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ppt

中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ppt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

第二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 在我们周围,微生物无处不在,目前,我国带菌者有2亿多人。现在,全球警惕传染病,疟疾和血吸虫也正在复苏;脑膜炎、丙肝、结核全球告急,以及爱滋病病毒等等。近三十年来,随着大量新疗法和新医疗技术的引进,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细菌变异增多、加快,使得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院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护士是各种操作的执行者,所以,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述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感染: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受到感染并出现 症状者。 包括:⑴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⑵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⑴入院前已经开始的感染 ⑵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直接感染—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 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间接感染—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的感染预防措施: 1)加强清洁、消毒、灭菌、隔离、监测、自我防护工作 2)加强医院后勤部门食堂、洗衣房、污物处理、血库及供应室的管理是预防交叉感染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是指寄居在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起的感染。 机体抵抗力低下是自身感染的前提和条件: 常发生在慢性病人、年老体弱、化疗、放疗和非合理使用抗生素病人身上。 预防措施: 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易感人群的机体抵抗力,就能减少自身感染的发生。 3.母婴感染 指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发生的感染 (三)医院内感染的传染链 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个环节构成。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应该从感染链中的三个环节入手,既切实控制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二、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及危害性认识不足 2.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3.对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不完善,工作不到位 4.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制观念不强 5.经费物质保障与预防感染工作不相适应 (二)客观因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守则

精心整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 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 膜。 (五)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六)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七)留取尿标本时,以无菌方法从导尿管留取尿液,以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 (八)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九)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四)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五)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六)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做好导管的护理。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摘要: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 1.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2.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

医院感染地预防与控制教案设计

第十一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是各种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耐药性强,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不断增多,这不仅使医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防治医院感染成为当务之急。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 感染并出现症状 (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1、外源性的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 染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一)机体内在因素 1、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 2、病理因素由于疾病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 3、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性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二)机体外在因素 1、诊疗活动现代诊疗技术和先进的药物应用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在造福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1)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现代诊疗技术尤其是各种侵入性诊疗的增加。 (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治疗过程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

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3、医院管理机制医院感染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但只是形式主义;医院感染管理资源不足,投入缺乏;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都会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 导致感染 (一)感染源: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 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2、患者自身 3、动物感染源 4、环境储源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外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方式: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2、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有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 3、注射、输血传播 4、饮水、食物传播 5、生物媒介传播 (三)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因此,医院感染常见的人群主要有:①婴幼儿及老年人;②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③营养不良者;④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 ⑥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住院时间长者;⑨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加强医院管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

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体冲入膀胱。连接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闭式,管颈粗,不易堵塞且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妥善固定后冲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基本措施 一、消毒、灭菌原则 1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先清洁,在消毒或灭菌 2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3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在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 实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对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的、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诊断器械以及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应进行消毒 ·审核实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以符合国家有关证明 审核证件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产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消毒剂: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1、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2、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耐高温、耐湿的首选湿热消毒 ·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采用清洗消毒剂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 三、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 2、碘酊原液:直接涂擦2遍以上,作用时间~3min,待干后用70﹪~80%乙醇 3、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 4、70%~80%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 min 5、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 min 6、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

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近年来,医疗机构发生因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医疗用水等灭菌不合格、使用不规范造成多起患者手术切口、注射部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为保障医疗安全,防患于未然,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1.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和标准,明确并落实医院各部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的岗位职责,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针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切实从管理及技术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2.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应当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室)、治疗室、检验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贯彻落实《重症医学科学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措施,保证医疗安全。对关键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等)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特别是医

疗机构发生聚集性、难治性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时,应当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菌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发生感染的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报告、调查分析,制定控制方案,并切实落实到位。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与预防控制制度 1.组织管理: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的建设,落实三级网络职责。 2.控制规划 (1)法定报告传染病及时报告率100%。 (2)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控制目标: ①医院感染漏报率≤10;②医院感染发生率≤10%;③一类切口手术不我感染率≤0.5%;④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⑤抗感染药物应用率≤30%。 (3)感染性疾病暴发的报告与控制措施 ①报告制度:发生科时1h内填感染病例紧急报告卡或打电话报告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临床微生物是在短时间之内、不同伤病员的同类标本中3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活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理中3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1h内电话或书面报告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1h内向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进行电话报告,同时报告医教部医疗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非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暴发由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书面报告大学临管处、杨浦区卫生局和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感染暴发除医院感染办公室按感染暴发程序报告外,信息科疫情传报负

