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书和转注字

六书和转注字

六书和转注字
六书和转注字

“六书”关系论和“转注”判断标准

摘要六书是许慎根据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六种关系给汉字分的类。转注具有三个判断标准。关键词:六书;字形;字义;字音;转注

一析字之本

周代至西汉,识字教学特别受重视。《汉书.艺文志》记称:“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教八岁左右的孩子学习汉字,需要教材和一定的方法。教材主要有“三仓”。识字的教学方法那时统称为“六书”。现代小学的识字教学和对外汉字教学也时常运用到“六书”。李俊红在《运用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趣味识字教学》一文里提出: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图与文的巧妙联系中识字,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日、水、口、木”等象形字,可先画出简图,图下写字,学生依形识字,易于掌握。再如“叶”字,先画一片树叶,当学生回答出“树叶”后,再在画下面写出“叶”字,让学生识记。此方法生动形象有趣,记忆效果牢固。《汉书.艺文志》以为周代的“六书”是“造字之本”,显然是误解,可以改为“识字之本”。另外,从“象形、象事、象意、象声”的“象”字也可推测,周代的识字教学强调形象性。

东汉时期,许慎是编写字典的,他对“六书”的定义不是汉字教学法的定义,也不是文字学的定义,而是词典学的定义,适用于字典对汉字字形的分析。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写道:“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把原先用于汉字教学法的“六书”进行重新定义,从而作为字典析形的方法,这就是许慎的创新。许慎的“六书”真正是“析字之本”。

清代,安徽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是四体二用,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四体二用”合称“六书”。那么,“六书”的同一性(即本质)是什么呢?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里说:“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文字学家们眼里的“六书”回到《汉书.艺文志》的原点,仍然误以为是“造字之本”。

一般认为,“六书”里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似乎跟汉字构造有关,“转注、假借”并不涉及汉字构造。裘锡圭的“汉字构造”说不能确定“六书”的同一性(即本质)问题。

二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六种关系

“六书”是传统汉字字典析形的方法论体系,是汉语词典学经典的析字理论。析形,即分析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联系,是传统字典的核心。文字有三要素:字形、字音、字义。

字形是文字的特有要素。概括地说,“六书”就是汉字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六种关系。如何确定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关系,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所作的“六书”定义就是答案。

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则为象形。字形与字义之间存在象形关系的汉字叫做象形字。

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是“视而可识,察而可见”,则为指事。字形与字义之间存在指事关系的汉字叫做指事字。

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撝”,则为会意。字形与字义之间存在会意关系的汉字叫做会意字。

字形与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则为形声。字形与字音、字义之间存在形声关系的汉字叫做形声字。

字形与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则为转注。字形与字义之间存在转注关系的汉字叫做转注字。

字形与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则为假借。字形与字音、字义之间存在假借关系的汉字叫做假借字。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就单个字形而言,是汉字析形的基本类型。转注字和假借字就不同字形、字义、字音而言,是汉字析形的附加类型,从属于基本类型。转注字之间,字形字音各异,而字义相同。假借字之间,字音和字形相同,而字义不同。例如,“船”,就基本类型而言,从舟,铅省声,是一个形声字,就附加类型而言,它与部首字“舟”同义,是一个转注字。再如,“耳”,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解释为:“象耳轮廓及窍之形,借为语词”。就基本类型而言,“耳”是一个象形字,就附加类型而言,它是一个假借字。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在《说文解字》释文中用专门的述语提示,而“转注、假借”在释文中没有用专门的述语提示。这样使得许多人很难理解“转注、假借”,其中“转注”的争议最大。

按照唐可敬撰写的《说文解字今释》和苏宝荣撰写的的《<说文解字>导读》,《说文解

显然,“六书”是分析字形与字音、字义之间联系的二级六种方法论体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单字析形法,是基本析形法,适用于全部汉字,在《说文解字》里有专门的述语提示。“转注、假借”是关系析形法,是附加析形法,适用于部分汉字,在《说文解字》里没有专门的述语提示。

三“转注”的判断标准

“六书”是汉字析形法,是“析字之本”。“六书”析形法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转注”的性质和原理。按照许慎的定义,“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确定“转注”的标准有三个:

标准一“建类一首”(即建数个类似的字为同一部首),

标准二“同意相受”(即同义相应),

标准三源字必须是部首字(用例的隐含标准,“老(耂)”是“考”的部首)。

其中,源字是指用作转注字来源的部首字。标准三是标准一的补充。对标准的理解不同,对“转注”的分析也就大不一样。

最宽泛的“转注”是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里认定的“转注”。朱氏改许慎定义和例字为“转注者,体不改造,引义相受,令长是也”,完全离开了上述的三个标准。

较为宽泛的“转注”是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认定的“转注”。他只按照标准二“同意相受”进行选择,把同一部首或不同部首中可互训的字都称为转注字,例如“议”和“论”是同部首的转注字,“绊(马馽也)”和“馽(马绊也)”是不同部首的转注字。这种理解偏离许慎的本意,错误也明显。

