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西方园林对比

中西方园林对比

中西方园林对比
中西方园林对比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区别

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罗马起到l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中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无论大型的皇家园林还是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

(2.1)中西园林间形成的差异的原因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那么首先就要从文化背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而这种美学思想一直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它强调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就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是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色彩。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著作十分的广博。当时的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强调不要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取其精华。中国古代哲学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

(2.2)中西园林的不同由于根源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审美观点、设计理念也大相径庭,所以导致中西方园林在各个方面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下中西方园林的不同点。1)西方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因理性美的观念支配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比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几何形状的广泛应用。西方园林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所以西方园林总是表现的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中国人则比较感性,园林造景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也都是到大自然中去发掘。2)中国园林设计讲究师法自然,认为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也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没有什么规律性。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他的必然性、规律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随机性。

从形式上看,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整整,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在形式上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保留其原貌,即便是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力求与自然融合。

园林的设计建造显然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在西方的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只是把它当成美的一种素材。他们认为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不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中国人对自然美却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但并不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从而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契合点,使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引起共鸣。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由于中西方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导致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西方造园刻意追求的是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黄金率;

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更注重意境美。中国造园注重景和情,景虽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衡量景的标准是要看它能否触动人,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无论是中国或西方,一个好的园林,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点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中西方园林图片欣赏:

西方园林:

意大利台地式园林

中国园林:

中西方园林对比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区别 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罗马起到l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中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无论大型的皇家园林还是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 (2.1)中西园林间形成的差异的原因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那么首先就要从文化背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而这种美学思想一直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它强调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就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是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色彩。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著作十分的广博。当时的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强调不要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取其精华。中国古代哲学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 (2.2)中西园林的不同由于根源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审美观点、设计理念也大相径庭,所以导致中西方园林在各个方面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下中西方园林的不同点。1)西方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因理性美的观念支配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比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几何形状的广泛应用。西方园林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所以西方园林总是表现的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中国人则比较感性,园林造景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也都是到大自然中去发掘。2)中国园林设计讲究师法自然,认为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也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没有什么规律性。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他的必然性、规律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随机性。 从形式上看,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整整,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在形式上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保留其原貌,即便是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力求与自然融合。 园林的设计建造显然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在西方的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只是把它当成美的一种素材。他们认为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不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中国人对自然美却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但并不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从而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契合点,使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引起共鸣。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由于中西方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导致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西方造园刻意追求的是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黄金率;

中西园林的分析比较

中西园林的分析比较

提纲 1.综述 2.中国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 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 3.欧洲园林:凡尔赛宫 4.伊斯兰园林:阿尔汉布拉宫 5.总结 6.手绘附图 综述 园林意指,在人工建筑出来的环境中,利用巧妙的手法去模拟自然景物,范围相当广,小至盆栽的植种,大至池水与假山的布景,都是园林的一部份。园林的重点在于造景的巧妙,如何能模拟自然而不落痕迹,如何能将有心安排的布局与艺术性的意境搭配一起,如何将理水方式,石,亭,盆栽,林,窗,门一一运用,并搭配季节变化和当地建材,民俗风情,和主人的个性特色等,都是相当重要的关键。世界园林三大体系包括中国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和伊斯兰园林体系。 中西园林特点比较 1.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前者起源于灵囿和园圃;后者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各自游乐园的先声。 2.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中西园林不仅有着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园林类型也是相似的。这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 园艺的起源与人类的历史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主要靠食用植物而求生存。因此,园艺的发生与食用和药用植物的采集、驯化和栽培密切相关。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 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中西园林所用材料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 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这主要表现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成为一种奢侈品。 但中西园林竟有着这种种的相似性,虽然它们存在于相距甚远的时空中,但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体系,但他们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我们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园林艺术是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个体的差异性与园林艺术的同一性是对立同一的关系。

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之分,而西方则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中、西方园林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不管就是形式还就是风格差别十分鲜明。 历史渊源:中国的园林,在发源之初就就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范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这就就是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始祖的囿—朴素的天然景象与野生的动植物,无需再尽人为之能事。可见,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纯粹供自己观赏娱乐的草莽自然气息。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则式布置,追根穷源其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起源于果园菜地—一块长方形的平地,被灌溉水渠划成方格,果树、蔬菜、花卉等整整齐齐种在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础上,种上灌木或绿篱,形成朴素简单的花园,即就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胚胎。 美学思想:人工美与自然美。西方园林所体现的就是人工美,布局多采用规则形式以与建筑协调,以恢宏的气势,开阔的的视线,严谨均衡的构图,丰富的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体现一种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并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中国园林则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就是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讲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以“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既不求轴线对称,已没有什么规则可循,只

如同一幅水墨画,山环水抱,曲折蜿蜒。 庭廊:中国园林中,亭与廊都就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有独特风格与气韵的小品,它们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作为点缀,廊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与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与供人小憩。廊就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就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与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而西方的廊则更注重于比例尺寸、数理关系等。 宗教因素:在中国佛教对园林的影响最大,特别就是通过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广泛渗入到园林的各个方面,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寺庙园林。例如,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石窟,其它还有榆林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 ,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 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2015年6月

