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自然辩证法

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自然辩证法

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时期.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在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关于世界构成有“阴阳五行说"、“元气说”等,并产生了“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古代自然观

(1)阴阳五行说

阳字本是指日光,阴字本是指没有日光.到后来,阴、阳发展成为指两种宇宙势力或原理,也就是阴阳之道。阳代表阳性,主动、热、明、干、刚等等;阴代表阴性,被动、冷、暗、湿、柔等等。阴阳二道互相作用,产生宇宙一切现象.阴阳家认为,五行按照一定的顺序,相生相克四季的顺序,与五行相生的顺序是一致的。木盛于春,木生火,火盛于夏,火生土,土盛于中央;土生金,金盛于秋;金生水,水盛于冬;水又生木,木盛于春。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

阴阳五行学说中的科学方面,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对立统一的客观面貌,并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有效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得以保存和延续下来,并不断得到细致化和丰富化。在这种理论中,很少有意志论和目的论的主观臆测,而更多的是具有机械论和决定论的倾向.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对促进中医的确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导致中医理论的直观性、模糊性、超稳定性,这些特点阻碍了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中医理论的出路在于保存阴阳五行理论整体性、辩证性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走出阴阳五行的怀抱,与现代科学结合才能发展。

(2)元气说

早在殷周时期的著作《周易》之中的八卦说,《周易》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看作是宇宙的生产过程.“太极"是宇宙的总根源,也就是指元气,古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八卦中对立的卦象以刚柔相济表示事物的相互转化,蕴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

(3)天人合一

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采用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代人认为,人是天(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的行为的根据,一定要在天的行为中寻找.无论在肉体或精神方面,人都是天的副本。“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何以成之?就要通过礼乐的教养,也就是文明和文化.假如没有文明和文化,宇宙就像是一个未成品,宇宙本身也会感到不完全的痛苦.

从对以上观念的概述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自然观的思想与其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密切相关,人们对自然的理解附属于对人的理解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其中与中国的封建统治有很大的关联,古代封建统治者为天子即天之元子,天是人格化的自然界,被认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世间万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后代,天为父,所以号“皇天”,地为母,所以叫“后土”。因此,凡人皆为天之子。按照宗法制度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父的遗产,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传子孙。

(4)唯物主义自然观

唯物主义自然观学派的人不相信鬼神之说,摒弃所谓的“天人感应”。其中代表人有汉代的王充、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宋时的思想家何承天、南朝齐梁时的无神论者范缜、唐朝时期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掺进了谶纬学说,使儒学变成了”儒术”。而其集大成者并作为"国宪”和经典的是皇帝钦定的《白虎通义》。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正因为《论衡》一书”诋訾孔子”,”厚辱其先”,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但是它产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封建国家处于统一和强大、儒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的时期,它敢于宣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敢于不承认鬼神的存在,敢于向孔孟的权威挑战,并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这在历史上是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它对今后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诸如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宋时的思想家何承天、南朝齐梁时的无神论者范缜、唐朝时期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发展张载的气化论,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把荣枯代谢、推移吐纳看作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他认为任何生命体都经历着胚胎、流荡、灌注、衰减、散灭诸阶段,前三者是生长过程,后二者是衰亡过程,而就在“衰减"、“散灭”过程中已经孕育“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契机,旧事物的死亡准备了新事物诞生的条件,“由致新而言之,则死亦生之大造矣”.

中国古代自然观点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代自然观是一种有机论自然观,强调整体和联系,注重事物的变化发展,注重解释事物与现象的关系,注重辨证统一。第二,古代的自然观具有浓郁的思辨性质,不注重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第三,它是一种经验性、实用性的自然观,讲究直观的经验的积累和服务于农业生产实际。

总体来看,中国古代自然现认为自然是由弥漫性物质构成的;强调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和自发运动变化,揭示了万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把规律与本体相联系,把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和辩证思想具有十分浓重的思辨性质,更多讨论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辩解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的,注重的是辩证统一。与具体的自然现象的研究联系较少,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较为有限,是朴素的辩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班级:化学研2班

姓名:李宗萍

学号:

