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再现为终极目标,过分强调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和任务,导致教学组织形式僵化,缺乏开放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因此如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探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活动,主张学生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明示问题,而教师则通过激疑设疑、点拨引发、及时评价等方式促使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在生生、师生互动中获得新知并提高能力。具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包括以下步骤:

1、设问质疑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要着眼于启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多方面的思考,问题要体现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形式要新颖,难易要适度,教师以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设置悬

最新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问卷调查报告

最新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问卷调查报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操作过程在实验探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对九年级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动机,态度,兴趣的导向,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学习实验兴趣、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能力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初中化学探究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现状。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要求,探究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新的活动方法,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实验操作新路子,使每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参与、思考、动手、合作、交流和完成所有实验;达到积极参与、勇于动手,圆满完成实验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 制定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20个小题,最后一题是建议或意见,凡是被调查的同学均可根据我校或自己的实际,填写对实验操作过程的学习或对实验操作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方法、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调查范围为十三中学九年级(9)(10)(11)班各随机抽查20名学生,一共60名学生,学习程度包含好中差。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 四、调查时间: 2018年10月18日。 五、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可以看出: 1. 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操作能力。 2. 对实验操作主要还是依赖于老师,不喜欢自己去探究操作过程。 3. 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重视,觉得只要做完就算是完事了。 4.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态度:喜欢想尝试点的90%喜欢但是有点害怕的6%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王均辉 在科学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获取科学知识,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指导学生认识科学实验的基本类型。 小学科学实验从目的来分一般有三类:一类是探索性的实验,其作用是为了使学生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的基本材料。例如“高锰酸钾溶于水的实验”,就是为了使学生搜集到“高锰酸钾固体能溶于液态水”这样的科学事实,获取溶解的感性认识。第二类是验证性实验。其作用就是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从而得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例如《水位为什么会升高》一课,在学生获得液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空气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首先假设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了证明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必须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说明这个假设成立,是正确的,否则假设不成立,是错误的。第三类是模拟型实验,此类实验内容多为自然界中的宏观变化、微观变化,以及自然现象中因受时间、空间、材料等诸多可变因子的限制,又很难讲清楚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教材在实验中会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类似自然条件,模仿自然界发生的现象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推理来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如“有无植物覆盖对土地侵蚀的程度”中的模拟实验等。

二、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和材料,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仪器和材料在科学实验过程有重要作用,学生能不能充分利用仪器和材料,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例如组装简单线路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用了导线、电池.电池盒、灯座、灯泡和开关几种简单的实验材料,如果操作组装时,没有卡紧连接点,灯就不会亮起来,实验就会失败,学生也就不能通过这样一个实验知道灯是怎样亮起来的事实。指导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仪器和材料,正确操作仪器,提高实验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指导学生逐步认识各种仪器和材料,了解它们的构造功能,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对象,精心挑选典型的实验材料。 例如溶解的实验,用高锰酸钾作为溶质,它是紫红色的晶体,与无色透明的液态水相比,颜色对比度非常强,它在水中溶解时,可以直观、清楚地观察到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晶体的颗粒逐渐变小、向水中四处扩散溶解过程,使学生获得强烈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而白糖是白色晶体,它与无色透明的液体水相比,颜色对比度非常弱,当它作为溶质在水中溶解时,观察不到晶体颗粒在水中扩散的过程,学生获得溶解的感性认识就没有那么深刻。所以指导学生分析实验对象、选择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程序. 实验的一般程序大体上分为:实验题目的选择,实验计划的设计,实验的实施,实验数据的记载处理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解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富源县后所镇中学:钱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从教学上看,这次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变化;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是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怎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认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声融入琅琅的读书声,让他们在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很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问题。但是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因为一些教师十分拥护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力主教育创新。但是,由于多年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些老师担心创新教学方式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会降低教学效果,导致学生考试成绩的下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做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敢于怀疑的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总是对科学知识充满热爱,对缺乏可靠证据的结论保持怀疑,对出现的新事物表现出好奇和探求的渴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并善于发现普通人不易发现的问题和容易忽视的细节,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学习中的创造性火花。创新型教师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特点,结合当时的教育情境,随机应变地对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进行迅速巧妙的处理,并能创造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

