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烷烃乙烯苯 归纳

烷烃乙烯苯 归纳

烷烃乙烯苯 归纳
烷烃乙烯苯 归纳

有机(烷烃、乙烯、苯)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包括:

1.烷烃的卤代(条件:光照,纯卤素。连锁反应,只能得到混合产物,不能得到纯净物);

2.苯的溴代(条件:催化剂(溴化铁)。只取代一个H,只得到一取代产物);

3.硝化反应(条件:浓硫酸,加热)。

2.加成反应:

包括:

1、烯烃加X2(不用条件)、加HX(催化剂,加热)、加H2(催化剂,加热)、加H2O(催化剂,加压加热);

2、苯加H2(催化剂Ni,加热)等。苯不能与溴水加成。

其他注意点:

①制备一取代烃时,一般不用烷烃的取代反应制备,而用烯烃跟HX的加成反应制备。

②可以是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是乙烯(烷烃和苯都不可以)。可以用来鉴别乙烯。但不能用来除去烷烃中的乙烯。

③烃类(烷烃,烯烃,苯)都可以燃烧。含碳量越高,火焰越明亮,烟越浓。

烃类的燃烧通式:

O

H

2

CO

O

)

4

(

H

C2

2

2

m

n

m

n

m

n+

+

+?

?

?→

?

点燃

结构:

1.甲烷:空间正四面体,键长相等,键角相等(109°28′)。烷烃都不是直线型的,碳架

是锯齿状的。

2.乙烯:平面型分子,六个原子在同一平面。键角120°

3.苯:平面正六边形,键角120°。所有的碳碳键都一样,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

的键。

典型例题3:能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相间交替的事实是:①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②苯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③邻二氯苯只有一种;④在一定条件下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⑤间二氯苯只有一种;⑥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①②③⑥

解析:苯分子若是单、双键交替结构,则间位二元取代物和是相同的;邻位二

元取代物和是不同的;若存在典型的碳碳双键,必然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也容易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有机物的一些物理性质小结:

现在学的有机物除了碳原子数目小于5的烃类和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基本上都是无色的油状液体

可以与水互溶的有:乙醇(酒精),醋酸

其余的有机物基本都不溶于水。

其中,密度比水小的有机物:烃类(包括烷烃、烯烃、苯和烃类的混合物:汽油)密度比水大的有机物:卤代烃(包括卤代苯(溴苯,氯苯等)),硝基苯。

(可以判断有机物是在上层还是下层,是否可以用水鉴别)

典型例题19.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己烷、四氯化碳B.苯、酒精、四氯化碳C.硝基苯、四氯化碳D.酒精、醋酸

23.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并验证其中一种产物。试完成下列问题: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导管b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管c的下口可否浸没于液面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在导管c的下口附近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________出现,

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________遇水蒸气而形成的。

(5)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AgNO3溶液有________________生成,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1)苯液溴铁屑(2)导气冷凝回流

(3)不可以,因为反应生成的HBr极易溶于水,会使d中液体倒吸(4)白雾HBr(5)浅黄色沉淀Ag++Br-===AgBr↓

解析烧瓶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6H6+Br2C6H5Br+HBr,该反应放热,容易使溴挥发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如果没有导管b的冷凝回流作用,挥发出来的溴蒸气溶解在水中生成HBr,也能和锥形瓶d中的AgNO3反应,则无法检验产物中是否有HBr。

24.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常用如图装置。

一些实验注意点:

①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振荡

②温度:50℃~60℃(水浴加热-常用的加热方法,适用于反应温度在100℃以内)

③浓硫酸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④不纯的硝基苯显黄色,因为溶有N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计悬挂在烧杯中的水中,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用水浴加热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其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水浴加热的试管口部都要带一长导管,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完毕后,如何从试管中的混合物里分离出硝基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1)+HNO 3――→浓H 2SO 4△ +H 2O