貌似严谨的“转注”思想是周秉钧在《古汉字纲要》里认定的“转注”。他看到了标准一和标准二,认为“转注”“有两个条件: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义相注。”他没有看到“老”和“考”所隐含的标准三,认为“转注”就是同一部首下的不同字之间的同义互训,不考虑源字是不是部首字,甚至不提“源字”这个概念。转注字之间互为转注字。这种理解也是错误的。例如:

语,论也。

论,议也。

议,语也。

柱,楹也。

楹,柱也。

显然,这些仍然是训诂学常见的“同部互训”,不能与“转注”混淆。

合理分析的是,把标准一、标准二、标准三综合起来看,“转注”是部首字与其同部同义字的互训。一般把部首字称为源字,部首字的同部同义字称为转注字。例如:八,别也。/ 分,别也。

走,趋也。/ 趋,走也。

是,直也。/ 韪,是也。

舟,船也。/ 船,舟也。

老,考也。/ 考,老也。

至,鸟飞从高至地也。/到,至也。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八、走、是、舟、老、至”是部首字,是源字;“分、趋、韪、船、考、到”是转注字。即,“分”是“八”的转注字,“趋”是“走”的转注字,“韪”是“是”的转注字,“船”是“舟”的转注字,“考”是“老”的转注字,“到”是“至”的转注字。部首字是转注字字形的一个主要部分。与上述的“同部互训”相比,转注字思想更注重汉字

字形之间的联系。

补充说明一下,确认转注字的外部条件是:转注字和部首字在同一个时代必须是等义的,不像古今字义项的古多今少那样复杂;而且,还得有《说文解字》等经典可参证。

浅论形声字声符的表义功能

浅论形声字声符的表义功能 摘要:形声字声符表义是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本文对历代关于形声字声旁表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声旁表义的原因,声旁表义的使用范围和声旁表义与形旁表义功能的区别三个方面进行了略述。 关键词:形声字;声符;表义功能 形声字,因其“半主义,半主声”[1],构字能度强,而成为汉字系统的主体。义符和声符是组成形声字的两大构字部件。义符具有从某一侧面提示形声字所记录的词的意义范畴的功能并有一定的类化作用,声符与形声字所记词的语音有特定联系,同时,声符还能显示形声字组的语源关系。 从功能角度看,声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记音的,这类声符仅具有表音功能,是纯粹的记音符号,声符的读音与该形声字所记录的词的意义没有必然联系,这类声符对语源研究不起作用;另一类声符则不然,它不仅记音,而且与形声字所记录的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这类声符除具有表音功能外,还具有表义功能(示源功能),对语源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从理论上讲,这两种类型的声符,它们的界限是分明的。我们讨论声符的表音功能时,所说声符可能是仅记音而不表义的,也可能是既记音又兼表义的。 一、历代关于形声字声旁表义的研究综述 1、萌芽期形声表义研究 汉代刘熙、许慎在《释名》《说文解字》中就较早地利用声旁为形声字作声训来推究词源。如: 《释名》中“山夹水曰涧。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水草交曰湄。湄,眉也。临水如眉临目也。注沟曰浍。浍,会也。水沟之所聚会也。”[2] 《说文解字.言部》:“诏,告也,从言、从召,召亦声。”[3]遗憾的是,刘熙等人虽然看到了声旁表义这一现象,却没有对这种表义的声旁做出理论性的概括,而且他的有些提法都有些牵强附会。真正的成系统地研究声旁表义的是“右文说”。 2、拓展期形声表义研究 晋人杨泉《物理论》:“在金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4],这一说法被世人称之为“开右文之端绪”者。其后,王安石在其所著《字说》、郑樵在《六书略》中对这一观点也有所阐述,只是不详。 王子韶(王圣美)的右文说。沈括在《梦溪笔谈》十四中有所记载:“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5]由此可见,王圣美的右文理论是研究同从一个声母的形声字与其声母在训诂上的关系。他对右文的研究具有开创之功,具有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研究带来了不少启迪,但毕竟右文说是几百年前人们对于形声字声旁的看法,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具体表现如下:1)“右文”的称呼不严谨。他只注意到了形声字中的左右结构的字,而忽略了其他结构的形声字。2)所选例字不够准确、恰当。他说“金之小者为钱”,而实际上“钱”本义是指一种古田器,即农具。《说文》中解释“钱,銚也。古田器。从金从戋声”3)过于