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 ...................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 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 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摘要: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差异 源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和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两大体系的发源地。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东方”和“西方”,是用它代表两种文化的概念。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 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1]。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 且呈现出诸多差异, 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1.2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下形成的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将欧洲大陆分为两个气候地区,地中海气候区和大西洋气候区。通过水路与陆路的相互渗透,恶劣的气候才得以避免,从而也鼓励了航海的发展”[1]。 西方园林,是以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造园艺术思潮为基础,于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这种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这种古典主义的园林,曾得到当时社会的推崇,其中更多的是诗人、画家们的赞许和歌颂,也就赋有了在当时社会上风行的“诗情画意”和特有的“意境”。而只有揭示“诗情画意”和“意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溉水渠划成

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东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一.东方园林 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一.西方园林 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贵族的住宅有了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薇、百合等植物。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大片绿地,其中有凉亭、小径。 古代罗马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风格。 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风格。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马尔伯蒂在《论建筑》一

中西方园林特点

中西方园林艺术特点对比 西方园林艺术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例,论述了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 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造园艺术主要以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为代表。它们的造园艺术在不同时期都十分显著地体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有些艺术风格在几个世纪中都占统治地位,有些艺术手法一直延用至今。 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正如古典主义建筑权威大勃隆台所说:“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这就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中国园林因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园林在形式上体现的是自然美,它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明显的规则可循,而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但树木任自然之原貌,结实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索主要遵循的是寻求自然界和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然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

第二题 试从多个角度比较分析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第一题:结合自身体会及工作特点,谈下你对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认识 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学科特点 作为塑造建筑外部空间视觉形象的景观规划设计,有其不同于一般艺术与设计的特性。 艺术与设计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同一概念的问题。艺术,按照我们今天的解释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设计源于英语“design”的外来语,这个词在英语中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同时包括了汉语设计、策划、企图、思考、创造、标记、构思、描绘、制图、塑造、图样、图案、模式、造型、工艺、装饰等多重涵义。在“design”中除了汉语“设计”的基本涵义外,“艺术”一词的涵义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目前所形成的“艺术设计”词组是一种折衷的办法,其目的是满足公众理解上的需要。 景观规划设计的产生,完全是现代化的结果,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已经有1/3的人生活在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快速的交通工具、迅捷的通讯方式、拥挤的街道、密如蚁群的人流、比肩继踵的高楼大厦。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速度骤然加快,国际化和民族化共处,统一、多元成为我们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和谐完整的艺术形式作为这个多元化时代必须遵守的设计原则,已成为衡定艺术与设计质量的标准。直观醒目、对比强烈、快节奏富于变化而又能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艺术与设计成为设计家追求的目标。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艺术与设计的各门类在现代化的环境中,经过痛苦磨合从而融会贯通后产生的综合艺术设计类型,由此可见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1、景观规划设计的综合性 景观规划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物、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独立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涉及到人文科学、艺术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民俗学、材料学等学科,并纳入总体环境的规划系统中,所以设计上的综合性将直接构成对受众人的心理、行为及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2、景观规划设计的开放性 作为建筑外部视觉空间,景观艺术必定应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有公众参与批评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场所,这些公共性的场所往往是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野开阔的开放性空间,如城市中的广场及绿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外部空间,在这里人与人相互交流,在满足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也体现

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三江学院 公选课论文 2014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院系与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与旅游学院 课程名称:人居环境艺术鉴赏 学生姓名:蔣艳 学生学号:12013123008 学生班级:113123A 成绩: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引言 (1) 1.1东西方园林的发展概况 (1) 1.1.1 东方园林发展过程 (1) 1.1.2 西方园林发展过程 (1)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课题来源 (2)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2) 第二章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概述 (2) 2.1东西方园林的体系概述 (2) 2.1.1东方体系概述 (2) 2.1.2西方体系概述 (3) 2.2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性 (3) 2.2.1 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 (3) 2.2.2 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 (4) 2.2.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 (4) 2.2.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 (4) 2.3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性 (4) 2.3.1 主体建筑思想的差异 (4)

2.3.2 突出表现形式的差异 (5) 2.3.3 造园建筑材料的差异 (5) 2.3.4 传统审美趣味的差异 (6) 2.4 影响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因素 (6) 2.4.1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6) 2.4.2美学思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摘要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园林建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关于美的思辩,东西方的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而园林建筑特别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反映各国人民的丰富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文着重对东西方传统的园林建筑哲学观及其引导的东西方园林艺术进行了探讨,意在通过对东西方园林不同特征的比较,揭示出东西方园林建筑的不同文化特征。 关键词:东方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对比分析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the east and west garden art Abstract Garden origin from the human longing and expectation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paradise, and its development since the nature of beauty inherent in one's pursuit and exploration. The east and the west garden in the long development process 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different style. Article focuses on

