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联合体大联)

高三联合体大联)

高三联合体大联)
高三联合体大联)

2010~2011学年度湖北省补习学校联合体大联考

语文试卷

命题:汉川补校林亦文审题:云梦补校陈新才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zhì炽热对峙不啻栉风沐雨

B.yū迂回囹圄淤泥滥竽充数

C.jì社稷忌讳觊觎心有余悸

D.kē沉疴苛求窠臼溘然长逝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咀嚼温文尔雅聘请兵慌马乱

B.管辖风餐路宿沮丧飞扬跋扈

C.起迄入不付出反馈既往不咎

D.倾覆提纲挈领折叠呕心沥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少先队员们来到纪念碑前献花,他们决心要继承先烈遗志,长大后为国家作贡献。

②各大城市的城郊部,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比较严峻的地方。

③防范救灾。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致哀结合甚于自我陶醉A

B.志哀接合胜于自欺欺人

C.志京结合胜于自我陶醉

D.致哀接合甚于自欺欺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来源:学&科&网Z&X&X&K]

C.作为党的负责人之一的方志敏,从他身上竟搜不出一个铜板来。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清贫”。

D.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就,关键在于内因。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朱总司令给我们介绍草地上各种野菜的名称:什么牛耳大黄、灰灰菜、野葱、车前草……。

B.《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每册24元(含邮费。)C.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

D.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和生物学,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六门基础学科。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三峡啼猿之谜

江水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

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

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啼的秘密。

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侯,长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续进行。

波尔·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猿每隔两三年产子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发出求偶的啼鸣,直到邻近的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个家庭还有个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不在家时,小雄猿有时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

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是不断地啼鸣,一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而不许别人侵犯,二是呼唤离家子猿的一种语音。

说到三峡啼猿,有人认为猿声并非是在两岸啼。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自三峡七百里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当年李白过三峡,正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之时,故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猿声。

但是,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却曾写道:三峡的确多啼猿,但它们都生于南岸,而鲜见于北岸。史书中还曾记载,有人从南岸捉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还千方百计地逃回南岸去。由此认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应改为“南岸猿声啼不住”。

为何猿只在南岸啼呢?有人认为,三峡“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北岸巫山山脉是南北走向,正迎着北方寒风,山高林深,气温偏低,不适宜猿猴生长,所以,猿猴要逃回到南岸去。

“三峡啼猿”的根本问题,即“发出了啼声的是猿还是猴”。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世界上现有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四种猿类,前两种分布在非洲,后两种定居在亚洲,其中在我国的长臂猿仅出没于云南、海南岛等地的林区。若由此看来,三峡上发出啼声的就不该是猿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1987年,中科院的一个考察组在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一件长臂猿左侧下颔骨化石,其门齿、犬齿已脱落,前臼齿、臼齿保存完好,牙齿稍有磨蚀。与该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这些动物骨骼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与尚未石化的长臂猿下颔骨一致。此外,他们还从土层中找到骨簪和一件陶制品,经鉴定,这些陶制品和骨制品的文化性质与3000年前的川东大溪文化相近。由此证明,那一历史时期的长江三峡确实有过长臂猿的活动,李白并没有错将猴叫认作猿啼。

6.全文末句加点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

A.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长臂猿下颔骨化石;

B.与长臂猿化石一起出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

C.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距今约3000年;

D.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

7..本文提出了“三峡啼猿”的三个谜,并引用了中外学者的考察发现。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波尔·杰丁认为猿啼是建立或维护家庭的需要;

B.清代学者认为猿啼只在南岸,有人认为北岸气候恶劣,不适宜猿的生长;

C.中科院考察组对长臂猿化石的发现,可作为李白诗中“猿啼”的佐证;

D.长期以来,学者们经过对世界上四种猿类分布情况的研究,认定三峡无“猿”,李白听到的不该是猿声。

8..引用通常是为了证明作者观点。下列论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波尔·杰丁的考察发现,作者是赞同的;

B.对清代学者和史书的观点,从“但是”一词,可见作者的青睐;

C.引用长期以来学者们的观点,作者是为了推出三峡无“猿”的质疑;

D.引用中科院的考察发现,作者意在证明三峡有“猿”,李白无误。

9.本文依次解说了有关“三峡猿啼”的哪三个问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初入翰林,特承德宗异顾,歌诗戏狎,朝夕陪游。及出居艰阻之中,虽有宰臣,而谋猷①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建中四年,朱泚谋逆,从驾幸奉天。时天下叛乱,机务填委,征发指踪,千端万绪,一日之内,诏书数百。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早暇,同舍皆伏其能。尝启德宗曰:“今盗遍天下,舆驾播迁②,陛下宜痛自引过,以感动人心。昔成汤以罪己勃兴,楚昭以善言复国。陛下诚能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书诏无忌,臣虽愚陋,可以仰副圣情,庶令反侧之徒,革心向化。”德宗然之。故奉天所下书诏,虽武夫悍卒,无不挥涕感激,多贽所为也。户部侍郎、判度支