责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向前述上级部门报告。 ②处置措施:识别暴发,及早发现暴发对于减少传播非常重要,潜在问题大多先由护士、医生、微生物专家、其他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监测时发现。调查暴发:通过调查确定暴发来源以执行控制措施。控制暴发: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的因素和传播方式而定,但均应包括隔离措施、环境清洁和患者护理的改进这几个方面。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控制目标 ①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②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生物监测:消毒剂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器械保存液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检测: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浓度符合标准。 ③消毒、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微生物。 ④灭菌器:压力蒸汽灭菌器(含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器、干热灭菌器、内镜灭菌器均生物检测合格。 ⑤内径:消毒后的内镜(如:胃、肠镜、喉镜、气管镜等)监测,细菌总数≤20cfu/件(镜),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后的内镜(如膀胱经、腹腔镜等)、活检钳监测,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

医院感染管理防控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几类?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医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而引起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 6.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报告流程?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立即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管理等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于12小时内报告当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经核实为II级暴发后应于12小时向市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经核实为Ⅲ级暴发后,应于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和市CDC报告。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7.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8.隔离标志有哪些?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9.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有哪些?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范本

3、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操纵制度 门诊的医院感染治理制度 一、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一般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刻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一般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三、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觉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及时消毒,并在规定时刻内送疫情报告。 四、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五、各诊室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开窗通风,每日用紫外线灯或动态空气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诊室地面保持清洁,一旦发生污染随时消毒。 六、各诊室要有流淌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并严格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实施手卫生。 七、体温计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枕垫(巾)要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定时清洗,如有明显污染及时消毒处理;止血带一人一带一消毒。 八、检查床、治疗床的床单、枕套每日更换。有污染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应立即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脉枕应定期清洗,更换消毒。 九、医务人员在岗时应穿好工作服,戴工作帽,进行诊疗、护理、换药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十、门诊采血室、注射室的治理 l、采血室和注射室的设置,要有足够的空间和面积。幸免高峰期人员密集导致空气品质超标,阻碍操作质量。

2、保持门诊采血室、注射室的整洁,每日工作前半小时,除进行开窗通风或进行常规空气消毒外,还应进行室内地面、桌面的清洁工作。 3、工作人员一律穿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操作护士禁止戴戒指。 4、操作前各项物品应按一人、一布、一带、一针、一消毒预先备齐,并放在固定位置上,将浸泡止血带的消毒液按有效浓度配制好备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小包装应随用随开,严禁预先开包。 5、工作完毕后要及时清理工作台,用高效消毒剂擦拭,开窗通风半小时或用紫外线照耀一小时。 十一、门诊化验室的治理 l、室内除了保持干燥整洁外,每日工作前要常规进行空气消毒,工作台面应按常规高效消毒剂擦拭。 2、门诊化验室的工作人员,工作服、帽子、口罩必须穿、戴整齐。为了防止血、尿、便标本污染自身,应配带一次性手套。 3、必须使用有卫生许可证的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针的外包装必须随用随打。 急诊科的医院感染治理制度 一、急诊科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治理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治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并对专门感染病人进行隔离。 二、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质量操纵和治理,急诊科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治理。 三、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治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依照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四、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看室,有条件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评价基本原则、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与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其他有床位的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1 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2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3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50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507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WS/T 508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WS/T 509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WS/T 510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12 年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原卫生部 2009 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个案追踪individual patient tracer 医院现场评价所使用的一种方法,即采用真实患者分析医院所提供治疗、护理和服务的过程,以评估各学科、科室、项目、服务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所提供的治疗和服务中的重要功能,旨在追踪某一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服务的全过程。 注:所选择的真实患者通常是那些接受过多学科或复杂服务的患者。 3.2系统追踪individual-based system tracer 以个案追踪为基础的医院现场评价方法,用于评价各诊疗环节之间的整合与协调、各学科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发现各环节的潜在问题。 注:系统追踪评价的三个方面是数据利用、感染预防和控制以及用药管理。 3.3医院感染重点部门department of high infection risk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具有感染率高或引发感染风险高等特点的科室,如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室)、新生儿病房及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手术部(室)、产房、母婴同室、急诊科及其病房、口腔科门诊、介入手术室、临床检验科(实验室,含输血科)、内镜中心(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等。 4、评价基本原则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方案 为落实国家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院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方案。 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医院内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配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二、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监测有全面综合性监测和前瞻性监测、目标监测三种方法,全面综合性监测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每天由感染管理科专职专人员收集感染病例表进行统计分析;前瞻性监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负责;目标监测是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ICU病人监测、外科术后病人监测等等;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细菌室负责有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病原体分离和耐药情况的责任,遇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1)空气卫生学监测:日常监测由科室完成每季一次,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监测的情况,并每季对重点科室或区域监测一次。 (2)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主要由临床科室监控人员负责完成每季一次,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负责对临床科室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细菌的分离和培养由细菌室负责,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3.使用中的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进行一次微生物细菌学监测,由临床科室监控人员负责每季一次。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临床科室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使用中消毒剂的浓度监测由使用科室完成,并做好记录。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主要是高压锅、环氧乙烷锅的工艺、化学监测,每日由供应室完成,并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查。 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医院感染管理 1.消毒产品的管理 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具体包括产品购入的质量控制,使用中的监测和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疗措施上侵袭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国内外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发生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增添额外的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工作负担,常使患者所患疾病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造成死亡。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尤为重要,其发生率已列为我国医院分级操作的指标之一,为此我院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1 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

