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细化工概论,重要概念分析

精细化工概论,重要概念分析

精细化工概论,重要概念分析
精细化工概论,重要概念分析

精细化学品(Fine chemicals)即精细化工产品

具有深度加工、技术密集度高、小批量生产、高附加价值、一般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品。通用化工产品(Heavy chemicals)或大宗化学品

一些应用范围广泛,生产中化工技术要求较高,产量大的产品,例如石油化工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及橡胶。

精细化学品的定义

目前得到多数国家公认的定义:

对于基本化学工业生产的初级或次级化学品经过深加工而制取的具有特一定或特定用途、小批量生产的系列产品,称为精细化学品。

精细化学品化学——研究精细化学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及应用的科学。

精细化工——是“精细化学品生产工业”的简称,属化学工程学范畴。

当任意两相接触时, 两相之间决非是一个没有厚度的纯

几何面,实际存在厚度的过渡区, 这一过渡区通常称之为界面

(其中一相是气体时,称为表面)。

表面分子不稳定,它有向液体内部迁移的趋势,即有缩小表面积的趋势,这个力简称表面张力

某些物质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称为表面活性。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叫表面活性物质

4)表面活性剂定义:加入很少量即能降低溶剂(一般为水)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一类物质。

固体表面能:表面上的质点受到不平衡的作用力,要将内部质点迁移到表面时,要克服向内的引力,即要增强新表面,必须反抗内部引力的作用。

分散指不溶性微粒分布在液体或半固体中组成的粗分散体系,也称悬浮液。粒子为1-10um 为胶体分散。

分散相、连续相和分散剂三部分构成

(1)固液界面吸附,降低自由能;

(2)庞大亲水集团造成空间阻碍,防止微粒重新靠近合并。

(3)增大浓度,电性排斥作用。

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一相以微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相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称为乳状液

为使该混合体系稳定,加入起帮助分散和稳定作用

的第三组分称作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是常用的乳化

剂。

(2)乳化剂的作用; 降低界面张力, 增加界面强度, 产生界面电荷

多重乳液:是一种O/W型(水包油型)和W/O型(油包水型共

存的乳状液复杂体系。

主要用于化妆品中。

(W/O)/W型

(O/W)/O型

微乳液:是指一种液体以粒径在10-100nm的液珠分散

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透明和半透明的分散

体系。

泡沫,是气体分散在液体或熔融固体中形成的热力学不稳定粗

分散物系。

消泡包括破泡和抑泡两种

化学方法:消泡剂

物理方法:搅动、加热或冷却,离心,超声波处理等

吸附铺展在液膜上使液膜局部表面张力降低,导致膜变薄

增溶方式:胶束内核增溶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方式表) 胶束表面的吸附增溶聚氧乙烯链间的增溶

洗涤作用包括两个基本作用:一是降低污垢与基质的结合力二是有防止污垢再沉积的能力柔软平滑性

作用机理:纤维在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油剂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端排列在纤维的表面,亲油端朝向空气,纤维表面具有一层油膜,从而产生柔软平滑作用。

抗静电性

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原理在于:

疏水端吸附在材料表面,亲水端朝向空气。亲水性膜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好像物体表面多了一层水层,产生的静电易于传递到大气中,从而降低了物体表面的电荷。

杀菌性,机理:与蛋白质发生作用具有杀菌作用,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憎水基朝外定向排列的致密单分子层,组织营养和水分进入菌体,影响微生物正常代谢,从而死亡。

缓蚀和防锈作用机理: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定向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亲油基朝外的膜层,将水和其他腐蚀性介质隔绝在外。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将一些腐蚀性介质包容到胶束内部,使其不能与金属表面接触,也起到缓蚀作用。

胶束(micelles):当溶液内表面活性剂分子数目不断增

加时,其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亲水部分向着

水,几十个或更多分子缔合在一起形成缔合的粒子,称为

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C < CMC

分子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表面张力迅速降低

C =CMC

溶液表面定向排列已经饱和,表面张力达到最小值。开始形成小胶束

C > CMC

溶液中的分子的憎水基相互吸引,分子自发聚集,形成球状、层状胶束,将憎水基埋在胶束内部

CMC越小表示该表面活性剂的活性越大。

影响CMC的因素

(1)亲水基的类型

(2)疏水基团(碳氢链)的长度

(3)化学组成:碳氢链的分支

极性基团的位置

碳氢链上的取代基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是表示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HLB值愈大,亲水性愈强;HLB值愈小,亲油性愈强。

数值范围:HLB值范围为1~40,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值范围为1~20。

克拉夫脱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特性常数

临界溶解温度,也称克拉夫脱点

浊点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特性常数。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使溶液变浊,称此开始变浊时的温度就称为浊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应在浊点以下使用。

特种表面活性剂

含氟表面活性剂是指碳氢链中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后形成的碳基链或氧杂碳氟链表面活性剂

“三高二憎”:高表面活性、高热稳定性、高化学惰性;同时具有憎水、憎油性。

防水、防油防污处理剂。

洗涤助剂有以下的一些作用

(1)增强表面活性,增加污垢的分散、乳化、增溶,防止污垢再沉积。

(2)软化硬水,防止表面活性剂水解,提高洗涤液碱性,并有碱性缓冲作用。(3)改善泡沫性能,增加物料溶解度,提高产品黏度

(4)降低皮肤的刺激性,并对纺织品起柔软、抑菌、杀菌、抗静电、整饰等作用。

(5)改善产品外观,赋予产品美观的色彩和优雅的香气,从而使消费者喜爱选用,提高商品的商业价值

胶黏剂又称黏合剂,简称胶(bonding agent/adhesive),

是使同种或不同种的固体材料粘接在一起的物质。

胶黏剂的组成

(1)胶黏剂的基料

①起主要作用

②基本条件:良好润湿性能;优良综合力学性能

③一般是固体或黏稠的液体

④品种多:聚合物类、橡胶类、无机物三大类

(2)辅助材料,

按基料分类

有机胶黏剂,天然胶合成胶

无机胶黏剂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硼酸盐、金属氧化物

按用途分类:结构胶,非结构胶,特种胶,密封胶

粘接机理

1)机械理论认为粘接力是由于胶黏剂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缝隙或凹陷处,经固化后产生啮合连接。缺点:机械结合理论不能解释胶粘剂对非多孔性表面的粘合。

