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我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我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我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

力超过8级,能见度不到2米,汽车大灯全开只能照亮眼前3米左右的路面。据推测,黑风暴将于25日凌晨左右抵达华北地区,或将减弱至沙尘暴。

4月25日,台湾一条交通要道北二高七堵路段山崩,从空中鸟瞰,有大面积的崩坍。

4月26日10点59分台湾东部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央在台东外海190公里,深度20公里,全台有感。先岛群岛以南海域(经度123.7,纬度22.3),而美国地质勘测局报告称,台湾东南部26日发生里氏6.9级强烈地震。根据气象部门测报数据显示,这起地震震中是在兰屿地震侦测站东偏北的地方,地震深度20公里,其中台东成功出现最大震度是3.3,台北也明显感受得到这起地震。

4月26日13时40分左右,石家庄市区突然暗云压境,西部天空完全被昏黄暗红的云层笼罩,市区能见度霎时降低,有如黑夜即将降临。河北64县市今日午后遭遇8级大风袭击,其中邯郸市区一座大型铁塔倒地造成交通阻塞。石家庄市区能见度大幅降低,昼如黑夜,天空出现"红云"。

截止4月26日,湖南省4月连续发生较大降雨过程,湘江水位持续上涨。湘江干流洪水致28.7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2.8万人。

4月29日08时48分19秒,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北纬:31.07°、东经:110.3°)发生

M1.8级地震。4月29日9时30分,湖北省巴东县发生2.5级地震(北纬31.10度,东经110.28度)。

4月29日14时左右,由于近期富蕴县气温急剧上升,山中积雪迅速融化,部分地段形成春洪。富蕴县公安局接到卡德布特水电站报警,由于突发性洪水,在水电站4号、5号隧道施工的100多名工人被困山中。

4月29日22时22分37秒,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交界地带发生3.3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北纬31.9°,东经104.1°,震源深度为10千米,震级3.3级。

4月30日2时36分,邢台市宁晋县、新河县交界(北纬37.5,东经115.1)发生3.3级地震。据河北省地震局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素欣介绍,这次地震是正常现象,属1966年邢台大地震老震区的余震。

5月6日,重庆梁平县遭特大暴风雨袭击。重庆因大风暴雨造成全市21个区县133个乡镇受灾,损坏小二型水库1座,冲毁塘坝11座。其中,重庆涪陵区张家嘴水库出现洪水翻坝险情,洪水共冲毁塘坝3座,损毁小水电站1座。截止7日,张家嘴水库险情已被排除。在此次灾害中,重庆市已因灾死亡31人,其中垫江县21人,梁平县6人,涪陵区4人,遇难人员均为大风吹垮房屋致死,地处渝东南山区的彭水县有1人失踪。

5月5日-6日罕见暴风雨强势来袭,南方部分省市连连告急,受灾人数之多触目惊心:湖南169万,重庆137万,广东87万余,江西赣南26万。目前,全国已有25万群众安全转移。截至9日零时,赣南受灾人口突破26万,因灾死亡人数上升到12人。赣州市防汛部门介绍,截至9日零时,赣州全市共有定南、寻乌、龙南、全南、会昌、安远等6个县的83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6.46万人,转移人员17689人,倒塌房屋5884间。9日午后,在两日前刚刚遭受特大暴雨袭击的广东多地再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雷雨大风。广东省多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肇庆市德庆发布了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广东省气象局已于9日下午4点30分启动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

2009年

2009.12.19 台湾花莲海域6.7级地震

2009.12.14 新疆哈密5.1级地震

2009.11.28 四川什邡、彭州交界5.0级地震

2009.11.08 西藏昂仁5.6级地震

2009.11.05 台湾南投5.9级地震

2009.11.05 青海海西5.1级地震

2009.11.02 云南宾川5.0级地震

2009.09.19 陕西宁强5.1级地震

2009.08.31 青海海西5.9级地震

2009.08.28 青海海西6.4级地震

2009.07.24 西藏尼玛5.6级地震

2009.07.16 台湾花莲海域5.2级地震

2009.07.14 台湾花莲海域6.7级地震

2009.07.10 云南姚安、祥云交界5.2级地震

2009.07.09 云南姚安6.0级地震

2009.06.30 四川什邡、绵竹交界5.0级地震

2009.06.30 四川绵竹5.6级地震

近日,民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统计局、地震局、气象局和海洋局等部门对2009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全面会商和核定。核定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灾害种类多、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干旱、洪涝、地震、风雹、台风、高温热浪、低温冷冻和雪灾、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森林和草原火灾、病虫害等各类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部分地区重复受灾,特别是区域性极端暴雨、阶段性严重干旱、局地性强风飑线、高频次登陆台风和大范围雪灾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一、总体损失情况

