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通讯

2012年第1期

(总第4期)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主办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办公室承办2012年1月

目录

项目进展

近地面沙尘暴观测研究填补国内空白

典型湿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获阶段性成果

舞毒蛾综合防控技术取得创新性成果

专题报道

丛生竹利用的新途径-开发高附加值建筑制品

科技前沿

杨树优良无性系有望北移

植物养分平衡的“限制元素稳定性假说”

白腐菌可高效降解木质素

波兰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高效昆虫信息素

1

杨树优良无性系有望北移

中国林科院有关专家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杨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以提高其对低温逆境的抗性。通过调控脂肪酸去饱和酶(FAD2、FAD3)基因的表达水平,改变杨树脂肪酸组成,从而提高杨树的抗寒性。抗寒试验表明,转PtFAD3基因的超量表达转基因系OE-1和OE-2存活率最高,为73.3±5.7%和70±5.7%;转PtFAD2基因的超量表达转基因系F2-100和F2-35存活率其次,为60±5.7%和56.6±3.3 %,非转基因植株存活率为37.6±3.3%;表达降低的转基因系2R-14、2R-31、DR-1和DR-2平均存活率仅为 10±10 %、10±10 %、20±0 %和10±10%。这说明不同类型不饱和脂肪酸在生物抗寒过程中都能起重要作用,而且不饱和度较高的亚麻酸含量对植株抗寒性更为关键。因此利用超表达PtFAD3基因技术提高植物的三烯酸含量来增加杨树抗寒性,将为杨树优良无性系的“北移”提供技术支撑。(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植物养分平衡的“限制元素稳定性假说”

北京大学方精云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日前完成了一项关于中国植物多元素地理格局及其生态驱动机制的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

2

国际著名生态学期刊Ecology Letters上(参见2011年6月22日Online Early View)。该研究首次定量、系统地分析了氮磷钾等11种植物化学元素的计量特征、大尺度地理格局及其生态成因,明确了气候、土壤和植物功能群对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对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植物养分平衡假说—“限制元素稳定性假说”(Stability of Limiting Elements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由于生理和养分平衡的制约,限制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也较为稳定。该假说获得了土壤肥力和全球化肥使用量等多方面数据的支持。(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

白腐菌可高效降解木质素

中科院研究人员日前发现白腐类真菌可在水解木材预处理过程中高效降解木质素,概述和总结了应用白腐真菌预处理的技术原理和应用现状,并在该工艺的技术整合、过程优化、工程放大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与设计。研究认为,白腐类真菌是一类在处理过程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微生物。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决传统手段预处理木质纤维素存在的物理法能耗高、化学法污染环境、生物法效率低下的难题,实现燃料乙醇的廉价、高效和绿色生产。(来源:中国科学报)

波兰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高效昆虫信息素

3

昆虫信息素是生物体为了沟通信息而分泌的一种易挥发的物质,利用信息素灭杀害虫在森林保护中有悠久的历史。波兰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不久前开发出一种灭杀森林害虫的新型高效昆虫信息素,该信息素属于环境友好型,使用费用低廉,在德国德累斯顿和莱比锡等种植大量山毛榉、橡树、白桦、松树、枫树的地区所做的试验结果效果甚佳,新型昆虫信息素与捕捉器一起使用不但能够诱惑常见的侵扰欧洲多年的粉蠹虫,甚至还对同类的一些害虫有显著的作用。(来源:科技部网站)

近地面沙尘暴监测研究填补国内空白

沙尘暴是一种影响范围广、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其观测研究主要靠卫星和地面雷达来完成,但在沙尘暴过程中,卫星和雷达无法监测到近地面沙尘变化情况,近地面就成了沙尘暴监测研究的盲区,而近地面又是影响沙尘暴发生发展的主要区域。日前,由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承担完成的“近地面沙尘暴运动规律及林业防护体系减灾效能研究”(200804031)项目, 经过四年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项目组利用分布于民勤绿洲至沙漠的3座50米高的观测塔,研发出适用于多点位、多层次定位监测沙尘暴和风沙流的仪器5种100

4

多(台)套,首次获得了近地面沙尘暴结构和运动规律的数据,并对沙尘暴沙尘通量、风速、降尘量、气象要素等进行了连续监测,建立了我国首个近地面沙尘暴观测研究数据库,填补了国内低空沙尘暴研究的空白。项目还首次验证了沙尘暴过程中,风速随高度变化符合经典的廓线方程。同时,获得了沙尘水平通量、气溶胶浓度、降尘量以及沙尘粒径在沙漠、绿洲边缘固沙林、绿洲防护林中随高度的变化特征,为我国沙尘暴研究和灾害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分析,民勤绿洲边缘现有农田防护林体系可减少76%沙尘,防风固沙林可减少42%的沙尘,因此,绿洲边缘林业生态防护措施对沙尘暴具有重大的消减作用,也用实例数据验证我国实施的林业生态防护工程,已成为我国防治沙尘暴的主要措施。

