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登上地球之巅修订稿

登上地球之巅修订稿

登上地球之巅修订稿
登上地球之巅修订稿

登上地球之巅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

23.《登上地球之巅》

主要内容:

《登上地球之巅》

《真正的英雄》

学习重点:

《登上地球之巅》

1、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真正的英雄》

1、了解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

2、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认识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知识讲解:

一、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耸立sǒng?砭骨biān?崔巍cuīwēi?匍匐púfú?阴霾mái?余暇xiá?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缭绕——缠绕斩钉截铁——锲而不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

阴霾——阴晦梦寐以求——孜孜不倦迫不及待——难以弥补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践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侵袭:侵入和袭击。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二、重点分析

1、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1960年,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感人故事,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阅读课文,试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着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得面对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氧气已经不多了,他们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

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着休息,开始进入半昏迷状态。他冒着生命危险,决定把自己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此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借着星光和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地匍匐前进。到8?830米时,氧气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空氧气筒,开始了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行动更加迟缓,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3、登顶过程中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的三大困难是什么

寒冷、黑夜和缺氧。

登山英雄是靠的什么来克服上述困难的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4、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爆炸后,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大西洋中。

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对罹(lí)难的英雄表示哀悼,并决心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课文就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5、这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是: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演讲词体现了人类最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6、全文的感情脉络是怎样的

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心情,后半部分则主要表达力量(前后为悲痛和力量)。这两种感情水乳交融:全篇演讲词给人的整体情绪是悲痛,但在总统言辞的感召下,全民的悲痛转化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7、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总——分——总。

第一段(1——4节)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第二段(5——13节)分别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第三段(14——21节)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8、你怎样看待演讲者的姿态和角色定位

演讲者有着双重身份,一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总统,要代表人民说话,要赋予演讲以普遍的意义;二是作为人民中的一员,与人民一道,共同仰视这些真正的英雄。

巩固训练

1、找出下列各组中注音或书写的错误,并在横线上订正。

A.刺入骨髓销耗巨大阴霾毙日砭骨biān________

B.难以弥补斩钉戳铁养经蓄锐耸立sǒng________

C.梦寐以求孜孜不卷迫不急待匍匐púfú________

D.钢毅不屈步履艰难契而不舍余暇xiá________

2、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排比)

B.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夸张)

C.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比喻、拟人)

D.阴霾笼罩着整个的国家。(夸张)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

B.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他的家乡是江苏省南京市人。

D.会谈就互相感兴趣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4、《登上地球之巅》写了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请举出几例,并说说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阅读

一次难忘的远征

学生会发起了自行车远征的活动,同学们闻讯,纷纷报名。

“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父母听说后,急忙劝阻我们。我们却用老师的话来回答:“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夜里,我们出发了。我们骑出繁华的城市,进入了那深沉的黑色世界。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没有灯光,只有夏夜的蛙噪声和轻轻的车轮转动的声音。“鸟鸣山更幽”,这一阵阵的蛙鸣,更给此刻增添了诗情画意。

正当我们深深陶醉在夜色沉沉的山野中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令我们至今心有余悸。一辆亮着头灯的大卡车从我们后面驶过来,司机似乎没有发现前面有人,速度丝毫未减,一刹那呼啸而过,几乎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了。几个骑车技术稍差的同学险些被卡车带起的疾风掀倒。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老师风趣地说:“在城里,汽车怕行人;在这里,行人怕汽车。大家小心点吧,苦头还在后面哪。”

整整骑了二十四个小时,我们才在一所山根小学停了下来。

第二天清早,我们进山了。啊,那红色的天体洒下万道光辉,照耀在我们身上,如同用清泉沐浴,舒畅极了!看远山,一片翠绿。日光下彻,直入山谷,红与绿交织着,主宰着,幽邃极了。清风遥遥,薄雾袅袅,大家有说有笑,好个欢快的旅行啊!