裴延龄,奸宄用事,天下嫉之如雠,以得幸于天子,无敢言者,贽独以身当之,屡于廷面陈其不可,累上疏极言其弊。延龄日加谮毁。十一年春,旱,边军刍粟不给,具事论诉;延龄言贽与张滂、李充等摇动军情,语在《延龄传》。德宗怒,将诛贽等四人,会谏议大夫阳城等极言论奏,乃贬贽为忠州别驾。

……

史臣曰:近代论陆宣公,比汉之贾谊,而高迈之行,刚正之节,经国成务之要,激切仗义之心,初蒙天子重知,末涂沦踬,皆相类也。而谊止中大夫,贽及台铉,不为不遇矣。昔公孙鞅挟三策说秦王,淳于髡以隐语见齐君,从古以还,正言不易。昔周昭戒急论议,正为此也。贽居珥笔之列,调饪之地,欲以片心除众弊,独手遏群邪,君上不亮其诚,群小共攻其短,欲无放逐,其可得乎!

(《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九》)

注:①猷:谋划。②播迁:流离迁徙。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承德宗异顾异顾:特别照顾

B.中于机会机会:时机

C.机务填委填委:纷集

D.奸宄用事用事:当权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刚入翰林院时,不仅朝夕陪同皇上,而且参谋决断之事大多出自他之手,因此被当时人看作“内相”。

B.陆贽在朱泚谋反时,曾劝谏德宗要痛切自责,以感动民心。德宗同意他的建议,所以在奉天所下的诏书,大多是由他起草的。

C.陆贽才思敏捷,挥笔起草文书,思如泉涌,开始时好像不经思虑,完成以后,没有不详尽周全、合于时机的,使官吏们佩服之至。

D.陆贽为人过于耿直,只身与当时的权贵宠臣裴延龄对抗,以致德宗恼怒,被贬为忠州别驾。这件事的全过程在《延龄传》中有记载。

12.从文章最后一段看,下列对“史臣”的评论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与西汉的贾谊在言行、气节、治国才能和仕途际遇上非常相似。

B.自古以来,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多数难以遇到明君,结局令人痛心。

C.公孙鞅说秦王,淳于髡见齐君,都是古代向君主进言难的最好的例子。

D.陆贽虽竭忠尽智,忠于朝廷,但势单力孤,终遭放逐,实属情理之中的事。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3分)

译:

(2)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4分)

译:

(3)故奉天所下书诏,虽武夫悍卒,无不挥涕感激,多贽所为也。(3分)

译: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这两首词通过“夜闻鸟鸣”表情达意各有特点,请具体分析。(4分)答:

15.填空。(6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爱情是古诗词中永恒的主题。《迢迢牵牛星》中“盈盈一水间,”,表达了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天各一方的无奈;而秦观《鹊桥仙》“,又岂在朝朝暮暮”,则是对一年一聚的牛郎织女深情地慰勉。

(3)《哀江南》选自于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代表作《》。

(4)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总称“名人传”。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三游华山

贾平凹

华山是天下名山,我在西安住了十多年了,却还没有去过一次。今年四月里,筹备了好些天,终于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去了。一到华阴,远远就看见华山了,矗立群山之上,半截在云里裹着,似露非露,像罩了一层神光灵气,趋着那个方向走去,越走越不见了华山,铁兽似的无名群山直铺了几里远的凉荫。树木一片一片的,偶尔从树林子里漫出一条河来,河里却全没有水,满是石头,大的如一间房的模样,小的也有瓮大的、盆大的、枕大的。颜色一律灰白,远远看去,在绿树之下,白花花的耀眼,像天地之间,忽然裸露了一条秘密。这便将我吸引过去。置身那里,先觉得一河石头高高低低,密密疏疏,似乎太杂乱了。慢慢地便看出它乱得有节奏,又表现得那么和谐。本是一片死寂的顽石,却充满了动力和

