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读书的厚度来提升人生的高度》成果简介

《用读书的厚度来提升人生的高度》成果简介

《用读书的厚度来提升人生的高度》成果简介
《用读书的厚度来提升人生的高度》成果简介

用读书的厚度来提升人生的高度

临江市河南小学秦思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无垠的海洋。优秀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尽情欢笑,让我们庄严思考,让我们奋发图强,让我们大胆创造!读书,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素质!为了让好书伴随同学们健康成长,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培养习惯、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用阅读引领学生成长,让师生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积极营造读书氛围,让书香飘满校园。

学校积极倡导师生“与书为伴,与好书为友”,“用读书的厚度来提升人生的高度”,将“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为其成长铺好底色。学校重新建设了图书室、阅览室、开放式读书角,现有图书3563册,生均50多册。完全可以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学校每天开放图书室,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开放式读书角方便了学生课间阅读。学校加大投入,扩展图书阅览室,创设了优美的阅读环境,拨出一定的资金,鼓励每位教师去书店为学校采购新书,以提高藏书的质量。

为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享受阅读的快乐,形成良好的习惯。学校制定了“一、二、三”读书制度,确定了每天一小时,每周两课时,每学期三次活动方案。统一的阅读时间、固定的读书课时、开展读书活动,每天中午一小时读书时间为12:30——13:30是统一的阅读时间,教师提前做好安排,对学生阅读内容、方式方法提出要求,学校教导处、少先大队统一检查指导,确保阅读质量和实效;每周校本课为阅读指导课,开展读书指导、读书交流、好书推介、经典评点等课程,以此来推动学生整体阅读水平,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读书笔记的摘抄,交流读书的方式。每周五最后一节课为师生统一阅读时间,学校要求确保校园一片静悄悄,师生都捧着课外书静静地阅读着,让书香充溢着整个校园;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一次“读书推荐会”,一次“成果交流或评比表彰会”,来推动师生阅读积极性,促进师生读书质量和效果。

学校倡导师生共读一本书,凡是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先要下水阅读。教师要精心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籍,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组织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和读书体会交流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

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学校积极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学校每学期都认真开展读书汇报会,假期读书、日常读书汇报交流活动,并进行鼓励和表彰,以此来促进学生读书,检查验收学生读书成果。通过活动评比出学校“读书小博士”、“故事大王”、“最佳读书能手”,开展“书香班级”评比,建立书香班级评比制度,制订书香班级评比细则。期末,各班认真总结本班读书活动开展情况,学校结合平时抽查、学生座谈和阅读考核成绩,评出书香班级加以表彰。

学校开展了师生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相互促进,相互借鉴,互相学习。学校还指导要求了读书笔记的记录方式,做到既美观又实用。自建班级书柜,为了提高学校图书的利用率,实行图书下班制,把图书室的图书分发给各个班级,作为班级图书基础图书。倡导各班开展“献一本,看百本”活动,以充实各班图书数量。让图书流动起来,开展“师生、生生相互赠书、相互推荐好书”活动,让好书漂流起来。每学期初,各班根据本年级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制定班级学期读书计划和周读书计划,保证读书活动有序开展。每学期末,学校对各班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考核、表彰。

为了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大力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彰显办学特色。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读书活动,让书香伴我共成长。学校先后组织教师集中读书,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开展读书评论,开展教师读书笔记

展评、读书汇报等活动。为了促进教师读书,学校统一为教师购买图书,集中时间组织教师阅读学习,阅读时组织教师交流和研讨,促进教师由被动读书转向主动读书,学习效果较好。学校为了教师阅读方便为办公室配上电脑接通网络,激励教师开展网上阅读。

总之,读书活动将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常态,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保持昂扬的读书热情,让“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这颗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在不久的将来,读书将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伴我成长,和我进步。淡淡书香,点点墨趣,让我们共同读书吧!让我们的人生会因为读书而更加美好!用读书的厚度来提高我们人生的高度。相信不久的将来,阅读将成为河南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成为老师的一种休闲方式。“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全校师生挤一点时间读书,养成读书好习惯,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让读书活动成为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研成果介绍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农村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的研究” 关于农村高中生学习动力方面研究的经验总结 巴彦县第三高中刘晓峰 在我从教的几年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不断的思考学生学习的动力究竟来自于什么?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学校将此问题提到一个教育科研的高度上,2006年我参与了省级重点课题《农村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的研究》使我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及意义,也促成我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主要负责学习动力方面的究。下面是我对学生学习动力方面问题的调查研究与分析看法。 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8份,有效问卷394份,涉及三个学年,调查数据分析如下:对于学习目的这一问题有54%学生认为是提高自身素质,41%学生认为是上大学;70%的学生学习热情中等,而热情较高者只占14%;56%的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学习,而42%的学生极少主动学习;78%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的打算是上大学;80%的学生能制定学习计划;52%的学生认为不想上大学是因为考不上大学,而38%的学生认为家庭负担无法实现大学梦;83%的学生认为学习的压力来自家庭。 根据以上调查统计,课题组认为目前农村高中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是来自于家庭的外部动力,而由学生个体的兴趣、好奇心、自尊心、求知欲望等所引起的内部动力则是目前高中生学习的次要动力,而由学生的人生价