中午,红色的天体变成了一片白光。大地贪婪地吸收着太阳发出的热量,变成了一个大蒸笼。我们骑着,骑着,一样的山,一样的树,可我们已无心欣赏。水喝光了,嗓子里冒着烟。汗流尽了,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笑,现在唾沫也是极宝贵的了。我们理解了老师的话,苦,真苦啊。然而苦在心里,没有人说出来。大家的眼睛依然是闪亮的,依然充满希望的光芒。

蝉唱起了歌,它们吸完了树的汁水,它们高兴了。它们的这种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实在无聊!

我按了一下车铃,那铃声竟这样清脆,它传进了山谷,发出了回声,冲上了苍穹。一霎时,大家也都按铃,铃声大作,形成一片和谐的共鸣。蝉被吓了一跳,不再叫了。

“水!”分明有人惊叫了一声,大家为之一振。我们清楚地看见一条小溪,欢快地唱着歌,一路奔来。“冲啊!”不知谁喊了一声,欢乐的人群一下子冲向那清清的山的飘带。没有人听老师的劝阻,闹肚子我们认了,发烧我们也认了,只要能喝到水,我们什么都认了。

那以后,我们精神更加振奋了。终于,我们完成了远征,胜利回师。

“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有意义的。”老师的话依然回响在我们耳边。我们愿把这次活动比做一首歌,一首由我们生活的音符组成的歌,一首欢乐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的歌。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余悸()袅袅()贪婪()幽邃()

2、这篇文章从几个方面写出了“难忘”最难忘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虚线处“没有人听老师的劝阻”一句,联系上下文,补出老师“劝阻”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请找出具有标志性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详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略写的内容是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说“蝉”的生活实在无聊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分别引用了老师的话:“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有意义的。”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照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例:我们愿把这项活动比做一首歌,一首由我们生活的音符组成的歌,一首欢快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的歌。

仿写:我们愿把这次活动比做_____________,一首由_________,

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训练

1?A消蔽B截精C倦及D刚锲2B3D4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登顶成功,说明他们是登山队的佼佼者。他们取得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没有其他人的大量前期工作和集体协作,他们不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为了胜利,有人还愿意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刘连满就是一个例子。

5作者着意描写了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这三者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写这些困难可以表现出队员在严峻考验面前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登山英雄是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来战胜这些困难的。6“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与艰苦的攀登描写结合,构成一张一弛,让人轻松、有美的享受。

迁移阅读

1jìniǎolánsuì2夜静、山美、途中口渴、胜利后的喜悦。最难忘的是险遭车祸。3喝生水容易引起疾病。4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如:夜里、夜色更沉、第二天清晨、中午。5详写的是远征途中的见闻和感受;略写的是回来的经过。6蝉只知道“吃”、“喝”,其实生活没有创造,所以无聊。7从结构上看:起首尾呼应的作用。从内容上看:点明全文的主旨(或突出全文的中心)。8例句:我们愿把这次活动比做一首诗,我们亲手谱写的诗,优美的充满激情的跨世纪的诗。

23.《登上地球之巅》(学案)

课型:

自读课

学习目标:

提高概括课文的能力。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的描写景物。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本课重点:

有详有略的复述课文,学习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背景资料: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1960年3月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里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在大本营里,他们战天斗地,与风雪搏斗,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尽早的征服珠峰,他们争分夺秒,作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基础知识:

P182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有关词语;课下注解中的有关词语的解释。

课文内容把握:

1、从全文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

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

2、登顶过程中,要注意作者着意描写的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

氧。构成对生命的巨大威胁。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队员

的考验。正是这样的考验面前,才充分体现了登山队员的的坚强意志

和大无畏的精神。总结登山英雄是靠什么克服上述困难的(靠意志、

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3、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

阶”。还重点描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

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

问题探讨:

课文中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的用闲笔来描写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在阅读效果上可谓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课后作业:

P181二、三

登上地球之巅修订稿

登上地球之巅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

23.《登上地球之巅》 主要内容: 《登上地球之巅》 《真正的英雄》 学习重点: 《登上地球之巅》 1、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真正的英雄》 1、了解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 2、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认识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知识讲解: 一、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耸立sǒng?砭骨biān?崔巍cuīwēi?匍匐púfú?阴霾mái?余暇xiá?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缭绕——缠绕斩钉截铁——锲而不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 阴霾——阴晦梦寐以求——孜孜不倦迫不及待——难以弥补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践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侵袭:侵入和袭击。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二、重点分析 1、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1960年,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感人故事,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阅读课文,试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着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得面对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氧气已经不多了,他们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 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着休息,开始进入半昏迷状态。他冒着生命危险,决定把自己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此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借着星光和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地匍匐前进。到8?830米时,氧气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空氧气筒,开始了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行动更加迟缓,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3、登顶过程中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的三大困难是什么 寒冷、黑夜和缺氧。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登上地球之巅》。二.设计思路: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高达8848.13米,峰高势伟,环境独特。本设计意在通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自学水平和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登山队员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气概,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这次登珠穆朗玛峰的概况和意义。 2、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谈论、全班归纳的方法实行探究性学习。 2、自主搜集、整理、交流与课文的背景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中国登山队员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气概,激励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 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等精神。 五.难点 难点:刘连满没有登上顶峰但文章却是重点写。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画像(三位登顶英雄)。 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搜集相关珠峰的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导入:《登上地球之巅》中“巅”是什么意思?(山顶)那“地球之巅”指的是什么?(珠穆朗玛峰)对,珠穆朗玛峰是地球最高峰,那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此方面的资料。(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幻灯片展示)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很多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因为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二)登峰活动简介:中国人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那么我们中国登山队员是在那年实现这个

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通用)

登上地球之巅 一、基础训练。 1.本文作者郭超人是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曾担任过前任新华社长。 2.给加点字注音。 ①砭.( biān )骨②崔巍.(wēi)③匍匐.(fú)④缭.绕(liáo ) 3.解释词语。 ①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④养精蓄锐: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精力或恢复健康。 ②履践:踩踏。⑤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③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⑥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A.伸踩一点一点 B、插蹬一点一点 C.抓踩一寸一寸 D、插蹬一寸一寸 (2)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B )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C )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A )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A.意志 B、勇气 C、神经

5.按照时间顺序,将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排列顺序(3;2;1;5;4. ) ①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②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③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④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⑤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二、能力提高:课文阅读。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王富洲、屈银化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我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例子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而()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1.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C ) A.外形高大大胆果断 B、轮廓低矮果断大胆

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训练。 1.本文作者郭超人是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曾担任过前任新华社长。 2.给加点字注音。 ①砭(biān )骨②崔巍(wēi)③匍匐(fú)④缭绕(liáo ) 3.解释词语。 ①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④养精蓄锐: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精力或恢复健康。 ②履践:踩踏。⑤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③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⑥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A.伸踩一点一点B、插蹬一点一点 C.抓踩一寸一寸D、插蹬一寸一寸

(2)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B )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C )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A )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A.意志B、勇气C、神经 5.按照时间顺序,将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排列顺序(3;2;1;5; 4. ) ①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②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③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④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⑤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二、能力提高:课文阅读。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王富洲、屈银化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

23.登上地球之巅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砭骨() 2、履践() 3、崔嵬() 4、窒息() 5、养精蓄锐() 6、齐心协力() 7、斩钉截铁() 二、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 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B、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三、按照时间顺序,给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排列顺序。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3、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5、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顺 序: 四、仔细体味下列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1、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五、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题。 ⑴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珠穆朗玛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变得更加吃力了。 ⑵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

