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吴信玄道长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讲座综述

吴信玄道长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讲座综述

吴信玄道长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讲座综述
吴信玄道长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讲座综述

吴信玄道长《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讲座综述

*导读:吴信玄道长湖北思源观吴信玄道长应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邀请,于2010年6月23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

吴信玄道长

湖北思源观吴信玄道长应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邀请,于2010年6月23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北楼414学术教室作题为《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的讲座,讲座由曹本冶教授主持。讲座开讲之前,曹本冶教授宣读2010年度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的奖学金获奖同学名单,并举行了简短的颁奖仪式,由吴信玄道长为获奖者李亚同学颁奖。

吴道长讲座的框架分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道教核心的教理教义---道的信仰与神仙信仰

1、天人合一

2、仙道贵生

3、度人无量、积功累德

二、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的体现

1、祈福科仪设置----人神沟通的程序(仪式的时间选定、地点的选址);

2、度亡道场的度人思想

3、科仪中的内用----人神沟通的方法(存思、密咒)、丹道的具体体现

4、仪式中音乐的作用(请神降真、调和阴阳、与神明交流)

在以上的框架内容之外,吴道长还针对学界对道教仪式音

乐的一些看法阐释她自己的观点,即研究道教仪式音乐的几个

误区:

1、道教仪式音乐的随意性(正一);

2、道教音乐与民间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关系

以下是吴信玄道长讲座的具体内容:

一、道教核心的教理教义

道教最根本的教理教义即道的信仰和神仙信仰。一般出家

人出家都是为得道成仙,这是一个出家人最高的终极目标。道

教是讲道的,是以道来教化,与其它宗教的命名不一样。在中国,教是教化的意思。以道教化就是遵循天道,遵循天道则有

一个最高的境界,即天人合一。

1、天人合一。就是人与神的沟通、人与自然的沟通、人与宇宙的沟通达到的一种境界。由于这种沟通就决定了道教有一个基本属性,就是感悟道的存在,那么就必须要去做、要去实践,否则很难去理解,道教所讲述的是很抽象的。对道的一般性解释,则认为道是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本源。吴道长的理解,道的解释,不仅仅是规律,更是支配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动力,也包括事物内在发生、发展运动的规律。中国古人就把其归类之为道,所以道教的核心信仰是道的信仰。而神仙信仰是由道的信仰延伸出来的,掌握道的人就是仙,神是在道的范畴里面具备神性的、力量性的、有意识形态的而没有形状的。另外,还有有功德于人的、做了很多功德,死后被封称为神,也具有一定神性,如关公、岳飞等。所以,道教的神仙体系是与道的信仰体系相吻合的。通过道教特有的修炼程式达到内修的状态与外界合一,即天地人合一。总之,天人合一,体现在中国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只是道教。

2、仙道贵生。即人掌握了道的规律并行持之后,其生命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道教的神仙信仰。而真要要达到这种状态是很难。在道教的许多理论或仙学中,把道教的成仙思想界定位精神上的不灭,其实,道教的神仙思想的最高境界是灵魂与肉体的同时不灭。

3、度人无量、积功累德。即是修道成仙的基础,就是一个

没有善德和善行的人是不具备成仙修道的。其中,积功累德中

最大的功德就是度人,即把一个不好的人变成一个好的人,这

个人又可以去劝导其他的人,如此循环不已,所以称之为无量,也叫度人功德无量。《道藏》开篇中的度人经中有载:仙道回生,功德无量,其实,是分几个阶段的:即在修炼中达到天人合一

才能合道,其次在合道后自然成仙,要达到这个目标还必须积

功累德,在所有积累功德的善行中莫过于度人。一般来说做功

德也是有一个标准,即三千功八百果,也就是要做三千件好事,如果中间做过一件不好的事情,就要从头再来。因此,在道教

里收徒弟或学生都是要求徒弟首先要做到一个好人。从外在看,一个好人的标准,就是相善(相由心生)。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这种境界,而修炼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规戒的行持,即行为修炼;二是性功修炼,性格的性,把性心打开,与自然、天道合一,达到无人无我的境界,这个时候的人心是平和、愉悦、光明,从外在看,这个人给人的感觉是安静、祥和的样子。而性

功的修炼与身体修炼是同步的。道教修炼的一种境界,就是传

道者的心可以感染到其他人的心,与人不用语言交流,而是心

的交流,一个好的师父在讲道时,能让听者当即感受到他所讲

内容的境界。道教中讲不言之教,必须自己去领悟。吴道长讲

述她自己对无声之声的体会,曾经用没有声音的声音让一张古

琴的声音复原。即她与老师学琴中的一段经历,自己与琴之间

的一种关系,来说明道教研究或者学习道教必须要有自己的体悟、领悟。

二、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的体现

度人就是通过仪式实现的。过去的仪式是设坛,现在大多在宫观进行。其中包括祈福和度亡两种,祈福科仪又称阳事道场(其应验以出太阳为标准)。祈福科仪设置人神沟通的程序(仪式的时间选定、地点的选址等)都是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度亡科仪也称阴事道场(其应验以下雨为标准),度亡道场是度人思想的具体体现。人不可以度人的,而只有神才能度人的。科仪中的内用,即怎么样做到人与神沟通,其人神沟通的方法(存思、密咒)、丹道的具体体现,道教讲究心的沟通。

仪式中音乐的作用,就是请神降真、调和阴阳、与神灵交流(包括默念)。

接着吴道长以道教经典中的实例讲解音乐在道教仪式中的运用。

吴信玄道长对研究道教仪式音乐的几个误区阐释自己的观点:

1、道教仪式音乐的随意性(正一)