值观、世界观、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所引起的第三动力即任务动力只体现极少数学生身上,因此课题组认为在学习动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习比较被动,因此我们下一步通过家长会、讨论、辩论、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样的学习动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 措施一:家校沟通共同研究对策,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展示了学生的调查问卷说明了83%的学生认为学习的压力来自家庭。会上我们达成了共识,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长应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树立远大的理想;(三)表达方式不能太粗暴专制,应多一些理解多进行思想交流。 措施二:在讨论、辩论、班会等形式中我们师生得出这样几点结论:(一)认识学习的意义它是最持久的学习动力来源; (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根本保证; 措施三:老师为提高学习兴趣且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随着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多媒体电脑,更是以其强大的功能,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多采的演示效果,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热情。利用信息知识丰富的表现力及其极大的共享性特点,寻找一些计算机教育相关的素材(如声音、图象、动画等)给学生观看,既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又能过程吸引学生。如在教学中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把一些微观反应,化学放应机里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旨在能激发学

课题最终成果结果说明介绍

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最终成果简介 张秋凤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劳动技术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入党的教育方针。我们提出了“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探索劳技教育的创新理论。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研究探索,构建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技能教育工作体系和理论框架,切实加强和改进本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确立“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信念,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目的。 3、通过理性的科学管理和非理性的人文管理的实践,有效地转变教师观念,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一切学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观念、新途径,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研究意义 1、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促进学校强化、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强化“与时俱进”的理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综合合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2、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促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看、说、做中去认识,去体验,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 1、更新教育观念,激起学生参与劳动欲望。 沾益县水桥小学有小学生2785人,招生范围涉及城镇和附近广大农村,还有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组成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不爱劳动,不爱惜

课题研究成果简述[1]

《农远资源有效融入小学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成果简述 课题承担单位:执笔人:xxx 1 概述 1.1 研究目标 1.1.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变革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过去教师单纯依照教材、黑板、口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主要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转变过去教师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探索者。 1.1.2 探索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实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师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1.3通过本课题研究,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意识。 1.1.4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加强理论建设、指导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做创造型教师,那么我们通过研究,期望达到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科研水平,最终成为学者型教师的目标。 1.1.5 通过研究,弄清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基本要求,研制开发出一批适应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多媒体课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1.2 研究方法 以学习理论、课改要求、素质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原理等教育理论为依据,主要从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两个方面着力教师技能的提高,在“任务驱动”下引导师生的教与学。采用教学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查阅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手段,综合分析课堂教学的转变状况及学生的发展状态,总结研究成果。 1.2.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根据学校远程教育的运用和实施的具体情况,将所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寻找问题所在,提出合理改革意见或方案,调整研究计划和目标,使研究者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启示。 1.2.2、调查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调查学校现代化远程教育的配置及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及时添置相关设备,帮助教师及时调查教学策略。 1.2.3观察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 1.2.4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成员注意整理在研究实践中的有关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实验措施。课题组对课程进行过程检测,结论检测。对课题的资料,录像,案例进行检测,对工作成绩进行评估,推广运用成功的经验。 1.3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3.3-2013.3) 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立研讨课题,撰写课题申请,评审书,进行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3.4-2014.3) 主要工作:召开课题报告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激发课题组成员及课题实验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相互结合,完成教学任务;分段收集相应的教学效果统计数据,分析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水平;完成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进行课件制定,组织研究交流。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4-2014.4) 主要工作: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对课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撰写结题投告;将课题研究成果上报,接受课题主管部门专家组签字;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发布与推广研究成果。 2 研究成果