典型湿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获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是全球瞩目的科学热点之一。湿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其重要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目标之一。为了评估我国典型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为国家参与气候变化谈判提供科学依据,由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典型湿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的评估技术研究”(200804005)项目,对河流、湖泊、泥炭、滨海、库塘五种典型湿地的温室气体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和对比分析,取得了重要成果。

项目组对五种典型湿地的温室气体进行原位监测,通过分析温

5

室气体排放量与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阐明了温室气体源汇交替动态变化机理,并对典型湿地的固碳能力做出了评估。研究表明,典型湿地在植物生长季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高于非生长季;水陆交汇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高于湿地内其它区域;健康状态下具有较好的碳汇能力,但退化时又大幅增加了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其由强碳汇转变为弱碳源;对已退化湿地进行治理恢复,如沟渠填埋和轮牧恢复等,可有效抑制含碳温室气体排放,使其由碳源转变为碳汇。

研究人员结合典型湿地实际,通过改进温室气体收集装置,并在监测设备中增加微量温室气体分析仪器,开发出适合我国典型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设备。同时,根据现有监测技术,制订了典型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吸收和固定效应评估等技术规范,相关评估报告和技术规范将于近期出台,这将为我国湿地监测与管理提供温室气体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

舞毒蛾综合防控技术取得创新性成果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是一种食性很广危害极大的林木害虫,近年来,在我国经常周期性发生(分布在我国境内的舞毒蛾属于亚洲型舞毒蛾)。从2009年8月起,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加强了对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舞毒蛾疫区相关港口的船舶实施管制措施,要求到达北美口岸时出示船舶不携带亚洲舞毒蛾的证明。

6

舞毒蛾疫情的发生与北美国家强制检疫,对我国舞毒蛾的综合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承担的“舞毒蛾综合防控与应对北美贸易壁垒技术研究”(200904029)项目,经过三年研究,在舞毒蛾综合防控方面取得了重要原创性成果。

该项目研究分析了亚洲型舞毒蛾对寄主的食性选择,发现美国梧桐等4种植物为适宜寄主,杜松等7种植物为不适宜寄主,北美乔松等6种植物为潜在寄主。经观察,幼虫对寄主的选择与龄期显著相关,低龄幼虫的寄主选择域明显小于四龄以后的幼虫,该成果对指导港口区域绿化植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组还研发出可有效监测和防治林区舞毒蛾成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及诱捕装置。研究表明,印楝等5种植物的挥发油在风洞内对舞毒蛾具有驱避效应,为趋避物质的筛选与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有效降低集装箱、船舶和港口设备等携带舞毒蛾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防治方面,筛选出2株NPV病毒高毒力菌株、4株苏云金杆菌高毒力菌株(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对舞毒蛾幼虫具有高毒力的菌株均含有cry1或cry1+cry2基因,而仅含有cry2基因的Bt菌株对舞毒蛾幼虫毒力较低,这为今后利用Bt防治舞毒蛾提供了技术基础);研究出舞毒蛾人工合成饲料和快速解除卵期滞育技术,实现了病毒杀虫剂工厂化生产,建立了中试生产线1条;NPV病毒与苏云金杆菌混合制剂的林间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控制效果;成功筛选出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 kuwanae)和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两种天敌,解决了室内人工繁育的

7

技术难题,已在野外释放上述天敌累计2万余头。

在气味分子结合蛋白研究方面,获得了舞毒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iens, PBPs )和嗅觉受体蛋白(olfactory receptors, ORs),构建了PBPs 蛋白高级结构模型,筛选出三种强烈结合PBPs 的信息化合物,通过荧光光谱分析仪掌握了三种化合物与PBPs 的结合特性,通过田间诱捕实验,发现其中有一种诱捕效力明显大于性信息素本身的诱捕效力,为揭示舞毒蛾接收行为信息化合物的分子机制和进一步筛选诱捕力强的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在灯光诱集方面,系统研究了不同光波对舞毒蛾成虫诱集能力的差异,研制了不同波长的灯具,通过室内和野外诱杀实验得出了可有效防控成虫的最佳波段和灯诱设备,可有效指导港区照明。

丛生竹利用的新途径-开发高附加值建筑制品

竹产业作为我国林业十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猛,年产值近千亿元,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传统的竹材加工主要是利用散生竹,而约占我国竹林面积20%以上、作为我国竹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丛生竹,具有比散生竹生长更快、产量更高的特点,但在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技术方面却明显滞后于散生竹。因此,为充分发挥丛生竹自身特性、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将其

8

加工成各种高性能建筑材料,是提高其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之一。由国际竹藤中心等单位联合承担的“丛生竹高附加值建筑制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201004005)项目,在丛生竹的培育与加工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

■良种选育通过对丛生竹种纤维形态特征、开花生物学特性、SSR分子标记的研究,筛选出慈竹(Bambusa emeiensis)、梁山慈(D.farinosus Chia et H.L.Fung)、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等6种适用于工业化建筑用的优良竹种。

■定向培育以提高建筑用丛生竹生产力为目标,通过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撑绿3号、梁山慈竹、硬头黄竹等建筑用丛生竹养分和结构控制技术的研究,确定了合理的养分补给方式、补给量和补给类型,分析珍贵乡土树种对丛生竹生长的影响规律,初步提出了符合建筑制品需求的丛生竹技术培育体系。