2)吸附理论由Mclaren提出的,他认为形成胶接的过程有两个阶段:迁移吸附。

当两理想平面相距1nm,物理吸附的范德华力吸引力可达10-100MPa;0.3~0.4nm,可达100-1000MPa。

3扩散理论胶黏剂与被粘材料接触时,其分子互相扩散,在界面发生互溶,导致界面的消失和过渡层的产生,两聚合物的胶结是在过渡层中进行的

4静电理论苏联学者根据在暗室中胶粘剂层从被粘物表面高速剥离时的放电现象,提出胶粘剂与被粘物之间存在双电层,粘附力主要由双电层的静电引力所引起。

缺点:

?无法解释用炭黑作填料的胶粘剂及导电胶的胶接现象

?无法解释由两种以上互溶高聚物构成的胶接体系的胶接现象

5)化学键理论认为粘合剂与被粘合物之间除存在范德华力外,有时还可形成化学键。化学键的键能比分子间的作用大的多,形成较多的化学键对提高胶接强度和改善耐久性都具有重要意义。缺点:无法解释不发生化学反应的胶接现象。

天然胶黏剂按来源分为植物胶、动物胶和矿物胶。天然胶粘剂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多数是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无毒或低毒。

通过改性,提高天然胶粘剂的耐水性;

充分利用造纸业副产的木质素来制造胶粘剂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生物等原科资源。

热塑性胶黏剂具有受热软化、冷却硬化的性能,重复加热、冷却仍能保持这种性能

树脂,乙烯树脂类,聚醋酸乙烯乳液胶黏剂,聚乙烯醇胶黏剂,聚乙烯醇缩醛胶黏剂

乙烯酸树脂类聚醋酸乙烯乳液胶黏剂聚乙烯醇胶黏剂聚乙烯醇缩醛胶黏剂

丙烯酸树脂类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溶于溶剂中而成主要用于有机玻璃的粘接

乳液型:通过乳化剂将丙烯酸酯与其他单体(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醋酸乙烯、苯乙烯)经乳液共聚而成。

特点:耐老化性、耐水性好,耐皂洗、耐磨、胶膜柔软;主要用于织物方面,如无纺布用、静电植绒等;还可用于建筑方面作装饰用胶粘剂和密封剂。

氰基丙烯酸酯型:氰基乙酸酯与甲醛加成缩合反应,然后

加热裂解。即常用的501、502、504等胶.瞬时固化

固化机理:

氨基和酯基具有很强的吸电子性,使α位C带有部分负电荷,在

水或弱碱的催化作用下,易进行阴离子聚合而完成固化。

?杂环高分子类

种类:聚苯并咪唑、聚酰亚胺、聚苯硫醚等。

特点:耐高温、耐辐射的高温黏合剂;多用于飞机制造和宇航工业中金属、陶瓷等的粘接。

?氟树脂类

种类: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偏氟乙烯等

特点:耐热、耐阻燃性、表面能低,粘接难粘接的材料,如含氟塑料与金属的粘接。

热固性胶黏剂加热后产生化学变化,逐渐硬化成型,再受热也不软化,也不能溶解?酚醛树脂类由酚类与甲醛在酸或碱催化剂存在下缩聚而成。

?酚醛树脂类未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主要用于木材、层压板、泡沫塑料等的接?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提高粘接强度和耐热性)

酚醛树脂类特点,

①粘接力强、刚性大、耐热性高;

②耐老化、耐水、耐化学介质性能好;

③脆性大、剥离强度低、胶层颜色深;

④含有游离苯酚和甲醛,有毒性。

环氧树脂胶黏剂

?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平均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环氧基而分子量不高的聚合物。

?环氧树脂胶可胶粘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俗称“万能胶”。

?环氧树脂种类很多,但最常用的还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

?环氧当量:指一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质量,g/eq.

?环氧值:100g环氧树脂中含有环氧基的当量数,eq/100g.

其值越大,分子量越小,树脂的黏度越低。

?一般用于粘接金属、陶瓷、玻璃、石材、竹木等;

?对未经处理的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无粘接性;

?对橡胶、皮革、织物等软材质的粘接力很差。

橡胶类胶黏剂以橡胶或弹性体为基料,配以助剂、溶剂而成的一大类胶黏剂。

氯丁橡胶(聚氯丁二烯):以2-氯-1.3-丁二烯为主要原料经乳液聚合制备的一种弹性体。

氯丁胶黏剂:由氯丁橡胶与硫化剂、促进剂、防老剂、溶剂等组成。

丁腈胶:耐油性、耐水性最好,有良好的耐热、耐磨;耐老化及耐介质性。

丁基胶:密封性特优,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老化、耐酸碱、氧、臭氧及化学介质。

聚异丁烯胶:有透明、耐老化、耐氧化、耐低温和优良电绝缘性,能粘聚乙烯、聚丙烯等难粘材料。

不饱和聚酯胶黏剂由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等组成。

?压敏胶略施压力即可瞬时粘接的一种胶黏剂,天然橡

?胶类,树脂类

分类:橡胶型(如天然橡胶、聚异丁烯、丁基橡胶等为基料)

树脂型(如丙烯酸酯、硅树脂或硅橡胶等为基料)

特点:这种胶都是先涂于塑料薄膜、织物、纸张或金属箔上,做成胶带或胶膜。可多次重复使用,有一定剥离强度,不污染被粘物表面,无毒、安全、易贮运,但耐久性、耐热性较差。

结构压敏胶黏剂,底涂剂,基材,隔离剂

性能被粘物表面胶黏剂层基材

涂料概述

定义:一种涂覆在物体表面,能形成坚韧涂膜,起到保护、装饰、标志和其他特殊功能的一类材料的总称。

①涂料用途保护作用

②装饰作用

③色彩标志作用

④特殊功能作用

组成,成膜物质,溶剂,颜料,助剂,,

助剂,

①流平剂:改善涂层的平整性,包括防缩孔、防橘皮及流挂等现象。

②增稠剂(触变剂):使黏度增加,防止涂料在储存过程中颜料的聚集、沉淀及流挂

现象的发生。

③颜料分散剂:润湿分散剂。

④颜料分散剂:润湿分散剂。

⑤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⑥催干剂:有机金属皂化合物

⑦固化剂:使线形树脂发生交联,使结构复杂立体化

⑧稳定剂:能吸收紫外线的化合物。

涂料的分类与命名

根据成膜物质、形态、用途、涂装方法来分类:

按施工方法分类

▲刷用漆、喷漆、烘漆、电泳漆等。

▲按涂料作用分类防锈漆、防火漆、耐高温漆等。

▲按用途分类建筑涂料、工业涂料、通用涂料

命名,全名= 颜料或颜色名称+成膜物质名称+基本名称

?涂料型号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成膜物质一般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第二部分是基本名称,用两位数字表示;

第三部分是序号,表示同类品种间的组成、配比或用途的不同。

功能涂料

涂料除有保护装饰功能外,还要满足各种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要求功能,这类涂料称为“特种功能涂料”。

特种功能涂料在特定条件下显示热、声、光、电磁、机械、生化、屏蔽等方面一种或几种以上的特殊功能。

电、磁功能涂料包括电气绝缘涂料、导电性涂料、磁性涂料等。

热功能涂料包括耐高温涂料、防火涂料、温控涂料、隔热涂料等。

机械功能涂料包括防碎裂涂料、润滑涂料、可剥涂料、阻尼涂料(隔音防震涂料)、弹性涂料

光学功能涂料包括发光涂料、荧光涂料、反光涂料、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料、各种特殊用途的光敏涂料、伪装涂料、光刻涂料等。

界面功能涂料包括防雾涂料、防水涂料、防结冰涂料、防雪涂料、防粘纸涂料等。生物功能涂料包括防菌涂料、防污涂料、灭蝇涂料、牙科涂料等。

防火涂料

火焰和由他引起的高温可以使木材、塑料等化为灰烬,使钢材等失去强度而弯曲变形,使混凝土碎裂,玻璃熔化,给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防火涂料除具有涂料的一般性能,即装饰性能和保护性能外,还有两个主要的性能 1.涂料本身具有不燃烧或难燃烧性,即能防止被焰火点燃。2涂料能阻止底材燃烧或对其燃烧的蔓延有阻滞作用

防火涂料防火的基本原理

1.用难燃或不燃的涂料将可燃物封闭起来,避免与空气接触。

2.必须隔绝对被保护物体的任何形式的热量传播,如形成膨胀隔热层,或利用高导热和高反射性能的涂层排除热量或利用吸热的化学反应抵消外部热源的作用。

示温涂料是指当涂层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发生颜色的变化或其他现象变化来指示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涂料,也称变色涂料、热敏涂料。

主要用于飞机发动机、武器、工业特殊设备等。

示温涂料的主要用途

1.特别适宜在连续运转件和复杂结构物件进行测温,这些部件往往是温度计,毫伏计难以测温或不可能测温的(高温时)。

2.适宜测量物体大表面积的温度分布又可同时测量许多元件部位的温度

3.是一种很好的报警材料,例如化工反应釜,石油裂解釜等的超温报警。

4.低温可逆示温涂料广泛应用于民用方面,有着很好的装饰美化和示警作用。

染料:能使其它物质获得鲜明、均匀、坚牢色泽的有色有机化合物。

染料的命名:

三段命名法:冠称—色称—词尾

?冠称:表示染料的应用类别和性质,又称属名。

?色称:表示染料的基本色泽名称。

词尾:也称尾注,表示染料的性能、色光、形态和用途,词尾常用字母表示。

按分子结构分类:

?偶氮染料(单偶氮,双偶氮,多偶氮),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

?硝基及亚硝基类:分子中含有硝基或亚硝基的一类染料,如下是黄色酸性染料。

?靛族染料:含共轭烯酮体系的靛族和硫靛母体结构的不溶性还原染料

?硫化染料:某些芳香族化合物与硫或多硫化钠相互反应而生成的本身不溶于水的产物,分子中含有-S-结构或多硫结构。

?芳甲烷类染料:一个碳原子上连有几个芳基结构的染料

?蒽醌染料:(蒽醌结构或多环酮)

按染料的应用分类

?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还原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硫化染料,冰染染料,阳离子染料等,功能染料

蛋白纤维用染料

蛋白纤维:包括羊毛、皮革、丝绸等。包含α-氨基酸单元RCH(NH)2COOH的长链,结构中含有游离的-COOH、-NH2等。

可用于蛋白纤维染色的主要有: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

(1)酸性染料

概念:又称阴离子染料,大多数含有磺酸基团。少数含

羧基。能与蛋白质纤维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结合,在酸性、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适用。应用:用于羊毛、蚕丝、棉纶等染色,也可用于皮革,纸张等方面。

碱性染料

概念:在水溶液中电离呈有色的阳离子,通过离子键使带

酸性基的纤维染色,多为季铵盐型。可与纤维分子上的羧基成盐

纤维素纤维用染料

可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的主要有:直接染料、冰染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活性染料等合成纤维:尼龙、棉纶、聚酯纤维等高分子聚合物。

结构中无活性基团,具有显著的憎水性。

可用于合成纤维染色的主要有: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等。

分散染料,①特征:分子中不含水溶性基团的非离子型染料,染色

时用分散剂将染料分散成细微的分散状颗粒而对纤维染色。

②染色对象:涤纶聚酯,醋酯纤维。主要用于涤纶、锦纶等合纤。

?功能染料(Functional Dyes)亦称专用染料(Special Dyes), 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特殊专用性的染料,这种特殊的功能通常都与近代高新技术领域关联的光、电、热、化学、生化等性质相关。

?用量少、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功能性染料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液晶显示、热敏压敏记录、光盘记录、光催化、光化学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一般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功能基团与聚合物骨架相结合的过程。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①功能单体聚合或缩聚反应;

②高分子的功能化反应;

③与功能材料复合。

即加成聚合反应,凡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或环状低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剂、引发剂等外加条件作用下,同种单体间相互加成形成新的共价键相连大分子的反应就是加聚反应

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缩合并产生小分子副产物(水、醇、氨、卤化氢等)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

2②高分子的功能化反应利用化学反应将活性功能基引入聚合物骨架。

可选材料的特点

①价格低廉的通用材料;

②较容易地接上功能性基团;

③来源丰富;

④具有机械、热、化学稳定性;