语文: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精题精练(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精题精练 一、基础部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耸立(sǒnɡ)缭绕(liáo)冰镐(ɡǎo) B.石膏(ɡāo)摄影(shè)陡滑(dǒu) C.海滨(bīn)呼啸(xiāo)窒息(zhì) D.匍匐(pú)匍匐(fú)巉岩(chán) 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查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 C.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 D.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经过半年来的养精蓄锐,国足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 B.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持点攀登上去。 C.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D.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 4.下列说法有语病的一项是() A.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B.1960年的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C.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队员王连满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以便留给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D.“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这些景物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biān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zhì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5.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biān()骨zhì()留 6.解释画横线的两个词语。 履践: 崔巍: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通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写出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山全过程的惊心动魄、成功的自豪以及喜悦,从而能够感受到队员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了解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和登山运动的常识,了解通讯真实、准确、即时的特点。掌握基本字、词。 2、揣摩文章写法,学习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3、学习登山队员们意志坚定、勇于牺牲、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并启发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上发扬这种精神谱写生命的华章。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预习,了解一些相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也能够网上查询相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导入新课。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很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检查预习 1、小组间互相交流相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参考资料: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很多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实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以后,因为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持续上升之中。 2、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3、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缭绕 ..lǚ jiàn ..liáorào 砭.骨biān 履践 崔巍 ..pú fú ..cuīwēi 滞.留zhì窒.息匍匐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卷一、基础攻坚 1.(3分)给加点字注音。 ①砭.骨②崔巍.③匍匐.④缭.绕。 2.(3分)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耸.立(sǒng)缭.绕(liáo)冰镐.(ɡǎo) B.石膏.(ɡāo)摄.影(shè)陡.滑(dǒu) C.海滨.(bīn)呼啸.(xiāo)窒.息(zhì) D.匍.匐(pú)匍匐.(fú)巉.岩(chán) 3.(3分)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查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 C.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 D.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4.(3分)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经过半年来的养精蓄锐 ....,国足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 B.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持 ..点攀登上去。 C.大家齐心协力 ....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D.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 ....。 5.(3分)下列说法有语病的一项是() A.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B.1960年的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C.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队员王连满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以便留给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D.“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这些景物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6.(3分)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 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B.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7.(3分)按照时间顺序,将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排列顺序。 ①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②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③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 间缭绕不散。 ④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 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⑤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 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履.践窒.息养精蓄锐.斩钉截.铁。9.仔细体味下列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1)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2)(刘连满)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他拉过身边的氧气筒,……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他毅然把氧气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二、阅读题. 10.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王富洲、屈银化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

七年级语文:23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实录)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七年级语文:23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七年级语文:23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实录)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

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70米。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 篇一:登上地球之巅 知识目标: 1. 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 2. 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德育目标: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

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 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并搜集有关珠峰的知识 教师:1,投影仪.录音机.歌曲>.自制投影的资料 2.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教学思路: 先从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感受写景的妙处.然后延伸拓展,以认识和理解为主旨,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设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与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 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 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_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理解题 (一)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他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最后,王富洲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的帮助,也爬了上去。 ……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1、解释画线的词语。 体力不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没有运用的描写方式是() A、动作描写B、环境描写C、心理描写D、肖像描写 3、刘连满想出“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爬上了“第二台阶”,体现登山队员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1、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怎样战胜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是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的登山队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3.阅读鉴赏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 3.阅读鉴赏 1.【题目】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王富洲、屈银花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变得非常()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花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时风 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说: “同志们,我们三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花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而()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 危险的攀登。 1.文中空白处选词应是()。 A.外形高大大胆果断 B.轮廓低矮果断大胆 C.轮廓低矮大胆果断 D.外形高大果断大胆 2.选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文中两段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显示攀登珠峰最艰难的障碍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障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表现出运动员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资料】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练习及答案学习专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 练习及答案 23.登上地球之巅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耸立___缭绕___峰巅___摄氏度___ 滞留___崎岖___窒息___轮廓___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济()___颤()___绕()___散()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填空 养精蓄()斩钉()铁异口同()齐心()力 勇往直()步()艰难头()眼花腰()背痛 四.课文内容填空 1.即使有()的体格,()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2.他们的四肢更加()了,他们的行动更加()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要克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靠