注重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观察的意义和作用。人对一切事物的认识,以及知识的获得和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开始于观察。观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起点。如果对周围事物不善于观察,就等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就不能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因此,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科学研究以及从事其他的活动,首先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开启自己认识的门户。” 2、创设观察情境,激发、培养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观察问题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创设观察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在讲解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公式左右两边的结构特征,认学生分析公式特点,通过学生的运用来理解掌握完全平方公式。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只有观察的兴趣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正确恰当的方法,既使观察一千次也是一无所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1)观察问题的相同之处。几个问题也可能有相同之处,它们或具有相同的形式,或者属于同一类问题,或者条件有相同之处,或者问题相同,通过观察发现几个问题的共同点,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观察问题的不同之处。任何问题之间都有不同之处,因此要教育学生从相同中找规律,从不同中求变异。(3)观察问题中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特征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

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 (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很熟悉的植物,确认无疑后可直接写下名称;生疏种类须借助于植物检索表等工具书进行检索、识别。 在把区域内的所有植物鉴定、统计后,写出名录并把各植物归属到科。 (三)植物的归纳分类 在对校园内外的植物进行识别、统计后,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园内的植物资源情况,还须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分类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植物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有关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归纳分类方式。 1.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植、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 2.按植物系统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3.按经济价值分类:观赏植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纤维植物、油脂植物、淀粉植物、材用植物、蜜源植物、鞣质植物、其它经济植物 (四) 编制植物的定距式检索表。 五、作业 1.写出所调查区域植物名录(归属到科),并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形成完善的实验报告。 2.通过植物的调查、研究,谈谈你对学校或植物园绿化现状的看法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摘要: 《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自主探究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发明,我们不应该把人才视着为现代化技术的附属品,而应该看成为主宰。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主要的是冲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专轨,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以下从我们现有的科学教材来谈一点看法: 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 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至少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 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头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电蕊寿命、面粉的拉力、头发的盛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厕纸的吸水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例如:电蕊寿命——学生可利用电动玩具来测试不同牌子电蕊的寿命;头发的盛重力——学生可向家人或朋友搜集数根头发,然后绑上砝码或适当又已知重量的对象如硬币,测试过程中,增加重量直至头发被扯断为止,若可行的话,可尝试找出年龄或性别与头发盛重力之间的关系。近两年来我校在申报“绿色学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从“绿色学校” 中的有关环保问题出发,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学校周边环境、废旧电池的回收……,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

初中生物学生观察能力调查报告

初中生物学生观察能力调查报告 【内容导航】第1页:第2页:初中生物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总结 一、调查目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人们常把观察能力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了解我校初中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现状,分析了解学生科学观察能力能力低下的原因,制定生物课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计划。 二、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0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抽样访问 调查对象:我校七年级100名学生 二、调查的内容 我主要从科学观察兴趣、科学观察方法、观察中的记录、观察后的讨论交流等几方面进行调查,以此来判断学生的科学科学实验设计能力的现状。 三、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1、你认为观察是()

A是用眼睛看(22人)B用眼睛有目的的去看(38人)C利用各种感官有目的看(40人) 2、你认为你平时观察事物观察的全面吗? A很全面,发现很多(20人) B 不太全面,有待提高(48人)C 观察发现少,要努力提高(32人) 3、你观察不全面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A 观察方法单一,只用眼睛看(21人) B 观察不能坚持,观察时好走神、好动(22人) C 不能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观察(25人) D观察目的、观察重点不明确,不知道观察什么(32)人 4、观察时你能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吗? A每次都能(20)人 B 偶尔记录(54人)C 从没记录过(26人) 5、你和同学讨论和交流过观察结果吗? A经常讨论交流得出结论(28人) B 偶尔讨论交流(47人) C从不参加讨论交流(19人) 6、你认为观察中要不要动脑思考?() A需要(43人) B 不需要(57人) 7、你认为观察能力对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吗? A有(86人) B 没有(14人) 8、你认为观察能力可以培养吗? A是(100人) B否(0人)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验证和巩固原有知识。 要使化学实验成为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前提是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懂得并自觉遵守化学实验规则,形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所以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做好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将其基本技能融入到具体的化学实验活动中,形成一定实验探究能力。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达到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氧气的制取为例,说说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在整个初三化学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同时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最重要的一种物质,它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 一、想办法让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操作中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真正领会到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他们自己去通过实验探索,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掉以往的教学模式。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讲解,而学生看、听、记等

