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掌门1对1 基本要求: 1.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价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 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4. 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5. 会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教学难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 密度概念的引入 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气味鉴别它是水还是酒精,可以根据它们的颜色及锈迹,鉴定是铜还是铁。如果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我们要怎样判断它们是什么物质呢?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实验: A. 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B. 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 二. 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来研究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则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初中物理_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程标准 科学内容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关的物理现象。 科学探究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学习任务分析 : 本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层,本节可以看成是质量的深化和延续,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一种探索,同时也是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重要基础。 学生现状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 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液体、固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同时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欠缺,为此,在本节课密度概念教学时,我将难度分解,逐层递进,分段探究,各个击破的方式方法,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密度概

念。 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公式、单位; 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4、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 要素。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2、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法和学法: 教法:科学探究,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个 演示实验器材:纯水、盐水、酒精各一杯、托盘天平,相同体积的铝块2个,铜块1个,塑料泡沫1块。 分组实验器材:天平(9架),砝码(9盒),量筒(9个),刻度尺,烧杯;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东升中学小组合作教案主备人:刘晓艳小组成员:张生雷万忠新任胜利石生亮王来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 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 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 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 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 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件才对? 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㈡新课教学 1:学生预习课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猜想与假设

第二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粤版初二上)2

第二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粤版初二上)2 南昌二十四中学刘献沛 教材内容:4.3 ?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粤版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 〔需要二个课时〕 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依照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依照测量结果运算出物质的密度。 学情分析: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适应,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紧环节,如提出咨询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打算、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判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 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讲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4. 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5. 会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一些实际咨询题。 教学理念: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明白得,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依照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教学难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 密度概念的引入 我们那个世界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确实是物质的特性,我们能够依照这些特性来鉴不物质。我们能够依照它的气味鉴不它是水依旧酒精,能够依照它们的颜色及锈迹,鉴定是铜依旧铁。假如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不处涂有同样的颜色,我们要如何样判定它们是什么物质呢? 我们鉴不物质,有专门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 我们能够做如此一些实验: a. 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稳. b. 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不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稳。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讲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 二. 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现在我们只明白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明白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关于同一种物质来讲,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能够通过以下的实验来研究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那么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运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 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那么的的两个铁块,然后分不用天平称出两个铁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分不测出其体积,并运算出大小两个铁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 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与与论证: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摸索单位体积的木块、铁块的质量的关系? 对实验表格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及策略 ●重点:是密度概念理解。 突破策略: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 质”。 突破策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三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教师演示器材:天平,相同烧杯两个,水、煤油。 学生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2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各25组。 五教学设计 1 展示目标自学反馈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规定好自学任务和限定时间,学生结合学习手册对教材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习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巡回指导,再纠错补漏。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外形相同,表面镀有相同颜色的铜块和铝块,在不损坏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如何辨别?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根据轻重来辨别,有的可能反驳,教师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 教师演示:取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上,让学生猜想天平哪端下降,问学生为什么?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班级组号姓名 科目物理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授课时间 设计人王建国李鹏学案序号8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 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学习过程 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思考后积极发言。 1、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杯相同体积的盐水和纯水,你能分辨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纯水吗? 在小组内讨论各人的观点和分辨方法。 二、实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上面的问题出发,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 (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教材127页的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空白处。小组展示。 三、自学课本51页内容。看完后完成以下内容,小组讨论总结。 1、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3节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案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新课导入 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问题:每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1)铁块的质量比木块的质量大? (2)一小铁块的质量会比一大块木块的质量还大吗? (3)比较两个物体质量,不能只看什么材料,还要考虑它们的体积大小,还要通过实验来试一试。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1)要研究质量和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测出物质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复习体积的测量:测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根据体积公式V= ______进行计算。