最终成果简介

“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随着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导学案的使用逐渐普及, 导学案的编制形式也是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些导学案有的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忽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语言文字的必要训练,有的内容繁杂,文字众多,还有的有“练习题”倾向,导学案“预设”过多,没有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很多老师直接从网上下载导学案,错误较多,而且,别人的思路、别人编制的导学案融入自己的教学实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校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绝大多数都担任班主任,工作普遍较繁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等等工作任务已经让他们非常疲惫,再一课一案地编写导学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本着既要进行新课改,又要给教师松绑,给学生减负的原则,我校语文教研组多次召开教研组会议,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部分老师多年来坚持的“生成性学案”的基础上,研制编写并印刷装订了统一的“生成性语文导学案”,在全校各个年级发放使用,获得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我们把导学案和我们的课堂教学相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1、编制印发《生成性语文导学案》。 有没有一种导学案,它既让学生有章可循,又能够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才智呢?有没有一种导学案,既能够引导师生的教与学,又能够促成学习过程中的精彩生成呢?有没有一种导学案,既可以关照到不同学力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又能够兼顾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呢? 我们二附小“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组的教师经过多年的尝试,不断的改进,终于研究成型,把“生成性语文导学案”印制成了作业本形式,在全校使用。 我们的导学案是学生独学、対学、群学的学案,是教师上课的教案。这个教

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米枣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三台永新枣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三台县崭山米枣专业合作社、三台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三台县林业局 主要完成人邓群仙、秦文、王永清、吕秀兰、罗弦、汤福义、张金蓉、朱宗洪、文伯毅、廖明安、夏惠 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 鉴定时间2015.4.24 鉴定形式会议鉴定 成果水平整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 成果简介 1、首次利用农艺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枣树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和种群鉴定,确认了崭山米枣为独立品种群。选育出优质丰产的‘崭山大果枣’和‘崭山苹果枣’2个新品种,引进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种植的‘武隆猪腰枣’和‘蜂蜜罐枣’2个品种。 2、首次探明了崭山米枣的需冷量、休眠特性、落花落果机理、采后生理特性等,研发创新了促进提前萌芽、保花保果、提早成熟等关键技术。 3、集成创新了米枣“保花保果、促成栽培、有机栽培、立体种植、复合保鲜、多样加工”等综合配套技术,该技术使崭山米枣提早20~30天成熟,每亩纯收入达2.0~3.5万元。累计推广1 4.98万亩,产值达23.83亿元。 4、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1项,有机产品认证1个,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主参编全国统编规划教材7部。 综上,该成果技术创新突出,效益显著,对四川枣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研究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在米枣亲缘关系鉴定、芽休眠特性及促成栽培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汉源花椒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和产业化研究 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汉源县林业局、汉源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四川省味佳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龚伟、肖千文、彭兴刚、王景燕、郭恒、辜云杰、芶国军、罗成荣、胡文、王跃、陈培兴、陆春友、张艳云、白克军、张浩李学伟、朱砺、李明洲、冯光 德、曾仰双、唐国庆、姜延志、刁运华、陈方琴、帅素容、蒋岸岸、白林、刘 海峰、王讯、马继登 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 鉴定时间2015.5.19 鉴定形式会议鉴定 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成果简介 1、开展了汉源县花椒资源的调查、测定与评价,选育出品质优良良种一一汉源花椒”、抗逆良种一“汉源无刺花椒”和丰产稳产良种一“汉源葡萄青椒”3个乡土花椒品种,开展了汉源花椒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及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建立了系统的实生苗、嫁接苗、扦插苗和组培苗繁育技术体系。 2、开展了汉源县域花椒土壤养分研究,制定了汉源县域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图,开展了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得出了促进汉源花椒植株生长及提高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率、抗逆性和光合能力的适宜土壤水分范围和肥料施用量,研究提出汉源花椒植株叶片和土壤养分标准,制定了“汉源花椒标准化栽培与管理技术”和“汉源花椒管理历表”,为花椒的丰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3、开展了汉源花椒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研发出了“贡椒源”牌花椒系列产品2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书和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书,“汉源花椒”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4、该项技术成果己推广应用11.7万亩,培训技术人员和椒农1.2万余人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成果总体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 . . .. 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锻炼了青年教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课题研究期间,也带动本组教师不断提高, 师迅速成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优化,使学生学 1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前要”——“学生、课程、情境、|5要素,教师备课体现了“求教师共同备课课中要求“师生共上”搭解“教师 搭台学生唱戏”的有。自己、教学设计”问题、对话、刺激、训练、指导、评价;要素”——效平台。教师应体现“6,并有机地把六要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课堂教学;课后要求“师生共展”使全体学生达到高质要素”——思考、作业、展示、探究、评价。体现“5 量的持续发展。最后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2、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验课改,语文教研组,理顺了语文课堂教学四条正确标准:就语文学科而言,“教什么”其实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习俗的角度是从教学方法入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上课如何精致、精彩。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一标多本”普及,全国并没有了统一语文教材,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变得至关重要。即使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师由于着眼点不同,也会教出不同的内容来。更可怕的是,