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得不到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提不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新课改的目标是把学生作为主体,自主探究,把课堂交给学生,实验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我校地处边远的高寒山区,学生来源相差较大,结构层次相差甚远,加上我校条件有限,初三有十个班级,有的班级有70多个学生,而学校只有一间能放25张实验桌的化学实验室。而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只能克服困难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人数多的班级以6人一组,人数少的班级4人一组,并根据优良中差的学生搭配,每组学生都有分工,优生为小组长,可以让学生都有事情做,还可以带动差生的学习,提高差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中,能让每位同学都动起手来,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下面我以氧气的制取怎样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 先以小组的形式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再让学生对氧气的性质进行描述,重点放在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主动探究生氧气的制取,在每小组中都放一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仪器、药品,让学生观察,认识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等,再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引导小组通过讨论得出设计氧气制取和收集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氧气的反应原理,由小组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各组展示自己的装置,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找出最好的一组,让该组的小组长介绍组装时应该注意哪些

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然而当前的现状是:课堂上教师的单向灌输过多,师生、生生的互动、合作交流过少,学生都成了一台单纯被动吸收知识的机器,从而导致知识面狭窄,素质普遍较差。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其中合作探究式教学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策略。 一、明确原理,感悟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入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研读教学内容,用心仔细体会、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基本原理,形成初步认知,这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二、运用知识,验证感悟。 主要是把初步感受到的知识、理论观点、概念、原理同生活实践相联系,初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自己解决课后练习等,从而,进一步领会知识,提高认识。当然,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适时给予引导。 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小组编考题,相互考试,形成竞争;教师给予及时鼓励、引导;从而使学生善于灵活运用知识,掌握知识。 三、创新认识,提高感悟水平。 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同学之间展开讨论,进一步感悟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把感悟的知识以新颖的形式展现出来。展现的形式可以是一段情境对话,也可以是一个短剧,形式不拘一格。如在学益友、损友、诤友时,学生以一个情境剧的形式展现出这三种朋友关系。这种创新展示是一种知识的再创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感悟,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输送出来,在师生的反馈中进一步提高感悟能力。 四、矫正补充,反省顿悟。

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加以矫正,遗漏的要加以补充,尤其对大多数学生难以领悟的知识,更需讲清、讲透。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矫正、补充和引导,使学生反省自己的认知,使自我感悟形成良性循环。 五、总结分析,升华感悟。 自我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已经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这时再从总体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性总结,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升自我感悟能力。 自我感悟的内容可以是某一个系统问题,也可以是某一具体的小问题,据课时而定,据时机而定,据需要而定。自我感悟作为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讲解中的重要性,如果只让学生自我感悟知识,老师什么也不讲,同样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自我感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促进和讲解,只不过老师这时的讲解所选时机不同,重难点不同,详略不同,而这时的讲解更重在引导,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大学生实践能力调查报告

重视创新精神培养时代人才 ----关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摘要】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发扬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创新精神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活动是创新精神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延续。创新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新必须应用于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研究和创造活动中,才能总结经验,精益求精。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把创新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将变革学习方式,强调在学科领域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的空间;注重知识发生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注重主动学习过程,继而形成一定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与之相应的教材新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何变革学习方式,组织好这些内容的教学,同时在教材的使用中,创造性地选择更多的内容,开展探究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对而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是较低的。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现在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他们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1.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2.调查方法与过程:通过问卷法在学生宿舍进行问卷调查,依次有分组(将全班30