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用________;天平的使用:首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边的_________处;调整衡量两边的_________,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将物体放在_____盘,砝码放在____盘,并调节______;最终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质量加_____在标尺上的读数。 4.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天平、被测物体(木块、铁块)、刻度尺(测量物体体积) (2)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 (2)实验安排:由相邻的两个实验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实验任务。 (3)实验表格及数据 (1)对比实验1和2,3和4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者“不同”),并且体积越大,质量__________。 (2)对比实验1和3, 2和4实验数据,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者“不同”) 6.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且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____比;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的。 三、引入密度 1.定义:物理学上把某种物质_____与______的比值叫做密度。 2.公式: 体积 质量密度 字母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密度单位及换算:1×103kg/m 3 =_______g/cm 3 2.7g/cm 3 =___________kg/m 3 4.密度的物理意义: 四、课堂小结 实验次数 物质名称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m/V 1 木块 2 3 铁块 4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党岘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人:张鹏里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导学案编号:81WL01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学习目标】 1.我要深刻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学习密度公式,明确比值定义法及其复合单位。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新知探究】 一、思考:1、生活中有些物质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如:1kg铁块与1kg铝块,体积不同;有些物质体积相同,却质量不同。如1dm3 的铁块与1dm3铝块质量不同。2、同种物质,质量变化,其体积也跟着变化。反之,体积变化,其质量也跟着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我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阅读课本49—52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V表示,计算密度的公式是;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 2、密度是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水的密度ρ= kg/m3,物理意义是。一杯水倒去1/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合 g/m3 。 3、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测出质量m,用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 。 (3)求体积:V= 。 4、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和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__________ (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合作探究】 1.水的密度=________kg / m 3=_______g /cm3 =______kg /dm3=_______ t/m3 2.某种液体质量是0.96g,其体积是1.2dm3,则它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2cm3这种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kg,密度是_________kg/m3。 3.要测金属块的密度,需要以下步骤。排列顺序科学合理的是() ①把金属块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称质量 ②观测并记录量筒放入金属块后液面的刻度值 ③观测砝码和游码值并记录 ④观测并记录量筒没放入金属块时液面的刻度值 ⑤计算密度 ⑥调节天平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②①③⑤⑥ C. ⑥①③④②⑤ D. ⑥⑤④③②① 4. 如图所示的是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根据图中的测量情况填写下表。 【达标检测】 1. 对公式ρ=m/V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同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B. 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 同种物质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 D. 同种物质m与V成正比 2. 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体积是1m3的酒精,它的质量是0.8×103kg/m3 B. 体积是1m3的酒精,它的质量是0.8×103kg C. 质量是1kg的酒精,它的体积是0.8×103m3 D. 质量是0.8×103kg的酒精,它的体积是1/m3 3. 物体甲的体积是物体乙的体积的3倍,把它们两个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里,天平恰好平衡,物体甲的密度为ρ1,物体乙的密度为ρ2,则有() A. ρ1=3ρ2 B. ρ2=3ρ 1 C. ρ2=9ρ1 D. ρ1=ρ2 4. 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3∶4,体积之比是2∶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A. 3∶10 B. 2∶1 C. 10∶3 D. 1∶2 5. 氨水的密度是0.94×103kg/m3,某农户要购买450kg这种氨水,需带容积为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二、 引入新课 1 ?让学生展示上节课中测量体积相等的铜、铁、铝柱体的质量, 引导学生得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 2 ?在不同学生的测量数据中,发现“同种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 量相等”。 3 ?展示手里的大铁块和小铁块,让学生思考质量的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物体的质量 与体积的定量关系。 三、 新授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较充分的思考后,对该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猜 想,并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形成假说: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成 反比。 真实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而要进行 实验,还要先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下面就请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探究的一般程序自 己设计方案,并提供课本 P 119的表格供学生参考。 展示实物,前后 互应,引导启 发。 激起学生的兴 趣,把学生的好 奇心带进课堂。 利用学生的回 答引出课题。 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进行猜想 与假设的能力。 教给学生围绕 问题进行实验 设计的方法;使 学生体 会到实 验设计在科学 探究中的作用。 探究物质的密度 知识与技能: 1、 能通过实验探究,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 间的正比关系,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 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难点 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 目的 要求 重点 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建构密度概念。 教法与学法 温故知新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应该重视实验探究,主要采用“边讨论、边探究、边实验”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施教。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究,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经历实际问题导入→理论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铁块、铝块(6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3组),天平和砝码各6组。 【学习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粤教沪版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提问复习 复习体积、质量的单位换算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进行新课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有何看法?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A、准备选取哪些物质作研究对象?选取多好还是少好? B、实验中选取哪些测量工具? C、实验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小组实验,做好学生实验中的“分享者”,纠正学生操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5、分析与论证: 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等的 6、得出结论 经过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 7、评估 学生通过讨论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本节小结: 四、布置作业: 阅读本节后面知识 第二教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学生叙述教师补充 二、学习密度的定义: 1、引入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2、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一些物质的密度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ρ= m / v 单位:1g/cm3 = 1×10 kg/m3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粤教沪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粤教 沪版 、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历建立密度概念的实验探究过程,领会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1、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______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______。 2、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的______与______的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水的密度是1000kg/3 m ,它的单位读作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这句话,科学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自测 1、一定量的水结成冰,它的质量________,它的体积________,它的密度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体积是0.5dm 3 的蜡块,质量是0.45kg ,这种蜡块的密度是_____ kg/m 3 , 如果将蜡块切去3/4后,剩余蜡块的密度是______g/cm 3 。 3、关于对密度公式ρ=m/v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探究案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 3. 4. 5. 6. 7. 8.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各小组同学选取木块和铁块来进行研究,实验步骤为: (1)取两块形状规则但体积不同的木块,用天平和直尺把他们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测量出来。 (2)取两块体积不同的实心铁块,同天平和量筒把他们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测量出来。将以上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得出结论