生命,这使我惊奇不已,高兴得从这块石头上跳上那块石头,从那块石头上又看这块石头的阴、阳、明、暗,不停地在石隙之间跑动出没,竟没有再往华山去,天到黄昏便返回了。

到了五月,我又去了一趟华山。直接搭车在桃枝站下来,步行了7里赶到华山入谷口,忽见谷外有一处院落,很是好看,便抬脚进去,才知道这是华山下名叫“玉泉院”的寺庙。院内空寂无人,数十棵几搂粗的大树,全部遮了天日,树下的场地上,有着深深浅浅的绿,如铺了一层茸茸的地毯。坐上去,仰头看见太阳在树梢碎纸片大的空隙激射,低眼儿看身下的绿,却并不是苔藓,是一种小得可怜的草,指甲盖般方圆,裂五个七个瓣,伏地而生,中有数十个针尖大小的花蕊,嫩黄可爱。用手去抠,草不能抠起,手却染成浅绿。这小草一棵挨着一棵,延续到草场边的斜砖栏上,几乎又生长在树的根部,如汗毛一般。我太喜欢这种环境了,觉得到了最好的地方,盘脚坐起,静静地听着自己呼吸。忽见后边的朱红方格门推开了,出现几个游客。再看时,一条曲径,直从那边花坛旁通去,不知那里又有什么幽境,只见那路碎石铺成,光影落下,款款如在浮动。我就这么坐着,神静身爽,竟不觉几个小时过去,起来看天色不早,就又搭车返回西安。

两次为华山来,却未登山而归,友人笑我荒唐,我只笑而不语。到了六月初,又邀我的一个学生再次上华山,终于进了谷口,逆一条河水深入。走了3里,本应再走10里便可上山了,河水却惹得我放慢了脚步,后来干脆就在水中凸石上坐下。水很明净。河底石子清晰可见,脚伸进去,那汗毛就显出一层银亮亮的小珠儿,在脚下形成无数漩涡,悠悠而去。青石板很多,水从上流过,腻腻的软着身子,但遇着一块仄石了,就翻出一朵雪浪花,或在下出现一个空心轴儿的漩涡。河里没见到鱼,令我很遗憾,到了拐弯处,水骤起小潭,有几丈深的,依然能看到底。捡些小石丢下去,片石如树叶一样,先在水面上浮着飞,接着就没进水,左一漂,右一漂,自自在在好长时间才落水底。

这么又玩了半天,学生催我赶路,我说:“回吧。”他有些疑惑了:“你这是怎么啦?三次上华山,都半途而归?”我说:“这就蛮够兴趣了。”学生说:“好的还在山上哩!”我说:“是的,山下都这么好,山上不知更是有多好了。”学生便怨我身懒。我说:“不。要是身懒,我能年年想着来吗?能在今年接连三次来吗?之所以几年里一直不敢动身,是听别人说得多了,觉得越好越不敢去看。如今来了三次,还未上山,便得了这许多好处,若再去山上,如何能再享用得了?如今不去山上,山上的美妙永远对我产生吸引力。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花愈是好,与人越亲近;狐皮愈美,对人越有诱惑力。但好花折在手了,香就没有了;狐皮捕剥了,光泽就没有了。”学生说:“那么,这是什么道理呢?”我说:“天地大自然是知之无涯的,人的有限的知于大自然永远是无知,知之不知才要欲知。比如人之所以有性格,在于人与人的差异。好朋友之间有了矛盾,往往不在大事上纠纷,而在小事上伤了和气。体育场上百米赛跑,赛的其实并不在于百米,而是一步的距离。屋内屋外,也不是仅仅只是一门之隔吗?可以说,大自然的一切奥秘,全在微妙二字,懂得这个道理,无事不可晓得,无时不产生

乐趣和追求。”学生点头称是。两人一路返回。学生很乐道此游,要我下次上华山,一定再邀他同往,并要我将所说的道理写出送他。

16.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写景说理的散文,作者想通过自身经历向读者说明“世间万事,成败只隔一步”的道理。

B.《三游华山》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笔下的华山并非真实华山,而是有深刻寓意的。

C.作者望华山而却步,是怕唐突华山的秀色美景。

D.学生最终理解了老师的意思,对华山景色不再向往。

17.第一自然段首句“华山是天下名山,我在西安住十多年了,却还没有去过一次”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5分)

18.①作者三次游华山未到辄返,请概括这三次作者的浏览经历及感受,可以以原文摘句作答。

(3分)

②作者想通过三游华山的经历向我们阐述一个道理,请概括出作者的意思。(3分)

19.晋代的王徽之有“雪夜访戴”的典故,讲的是王徽之在大雪之夜,风大雪寒,要仆童为他备船访友,深夜行船,艰难险阻,好不容易到了好友戴逵家,又忽然叫仆童返航,自称“乘兴而来,兴尽辄返”可谓快意!