(2)控制水浴温度在50℃~60℃左右

(3)使试管均匀受热,便于控制温度

(4)使反应物蒸气冷却回流,减少挥发

(5)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水中,再用分液漏斗分离下层硝基苯

高二有机化学基础乙烯苯及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有机化学基础乙烯苯及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简式为,它一般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 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 2.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电子式为 B.乙烯的球棍模型为 C.乙烯分子在空间上呈平面结构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22CH CH 4.柠檬烯是一种天然的功能单萜,在食品中作为香料添加剂被广泛使用,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mol 柠檬烯完全燃烧消耗12mol 2O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和丁基苯( )互为同分异构体 D.—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5.用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标准状况下)苯在2O 中完全燃烧,得到0.6A N 个2CO 分子 B.1mol 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6A N C.14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氢原子数为2A N D.78g 苯中含有C=C 键的数目为3A N 6.据报道,我国烯烃及其衍生产品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增速世界第一,市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从增速来看,预计2018年全球丙烯产能将达到1.4亿吨。下列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与HCl 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能使酸性4KMnO 溶液褪色 7.—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共10g,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 2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溴水时,溴水增重8.4g,则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 A.甲烷、乙稀 B.丙烷、乙稀 C.乙烷、乙烯 D.甲烷、丙烯 8.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A.它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B.它可以使溴水褪色 C.它可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 D.1mol 该有机物燃烧消耗氧气为15mol 9.某化工厂以丙烯、乙烯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0.1一1.75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0.2一0.4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 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 );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计算机内存发展史

计算机内存发展史 内存是电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CPU 可通过数据总线对内存寻址。历史上的电脑 主板上有主内存,内存条是主内存的扩展。 以后的电脑主板上没有主内存,CPU完全依 赖内存条。所有外存上的内容必须通过内存 才能发挥作用。 在计算机诞生初期并不存在内存条的概 念,最早的内存是以磁芯的形式排列在线路 上,每个磁芯与晶体管组成的一个双稳态电路作为一比特(BIT)的存储器,每一比特都要有玉米粒大小,可以想象一间的机房只能装下不超过百k字节左右的容量。后来才出线现了焊接在主板上集成内存芯片,以内存芯片的形式为计算机的运算提供直接支持。那时的内存芯片容量都特别小,最常见的莫过于 256K×1bit、1M×4bit,虽然如此,但这相对于那时的运算任务来说却已经绰绰有余了。一、内存条的诞生 内存芯片的状态一直沿用到286初期,鉴于它存 在着无法拆卸更换的弊病,这对于计算机的发展造成 了现实的阻碍。有鉴于此,内存条便应运而生了。将 内存芯片焊接到事先设计好的印刷线路板上,而电脑 主板上也改用内存插槽。这样就把内存难以安装和更 换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80286主板发布之前,内存并没有被世人所重 视,这个时候的内存是直接固化在主板上,而且容量 只有64 ~256KB,对于当时PC所运行的工作程序 来说,这种内存的性能以及容量足以满足当时软件程 序的处理需要。不过随着软件程序和新一代80286硬件平台的出现,程序和硬件对内存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速度并扩大容量,内存必须以独立的封装形式出现,因而诞生了“内存条”概念。 在80286主板刚推出的时候,内存条采用了SIMM(Single In-lineMemory Modules,单边接触内存模组)接口,容量为30pin、256kb,必须是由8 片数据位和1 片校验位组成1 个bank,正因如此,我们见到的30pin SIMM一般是四条一起使用。自1982年PC进入民用市场一直到现在,搭配80286处理器的30pin SIMM 内存是内存领域的开山鼻祖。 随后,在1988 ~1990 年当中,PC 技术迎来另一个发展高峰,也就是386和486时代,此时CPU 已经向16bit 发展,所以30pin SIMM 内存再也无法满足需求,其较低的内存带宽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瓶颈,所以此时72pin SIMM 内存出现了,72pin SIMM支持32bit快速页模式内存,内存带宽得以大幅度提升。72pin SIMM内存单条容量一般为 512KB ~2MB,而且仅要求两条同时使用,由于其与30pin SIMM 内存无法兼容,因此这个时候PC业界毅然将30pin SIMM 内存淘汰出局了。