经核定,2009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紧急转移安置709.9万

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万公顷,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倒塌房屋83.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其中,四川、湖南、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江西、辽宁、甘肃、河北等省(自治区)灾情较重。

二、灾害主要特点

总体而言,2009年的自然灾害表现为三个"突出":一是粮食主产区干旱和低温雪灾突出;二是汶川大地震灾区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突出;三是黄淮等人口稠密地区强对流天气引发的风雹灾害突出。2009年我国大江大河总体平稳,但全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气温地区差异大,部分地区降雨(雪)之多、气温之高、旱情之重、风力之强、台风登陆之频多年罕见。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灾害发生在粮食主产区、人口稠密区、经济发达区和汶川大地震灾区,给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概括而言,2009年自然灾害有以下特点:

(一)部分地区受旱程度历史罕见。

今年我国总体偏旱,而且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时间集中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冬小麦主产区年初出现30年一遇的严重冬春连旱,局部地区旱情达50年一遇,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旱情严重;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等国家商品粮主产区发生严重春旱和伏旱;8月末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旱情迅速

发展,许多江河和水利工程蓄水偏少2至4成,其中湖南、广西、贵州等省(自治区)旱情较为严重。旱灾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损失重于常年。

(二)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历史罕见。

入汛后,全国先后发生30多次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过程。广东桃园3小时,甘肃玛曲80分钟,湖南深渡、四川米易6小时,广西泗维24小时降雨量均超过当地同期历史暴雨极值,重庆市50多个乡镇累计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第8号台风"莫拉克"导致浙江、福建等地出现强降雨,浙江九峰过程降雨量高达1242.2毫米,超过历史记录。大范围持续强降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湖南、四川、重庆多次受灾;江西、广西个别县城和乡镇街道进水;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因短时强降雨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特别是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汶川大地震灾区山洪灾害频发,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中国近十年重大自然灾害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力超过8级,能见度不到2米,汽车大灯全开只能照亮眼前3米左右的路面。据推测,黑风暴将于25日凌晨左右抵达华北地区,或将减弱至沙尘暴。 4月25日,台湾一条交通要道北二高七堵路段山崩,从空中鸟瞰,有大面积的崩坍。 4月26日10点59分台湾东部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央在台东外海190公里,深度20公里,全台有感。先岛群岛以南海域(经度123.7,纬度22.3),而美国地质勘测局报告称,台湾东南部26日发生里氏6.9级强烈地震。根据气象部门测报数据显示,这起地震震中是在兰屿地震侦测站东偏北的地方,地震深度20公里,其中台东成功出现最大震度是3.3,台北也明显感受得到这起地震。 4月26日13时40分左右,石家庄市区突然暗云压境,西部天空完全被昏黄暗红的云层笼罩,市区能见度霎时降低,有如黑夜即将降临。河北64县市今日午后遭遇8级大风袭击,其中邯郸市区一座大型铁塔倒地造成交通阻塞。石家庄市区能见度大幅降低,昼如黑夜,天空出现“红云”。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以①洪涝、②干旱和③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④24.5次,⑤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 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⑥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⑦暴雨和⑧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⑨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多⑩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思考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有哪些? 答案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案我国自然灾害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灾害种类多,二是发生频率高,三是分布范围广,四是地域差异大。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上分布具有?周期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 自然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 沿海灾害带?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 沿江灾害带?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 山前灾害带?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雹

我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

第2讲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2讲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考点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强化专练 1.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其成因是、。(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 。 (5)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选)()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答案(1)干旱 (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农事活动早 (3)春气温回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 (4)带来丰富的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 (5)ACD 考点二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强化专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08年1月10日开始,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安徽等省的交通、电力、农业、供水、通信等造成巨大影响,灾情十分严重。 材料二