吴道长:很多学者认为道教音乐是有随意性的,尤其是正一派道教科仪音乐。其实,正一的道教音乐也是很严谨的。因

为道教要面对天神,所以具有严肃性,所以必须按照严格的仪式,否则,他就不能向天神表达意愿。只有在度亡仪式里面,

中间有歇场其中运用一些即兴的或民间的一些音乐。在阳世道

场中是不能随意改变的,传承也是非常的严格和正规的。

2、与民间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关系。

吴道长:许多人认为道教音乐是受到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

的影响,实际上道人根本不这样认为。因为,早先的道教音乐

是属于宫廷祭祀音乐,是有完整的国家体制约定的,不可能参

与民间的音乐,而民间的音乐有可能受到道教音乐的影响。而

有的学者认为道教音乐受到佛教音乐的影响,也是不可能的。

最后,吴道长认为,对道教仪式音乐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实

践的基础上,必须去体会和领悟。

本讲座之后,吴道长与研究生同学进行交流。

讨论环节

李亚(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希望吴道长进一步讲解道教仪式音乐与佛教、民间音乐的关系。

吴道长:道教科仪传承体系是很严格的,不准随意更改,

否则就是欺师灭祖。但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资质不同、掌握音乐的能力不一样,比如唱跑调了或方言很重等,并不是

主观的意愿改变,尤其是在祈福科仪中是严格的传承的。在武

当山的秘旨本中就有明确记载,在明朝时期有一个真人叫刘渊然,他被封为长春真人,估计在当时规范过道教的仪式,在该

书中记载,所有法师的口音必须按照京师长春真人的口音(赣州口音),否则行法不灵。吴道长曾经拜访过一些老道长,尽管地域不同口音不同,但是念白中间的抑扬顿挫的语气或语调是一

样的。

即使是正一派的科仪,也有严格的传承,也不会有很大的

随意性,只是在正一的度亡科仪中的中间歇场中可能会有一些

民间或即兴的音乐的,比如散花词等,那么,与江南音乐有很

多相似之处,吴道长认为,可能是上山进香的居士或音乐爱好

者喜欢道曲,学习后传到地方上,变成了地方音乐。

而说到受佛曲的影响,吴道长认为是不可能的。当时佛教

只是一个和尚带有几部经书来到中国,怎么会有完整仪式传过来。听现在的佛教仪式音乐,基本上没有印度音乐风格的色彩,而是中国的音乐。在一些佛教音乐的韵腔里,有一些与道教完

全相似的曲目,而这些曲目的典故是取材于《庄子》和道教的一些典故。

于长军(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道教仪式音乐中有武当韵和崂山韵又何解释?

吴道长:是道教的十方韵的问题。首先,道教的十方韵到

底起源于何时起源于何人,道内至今没有结论,包括早晚功课

经。那么,何人做的十方正韵,现在也不知道。从武当山音乐的本身来看,吴道长认为是有两个脉络的:一个是十方韵,一个是正一派的道韵。因为武当山属于全真派和正一派的。在清朝时期,武当山曾办过百多人的培训班,后来这一百多人被分配到全国大部分的道观,并有这一些道士四处传教,所以说,很多的道观的仪式音乐是从武当山上传来的。从我个人看,武当韵应属十方韵,只有个别的不同。实际上,特意把它单列叫武当韵是不恰当的,武当韵就是十方韵。只有很小的部分曲目才本山的或是正一派的韵,但是,我们没有比较过它与其他地方正一派的区别。也有许多老道长说他们的音乐是从武当山来的,如湖南和四川,现在很难考证。从武当山秘旨本上看,很多科仪的基本程式和内用基本一样的,只有在度亡的仪式音乐中区别大点。

李萍(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火居道士度亡仪式,大多唱诵不清楚,而在散花时很清楚,作为局内人对受众有没有考虑?

吴道长:按照我对科仪的理解,度亡的科仪从形式上讲戏剧性更强一些,有很多扮相,在某些地方的渡桥科仪中就有牛头马面的扮相。但是实际上,在高功做科仪时会变化掉现实的场景,这与法师功夫和掌握的秘旨有关系。

张延莉(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有什么禁忌?

吴道长:女生例假时不要去,其它的没有什么大的禁忌。

李萍:你作为局内人做道场,会不会考虑到受众?

吴道长:我们只考虑到神,不会关注其他的存在。吴道长举例,如一次在法会中的踏罡(有人叫舞蹈,不对的)时,感觉自己站在似黑似蓝的虚空。

于长军:阳事道场与阴事道场的仪式音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吴道长:我对音乐分析不是很了解,只能从音乐的感受来看,从演唱的感受中是有区别的。阳事更多是向神灵表达敬意的,度亡的道场是有一种怜悯众生的感觉。

另外,在学经时要写上弟子念经,诸神退位,不是随便演唱的。

最后,曹本冶教授针对本次讲座和讨论做了简短的总结。他说: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尤其是在考察道教宫观仪式音乐时,要记得吴道长所讲的一些内容。另外,道内道士的修行程度不同,故他们对自身信仰体系的的局内认知也是有深浅层次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进行实地考察时注意。

附:吴信玄道长曾经在湖北省道教协会负责教内的一些培训工作,其中包括宫观管理人员培训班和道教经忏培训班,并主持培训班的教务工作。

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学号M201472687 姓名刘鑫伟 专业计算机技术 指导教师万继光 院(系、所)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制