六书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汉代学者创立“六书”说,对文字学的发展是有巨大功绩的。此后一干多年的汉字研究,大多以《说文》为中心,“六书”为基本理论。过去的文字学者在讲汉字构造的时候,一般都遵循“六书”的说法,把汉字分成象形、指事等六类。“六书说”建立起了汉字构造学权威,在崇经媚古的时代里,研究文字学的人都把“六书”奉为不可违逆的指针。尽管他们对象形、指事等“六书”的理解往往各不相同,却没有一个人敢跳出“六书”的圈子去进行研究。大家写了很多书和文章,对“六书”的一些问题,诸如怎样给“转注”下定义,究竟应该把哪些字归人象形,哪些字归人指事,哪些字归人会意等等争论不休,但又争论不出有意义的结果来。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此举不够明智,白白浪费了很多精力,还影响了对文字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里就曾说过:“。··…六书说能给我们什么?第一,它从来就没有过明确的界说,个人可有个人的说法。其次,每个文字如用六书来分类常常不能断定它应属哪一类。单从这两点说,我们就不能只信仰六书而不去找别的解释了。”‘〕裘锡圭先生评唐先生的话时也说:“这段话也许说得有点过头,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川,」为了完善汉字的结构理论,后代的学者试图突破“六书”理论的框架,作了许多改造“六书”的尝试,其中影响较大的学说有:清代学者戴震的“四体二用说”,1935年唐兰先生提出的“三书说”,1956年陈梦家等人提出的“新三书说”、当代一些学者提出的“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以及北师大王宁先生提出的“结构一功能”分析法等等。这些学说的提出说明:虽然“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但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局限性。“六书”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第一,“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第二,“六书说”不够明确,历代的理解虽说大休相近,但也有不少歧异之处。“六书说”的问题的确不少,汉代学者对汉字构造的研究不可能十全十美。 “六书”理论是历史上汉字创制者与使用者总结出来的汉字形体结构规则,在近两千年的汉语文字学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的价值与功用是不可否认的。同时,也应看到,传统“六书”说是前人提出的一种汉字构形理论,如同历史上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一样,不能不受其产生时代客观与主观历史条件的局限,其有得也有失。 后人关于“六书”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六书”命名与划界是否合理,这实质上涉及“六书”能否涵盖全部汉字,是否与汉字一一对应的问题;二是造字之法与用字之法的讨论,这实质是涉及“六书”是否处于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问题。讨论者的分歧与争议,有的是《说文》本身历史局限造成的,有的则是讨论者认识上的差异所至。 实际上,在运用“六书”对汉字进行形体结构分析时,对于典型的只包含一种造字方法的汉字,可以作对应的分析。而对于蕴含多种造字方法的汉字,如有一种方式为主体,则可按主体归类;如其主体方式不明显,可只作分析说明,不必强行归类。 “六书”的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与后二书分属于不同层面,古代学者却将它们并列在一起。作为具有“重感悟,轻理念”的东方文化传统的我国古代学者来说,将其混同在一起,是不足为怪的(堪称中国古代学术经典的《毛诗序》中也有“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的说法,不仅将作为“诗之体”的“风、雅、颂”与“诗之用”的“赋、比、兴”相提并论,而且交错排列),但却给后来的研究者和使用者造成了不少麻烦,并形成了学术上的分歧。 争论多年的“六书”造字说与“四体两用”说没有本质上的太大的区别。我们不妨称所谓“六书”造字说为反映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包含不同层面的广义造字说,称“四书”造字说为专门说明汉字形体结构的狭义造字说,而戴、段提出“四体两用”说,不失为“快刀斩乱麻”的做法。 由于传统“六书”说存在分类界限不明和涵盖范围缺乏周遍性的争议,特别是难以说明小篆以前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等)的构型规则,现代学者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汉字构形理论进行了新的探索,如古文字学者提出的“三书说”。 应当指出,“三书说”将“假借(或表音字)”作为一种造字方法,其不属于对汉字进行形体结构分析的狭义造字说,而是反映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广义造字说。“三书说”将“象形”、“指事”、“会意”统称为“象形(或表意字)”,虽然避免了三者之间的纠葛,但对于人们认识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说,不免显得笼统。事实上,人文学科不能完全用科学方法来说明,任何造字理论都难以涵盖整个汉字、乃至一个时代或一种字体的汉字的构形规则。因此,在运用传统“六书”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来分析说明汉字结构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不要囿于历史的成说,不要受古人的局限,更不要陷入无谓的争论,以免白白浪费许多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其二,要注重语言文字的逻辑性和规则性的探索,尽可能建立汉字构形的理性规则,以便为汉字教学和文字的信息处理服务;同时要承认语言文字约定俗成的性质,承认具象(或形象)思维在语言文字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认识语言文字现象的人文特征。其三,要认识文字构形规则的相对性和多元性,不可能一种规则能够无一例外地涵盖所有文字现象,也不要因为存在某些例外而否认规则的客观存在。 汉字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具有个性的文字符号。对于它的性质,至今说法不一。明确汉字的性质及其形成原因,才能更好揭示“六书”的真谛。 世界各国所使用的文字多种多样,但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会意字和形声字教学的一点思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优秀作业)