请对比王徽之与作者在这件事上的异同,并简要概括。(4分)

六(12分,每小题4分)

20.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语言准确、生动,不超过40字。

2月22日,南京一老汉在公交站台下车时,不慎跌倒在地,跟在身后的乘客没人上前扶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五六名乘客上前将老汉扶起,并拨打了110报警。

21.根据所给的内容,补写中间的句子,注意与前后文连接要紧密、连贯。

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22.依照下面句式,各举一个事例,写在格子里(总字数不得超过60个)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越王勾践如果不是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怎么能重新崛起,灭掉吴国;

然而,后唐庄宗李存勖若非贪图享乐,宠幸伶人,怎么会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七、(60分)

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常寓含着或能揭示出某些意义和道理,给人以有益的启迪。请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A炽chì峙zhì啻chì栉zhì;B迂yū圄yǔ淤yū竽yú;

D疴kē苛kē窠kē溘 kè)

2.D (A慌→荒;B路→露;C付→敷)

3.B (致哀:向死者或家属表示哀悼。志哀:强调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哀悼。

甚于:超过。胜于:比……好。)

4.D

5.D A项去掉省略号后的句号;B项“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要加括号,另外,“(含邮费。)”中的句号要去掉。C 两个问号改为逗号。

6.C (据后文“此”所“证明”的内容,C项对前文的概括全面、准确)

7.D (文中有“若由此看来”一句,据此,D项的“认定三峡无‘猿’”,是作者据学者研究所作的推断,非学者的观点)

8.B (对“南岸说”,作者只客观引述介绍,未表观点、倾向)

9. ①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

②到底是不是“两岸啼”?

③“啼声”是猿还是猴发出的?

10.A (异顾,特别器重)

11.D (《延龄传》中记载的是延龄“言贽与张谤、李充等摇动军情”的话)

12.B (“史臣”的评论中并没有表明这一观点,只是对陆贽行为的赞扬和对其遭遇的感慨)

13.⑴陆贽因为受到皇上的特别厚爱,不敢吝惜自身,事情有不可行的,(他)极力进言,没有隐讳。

⑵(他)为官做事精明,斟酌决断没有丝毫的失误。

⑶所以从奉天县颁布的制书,即使是武夫和凶悍的士兵听了,也没有不感动得流泪,称赞陆贽的所作所为的。

14. (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2)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15.①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1957794.html,]

②脉脉不得语两情若是久长时[来源:学科网]

③桃花扇

④托尔斯泰传

16.A

17.作用是欲扬先抑,突出没去过华山的遗憾。更为后文三次游华山未进山而返作强烈的衬托。

18. ①第一次游华山前小河群石,感受到石头的“运动和生命”。

第二次游华山前“玉泉院”寺庙,感受到幽远的境界,神清气爽。

第三次游华山脚下清溪,感受到明净清凉

②世事的成败,好坏往往只一步之遥,好的东西应留待欲知,却不一定要知。(意思对即可)

19.同:同是未尽目的而返,同是“兴尽”

异:王徽之是出于魏晋时代的文人风气,而作者则是出于人生感悟。

20. 示例救人可能产生误会,甚至被诬告、讹诈;但社会需要公德,扶危济困是一种责任,我们不能明哲保身。

21.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22具体要求:

①内容合理。前一个举“忧劳可以兴国”的例子,后一个举“逸豫可以亡身”的例子。

②句式相同。必须是否定式的反问句,前一个用“如果不是……怎么能……”的反问句,后一个用“若非……怎么会……”的反问句。

③每个句子2分

2020届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7级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届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7级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0.5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常人的意念中,时间是________的,我们人人都有一颗听时心。我们早已习惯于过去、现在、未来一维延伸的秩序,感受冬去春来、阴惨阳舒的四季流变,________于日月相替、朝昏相参的生命过程。正因这种意念________,所以人们很容易被时间所驱使、所碾压,成为时间的奴隶。 A. 无可置辩徘徊根深蒂固 B. 无可置疑徘徊坚如磐石 C. 无可置辩徜徉坚如磐石 D. 无可置疑徜徉根深蒂固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________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印,登峰造极。 ①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② 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③ 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④ 从头至尾,一气呵成⑤ 一点一拂皆有情趣⑥ 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 A. ③④①⑤②⑥ B. ③①⑤④②⑥ C. ①④②⑥⑤③ D. ④①⑤②⑥③ 3. 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C.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D.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4. 下列与“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一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 A. 一拉动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2019届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理上学期联考二数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理上学期联考二数学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设集合,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2. 命题:“ ,使”,这个命题的否定是() A.,使 B.,使 C.,使 D., 3. 已知(其中均为实数,为虚数单位),则等于() A.2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1或 4. 设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等于()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C.7 D.14 5. 若函数的零点在区间上,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6. 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与函数 的图像重合,则()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D. 7.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首项都是1,公差公比都是2,则 () A.64 B.32 C.25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4096 8. 由曲线,直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A. B.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9. 已知是所在平面内一点,,现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内,则黄豆落在内的概率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10. 把四件玩具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至少分到一件玩具,且 两件玩具不能分给同一个人,则不同的分法有() A.36种 B.30种 C.24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18种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2018·江苏卷文综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