注意事项 一、本表适用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选题报告、学术 报告等。 二、以上各报告内容及要求由相关院(系、所)做具体要求。 三、以上各报告均须存入研究生个人学籍档案。 四、本表填写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一、新型存储介质应用技术 越快的文件传输速度,越短的软件启动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高效的存储能力就等价于要求存储器能够同时提供超低的响应延迟,超快的传输速度,超大的存储容量,并具备经久耐用的特性。很不幸,这种理想中的存储器目前在个人电脑上却很难看到。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使用的都是基于温彻斯特结构设计的机械硬盘,其200MB/s以内的连续读写速度,不到2MB/s的随机4KB小文件读写速度,超高的访问延迟令外部存储器成为制约计算机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近年来,随着固态硬盘的登场,存储器的传输速度、访问延迟均得到大幅改善,但由于闪存颗粒的先天技术特性所致,其主流产品的P/E(编程/擦除)寿命仅有数千次左右。对于比较在意可靠性、使用寿命的用户来说,固态硬盘也难挑大梁。因此就如开头所说,现在我们很难找到一种在各方面都有完美表现的存储器。不过随着以下两种技术的问世,以及后续实用化、商业化工作的开展,存储产品将很可能迎来一次革命,一次质的提升。 如果只从性能上来看,毫无疑问,固态硬盘是传统机械硬盘最好的继任者。但在早期,由于固态硬盘往往使用成本高昂的SLC闪存,因此其售价高高在上,导致它只能成为少数人的专享。现在为了帮助固态硬盘进入主流市场,半导体厂商开始采用不同于传统SLC结构的MLC乃至TLC结构的闪存。这三种结构的差异在于,SLC在一个存储单元里面只保存1位数据,而MLC保存两位,TLC保存三位。这也就是说,搭建同样容量的存储器,MLC结构只需要SLC结构二分之一的晶体管数量,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TLC结构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晶体管数量,成本更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尽管成本下降使得产品更加亲民,但是闪存的P/E(编程/擦写)寿命一直是徘徊在用户心头的隐忧。SLC结构的闪存可以达到10万次P/E寿命,而常见于主流商业产品中的MCL颗粒仅有3000~5000次P/E寿命,TLC更是只有500~1000次。P/E(编程/擦写)寿命的存在使得固态硬盘的接受度受到直接打压,厂商不得不持续改进闪存颗粒使用调度算法,在各个寿命有限的存储单元之间分摊负载。为了更好地解决擦写寿命的问题,来自台湾旺宏电子公司的工程师们研发出了一种能够让闪存存储单元自我修复,从而延长闪存使用寿命的技术。

吴信玄道长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讲座综述

吴信玄道长《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讲座综述 *导读:吴信玄道长湖北思源观吴信玄道长应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邀请,于2010年6月23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 吴信玄道长 湖北思源观吴信玄道长应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邀请,于2010年6月23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北楼414学术教室作题为《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的讲座,讲座由曹本冶教授主持。讲座开讲之前,曹本冶教授宣读2010年度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的奖学金获奖同学名单,并举行了简短的颁奖仪式,由吴信玄道长为获奖者李亚同学颁奖。 吴道长讲座的框架分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道教核心的教理教义---道的信仰与神仙信仰 1、天人合一 2、仙道贵生

3、度人无量、积功累德 二、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的体现 1、祈福科仪设置----人神沟通的程序(仪式的时间选定、地点的选址); 2、度亡道场的度人思想 3、科仪中的内用----人神沟通的方法(存思、密咒)、丹道的具体体现 4、仪式中音乐的作用(请神降真、调和阴阳、与神明交流) 在以上的框架内容之外,吴道长还针对学界对道教仪式音 乐的一些看法阐释她自己的观点,即研究道教仪式音乐的几个 误区: 1、道教仪式音乐的随意性(正一); 2、道教音乐与民间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关系 以下是吴信玄道长讲座的具体内容: 一、道教核心的教理教义 道教最根本的教理教义即道的信仰和神仙信仰。一般出家 人出家都是为得道成仙,这是一个出家人最高的终极目标。道 教是讲道的,是以道来教化,与其它宗教的命名不一样。在中国,教是教化的意思。以道教化就是遵循天道,遵循天道则有

研究生参与学术报告专题讲座

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生参与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登记卡 姓名:年级:学号:硕、博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土木类) 注:1.博士研究生须参加不少于8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国内、外),其中本人主讲不少于1次。 2.硕士研究生须参加不少于5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国内、外)。 3.导师根据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后写的书面收获和体会或研究生本 人主讲提纲阅签。 4.研究生凭此卡片和导师阅签后的书面收获、体会到本人所在院、系(所)和 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登记学分。

报告一:日本3.11地震桥梁震害调查与分析 报告人:李乔教授、博导(西南交通大学桥梁系主任) 报告时间:年4月28日 报告地点:逸夫馆4417 学术收获及体会: 4月28日下午16:00在九里校区逸夫馆研究生院会议室4417,西南交通大学桥梁系主任李乔教授向广大师生和业界朋友做了关于日本3.11地震桥梁震害调查与分析报告会。 这次报告会的主要资料资源来自东京工业大学川岛一彦教授和日本土木学会震后调查报告。报告会的主要内容包括3.11地震及海啸的特征简介和桥梁震害调查分析。 会上李乔教授通过大量的图片生动具体地向广大师生介绍了日本3.11地震的范围、震级以及由地震引起海啸所造成的一系列灾害,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桥梁的震害调查,调查的重点包括:1990年起在道路桥梁设计中强制执行的延性能力设计方法对于减轻桥梁破坏的有效性;1995年阪神地震后大量使用的合成橡胶支座对于减轻支座破坏的有效性;海啸造成的桥梁破坏类型。 李乔教授通过大量的实例给大家分析论证以上三个问题,其中包括新天王大桥,东松岛大桥支座残余变形,千代大桥,天王大桥等等。李乔教授给出了以下结论。 1、按照1990年设计规范强制性规定设计或加固的桥梁基本没有破坏,该方法提高了桥梁的抗震性能。 2、尽管1990年代起开始使用的合成橡胶支座,包括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减轻了支座的破坏,但在东仙台高速公路的两座桥仍然发生了数个橡胶支座断裂的破坏现象,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其主要经典。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宗教。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道教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人渴求长生不死的心理和行为中。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八千余年前,中国的原始人类就已表现出他们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追求,如这一时期的“山顶洞人”曾在死去的同伴身上撒上一些象征生命之红色的赤铁粉,以图唤回逝者的生命。上古时代,已有人开始学仙,历史记载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问道于广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龙升天。记录古代先民生活的《山海经》中,也有关于“不死国”、“不死民”、“不死树”和“不死之药”的记载。战国时期,人们又多相信东海中有蓬莱等神山,由此出现了许多以追求不死成仙为务的方士,被称作“方仙道”。“方仙道”在秦汉时期曾活跃一时,是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方仙道”的活动,多属具体的实践行为,而较少有理论的成份。后世道教的思想理论,主要来自于先秦道家哲学。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阐发了一套关于宇宙