院感试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单项选择题(40题)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C)。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2、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A)。 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3、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B )。 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4、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B ) A、36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48小时 E、2小时 5、下述哪项不属于微生物( E ) A、病毒 B、支原体 C、细菌 D、衣原体 E、钩虫 6、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D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军团菌 E、棒状杆菌 7、下述不属于灭菌剂是( E ) A、2%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环氧乙烷 D、甲醛 E、含氯消毒剂 8、妊娠妇女不宜用的抗菌药物是( D ) A、青霉素 B、磷霉素 C、林可霉素 D、四环素 E、头孢菌素

9、下述各项中错误的是(A) A、小儿呼吸道感染不需要隔离B、医院污物应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以防止污染扩散C、大面积烧伤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应进行接触隔离D、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E、传染病区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10、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B) A、长期卧床B、留置导尿管C、膀胱冲洗D、膀胱内注射E、膀胱镜检查 11、下列消毒剂中属于高水平消毒剂的有(A) A、戊二醛B、络合碘C、新洁尔灭D、乙醇E、碘酊 12、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C) 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B、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E、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13、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D) A、门诊、急诊病人B、探视者C、医务人员D、住院病人E、陪护人员 14、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D) A、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B、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C、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D、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E、由于输注苏打外渗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 15、医院污物的处理原则错误的是(D) A、防止污染扩散B、分类收集C、分别处理D、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E、尽可能采用焚烧处理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 A、日光曝晒 B、紫外线照射消毒 C、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 D、甲醛薰蒸 2、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 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 ) A、高度危险用品 B、中度危险用品 C、低危险用品 3、卫生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是() A、细菌数应≤10cfu/cm2 B、细菌数应≤5cfu/cm2 C、细菌数应≤1cfu/cm2。 4、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 A、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B、不适当的联合用 药 C、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 D、以上都是 5、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 * A、病理性废物 B、严重污染性废物 C、生活垃圾 D、感染性废物 6、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 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必须达到什么要求() A、消毒要求 B、灭菌要求 C、高水平消毒 D、中水平消毒 7、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 浸泡时间为多少() A、不少于60分钟 B、不少于30分钟 C、不少于20分钟 D、不少于10分钟 8、《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规定,吸引瓶、吸引 管清洗后,进行消毒的药物、剂量和方法是()A、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 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 ` B、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 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20分钟; C、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 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0分钟; D、有效氯含量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000mg/L 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 9、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 科室姓名分数 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 10、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11、医院各类环境的空气中、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 检测均不得检出:()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沙门氏菌 C、埃希氏菌 D、致病性微生物 12、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标准预防+ 空气传播 B、标准预防+ 飞沫传播 C、标准预防+ 接触传播 D、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13、如果血培养标本不能及时运送,应暂存于何种() … A、4℃ B、-18℃ C、室温 14、能发生血源感染的医疗侵入性操作有() A、血液透析 B、器官移植 C、内窥镜检查 D、拨牙 E、以上都对 15、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 当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 感染暴发,医院应当于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 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