■竹材防护对梁山慈竹、硬头黄竹、撑绿杂交竹、勃氏甜龙竹、龙竹等5种丛生竹竹材天然防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5种丛生竹均不具有天然的防霉性。通过开发重组竹防霉的中间处理和后处理技术,筛选出有机碘化物等7种药剂,防霉效果达到或超过五氯酚钠,并且对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无不利影响,解决了丛生竹重组材的长期防霉问题。

■构件研制以苦龙竹为原料,利用三维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技术,将竹片制成竹单板或竹片拼板,玻璃纤维布设在竹片拼板之间,采用真空袋方法将树脂吸入竹片拼板的

9

间隙内加热加压而固化为三维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其优点是成型压力低、无需大型设备,工艺简便,可制成弯曲的建筑结构构件。以慈竹为原料,将慈竹加工成不同宽度的竹篾,染成不同的颜色,并编织成一定规格的竹席和竹帘,然后铺装在轻质墙体的表面,或置于预制的标准的铝合金和木质框架内,形成标准的、色彩多样的竹编墙体装饰材料,拓宽了丛生竹作为建筑修饰构件的应用范围。

■竹材复合 利用帚化设备将慈竹材碾压、分离,形成帚化均匀竹束单板,经光学摄像和力学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价,在保证力学性能前提下,竹束单板密度降低,从而降低成本10%以上。采用单板整张化工艺,经过热压得到竹束单板层积材,该材料可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有效地兼顾了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

随着丛生竹研发高附加值建筑制品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丛生竹的培育与加工利用产业链将逐步建立和完善,这必将极大地促进丛生竹加工利用水平的提升,对提高我国南方竹产区广大竹农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报送:国家林业局领导、财政部教科文司、科技部计划司

发送: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各省(区、市)林业厅(局),内蒙

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林业局,各省级林业科研院所、林业高等院校。

印数:150份 2012年1月20日印发

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

地址:北京和平里东街18号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计划处

邮编:100714

电话:010-********

E-Mail:kjsjhc@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8048935.html,

传真:010-********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阜通东大街8号国际竹藤中心科研综合楼202室邮编:100102

电话:010-********

E-Mail:zxb202@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8048935.html,

传真:010-********

中国林业发展现状

中国林业 地科三班沙玉龙 随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国的林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生态建设规模在连续几年大幅度扩张之后,开始转入稳定推进阶段。林业产业快速发展,营造林业、木材生产及林产工业、森林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林业种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林业科技、林业教育成果不断增加。林业基层建设不断推进,林业国际交流成绩显著。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颁发。在这之后,各级林业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伴随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野生动植物、湿地、大熊猫等专项调查结果的公布,以及全国依法治林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具体来说: 1.全国造林绿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重点工程造林贡献突出,民营林业发展迅速。 200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679.46万公顷,比2003年下降37.87%,人工造林501.89万公顷,飞播造林57.92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119.65万公顷。2005年,全国共完成营造林面积628.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23.2万公顷、飞播造林41.6万公顷、新封山育林263.6万公顷。2006年,全国完成造林271.7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44.61万公顷,飞播造林27.18万公顷。新封山(沙)育林147.17万公顷。在树种结构上,各地加大了阔叶树、乡土树种造林比重,西部干旱地区加大了灌木林造林比重。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贡献突出,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核实面积占全国营造林总面积比重的89.8%,核实率达94.3%,合格面积占全国营造林合格总面积的90.0%,合格率达90.2%,高于全国营造林平均水平。民营林业迅速发展,全国非公有经济造林285.30万公顷,占全年造林面积的50.96%。截至2007年底,我国非公有森林面积已占森林总面积的20.3%;在未成林造林地中,非公有比例增至41.1%。2007年全国有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4.9亿株。 2.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工程效益继续显现。 截止2007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已完成营造林面积576.68万公顷,占全国营造林总面积的84.87%,其中造林面积480.29万公顷(人工造林424.24万公顷、飞播造林56.05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96.39万公顷。在造林面积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不含京津风沙源退耕)、三北及长江流域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分别占13.36%、66.99%、9.85% 、9.33%和0.47%。具体来讲:

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资料

附件 《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2007) 栏目设置 序言 贾治邦局长 一、特辑(省部级以上领导关于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讲话) 二、国家对林业产业宏观调控与引导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二)地方有关法规与政策 三、中国林业产业资源及其利用概述 1.商品材资源及利用概述 2.竹、藤资源及利用概述 3.木本粮油资源及利用概述 4.水果资源及利用概述 5.林木种苗资源及利用概述 6.林化资源及利用概述 7.森林蔬菜、饮料、饲料资源及利用概述 8.花卉资源及利用概述 9.驯养野生动物资源及利用概述 10.中药材资源及利用概述 11.森林旅游资源及利用概述 12.生物能源资源及利用概述