怎样培养学生是实验设计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是实验设计能力 科学探究包括“七个环节”,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会引发许多的猜想;猜想仅停留在主观层面。要验证猜想,就得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如果没有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这一环节,一切问题无法解决;一切猜想无法验证。只有合理设计试验这一环节,才能进行实验、搜集数据;从而进行分析论证,进而交流和评估。因此,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就像一根栋梁,承上启下。如何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在筛选猜想中设计实验 根据生活经验或创设物理情景中,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认知、不同经历,提出种种猜想;这是一个发散思维过程。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猜想都一一用实验验证。例如;探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有长度、密度、体积、横截面积、质量、材料等有关。那么,我就与学生一起分析考虑长度、横截面积,实际上考虑了体积;考虑材料实际上考虑了密度;考虑了体积、密度,实际上考虑了质量。经过分析,学生才明白为何只考虑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这样也大大节省进行实验时间。但这不能走向极端;有时探究某些物理量难以分析而试验又容易做,还是依猜想设计实验。比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除了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外;还涉及压力的作用点、运动方向、运动速度、接触面面积等等,可以做实验给学生看,并不占有教学时间。

二、在明确实验原理中设计实验 物理教材中涉及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常常用公式表示。例如:V=S/t、ρ=、I=U/R 等等;往往将这些公式作为原理设计实验。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只要测运动物体的路程以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围饶测这两个物理量,选用器材和仪器设计实验。有时为了减小误差,还要考虑先测什么,后测什么,选用器材和仪器的规格。在测定电功率实验中,实验 设计思路是:根据实验原理,明确要测物理量是电流和电压;根据所测物理量设计电路图,从电路图中体现选用器材和仪器的规格,然后连接实物电路(提醒注意事项、实验步骤),根据所测物理量设计表格。设计思路清晰,给学生程序性知识,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就会在 潜移默化中提高。 三、在比较实验方案中设计试验 在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我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上台板画设计电路图。甲同学画设计电路图没带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乙同学画设计电路图带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针对这种情况, 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取得共识:甲同学画设计电路图只能测一组电流和电压值,乙同学画设计电路图能测多组电流和电压值,可做到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且操作方便。比较实验方案虽然费时,但在以后设计测电功率电路费时较少,非常值得。比如在测液体密度时, 是直接测量法还是用剩余法好?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改进实验的意识,到达提高 设计实验能力。 四、在明确实验方法中设计实验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 探究能力的方法】 所谓科学探究,是指一种对自然界有理论指导的探究,探究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提问,猜想、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及 其他活动。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课改区的中 考中科学探究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探究教学,将 科学探究既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又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 学习让学生既能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 提高探究试题的解题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真正意义的教 学目的。 一、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探究式,培养学生质疑思维,形成科学 探究的习惯 1.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 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主动的、活跃的、和谐气氛的学习过程,通过交流与实践,探索中发现新知,应 用新知。探究式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可见素质教育的要求 需要多采用探究式教学。 2.科学新课程顺应探究式教学 浙教版《科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知识的结构等顺应探究式教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开始。而科学问 题的情境包含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之中,我们教师可以 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中入手,也可以以光盘、实验、多媒体影视中大量 的现象为素材,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分析 问题,获得新知识。