会意字和形声字教学的一点思考 柯村学校洪林丽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关键是重在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采用有趣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字变得并不枯燥,甚至有意思,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记住一些常用字。 1、会意字是利用已有的字组合成新字,构成新字的两个(或几个)部分凭借着意义上的关联,共同提示该字所代表的意义。会意字属于“合体造字法”。我们可以直观地告诉孩子们会意字的含义: 同学们,我们学习的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两个或几个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有个名字──会意字。很多会意字,从字形本身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字的意思。 比如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遇到这样浅显的会意字,我就会让孩子们采用编儿歌的方法来记忆,孩子自己编出来的儿歌也容易记忆。教学难理解一些的会意字,就是用课件出示这个字的甲骨文写法,或者是这个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因为甲骨文是一种图像文字,更能体现造字本义。比如“片”字,它的造字含义就是用斧子把树劈开,变成薄薄的一片,“片”字右边的竖、横、横折就像树的枝叶,而“片”字的含义也正是指薄薄的东西。运用课件的演示就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2、形声字通常是由两部分构成,其中的一部分表示事物的类别(形旁),而另一部分表示事物的读音(声旁)。形声字通常分为这几类: 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在形声字的识字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分析形声字的结构,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形声字形旁表示字义的作用,从形旁中找出该字的本义,并根据本义推断他的引申义,把古今意义联系起来,准确把握字义,从而正确识别和使用汉字,减少错别字。在教学“浇、烧、饶、挠、翘、晓”时,我采用归类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形声字进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书和转注字

“六书”关系论和“转注”判断标准 摘要六书是许慎根据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六种关系给汉字分的类。转注具有三个判断标准。关键词:六书;字形;字义;字音;转注 一析字之本 周代至西汉,识字教学特别受重视。《汉书.艺文志》记称:“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教八岁左右的孩子学习汉字,需要教材和一定的方法。教材主要有“三仓”。识字的教学方法那时统称为“六书”。现代小学的识字教学和对外汉字教学也时常运用到“六书”。李俊红在《运用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趣味识字教学》一文里提出: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图与文的巧妙联系中识字,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日、水、口、木”等象形字,可先画出简图,图下写字,学生依形识字,易于掌握。再如“叶”字,先画一片树叶,当学生回答出“树叶”后,再在画下面写出“叶”字,让学生识记。此方法生动形象有趣,记忆效果牢固。《汉书.艺文志》以为周代的“六书”是“造字之本”,显然是误解,可以改为“识字之本”。另外,从“象形、象事、象意、象声”的“象”字也可推测,周代的识字教学强调形象性。 东汉时期,许慎是编写字典的,他对“六书”的定义不是汉字教学法的定义,也不是文字学的定义,而是词典学的定义,适用于字典对汉字字形的分析。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写道:“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把原先用于汉字教学法的“六书”进行重新定义,从而作为字典析形的方法,这就是许慎的创新。许慎的“六书”真正是“析字之本”。 清代,安徽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是四体二用,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四体二用”合称“六书”。那么,“六书”的同一性(即本质)是什么呢?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里说:“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文字学家们眼里的“六书”回到《汉书.艺文志》的原点,仍然误以为是“造字之本”。 一般认为,“六书”里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似乎跟汉字构造有关,“转注、假借”并不涉及汉字构造。裘锡圭的“汉字构造”说不能确定“六书”的同一性(即本质)问题。 二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六种关系 “六书”是传统汉字字典析形的方法论体系,是汉语词典学经典的析字理论。析形,即分析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联系,是传统字典的核心。文字有三要素:字形、字音、字义。

七年级上册语文 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法)

国学之六书 根据字体的构形及书写风格,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个发展阶段。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①象形。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独体字,不能再拆开分析。它在汉字中占得数量不多,但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②指示:指示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指示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独体字。 ③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④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出的字就是形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大致有八种类型: 左形右声(河、冻)、右形左声(功、期)、上形下声(芳、爸)、下行上声(货,贷)、外形内声(囤、匣)、内形外声(问、闻)、形占一角(栽、飓)、声占一角(厅、旗)。 ⑤转注:指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如:“老”和“考”。 ⑥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如“反”和“返”。对于字形的考察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仿写汉字、改正错别字等。