高三联合体大联)

2010~2011学年度湖北省补习学校联合体大联考 语文试卷 命题:汉川补校林亦文审题:云梦补校陈新才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zhì炽热对峙不啻栉风沐雨 B.yū迂回囹圄淤泥滥竽充数 C.jì社稷忌讳觊觎心有余悸 D.kē沉疴苛求窠臼溘然长逝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咀嚼温文尔雅聘请兵慌马乱 B.管辖风餐路宿沮丧飞扬跋扈 C.起迄入不付出反馈既往不咎 D.倾覆提纲挈领折叠呕心沥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少先队员们来到纪念碑前献花,他们决心要继承先烈遗志,长大后为国家作贡献。 ②各大城市的城郊部,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比较严峻的地方。 ③防范救灾。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致哀结合甚于自我陶醉A B.志哀接合胜于自欺欺人 C.志京结合胜于自我陶醉 D.致哀接合甚于自欺欺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来源:学&科&网Z&X&X&K] C.作为党的负责人之一的方志敏,从他身上竟搜不出一个铜板来。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清贫”。 D.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就,关键在于内因。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朱总司令给我们介绍草地上各种野菜的名称:什么牛耳大黄、灰灰菜、野葱、车前草……。 B.《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每册24元(含邮费。)C.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

(完整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 (远古— 1840 年) 历史 阶段特征 中央政制 地方政制 时期 (政治) 奴隶社会的繁 王位世袭制: 封侯、伯 夏 荣时期 ①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②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注意:特征 商 阶级和国家产生; ③意义: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标志着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占卜) ; 相、卿士、卜、祝、史 王位世袭制的确 家与国密切联系 西 立;等级森严的分 比较 分封制 宗法制 封制和宗法制的 巩固统治的需要 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保证王 周 推行,逐渐形成了 目的 先 权的稳定(权力,财产,土地继承) , 我国早期政治制 巩固统治 秦 度。 ①定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 ①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内容 (分封 时 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政治等级、巩固统治国家的制度; 最多是同姓诸侯 ) ②主要的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和余 期 ②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 子分封制(核心内容) ; 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确立了严格的大宗、 小宗体系。(具 的义务。 有相对性,周天子绝对的大宗) ③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 ④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 封 ,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 宗法等级 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①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②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家和 国密切结合。 影响 ①积极(前期) :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 ①对当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 贵族的统治,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 (周王确立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防止贵族之间 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 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维护 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②消极(后期) :西周后期受破坏,春秋时期王室 ②对后世: 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 衰微,诸侯争霸。 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对中国 破坏标志:楚王问鼎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破坏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受破坏; 直接原因制度的缺陷(诸侯权力大) 选官 制度 世 官制 春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秋 诸侯争霸, 实现局 部统一;分封制逐 战 渐 瓦解,封建制度国 逐步建立 关系 相同 王室衰微 互为表里,相辅相承。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 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①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礼乐制度)②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 ③都是早期政治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④都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各诸侯国实行改革和变法 (春秋管仲 改革 “相地而衰征 ”和战国 魏国李 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的变法) 封建社会的初 背景: ③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商鞅变法) 期 ①历史根源 : 吸取春秋战国出现诸侯割据的教训,加强统治。 ②前提条件 : 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 ④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实现了国家的大 BC230 年 —BC221 年先后灭六国。 BC221 年建立秦朝 ⑤政治根源: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一统;专制主义集 权制度的建立巩 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固时期。 1. 首创皇帝制度 3. 地方建立郡县制 秦 秦 ①皇帝独尊(称号) :显示皇帝的神圣感 ①建立 例如: “皇帝 ” 朕“ “制 ” 诏“”“玺” A 、春秋战国,开始设郡县 ②皇权至上(权力) : 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是皇帝制度的 B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全国分 核心。例如:虎符调兵 为 36郡 ②内容 ③皇位世袭(王位) :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 A 、郡(守)职权:中央以下最高一 例如:秦始皇、二世至万世 级地方行政机构。 2. 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汉 B 、县(长 /令)职权:由朝廷任命, ①三公 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 丞相: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讼和兵役。 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 监 C 、乡里亭 察百官; ③意义: 太尉:太尉:负责管理军务,但军权秦始皇自掌。 A 、郡县制的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 ②九卿:丞相之下设诸卿,掌管各项具体事务 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 B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 互相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是官 僚统治取代贵族统治的重要标志。 影响 ( 1)积极方面 ①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成为当时的大国。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巩固国家统一,社会的安定;对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 2)消极方面 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1 按 军 功 赐 爵,皇 帝 任 命