3③与功能材料复合通过在高分子加工过程中引入小分子化合物或其他添加剂而使分子具有某些特殊功能性质。

?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分离法: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

进行分离的方法。

?无机离子交换剂:由天然的(粘土、沸石类矿物)和合成的合成沸石、分子筛、

等化合物构成。

?有机离子交换剂:人工合成的带有离子交换功能团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中应用

最为广泛的是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带有功能基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由不溶性的三维空间网状骨架、连接在骨架上的功能基团和功能基团上带有相反电荷的可交换离子三部分构成。

结构

固体球形颗粒,多孔网状结构;不溶于水;具有离子交换特性的有机高分子聚电解质。应用,

①硬水软化

②②铀等贵金属的提取不同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不同,络离子在树脂上

的吸附能力不同。加入络合剂,提高选择性,改善分离

高分子分离膜

1)膜分离

所谓的膜,是指在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相之间有

一层薄的凝聚相,它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并

能使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

膜的特性:

◆不管膜多薄, 它必须有两个界面。这两个界面分别与两侧

的流体相接触;

◆膜传质有选择透过性,它可以使流体相中的一种或几种

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其它物质透过。

?离子交换膜是具有反复离子交换基团的膜状树脂,在聚合物链上连接有离子交换基

团,带有电荷,能形成固定电场。

?固定电场的存在使膜能选择性透过不同电荷的离子。

微滤(MF)溶剂、盐类、大分子>50nm细微颗粒和超大分子悬浮物分离、制药行业无菌理等超滤(UF) 5nm~100nm细微颗粒和大分子浓缩、分级、大分子溶液的净化等

反渗透(RO)和纳滤膜

浓溶液侧施加压力,大于渗透压时,迫使浓溶液中溶剂反向渗透至稀溶液一侧

纳滤膜:渗透过程中截留大于95%的1~2nm小分子的膜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

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质或人工

合成物质。

食品强化剂: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

有机波谱分析知识点

有机波谱分析知识点

名词解析 发色团(chromophoric groups):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它们能产生π→π*和n→π*跃迁从而你呢个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吸收。 助色团(auxochrome):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不吸收辐射,但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并增强其强度的基团,如羟基、胺基和卤素等。 红移(red shift):由于化合物结构发生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及溶剂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蓝移(blue shift):化合物结构改变时,或受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减弱的作用。 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 指纹区(fingerprint region):红外光谱上的低频区通常称指纹区。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反映化合物结构上的细微结构差异。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但该区中各种官能团的特征频率不具有鲜明的特征性。 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又称离域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一些极性共价键,随着取代基电负性不同,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引起键的振动谱带位移,称为诱导效应。 核磁共振: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只有当把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并满足一定外在条件时才能产生。 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其相对距离称为化学位移。 弛豫:通过无辐射的释放能量的途径核由高能态向低能态的过程。 分子离子:有机质谱分析中,化合物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 基峰:质谱图中表现为最高丰度离子的峰。 自旋偶合:是磁性核与邻近磁性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成键电子间接传递的,不影响磁性核的化学位移。 麦氏重排(McLafferty rearrangement):具有不饱和官能团 C=X(X为O、S、N、C等)及其γ-H原子结构的化合物,γ-H原子可以通过六元环空间排列的过渡态,向缺电子(C=X+ )的部位转移,发生γ-H的断裂,同时伴随 C=X的β键断裂,这种断裂称为麦氏重排。 自旋偶合:是磁性核与邻近磁性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成键电子间接传递的,不影响磁性核的化学位移。 自旋裂分:因自旋偶合而引起的谱线增多现象称为自旋裂分。 1.紫外光谱的应用 (1).主要用于判断结构中的共轭系统、结构骨架(如香豆素、黄酮等) (2).确定未知化合物是否含有与某一已知化合物相同的共轭体系。 (3).可以确定未知结构中的共轭结构单元。 (4).确定构型或构象 (5).测定互变异构现象 2.分析紫外光谱的几个经验规律 (1).在200~800nm区间无吸收峰,结构无共轭双键。

产品使用说明书

系统简介与操作说明书 系统的基本构成 该系统由弱电控制强电的方式配合相应传感器和软件实现智能化控制系统,系统结构由输出模组、输入模组、控制软件、云端服务、四部分为一体的智能化控制系统。 输出模组: 输出模组是控制各类设备的电源,控制了设备的电源就控制了设备的工作状态,通过设备的信号输入端接受传感器和相关软件的数据就改变了设备的运行模式,完成智能运行,该模组可支持工业智能化控制、农业智能化控制、建筑智能化控制、家居智能化控制等领域。如:工业电机和设备、农业浇灌和设备、家居设备的的空调、热水器、地暖、新风机、洗衣机、灯光照明、环境调光、家电集成、窗帘电机、车库电机等其他设备,模组提供了共计32路接口输出。 1、8路30A大电流输出口,可支持220V/6kw以下的设备负载,如空调、热水器、功率电机等。 2、8路16A可控硅调压输出,可支持220V/3kw以下的调压调速设备负载,如车库电机、推窗电机、窗帘电机、灯具、等及其他设备。 3、16路16A+16A双触点并联输出口,可支持220V/5kw以下的设备负载,如室内灯光、环境灯光、家用电器、等及其他设备。 4、提供12/24V清洁电源接口,系统支持直流供电、如:常规照明、视频监控、安全报警、门禁对讲、网络供电、可实现持续供电,断电不断网。 5、提供3+1供电接口为模组供电(主电源+辅助电源+直流电源),保证设备长期可靠待机。 6、提供16路过流保护,为设备安全提供保障。