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

概念:(二到六,ppt上没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古代自然哲学的概念? 古代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地表现为自然哲学。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些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三.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的过程? 技术创新:是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是改进现有或创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过程:既包括从发明到生产技术的转化过程,或者称之为技术本身的创新过程,又包括经济过程、管理与组织过程。这一过程是连续渐进的过程,同时又显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技术创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其创新内容要发生变化。 四.星云假说:星云假说认为太阳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由原始星云逐渐生成的学说。 五.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说明他们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具有时间演变的历史。 六.实用科学:古代的实用科学是尚未与技术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技术包含知识,知识带有明显的实用性。 简答题: 一.怎样理解自然辨证法的地位和性质? 自然辩证法性质: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学科。自然辩证法地位: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科学技术,但它又是两者的纽带和桥梁。如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中间环节一样。二.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首先,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又不像各门自然科学那样去探讨自然界某种特定运动形式的规律,而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观点,它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这些内容统称为自然观。 其次,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它不是各门自然科学和各项技术的特殊方法的叠加,而是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探讨科学认识的一般特征和科学活动的一般过程,探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技术方法的原则和程序。这些内容统称为科学技术方法论。 再次,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不像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那样具体的探讨科学或技术的社会机制、社会结构,而是从价值论的角度着重演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从总体上研究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内容构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三.简述古代朴素自然观(古代自然哲学)的特点? 1.直观性。从某种有形体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 2.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是一副有种种联系和过程相互交织起来的画面。一切都是发展的、变换的、联系的。 3.思辨性。缺乏实证,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四.为什么用科学革命表征近代科学的产生? 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血液循环,人体结构理论使科学以革命的形式产生。1.科学:确认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否定了地球中心论的基本观点,是天文学上的重大突破。2.宗教:基督教认为地心说在很长时期里被宗教绝对化和神化,并被利用为宗教教义辩护。日心说把颠倒的日地关系重新颠倒过来,这就超出了天文学学科的范畴,而具有冲破宗教神学束缚和科学革命的意义。世界是为人的安适和利益而创造的,人居住的星体自然是宇宙的中心,让人从宇宙中心变成一个自转并绕日旋转的星球,这是向宗教挑战。3意识:哥白尼的学说深刻撼动了人类意识。日心说天翻地覆地把人类意识倒转过来。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和人体机构的研究,是生理学研究的突破,也是科学革命的重大事件,也为宗教不容,也是人类意识的革命。五.简述牛顿力学体系的意义? 科学方面、哲学意义、现实意义。科学方面:它是理论力学、天文学、宇宙学的可以补充但不可超越的基石。实际上这是对所有地上物体和天上物体机械运动基本规律的发现。哥白尼提出了一个正确的太阳系结构假说;伽利略发现了地上物体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律,以观察事实支持了哥白尼;开普勒发现了天空中行星运动的真实状况,但他是用磁石那样的磁力来维持运动的;而牛顿则把他们的所有伟大成就统一起来了。完成了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哲学意义:他不仅回答了物体如何运动的问题,也回答了物体为什么按规律运动的问题。明确定义的质量、动量和其定律中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对近代欧洲的哲学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实意义:万有引力理论还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天文学上的新发现。 六.简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理想十七世纪近代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特点和局限性)+机械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观相比进步(反之退步) 1.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自然,认为自然事物从来如此,一成不变。只考察事物是什么,不能深入考察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2. 机械性:用力的概念和机械运动揭示一切自然现象,认为运动变化的原因在物质的外部,自然界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机械决定论是唯一的决定论。 3.不彻底性:对自然界做唯物的解释,可是对社会历史现象做唯心主义揭示,唯心主义历史观使其具有不彻底的唯物主义性质。 七.机械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观相比,有什么地方体现了它的进步/退步? 机械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观相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

自然辩证法

名词解释: 1.《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写于1873-1886,由10篇论文和一些札记、片段组成。此书的好处:书中理论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问题,还为自然科学家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逻辑等伟大的认识工具。不足之处:时代受限,有错误,不能全部接受。 2.自然观 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3.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看待自然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4.系统论 系统论以“系统”的观点认识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域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开放性。 5.科学事实 科学认识主体对客体存在的个别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和判断。6.科学假说 根据已有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7.科学理论 经过实验检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由科学概念、原理以及由这些概念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具体的规律和预见)组成。 8.科学观察 在一定理论思维指导下,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研究对象,以获取科学事实。 9.模拟实验方法 一种间接实验,即先设计出反映对象属性的模型,然后用实验手段作用于模型,通过模型实验了解原型(对象)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功能模型。 10.公理化方法 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社出发,运用演绎推理原则,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和定理,从而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最早产生于数学) 11.灵感:主体对反复思考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某种偶然因素或者潜意识信息启发而得到突然顿悟的心理状态。 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有哪几方面的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科。 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论文——中国古代自然观