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而西方则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中、西方园林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不管是形式还是风格差别十分鲜明。 历史渊源:中国的园林,在发源之初就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范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这就是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始祖的囿—朴素的天然景象和野生的动植物,无需再尽人为之能事。可见,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纯粹供自己观赏娱乐的草莽自然气息。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则式布置,追根穷源其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起源于果园菜地—一块长方形的平地,被灌溉水渠划成方格,果树、蔬菜、花卉等整整齐齐种在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础上,种上灌木或绿篱,形成朴素简单的花园,即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胚胎。 美学思想:人工美与自然美。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布局多采用规则形式以与建筑协调,以恢宏的气势,开阔的的视线,严谨均衡的构图,丰富的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体现一种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并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中国园林则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是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讲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以“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既不求轴线对称,已没有什么规则可循,只如同一幅水墨画,山环水抱,曲折蜿蜒。

庭廊:中国园林中,亭和廊都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有独特风格和气韵的小品,它们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作为点缀,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而西方的廊则更注重于比例尺寸、数理关系等。 宗教因素:在中国佛教对园林的影响最大,特别是通过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广泛渗入到园林的各个方面,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寺庙园林。例如,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石窟,其它还有榆林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是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

综述 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西方园林中的法国有“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西方园林以科技为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抽象性的人工技能之美;中国园林与绘画有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形象的天然韵律之美。西方园林开阔坦荡,以整体对称图案美见长,中国园林则以曲径通幽,追求意境取胜。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 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1、中国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并遵循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则是强调并非机械的抄袭自然山水,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也影响至深。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其气质和情操。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哲学和道德观念。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气质与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1 .1中国园林体现的是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 中国造园追求的是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割空间,融于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山环水抱,曲折蜿蜒,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中国造园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的方面。中国园林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寄情于山水,并从湖光山色中蕴涵的自然美中抒发情感。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总结。明明是自然人工造山、造水、造园,却又要借花鸟虫鱼、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居”的局面。这种创造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1.2 中国造园倾心追求的是意境美 中国造园注重“景”和“情”,乃至于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景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

比较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

比较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历史上,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园林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 共同的特定: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 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 环境。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地的世界园林的发展与特点。 在中国的园林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地 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两大派系,它们各具特色。皇 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北方,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不脱严谨庄重的皇家风范;私 家园林分为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个分支,江南园林自由小巧,古朴淡雅,具 有尘虑顿消的精神境界;岭南园林布局紧凑,装修壮美,追求赏心悦目的世俗 情趣。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自然风景园,都富于东方情调。这个造园系统中风貌各异的两大派系,都表 现了中国园林参差天趣,丰富多彩的美。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追求宏大的气派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意志,形成 了“园中园”的格局。所有皇家园林内部几十甚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对某些江 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同时,出于对整体宏伟大气势的考虑,必需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及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落,这样一来也往往比 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轴线关系带入到本来就强调因山就势,巧若 天成的造园理法中。 (2)私家园林。 ①江南园林:江南园林大多数是宅园一体的园林,将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在城市里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它是可居、可赏、可游的城市 园林,是人类的理想家园。 江南园林的叠山、石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做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以散置,或倚墙彻壁山等等,更有以假山作为 园林主景的叠山技艺手法高超,称盛时,苏州环绣山庄的假山堪称个中佳作。 ②岭南园林:岭南园林亦以宅园为主,一般都做成庭园的形式,叠山多因姿态 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很有水云流畅的形象,沿海也有用珊瑚石堆叠假 山的,建筑物通透开敞,以装饰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风长。由于气候温暖,观赏植物的品种繁多,园林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阴葱郁。 西方园林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18、19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 是勒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并行发展,互为消长,当然也产生出许多 混合型的实体,下面我们就几个典型的园林国家来看一下其园林的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园林构造手法的比较分析

中欧古典园林艺术由于地理环境、审美理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造园思想不同,两者在风格和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受儒、道、释的影响而崇尚自然,并在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发展成为自然写意主义山水园的风格。而以意大利园林、法国园林、英国园林为代表的欧洲古典园林有着共同的起源,其原型是古典世界的几何规则式园林。但在十八世纪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历史进程的影响,出现了以“第三自然”为特征的意大利文艺复兴 和巴洛克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伟大风格”和英国的写实主义自然风景园。但是,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同属于世界园林艺术。尽管差异如此之大,两者在其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审美心理的形成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包括在中国古典园林和欧洲古典园林这两种表面上差异极大的事物之间看出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促使园林工作者了解双方的优良传统和存在问题,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优良传统,借鉴欧洲园林的长处,为我国的园林建设事 业寻找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同时,进行中欧园林比较研究,也有助于理解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探求园林艺术的普遍规律,扩大园林学研究的领域,为创造新的造 园艺术风格提供历史借鉴,并力求由此对世界园林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从园林的构造做法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几何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两种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几何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