物质的密度教案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一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密度的测定方法;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三教学器材 1.演示实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演示量筒,烧杯,水,细线.2.学生实验:每组学生都有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量筒,烧杯,水,细线,小石块。 四教学过程: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两块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并提问:如何区分它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通过比较质量来区别它们? 二、情境分析,提出猜想 在什么情况下方可肯定铁比塑料重呢? (学生讨论得出猜想之一: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进一步猜想,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猜想之二: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猜想之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 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并找出每个物体的质量与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1 (新版)北师大版 2、3 探究物质的密度集体备课个人空间 2、学习目标 1、亲历物质密度探究的过程,探究物质密度。 2、理解密度的含义,理解公式、单位的意义。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在实验室我们用________测量物体的质量,你会使用它吗,说说看? 2、你会测量物体的体积吗?形状规则的固体、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液体的体积如何测量,说说看? 【导学释疑】 一、探究______,V_______、3、密度的单位及读写方 法:1g/cm3=_______kg/cm3;250kg/cm3=_______g/cm3; 10、3g/cm3=_______kg/cm 3、4、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表2-4,表2-5,表2-6) 5、了解科学计数法。 【巩固与检测】

1、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 __________;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__________。 2、密度是__________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__________。水的密度ρ=______千克/米 3,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一杯水倒去1/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___g/m3。 3、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将质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待液面静止时(水没有溢出),三个容器内液面恰好相平,原来盛水最少的是() A、放铝块的烧杯 B、放铁块的烧杯 C、放铜块的烧杯 D、原来盛水一样多 4、抢救病人的氧气瓶,原来密度为ρ,用去瓶中一半氧气时,则瓶内剩余氧气密度变为() A、ρ B、0、5ρ C、0、25ρ D、2ρ 5、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 A、铁的质量比棉花大 B、铁的体积比棉花大

《物质的密度》教案

《物质的密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探究——物质的密度》 段森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它既是后面学习和理解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属性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三、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定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四、教学过程 (一)、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1)、创设情景 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一位国王想做一个王冠,他就给了工匠一些纯金。王冠做好了,非常精致、漂亮,国王十分喜欢。但高兴之余,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假,让人称了称,王冠和原来国王给工匠的纯金一样重。国王还是不死心,认为工匠捣了鬼,他既想检验真假,还不想破坏王冠,这个问题难倒了国王及大臣们。后来,著名的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活中也有一些以假乱真的伪劣产品,如假金佛、假元宝、假项链等等,使一些消费者上当受骗,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怎样辨别黄金的真假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同学们便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设计意图故事引出的悬念使学生感到困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知不觉中以愉快的心情去探求知识。 (2)、教师引入,提出问题,模拟实验,总结规律 1、模拟实验:实验一:用天平测量具有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体积相同) 课件照片展示,学生读数。对第一节的复习。通过三次的正确读数,分析,得 出结论。

八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北师大 版 1、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3、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分析和比较,发现同种物质m/v 相同,不同物质m/v不相同。学习重点难点 1、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一、密度: 1、定义:把某种物质___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 号“ρ”) 2、公式:ρ=______ 3、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不同物质密度,一般_____,大小与m、V____,与物质的____(及状态)有关、 4、单位:国际- (kg/m3),读作“ ” 常用:克/厘米3 ( ) 换算:1g/cm3 =________kg/m3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问题: 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①同种物 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②不同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_________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研究对象:______、______(多?少?)(2)所测物理量:______、______(3)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4)步骤: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取形规、体积不同的两木块,用______和_______把质量和体积测算出来。(2)取体积不同的两实心铁块,用______和______把质量和体积分别测量出来。(3)数据表格:次数物质质量(m/Kg) 体积(V/m3)比值 m / V1 木块12 木块23 铁块14 铁块 25、分析与论证:(1)比较 1、2(或 3、4)得: ①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________;②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之比,是一个___值,它跟质量、体积_________ 。(2)比较 1、3(或 2、4)得: 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之比____________。(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能跟_____有关,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上述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的概念。三、巩固练习: 1、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________。

初中物理_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2《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经过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 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具和媒体: 天平、刻度尺、颜色相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实验卡、图像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出示体积较小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吗? 2、出示体积较大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哪一个? 3、提问:为什么想要大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大的体积大、质量大。 二、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不同体积相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1、为了验证你的的猜想,应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确定组内实验方案。) 2、组织学生对组内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 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 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 3、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m-v的关系图像,组内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主备:张君娟审核: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 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 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