万物产生、存在及运动变化的理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及赖以存在的本体,主张人的活动应当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由此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世道教的发展奠立了理论基础。战国时期,又有不少人依托黄帝、老子之名来阐发养生、治国理论,被称作“黄老道”。“黄老道”的学说,已不仅限于老子道家,同时还吸收了儒、墨、名、法诸家之长。这种融诸家学说于一炉的“新道家”,在秦汉时期影响很大,同属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末年,张道陵作《道书》二十五篇,从而创立了天师道。在中原地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组织民众举行反抗东汉王朝的起义。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令道教开始成为有严密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教团,被认为是道教成熟宗教形态正式形成的标志。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中涌现出了大批新的道经,并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道派,如灵宝派、上清派、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烧炼的金丹道等等。不仅如此,当时道教中还涌现出了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等一大批杰出的大师,对道教思想学说的发展、经典文书的整理、组织制度的完善、神仙谱系的制订等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些道教领袖的努力下,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行为仪范方面,都已显得较为完善。 唐宋时期,道教不仅信徒众多、宫观广布、倍受尊崇,而且在教理教义、修行方法、科仪制度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集萃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集萃 利用小学期时间,学校和学院给我们安排了一系列讲座,在我 看来,旨在丰富小学期生活,积累专业知识,拓宽视野。这些讲座与 我们专业知识紧密相关,但是却不单一,涉及不同课题观摩聆听名师 讲座,名师神采飞扬,听者亦有心得。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而面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 第一次讲座专由我校信管业的王璇老师主持,内容是信息与科技。谈到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从古至今,信息的发展经历了结绳记事、账簿、计算机,最后到因特网。所谓的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 人的信息水平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实行 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战略资源的定义则是,任何 一种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若干种资源为依托的,在这些资源中,最 基本最重要的资源就被称为战略资源。仅仅这些定义就能够引起我们 的思考,当今社会什么最重要,精准快速的信息以及先进高等的科技。 第二次讲座的老师——沈凤武,据他自己说是第一次做讲座,所 讲内容是管理缺失下的垃圾危机问题研究,涉及垃圾的危害,主要包 括生活垃圾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垃圾堆土地资源的耗费,同时提出了对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即焚烧发电、填埋处理以及堆肥。基于国土资 源的垃圾危机治理,我们每个公民有义务为此做贡献。 第三次和第四次讲座的主题不离经济贸易,有谈到讲师的研究方向,也有宏观分析当前形势。当今社会,对外贸易在国家或者地区的 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国要获得经济快速的经济发展,必须学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对外贸易,实行物产的互 通有无,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贸易行为的分析通常分为总量 分析和结构分析,总量分析是从量的角度分析问题,而结构分析更注 重从质的角度考察贸易行为。而对外贸易结构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技术 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商品国际竞争水平、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 易中的地位等的综合反映,而商品结构和区域结构是对外贸易结构的

道教的世俗化----民间道教

道教的世俗化----民间道教 世俗化是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理论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跟深远影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 这个词本是出自于基督教会,当时教会把一部分属于教会控制的领土与权力转让给地方的世俗统治者,由是人们把这个领土与权力的变化,称之为世俗化。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世俗化的概念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意义不再是仅是指向领土与权力的范畴,而是更多地指向宗教里面所出现的相对与世俗社会现象靠拢或所发生的有世俗内容的变化。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用除魅来形容现代生活的理性化,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在他不同的作品中一再提出现代社会世俗化的趋势,他认为神圣性跟机械连带的社会控制机制在现代工业为主、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正遭受到侵蚀挑战,必须寻找新的社会共识与神圣性。 也就是说,宗教始终要与社会发生调适,否则宗教就不可能流传下来。历史已经证明,那些与社会调适程度高的宗教最后都流传下来,反之则在历史进程中最终衰落了。所以凡是属于与社会相适应的那部分内容,无疑就是宗教的世俗化现象。宗教世俗化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它在人类历史上始终存在,具有普遍性,并且伴随着宗教与人类社会互动,与人类社会一道前进。 在中国,道教通过对民众宗教意识、人生态度、处世之道等方面施加影响,强化对现世人生的注重,并在不断发展历程中强化家庭化、伦理的倾向,吸收儒家的伦理纲常,以鬼神信仰和巫觋方术与佛教相结合,渗透于中国民间社会,形成世俗道教。 世俗道教,以它显明的人间性,在许多方面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补充:斋醮祈禳,念咒画符,占卜扶箕,祈雨止风,相宅择墓等等道术流行于民间,满足了一般民众出于低等动机的福祸长生的愿望。道教在民间大行鄙俗的方术巫仪,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民众固有的迷信心理和低级宗教情绪:削弱了理性精神在民间的影响。它大肆宣扬发财、富贵,一人得道,泽及家人等等。这样使世俗道教在中国社会中有很大吸引力。在民众生活中,道教的祭鬼等活动并不罕见,求签问卦更属平常;从无处不在的鬼神仙长,无时不灵的法术符箓、随时随地都可以进