中国古代自然观浅析 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的根本看法 ,其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来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内容,发展和特点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自然观;天人合一;气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秦汉一直到明代,约一千五百多年间,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都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的根本看法 ,其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的越早期越是如此。[1]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内容和产生 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内容有:宇宙起源与万物构成;时空观念;自然界运动变化;自然界对立统一等。 殷周时期以人格化至上的“天”为自然界的派生者和决定者。《国语·郑语》中把“五行”看作是组成万物的五种本原。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们纷纷提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宇宙发生论: 《老子》以“道”为本原,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彖传》以天地为本原,提出“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易·系辞传》以“太极”为本原,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进化图式。 《管子·内业》以“精气”为本原,“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淮南子·原道训》曾记:“气者,生之元也”,这就是说物的精气,结合起来就生成万物。 《管子·水地》还认为“水”是本原。 庄子提出了“生生者不生”的逻辑,即最终的派生者一定不是被派生出来的,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而是具有永恒的性质,所以宇宙的根源是“道”。《庄子·知北游》认为人与物均是气所构成,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并得出了“通天下一气耳”的结论。 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同于孔孟。孟子是把人的道德意识赋予天,然后又以这种有道德意识的天作为人伦道德的本体论根据。老庄思想中的天,无论是指自然而然之“道”还是指自然本身,都没有人伦道德的含义,故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强调的是贬抑人为,提倡不要以人灭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究竟至极的意思。“道”是最高的原则,是自己如此,以自己为法,别无遵循,不受制于任何他物。“天人合一”思想在老子这里表现为与“道”为一,与道为一则“无为”,“无为”即听任万物之自然。人能顺乎“道”,顺乎自然之常就是“无为”,而“无为”就能做到“无不为”。庄子在老子道论的基础上,更多地讲人的精神境界。他在《庄子·齐物论》中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就是他所明确界定的一种“天人合一”境界。这里的“天”就是指自然,人与天地万物之自然合为一体,人与我、人与物的分别,都已经不存在。他的“蝴蝶梦”就是其“天人合一”境界的最典型、最生动的表现。庄子的“天人合一”境界比起老子的“复归于婴儿”的境界来,更多地具有审美意义。[2]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审美意蕴主要源于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发展 两汉时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以“天”作为世界本原。他还将“五行”体系化为木、火、土、金、水,认为五行相生、五行相胜,并提出天人感应,人副天数。 孟子的“天人合一”,虽有人伦道德的内涵,但其中的“天”还没有主宰人间吉凶赏罚的含义。到了汉代的董仲舒,则在当时阴阳五行学说的浓厚氛围下,把孟子的“义理之天”的“义理”向宗教神学的方向推进,认为天有意志、有主宰人间吉凶赏罚的属性。“人之(为)人本于天。”(《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所以人的一切言行都应当遵循“天”意,凡有不合天意而异常者,则“天出灾害以谴告之”。(《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不过董仲舒的“天”,也不是基督教的“上帝”。“天、地、阴、阳、木、水、土、金、火、九,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也。”(《春秋繁露·天地阳阴》)这句话的最后一个“天”字,即“人本于天”之“天”,是包含“天、地、阴、阳、木、