广东省普宁二中等七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8月)

七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8月) 地理科目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等信息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各题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镇收缩”指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城市总人口不断萎缩的现象。“中国林都”—黑龙江省伊春市以林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今年来出现了较为显著且持续发展的城镇收缩现象。图1示意伊春市城镇发展不同阶段人口、经济和用地规模变化,图中外三角形数值大于内三角形数值。读图完成1—3题。 图1 伊春市城镇发展不同阶段人口、经济和用地规模变化 1.伊春市“城镇收缩”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人口少B.经济衰退C.老龄化严重D.气候寒冷 2.能正确反映伊春市“城镇收缩”先后顺序的是() A.甲丙乙B.丙甲乙C.乙甲丙D.乙丙甲 3.与甲阶段相比,乙阶段内伊春市() A.交通拥堵加剧B.土地集约度提高 C.人均产值增加D.服务范围扩大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境内有一个4C级国内民用支线机场——河池金城江机场(与河池市中心的直线距离为40km,位于见塘山,山下全部是坚硬页岩),只有一条跑道,长为2200m。宽为45m,跑道长度相对其他机场要短,被很多人称为“中国最危险的机场”,机场整体建在山顶上,海拔高达677m,是广西海拔最高的机场。此外,机场四周都是高300m的悬崖和深沟。据此回答4—5题。 4.河池金城江机场附近降水丰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B.地形C.河湖D.人类活动 5.该机场建于见塘山山顶的主要原因是() A.方便排水 B.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C.节约土地 D.避开喀斯特地貌 图2为香港天文台今年某月某日测得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020届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一模联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年级一模联考试卷 数学Ⅰ试题 2019.1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计7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 置上) 1.已知集合A ={1,2,3,4},B ={x |x 2-4x <0},则A ∩B =__________. 答案为:{1,2,3}. 2.已知复数2i 12 ++=i z ,则复数z 的共轭复数为__________. 答案为:1i - 3.某校有教师300人,男学生1500人,女学生1200人,现用分层抽样的办法从全校师生中抽取200人进行某项调查,则应抽取的女学生人数为__________. 答案为:80. 4.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的结果S 为__________. 答案:模拟演示: 答案为:15. 5.甲、乙两人依次从标有数字1,2,3的三张卡片中各抽取一张(不放回),则两人均未抽到标有数字3的卡片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为:13 . 6.若抛物线2 10y x =的焦点到双曲线22 2116 x y a -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2,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 答案为:5 3

7.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x +a ,a 为实数,则 f (-4)的值是__________. 答案为:2-. 8.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等比数列{}n b 前n 项和为n T ,若918S =-,1352S =-,且55b a =, 77b a =,则 4 2 T T 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为:3 9.已知()sin(2)3 f x x π =+,若)2 0)((π ??< <-=x f y 是偶函数,则=?__________. 答案为: 512 π. 10.已知矩形ABCD 中AB =4,BC =3,若沿对角线AC 折叠,使得平面DAC ⊥平面BAC ,则三棱锥D - ABC 的体积是__________. 答案为 245 . 11.已知实数x ,y 满足条件xy +1=4x +y 且x >1,则(x +1)(y +2)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答案为:27. 12.若直线04:=-+a y ax l 上存在相距为2的两个动点A ,B ,圆1:2 2 =+y x O 上存在点C ,使得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 为直角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答案为:3[-,3 ].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中,已知点(1,0)A -,点P 是圆O :22 4x y +=上的任意一点,过点(1,0) B 作直线BT 垂直于AP ,垂足为T ,则2P A +3PT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解:由中线长公式可得2221 2()2 PO PA PB AB = +-22=10PA PB + 222cos 2PA PB AB P PA PB +-=?,则3 cos P PA PB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打印版】