13.狩猎资源及利用概述 14.林业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概述 15.林业投资概述 四、林产品进出口贸易 (一)出口贸易 1.出口林产品种类、数量、金额、国别、主要企业 2.出口政策 3.林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二)进口贸易 1.进口林产品种类、数量、金额、国别、主要企业 2.进口政策 3.林产品进口存在的问题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产业发展概述 第一部分:林业产业总论 包括:①资源;②产业规模;③主要品牌;④进出口贸易;⑤企业发展状况;⑥优秀企业业绩及年度典型人物;⑦林业产业先进地、县级经验;⑧省级政府出台的林业法规政策及实施效果;⑨省级区域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等方面。 第二部分:林业产业分论 (一) 当年森林资源蓄积消耗结构 森林资源蓄积年消耗总量,商品材年消耗量,农民自用材年消耗量,培植业用材年消耗量,薪材年消耗量,灾害性森林蓄积损失。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2020年林业产业发展总结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总结报告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须的基础性资源,处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林业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推进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林业工作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林业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为此,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历史使命。 为认真掌握我县当前林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全县掀起新一轮以林业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山区综合开发提供决策参考,结合林业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县林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班子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局学习实践活动专题调研组,确定调研专题、精心谋划调研提纲,于4月20日至24日,分别深入三个国有林场、部分乡镇和挂钩联系村就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一、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二、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普遍造成对林业工作的定位不科学、不准确,要么简单地把林业建设等同于木材生产,要么片面地强调林业的生态属性,忽视了林业的经济

功能,影响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致使我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问题十分突出,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产值规模小:我县林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0%以上,全县xx年林业总产值为2.1亿元,亩均林地产值仅为60元,按法定统计口径计算,林业总产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9.77%,所占比例与林地面积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不相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率低下,亩均产值仅为农业产业的5%左右。 支柱产业单一:我县虽然确定杨梅、核桃、竹子等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但目前还未形成有效规模,结构还显单一,产业效益作用不明显,尚不能成为支撑林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林果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林果中以核桃、杨梅、柑桔等大路品种较多,错季果品、时令果品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第二,品质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大路品种多,名特新优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 产业化程度低:全县无林业龙头企业,现有林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经营粗放,林产品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我县目前三个国有林场经营困难,林场主要的生产经营业务仍然是采伐和出售原木,属资源消耗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都十分弱小,生产经营仅能够维持目前的温饱水平。缺少生产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通讯 2012年第1期 (总第4期)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主办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办公室承办2012年1月 目录 项目进展 近地面沙尘暴观测研究填补国内空白 典型湿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获阶段性成果 舞毒蛾综合防控技术取得创新性成果 专题报道 丛生竹利用的新途径-开发高附加值建筑制品 科技前沿 杨树优良无性系有望北移 植物养分平衡的“限制元素稳定性假说” 白腐菌可高效降解木质素

波兰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高效昆虫信息素

1 杨树优良无性系有望北移 中国林科院有关专家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杨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以提高其对低温逆境的抗性。通过调控脂肪酸去饱和酶(FAD2、FAD3)基因的表达水平,改变杨树脂肪酸组成,从而提高杨树的抗寒性。抗寒试验表明,转PtFAD3基因的超量表达转基因系OE-1和OE-2存活率最高,为73.3±5.7%和70±5.7%;转PtFAD2基因的超量表达转基因系F2-100和F2-35存活率其次,为60±5.7%和56.6±3.3 %,非转基因植株存活率为37.6±3.3%;表达降低的转基因系2R-14、2R-31、DR-1和DR-2平均存活率仅为 10±10 %、10±10 %、20±0 %和10±10%。这说明不同类型不饱和脂肪酸在生物抗寒过程中都能起重要作用,而且不饱和度较高的亚麻酸含量对植株抗寒性更为关键。因此利用超表达PtFAD3基因技术提高植物的三烯酸含量来增加杨树抗寒性,将为杨树优良无性系的“北移”提供技术支撑。(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植物养分平衡的“限制元素稳定性假说” 北京大学方精云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日前完成了一项关于中国植物多元素地理格局及其生态驱动机制的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

2021年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地处湖北西部、长江西陵峡畔,随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结束,首批机组发电,永久船闸通航,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实施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效库区林业产业经济已成为全县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为适应三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妥善安置库区移民,有效地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全县根据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开发两大历史机遇,以项目为依托,以工程为载体,开展了以林业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路子。 一是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以林业为主体的农林网络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地力减退、森林过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业用地面积增大,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4%提高到44%,增长了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年输沙量减少75%,流域径流时间延长了7-1天,中强度水土流失由75%下降到3%,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受害率逐年降低。

二是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生态环境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立体产业为导向的新型林业经济结构完全取代了以林业为导向的传统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业化以及二、三产业过渡,尤其是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县经济中最活跃的板块,由此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蓬勃兴起。**的自然风光,**的漂流探险,**的滑雪滑草都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以秀水青山为切入点而发展起来的。 三是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用库区气候垂直分布的特点,变平面生产模式为立体生态生产模式,按照“山下粮菜,山上银行”的思路,具体建设模式为山顶戴帽—大于25度的坡耕地退耕建水保生态林,把住水土流失源头;山腰种果—小于25度的山腰地带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和等腰梯田,在梯上建设以柑桔、板栗为主的林果业高效经济林,为农民开拓致富项目;山下粮菜—即在河谷冲积地带改造低产田,沟、渠、林、路网络配套建设,发展粮油、蔬菜等多经作物。 四、移民安置容量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为龙头,以经济林为载体,应用生态农业的技术措施进行开发移民,拓展了库区移民的生存空间和就业门路,增加了安置容量,解决了库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基本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发展目标。