(1)受冰冻雨雪影响最突出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这次冰冻雪灾引起输电线路损坏,造成京广线部分路段因停电而中断,导致广州火车站数十万北上返乡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旅客东走广深线转线,西走广廉(江)线、黎湛线、湘桂线和线,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路线返乡。(2)粤北和湖南郴州地区是冰冻雪灾的重灾区,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A.受亚洲高压持续控制 B.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水汽充足 C.位于南岭地区,地势较高 D.大气环流异常稳定,造成持续的低温环境 E.位于平原地区,积雪深厚 F.恰逢春节广州返乡旅客高峰期 (3)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瑞雪兆丰年”,就是说冬季雨雪多预示着来年农业生产可能会获得大丰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谈谈其中的科学道理。 答案(1)公路运输京九焦柳 (2)BCD (3)①我国冬季一般降水少,降雪增加了土壤的水分,有利于来年春播和作物生长;②积雪对土壤有保温作用,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越冬;③低温不利于害虫的越冬,能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考点三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强化专练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1)分析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简述构造地震的产生机制。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答案(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国地处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2)地震是由于地壳中内力不断积累,超过岩层的承受限度,导致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岩层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增加灾害发生几率;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富积累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 考点四我国的虫灾和鼠灾 强化专练 4.下面关于我国虫灾和鼠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作物种类和耕作栽培制度不同,生物灾害的发生、流行以致成灾都有很大的 区域差异 B.稻飞虱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C.农田鼠类的危害形式可分为地上鼠和地下鼠 D.干旱的地理环境往往造成鼠类灾害严重 答案 A

初中地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微课讲稿)

初中地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微课讲 稿) 部分展示气象灾害是由大气的异常变化引起的。 如果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就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人类活动,造成旱灾。干旱灾害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同时因为缺少水,往往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由于降水异常偏少,XX年6月淮河江苏段水位降至历史最低,一些渔船停在干涸的河床上,当地的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形成旱灾。 但是我国西北内陆的荒漠地区,常年干旱,有的地区甚至一年也不下一场雨,但这只是一种干旱的自然现象,不能称为旱灾。因为当地基本没有农业生产,荒无人烟,干旱没有造成损失,所以不能称为旱灾。 洪涝灾害是由于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形成的,具有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的特点,洪水淹没农田、城市,冲毁桥梁、道路,阻塞交通,造成人员伤亡等,危害巨大。

如图所示,洪涝灾害常常会淹没房屋、农田等,摧毁我们的家园,带来巨大的财产和人员伤亡。 台风具有持续时间短,季节性强(7-11月)的特点,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给我们带来灾害。强烈的台风能拔树倒屋,掀翻万吨巨轮,损坏建筑物和通信设施;还会破坏海堤,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导致洪水泛滥;台风引发的强降雨还会导致洪涝灾害,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极大。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7-9月常受到台风的侵袭,从这两幅图上可以看到被台风摧毁的大树和农田,给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寒潮是大规模强冷空气快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强降温的天气过程,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具有影响范围广、有明显的路径、季节性强的特点。 寒潮发生时,会导致气温骤降,出现大风、雨雪、霜冻、暴风雪、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农作物冻害,危害农田和牧场;强降雪或暴雨也会对交通、电力造成巨大危害。 左图是寒潮过后,人们在抢救牲畜。右图是受寒潮带来的冻雨的影响,电力设施倒塌。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2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 害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2.学会分析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一、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与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 (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①半湿润、②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③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④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⑤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⑥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分布 (1)大体以燕山、⑦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⑧华北山地、黄土高原、⑨秦岭山地、⑩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3)该线以东的?辽东、?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二、我国的滑坡灾害 1.形成:我国滑坡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季节:每年的?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3.分布:我国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 西部较为密集。其中以?秦岭—○21川西—○22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 是四川省。 思考 1.为什么我国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区? 答案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2.人类活动是如何诱发地质灾害的? 答案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汇水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人类若修建水库选址、设计不当,易诱发地震。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探究点一 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探究活动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2021年《认识自然灾害》教学反思