形声字论文

浅谈形声字声旁的表意功能 摘要形声字,因其构词能力强,现已成为汉字系统的主体,因此对形声字的 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从形声字的产生途径入手,从理论上阐释了声旁表意的根源,并以途径为轨迹,归纳总结了形声字声旁表意的分类以及声旁意义与形声字意义的关系。 关键词形声字;产生途径;原因;分类;关系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其构词能力强,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占绝对优势的汉字结构形式。据有人统计,在甲骨文中,形声字仅占20%左右,汉代以后,已经发展到80%以上。一般认为形声字是半形半声的,形旁表示意义范畴,声旁表示读音类别。它们的分工确实如此明确吗?其实不然,形声字的声旁在表音的同时有的也起表意作用,形旁在代表字的义类时有的也指示了字的读音。本文的重点是浅谈一下形声字声旁的表意功能。 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当然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形声字产生的途径,因为形声字的产生途径与声旁表意功能密切相关。裘锡圭先生在讨论形声字的产生途径时说“最早的形声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而是通过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产生的”①他认为大多数形声字是从已有的表意字和形声字中分化出来的,或是由表意字改造而成的。改造和分化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 一、是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后来加注了音符“奚”,再后来象鸡的形符又被换成了“鸟”旁,就成了一般的形声字。 二、是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何”是负荷之“荷”的本字(“荷”的本义是荷叶,表示负荷之“荷”是假借用法)。“何”的表意初文在甲骨文中象人肩荷一物,后来,荷物的人形简化为一般的“人”旁,肩上象所荷之物的形符改成形近的“可”,就成为“从人,可声”的形声字了。 三、是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有的为明确假借义而加注意符,如“狮”就是在“师”(本当师众讲)字上加注意符“犬”而成为“从犬,师声”的形声字;有的为了明确引申义而加注意符,如“取”字引申而有娶妻意,后来加注“女”旁分化出“娶”字来专门表示这个引申义;有的为明确本义而加注意符,如当“其”假借作虚词后,为明确本义而加“竹”,成为“箕”。 四、是改换形声字的偏旁,分化出一个新的形声字来专门表示它的某种意义。如振作的“振”引申而有贩济的意思,后来就把“娠”字的“手”旁改为“贝”旁,分化出“贩”字来专门表示这种意义。 除了上述形声字产生的途径外,还有一些后起的形声字是由声旁和形旁直接组合而成的,化学元素中的许多字,如“铀”“铂”“锌”“镭”等,语言中的叹词“呀”“哎”“呦”和拟声词“哗啦”“吱唔”等等。这样的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分工比较明确,声旁表音形旁表意义类属。 声旁表意的原因 声旁表意,很早就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种现象,汉代刘熙、许慎在《释名》《说文解字》中就较早地利用声旁为形声字作声训来推究词源。晋人杨泉在《物

关于象形字_指事字_会意字_形声字

关于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汉字分为四类,即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和形声字。 一二年级学生学的字按布局分为两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独体字大局部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合体字大局部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在教学中以形声字为最多。 一年级上册在教独体字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容易的特质,采用景色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历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看像什么?学生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 ---日、---月、---山。笔画稍多一点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图画告诉学生哪是鸟头上的翎毛,哪是鸟头和鸟身,“·”是小鸟的眼睛。这样的教法,学生很兴奋学,学得又很用意思。 可是随着识字量的加大,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在现实,那么在教学之余我需要家长的配合,现在我简单讲讲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 1、象形字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例如: 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月。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形性质增强,它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2、指事字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区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象中的东西。例如: “刃”字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

3、会意字 会意字: 用合字表义的方法造出的字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十分有趣。比如,“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shi)三声”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明”字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好”字本来是“美”的意思,由“女”“子”组成。“男”由“田”“力”组成,表示男人,因为过去男人主要在田里劳动。“休”由“人”“木”组成,一个人靠着树,表示休息。另外,还有“不”“正”组成“歪”字,“小”“土”组成“尘”字,“两”“人”组成“俩”字。 4、形声字 形声字: 属于“合体造字法”,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声旁,形旁表意,声旁表音。举例时押韵,便于记忆: “左形右声‘深、情、谊, “右形左声‘领、飘、期’ “上形下声‘霜、晨、雾, “下形上声‘想、架、梨’ “内形外声‘问、辩、闻, “外形内声‘裹、园、闺。 在形声字里,意符就是形旁,它一般能指明字义的类别。例如“冫”古为“冰”字,今作“冬、冻、冷、凉、凌、冽、凛”等字的意符,其意义都和“冰”有关。“氵”是“水”的左偏旁变形,以“氵”为意符的字“河、湘、汪、汛、汗、溶、滨、灌、泣、泥”等,其意义都跟水或其他液体有关。 又如:

形声字来源教学文稿

形声字来源

三、形声字的三大来源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据了如此大的比重,但这些形声字并非都是一开始就按形声造法原则创造的。追根索源,发现形声字有三大来源。 A纯表音的假借字加形符是早期形声字的首要来源 研究商周文字,我们发现当时文字的一个特点就是假借字特多。假借字也有两类:一类是找不到本字本义,专作表音符号的假借字。这类字的造字本义多不可考,已变成了一个专门的记音符号。有时同一个记音符号分别记录几个同音词,如甲骨文中的“士、直、可、又、丑、寅”等字,虽在《说文》中也有一 个释义,但古籍文献中找不到本字本义的用法,只用于假借。所以它们应属这类纯记音字。由于这类字借用的词太多,于是根据所借词义加上一个形符(意符)便成了形声字。 转为形声字的另一类假借字是同时既用于本义,又用它表假借义的字。这类字有时“身兼数职”,假借它表好几个词的意义。例如:“易”,《说文》解释为:“蜥易,(虫暥)蜒,守宫也。象形。”甲骨文中的“易”,也很象“蜥蝎”形状。可见,“易”的本义应是“蜥蜴”。但先秦典籍多借用为“变易”、“交易”等义。在有些古书中又假借为“赐、剔、锡、瘟”等。例如: (1)《商君书·错法》:“夫离朱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这里的“易”应为‘赐”。 (2)《汉书·王子侯表》:“平乐侯诉·…病狂易,免。”“狂易”就是“狂疡”,这是一种 精神病。 以上古籍中多处所用的“易”字,其实是不同词义的假借字,后来对应这些 不同意义,加上相应的形符(意符),便成了“蝎、赐、剔、疡”这些形声字。