输入模组: 输入模组是系统的心脏,包含控制输出、手动控制输入、自动控制输入、传感器输入、工业控制信号输入、视频监控信号输入、报警信号输入、门禁信号输入、红外线信号输入、射频信号输入、网络输入、总线控制输入等。 1、控制输出接口:连接输出模组,将系统的工作状态传递给输出模组,驱动继电器完成动作。 手动输入接口:提供32进32出的手动控制接口,输入输出对应控制输出,自适应传统的各类型控制面板(翘板开关、轻触开关),可操作系统的开、关、调光、调速等的模式转换等功能,与系统控制APP全兼容,控制状态同步显示,即使系统的核心芯片因某种原因出现故障,也不影响系统的基本功能使用。 2、自动控制输入:自动控制是通过传感器接收到控制信号或事先预定的任务去自动完成控制,如:红外报警、火警、煤气泄漏、甲醛超标、PM2.5、温度、湿度、门禁、车辆进出、定时等。 3、传感器输入接口:输入模组提供了8个模拟传感器兼容接口,输入端接到传感器的控制信号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去执行远端APP或本地报警、同时根据需要打开输出模组对应的端口,完成智能控制。如:智能恒温、智能除湿、智能除甲醛、智能灭火、智能断气、智能断水、智能新风、智能报警、智能开门、定时控制等。 4、工业控制信号输入接口:输入模组提供了两组RS232接口和一组RS485控制接口,两组RS232接口可扩展32路独立控制端口,可同时控制32台不同型号的工业设备,控制代码通过学习或手动输入即可控制,如:舞台灯光设备、多功能会议设备、音视频矩阵转换设备、专用功放、等。RS485控制接口兼容常规的RS485协议设备,在系统中默认DMX512控制协议,支持效果灯光控制台,为室内/室外环境提供专业的效果灯光。如影音室效果灯光、卡拉OK效果灯光、环境效果灯光等。 5、视频监控信号输入:视频监控信号是通过网络接口进入主机芯片处理,可实现远端APP监视、移动侦测报警、查询、录像、对讲、控制、支持本地录像、查询、对讲等。 报警信号输入接口:报警信号是接8个I/O信号接口,主机自带8个传感器输入接口,最多

传播学概论重点 最新郭庆光版 期末考试版

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1、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1、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信息成为与物资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②特点: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4、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 5W模式中五个要素后来还扩展为传播学的五个重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4、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①(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 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③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5、人内传播的定义和性质特点 ①定义: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也称内向传播、自我传播、自在传播。 ②性质特点:a.过程不孤立,与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保持衔接关系;b.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c.对外部世界积极能动的反映,不是消极反映;d.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5、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5、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①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的统一。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

网络传播概论-最终版本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1、信息图表:将信息数据等可视化的一种方式。(含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 表)。(新闻信息图表: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与直观性。) 2、网络新闻专题: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 续报道的形式。 3、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 服务、企业公关等活动。 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也可以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6、微博:也称为微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在微博平台上发表简短的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即时地传送给关注自己的那些对象。尽管它常常被拿来与博客相比,但微博不是博客的一种简单延伸,它把即时通信、SNS和博客等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在人际交流与公共信息传播方面形成了综合优势。 7、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百度)从微观来看,该“网络社会”是从原现实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分离与统一的新的现实社会。从宏观视之,它是由人们的交往实践主体与主体通过网络这一中介客体构成的一个相互交错或平行的交往大系统,是现代世界交往、互动联系的媒介,是交往实践全球化的共在结构。 8、网络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9、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问答: 一、网络新闻报道单元 是对日常稿件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常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手段等共同组成一个小的集合,通过他们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与新闻专题相比它的规模要小得多,且针对的是各种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日常报道,而不一定是重大报道题材。 作用:(1)克服新闻碎片化现象;(2)体现网络媒体竞争力; 特点:(1)以某一稿件为主干,其他稿件为其服务、报道线索明确;

波谱分析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色基、助色基、红移现象、蓝移现象、增色效应、减色效应、官能团吸收峰、(n+1规则)、偶合常数、基频峰、亚稳离子、自旋—自旋偶合? 二、问答题: 1、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经典方法? 2、有机分子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 4、紫外谱图提供的结构信息有哪些? 5、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 6、影响IR谱峰位置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之。 7、IR谱图解析的基本步骤? 8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之。 9、NMR谱图可以向我们提供关于有机分子结构的哪些信息? 10、NMR谱图解析的基本步骤? 11、波谱综合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 12、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3、影响离子断裂的因素有哪些? 14、解析红外谱图应注意哪些事项? 15、化学位移是如何产生的? 三、波谱解析: 1.分子式为C6H14,红外光谱如下,试推其结构。 2.分子式为C8H7N,红外光谱如下,试推其结构。

1.2 (三重峰 3H ) 3300, 3010,1500,1600,730,690cm-14.分子式为 C 10H 14S ,红外光谱如下,试推其结构。 5、C 3H 6O 2 IR 匕1 NMR 3000cm-1 11.3 (单峰 1H ) 1700cm-1 2.3 (四重峰 2H ) 6、C 7H 8O IR

NMR 7.2 (多重峰5H) 4.5 (单峰 2H) 3.7 (宽峰1H) 7、根据下列谱图决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解析谱图。 淒徳ecu 800 625 心71.T 尬 $;血瓶 KQ- 20QD 1^(10 W 14QQ D. 6 1-577^克洱左 loo ?Jb的野髯 乙靜中 20 腑loo m B7 L4Q J60 ISO W 左。240 i ]=4

产品规划说明书模板

产品规划说明书20XX年1月2日

目录 变动历史 (1) 1引言 (2) 1.1本文目的 (2) 1.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2产品概况 (2) 2.1产品名称 (2) 2.2产品目标 (2) 2.3产品营销模式 (3) 2.4产品收费模式 (3) 2.5产品目标客户、市场定位 (3) 2.6产品优势和卖点 (3) 2.7产品的中止(Phase-Out)[这部分内容不一定有] (3) 3产品发展规划 (4) 3.1产品规划总图 (4) 3.2产品路标规划 (4) 4当前版本产品规划 (4) 4.1实现的目标 (4) 4.2产品系统构成及各自作用 (4) 4.3产品公共管理部分规划 (4) 4.4与公司其他产品关联关系 (5) 4.5产品功能列表 (5)

4.6产品安装、部署和升级方式 (5) 4.7产品性能规划 (5) 4.8其他 (5) 5参考文献 (6)

变动历史 修改者日期变动内容变动原因

1引言 1.1本文目的 本文是产品规划期间最重要的工作成果之一。通过对本文的评审,将决定本产品的 发展方向和生命周期。 本文的评审对象是:产品委员会 本文的预期读者包括:产品委员会、开发部门、UI部门、测试部门、运营部门、商务部门、市场部门。 1.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定义系统或产品中涉及的重要术语,为读者在阅读文档时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序号术语或缩略语说明性定义 1 DRP 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分销资源计划 2 2产品概况 [这里提供该产品整体介绍,进行概括性综述。]