许多教师手拿新教材,根本不知道应当将什么样的内容呈现到课堂中去。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必须是选对教学内容的课。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课堂应该满足以下要求:一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二教学内容学习参考. .. . . .. 正确,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三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四课程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确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坚决反对并杜绝“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出现。3、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验课改,语文教研组,摸清了语文课堂教学 专题教学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新的语文教材分模块、专题、具体文本几个层次。文本是构成专题(单元)的基本单位,专题的有机组装形成模块。这种以专题结构单元的文选方法,与传统教材以文体结构单元有很大的区别。以文体结构单元的教材强调知识构成的系统性,文本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是作为完善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框架而存在的。新教材在认可单元结构的基础上,相对强调文本内容的独立价值,编者意在通过人文专题让学生获得对某一类情感的深刻感知,进而认识世界、建构世界。因此,高中教学尤其不能继续以单篇文本为核心展开割裂的学习,而要相对强化专题意识。构成专题的文本最好能在专题内涵的框架内展开解读,为专题的建构服务。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本着挖掘本土资源,弘扬本土文化,转变教师教育科研的观念和行为,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教育资源,围绕幼儿熟悉的事物展开主题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社会情感体验,拓宽课程资源,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1、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结合本园特点,开发适合幼儿园发展的课程资源。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使孩子们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安塞民间文化的需要 安塞独特的地域和历史孕育了独特的民间艺术。古朴生动的民间剪纸,色彩瑰丽的现代民间绘画,黄土雄风般的安塞腰鼓和情意舒展的陕北民歌,堪称东方审美艺术之精魂,作为具有五十余年历史的安塞县幼儿园,有责任传承和发展这些独具魅力的文化瑰宝。 3、幼儿园教育科研改革的需要 发掘本土文化,把教材中抽象的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就地取材,拓宽课程资源,将课题研究作为广大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的平台,提高教师自觉参与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和重要论据:

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幼儿从小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弘扬和传承安塞本土资源,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引领。理论依据为: 1、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让孩子从小浸润在本土文化的海洋中,符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作为长期居住地的乡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优先、深厚的影响。让孩子以积极探索者和建构者的身份,通过主动的认知发展、形成积极建构,使乡土文化、乡土情感成为儿童发展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园《利用本土资源优化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以初见端倪,课题研究成果基本验证了当初的课题假设,初具成效。 (一)幼儿园教育管理改革方面 1、教育理念的更新,推动课题研究的发展

教科研成果简介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之策研究 成果简介 课题名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之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2SH012 研究类别:指南课题—教育学 最终成果形式:课题调研和结项报告,实践活动、学术研究论文, 立项时间:2012年4月 项目来源: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结项时间:2013年3月 课题主持人:杨显强 课题组成员情况:张秀辉黄丽周芳赵冉付昊(成员均为学校骨干教师,教育精英,思维敏捷,创造力强,工作认真,勤勤恳恳,精益求精。) 几年来,在党政府正确领导下,学校才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枢纽和核心力量,留守儿童教育的很多问题都产生于学校教育的疏忽和不足,所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要从学校内部来解决,以求更有针对性和可控性。作为系统性正规性教育机构的学校,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只有强化学校自身的内涵发展,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才能真正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主要成果 (一)课题调研报告(9628字) 一、研究背景 二、目标内容 三、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五、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对策与建议

(二)课题结项报告(11268字) 课题结项报告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背景。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目标内容 第四部分: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五部分:研究方法设计 第六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第七部分: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第八部分:解决方法 第九部分:对策与建议 (三)实践活动:师生座谈、师生互访、学生实践课、定期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开展的如火如荼。 (四)课题研究论文:论文《爱心绽放希望——浅议“留守儿童”的教育》; 案例《爱是教育的甘泉》 二、基本观点 教育是不可替代的。人类文明传承的自然规律是代代相传,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儿童最亲密的抚养者是其最重要的榜样,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因此,学校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同时,理应重视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的共同体。 1.以学校为主导,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应该主动地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设施和即将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介绍给家长,并耐心解答他们的各种疑问。作为班主任,更应加强与学生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并通过家访、电话交流或书信等及时将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和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的情感问题通知给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及时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吸纳过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同时,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办好家长学校。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特殊情况,往往只有在学期末才能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这是家长们了解孩子在校状况的最正式的途径,也是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好机会。学校可以请优秀家长介绍养育孩子的经验,由班主任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根据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围绕孩子教育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在放松平等的交流氛围中,家长们一定可以分享到成功的教育经验,解决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实现家庭间的互动与互助。这种建立在经验分享基础上的互助活动,能够密切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以家长