《认识自然灾害》教学反思 我们要培养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认识自然灾害》教学反思1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防灾减灾的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五、教学难点: 1、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板书设计 第四节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灾情(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 精品资料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气象灾害 干旱洪涝 华北(春旱) 南方东南沿海 全国(除青藏高原) 全国都有地震带(台湾,西南多地震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台风 寒潮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 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 种类多 2 分布广 3 频次高(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 4 受灾严重 三、我国防灾减灾所取得的成就四、防灾减灾的环节1 对自然

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 2 建设防灾工程 3 做好灾前准备工作 4 及时救援与救助 五、加强灾害自救能力 八、教学过程: 精品资料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流程 展示诏安因台风“天兔”而造成的 危害的图片。 还记得中秋节放假三天过后, 因为什么我们又多放假了两天吗?没 导入 从学生身边发生的自然灾害入手,有利于激 错,是因为台风“天兔”,台风“天兔”给学生根据经验回答知道的灾害,看图我们诏安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台风是 了解台风灾害带来的危害 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新课一种灾害,那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灾害,同学们知道这些灾害中,有一些是属于自然灾害的,那什

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3.了解如何防灾减灾。 教学重难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国大型自然灾害的课件:2008年年初的雪灾,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请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比较强烈,发言也比较积极) 师:是啊,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 二、新课教学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展示图片,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图片。 学生观察讨论,区分自然灾害的两个种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1)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海轮、建筑物、通讯设施遭受损失;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 (2)干旱,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3)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4)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现象的过程。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是寒潮对我国青藏高原、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地区影响较小。原因是地势高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地质灾害: (1)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地面震动,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破坏性强,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2)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5《应对自然灾害》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 7、视频:快速了解暴雨预警信号,及不同级别预警的应对方法! 8、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不同自然灾害的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分别 有自己对应的应对措施、防范方法,请你利用课后的时间去深入了解。 9、防灾减灾工程:我国不仅建立了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 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1)沿海防护林 (2)防洪坝 (3)森林防火隔离带 10、防灾减灾技术大赏:为了防御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 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我们去调查以下,将了解到的技术、发明记录下来,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 11、相关链接:课本第41页。 12、提示: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 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13、课后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副校园逃生图。并在课后了解暴雨、台风等不同等级预警信号的挺对措施。 课堂小结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了解自然灾害,防御自然灾害对 于我们国家,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 总结提升 板书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学会尊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小组合作: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特大自 然灾害为任务主题,搜索相关的资料,了解这次自然灾害的概况、危害以及抗灾救灾的故事,并从故事中感受背后的抗灾精神。2、小组展示台: (1)第一小组:1998年抗洪 ?1998大洪水受灾概况。 ?1998年抗洪小镜头——生命铸起的堤坝 ?98抗洪纪念影像。 ?98抗洪纪念金曲:《为了谁》 ?总结:98抗洪精神。 (2)第二小组:5·12汶川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受灾概况。 ?汶川地震小镜头(官兵、志愿者、医疗队……各方支援) ?讲讲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 ?汶川地震各省的捐款明细 ?总结:汶川精神

近五年自然灾害综合题

近五年《自然灾害与防治》各地高考题 综合题 1.(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2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10分) 2.(2013高考题福建卷)[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9分)(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3.(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3午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2013高考题浙江自选模块卷)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⑴-⑶题。 ⑴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2分) ⑵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当你在山谷中遭遇泥石流灾害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4分)。 ⑶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4分) 5.(2013高考题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 6.(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自然灾害》教案(1)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二、能力目标: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

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自然灾害的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自然灾害图片,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 例如:旱灾图 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 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 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 (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 (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 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的群发期,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两汉宇宙期”。其重要表征就是地震频率明显增多。邓云特在《中国救荒史》中说:“秦汉四百四十年中,灾害发生了三百七十五次之多。计旱灾八十一次,水灾七十六次,地震六十八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时期共发生两次地震,分别在秦王嬴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和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都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因此,邓云特所统计的68次地震皆在两汉时期。另据王会安、闻黎明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一卷中的统计数字,两汉时期共发生地震118次,平均不到四年就发生一次,足见两汉时期地震之频繁。在这些众多的地震中,较为严重的是以下几次。 公元前70年6月1日,在山东的诸城昌乐一带发生了7级的大地震,当时的《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宣帝本始四年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北海邪坏祖宗庙城廓,杀六千余人”。 143年10月后,在甘肃甘谷西发生了7级的地震,伤亡惨重,在《后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饬裂,