学术讲座报告模板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安娜·埃弗利特教授来我院作学术讲座 2014年6月23日下午,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安娜·埃弗利特(Anna Everett)教授应邀在外国语学院3402报告厅进行了题为“占领数字人文--在数字人文中插入种族问题” ("Occupy(ing)) DH: Interpolating Race Matters in the Digital Humanities")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方幸福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师生及访问学者聆听了此次讲座。 艾弗利特教授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曾任该校电影与传媒系主任,研究兴趣包括电影与传媒、种族与文化等,主要著作有《退还凝视:美国非裔电影批评谱系,1909--1949》(Returning the Gaze: A Genealogy of African American Film Criticism, 1909-1949)、《新媒介:数字文本性理论与实践》(New Media: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Digitexuality, 与John T.Caldwell合著)、以及或2009年杰出学术著作精选奖的专著《数字化散居:一个网络空间族群》等。 艾弗利特教授的报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数字人文的介绍,包括数字人文的定义、各学者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美国社会中的展现和作用。第二部分围绕种族问题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呈现来展开。她介绍了美国数字人文领域对于黑人研究的现状,并通过介绍亚伦·麦克格鲁德(Aaron McGruder)的卡通短片《乡下人》(The Boondocks)向大家呈现了美国的种族问题,她认为,数字人文有利于推动种族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民主与进步。此外,她还援引美国交流软件Twitter为例,分析了这一软件的应用对美国社会黑人问题的展现和影响。她还以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例,讲解了传媒科技在美国选举中的巨大作用。艾弗利特教授在第三部分分析了数字人文有其缺陷和弊端,认为它还无法真正实现自由与民主,但是人作为数字人文的掌控者,需要通过人文精神的指导来实现这种平衡。 本次讲座视角新颖,内容丰富,时代感强,极大地开拓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 (XXX)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 导语: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想象的空间。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相关内容,欢迎点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孩子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了孩子的天性,反映了孩子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孩子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所以说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在我们素质教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 1、为孩子的创作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中,我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事物为题材,在日常的生活中好好地捕捉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尽可能地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玩一玩,并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孩子观察、欣赏的时间,引导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清晰丰富的印象,帮助孩子们积累丰富具体的、直接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孩子们想画、爱画的欲望。如:在进行绘画“快乐的小蜗牛”前,我们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到校园的草地上寻找雨后的小蜗牛、观察小蜗牛、与小蜗牛交朋友等活动,不但引起了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从中获得了许多关于蜗牛的感性认识,为绘画“快乐的小蜗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把它表现在画面中。 2、恰当地指导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①别忽视孩子绘画活动中的“说”。 对于我们小学孩子来说,他们的绘画水平较低,不能自如的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因而,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来说,这是让成人了解孩子绘画意图及其内心世界的直接途径。在班上,孩子绘画的特点之一是边说边画。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把握好孩子的“说”,允许他们围绕绘画的主题轻声地说,并鼓励孩子与同桌的伙伴相互交流、提问,如:请小朋友悄悄地告诉旁边的好朋友,你画的是什么?它们在干些什么事情?他们在什么地方呢?通过恰当的“说”,不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绘画环境,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和积极的情感,而且在同伴间的交流中起到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促使孩子大胆用色、大胆表现及想象创造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②以平行参与的形式扩大孩子的想象空间。 对于我班孩子来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仍然受年龄特征的限制。因此,为了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帮助孩子更好地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创作与想象,我以参与者的角色,通过讲述自己的小故事或自己的发现,平行地加入到孩子的活

道教的神仙体系及神仙级别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2008-07-22 10:51:17|??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闲来无事喜欢看看神话,颇感道教神仙体系杂乱,职责不清,就算是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以及后来的《神仙谱系》也不清楚,因而试着理顺一番,作为茶余饭后之笑谈,苦于可参考的材料少之又少,不知道这样的仙事安排如果不妥当,是不是会给天庭带来混乱,如果引起某些仙灵不满,只能算其修为不足,先打下天庭了,哈哈。 一、道教中地位最尊的仙灵 1、玄玄上人——道教的祖爷爷辈 ???? 玄玄上人——道教第一仙,即封神演义中的鸿钧老祖。据说是在天表之外居住,动是流动金光,静是浩淼之气。此仙乃道教中的祖爷爷辈分。暂时把他算做一个企业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吧。 2、三清——道教的爷爷辈 ?? 懂得一点神话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三清为玉清原始天尊、上清太上玉晨大道君、太清太上老君。此三仙皆为大罗金仙,居住之处为天的最高处,而以原始为最尊。 ?? 原始天尊即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天尊,原始真王,原始天王,他应该是无极真王,一把手,主持工作。在封神演义中把他的地位有所降低,这是一种误区。估计原始的地位相当于一个企业集团中的董事长。 ?太上玉晨大道君在道教中总领仙籍,某种意义上讲在仙界是相当于负责管人事的,?他也是古今自学成材的第一人。各种仙术据说都是他研究发明出来。这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太上老君,即西游记中的老君,也是周代的老子,仙界中负责管业务,抓培训工作,最大的工作任务是培训生灵成仙、撰写论文、炼丹。这也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3、五方五老——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东方——扶桑大帝东王公,五行属木,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方诸山。 西方——西王母,五行属金,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昆仑山。 南方——赤精大帝即赤精子,五行属火,但非封神演义中的赤精子,居住在大五岳中的长离山。 北方——水精大帝,即孔子,五行属水,居住在广野山。 中央——黄老元君,五行属土,居住在须弥山。 此五老秉五行之气,处自王之位,相当于公司中的五个董事。 4、成名人物——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1)玄妙玉女——太上老君(老子)的母亲。 2)道母——据说是天皇大帝的母亲 3)后土元君——据说是地皇的母亲 4)斗姆元君——周天列宿的母亲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 进入研究生院已经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很 多的学术讲座,让我受益颇多。通过这些讲座,我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概况,充实了多方面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能够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其中朱志斌教授和周傲英教授的讲座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朱志斌 教授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优化理论与算法研究。讲座的主题是图像处理中的优化算法,朱教授的讲解条例清晰、生动有序,通常举一些例子使道理深入清楚,渗透人心,我们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从数码相机的普及到、数字电视的开展到遥感图像处理和智能交通,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学研究的发展、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作为一个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学科,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探索。近年来对数字图像处理的研究倾向于将数字图像作为一个组合优化 问题,并采用一系列优化策略完成图像处理任务。 朱教授特别讲了群智能优化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群智能优 化算法是模拟生物或生物种群的结构特点、进化规律、行为模式和思维方法等形成的计算技术和方法,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全局收敛性、并行性和鲁棒性等特点。常用的群智能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布谷鸟搜索算法等。以遗传算法来说,GA是一种全局优化搜索算法,可以对复杂的非线性多-维数据空间进行快速有效的计算。特别是由于它不受搜索空间的限制性假设的约束,

鲁棒性及固有的并行性等,在图像处理、分析及理解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从朱教授的精彩讲座中我还学习到:群智能优化算法不仅仅可以 用于图像处理,其实它还可以用于其他很多方面。联系到我的研究方向是项目调度,而项目调度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构成,在满足约束的条件下产生达到某种目标的调度方案。项目调度实质上就是组合优化问题,那么我是否可以把群智能优化算法拿过来解决我的研究问题呢?联系到朱教授所讲到的知识以及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我发现是通过群智能优化算法求解项目调度问题是可行的,而且应该会有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朱教授的讲座是我进入研究生阶段以来对我影响较大的讲座之一,使我印象深刻,收获也非常大。另一次让我受益匪浅的讲座就是周傲英教授所讲的《从大数据热看我国计算机学 界的机遇》。周傲英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长江特聘教授、云计算 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是我国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人物。 首先,周傲英教授以幽默风趣的开场白将大家带入大数据的世界,通过Google、Yahoo、Facebook等国外知名计算机巨头以及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计算机巨头的最新发展概况来引入大数据。大数据(bigdata),或也可称为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 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武当道教教派一览