甲烷乙烯苯知识点总结

专题复习16--甲烷乙烯苯知识点总结 核心知识图 1.烃的分类、通式和主要化学性质 氧化:燃烧 饱和烃:烷烃C n H2n+2(n≥1) 甲烷取代结构:链状、碳碳单键裂解 链烃氧化:燃烧、使KMnO4(H+)褪色 (脂肪烃) 烯烃C n H2n(n≥2) 乙烯加成:H2、X2、HX 、H2O等 结构:链状、碳碳双键加聚 氧化:燃烧、使KMnO4(H+)褪色 炔烃C n H2n-2(n≥2) 乙炔加成 不饱和烃结构:链状、碳碳叁键加聚 氧化:燃烧、使KMnO4(H+)褪色 烃二烯烃C n H2n-2 (n≥3) 1,3—丁二烯加成:1,2加成、1,4加成 结构:链状、两个碳碳双键加聚 饱和环烃:环烷烃C n H2n (n≥3) 结构:环状、碳碳单键氧化:燃烧、不能使KMnO4(H+)褪色,不能因反应使反应使溴水褪色 苯加成 环烃取代:卤代、硝化、磺化 苯及其同系物C n H2n-6 (n≥6) 结构:环状、大 键 不饱和环烃:芳香烃氧化:燃烧、使KMnO4(H+)褪色 稠环芳烃:萘、蒽甲苯取代 加成 甲烷的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较稳定,与强酸、强碱、KMnO4等均不反应。 (1)氧化反应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取代反应 ①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被其他 所替代的反应。 ②甲烷与Cl2反应 乙烯烯烃知识点总结 一、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CH2〓 CH2 乙烯分子的结构: 键角约120°,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属平面四边形分子。 二、乙烯的制法 工业上所用的大量乙烯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中分离出来的。

实验室制备原理及装置 三、乙烯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2.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a.燃烧 CH 2=CH 2+3O 2??→?点燃 2CO 2+2H 2O (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b.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红棕色褪去) 乙烯除了与溴之外还可以与H 2O 、H 2、卤化氢、Cl 2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如工业制酒精的原理就是利用乙烯与H 2O 的加成反应而生成乙醇. 3)聚合反应 n CH 2==CH 2???→?催化剂[— CH 2—CH 2 ]— n ( 聚乙烯) 其中 CH 2=CH 2 为单体 —CH 2—CH 2— 为链节 n 为聚合度 四、乙烯的用途 作植物生长的调节剂,还可以作催熟剂;可用于制酒精、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五、烯烃 1.烯烃的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一类链烃 2.烯烃的通式:C n H 2n (n ≥2) 最简式:CH 2 可见,烯烃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别为85.7%和14.3%,恒定不变 环烷烃的通式与烯烃的通式相同,故通式为C n H 2n 的烃不一定是烯烃,如右图中其分子符合C n H 2n ,但不是烯烃而是环烷烃。 (环丁烷) 一般,我们所说的烯烃都是指分子中只含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所以也叫单烯烃,也还有二烯烃:CH 2=CH - CH=CH 2 苯及其同系物知识点 苯 分子结构 分子式:C 6H 6 最简式:CH 结构式: 结构简式:或 比例模型: 球棍模型: 空间构型: 1、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 2、键角都是120°。 3、不存在单双键交替排列,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苯练习题

1.填空题: (1)分子中含有____的烃叫芳香烃。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种,它们的结构简式和名称分别为____和____。 (2)苯分子具有____结构,每个键角都是____。 2.选择题: (1)下列事实中,能说明苯与一般烯烃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的 是 [ ] A.苯不跟溴水反应 B.苯不跟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C.1mol苯能与3molH2进行加成反应 D.苯是不饱和烃 (2)下列有机物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比为2∶1的是 [ ] A.乙烷 B.乙烯 C.乙炔 D.苯 (3)苯与乙烯、乙炔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是 [ ] A.都易发生取代反应B.都易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和乙炔易发生加成反应,苯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发生 加成反应 D.乙烯和乙炔易被氧化剂氧化,苯不易被氧化 3.比较苯、己烷、己烯的性质,并说明怎样通过实验来区别它们。 4.某烃的分子式是C7H8,它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能跟氢起加成反应。写出这种烃的结构式。 5.下列各种化合物各属于哪一类链烃或芳香烃?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结构式: C6H5—CH3,C6H14,C3H6,