成果简介参考模板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评审表》第二部分成果简介填写提示:1.成果主要内容概述:提炼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2.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反映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获奖、媒体报道及反映教学改革实证效果的应用、证明材料等)。以下三份成果简介模板仅供参考。 《XXXXXXXXXXXXX》成果简介 一、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以地方院校五年制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强能力、应用型的医学人才为目标,通过对影响医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临床能力培养内容。改革并探索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探索解决前期基础和后期临床脱节的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探索为临床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的途径。进行了“前期和后期结合,课堂内外结合,全程临床能力培养。”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1.引入早期接触临床理念,设置《医学综合》临床实践活动课程 在第一学期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的基础上,从第二学期开始,按“四了解”(了解医院、了解病人、了解临床、了解社区)的目标,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要求每生每周参加2学时的临床实践活动,直至进入临床期。 2.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有机整合,为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⑴将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合并为《手术局部解剖学》,构建了以尸体解剖为中心环节的“三段式、综合型、操作性”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即动物实验阶段、尸体解剖阶段和手术观摩阶段。 ⑵将组织学与病理学实验课合并为《组织病理实验学》。整合教学内容,在组织学教学中注意与病理学知识的联系,病理学适当的回归组织学,使疾病发生机理更加明确。 3.、构建“三阶段式”临床教学形式,强化了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课题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一、成果主要内容 项目组成员在调研、实践基础上分析了逻辑在中国的社会化水平、逻辑在地方高校的现状,探讨了社会化偏低的原因和走出困境的途径。在详细分析地方高校改革必要性和可能性基础上,确立了嵌入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教学改革方向,制定了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师团队建设方案。项目组部分逻辑学教师已经在法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实施新的教学方案,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以上内容均已形成论文并在《扬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唐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第期)《鸭绿江》()《课程教育研究》()等期刊公开发表,其中一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四篇省级期刊。 二、主要观点 1.逻辑在中国的社会化程度偏低 一门学科的社会化程度高低体现于社会对其认可程度、学科及其专业人员的社会参与程度。它既取决于学科的性质,同时也受社会价值取向及学科研究状况的影响。逻辑是一门专门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的学科,从它产生的那一刻就承担了思维工具的重任。在西方所有类型的大学课程体系设置中,逻辑教学都受到特别的重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由世界500多名教育家列出的16项最重要的教育指标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排在第2位。然而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在中国的高校,尤其在地方高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 2.社会化低并非意味着中国不需要逻辑 如果逻辑课受冷落是因为逻辑在中国没有用,比如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足够强没有必要再提高,或者中国的发展不需要理性,再或者逻辑本身没有提升人们理性思维能力的功用,那么逻辑课确实应该让它自生自灭,但事实并非如此,国人生活中的非理性和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弱足以说明高等教育中逻辑不能缺位。 3.地方高校的逻辑教学需要改革 地方高校讲授的逻辑课多是吸收了现代逻辑部分内容的传统逻辑,相对现实生活而言显得过于刻板,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论决策还是一般地考虑问题几乎没有形式逻辑中那样完善的前提。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他

项目成果简介

项目成果简介 项目成果简介 山东省文化厅项口来源 及项LI批准号200409010 最终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及名称青岛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及其产业化前景研究 项目负责人张胜冰 及课题组成员徐磊、孟岗、马树华 成果简介:(该项LI研究的L1的和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2000字左右。本栏可加页)本课题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在分析青岛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对青岛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为青岛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寻求对策。 青岛文化资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笫一,积累了许多珍贵而独特的文化资源。 例如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欧陆文化风情的各国建筑物,以及遍布岛城的富有历史内涵的“老街区”、“老房子”、“名人故居”等。第二,体现了海滨城市特有的海洋文化内涵,这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条件。第三,文化资源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和国际化的特点,有利于文化资源的整合,同时有利于青岛文化走向国际化。笫四,企业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在国内外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具有开发为文化产业的潜力。第五,地方民俗文化独具魅力,特点鲜明。总之,青岛不仅具有历史文化资源,也具有现代文化资源;不仅具有异国文化资源,也具有本土