B由表形字(文字学家刘又辛把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统称为表形字)加声旁或形旁构成的形声字。这类形声字有两种情况: 1、在原表形字上加形旁(意符),强化意义的类属,保留原字读音,即将原字作声旁。例如: (1)“云”,本是“霎”字的初文,是个象形字。甲骨文、金文都是象云形的“云”。后来在“云”字上加“雨”,表示与“雨”有关,而读音仍读“云”,于是这个字就成了“从雨、云声”的形声字(现在该字又简化为“云”)。 (2)“求”,本是“裘”的初文,是皮衣的象形。甲骨文中的“求”字象皮裘形。后来加“衣”作为形符,仍读“求”声,构成“从衣、求声”的形声字“裘,,。 (3)“莫”,本是“暮”的初文,是一个象形兼会意的字,像日落草丛中,会日暮之义,后在“莫”字下加“日”,构成“从日、莫声”的形声字。以上这种由原来的表意(也称表形)的字,再加一个新形旁(意符),以原字为声的形声字还有很多。 2、在原表形字上另加声符构成新的形声字。据考证,这类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已出现,((说文》中更多。例如: (1)“貌”,最初本是一个单纯的表形字,“兑”,上边的“白”,象人的面部形状。后来取“豹”作声符,省去“勺”,写成“貌”,成为形声字。 (2)今天的“鼻”字原本是自己的“自”,篆文的“自”本象鼻形,但后来多假借为语言中的虚词,于是就在“自”之下加声旁“卑”,成为形声字(从自,卑声)。 C运用形声造字法新创形声字。 事物在发展,认识在发展,语言中的词语也在不断新增、发展.人们掌握了形声造字法后,就可利用原有的基本字作形旁和声旁自由组构新的形声字了。自秦汉以后,绝大部分后起的新字都是这类新造的形声字。

汉字六书分析

初:会意。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婚(形声。字从女,从昏,昏亦声。古时婚字为昏,即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明月 照路,犹如走着光明幸福之路,是吉祥的;在古代多是夜里娶亲的。昏”意为日落西 方地平线”、暮色” 女”指新娘。女”和昏”联合起来表示新娘像太阳下山回家一样回归自己的家(夫家、妇家)”本义:〈动〉嫁。 莫(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 e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 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走)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而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同本义而,颊毛也。一一东汉许慎《说文》即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阳.形声。从阜,?#91; (y a ng )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节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郡(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甘(会意兼指事。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本义:味美) 斤.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比形声。从二匕,匕亦声。隶定字形已经与甲骨文字形相脱离,不能据甲骨文字形 解释。匕”本义为用匙把食物送入口中”引申义为美味” 比”本义为两种食物同 美”。引申义为等列” 同美”。再引申义为评定优劣次序”。 戒会意。甲骨文的戒”字中间是一把长戈,左右两侧是两只手,合起来像两只 手紧握长戈,以防来敌。金文和小篆把两只手移到戈”下。《说文》曰: 戒,警也。 从人,持戈,以戒不虞。”戒”的本义是防备”、戒备。 高(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 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妇(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

关于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人的平生当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是最大的,大约要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准确地书写运用。这2500个汉字,在一二年级就要掌握1200多个,占小学问字量的一半。 汉字分为四类,即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和形声字。一二年级学生学的字按布局分为两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独体字大局部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合体字大局部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在教学中以形声字为最多。 一年级上册在教独体字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容易的特质,采用景色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历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看像什么?学生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日、---月、---山。笔画稍多一点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图画告诉学生哪是鸟头上的翎毛,哪是鸟头和鸟身,“·”是小鸟的眼睛。这样的教法,学生很兴奋学,学得又很用意思。 可是随着识字量的加大,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在现实,那么在教学之余我需要家长的配合,现在我简单讲讲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 1、象形字 象形字是用摹拟事物形象的方法造出的字,其“形”与“义”浑然一体。象形字在汉字总数中只占5%左右,然而