武当道教教派一览 武当道教教派一览 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辨别。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致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其明显的门派辨别,应自南宋和金元对峙之时开端。分属全真、正一两大道派的全真派、上清五龙派、正一派、清微派等,长期在武当山传道授徒。这些道教派系固然教义有别,但在尊崇真武这一点上是共同认可的,而且不同水平的交融是其主流。 全真派 亦称全真教、全真道。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金大定七年(1167年)陕西咸阳人王喆,即王重阳创建。主张三教合一。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祖先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主要典籍有《道德清净经》、《船若心经》、《孝径》等。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汪思真来武当山五龙观开山传宗,授徒百余人。 正一派 亦称正一道,是道教符箓各派的总称。原为五斗米道,东汉末张陵所创,后尊张陵为天师,故亦称“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合流。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后嗣张与材为“正一教

主”,总领三山符箓,即龙虎山、阁皂山、茅山。尔后但凡道教的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该派汉末后传入武当山,明代曾为武当山的主要道派。 上清派 东晋时创建。起初传播于江南一带。自陶弘景以后,该派主要在江苏茅山地域活动,故亦称“茅山宗”。上清派以《黄庭经》为主要内修理论,称《大洞经》、《雌一五老宝经》和《太上素灵大有妙经》为“道者三奇”,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北宋时,武当山就有上清玉仙观,但由于典籍埋没,北宋以前上清派在武当山的传承状况,无可考。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茅山清真观道士孙寂然登武当山,兴复五龙诸观庙宇,以上清五雷诸法传授弟子,擅长符箓驱邪,遂构成“五龙之派”,该派以武当山五龙观为主要传授活动场所,所以也叫“上清五龙派。” 清徽派 是宋元民间影响较大的符箓派系,主要从上清派演化而来,自谓其符箓道法出于清微天元始天尊,故以清徽为名。张宇初《道门十规》称:“清微自魏(华存)、祖(舒)二师而下,则有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黄(舜申)诸师,传衍尤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舜申)所衍”。宋元时

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

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刘一明 金耀东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金大定七年(1167),王春阳在山东宁海(金牟平)创立全真道,其徒丘处机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所器重,于是全真派盛极一时。以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从修炼方法上分,北方道教偏重于丹鼎南方道教偏重符箓。 清朝中叶道士刘一明栖居陇右兴隆山,练功课徒,募化建寺,著书立说。他的大量著作不仅阐述了历代经典著述,而且发展了张伯端及魏伯阳的道教理论,丰富了道教理论和道教文化,以致在今天,仍然成为人们进行气功修炼、修身养命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刘一明的著作不但以各种单行本出版发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以《道书十二种》汇集了他的主要著作,以精装、线装、平装等不同版本出版,足以证明了刘一明著作的价值。 刘一明的一生大抵经历了求师问道,名师指路、潜心修炼、大彻大悟四个阶段。 刘一明号悟元子,又号素朴子、被褐散人,原籍山西平阳曲沃县(今山西闻喜东北),出生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甲寅九月十九日。少年的刘一明即读儒家经典,一心向往功名,尤好技艺、医卜星相、地理字画。后来在读《吕祖传》中黄

粱梦时,逐产生出尘脱俗的念头。由于他读书而得伤劳,久治不愈,便去寻在甘肃巩昌(陇西)经商的父亲,一则省亲,二则寻觅良医,在泾阳(今陕西泾阳县)关帝庙遇见一异人,授以他灵应膏一方,但却指出,此方虽能治病,却不能治命,劝他急切访求高师。但好长一时期,刘一明朝王墓李,东寻西问,所遇缁黄,皆野狐葛藤之语,依教乞食之辈。于是他去会宁铁木山、靖远、金城,在榆中龛谷遇广东籍姓樊老人,此人时而儒服,时而道冠,行遗迹异常,人莫能测。龛谷老人详细询问了刘一明拜过的老师及所读过的书籍后,让他读《参同契》、《悟真篇》、《西游记》三书,指出这些书为修真之指南,丹经中千真万真之理。老人又为其首言先天,后退坎离,开释三教一家之理,分析四象五行之固,劈破旁门外道之弊,拔开千枝百叶之妄。刘一明居住龛谷峡中,日夜攻读,细研经书,但总是不得要领、茫无头绪。后来,他又过搭那池龙凤山、海域、巩昌,无所收获,便二访龛谷老人,老人授他以毒蛇引路之诀以保身,让他回去尽孝道。第二年,刘一明三访龛谷老人,老人说,药自外来,丹向内结,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当极深研,细心穷理,仍须先尽人事。刘一明只好怏怏而归,遵照父亲的安排,去求功名。但他在金城,还在暗访高师。后来,他又去河南、平阳、汾州、太原,这时,他以三十多岁。恰恰这时父亲病故,他赴巩昌奔丧期间,打算趁机去拜访龛谷老人,又听说老人已东游秦川。在

道教人物陈抟的资料介绍

道教人物陈抟的资料介绍 陈抟作为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是太极文化的创始人,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陈抟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唐咸通十二年(871年),陈抟出生于亳州真源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 。唐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五代吴越宝正七年、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决意从道。著有《龟鉴》、《心相学》等相术专著。后晋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白云先生”。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北