2.1产品名称 [这里确定出既定产品的命名。] 2.2产品目标 [说明产品研发的意图以及最终希望实现的目标。] 2.3产品营销模式 [说明产品运营和销售的模式,是否沿用以往营销模式。] 2.4产品收费模式 [根据产品特点提供建议。] 2.5产品目标客户、市场定位 [经过市场细分后,得到的产品的市场定义和想要销售的对象群体。] 2.6产品优势和卖点 [要突出我们产品的优势在哪里,根据产品特点提炼出几条卖点,可以从功能、性能或服务上考虑。] 2.7产品的中止(Phase-Out) [这部分内容不一定有] [如果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需求饱和或者已经被其他新技术取代,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提前做出反应应对变化,可以进行终止该产品的工作。终止产品是个非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 信息焦虑:当人们不理解信息时,不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时或者知道到哪里找却不能对其访问时都会产生焦虑,这就是信息焦虑。 2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3 网络媒体:借助于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移动电话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 广义:借助于互联网发布信息和进行信息服务的站点。 狭义:我们认为只有在互联网上主要从事新闻信息的选择,编辑,登载,和链接等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才能被认为是网络媒体。 5 公民新闻:又称参与式新闻,指大众传媒以组织者、行动者的身份参与社区事物,倾听市民心声,寻找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发起的讨论,以各种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同时进行高强度,大规模地报道,争取对社会各界产生最大程度的影响,以实现某个良好愿望或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媒体行为。 6网络广告:从广义上讲,一切基于网络技术的传播信息方法与过程都是网络广告。从狭义上讲,网络广告是基于计算机操作,通过国际互联网发布的电子广告。 7虚拟社区:又称网络社区,指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求的人组成,成员可以分布于各地,以知趣认同的形式作在线聚合的网络共同体。(核心功能: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通讯等)8博客: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的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V)撰写博客文章的行为,其他人可以感受到博客门的行为价值。 (N)具有博客行为的人群,他们将其生活与网络相结合,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生活,并通过网络社区实现其价值。 9、网络隐私:是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领域与个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包括第三人不得随意转载、下载、传播所知晓他人的隐私,恶意诽谤他人等。 10、网络伦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显示出得新型道德关系,表现为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对人和多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 13、中国网络媒体:依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授权和认定,在

有机波谱分析知识点

名词解析 发色团(chromophoric groups):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它们能产生π→π*和n→π*跃迁从而你呢个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吸收。 助色团(auxochrome):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不吸收辐射,但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并增强其强度的基团,如羟基、胺基和卤素等。 红移(red shift):由于化合物结构发生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及溶剂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蓝移(blue shift):化合物结构改变时,或受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减弱的作用。 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 指纹区(fingerprint region):红外光谱上的低频区通常称指纹区。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反映化合物结构上的细微结构差异。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但该区中各种官能团的特征频率不具有鲜明的特征性。 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又称离域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一些极性共价键,随着取代基电负性不同,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引起键的振动谱带位移,称为诱导效应。 核磁共振: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只有当把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并满足一定外在条件时才能产生。 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其相对距离称为化学位移。 弛豫:通过无辐射的释放能量的途径核由高能态向低能态的过程。 分子离子:有机质谱分析中,化合物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 基峰:质谱图中表现为最高丰度离子的峰。 自旋偶合:是磁性核与邻近磁性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成键电子间接传递的,不影响磁性核的化学位移。 麦氏重排(McLafferty rearrangement):具有不饱和官能团 C=X(X为O、S、N、C 等)及其γ-H原子结构的化合物,γ-H原子可以通过六元环空间排列的过渡态,向缺电子(C=X+ )的部位转移,发生γ-H的断裂,同时伴随 C=X的β键断裂,这种断裂称为麦氏重排。 自旋偶合:是磁性核与邻近磁性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成键电子间接传递的,不影响磁性核的化学位移。 自旋裂分:因自旋偶合而引起的谱线增多现象称为自旋裂分。 1.紫外光谱的应用 (1).主要用于判断结构中的共轭系统、结构骨架(如香豆素、黄酮等) (2).确定未知化合物是否含有与某一已知化合物相同的共轭体系。 (3).可以确定未知结构中的共轭结构单元。 (4).确定构型或构象 (5).测定互变异构现象 2.分析紫外光谱的几个经验规律 (1).在200~800nm区间无吸收峰,结构无共轭双键。 (2).220~250nm,强吸收(εmax在104~2?104之间),有共轭不饱和键(共轭二烯,α,β-不饱和醛、酮)

产品说明书和用户文档集撰写要求概论

附件4:产品说明的提交要求 说明:红字条款可根据软件产品实际情况进行剪裁,黑字条款为标准要求必须说明的项目。斜体字是对国家标准条款的解读或举例,仅供使用者参考。 一、产品说明: 【定义】 陈述软件各种性质的文档,目的是帮助潜在的需方在采购前对该软件进行适用性评价。 解读:产品说明为供方在进行产品销售时对产品性质的宣传资料,目的是让采购方获得产品概况,判断该产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进而决定是否采购该产品。 【要求】 产品说明对于需求方是可用的,包含潜在需方所需的信息,信息内容应排除内部的不一致,且与用户文档集和软件实际情况一致,产品说明的内容应该是可以验证或测试的,产品说明应有唯一性标识,当产品说明内容超出一页文档时,要有封面和目录,方便使用者进行内容查找。 【内容】 1、软件产品应以其名称、版本和日期指称; 解读:软件产品要用名称+版本或名称+日期命名。 例如: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软件V1.0或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软件2011。 2、产品说明应显示唯一的标识; 解读:产品说明在封面或卡片的显著位置显示唯一的产品标识。 例如: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软件V1.0产品说明。 3、产品说明应包含供方和至少一家销售商(当适用时)电子商务销售商或分销商的名称和地址(邮政的或网络的)。 解读:产品说明在封面或卡片的显著位置显示供方和销售商信息一般包括名称和地址,且供方和销售商可以为同一企业或个人。 4、产品说明应标识该软件能够完成的预期的工作任务和服务; 解读:此项描述软件的销售方向,适用的行业,潜在的客户群,概要介绍软件的用途。