坏败城寺,伤害人物”。 180年秋,甘肃高台西发生了7.5级的地震,损害极大,根据《后汉书·灵帝纪》记载“灵帝光和三年秋-四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动,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 两汉时期的地震发生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地震的次数东汉较西汉大为增加,区域以长江以北为主。在68次地震中,其中西汉(含新莽天凤三年)17次,占地震总数的1/4;东汉51次,占总数的3/4,次数明显增多。尤其是和帝、安帝、顺帝和桓帝时期,地震更为频繁。从地震发生的区域范围来看,绝大多数是在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北方地区。长安、洛阳作为两汉的都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比较集中,地震造成的危害较大,对地震的记载自然就十分详细。在68 次地震中,其中京师地区就达42次,占总数的61%以上,有些年份中记载只有地震两字,并未指出具体地点,但一般来说,凡此“往往为国都之事”。而江南及其他地区记载极少,但并不说明这些地区在这一时期就未发生过地震, 只不过是没有被人记载下来而起。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保险的现状及其发展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保险的现状及其发展 【内容摘要】:近些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界对自然灾害保险这个风险管理手段的渴望也越加迫切。但目前中国的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自然灾害损失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自然灾害保险现状并结合各国自然灾害保险的发展经验提出相关建议,意在能够促使我国保险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自然灾害保险保险体系保险产品 在分析我国自然灾害保险现状,首先需要明确以下关于自然灾害保险的名词的具体定义。了解了基本概念我们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分析情况以及提出相关的措施。 自然灾害保险体系的基本概念: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事件。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与海啸、特大洪水、特大风暴潮。 自然灾害保险是指对因发生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通过保险形式,分散风险。 自然灾害保险体系是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助的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多支柱的巨灾保险及风险处置体系,以实现多方共担风险。 一、我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严峻 据联合国统计的数据显示,20世纪世界方位内54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有8次发生在我国。并且我国仍有大范围的潜在巨灾威胁,全国有近2/3的国土面积不同程度受到洪水威胁,近一半的城市分布在地震带上。我国自然灾害风险发生频繁,损失逐年加重,而现有的保障体系对灾区的经济补偿和人民生活的恢复只能是低层次和小范围的。近十年来,我国每年因灾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基本维持在2000亿元左右,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2006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4109.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9%。其中,绝收面积540.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7%;因灾死亡3186人,比上年增长28.7%;倒塌房屋193.3万间,比上年减少33.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比上年增加23.8%,是1998年特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 城关中学地点:综合楼2层办公室 全体地理教师 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结合课本55~56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活动一:展示图2.48“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 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xx近十年自然灾害(最xx最全面资料) 2010年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xxxx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xxxx5.1级地震 3月6日: 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 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 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力超过8级,能见度不到2米,汽车大灯全开只能照亮眼前3米左右的路面。据推测,黑风暴将于25日凌晨左右抵达华北地区,或将减弱至沙尘暴。 4月25日,台湾一条交通要道北二高七堵路段山崩,从空中鸟瞰,有大面积的崩坍。 4月26日10点59分台湾东部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央在台东外海190公里,深度20公里,全台有感。先岛群岛以南海域(经度123.7,纬度22.3),而美国地质勘测局报告称,台湾东南部26日发生里氏6.9级强烈地震。根据气象部门测报数据显示,这起地震震中是在兰屿地震侦测站东偏北的地方,地震深度20公里,其中台东成功出现最大震度是3.3,台北也明显感受得到这起地震。 4月26日13时40分左右,石家庄市区突然暗云压境,西部天空完全被昏黄暗红的云层笼罩,市区能见度霎时降低,有如黑夜即将降临。河北64县市今日午后遭遇8级大风袭击,其中邯郸市区一座大型铁塔倒地造成交通阻塞。石家庄市区能见度大幅降低,昼如黑夜,天空出现"红云"。 截止4月26日,湖南省4月连续发生较大降雨过程,湘江水位持续上涨。湘江干流洪水致28.7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2.8万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测试题