C2H2,C6H6,C2H4。 1.分子组成为C9H12的苯的同系物,已知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但能发生取代反应 B.该有机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 C.该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该有机物的一溴代物最多有6种同分异构体 2.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各项的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苯与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而甲苯在常温下就能与硝酸发生反应 D.2-甲基-1-丙烯与溴的CCl4溶液加成速率比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加成速率快 3.某苯的同系物的分子式为C11H16,分子中除含苯环外还有两个-CH3,两个-CH2-和一个-CH-,则该分子的可能结构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4.下列有机物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却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苯 B.己烯 C.己烷 D.甲苯5.工业上将苯蒸气通过赤热的铁合成一种传热载体的化合物,其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1mol该化合物催化加氢时最多消耗6mol H2,则该传热载体的化合物是() 6.某烃的化学式为C8H10 ,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有机物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该烃是 7.从柑橘中可提炼得到结构为的有机物,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6 B.属于苯的同系物 C.能使溴水褪色 D.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8.要确定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先加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再加入溴水 B.先加足量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点燃这种液体,然后再观察火焰的颜色 D.加入浓硫酸与浓硝酸后加热 9.下列有关甲苯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苯环对侧链性质产生影响的是() A.甲苯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 B.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甲苯的硝化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 D.甲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10.下列烃中,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的是() ①邻二甲苯②间二甲苯③对二甲苯④乙苯⑤2,2—二甲基丁烷⑥甲苯 A.②③ B.①⑤ C.④⑥ D.③⑥ 11.下列化合物分别跟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所得一溴

内存的发展历程

内存的发展历程 作为PC不可缺少的重要核心部件——内存,它伴随着DIY硬件走过了多年历程。从286时代的30pin SIMM内存、486时代的72pin SIMM 内存,到Pentium时代的EDO DRAM内存、PII 时代的SDRAM内存,到P4时代的DDR内存和目前9X5平台的DDR2内存。内存从规格、技术、总线带宽等不断更新换代。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内存的更新换代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其目的在于提高内存的带宽,以满足CPU不断攀升的带宽要求、避免成为高速CPU运算的瓶颈。那么,内存在PC领域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内存发展的历史吧。 一、历史起源——内存条概念 如果你细心的观察,显存(或缓存)在目前的DIY硬件上都很容易看到,显卡显存、硬盘或光驱的缓存大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而寄存器也许是最能代表PC硬件设备离不开RAM 的,的确如此,如果没有内存,那么PC将无法运转,所以内存自然成为DIY用户讨论的重点话题。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PC上所使用的内存是一块块的IC,要让它能为PC服务,就必须将其焊接到主板上,但这也给后期维护带来的问题,因为一旦某一块内存IC坏了,就必须焊下来才能更换,由于焊接上去的IC不容易取下来,同时加上用户也不具备焊接知识(焊接需要掌握焊接技术,同时风险性也大),这似乎维修起来太麻烦。 因此,PC设计人员推出了模块化的条装内存,每一条上集成了多块内存IC,同时在主板上也设计相应的内存插槽,这样内存条就方便随意安装与拆卸了(如图1),内存的维修、升级都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内存“条”的来源。 图1,内存条与内存槽的出现 小帖士: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RAM)的主要功能是暂存数据及指令。我们可以同时写数据到RAM 内存,也可以从RAM 读取数据。由于内存历来都是系统中最大的性能瓶颈之一,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内存技术的改进甚至比CPU 以及其它技术更为令人激动。 二、开山鼻祖——SIMM 内存 在80286主板发布之前,内存并没有被世人所重视,这个时候的内存是直接固化在主板上,而且容量只有64 ~256KB,对于当时PC所运行的工作程序来说,这种内存的性能以及容量足以满足当时软件程序的处理需要。不过随着软件程序和新一代80286硬件平台的出现,程序和硬件对内存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速度并扩大容量,内存必须以独立的封装形式出现,因而诞生了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内存条”概念。

北斗卫星发展历程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 相信在座的大部分都只知道北斗时中国的导航系统,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如何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呢?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一、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 300次乘法。从计算机的发展趁势看,大约2010年前美国就可以研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6、80286、M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本阶段

乙烯和苯(习题)

乙烯和苯(习题)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合成纤维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2.下列反应中能说明乙烯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是() A.燃烧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D.分解反应 3.关于乙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2H4 C.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D.乙烯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4.关于乙烯和乙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是不饱和烃,乙烷是饱和烃 B.乙烯能使溴水退色,而乙烷不能 C.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乙烷分子为立体结构 D.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比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 能大,因此乙烯比乙烷稳定 5.在一定条件下,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备一氯乙烷。据此请回答: (1)由乙烷制备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2)由乙烯制备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3)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第_______种方法较好,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为正六边形,每个氢原子垂直于碳原子所在平面 B.苯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和3个碳碳单键 C.苯分子里6个C-H键不完全相同 D.苯中碳原子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之间的独特的键 7.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1834年德国科学家希尔制取并命名了苯。苯不能使溴 水退色,性质类似于烷烃,请写出苯发生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北斗导航系统的30年历程