小学学生劳动实践能力调查问卷

小学学生劳动实践能力调查问卷 一二年级情况分析: 一二年级的孩子基本每天参加10分钟左右的家务劳动,但所涉及的内容不同,有些只能从事简单的一至两件,而有些则会的较多,这与老师和和、家长的培养密切相关,老师应对那些在这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加以鼓励,并且大家加发扬,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孩子学会更多的家务。 孩子的年龄虽然尚小,但劳动态度还是很不错的,除个别需要家长提醒外,绝大部分的孩子已经能主动参加,老师应该为表现突出的孩子树立榜样。 对于生活小技能的使用孩子们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但由于年龄尚小,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有目的的进行指导,使他们的劳动技能有所提高。 学校为每位孩子到提供了劳动服务岗位,为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把学校看成是自己的家,我有义务保持这个大家庭的整洁”的观念。 通过家庭、学校的双向帮助,学生普遍认为对自己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四年级情况分析: 同学们每天都有至少10分钟的家务劳动时间,这已成为同学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同学们十分喜爱,选项中内容选择有差异,有的同学样样做,个别的只会做一、两项。老师应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多发扬并加以指导。 同学们有较强的劳动观念,自理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支持这一活动,这也阻碍了学生发挥劳动积极性。 掌握生活小技能的选项中的差距也很大,有的全部都掌握,有的会一、两项。老师应多搭建舞台给予展示的机会,让这些孩子有充分的自信。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大力宣传这些生活小技能。在家多给予实践的机会。 在学校每位同学都有劳动服务岗位,尽心尽责,有强烈的责任感。劳动效果较好。 丰富多采的假日小队活动为学生走向社区提供了时间、场地。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同学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生活和劳动习惯都比较好,同时也增强了热爱劳动的观念。 同学们比较认同参加家庭和社区劳动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年级情况分析: 同学们基本都有将近20分钟的劳动时间,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浅谈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②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④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模拟实验 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验。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二、分段实验 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三、独立实验 经过一段时期分段实验的训练后,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实验。方法是实验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讲清要点,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 四、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地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可见,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双河二小杨琳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由学生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这就表明儿童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小学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它与科学家所经历的科学活动极其相似,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研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并用语言文字交流等。没有科学探究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最好老师。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中,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带领学生搜集科技信息,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上科学课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能马虎对待,为今后学好科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所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为重要。例如教学《声音的产生》,首先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然后老师播放课件:无声的大自然。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仿佛缺了点什么?谁能告诉大家有什么美中不足之处吗?然后再将课件

画面添上声音,学生兴趣十足。觉得有了声音,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样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创设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敢于作出假设,进行验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我就在以下两个方面多下了功夫:一是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二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我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允许出错,从不嘲笑、挖苦、讽刺。如《声音的产生》,师:关于声音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就有可能提声音是怎么产生的?那你们觉得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请大家猜想一下。生说出自己的假设如拍打、敲击、摩擦、碰撞、拨动、振动等。师:能讲出你们的理由吗?生:像鼓,我一敲就有声音。师:你认为声音是敲打产生的,不敲打可以产生声音吗?生:能。师: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生:声音是碰撞产生的。师:不碰撞可以产生声音吗?师:你说说看为什么不能产生声音?生:弹像皮筋时橡皮筋没有碰撞,但是产生了声音。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看来我们只猜还不行,要用实验去证明。师:我敲击的是鼓,为什么豆子在跳动?生:因为鼓面在振动。反面验证:你能让一个物体发声,但不振动吗?讨论一下。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实验验证。汇报实验结果: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根据刚才正反两方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完整版)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一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 家乡群众文化生活情况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群众文化生活情况 导语 : 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为文 化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回眸30年中国 文化从封闭、单一中艰难启程,并不断走向开放、繁荣、多元的步履,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与改革开放、民族复兴共兴共荣的非凡历程,感 奋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日益提高。为了更好了解基层群众文化生 活状况,特别对此进行调查研究。 背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