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陈抟睡功宋代的陈抟老祖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相传陈抟睡功很厉害,一睡起来数年已过。陈抟是有名的养生专家,他活了一百一十八岁,在关于“睡眠保养”方面有自己的心得。 在世人眼中,陈抟老祖的养生手法非比寻常,居然是“睡功”。他多次被君王请过去传授养生之道,除了给君王一些饮食建议之外,还教授帝王如何练陈抟睡功。 生活中也有不少爱睡觉的人,睡到日上三竿还不起身,但是这种睡懒觉和陈抟睡功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据《唐才子传》记载,陈抟是一旦关门睡觉,十天半个月不起正常,当时有一本小说叫做《贵耳集》,里面记载的更是夸张,传说君王不相信陈抟老祖能够一睡多年,于是把他带到宫中,让人监视着,看他能不能睡那么久。没想到陈抟真的是一睡很久,没吃没喝但是身体无忧。 一些诗歌中也提到了陈抟睡功的好处。《喜睡歌》记载,他喜欢睡觉,呼吸之外没有牵挂,茫茫宇宙都是虚无,人生忙忙碌碌都不如一睡安枕。 陈抟睡功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来的,这与佛教的密宗和印度的瑜伽一样,都是一种修炼的方法。和正常人困了睡觉不一样,陈抟老祖所处的时代是道教盛行的时候,讲究内丹修炼,陈抟睡功只是内丹修炼的一种体现。 陈抟老祖与赵匡胤关系赵匡义与陈抟老祖的故事是民间传说:相传赵匡义在华山避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卖桃子老头,这个老头就是陈

学术讲座报告

学术讲座报告 学号: 姓名: 报告题目: 指导教师: 所属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2012年 12 月 19 日

为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气氛,学校要求研究生在研一期间必须参加有关学术报告和讲座。经过研一一学年,我已经按照学校规定完成了参加学术讲座听取学术报告的任务,受益匪浅。在此做一下回顾,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便更好的指导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我先后参加了《形式软件工程方法》、《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及其应用》、《基于模型的Web应用测试》等学术讲座,对相关的只是有了更深的认识。另外为了拓宽视野,丰富课余知识,我还听取了《中国外贸顺差、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北部湾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比较研究》等学术报告。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对其进行总结,而只针对《基于模型的Web应用测试》写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应学院邀请,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副院长缪淮扣教授于2012年4月12 日来校进行基于模型的Web应用测试方法的学术讲座。缪淮扣教授1992年10月至1995年1月由国家公派在英国york大学做访问学者。担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上海市南市区第四届科协常委、上海市南市区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上海市黄浦区第一届科协常委、上海市黄浦区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现任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应用科学学报》等三个杂志的变为,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缪淮扣教授擅长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方法、软件工程等。在讲座中,缪淮扣教授幽默而又严谨的讲学风格也带动了我们大家的热情以及袁教授对专业技术领域的真知灼见也令我们在座的研究生由衷钦佩。 此次讲座使我对Web应用的测试有了全新的认识。在Web工程过程中,基于Web系统的测试、确认和验收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基于Web的系统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不同,它不但需要检查和验证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运行,而且还要测试系统在不同用户的浏览器端的显示是否合适。重要的是,还要从最终用户的角度进行安全性和可用性测试。然而,Internet和Web媒体的不可预见性使测试基于Web的系统变得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为测试和评估复杂的基于Web的系统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 Web应用已经渗透到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 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保证Web应用的可靠性和质量。测试是提高软件可靠性和保证软件质量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目前Web 应用的测试主要依赖测试工程师的直觉和经验,没有比较系统的方法和工具,测试是一个耗时的、代价昂贵的过程。许多Web应用在没有进行充分测试的情况下投入运营,质量难以保证,导致Web应用软件的开发可靠性不高、风险大。因此,才有了基于模型的Web 应用测试的产生。 基于模型的语言(如UML)、模型驱动技术(MDA)和以测试为中心的软件开发技术与方法的星期和应用以及形式化验证技术的逐步成熟,使基于模型的软件测试方法与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一些理论的和商业的工具相机出现。基于模型的测试以明确描述系统预期行为的抽象模型为依据,根据模型覆盖准则自动生成抽象的测试用例:输入和预期的输出。输入部分在被实例化后输入被测系统(the System Under Test,SUT)进行测试。基于模型的测试实现测试用例生成、测试执行和测试结果判别的自动化。 Web应用的测试可以分为非功能测试和功能测试,非功能测试包括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可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功能测试包括链接测试、表单测试、数据校验、cookies测试、数据库测试、应用程序特定的功能需求测试和设计语言测试。

道教正一派365问

道教正一派365问 道教正一派365问 1、什么是道教? 道教以黄老之“道”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度人经》等为主要经典。“道”者,天地之源,人性之本,万物之根,仁德之质,自然之理;“教”者,传授、引导之意。“道教”,就是净化心灵之教,道德之教,真理之教。 2、我国道教是怎么形成的? 我国道教的形成至今已有1900余年的历史。创立者是东汉时期的张道陵在鹤鸣山、青城山等地设立24治,标志着道教正式形成教团组织。后来张角在河北创立了太平道,但是并不是正统道教教团。公元4世纪以后,在一些杰出人物的努力下,道教在科仪、组织、经典、理论等方面都开始走向成熟。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道教又不断分出各种派别,遍布于中国各地。道教主要流传于汉族的民众之中,在一些少数民族如白、壮、纳西等族中也有流传。中国以外如朝鲜、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以及东南亚等地也有广泛的传播。

3、为什么说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 道教不仅为汉民族所信奉,也为许多少数民族所信奉。道教在其产生和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许许多多传统的思想文化都汇集在道教文化当中,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道教的内涵已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之中,因此,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以及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道教对人类社会有哪些贡献? 与其它宗教相比,道教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不仅仅在于其讲述真理和人性的方式不同,使学者认识和实践真理的方法不同,道教的最伟大之处,是重视生命的可贵,认为天人合一,遵循人与自然地和谐。并阐明了道德(精神文明)的本质,为人类社会和万物的和谐,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5、什么是道教三祖? 道教思想起源于黄帝,乃尊黄帝为始祖;道教教义奠基于老子,故以老子为道祖;教团建立始于张陵,以张陵为教祖,是谓道教三祖。