古代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

古代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古代西方自然观对人与自然联系的领会具有如下特性: 第一,主客体二分。以为灵魂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根基分别的两个范畴,由此引发出主体何如领会客体,人类何如征服异在于自己的自然的题目。第二, 宣扬人类理性至上论或自然科学全能论。 中国古代自然观点的特点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因而反映这个制度要求的各家自然经济思想以及以后的演变,与西方古代的自然经济思想比较,除在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分工思想等方面有些共同之处而外,也有它自己的特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大都是为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但也有些思想是为扩大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道路而提出来的。 但由于中西方自然观的形成条件、本质内容以及风格特征等不尽相同,甚至相去甚远,导致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差异远远大于相同。首先自然环境的差异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只有适时耕种,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即所谓“靠天吃饭”。近代西方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主客体二分。认为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根本不同的两个领域, 由此引发出主体如何认识客体, 人类如何征服异在于自己的自然的问题。第二, 宣扬人类理性至上论或自然科学万能论。认为人类依靠科学和理性, 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有无限的能力, 自然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 其次是对自然认识的方式不同,一为“直觉”,一为“理性中国古代自然观以充满空间的连续性物质即气作为自然界的本体,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二气运演化生而来的,在这种自然观的影响下,科技的发展必然是缓慢的,甚至是非常有限的。西方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提纯自然现象和事物,自然界事物的现象和本体是不一样的,认为在自然现象之外有比自然现象更真实的本体存在,为了说明本体与现象二者淤关系 ,便产生了知识形而上学,它引导人们不满足于感官的认识,而要具有追踪溯源的精神,获得了对自然界本质认识的丰硕成果,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先导作用。同时,对自然界分门别类的研究,缺乏对自然界整体性认同和把握,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往往是根据对自然物的片面认识去理解整个自然界的,在这种认识氛围中很难产生一种自然生态意识。 最后是世界本原的元素含义不同古希腊留基伯和德谋克利特所谓的原子是指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徽粒,它没有空隙,是组成物体的最小单位。伊壁鸿鲁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并且是不变的,它们的本性是完连坚固,用任何方法都不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 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 四、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异同 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 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特征 七、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的哲学意蕴 八、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重要意义 九、系统的含义、特征 十、加和性关系和非加和性关系 十一、自组织形成的条件 十二、自然界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 十三、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重要作用 十四、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 十五、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 十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 十七、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应秉持的观念 十八、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生态思想 十九、科学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 二十、科学与人文冲突的原因 二十一、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十二、实现科学与人文交融的途径 二十三、伪科学的危害、治理措施 二十四、科学主义 二十五、“李约瑟难题”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线,以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技术发生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2)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3)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4)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社会论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 (一)增长智慧,提高哲学素养。 (二) 求真务实,树立科学精神。 (三)化成天下,涵养人文精神。 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 1、主要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2、基本特征: (1)本质特性: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整体性和直观性。(3)思辨性和臆测性。(4)不彻底性:第

自然辩证法

一、自然辩证法的定义、特征、内涵及相互关系?主观辩证法与客 观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 1.自然辩证法的定义、特征、内涵及相互关系 答:(1)定义: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况、总结。 (2)特征: ①哲学性质。自然辩证法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变革自然的一般方法,而不是自然界中的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②中立性质。自然辩证法不同于普遍的哲学原理,它处于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关于自然界、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的一般规律,具有中立的性质。 ③差异性。自然辩证法与邻近学科(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等)虽然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交叉,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 ④交叉性质。自然辩证法不仅研究自然界,而且研究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应和在人类社会中展开与发展的过程,它是具体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3)内涵: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 ①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科学说明。思想渊源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②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③科学技术方法论是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和规律。 ④科学技术社会论是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4)相互关系: ①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观和社会历史观在自然实践基础上的一致性。 ②自然观和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反映,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决定科学技术方法论,自然观导致科学技术观的产生。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理性质的学科。它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高度相关,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学说。 一是从学科上来定位,它是一门体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理性质的学科;二是从功能上来定位,它具有方法论功能和素质教育功能。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门类来说,更偏重于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有哲学和实践的双重特性。 二、自然辩证法的体系构造 四大块——自然观,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观,科技政策。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发展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有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等。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般方法。 三、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的关系 各有侧重,双向互动,相辅相成,与时俱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辨析(指导和统帅关系与事实不符,缺少依据,应为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中间层次,是二者之间联系的桥梁与纽带。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和各门科学技术学科之间是普遍、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因此,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自然辩证法为我们认识自然界和进行科研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科学技术方法的革新也通过自然辩证法充实和丰富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使之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四、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西方自然哲学发展的产物 1)古希腊创立朴素辩证法,以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为核心,带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 性质,缺少科学实验和分析; 2)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的直接来源,包括: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和否定 之否定 3)马恩共同创立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注重经济学和社会历史哲学;恩格斯的《反杜林 论》、《自然辩证法》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自然辩证法产生的科学条件(科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 4)20世纪初,列宁撰写《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捍卫与发展唯物辩证法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和完善: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①20年代,苏联学者发现《自然辩证法》手稿,随即展开研究、宣传工作;30年代创 立学科,并逐步体系化; ②20世纪30-70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自然辩证法已经渗透到主流意识形态当中, 对各国的社会文化、科技事业产生了影响; ④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马列主义在苏东欧失势,自然辩证法