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广 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广泛享有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实现和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经济 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持续繁荣。全 省新建及改扩建一批艺术馆、文化馆新馆,建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性、 导向性、多功能的乡镇文化中心,全省市、县、区和部分乡镇均建有 文化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成果丰硕,群众文化事业空前活跃。200 7年辽宁省继续开展基层农村文化创建及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活 动,创建了4个省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基地, 5 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1个文化先进乡镇,56个文化先进村、社区,建成了25个乡镇文 化中心。积极推进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全面启动了文化信息资 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大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促进了民族民间文 化的发展。全省128个公共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41 . 3万平方米,藏书总量2451 . 4万册。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基层社区领导和群众 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方式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抽样的人数为56,据调查显示,有72%的群众认为文化 活动还算丰富,平时能够参与;63%的群众认为业余文化活动以群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罗素仙 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不是仅仅指小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实验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理解实验目的要求,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或者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步骤地操作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综合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增强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自信心,综合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呢?我结合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来谈谈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明确实验目的,有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爱动手是小学生的特点,动手做实验是小学生的最喜爱的活动。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爱做实验,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去把实验做好。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当老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学生们忙得很开心,人人都想做实验,人人都要争着做实验,可是却没有几个人是按照实验要求去做的,实验的场景可以一个字来概括——乱,实验的结果当然不如老师所意,也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也没有观察清楚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没有把观察到的实验数据记录下了,没有弄清楚实验的结论。学生做实验更多的是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的需要,而缺乏有目的、有条理地去完成探究实验任务,没有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作仔细的观察,没有把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及时记录下来,也就无法得出实验结论,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结局。 如何克服学生做实验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实验的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在学生做实验之前,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细读实验目的要求的习惯,使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了解实验的方法。只有让学生读懂实验目的要求,了解实验方案,学生才能对做好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例如,《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中有个关于研究热空气与冷空气对流的探性究实验,比较难做成功,特别是获取有烟雾的热空气比较困难,另外在实验中观察有烟雾的热空气上升,没有烟雾的透明冷空气下降这个现象也不太容易。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时的困难,较好地完成实验探究活动,我在学生做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目的要求与实验方法,懂得怎样做才能获取有烟雾的热空气,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有烟雾的热空气上升,没有烟雾的透明冷空气下降这个现象,然后再安排学生按照实验方案去做实验。由于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阅读了实验方案,知道了怎么去做实验,心里有了很好的准备,因此这个实验学生做得很成功,不仅取到了带烟雾的热空气,还通过观察发现热空气与冷空气的对流现象,懂得了冷热空气对流是因为相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故。 二、激发兴趣,及时督查,自主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科学实验活动,老师在每节课上都要安排学生做较多的实验,要想让学生做好实验,就必需要准备较多的实验器材。 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做好实验,都会亲自动手准备实验器材,样样亲力亲为,而不需要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中学阶段的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 一点,以往传统教学,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 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学习数学的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 创新。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数学的抽象和严密, 几乎让人感觉到,数学就是这么呆板吧。因此,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 一环,实在是必要的。 结合我数学教学工作的体会,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1、加强双基的教学。数学并不神秘,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围绕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教学,切实让学生成为课 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如:两个居民小区在公路的两旁,现拟在公路边上建一超市,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超市到两小区 的距离和最短?若两个居民小区在公路的同旁,(1)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超市到两小区的 距离和最短?(2)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超市到两小区的距离相等? 2、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 在教“统计初步”时,设计以下例子:为了从两名运动员中选取一人参加比赛,两人在相同条 件下各跳10次,成绩如下表: 甲:5.7 5.8 5.6 5.8 5.6 5.5 5.9 6.0 5.7 5.4 乙:5.9 5.5 5.7 5.8 5.7 5.6 5.8 5.6 5.7 5.7 怎样比较两人的成绩高低,选谁参加比赛?经过科学的数据处理,选出一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是怎样计算的呢?学生此时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师生很顺利地完成此节内容,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3、利用数学小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究 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 知欲。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 ①把课前剪好的△ABC纸片,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组成什么角? ②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结论? ③在拼图中,你受到哪些启发?(指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证明)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 到∠A+∠B+∠C=180°,从而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拼角找出定 理的证明方法,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实践中,培养观 察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4、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学 生不断探究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究、去发现,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己知点 P(x,y)是圆(x-3)2+(y-4)2=1上的点,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题如直接利用点在圆上的性质,解决较繁琐,若能打破常规,作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设k=y /x,即求直线y=kx的斜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求(y+1)/(x+2)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可把定点分圆上、圆内、圆外几种情况进行讨论,则对求y/x之类的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的几何意义有更深的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