挑战GPS 盘点北斗导航系统的30年历程 ?2014-8-22 15:01:20 ?类型:原创 ?来源:电脑报 ?报纸编辑:电脑报 ?作者: 【电脑报在线】卫星导航系统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出于民间应用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詹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卫星导航系统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出于民间应用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从1983年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计划于正式提出,距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按照最初规划的“三步走”的战略,经过几代科学家们的努力,北斗计划已实现过半。褒贬之中回顾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不但有助于厘清北斗系统的发展脉络,也让国人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 试验阶段,覆盖我国周边 我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卫星导航与定位的研究,随后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研究一度中断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从那时起,中国科学家们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技术途径和方案。1983年,一个名为“双星快速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与定位方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提出。随后,我国著名航天专家陈芳允院士正式提出,在国内利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实现区域快速导航定位的设想。到了1989年,在陈芳允院士的带领下,我国首次利用通信卫星展开了双星定位演示验证试验,证明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技术体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此后,1994年中国正式启动了该项目的系统建设和发展,并更名为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双星定位示意图 该阶段以2000年成功发射的两颗“北斗一号”为结束,两颗卫星成功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形成了区域的有源服务能力。“北斗一号”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的一种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系统。并且由于采用卫星接收测定机制,用户终端机工作时需要发送无线电信号给北斗卫星,是一种有源定位系统,能实现一定的互动性。随着2003年和2007年又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一号”备份卫星,标志着完整的第一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完成,今后将转入长期的在轨管理阶段。 虽然第一代北斗系统缺陷很明显,但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首个卫星导航系统,打破了美、俄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而此阶段也是北斗计划最艰难的时期,在缺少人力、物力的

计算机内存发展史

计算机内存发展史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计算机内存发展史 在计算机诞生初期并不存在内存条的概念,最早的内存是以磁芯的形式排列在线路上,每个磁芯与晶体管组成的一个双稳态电路作为一比特(BIT)的存储器,每一比特都要有玉米粒大小,可以想象一间的机房只能装下不超过百k字节左右的容量。后来才出线现了焊接在主板上集成内存芯片,以内存芯片的形式为计算机的运算提供直接支持。那时的内存芯片容量都特别小,最常见的莫过于256K×1bit、1M×4bit,虽然如此,但这相对于那时的运算任务来说却已经绰绰有余了。 内存条的诞生 内存芯片的状态一直沿用到286初期,鉴于它存在着无法拆卸更换的弊病,这对于计算机的发展造成了现实的阻碍。有鉴于此,内存条便应运而生了。将内存芯片焊接到事先设计好的印刷线路板上,而电脑主板上也改用内存插槽。这样就把内存难以安装和更换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80286主板发布之前,内存并没有被世人所重视,这个时候的内存是直接固化在主板上,而且容量只有64 ~256KB,对于当时PC所运行的工作程序来说,这种内存的性能以及容量足以满足当时软件程序的处理需要。不过随着软件程序和新一代80286硬件平台的出现,程序和硬件对内存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速度并扩大容量,内存必须以独立的封装形式出现,因而诞生了“内存条”概念。 在80286主板刚推出的时候,内存条采用了SIMM(Single In-lineMemory Modules,单边接触内存模组)接口,容量为30pin、256kb,必须是由8 片数据位和1 片校验位组成1 个bank,正因如此,我们见到的30pin SIMM一般是四条一起使用。自1982年PC进入民用市场一直到现在,搭配80286处理器的30pin SIMM 内存是内存领域的开山鼻祖。 随后,在1988 ~1990 年当中,PC 技术迎来另一个发展高峰,也就是386和486时代,此时CPU 已经向16bit 发展,所以30pin SIMM 内存再也无法满足需求,其较低的内存带宽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瓶颈,所以此时72pin SIMM 内存出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性质比较