它是其它几类汉字滋生的基矗掌握了象形字就能掌握一批 批汉字。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2、指事字 指事字大多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符号而成。例如“木”是个象形字,在它下面加“一”表示树根,成为“本”字,在它上面加“一”表示树梢,成为“末”字,这一横有“指事”的作用。又如“旦”是在“**”下面加一横,表示太阳已从地平线上升起;“刃”是在“刀”上增加一点,表示刀口之所在。对于指事字,弄懂了字义,也就记住了字形。 3、会意字 会意字是用合字表义的方法造出的字。会意字十分有趣。比如,“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明”字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好”字本来是“美”的意思,由“女”“子”组成。“男”由“田”“力”组成,表示男人,因为过去男人主要在田里劳动。“休”

六书简介

六书一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另外,六书还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 基本概念 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简介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历史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语文中什么是形声字_简单的概述

语文中什么是形声字_简单的概述 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是其主体,占的比重最大。下面是整理的语文中什么是形声字,欢迎阅读。 语文中什么是形声字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形声字概述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 形声字的概念可能存在错误,请看一遍下面的文字: 茱:[茱萸],落叶乔木,果实红色,小球状。“艹”(cǎo)表示植物;“朱”(zhū)表示是红色,兼表示字音。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果实都是红色的。此时的“朱”主要的作用是表示红色,而表音不是主要原因,适想“朱”的同音字还有许多,造字时为什么没有被使用呢? 蛛:[蜘蛛],一种节肢动物的名字,八足向外伸展,躯干在中心。“虫”(chónɡ)表示虫类,即动物的类别;“朱”(zhū)表示形状,即蜘蛛外形,兼表示字音。篆书中的“朱”字与现在的“朱”

字是不相同的,仔细观察,当你把篆书中的“朱”字的中心交叉点放大后会发现,其形态与蜘蛛确实很相近。当然,不能否认,字毕竟是字,不可能与实物完全一致。 殊:[杀死]。“歹”(dǎi)表示骨头暴露在外、残骨,即死亡;“朱”(zhū)表示红色,即流血,兼表示字音。 株:隆起并暴露在地面上的树根。“木”(mù)表示树木;“朱”(zhū)表示形态,即根向四外展开的样子,兼表示字音。注意看,这里的“朱”又开始表示形态了。有名成语叫做“守株待兔”,其中的“株”就表示树根。兔子在奔跑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判断失误而没有能够从根的下面钻过去撞死,大而粗的树干兔子是不可能看不见的。 洙:河流名。泗水的一个支流,现在的山东境内。“氵”(shuǐ)表示水,即河流;“朱”(zhū)表示河道或其支流的形状,兼表示字音。这个地方是作者杜撰出来的,还有待于懂得古代地质的学者去核实是否准确。 珠:[珍珠],贝壳内的球形颗粒。乳白色,有光泽,中心有砂粒,是一种特殊的中药。“王”(yù)表示玉石,即外部色泽如玉;“朱”(zhū)表示形态,即光芒四射的样子,兼表示字音。 诛:签署死刑命令。“讠訁”(yán)表示语言,即命令;“朱”(zhū)表示红色,即红色的颜料,醒目,表示郑重,负责,兼表示字音。诛的本义是声讨、谴责。 邾:周代的诸侯国的国名,后改称为邹。中国现在的山东省邹县。

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

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 导读:本文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汉字的性质 汉字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具个性的文字符号。对于它的性质,至今说法不一。明确汉字之性质和揭示“六书”之真谛,可以说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 科学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1、表意体系,……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2、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的声音模写出来。”(《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的这个论断,不仅着眼于文字记录语言的本质特性和文字构形的基本依据,而且也着眼于汉字的整体系统和构形特点。 在记录语词的职能上,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并无根本区别,其区别只在于连接词的纽带是词义还是语音。汉字在表义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固有的表意特点,不断采用新的方式增强其表意功能。这表现在三个方面:1、当汉字所记录的词所指的事物发生了变化,汉字总是及时地调整其字符。如“寺”原从“又”(表主持),后改从“寸”(表法度);“炮”原从“石”,后改从“火”等。2、

汉字中的假借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汉字演变的一种规律。如“辟”转为“避”、“僻”、“嬖”,“因”转为“茵”,“舍”借为舍弃加“手”旁,“须”借为等待加“立”旁,等等。3、从早期形声字的来源看,它们不但不是表音性的产物,而且明显是汉字顽强地维持其表意体系的结果。如“考”为加“老”而成,“祝”为加“示”而成,等等。即使形声字里的声符,有一部分还具有区别词的作用。如“逃”与“迢”,“鹄”与“鹘”,“没”、“漠”与“沫”,等等。由此可见,汉字,包括形声字,是以意符为纲的。 二、《说文》与“六书” 首先必须明确,《说文解字》是处在语文学时代,其起始目的是为了“正字”,即为了正确地认字和写字。《说文叙》就是阐明认字和写字两大问题。不过,由于许慎博学多能,对汉字形体又深思熟虑,全面考察,因而使其成就在客观上突破了原来的目的,以至于引起后来学者浓厚的兴趣,并据此而作进一步的探讨与钻研,把它看成一部文字学的专著。传统文字学称作“小学”,开始也表明其起点是很低的识字教学,只是由于两汉经学今古文斗争中古文经学家的推崇,“小学”才上升为考证和释读儒家经典的津梁,即讲解古代文献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而有了崇高的地位。 其次,对于“六书”,班固引刘歆称为“造字之本”。所谓“造字”,当有两层含义:一是就汉字的整体系统而言,即把语词转化为文字;二是就汉字的单个形体而言,即单个字形如何体现所记载的语词。许慎所说“作书”当指后者,且云“厥意可得而说”。因此,“六