中国的自然灾害测试题 Ⅰ卷 一、选择题:以下题目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每题1.5分,共40题,60分。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 图”,回答1~4题。 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 寒潮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3.与其他地区比,地区Ⅳ分布最集中的自然 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所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5.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6.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7.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8﹒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教案设计

活动课: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以及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及图表,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规律;通过图片认识各种自然灾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我国在自然灾害中损失巨大,激起强烈的爱国热诚及对受灾群众的同情;了解一些防灾避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规律及一些简单的防灾避灾知识。 教学难点:对自然灾害的辨别及防避。 教学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辽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多样的气候以及形态各样的山川河流。今天,我们将来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板书: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幻灯片放映)我们经历了“5·12地震”“9·18洪水”,回想起来,我们有什么感受呢? 在人们改造自然时,人类的力量如此大;而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人类却是如此渺小。因此。我们会畏惧、恐慌、无可奈何……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呢?(引出板书:自然灾害) 二、进入新课(幻灯片展示) (一)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2.是否对人类造成了损害 (二)我国的自然灾害(幻灯片展示)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自然灾害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害。(阅读P50页《材料二》与p51页《材料三》,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破坏性) 提问:我国的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 引出自然灾害的分类。 (三)了解类型,归纳特点(幻灯片展示) 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可以将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类型(板书: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其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对我国影响最为严重。 (补充板书: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中国历史上重大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重大自然灾害 地教091 张东婷09264145 两汉的震灾——天灾与人祸交织的腰斩王朝 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的群发期,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两汉宇宙期”。其重要表征就是地震频率明显增多。邓云特在《中国救荒史》中说:“秦汉四百四十年中,灾害发生了三百七十五次之多。计旱灾八十一次,水灾七十六次,地震六十八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时期共发生两次地震,分别在秦王嬴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和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都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因此,邓云特所统计的68次地震皆在两汉时期。另据王会安、闻黎明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一卷中的统计数字,两汉时期共发生地震118次,平均不到四年就发生一次,足见两汉时期地震之频繁。 在这些众多的地震中,较为严重的是以下几次。 公元前70年6月1日,在山东的诸城昌乐一带发生了7级的大地震,当时的《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宣帝本始四年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北海邪坏祖宗庙城廓,杀六千余人”。143年10月后,在甘肃甘谷西发生了7级的地震,伤亡惨重,在《后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饬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180年秋,甘肃高台西发生了7.5级的地震,损害极大,根据《后汉书·灵帝纪》记载“灵帝光和三年秋-四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动,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

两汉时期的地震发生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地震的次数东汉较西汉大为增加,区域以长江以北为主。在68次地震中,其中西汉(含新莽天凤三年)17次,占地震总数的1/4;东汉51次,占总数的3/4,次数明显增多。尤其是和帝、安帝、顺帝和桓帝时期,地震更为频繁。从地震发生的区域范围来看,绝大多数是在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北方地区。长安、洛阳作为两汉的都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比较集中,地震造成的危害较大,对地震的记载自然就十分详细。在68次地震中,其中京师地区就达42次,占总数的61%以上,有些年份中记载只有地震两字,并未指出具体地点,但一般来说,凡此“往往为国都之事”。而江南及其他地区记载极少,但并不说明这些地区在这一时期就未发生过地震,只不过是没有被人记载下来而起。 高后二年,“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文帝元年,“齐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宣帝本始四年,“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 因“地震震动破坏了地震现场的地下水水平面,使一些地方地下水上升涌出地面,多则泛滥成灾”。如文帝元年,“大水溃出”。安帝元初六年,“京都、郡国四十二地震”,“涌水”。汉顺帝建康元年,“京师及太原、雁北地震,三郡水涌地裂”。汉桓帝建和四年,“夏四月,京师地震。郡国六地裂,水涌井溢。”汉灵帝光和三年秋至四年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动,“涌水出”。 汉成帝河平三年,“犍为地震。雍江水,水逆流。汉灵帝建宁四年,“地震,海水溢”。熹平二年,“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 景帝后元二年,“地震。民大疫死,棺贵,至秋止。”地震之后的疫病流行,使民众大量死亡,以至棺材也为之涨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