例如:本软件为水务行业管理软件,适用于各供水公司、净水厂、水污染处理企业、政府水资源行业管理部门,可完成水资源相关业务的管理及实施对水资源处理装置的动态监控和实时处理。 5、供方想要声称软件产品符合由法律或行政机构界定的要求时,产品说明应标识出这些法律或行政机构界定的要求的需求文档; 解读:供方为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强产品竞争力,更好的销售其软件产品,可表明其产品符合法律或行政机构界定的要求。但必须将符合的内容在产品说明中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本软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475-2010水利信息公用数据元标准,该标准的详细信息参见附录一 6、产品说明应以适当的引用文档指名产品在何处依赖于特定软件和(或)硬件;解读:当产品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依赖于特定的软件和(或)硬件才能实现其生成的产品性质时,要对这些特定的软件和(或)硬件进行描述,以便采购方在采购产品时能够合理评价采购成本。 例如:本软件在对水资源处理装置进行远程动态监控及实时处理时如传输距离超过50米需要信号放大器或无线信号发射器与无线信号接收器 7、产品说明引证已知的对其他软件的用户可调用的接口时,应标识出这些接口或软件; 解读:如果软件再使用过程中需要调用其他软件许可的接口时,应说明这些接口或软件从而使采购方在选择该产品时,明确还需购买其他接口许可或软件。 例如:本软件运行时需要调用水资源信息实时处理业务系统V1.0 8、产品说明应指明产品期望在单一系统上供多个并发最终用户使用或供一个最终用户使用,并且应说明在所要求的系统的所陈述的性能级别上可行的最大并发最终用户数; 例如:当软件支持并发时,此处可进行如下类似描述:本软件在单一系统上可供多个并发最终用户使用,在服务器主频大于3.0GHZ、内存大于2GB、响应时间小于5秒的情况下最大100并发最终用户。 当软件不支持并发时,此处可进行如下类似描述:本软件在单一系统上只供一个最终用户使用,不支持并发操作。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它是一套协议的结合,用于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通俗的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搜索引擎: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技术,分为网络蜘蛛型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和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分类目录)。谷歌、百度是前者的代表,雅虎是后者的代表。 社会化搜索:通过整合用户力量,来补充及其搜索的不足。人肉搜索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化搜索。社会化搜索引擎主要指基于人们的社交网络、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搜索的技术。 Web2.0:指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交互的技术,网络不仅是“可读”的,也变得“可写”,整体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相比Web1.0,Web2.0具有强烈的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与此相关的技术有RSS、博客、维基、SNS、微博、微信等。Web2.0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这既指网站内容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Web2.0的指向试图将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Web2.0的应用还是一种社会纽带,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也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自媒体:在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环境下,不从属于专业媒体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各种网络手段进行自主的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UGC(UCC):用户生成内容,不仅可以使信息生产的成本转移到用户,从而减轻网站的负担,而且用户生产的内容更具个性化,更能满足常委需求。同时它也有助于用户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更容易产生黏着力。 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主要特征有内容生产与社会相结合;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社会化媒体常常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化”意味着依赖于人们关系的集成,要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基础上产生较大规模的社会聚合。社会化媒体不仅为普通人提供了社交的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它也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社会化媒体也促进了公民新闻和自媒体的繁荣,对专业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与传播格局带来了重大打击。

波谱解析

光谱分析基本定律——Lambert-Beer定律: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Planck方程: 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为电磁波谱(光波谱)。分区依次(短→长)为: γ射线区→X射线区→紫外光区(UV)→可见光区→红外光区(IR)→微波区→射频区(NMR)Franck-Condon原理:①电子跃迁时认为核间距r不变,发生垂直跃迁;②电子能级跃迁时必然同时伴有多种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同理振动能级跃迁时必然同时伴有多种转动能级的变化。 有机波谱的三要素:谱峰的①位臵(定性指标)、②强度(定量指标)和③形状。 【提请注意】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波谱解析》(以下简称“教材”)P.5图1-8不理解的同学,应注意到轨道其中的“+”“-”表示的是波函数的位相,而不是电性!

E总=E0+E平+E转+E振+E电 电子跃迁类型: ①σ→σ*、②n→σ*、③π→π*、④n→π*,其中,后两者对紫外光谱有意义。此外,还包括主要存在于无机物的⑤电荷迁移跃迁和⑥配位场跃迁。 分子和原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称为光谱选律。紫外光谱所遵循的选律包括:①自选旋律和②对称性选律。 影响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主要因素: ①电子跃迁类型; ②发色团(生色团)和助色团; ③π-π共轭、p-π共轭和σ-π超共轭(弱); ④溶剂和介质; 〃规律:溶剂极性增大,n→π*跃迁发生篮移(紫移),π→π*跃迁发生红移。 〃总结:溶剂的选择原则即紫外透明、溶解度好、化学惰性。 〃例子:甲醇、95%乙醇、环己烷、1,4-二氧六环。 【相关概念】等色点:同一化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测得的紫外光谱曲线相交于一点,此即~。 ⑤顺反异构、空间位阻和跨环效应。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强度(εmax)的主要因素: εmax=0.87×1020×P(跃迁几率)×α(发色团的靶面积) 【提请注意】严格地说,跃迁的强度最好是用吸收峰下的面积来测量(如果是以ε对ν作图)! 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称为~。包括:①R带(基团型谱带)、②K带(共轭型谱带)、③B带(苯型谱带)、④乙烯型谱带(E1带、E2带)。 【学习交流】不同文献对苯的吸收带命名不甚一致,有时也把E1带、E2带和B带分别叫做180带、200带和256带。为什么? 紫外光谱中计算λmax的四大经验规则: 基 ①Woodward-Fieser规则Ⅰ(适用于共轭二烯、共轭三烯和共轭四烯); ②Fieser-Kuhns规则(适用于共轭多烯); λmax=114+5M+n(48-1.7n)-16.5R endo-10R exo ③Woodward-Fieser规则Ⅱ(适用于α ,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传播学概论重点