林业产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以森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林业,不仅承担着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而且承担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大使命。进入21世纪,人类正在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开始向生态文明迈进。我国也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林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特殊作用。 近年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成效明显,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保护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的增长为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进入21世纪,中国林业产业发展迅速,总产值年平均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2010年达2.28万亿元,同比增长30.21%。从主要林产品产量来看,中国人造板、松香、木竹地板、家具、经济林产品产量均处于世界首位,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但未来的林业如何发展,产业化结构如何调整,仍需要我们的认真研究和分析。 一、林业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林业的定义 邱俊齐在《林业经济学》中为林业做了定义:林业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发展林业,除可提供大量国民经济所需的产品外,还可以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重要作用。 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自然环境改善和生态平衡中,均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世界各国通常把林业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在中国习惯于将林业归属于大农业。 林业生产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森林(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为主要经营、利用对象,整个生产过程一般包括造林、森林经营、森林利用3个组成部分,所以是综合性的生产部门。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培育、规范经营、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与有计划地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 率与森林蓄积,增加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并根据林木的自然特性,极大限度地发挥它在改造自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障农牧业生产、防治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效能和综合效益。 (二)林业产业的划分 林业之所以称之为是林业,首先它应该是一个产业,只有“林”,没有“业”,不能称其为林业。但林业不是类同工业的纯粹产业,它是兼有基础产业特征和公 益服务的特殊“产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对林业的三大产业做了如下划

林业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林业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一.投资背景分析。 二.公司以及林业项目介绍。 三.林业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四.林业投资与各种常见投资对比分析。 五.常见客户问题及答疑。 一、投资背景分析 (注:本文所涉及资料来自国家林业局网和国家林业局出版社林业类刊物) 1.我国林木资源概况: 我国森林面积占世界的% 我国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的3%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即:用不足3%的资源去供给22%的人口) 我国森林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建国50年来,已经砍伐100多亿立方米,占总资源90%以上。 可悲的是,现在砍伐的林木60%为中幼林。 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说:“中国的森林为了生态保护,一棵不砍也不够;为了用材的目的,一棵树不留也维持不了几十年。”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接受CCTV-4国际频道记者采访时说道:“中国森林已经到了无资源可采的地步!” 2.中国林木消耗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原木、人造板、纸浆、纸张以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 我国能采伐的用材林年生长量不足1亿立方米,商品材年耗森林资源亿立方米,用材林资源赤字严重。房地产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大了木材需求。 国家林业局资料: 2000年用材缺口4000万立方米,用外汇106亿美元 2002年用材缺口5000万立方米,用外汇134亿美元,当年超过钢铁,化肥成为我国用汇第一大产业。 2003年用汇155亿,2004年用汇200亿。 2005年,预计缺口达6000万~7000万立方米。

林业产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森林就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以森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林业,不仅承担着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而且承担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大使命。进入21世纪,人类正在继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后开始向生态文明迈进。我国也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林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特殊作用。 近年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成效明显,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保护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的增长为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进入21世纪,中国林业产业发展迅速,总产值年平均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2010年达2、28万亿元,同比增长30、21%。从主要林产品产量来瞧,中国人造板、松香、木竹地板、家具、经济林产品产量均处于世界首位,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消费与贸易大国。但未来的林业如何发展,产业化结构如何调整,仍需要我们的认真研究与分析。 一、林业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林业的定义 邱俊齐在《林业经济学》中为林业做了定义:林业就是指培育与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与其她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就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与更新、木材与其她林产品的采集与加工等。发展林业,除可提供大量国民经济所需的产品外,还可以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重要作用。 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自然环境改善与生态平衡中,均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世界各国通常把林业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在中国习惯于将林业归属于大农业。 林业生产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森林(包括天然林与人工林)为主要经营、利用对象,整个生产过程一般包括造林、森林经营、森林利用3个组成部分,所以就是综合性的生产部门。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就是科学培育、规范经营、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与有计划地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与森林蓄积,增加木材与其她林产品的生产,并根据林木的自然特性,极大限度地发挥它在改造自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障农牧业生产、防治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效能与综合效益。 (二)林业产业的划分 林业之所以称之为就是林业,首先它应该就是一个产业,只有“林”,没有“业”,不能称其为林业。但林业不就是类同工业的纯粹产业,它就是兼有基础产业特征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是XX最新发布的《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县以“国土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与兴林富民相结合,成果巩固与产业培育同步,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发展现状 1、第一产业发展迅速。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万亩,其中有林地万亩、疏林地万亩、灌木林地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万亩、宜林地万亩。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万亩,公益林万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干杂果产业基地建设顺利,现有干杂果总面积万亩,其中柿子13万亩,核桃万亩,红枣万亩;干杂果总产量7万吨,产值7000万元。 2、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在干杂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产柿饼500吨的加工企业1户、小型加工厂3户,建成柿子醋生产线一条,加上农户采用简易手工自发加工部分,据统计,全县每年共加工鲜柿13000吨,市场销售鲜柿45000吨,还滞销12000吨;随着柿树产量逐年增加,柿子滞销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木材加工业底子单薄,全县木材加工业仅有49户,主要有带锯解板15户,寿木加工25户,原木经营4户,农具配料加工5户;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主要是梨枣木工艺制品,个人简历如