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8年11月25日1.B(解析:A以偏概全,原因还有“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C项强加因果;D项论述的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张冠李戴。) 2.D(解析:没有探寻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 3.C(解析:第五段的三种变化是表现,纠正表现不意味着解决了根源。) 4.A(解析: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意在为后文写张皮匠与日军周旋一节作铺垫。)5.(1)手艺高超。小说详细地描写了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描写了张皮匠手艺的高超。 (2)机智过人。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以黑烟和白烟为信号,出色完成“暗哨”的任务。 (3)耐心镇定。张皮匠为日军耐心讲解靰鞡鞋的制作过程,镇定自若,不露破绽。 (4)勇挑重任。暗哨责任重大又十分危险,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6.(1)故事情节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此段照应“蒿子草冒出的黑烟”一段,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黑烟为敌来,白烟为敌走。 (2)人物形象上,使张皮匠的形象更加丰满。张皮匠机智过人,报信不动声色,成功也喜形于色。 (3)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张皮匠的描写,歌颂了抗联将士在艰难的环境中与日军机智周旋,乐观高昂的战斗精神。 (4)语言的审美意蕴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咕嘟咕嘟的黑烟”、“轻柔的白烟”、“峰峦起伏的大山”等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7.C(解析:“某些新闻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出现在材料二,说的是一些体育消息,不特指美国的新闻媒体。) 8.B(解析:逻辑顺序颠倒。应该是先制作出特定模板,然后再将新闻元素带入其中。)9.优点:发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使用成本低。(3分,每点1分)不足:风格单调,新闻的人性比重低;不能自主纠正错误,存在一定风险,不够精密;不能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3分,结合材料有分析、意思对即可) 10.C(解析: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圜”“推官张彭”“人”“事”“彭”“崇韬”“隙”,虚词“为”“以”“与”,“不杀的”应该是张彭,而不是崇韬,如果“不杀”前不断开,主客颠倒,所以“不杀”前后断开;“倾险贪黩”是说张彭的为人,不能分开;“倾险贪黩”“后事觉”应该断开,前面讲张彭的为人,后面讲事情败露,构成因果关系。再结合本句意思:当初,任圜的推官张彭为人阴险且贪污,后来事情被察觉。张彭全部把贪污的公款献给了郭崇韬,崇韬很感激张彭,没有杀他,从此跟任圜有隔阂。句子可以断开为: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故答案为C。) 11.D(解析:“赠”只能给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12.B(解析:“并赦免张处球”分析有误。通过“以此计之,子亦难免”可以看出并没有赦免张处球。选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13.(1)不久庄宗攻破梁兵的营垒,听说了任圜为李嗣昭谋划守城的计策,非常赞许他,任寰因此更加出名。(已而:不久;画:谋划;嘉:赞许;由是:因此;句意1分)(2)因为您的父亲(的罪过),本来难以得到宽恕,但是处罚不牵连后代,您可以从轻(处罚)。(“以”:因为;“固”,本来;“贷”,宽恕;“嗣”,后代;句意1分。)参考译文: 任圜是京兆三原人。为人聪明机敏,善于言谈辩论,有美好的仪容举止。李嗣昭任昭义节度使,征召任圜任观察支使。梁兵包围了潞州,过了一年,晋王去世,来救援潞州的晋军都撤兵了。李嗣昭非常危险,他向任圜询问去留之计,任圜劝他坚守潞州等待援兵,不可有不忠之心。不久庄宗攻破梁兵的营垒,听说了任圜为李嗣昭谋划守城的计策,非常赞许他,任寰因此更加出名。后来李嗣昭与庄宗产生了矛盾,任圜多次带着使命往来,为李嗣昭解释所受到的诬陷,李嗣昭最后免于招致灾祸,这都是任圜之力。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 外国: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数 学 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草稿纸或答题卡的非答题区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1,2}A =,则满足{1,2,3}A B ?=的集合B 的个数是( ) A .1 B .3 C .4 D .8 2.已知 , ni i m -=+11=+ni m i n m 是虚数单位,则是实数,,其中( ) A . i +2B .i -2C .i 21-D .i 21+ 3.设点P 是函数x x f ωsin )(=的图象C 的一个对称中心,若点P 到图象C 的对称轴上的距离的最小值 8 π ,则)(x f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π2 B. π C. 2π D. 4π 4.已知向量(3,1)a =,b 是不平行于x 轴的单位向量,且3a b =,则b =( ) A .312) B .(13 2) C .(1334) D .(1,0) 5.若n x x )13- (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64,则展开式的常数项为( ) A .-540 (B )-162 C .162 (D )54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总结 打牢基础是一轮复习的目标,落实是一轮复习成败的关键,规范是提高成绩的主因,把握方向是提高效率的捷径。转眼半年过去,特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教师先阅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探究(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在联系)--定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理路(理清思路,拟出教路,安排学路)。在此基础之上,充分的利用我校的网络优势,借鉴其他老师的网上备课,搜索相关专题,下载教案、习题等资料,围绕新课标整合教案和习题,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初步形成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二、加强单元整体备课,统领课时备课 《历史标准》在课程结构上有三大变革:一是设置学习模块,二是确定专题型的教材和教学体系,三是分设必修和选修课程。其中第二大变革是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针对新课程以主题单元呈现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思路也应更加开阔,这种编排体系既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又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整体统筹,加强单元备课。改变以往面面俱到的“单课式备课法”,采取对教学内容全盘考虑、整体设计的“单元备课法”。强调单元整体备课,单元备课统领课时备课更符合新课程的结构设计和编排理念,也才能一步步落实模块教学和课标要求。 三、运用学案导学。