文化资源;不仅具有都市文化资源,也具有民间文化资源。这些多样性的文化资源为青岛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利用空间。 青岛文化资源的劣势主要表现在:笫一,文化传统不够深厚,文化积淀尚浅,很难像那些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那样,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笫二,文化资源虽然丰富多样,但比较分散,重点不够突出,尤其是缺少震撼性的(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等)。3、许多文化资源的生存空间较为狭小,较为脆弱,而且对城市的依赖性大,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很容易受到侵蚀和破坏。4、许多文化资源缺乏再生能力,尤其是那些珍贵濒危历史文化资源。 成果为研究报告。报告山绪论和四个部分组成。绪论从宏观层面论述了青岛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及其产业化开发的思路。青岛要建成“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应大力实施“文化兴市”的城市发展新战略,充分意识到文化发展对青岛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笫一部分为珍贵濒危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青岛珍贵濒危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属于珍贵的文化遗产,一旦破坏将不复存在。所以,对其产业化开发(尤其是旅游产业开发)应与文化资源的保护结合在一起,要有这方面的强烈意识。由于对象的特殊性,文化资源开发不能只是从经济价值上考虑问题,更需从文化价值上去考虑。在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应加强对那些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老街道、名人故居的有效保护。一些西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第二部分为现代文化经济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一些现代经济文化资源,如各种“会展”、“节日”(国际啤酒节、海洋文化节、国际时装节等)等可按照文化经济的规律进行开发,使经济和文化相互转化,通过文化这一平台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的竞争能力。青岛每年各种不同类型的“会展”、 “节日”活动十分频繁,是青岛城市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但长期以来还停留在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简单模式上,文化仅仅作为经济活动的陪衬,并没有起到

课题成果简介

课题成果简介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课程改革对课堂功能的思考和要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和智能。课堂无疑是实现这一改变的最佳场所。 (二)基于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不断的在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中得以贯彻和完善。但我们却又无奈的看到,在高三复习的课堂上,仿佛又回到了老课程,还是一样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既没有自主复习的意识和习惯,也不具备自主复习的技能。高考复习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在最近几年的几次大型考试中还出现了越是基础的,学生错误率越高的现象。甚至出现高二做高考卷的正确率超过高三的怪现象。足见高三复习的效率很成问题。 (三)基于学生组成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的分析和思考 我发现在普通高中的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组成都有一个相似的结构,那就是都由约20%的特优生(特别优秀的学生)、60%的优秀生和20%是“待优生”(等待优秀的学生)组成。从政治高考复习的内容上看:大约40%的知识是不用老师讲,学生自己就能掌握的;50%的知识学生通过集思广益也可以讨论解决,只有10%的知识需要在同学们独立思考、积极讨论之后,由老师提示、点拨、讲解之后才能掌握。即“4”是学生自己能够通过回想掌握的知识,“5”是通过讨论交流能学会的知 识,“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深化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包办代替,一方面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权力,实际上造

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由此我觉得对复习课堂模式的改革应该是提高复习效率最好的途径,抓住课堂也就找到了素质教育的“发力点”。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激发学习动机的课堂策略 (1)调动学生直接兴趣,激发学习内部动机。 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因的调动离不开大量的社会信息,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的阅读资料,比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等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逐渐养成关心时政的习惯,并乐于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也增强了对热点问题的敏感度。 (2)调动学生间接兴趣,激发学习外部动机。 我的策略是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一定能学好政治的信心。 (3)正确构建课堂教学情感场,激发学生的续发性动机。 在复习课堂上通过一个个生活思想的表达和观念的渗透,包括教师自身的言行。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对学科的情感,是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原动力。 (二)发展元认知能力的课堂策略 (1)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遵循认识形成的四个步骤即“教—试—放—收”。 上选教学示试点就解学生教行方学教做习决归面学师范模下是到独师生师好知问纳的法在来仿由在的立放学及示识题总情的备独教学教方地手法时范结况基课立师生师法运让运收,础优地的尝指去用学进用集 教试放收 也就是说教师既做示范,又采取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以引导,这样,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要求和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很快地把方法转化为自学的能力。

研究成果介绍

研究成果介绍 国家公共卫生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主任中国装饰协会室内环境净化专业委员会专家组、主任会员 北京建元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丸昌产业株式会社新规开发中心实验室主任 努民

公司介绍: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于2003年11月28日联合成立“公共卫生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成立于2012年3月13日,是公共卫生领域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成立的首批七家分中心之一,其依托于北京建元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建设环境健康遥感诊断应用北京示范基地; ?开展学校、家庭住宅,幼儿园,汽车,办公室等室内污染综合症的治理以及对土壤、水、大气污染物、工业排放污染、纺织品污染、汽车尾气净化方法的研究; ?开展生态校园建设。环境健康诊所的建设。 ?纳米重组技术(セラミック(英語: Ceramic(s))的研究和环境净化产品的开发。