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但设备简陋,技术和工艺落后,各类产品档次低,不具备规模生产,年经济效益不足500万元。原木材年销售200余万元。全县第二产业年产值700余万元。 3、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良好。近年来我县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为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激活市场、强化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历史文化、休闲养生、自然观光、乡村旅游为重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森林旅游产业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五年来,我县相继投资亿元,实施了大佛寺景区改扩建和周边环境治理、紫薇山公园、泾河防洪景观带、公刘教稼苑景区、泾河龟蛇山大峡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态休闲景区、拜家河观光农业长廊等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县林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目前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步伐虽然较快,但经济效益依然偏低,仅为8000余万元,人均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二、存在问题 1、森林改善环境能力低下。心得体会目前我县森林林木多为近年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保存的中幼林,虽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变,地表径流量逐年减少,但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能

浅析陕西省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

浅析陕西省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随着我国林业建设事业的发展,现代化林业建设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然 而,目前部分林业建设机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不能制定完善的建设制度,无法根据现代化林业建设需求开展相關活动。基于此,靖边县某林场根据对陕西省林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现代化林业建设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标签:陕西省林业发展现状现代林业建设 目前,陕西省林业发展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难以提高现代化林业建设效率,无法优化陕西省林业建设体系。因此,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创新现代化林业假设方案,逐渐提升陕西省林业建设效率,为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一、陕西省林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是我国林业发展大省,在2015年的时候,陕西省共造林650多万亩,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林业建设效率,增加林业建设面积,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增强,在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陕西省林业资源较为丰富,扩展空间较大,但是,林业资源的积存数量较少,林业建设质量低,无法满足相关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林业资源扩张空间较大。陕西省林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林业资源扩展空间,主要因为陕西省的森林面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森林面积逐渐增长,为森林资源空间的扩展提供有力支持,可以帮助我国林业产品的发展。 第二,乔木资源较为丰富。目前,陕西省乔木资源较为丰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乔木所占有的面积为陕西省林业总体面积的35%,可以促进陕西省林业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陕西省的现代化林业建设效率与质量[1]。 第三,林业资源积存较少,质量较差。目前,陕西省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是存在资源积存少的问题,主要因为我国是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即使每年林业产品生产数量都在增加,但是,还存在林业资源匮乏现象,难以提高陕西省林业发展效率,甚至会出现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陕西省的林业资源质量较差,缺乏良好的林业品种,并且不能合理的设计林业种植结构,林业维护技术较差,难以提升林业资源的生产质量,导致陕西省林业发展受到阻碍[2]。 第四,国内林业市场为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人们对家具与室内装饰的要求逐渐增高,因此,给林业发展带来较大的挑战,导致国内林业市场出现林业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无法增强林业的发展效果,也难以倡导节约能源理念。

中国的林业行业分析报告

林业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7月29日目录 一、林业产业概述 (1) 1、我国林业产业蓬勃发展,产值增长迅速 (1) 2、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 (2) 二、行业供需结构分析 (4) 1、我国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资源短缺 (4) 2、我国木材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 三、林业产业的产业层级 (5) 1、林业第一产业:木质林产品产业和非木质林产品产业 (6) 3、林业第三产业:森林生态服务及其他服务业 (7) 4、林业产业的纵向产业链条 (8) 四、行业主要竞争力 (9) 五、行业政策法规 (10) 1、林木采伐企业的“三凭证”制度 (10) 2、林业增值税政策 (11) 六、业内主要上市公司 (11) 1、吉林森工:大股东背景优势明显 (11) 2、永安林业:主业受制于政策影响,积极拓展新领域 (12) 3、福建金森:主业林木种植培育采伐,营利能力强 (13) 4、升达林业:林板一体化,业绩依赖于下游需求 (13) 一、林业产业概述 1、我国林业产业蓬勃发展,产值增长迅速 森林通常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竹林; (三)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 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受业内政策、生长周期及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业内主要上市公司的营收增 长不明显,有些还出现了业绩倒退。根据wind资讯显示,近5年业内上市公司的收入规模在100亿-250亿之间,预计十二五期间林业产业总体规模均在3万 亿左右。 资料来源:(Wind资讯)林业行业全部上市公司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2、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自然历史条件差异较大,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 展不均衡,林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特征。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 分布在东北地区、南方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少林地区和西部地区。

统计调查分析报告

统计调查分析报告 为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林产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业产业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20**〕4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以来的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情况 (一)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逐渐增强。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积极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万亩,商品林基地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万亩。经济林万亩,薪炭林面积万亩,竹林面积亩。