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刘连满最终没有登上主峰,可文中反倒写他的文字最多,你认为他值得写吗?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通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加直观。教学过程本着新颖、实用、科学、并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新理念,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对文本的理解,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听、说、读、写的训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能概括几位登山运动员突击珠峰的主要阶段。 2、赏读文中最打动人的语段,体会描写的作用。 3、快速默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几位英雄的登顶过程。 4、培养学生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气概。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培养学生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气概。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描写珠峰景色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带入情境。(背景音乐《珠穆朗玛》) 师:这美丽神秘的珠峰,让多少人为她神往,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首次成功登上珠峰,作为中国人难道甘于沉默吗?中国有个梦想,那就是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登上地球之巅》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字词注音、字义。(多媒体显示,指生完成,以便于检查预习) (一)给下面加点的的字注音(指生注音,全班齐读) 缭绕 ..养精蓄锐 ..阴霾.余暇.耸.立..崔巍.滞.留窒.息匍匐 ..砭.骨履践 (二)解释下列词语 砭骨履践崔巍阴霾迫不及待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课后巩固练习

Ⅳ、课后巩固练习题(60分钟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履.践(lǚ)匍.匐(pú)窒.息(zhì) B、巅.峰(diān)镶.嵌(xiāng)落难.(nàn) C 崔巍.(wēi)轮廓.(kuò)迈.进(màn) D、养精蓄.锐(xù)呼啸.(xiào)耸.立(sǒng) 2、下列各组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3分) A、蓝天健将支援携带 B、摄影消耗支撑攀登 C、缓慢砭骨漫长崎岖 D、迸散付出艰巨辩认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 ..的山路上。 ②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 ....,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①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巨大。(A、消费 B、花费 C、消耗 D、浪费)②(三人)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路途。(A、辨认 B、辨别 C、分辨 D、辨析) ③因为他们正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A、背负 B、肩负 C、负重 D、担任) ④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地呼啸着。(A、凄凉 B、凄惨 C、凄苦 D、凄厉) 5、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金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夸张) B、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排比) C、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比喻) D、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的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比喻) 6、填空(7分) 《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作者是,中国著名,前任新华社社长,高级记者。本文以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描写了登山队员在登山过程中所面临

优质课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优质课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崔巨岱1.教学目的⑴快速默读课文。筛选课文主要信息,概括阅读内容要点。⑵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⑶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⑷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协作精神,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2.教学重点、难点⑴快速阅读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⑵理解课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⑶理解作者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描写珠峰景色的作用。3.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讨论点拨4.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雪域高原的图片)高度为8848.13米的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吸引着全世界勇敢者的目光。自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人埃德蒙德·希拉克和夏尔巴人坦曾·诺盖伊站在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峰顶上,向全世界证明人类可以超越自我极限,登上世界第一高峰后,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于1960年5月25日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壮举,刷新了世界登山史的纪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中国登山健儿登山成功那一刹的喜悦与幸福吧。 (板书课题、作者)2.简介课文作者以及课文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①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

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当时,郭超人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他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本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②联系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简介世界第一峰

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巅》原文阅读

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巅》原文阅读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70米。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他头晕眼花,腰酸

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他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最后,王富洲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的帮助,也爬了上去。 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2010-07-24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1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是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12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预习,了解一些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通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写出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山全过程的惊心动魄、成功的自豪以及喜悦,从而可以感受到队员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导入新课。 师:珠穆朗玛峰的神奇、美丽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上这珠峰呢?如今中国人把这一幻想变成现实,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不熟之巅,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 1、小组间互相交流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2、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学习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 D、再次阅读这就是说,复述课文内容。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选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3、教师小结 本文写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学习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团结合作、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复述过程注意抓住主要情节。) 四、重点研读赏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