项目介绍 1.高性能隔热涂料 2.改善城市大气质量的最新技术 3.室内污染综合征的综合治理对策 4.天然生物制剂对果蔬残留农药的应对方法 5.高性能电解水技术 6.多功能性防护口罩 7.多功能性空气净化包 一.高性能隔热涂料 1.技术内容: 当今的隔热涂料使用光反射原理(如白色)来阻止紫外线和红外线的透过率而达到隔热效果,但是一般隔热涂料对自然热量

的遮断是非常困难的。本发明开发的新型隔热材料,材料当中使用了微米中空球体、热反射金属化合物、微米重组二氧化钛和贝粉,复合化材料不但紫外线和红外线反射率高,并且有很强的热辐射阻挡效果。 本发明的隔热涂料可有效防止室内的热传导,夏季阻止室内温度上升,冬季防止室内温度下降,大幅度的节省电能(年平均节电最高40%)的同时降低了因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技术原理: 热反射金属化合物提高传统隔热材料的红外线反射率,微米中空球体、微米重组二氧化钛和微米贝粉具有很强的热能吸附和阻止热传导功能热传导率可达到0.25M/m.k以下,普通的隔热材料只能达到其十分之一的效果。(见图1) 由1微米---300微米中空球体、贝粉和微米重组二氧化钛混合组成的涂层,其空隙使用隔热金属氧化物和无机乳胶树脂混合后形成最终涂层,达到紫外线反射和隔热效果。

科研成果简介

科研成果简介 《网络文学的互文性写作特质》一文主要内容 本文发表于《兰州学刊》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电脑写作、上网写作成为可能,网络文学就是伴随着这种新的写作方式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由于受电脑和网络技术特性的影响,网络文学的互文性特征非常明显,网络上的大多数文学作品都充满互文性写作的特质。 要探讨网络文学的互文性特征,首先要了解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互文性”,最初是由法国文论家朱丽娅·克里斯特娃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提出的,其后罗兰·巴特、里法特尔、吉拉尔·热奈特等学者都对互文性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都强调任何文本都不可能脱离其他文本而存在,任何文本都与别的文本互相交织。文本中的互文性现象,最终要通过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一系列互文性手法来建立。 互文性理论不是因为电脑和网络技术而产生的,但是电脑和网络技术却为互文性理论的实现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支持。网络的超时空性、超链接性、多媒体性以及高度复制性为网络文学的互文性写作手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分析目前网络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写作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戏仿、改写已有文本。颠覆名著是文字娱乐时代的成名捷径之一,这个原则照样适合网络文学,在网络文学作品中,戏仿和改写几乎总是从经典作品入手,从古典名著到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似乎每一部经典在网上都可以找到戏仿之作。网络文学作品中,还有对歌曲、古典诗词等已有文本的戏仿和改写,宁财神作品中就常用这种手法兰州学刊。 二是同题材作品相互模仿构成互文关系。由于网络上资料的丰富性和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开放性,使得网络作者很容易得到写作的相关参考资料。再加上网络上的作品普及快,传播范围广,一旦出现人气旺、影响大的作品,马上就有写手效仿,或套用情节,或模仿语言风格,总之是依靠已有作品的知名度,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云南省毒品犯罪问题新动向研究》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毒品问题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从禁毒工作的角度来看,毒品问题主要包括吸毒问题、种植毒品原植物的问题、生产制造毒品的问题、走私运输贩卖毒品的问题等四个方面。毒品犯罪问题是整个毒品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对毒品犯罪问题的研究,历来是世界各国禁毒执法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云南省从上一个世纪80年代出现毒品问题以来,一直是全国禁毒工作的前沿,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历来是云南省禁毒工作的重要任务,二十多年来云南省的毒品犯罪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云南省毒品犯罪活动的变化发展直接影响到全国的毒品犯罪形势,公安部禁毒局一名资深禁毒警官曾经说过: 云南省的毒品犯罪形势是全国毒品犯罪的一个晴雨表。云南省的毒品犯罪活动,受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目前云南省毒品犯罪活动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缉毒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毒品犯罪活动的新动向,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制定禁毒工作的应对措施对当今的禁毒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课题就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展开研究的。 与毒品犯罪的斗争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对毒品犯罪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需要不断的认识。目前云南的毒品犯罪活动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这些特点中哪些是新出现的,有什么显著特征。本课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基本的做法是从公安禁毒执法部门入手,通过深入走访、向基层禁毒警察和各层次的指挥人员发放问卷、开展小型座谈会等方式,搜集大量第一手的数据材料,了解广大禁毒实战一线警察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目前云南省毒品犯罪活动所表现出的各种新动向,是什么因素影响的结果。毒品犯罪活动发生变化,必然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什么样的因素导致了什么样的变化,在各种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发挥了主要作用,哪些是次要因素发挥了次要作用,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归纳总结云南省目前毒品犯罪活动出现的新动向,分析这些新变化形成的各种原因之后,针对缉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