物 质 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结构特点物理性质主要化学性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烷CH4 CH4 电子式: 正四面体 无色,无味,极 难溶于水的气 体。 ☆通常情况下, 不与高锰酸 钾、溴水等强 氧化剂反应。 与强酸强碱也 不反应。 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2O2CO2+2H2O CH4+Cl2CH3Cl+H Cl CH3Cl+Cl2CH2Cl2+H Cl CH2Cl2+Cl2CHCl3+H Cl CHCl3+Cl2CCl4+H Cl 乙烯C2H4 CH2=CH2 电子式: CH2=CH2 H2C=CH2 平面结构 无色,稍有气 味, 的气体。 ☆能使①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②溴的四 氯化碳(橙红) 难溶于水,比 空气略轻。利 用比鉴别甲烷 和乙稀 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火焰明亮,稍伴有黑烟, 不完全燃料,C单质的结果) 与溴加成: 与H2加成: 与HCl加成: 与H2O加成: 与Cl2加成: 加聚: C2H4+3O22CO2+2H2O CH2=CH2+ Br2CH2Br-CH2 Br CH2=CH2+ H2CH3-CH3 CH2=CH2+H Cl CH3- CH2Cl CH2=CH2+ H2O CH3-CH2OH CH2=CH2+ Cl2CH2 Cl -CH2 Cl n CH2=CH2

苯 易取代 ,难加成,能氧化 C6H6 或 CnH2n-6 苯的碱性反应:苯不具有像 稀烃一样的CC双键,但在 一定条件下仍能加成镍作 催化剂下,苯与H2合成, 方程式为: 含一个苯环结构的化合物, 如甲苯=甲苯等,都可发生 上述类似取代反应和加成 反应 平面正六边 形: ①所有原子 在同一平面。 ②6个碳原子 之间的键完 全相同,是一 种介于单双 键之间的独 特键,6个键 完全相同。 ③键角是 1200, 4.笨的一取代 物只有一种 结构 无色,带有特殊 气味的液体, 有毒,不溶于 水,密度比水 小,用冰冷却, 可凝成无色晶 体。 ☆不与高锰酸 钾、溴水反应。 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火焰明亮,伴有浓烟) 与溴取代: 2C6H6+15O212CO2+6H2O 也可直接加Fe FeBrs做催化剂 + Br2 纯溴,(不是溴水溶液是单质)溴苯 二、浓硫酸作用下,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 成硝基苯,方程式为: 三、①溴水不与苯发生反应 ②只发生单取代反应 ③溴苯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的无色油状 液体,能溶解溴单质,呈褐色 4、除无溴苯中的溴用NOHW分液

(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甲烷、乙烯、苯练习题.doc

化学必修二甲烷、乙烯、苯练习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不起反应 B.甲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氧化 C.甲烷跟氯气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 2、CHCl 3还是 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D.甲烷的四种取代物都难溶于水 2.有关乙烯的下列叙述:①乙烯溶于水后可得乙醇②乙烯能发生加聚反应③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④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中正确的 是() A .只有②B.①和③ C.②和③D.②③④ 3.下列事实能证明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A .CH3Cl 只代表一种物质B.CH2Cl 2只代表一种物质 C. CHCl 3只代表一种物质D. CCl4只代表一种物质 4.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 1 mol ,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 CH4B. C3 H8C.C4H10D. C2H6 5.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的是() A.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B.干冰和冰为同一种物质 C.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12C 和14C 互为同位素 6.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H4――→ C+ 2H B. 2HI+Cl 2===2HCl+I 2 点燃 C. CH4+ 2O――→CO2+2H2O 光 D. C2 H6+Cl 2――→C2H5 Cl +HCl 8.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A .CH3CH3B.CH3CHCl 2 C.CH3CH2OH D.CH3CH2Br 9.由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测丙烯(CH2 ===CH— CH 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与 HCl 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并只得到一种产物 10.石油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 A.将石油按沸点范围不同加以分离得到不同的石油产品 B.将石油按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加以分离 C.得到碳原子数较多的烃类 D.将石油中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分开 11.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 2.24 L 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 4.48 L 二氧化碳 (气体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和 3.6 g 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A .CH4和 C3H8B.CH4和 C3H4C.C2H4和 C3H4D.C2H4和 C2H6 12.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较纯净的1,2-二氯乙烷的是() A .乙烷与氯气光照反应B.乙烯与氯化氢气体混合 C.乙烯与氯气加成D.乙烯通入浓盐酸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13.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是()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 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一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一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 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 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详解内存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

