像机从各自不同的视距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 所获得的各种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景和景别都是一种空间概念,即一种空间上的瞬息 呈现。) 3.镜头:主要是一个时间概念。一个镜头就是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止所拍下的全部 影像。(所以一个镜头可以是一个景,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景.一个镜头可以由全景 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也可以由特写或近景、中景全景乃至远景。) 4.决定一部影片所使用的镜头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多种因素决定:a.与影片的长短有关,规模大,放映时间长的影片,镜头的数量当然多一些; b.与片种样式有关,戏曲片、生活纪录片、打斗片、惊险片镜头数量相对多些;c。与导演 的美学追求和影片的艺术风格有关,如导演崇尚长镜头和纪实美学,那镜头用的就少.如果 崇尚蒙太奇,追求戏剧性风格,所使用的镜头数就多. 第二节各种景别的拍摄及造型功能 1.景别大体分五类: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2.特写:即视距最近的景。它是影视艺术中进行细节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用来突出地表 现某一细节及细节动作的.它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给这种情绪以形象性的强浓度表 现。就像音乐中的重音一样,通过给观众以较强的刺激和震撼来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写:将主体的某一局部都充满画面,重视提示对象内在的动感和本质。有利于刻画人的心 理活动和情绪情况。常被用来做转场组接时的过渡画面。

影视制作的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的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的基础知识 1、帧和帧速率 20世纪最后十年,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电影行业,都在数字化的大潮中驶过。的确,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使这一领域引入了全新的技术和概念,而且也给这一领域的节目制作、传输和播出都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乎于一般人的预料和想象。 像电影一样,视频是由一系列的单独图像(称之为帧)组成的,并放映到观众面前的屏幕上。每秒钟放24~30帧/秒,这样才会产生平滑和连续的效果。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或者多个音频轨迹与视频同步,并为影片提供声音。 帧速率也是描述视频信号的一个重要概念,对每秒钟扫描多少帧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帧速率。对于PAL制式电视系统,帧速率为25帧,而对于NTSC 制式电视系统,帧速率为30帧。虽然这些帧速率足以提供平滑的运动,但它们还没有高到足以使视频显示避免闪烁的程度。根据实验,人的眼睛可觉察到以低于1/50秒速度刷新图像中的闪烁。然而,要求帧速率提高到这种程度,要求显著增加系统的频带宽度,这是相当困难的。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全部电视系统都采用了隔行扫描方法。 2、Premiere 6.0中常用图像文件格式介绍 Premiere 6.0中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总共有12种,现在分别对它们进行简单介绍。 1).GIF格式 GIF格式(图形交换格式)形成一种压缩的8位图像文件,这种格式的文件目前多用于网络传输,它可以指定透明的区域,以使图像与页背景很好地融为一体。GIF图像可以随着它下载的过程,从模糊到清晰逐渐演变显示在屏幕上。Animated GIF(动画GIF)图像可使网页生动活泼,上网的人肯定已经有所体会。利用GIF动画程序,把一系列不同的GIF图像集合在一个文件里,这种文件可以和普通GIF文件一样插入网页中,GIF格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只能处理256色,不能用于存储真彩色图像。

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发展简史: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电影之父”。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