自然辨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和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观:人类对于该问题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自然观: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包括:自然是什么(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动态发展的;是本来就有的、还是发展而来的) 理论上的全称命题是不能证实的。(原因:全称命题的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是无穷多的)(英)波普:证伪主义。认为不可证实,只能证伪。故应用证伪的原则辨别真伪科学。 例子:凡天鹅都是白的,有一千只天鹅都是白的,不能证明该命题是正确的。只要有一只天鹅是黑的,该命题就是错误的。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是和马、恩联系在一起的,是从自然界本身的运动规律中得来的。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三个阶段:1858年,酝酿;1873年,写作准备《自然辩证法》,收集材料,开始着手;1883年,马克思去世,终止自然辩证法的写作。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批判19世纪末物理学研究中出现的思想混乱 原子可以再分—→怀疑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提出了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真理。

《论战斗唯物主义》“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哲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者应和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解决自然科学新发现问题,否则唯物主义就不是唯物主义。” 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1.有助于我们搭其从自然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自己培养成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 2.有助于理解科技发展规律,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好准备。 3.有助于培养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创造性。 第一篇自然观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演化的历史回顾 §1 古代朴素唯物和朴素辩证的自然观 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和自然观 1.背景 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占人类历史0.2%,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了分工,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孟子反驳“自力更生”的观点: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此天下之通义也。”——为奴隶主阶级服务,但指出了分工,这种分工使科技发展成为可能。 恩格斯“科学的发生的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标志:大禹治水后将帝位传给其儿子。 都在大河旁边,因此有较好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条件。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 一、概念题 1.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古代自然哲学: 古代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地表现为自然哲学。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时的哲学和科学技术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3.星云假说: 星云假说认为太阳系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由原始星云逐渐生成。那种认为自然界在实践上没有任何历史的观念被星云假说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4.地质渐变论: 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说明他们的变化都是自然力的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具有时间演变的历史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第二个缺口。 5.能量转化守恒定律: 揭示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热、光、电、磁、机械、化学等运动实际上是能量的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无机物没有联系的旧观念,因此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纳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能量是守恒的,给形而上学观打开了第三个缺口。 6.蒸汽技术革命: 瓦特的发明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成为通用的动力机,并使工具机,动力机和传动机三者构成了近代的机器系统,导致了火车,轮船的发明,交通运输的变革,推动各工业部门的发展和新产业的兴起,使人类进入煤和钢铁的时代。 7.电气技术革命: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为技术上的新发明提供了科学前提。以电气为中心的一些技术在原有的技术体系中孕育,并在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运用于生产,由此触发了技术发展史上又一次技术革命,史称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出自生产实践,工匠是发明者,第二次技术革命是走在技术前面,发明出自于科学实验室,科学家是发明者。 8.自组织: 如果系统在获得其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的过程中并没有特定的外界干预,而是一个自然自发的组织化、有序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这就是自组织。 9.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体现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原则、协调性原则最终达到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生态系统: 由多种生物和他们的生存环境组成的系统即为生态系统,它的要素有无机环境、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研究生自然辨证法期末简答题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P17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自然界的本原是同一种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世界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内部物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于在永恒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界(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例如,泰勒斯、阿拉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分别在水、气、火中寻找万物的本原;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毕达格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运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洞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比较。 (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的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者多元论的观点,如古代中国的“元起说”或“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论”或“四因说”等。 (2)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3)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论,古代中国人善于运用直觉领悟的方法认识自然界并以此获得知识,古希腊人善于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认识自然界并以此获得知识。 (4)在表达思想的方式方面,古代中国人“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论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论证”,这种表达方式“明显不足而暗示有余”;古希腊人则“最为思辨,充满着论辩、推理、和证明等说理方式”。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P3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客观的、变化发展到物质世界;“物质在其永恒的循环中是按照规律运动的”;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1. 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自然界是先于人存在的自然界,它是建立在人的实践基础上的,是人们依据实践基础所认识的自然界;自然界是“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它既