详解内存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是每个PC 用户都非常清楚的,所以很多朋友趁着现在的内存价格很低纷纷扩容了内存,希望借此来得到更高的性能。不过现在市场是多种内存类型并存的,SDRAM、DDR SDRAM、RDRAM等等,如果你使用的还是非常古老的系统,可能还需要EDO DRAM、FP DRAM(块页)等现在不是很常见的内存。 虽然RAM的类型非常的多,但是这些内存在实现的机理方面还是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本文的将会分为几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SRAM 和异步DRAM(asynchronous DRAM),在以后的章节中会对于实现机理更加复杂的FP、EDO和SDRAM进行介绍,当然还会包括RDRAM和SGRAM等等。对于其中同你的观点相悖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进行技术方面的探讨。 存储原理: 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基本的理解本文,所以我先来介绍一下很多用户都知道的东西。RAM主要的作用就是存储代码和数据供CPU在需要的时候调用。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像用袋子盛米那么简单,更像是图书馆中用有格子的书架存放书籍一样,不但要放进去还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准确的调用出来,虽然都是书但是每本书是不同的。对于RAM等存储器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存储的都是代表0和1的代码,但是不同的组合就是不同的数据。 让我们重新回到书和书架上来,如果有一个书架上有10行和10列格子(每行和每列都有0-9的编号),有100本书要存放在里面,那么我们使用一个行的编号+一个列的编号就能确定某一本书的位置。如果已知这本书的编号87,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复习题:十五 烃——甲烷、乙烯、苯

必修部分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 第十五讲烃——甲烷、乙烯、苯 一、单选题 考点一有机物特点与同分异构体 1.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化学式为C6H4S4,它属于() A.有机物B.碳氢化合物 C.硫化物D.无机物 解析:解题的主要依据是给定物质与所给选项中每类物质概念是否吻合。碳氢化合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硫化物一般是指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硫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一般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答案:A 2.(双选)下列物质不属于烃的有机物是() A.CH4B.CH3OCH3 C.C2H4D.HCHO 解析:烃只含有C、H元素。 答案:B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是从动植物体中提取的有生命的化合物 B.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9.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该实验事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烷的分子式为CH4 B.甲烷气体中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甲烷分子中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D.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解析: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答案:B

10.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氯气B.溴水 C.硫酸D.酸性KMnO4溶液 答案:A 考点三乙烯 11.下列物质中,不能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H2B.H2O C.KMnO4D.Br2 解析:C项是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C 12.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A.脱落酸B.乙烯 C.生长素D.甲烷 解析:乙烯可以催熟水果。 答案:B

GPS发展历史

上周,美国媒体一篇关于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报道,使这个中国也有参加合作开发的项目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美国一些官员以担心该系统被敌对国家与美国进行战争时使用为借口,威胁在不利情况发生时攻击该系统的卫星。自从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受前苏联剧变影响一蹶不振之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几乎独霸全球卫星定位服务市场,随着俄罗斯国力的逐渐增强,Glonass将在未来三四年里恢复使用,而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也要在2008年投入运营,届时,卫星导航服务将由美国一家独霸转为三国分立,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官员的激进言论也就不足为奇。回顾Galileo此前的筹划历程,处处可以看到美国阻碍该计划的身影,这表明,美国对卫星导航领域可能即将到来的三国时代依然抱着敌视态度,尽管如此,在中欧俄三方的合作下,这一时代也将很快来临。 “欧版GPS”挑战美国 自冷战结束后,美国在空间领域的军事和民用技术开发上逐渐呈现出绝对优势,目前在全球卫星定位和导航服务上几乎独霸全球,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自投入使用近20年来,不仅为美国本土提供了周到的民用服务,而且为美军军事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GPS 在军事应用上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在海湾战争时期。在美军攻击伊拉克的一个水电厂时,为了达到立即打击敌人、同时减少损失的效果,美军使用依靠GPS导航的“斯拉姆”空地导弹,他们先发射了第一枚导弹将电厂的围墙炸开一个洞,紧跟着,第二枚导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穿洞而入,一举摧毁了发电厂的核心部位,而附近的水闸却完好无损。这种“千里穿杨”的功夫着实令世界为之动容。 欧洲的卫星定位服务一直由美国免费提供,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长期只为欧洲提供精度百米以上服务,而GPS在美国的民用领域精度可以达到30米,军事用途更达到了10米。内外有别的“二等服务”让欧洲人甚为不满,在这种涉及军事应用以及巨大民用利益的技术上,欧洲人决心打造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欧洲欲后发制人 在上世纪90年代,欧盟和欧洲航天局已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了长达5年的可行性论证。1999年,他们提出了欧洲版的GPS——“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的出台是一个争吵不断的过程,欧盟内部一直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意见。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家强调打造欧洲独立GPS的重要性,而英德等国却认为,既然有美国提供的免费“午餐”,没有必要花巨额资金再打造一个同样的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