同时,通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形成了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形成(仅华海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双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LOCAlHOSt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万元,年销售收入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菌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达到35万人次,产值达到98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5、365、6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通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

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 财政部科技部财教[2006]21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支持开展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中央财政设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为规范和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性科研任务较重的国务院所属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行业主管部门"),围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组织开展本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 (一)行业应用基础研究; (二)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 (三)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 (四)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五)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第三条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专项经费支持的项目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充分体现行业科研的特点与重点,并且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层次,做好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专项下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避免专项经费分散使用。

(二)权责明确,规范管理。专项经费管理各方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实行决策、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三)科学安排,整合协调。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要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 (四)专款专用,追踪问效。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将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根据专项经费项目类型特点,一般采取招标或者择优委托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一般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 第五条行业主管部门系统外的单位承担专项经费项目的财政资金应当占各行业专项经费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并报送财政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 第六条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在财政部、科技部的指导下,组织来自行业主管部门以外的相关部门的管理代表和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方面的科技、管理、经济等领域的专家,成立专项经费管理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专项经费项目组成员和其他可能影响公正的人员,不得担任委员会成员。委员会下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家组。 委员会成员一般不少于9人,其中应当保证40%以上的本部门及直属单位以外的人员。委员会主任由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担任。委员会成员名单报送财政部、科技部备案。 第七条财政部和科技部的主要职责是:

林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林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全面推进农民增收、环境增绿,加快建设绿色,近日,我们组织力量深入各乡镇,通过听汇报、搞座谈、看现场等形式,对全县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 1、全县林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切实把大力发展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以大力实施重点绿化工程为带动,不断完善林业政策,积极创新造林机制,强力推进科技兴林和资源保护,全县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到2010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27万亩,比“九五”末增加15万亩,其中果树面积7.5万亩,果品总产10168吨,四旁植树总量达到1260万株,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到40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5.3%,比“九五”末增长13个百分点;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3125元,比“九五”末增长1925万元。全县通过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黄河故道防沙治沙工程、小型公益林工程等重点绿化工程以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县的绿化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网络,河渠路绿化为骨架,网、带、片、点相结合,乔、灌、果、花相配套的造林新格局。林业已经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虽然几年来全县林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省、市要求相比,该县的林业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一是林业发展不平衡和绿化整体水平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部分乡村由于管理不善、机制不活、政策不优、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全县整体绿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25.3%;二是林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在林种中,生态林比例明显偏低,纯林多,混交林少,重点沙化土地、盐碱荒滩地、河渠、道路的绿化任务还很繁重。同时,树种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是产业化水平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整体效益的进一步发挥;四是各类乱占林地、毁林复耕等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依法治林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五是美国白蛾、春尺蛾等检疫性危险病虫发生呈严重发展趋势,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除治任务繁重。 2、对策建议 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及市、县党委、政府对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全县实际,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林业工作要采取“明确一个思路、抓好六项建设、强化七项举措”的发展对策,简称“167”工程。

中国林业品牌建设的发展与未来(外部版)(精)

中国林业品牌建设的发展与未来 作者:熊志芬(chris_xzf@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8048935.html,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林业形势,指出人工林将成为中国木材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接着,阐述了中国林业品牌的现状,着重对林业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以人造林企业的代表嘉汉林业作为案例,探讨了林业品牌的建设之路;最后,预测了中国林业品牌未来的发展趋势。 1、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资源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林木等基础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的增长推动着林木产业的发展,而林木产业的充分发展又呼唤着林业品牌的出现。市场需要品牌!只有树立起了强大的林业品牌,进而成长为名牌,才能走在产业的前端,引领林业的发展。 当前,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林业产业正面临着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但长期以来,我国林业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企业自我展示、自我宣传严重不足,而提高品牌意识,培育品牌产品,发展品牌市场已经成为提高林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林业企业,要将品牌建设提到一个重要日程上来,以品牌抢市场,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基业长青。 2、中国林业形势分析 21世纪,谁掌握资源,谁就主宰世界。林业作为基础资源,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广阔。 中国的森林面积约为175,000,00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其森林覆盖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木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木材产品加工中心及消费国,国内木材资源可供使用的人均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北美、西欧等地区人均资源占有量的5%。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致使木材的需求每年上升10%。过去的十年间,建筑业及家具制造业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室内装修业以8%的速度增长,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家具生产加工及出口中心,拥有50,000余家家具制造企业,这三个行业所消耗的木材总量相当惊人。据Poyry Forest Industry的一份行业预测,2010年中国国内的木材总消耗量预计可接近5亿立方米。 不断攀升的市场巨大需求使中国的森林资源显得尤其紧缺。据调查表明,20世纪50年代,我国森林资源总计112亿立方米,建国50年来,已经采伐了100亿立方米木材,相当 于总储量的90%,致使天然林被大量过度开发,现在基本处于无林可采的状况。为解决所需木材问题,国家不得不大量进口,2002年,进口额达134亿美元,2003年猛增到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00亿元。 继1998年中国发生惨重的洪灾之后,政府制定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计划,禁止在砍伐天然林,该项工程于1999年正式实施后,令中国的木材采伐量每年以20%的幅度减少。到2010年,商业木材产量预期将减少1,240万立方米。加之近年来国际木材出口亦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这无疑令中国的木材短缺问题雪上加霜。 天然林木的供应日益减少,而需求却与日俱增。为解决日益扩大的供求不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木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天然林木材,这就召唤着人工林培育企业的诞生。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林将成为中国木材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3、林业企业品牌现状 林业产业不同于其它行业,林业企业要适应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和林地开发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改变单纯以卖原木或者半成品的局面,而是要通过精深加工、多层次开发,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充分利用资源,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