自然辩证法总结

绪论 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研究对象:1自然界2.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3. 科学技术 学科内容:1.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3. 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学科性质:属于哲学学科,二级学科,介于纯哲学理论与科学之间,主要以探讨科学思想理论的哲学层面为目的。 2、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 学习的必要性:近年来,在我国一些迷信、愚昧活动日益泛滥,伪科学、伪科学活动频频发生。再者,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导致了许多积极结果,实现着人们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于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以上都说明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自然辩证法是当务之急。 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自然辩证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学习自然辩证法是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重要保证。 学习的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掌握辩证唯物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及其内在的联系,又要注意结合自身的思想情况、专业内容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社会实践的需要进行学习。 第一章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1、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2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 具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2、为什么会形成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的特点是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形成原因:首先,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与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其次,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还受自然科学分门别类研究方法的影响。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这种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是什么? 近代自然科学后期的理论综合:自然科学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在各个领域向形而上学自然观发起了进攻,也为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的创立准备了条件。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德国医生迈尔论述了能量守恒原理,德国的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动物的基本单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物学革命,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唯物辩证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科学基石。 自然观的基本特点: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即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 第二章物质系统的自然界 1、为什么自然界是物质的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尽管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不同形态的物质客体又具有统一性。 1.自然界万物在化学元素上具有统一性 2.自然界物质形态在基本粒子上具有统一性 3.自

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自然辩证法

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时期.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在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关于世界构成有“阴阳五行说"、“元气说”等,并产生了“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古代自然观 (1)阴阳五行说 阳字本是指日光,阴字本是指没有日光.到后来,阴、阳发展成为指两种宇宙势力或原理,也就是阴阳之道。阳代表阳性,主动、热、明、干、刚等等;阴代表阴性,被动、冷、暗、湿、柔等等。阴阳二道互相作用,产生宇宙一切现象.阴阳家认为,五行按照一定的顺序,相生相克四季的顺序,与五行相生的顺序是一致的。木盛于春,木生火,火盛于夏,火生土,土盛于中央;土生金,金盛于秋;金生水,水盛于冬;水又生木,木盛于春。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 阴阳五行学说中的科学方面,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对立统一的客观面貌,并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有效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得以保存和延续下来,并不断得到细致化和丰富化。在这种理论中,很少有意志论和目的论的主观臆测,而更多的是具有机械论和决定论的倾向.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对促进中医的确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导致中医理论的直观性、模糊性、超稳定性,这些特点阻碍了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中医理论的出路在于保存阴阳五行理论整体性、辩证性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走出阴阳五行的怀抱,与现代科学结合才能发展。 (2)元气说 早在殷周时期的著作《周易》之中的八卦说,《周易》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看作是宇宙的生产过程.“太极"是宇宙的总根源,也就是指元气,古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八卦中对立的卦象以刚柔相济表示事物的相互转化,蕴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 (3)天人合一 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采用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代人认为,人是天(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的行为的根据,一定要在天的行为中寻找.无论在肉体或精神方面,人都是天的副本。“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何以成之?就要通过礼乐的教养,也就是文明和文化.假如没有文明和文化,宇宙就像是一个未成品,宇宙本身也会感到不完全的痛苦. 从对以上观念的概述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自然观的思想与其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密切相关,人们对自然的理解附属于对人的理解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其中与中国的封建统治有很大的关联,古代封建统治者为天子即天之元子,天是人格化的自然界,被认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世间万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后代,天为父,所以号“皇天”,地为母,所以叫“后土”。因此,凡人皆为天之子。按照宗法制度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父的遗产,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传子孙。 (4)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6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自然辩证法-6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自然辩证法-6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演化与时间箭头的关系,(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 古代朴素自然观(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元5世纪— 15世纪) 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自然观(16—18世纪末)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末—19世纪末)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接性,模糊性;埋藏着 宗教迷信的种子.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特点: 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 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的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 的理论.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它认为自然界始终 如此,如果说变化,也只是物体在空间中扩张,而无时间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物体的机械位移和动量转换;上述变化,其原因在物体的外部,即外力推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以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联系的发展的看待自然界.唯物论,辩证法,科学性三者有机结合构成这种自然观的哲 学基础.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对自然界的看法主要受两个因素的 限制:一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二是受到和生产力相应的科学水平的限