2010年自考《传播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一、简述题: 1、信息的特征? 答:1共享性,2扩散性,3传递性,4扩充性,5浓缩性,6替代性。 2、拉扎斯菲尔德通过对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调查,写出了《人民的选择》,其中提出一系列理论的假说,这些假说都就是什么? 答:《人民的选择》就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在整个竞选过程中间,改变了原来投票意向的人只占8%,大部分人始终没有改变投票意向,也就就是说,大众传播并没有直接左右选民投票意向的力量,它只就是众多的影响因素之一,而且不就是主要因素。 研究者通过这项研究否定了早期魔弹论的效果观,提出了对后来的传播效果乃至整个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理论假说。其中包括: 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人们就选举或其她政治问题作出的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与大众传播,而就是基本取决于人们已有的或迄今所持有的政治态度) 2)选择性接触假说(指受众并不就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就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 3)“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就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就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一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可能产生的三种效果:1强化效果2“结晶”效果3“改变”效果) 3、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有什么区别? 答: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根本差异表现在:前者就是哲学思辨的,后者就是科学实证的。具体地说,批判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卢卡奇的“总体性”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总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之与,总体包含着部分所没有的东西。用总体的眼光审视传播,才能洞察其内在的历史背景与社会联系。传统学派采用的就是实证方法,以“科学性”见长。问卷调查,内容分析,控制实验等研究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根据一项理论假设,去寻找有关的实际数据,然后据此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证明或否定这一理论假设,简单地说,就就是提出命题,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4、问卷调查中提问设计的原则就是什么? 答:合理性,科学性,艺术性。 5、报纸的主要特点就是什么? 答:长处:1信息容量较大2保存信息的能力强3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强;报纸信息容量虽然受到篇幅的限制,但可以通过扩版增张扩大信息容量。报纸就是印刷品,易于保存与查阅。读报的时间,读报的方式都任由读者决定。 短处:1传播信息的速度不如电子传媒,因而新闻的时效性逊于广播电视2传播形式缺乏图声并茂的电视节目的动感,也不如以声传情的广播节目来的新切3读报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限制了读者的范围。 6、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就是什么? 答:传播学虽然与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与新闻学并不存在“血缘”关系,不同之处在于: 1)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新闻学的研究路线就是:实务-历史-理论;传播学的研究路线就是: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

网络传播概论重点概念

网络传播概论 主要概念: 1、计算机网络:若干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且固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被称为一个节点。 2、www:伯纳斯李在1989检提出的技术构想。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互联网中的一种应用方式,主要功能是利用互联网传送超文本信息,即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同时利用超链接将网络中的信息相互连接起来 3、物联网:1999年提出,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也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4、P2P技术:也称对等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每一个节点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信息通信等三面功能。其中每一个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5、云计算:将庞大的计算粗粒任务自动分拆成多个较小的子任务,然后把这些任务分配给多部网络服务器所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利用此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极为复杂的信息处理,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

样效能强大的网络服务。

6、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社交平台以及内容生产与交换的平台。主要两个特征: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反过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接人们彼此关系的纽带。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可以很快从无数信息碎片中将有公共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7、公民新闻:非专业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新闻信息和评论的发布、传播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从总体来看,人们对公民新闻的两点共识是,一是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二是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用。对于公民新闻活动的认识应该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包括新闻采集、发布、整合、传播以及相关的评论和其他活动。 8、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浦尔教授提出。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带来的最终结构就是各种媒体之间界限模糊、功能交叉与产品的融合。既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走向,也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共同趋向。 9、流媒体技术:流式传输,将声音、影像或动画经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进行接续、不间断的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合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者十几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用户在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还会通过服务器继续下载。流式传输技术两种:一是顺序流式传输,另一种是实时流式传输。

波谱分析知识点

波谱分析(spectra analysis) 波谱分析的内涵与外延: 定义:利用特定的仪器,测试化合物的多种特征波谱图,通过分析推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特定的仪器:紫外,红外,核磁,质谱,(X-射线,圆二色谱等) 特征波谱图: 四大谱;X-射线单晶衍射,圆二色谱等 化合物:一般为纯的有机化合物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位置;构象,空间结构 仪器分析(定量),波谱分析(定性) 综合性、交叉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自动化、计算机) 作用:波谱解析理论原理是物理学,主要应用于化学领域(天然产物化学和中药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在药物、化工,石油,食品及其它工业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分析的主要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第一章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UV) 一、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1、波粒二象性光的三要素:波长(λ),速度(c),频率 (v) 电磁波的波动性电磁波的粒子性 光速 c:c=3.0×10^10 cm/s波长λ :电磁波相邻波峰间的距离。用nm,μm,cm,m 等表示频率v:v=c/ λ,用 Hz 表示。 光子具有能量,其能量大小由下式决定: E = hν =hc/λ (式中E为光子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其值为6.624× 10-34j.s ) 2、分子的能量组成(能级图) E 分子= E平+ E转+ E振+E电子 能量大小: E转< E振< E电子 X-射线衍 射 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 微波吸收 谱 核磁共振谱 内层电子 能级跃迁 外层电子分子振动与转动分子转动 电子 自旋 核自旋 X-射线 远紫外 近紫外 可 见 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微波无线电波0.1~1nm 4~200nm 200~400nm 400~800 nm 0.8~2.5 um 25~400um 0.04~25 cm 25~1000cm 紫外光谱 远紫外(4~200nm):又叫真空紫外区 近紫外(200~400nm):又叫石英紫外区,最为常用。 电子跃迁类型的影响 σ→σ*跃迁:150nm左右,真空紫外区 n→σ*跃迁:一般小于200nm 弱吸收,ε约100 π→π*跃迁:160~180nm(孤立双键),>200nm (共轭双键)强吸收,ε约104 n→π*跃迁:200~400nm 弱吸收,ε约100 2.3.表示方法和常用术语 发色团: 广义上讲,是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 狭义上讲,凡具有π电子的基团。 如:c=c, c=o,苯环等芳香族化合物。 助色团:基团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紫外光,但它与一定的发色团相连时,则可使发色团所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同时吸收强度也增加,这些基团称助色团,即有助于光波的吸收。 常见的助色团有-OH, -OR, -NHR, -SH, -Cl, -Br, -I等。 红移:由于取代作用或溶剂效应导致紫外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蓝移:紫外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1 / 29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瞧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就是作为意义与符号、精神内容与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就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就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就是一种行为,也就是一种过程,也就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与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就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的存在就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与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与谐与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与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