个人简历 研究成果

本人简历 1990.9-1995.7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并于1995年7月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5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赵玉芬教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A: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1.Li J, Liu Y M, Gao H, et al. Predissociation of the Na243∑g+State. J. Chem. Phys., in press. (已接受) 2.Li J, Liu Y M, Gao H, et al. Pulsed Perturbation Facilitated OODR Spectroscopy of the 4,7,10 3?g Rydberg States of Na2. J. Mol. Spectrosc. 1996, 175:13-21. 3.马×, 李×, 刘××, 等. 利用REMPI方法测量BaF高里德堡系列光谱. 化学 物理学报1995, 8:308-313 4.Liu Y M, Li J, Xue M, et al. The Doubly Excited 13∑g- state of Na2, J. Chem. Phys. 1995, 103:7213-7217 5.Liu Y M, Li J, Gao H, et al. Predissociation of the Na233∏g State. J. Chem. Phys., 1998, 108:2269-2276 6.马×, 张××, 李×, 等. 提高DFWM光谱测量信噪比的研究. 化学物理学报 1995, 8:269-273 B: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 1.Li J, Liu Y M, Chen H M, etal. A Pulsed Perturbation Facilitated Optical Optical Double Resonance Spectroscopy (PFOODR) Study of the High-Lying Electronic States of Na2.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ser Spectroscopy, Hangzhou, China, June 1997 (Invited Lecture) 2.Li J, Liu Y M, Chen H M, et al. A Pulsed Perturbation Facilitated Optical Optical Double Resonance Spectroscopy (PFOODR) Study of the High-lying Electronic States of Na2. 7th Asia Pacific Physics Conference, Beijing, China, August 1997 (Oral Presentation)

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锻炼了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课题研究期间,也带动本组教师不断提高, 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优化,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前要求教师共同备课,教师备课体现了“5要素|”——“学生、课程、情境、自己、教学设计”。课中要求“师生共上”搭解“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有效平台。教师应体现“6要素”——问题、对话、刺激、训练、指导、评价;并有机地把六要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课堂教学;课后要求“师生共展”,体现“5要素”——思考、作业、展示、探究、评价。使全体学生达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最后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2、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验课改,语文教研组,理顺了语文课堂教学四条正确标准:就语文学科而言,“教什么”其实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习俗的角度是从教学方法入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上课如何精致、精彩。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一标多本”普及,全国并没有了统一语文教材,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变得至关重要。即使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师由于着眼点不同,也会教出不同的内容来。更可怕的是,许多教师手拿新教材,根本不知道应当将什么样的内容呈现到课堂中去。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必须是选对教学内容的课。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课堂应该满足以下要求:一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二教学内容

正确,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三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四课程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确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坚决反对并杜绝“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出现。 3、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验课改,语文教研组,摸清了语文课堂教学专题教学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新的语文教材分模块、专题、具体文本几个层次。文本是构成专题(单元)的基本单位,专题的有机组装形成模块。这种以专题结构单元的文选方法,与传统教材以文体结构单元有很大的区别。以文体结构单元的教材强调知识构成的系统性,文本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是作为完善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框架而存在的。新教材在认可单元结构的基础上,相对强调文本内容的独立价值,编者意在通过人文专题让学生获得对某一类情感的深刻感知,进而认识世界、建构世界。因此,高中教学尤其不能继续以单篇文本为核心展开割裂的学习,而要相对强化专题意识。构成专题的文本最好能在专题内涵的框架内展开解读,为专题的建构服务。 综上所述,专题教学须体现出专题意识,任何一篇文章的学习必须围绕原教材的专题核心展开解读和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找准定位;同时,体现出文本意识,强调专题教学并不是倡导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离开教材提供的文本搞泛语文,语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话题的深度拓展尽量先依托文本展开;专题教学更要体现出必要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最好能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推进,不要做空洞的讨论或赏析;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最好以能否转化成可探讨、可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前提;专题教学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