浙江省十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数学期初联考

浙江省十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期初联考 (数学理) (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本次考试不得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计算3 1 i i - = +(▲) A.1+2i B. 1-2i C.2+i D.2-i 2.已知命题 :,sin1, p x R x ?∈≤则p ?是(▲) A. ,sin1 x R x ?∈≥ B.,sin1 x R x ?∈≥ C. ,sin1 x R x ?∈> D.,sin1 x R x ?∈> 3.已知U=R,A={}0 |> x x,B={}1 |- ≤ x x,则()() u u A C B B C A= I U I ( ▲ ) A.? B.{} |0 x x≤ C. {} |1 x x>- D. {} |01 x x x >≤- 或 4.在等差数列{} n a 中,3813 3120 a a a ++= ,则3138 a a a +-= (▲ ) (A)24 (B)22 (C)20 (D)8 - 5. n x x) 1 (+ 若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64,则展开式的常数项为(▲). A.10 B.20 C.30 D.120 6.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S=(▲).A.10 B. 22 C.46 D.94 7.已知函数 2 ()(32)ln20082009 f x x x x x =-++-,则函数() f x在下 面哪个范围内必有零点(▲) A、 (0,1) B、(1,2) C、(2,3) D、(2,4) 8.下面四个命题: ①“直线a∥直线b”的充要条件是“a平行于b所在的平面”; ②“直线l⊥平面α内所有直线”的充要条件是“l⊥平面α”; ③“直线a、b为异面直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直线a、b不相交”; ④“平面α∥平面β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α内存在不共线三点到 β 的 距离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 开始 1,1 i s == 4? i> 1 i i=+ 输出s 结束 否 是 第7题 2(1) s s =+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2.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 外国: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021届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21届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 数学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已知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4i 1+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已知集合A={x| y=1 x+1 },B={x| 1 x<1 },则A∩B= (▲) A. {x|x>1} B. {x|-1<x<0或x>1} C. {x|0<x<1 } D. {x|-1<x<1} 3.已知命题p:?x∈R , ax2+ax+1>0, 命题q:函数y=-(a+1)x是减函数,则命题p成立是q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非零向量a,b,若|a|=3|b|,a⊥(a-2b),则a与b的夹角是(▲) A. π 6 B. π 3 C. 2π 3 D. 5π 6 5. 2020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庚子年.“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使用的纪年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两者按干支顺序相配,组成了干支纪年法,其相配顺序为:甲子、乙丑、丙寅、…癸酉,甲戌、乙亥、丙子、…癸未,甲申、乙酉、丙戌、…癸巳,…. 共得到60个组合,周而复始,循环记录.今年国庆节是小明10岁生日,那么他80岁生日时的年份是“干支纪年法”中的(▲)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本人学习吧!下面本人网的本人给你们 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一)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 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湖北省“四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文)

湖北省“四校联合体”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数学试卷(文科) 命题学校:随州一中 命题教师:彭 凯 考试时间:2007年12月28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M={y|y=x-1},N={(x,y )|x 2+y 2=1}, 则集合M∩N 中的元素个数为 A .0 B .1 C .2 D .以上均有可能 2、如果不等式|x-t|≤1 成立的充分条件是1<x ≤2,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A .)2,1( B .(]2,1 C .[)2,1 D .]2,1[ 3、数列{ 231 2 ++n n }的前n 项和为 A .4212++n n B .2 212+-n n C . 4 2+n n D . 2 21 +-n n 4、函数f (x )有反函数f 1 -(x ),已知f (x )的图像经过(0,—1),则f 1 -(x+1)的图像 经过 A .(—1,—1) B .(—2,0) C .(—2,—1) D .(0,—2)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平面上任一点,已知点A (3,1),B (—1,—3),若点C 满足OB OA OC )1(λλ-+=,其中λ∈R ,则点C 的轨迹是 A .直线 B .椭圆 C .圆 D .双曲线 6、若函数的图象沿向量=(2,3 --π )平移后,得函数y=cosx 的图象,则原函数的解析 式为 A .y=cos (x+ 3π )+2 B .y=cos (x 3 π -)+2 C .y=cos (x+3 π )-2 D .y=cos (x 3 π - )-2 7、若直线L 1:y-2=(k-1)x 和直线L 2关于y=x+1对称,则直线L 2恒过定点 A .(2,0) B .(1,—1) C .(1,1) D .(—2,0) 8、若b a ,∈R +,且 a 1+b 9 =1,则b a +的最小值是 A .16 B .12 C .10 D .8 9、过抛物线y=x 2的焦点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若线段PF 、FQ 的长度分别为q p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