关于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关于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有趣的会意字1 小朋友,我们学习的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两个或几个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有个名字──会意字。让我们一起认识下面几个会意字,看它们是不是很有趣。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 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 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 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 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在一起,产生一个具有新意义的字。下面举一些例字,让大家读一读,想一想。 尖,上小下大,形成尖形;尘,细小的土形成尘埃;劣,少出力,偷工造成劣品;夯,大力,打地基、筑堤坝夯土都要用大力气。这些字的字义一想便知,很有道理。 吠,犬叫;咩,羊叫;鸣,鸟叫。用“口”与不同的动物组合,以表示它们的叫声,多么巧妙。 岩,山石;嵩,山高;岐,山的分支;岚,山风、山雾。用“山”与不同的字组合,构成不同意义的字。 仙,山中隐居的人;佃,田中耕作的人;休,靠着树歇息的人;伐,拿斧头砍树的人;戎,扛着武器守卫边疆的人。用“人”与其他字组合,构成字义比较抽象的字。 信,人言,一个人说话要讲诚信,不骗人;诬,巫言,巫婆说的话都是骗人的,怎么能相信呢?这些字都含有做人的道德规范。 最有趣的要推“忐忑”二字了,心上上下下,表示心神不定的意思,正像俗话所说:心里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 同学们已经认得不少字了,请你们也找出几个会意字来,让大家会意会意。 有趣的会意字2 汉字有四种造字方法。 一是象形,画出实物的形状,如“人”字和“木”字。 二是指事,少数指事字只用符号,如“一”字和“五”字。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符号,

六书

六书-汉字造字方法编辑词条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此词条由挂号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经中国健康教育卫生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审核。 六书-民间艺术形式编辑词条此词条由挂号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经中国健康教育卫生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审核。 六书-太平天国晚期官名合称编辑词条 大家在关注: 目录 概念 具体内容 六书历史 六书运用展开 编辑本段概念 基本概念 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1]》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简介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

形声字解读(上)

形声字解读(上) 【提要】从有无声标角度看,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两书”:形意法和形声法。形声字的形意符不表具体字义,只表字的抽象意类所属;声韵符不标注字音,只标示该字的韵部所属。“形声字”实际上应称为“意韵字”。形声字的声韵族中,韵母存在“韵辙联通”现象。声韵符到今天始终都在为标注字音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所蒙受的千百年的冤枉委屈应得以洗雪。形声字的构成,自有其清晰严整的规律。形声字是完全可以解读的。【导语】形声字的解读问题是个老问题,老到起码有两千岁,因为从许慎所著汉语史上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开始,人们就不大明白为什么形声字的很多声旁不太管用。到现代人手里,这个问题就更厉害了。据统计,现在声旁能正常工作的,只有25%左右。也就是说,有75%的形声字,其读音是模糊的。考虑到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之大,这个问题是令人震惊。一般认为,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95%的高比率。即使把字数限定在3500常用字内,这个百分比至少也有90%。那么,在常用字中,形声字就是3150字。这些字中,有75%字音难以读准,那就是2360多字。这么大的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由于这个问题的长久存在,受影响最大的是识字教育。后来人只是从许慎《说文解字》的《序》中知道,周朝的国

子监里,“(依据)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后人始终弄不明白,周代人是怎样用“六书”为学童文字启蒙的,为什么现代人用起来就不好使了呢。其实,不但现代人不明白,至少2200多年前的秦代,人们就已经弄不明白了。李斯那作为“书同文”字形规范和国家标准的汉字启蒙教材《仓颉篇》,所使用的识字方法,就已经开了摒弃字理、多读多背、死背硬记的先河,可谓后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滥觞。 针对“三百千”识字方法的弊端,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终结了这种识字方法,改为分散的“随文识字法”。满以为这种“随文识字”给每个字的出现找了一个温暖的家,自然应该比“三百千”识字法有更好的表现,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其识字效果竟还大大不如被人废弃的“三百千”。因此,这种“随文识字法”逐渐被人们所厌弃,也是必然的事。上世纪的80年代,识字改革已形成高潮,各种识字方法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可惜,不管什么识字法,面对90%的形声字而束手无策,就不是一个成功的识字法。我们已经不无遗憾地看到,多少识字法,莫不在形声字这只拦路虎面前败退下来,裹足不前,无所作为。期间,不时有人主张依据汉字科学,按照每个字的造字原理来“科学识字”。不过,现在的汉字科学,对形声字的解读问题,并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阐释,这就大大降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