中国林业分析报告

中国林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林业发展现状 1,总体概况: 根据中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结果,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75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活立木蓄积量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8.21%。 按林种划分,中国现有林木面积16417.67万公顷,其中防护林(非商用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分别占到33.36%、47.89%、13.03%、1.84%、3.88%。全国现有天然林面积、人工林面积分别为11576.20、5325.73万公顷,分别占68.49%和31.51%,人工林面积列世界第一位;全国规模以上林业企业超过1.5万家,其中,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35个,重点营林局20个,国有林场4466个,乡村林场近8万个,国有苗圃2300多个。 2009年,中国新造林面积588.49万公顷,人工造林、飞播造林、新封山育林分别占66.14%、4.38%、29.30%,比2008年增长9.92%。而国家投资林业重点工程造林447.21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75.99%。2009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58万亿元,主要产品有:纸浆、木材、人造板、家具等。福建、广东、浙江的林业年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 2008年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7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占同类产品世界贸易总额的18%。进口方面:主要是纸浆和原木等生产原料,分别占51.3%和17.2%。出口方面:主要是木家具和纸制品等产品。分别占46.8%和22.4%。出口前5位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31.75%、日本23.48%、香港15.69%、韩国4.05%、英国3.68%。 2,中国林业的管理制度: 林权制度:林地所有权是国家或集体所有,出租或承包给林业企业或个人,然后林业企业或个人拥有林地的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以及配套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2008年开始、计划5年内完成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是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

林业项目投资分析报告图文稿

林业项目投资分析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一.投资背景分析。 二.公司以及林业项目介绍。 三.林业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四.林业投资与各种常见投资对比分析。 五.常见客户问题及答疑。 一、投资背景分析 (注:本文所涉及资料来自国家林业局网和国家林业局出版社林业类刊物) 1.我国林木资源概况: 我国森林面积占世界的4.6% 我国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的3%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即:用不足3%的资源去供给22%的人口) 我国森林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建国50年来,已经砍伐100多亿立方米,占总资源90%以上。 可悲的是,现在砍伐的林木60%为中幼林。 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说:“中国的森林为了生态保护,一棵不砍也不够;为了用材的目的,一棵树不留也维持不了几十年。”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接受CCTV-4国际频道记者采访时说道:“中国森林已经到了无资源可采的地步!” 2.中国林木消耗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原木、人造板、纸浆、纸张以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 我国能采伐的用材林年生长量不足1亿立方米,商品材年耗森林资源1.5亿立方米,用材林资源赤字严重。房地产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大了木材需求。 国家林业局资料:

2000年用材缺口4000万立方米,用外汇106亿美元 2002年用材缺口5000万立方米,用外汇134亿美元,当年超过钢铁,化肥成为我国用汇第一大产业。 2003年用汇155亿,2004年用汇200亿。 2005年,预计缺口达6000万~7000万立方米。 2015年,预计缺口达1.3亿~1.5亿立方米 且用于进口林业的外汇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 供求矛盾的不断激化,导致木材价格近10年来一直成增长趋势。从1998年的800元/立方米到2004年1100—1450元/立方米,木材每年价格的涨幅都在10%左右 3.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的恶化原因众多。人为因素主要是:砍伐过度、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以98年洪水为例,直接经济损失2250亿元,相当于四川以及重庆一年的GDP(国民生产总值)。生态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生态建设任重道远。大量森林保护起来,更加大了用材的紧张。 4.国家的林业改革。 现在全世界都有共识: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得不偿失! 7年前的8月5日,***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号召。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将再造秀美山川列入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此举意味着:到21世纪中叶,我们不仅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也要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的战略目标。再造山川秀美已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并作为我国林业六大工程近日宣告全面启动。这标志着我国生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三北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 3)退耕还林工程

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装备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科技厅(委、局),有关单位: 2006年,财政部、科技部共同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159号、160号、163号和219号,以下简称《经费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针对《经费管理办法》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的问题,现就相关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以下统一简称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课题经费开支范围 为适应科研活动规律的需要,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将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2.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按课题统一核定,由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在课题预算(书)中明确,并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其中绩效支出,应当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实绩,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课题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 二、强化预算编制和评估评审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应当在认真学习理解《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课题直接费用各项支出不得简单按比例编列。其中,劳务费预算没有比例限制,课题申请单位应当结合单位实际和相关人员参与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并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专家咨询费预算应当按照《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据实编制;设备费预算编制中应当注意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单位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