略谈道教格言警句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

略谈道教格言警句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留传有许多格言、箴言、警句,均言简意赅,含义深刻,给后人以很大启示和鼓舞。如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东坡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近代人王芸生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道教格言更是丰富多彩,蕴涵广博,幻化无穷。如老子《道德经》中“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格言,多少年来,流传广泛,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之一,因而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李约瑟先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教,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格言是道教文化的精华之一,其内容广博,包涵深邃无穷的智慧,闻名世界并被译成多国文字的道教主要经典《道德经》,可以说字字珠玑,句句格言,放射着耀眼的哲理之光。道教的《南华经》、《黄庭经》、《抱朴子》、《悟真篇》以及吕纯阳、王重阳、丘处机、马丹阳等祖师语录和《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等,均包涵着极为深厚的道教智慧语典。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哲理与人生”、“为人与处世”、“养生与修真”、“劝善与良言”、“戒律与修持”、“生态与环保”等诸多方面,其中许多格言警句,早已成为至理名言流传至今,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深刻启示。 一、哲理与人生方面道教经书中有很多有关人生哲理的格言。如《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格言就是指导后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从最初开始,从小做起。比如要培养一棵粗壮的大树,就必须精心育苗加以培养,建造一座高楼,应特别重视打好牢固的地基,即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要走很远的路程,必须从第一步开始,还要坚持一步步地走下去;要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善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今天,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博士、教授、院士等等,都是注重对幼儿和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开始的,及时发现他们的特长和天份;从小对他们进行因才施教。当今走红的歌星、武术精英、体坛名将、作家、发明家、高科技人才等等,都并非一步登天,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民间谚语历来就有“人看积小,马看蹄爪”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道教关于哲理方面的格言极其丰富,如《道德经》中“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等。又庄子《南华经》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身在江海之上,心居巍阙之下”。又《阴符经》中“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等等,这些哲理玄奥精深,包涵道教的世界观、宇宙观和人生观,启迪着后人对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现代人生的感悟。 二、为人与处世方面在《道德经》、《南华经》、《功课经》、《淮南子》等,均有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世的格言。如《道德经》中“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就是启发后人为人处世不要计较得与失,功与过,名与利,如果你是诚心奉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人,扶持人,毫不考虑自己所做的将会有什么好处,将反而深受其人钦佩,受人崇敬,得到好报。道书中在指导人们为人处世方面的格言非常丰富。如《道德经》“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功课经》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淮南子》中“积爱成福,积怨成祸”;《庄子·在宥》中“观于天而不助,成于德而不累;出于道而不谋,合于仁而不恃;薄于义而不积,应于礼而不讳;接于事而不辞,齐于法而不乱;悖于民而不轻,因于物而不去”等等,这些至理名言,内容丰富,均对教育启示后人在为人世处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养生与修真方面在《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悟真篇》、《坐忘论》、《性

从仪式的角度解读道教

◎ 国际视野 从仪式的角度解读道教* [法] 劳格文著 蔡林波 李 兰译 内容提要:劳格文在熟稔审视西方道教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如何解读道教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他认为,道教仪式包含着中国人对宇宙以及人自身的整体认知、经验及精 神诉求,因而从仪式的角度来观察、诠释道教,可以更准确、深刻地把握道教的本质, 并可以此来反观西方宗教文化传统。这一思考,反映了西方汉学界在道教研究视角和方 法论上的转换。 关键词:仪式 道教 劳格文 译者简介:蔡林波,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师;李兰,上海市道教协会。 道教是什么?它是一种关于自然的宗教;更确切地说,它是中国人关于宇宙的宗教。在本人看来,的确如此!但是,从古到今,对于道教是什么这个问题,人们的争议就一直没有中断过。譬如,在佛教徒们看来,道教简直就是佛教的复制品。他们认为,道教窃取了佛教的术语、仪式、组织制度等等。事实上,除了对于苦难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崇高的解脱伦理观念之外,对于佛教中其它所有的东西,道教几乎都统统照收。 不过,道教徒尽管从佛教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他们还是一直致力于追求长生不老,并视之为完美的至善境界。为实现这一目标,道士们还坚持修炼一种古老的性交仪式——房中术。很明显,道教与儒家有着不同的传统。可以说,道教是脱胎于道家哲学的一种宗教。道家尽管属于非官方正统性的思想流派,但早在东汉之前,伟大的道家哲人老子、庄子已经获得了社会普遍认同。至公元三、四世纪时,一些玄学家和神秘修炼术士非常热诚地奉行老庄思想,并积极捍卫和提升了老、庄及其思想的文化地位。另一方面,道教徒则借助虚构的符号(指道教的“符”;译者注)和谶语的手段,首次成功地介入进到了“正统的(儒家传统)历史”中。而儒家学说在此后的400年,则几乎完全沦落成一种“保持缄默”的状态。这时期的儒家也不象它后来那样,总是强调:道教是迷信;以及更坏的说法是,道教具有政治危险性,因为它往往误导民众,而且在有的时侯,甚至还去诱骗皇帝。 现代的汉学家和传教士们普遍认为,道教确实与社会中的普通民众有着密切关联。譬如,一些研究中国历史的汉学家(如孙克宽,金仲枢等),他们曾经收集了许多零散的历史资料,通过整理分析,揭示出了历史上一些曾经被隐没但确实发生过的政治运动事件。他们发现:这些政治活动大多数都以悲剧告终,而道教在这些政治事件中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另外,一些传教士们曾经深入考察过中国人日常生活及细节,他们发现:参与这些政治事件的组织成员,缝制的衣服与道教徒穿的服装一样。这马上令我想到一本题名为《中国的迷信研究》的书,其中揭示的就是这种情形。毫无疑问,《中国的迷信研究》是此类书中最出色的一部著作。该书作者为法国著名汉学家亨利·杜瑞。他并不是一名传教士,而是一位人类学家。尽管他事业之初是一位欧洲自由论的坚定支持者,最终却受 * 译者注:本译文节选自劳格文(John Lagerwey)《中国社会和历史上的道教仪式》(Taoist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and histor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7)一书导论部分第xi-xiv页,原文标题为“道教是什么?”(“what is Taoism?”);本译文系朱越利主编的《道教学译丛》项目阶段性成果,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成果之一,项目编号:B40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