制。在这两个因素之中,生产力因素是最基本的,因为对自然界的认识要通过科学来实现,而科学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2]。它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自然观也不同 一、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初尝试,是想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神秘主义来对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事件做出解释[3]。我们把16世纪以前的科学技术统称为古代科学技术,与之相适应的是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认为万物有共同的组成成分,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把精神看作是物质的派生物。古代朴素自然观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做直观的考察,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提供了一幅自然界的总图景。但它也有历史局限:它在直观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自然现象进行笼统的、粗糙的哲学概括。表现出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等历史局限性。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古代自然观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作直观的考察,勾画了自然界的总画面。它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这些基本观点在本质上是正确的。具体地说,古代自然观对自然界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力求简单;第二,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物质;第三,整体直观性;第四,富于想象;第五,深信和谐;第六,相信守恒;第七,合乎常识[4] 。 古代自然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概括起来,第一,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第二,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总的观点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 第一篇绪言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这一概念是由恩格斯提出的。 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重点在科学研究的方法,科技创新的方法。 二、古代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 1、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五行说:商以前。“五行”的正确顺序为水、火、木、金、土。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之,以成万物。土是核心。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就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构成世界万物,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二)古希腊的自然观 2、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470,古希腊 (1)火为世界的本原 (2)罗各斯,该词逻辑一词的本原。事物按各种逻各斯变化,逻各斯就是事物变化的规律。(3)万物皆流,即事物总是在运动变化的。 (4)对立面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蜜月正常,蜜年不正常;七年之痒正常,七十年之痒不正常;快

乐一阵子正常,天天都快乐,就不正常了。这些都是辩证法在起作用。 3、毕达哥拉斯学派 该学派对数学的重视对西方后来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可惜中国没有这样一个学派,要不然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一定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1)数既万物。一切数量都可公度。所谓公度,就是指一个事物用一个规定好的单位去度量,必定是一个整数或者分数。 2)和谐说 (3)灵魂转世说:灵魂不灭,可以转世 医学哲学与它的历史哲学命运 1 这个学科,这个事,这段历史,一种观念 “个体发生是种系发生的简洁、快速的重演。”这就是恩斯特·海克尔(Emst Haeckel,1834-1919)对其重演理论简练精辟的申明,这一观念,非常哲学地说明,个体发育的过程,尤其生命的高级形态的个体发育,是以相应的次序相当精确地重复或重演了地球上生命演化历史循序渐进的阶段,这个后达尔文主义进化思想被介绍给我们的先辈,甚至因为严复们的推波助澜,搅乱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那是哲学,是医学的政治和医学的辩证法,是 医学的神圣宣誓。1 2 怀旧与去神圣化 如此,我们就要在回顾的同时,品评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眼下,就好似市场经济的风暴夺获了诗意、浪漫、价值与意义,功利的涌潮改变了生活中一切美丽、光明、高尚的东西,丑陋、贪婪、琐屑充斥于我们的生活,我们躯体与精神的生命也面临被啃噬或蚕食的命运。人们被狂躁、抑郁所压挤,就此,美德被很多人扔进了荒蛮的沼泽地。 文化是不能复兴的,我们心向往之的是没有伤痕的未来。我们无法脱离环境的囹圄,去创造未来,那几位了不起的学者:钟林、彭瑞聪、艾刚阳、杜治政、邱仁宗、程之范、梁浩才、张慰丰、阮芳赋、马伯英、石大璞、何兆雄……等等,值得我们感激,他们以其正义的冲动,和整个时代的“辩证法运动”的脉率几乎同步,把那个哲学重新

自然辩证法讲解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方法 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2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源,泰勒斯认为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是“气” 赫拉克里特认为是“火”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土、水、气、火)。而对于自然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自然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生长着的事物的生成;二是指生长着的事物所从出的内在的东西; 三是指天然物体原初的运动之根源,它就在物体的自身中。 但这种朴素的自然观有许多局限性:这种自然观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总画面的一般性质,但无法具体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这种自然观虽然想 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是当时还缺乏足以将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这种自然观对构成自然界总体的部分和细节不清楚,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自然也就带有很大的模糊性。由于科学技术 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 的精确程度用猜测填补知识的空白,用哲学的思辨缔造自圆其说的理论。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摈弃了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 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上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使得自然科学得以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会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 形式归结于机械运动形式。其局限性在于:否认了无机界与有机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运动形式之间的本质差别;坚持机械决定论,否认偶然性;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把 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力的推动。[5]形而上学性,并且具有不彻底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