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版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名词解释

第六版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名词解释

第六版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名词解释
第六版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名词解释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

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

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

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

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

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root pressure)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

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 ratio)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

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

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

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大量元素:(ma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溶液培养:(solution culture method)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

栽培植物的方法。

●透性:(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具有的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选择透性:(selective 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对不同物质的透性不同。

●胞饮作用:(pinocytosis)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

过程。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

能量。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

量。

●转运蛋白:(transport protein)包括两种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横跨两侧的内在蛋白,分子中的多肽链折叠成通道,内带电荷并充满水。

载体蛋白:跨膜的内在蛋白,形成不明显的通道,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转运物质。

●单向运输载体:(uniport carrier)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

度跨质膜运输。

●同向运输器:(symporter)指运输器与质膜外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另一分

子或离子结合,同一方向运输。

●反向运输器:(antiporter)指运输器与质膜外侧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质膜

内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两者朝相反的方向运输。

●离子泵:(ion pump)膜内在蛋白,是质膜上的ATP酶,通过活化ATP释放

能量推动离子逆化学势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生物固氮:(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

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诱导酶:(induced enzyme)是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

诱导下生成的酶。

●临界浓度:(critical concentration)在营养元素严重缺乏与适量之间的浓度。

是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低养分浓度。

●生物膜:(biomembranes)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第三章植物的光和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CO2和水,制

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经过叶绿素吸收后,在光谱上出现黑线或

暗带。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

●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光照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红光的现象。

●增益效应:(enhancement effect):红光和远红光协同作用而增加光和效率的

现象。

●光反应:(light reaction)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

●碳反应:(carbon reaction)在暗处或光处都能进行的,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

学反应。

●光和单位:(photosynthetic unit)由聚光色素系统和反应中心组成。

●聚光色素:(light-harvesting pigment)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

用,将光能聚集起来传给反应中心色素。包括绝大多数的色素。

●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指光和作用中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

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反应中心:(reaction centre)是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膜蛋白复合体。包括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希尔反应:(Hill)在光照下,离体叶绿体类囊体能将含有高铁的化合物还原

为低铁化合物并释放氧。

●光和链:(photosynthetic chain)在类囊体摸上的PSII和PSI之间几种排列紧

密的电子传递体完成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光和磷酸化:(photosynthetic phosphorylation)是指在光合作用中由光驱动并

贮存在跨类囊体膜的质子梯度的能量把ADP和磷酸合成为ATP的过程。●光和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

出O2的量,或者积累干物质的量。

●同化力:(assimilatory power)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CO2的同

化,把这两种物质合称为同化力。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CO2的受体是一种戊糖,CO2的固定的出产物

是一种三碳化合物。

●C4途径:CO2固定最初的稳定产物是四碳化合物。

●光抑制:(photoinhibition)光能超过光和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光和功能

下降。

●景天酸代谢途径:(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植物在夜间气孔开放,利

用C4途径固定CO2,形成苹果酸,贮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将夜间固定的CO2释放出来,再经C3途径固定CO2的过程。

●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和放出CO2

的过程。

●表观光合作用:(apparent photosynthesis)没有把叶子的线粒体呼吸和光呼吸

考虑在内的光和速率。

●真正光和作用:(true photosynthesis)表观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光呼吸。

●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光和速率不再增加

时的光强。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大气层中的CO2能强烈的吸收红外线,太阳

辐射的能量在大气层中就“易入难出”,使得温度上升。

●CO2补偿点:(CO2 compensation point)当光和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放出

的CO2量,这时外界CO2含量。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和过程中

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光能利用率:(efficiency for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

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respiration)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还原而产生CO2

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

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

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糖酵解:(glycolysis)胞质溶胶中的己糖在无氧状态或有氧状态下均能分解

成丙酮酸的过程。

●三羧酸循环:(TCA)糖酵解进行到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通过一个包

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CO2为止。

●戊糖磷酸途径:(PPP)可以不经过无氧呼吸生成丙酮酸而进行有氧呼吸的途

径。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和

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

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解偶联:(uncoupling)指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遭到破坏的现象。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

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酶催化,使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

●呼吸速率:(respiratory rate)用植物的单位鲜重、干重或原生质表示,或者

在一定时间内所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或所吸收的氧气的体积来表示。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物

质的量与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率。

●抗氰呼吸:(cyanide-resistant respiration)在氰化物存在下,某些植物呼吸不

受抑制。

●P/O比:是指氧化磷酸化中每吸收一个氧原子时所酯化无机磷酸分子数或产

生ATP分子数之比值。

●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抗氰呼吸的末端氧化酶,可把电子传给氧。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由于底物的分子磷酸直接

转到ADP而形成ATP。

●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

的积累。

●末端氧化酶:(terminal oxidase)是把底物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系统最后传递

给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类。

●能荷:(energy )就是ATP-ADP-AMP系统中可以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

●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由于温度升高10℃而引起的反应速率的

增加。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初生代谢物:(primary metabolite)初生代谢的产物,如糖类、脂肪、核酸、

蛋白质等。

●次生代谢物:(secondary metabolite)由糖类等有机物次生代谢衍生出来的物

质。

●萜类:(terpene)由异戊二烯组成的次生代谢物,一般不溶于水。

●酚类:(phenol)芳香族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或功能衍生物取代后生成的化合

物,是重要的次生代谢物之一。

●生物碱:(alkaloid)一类含氮杂环化合物,通常有一个含氮杂环,其碱性来

自含氮的环。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是连接两个相邻植物细胞的胞质通道,行使水

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分子的胞质运输功能。

●压力流学说:(pressure-flow theroy)筛管中溶液流运输是由源和库端之间渗

透产生的压力梯度推动的。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指光和产物从叶肉细胞到筛分子-伴胞复合体

的整个过程。

●多聚体-陷阱模型:(ploymer-trapping model):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运到维管

束鞘细胞,经过众多的胞间连丝,进入居间细胞,居间细胞内的运输蔗糖分别与1或2个半乳糖分子合成棉子糖或水苏糖,这两种糖分大,不能扩散回维管束鞘细胞,只能运送到筛分子。

●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产物输出到库的接受

细胞的过程。

●胞质泵动学说:(cytoplasmic pumping theroy)筛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

丝状,形成胞纵束,纵跨筛分子,每束直径为1到几微米。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丝反复的、有节奏的收缩和张弛,就产生一种蠕动,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就随之流动。

●收缩蛋白学说:(contractile protein theroy)筛管腔内有很多具有收缩能力的P

蛋白,是它推动筛管汁液运行。

●库强度:(sink strength)等于库容量和库活力的乘积。

●配置:(allocation)指源叶中新形成同化产物的代谢转化。

●分配:(partitioning)指新形成同化产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

●跨膜信号转换:(transmembrance transduction)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之

后,通过受体将信号传递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信号:(signal)环境的变化。

●受体:(receptor)是指能够特异地识别并结合信号、在细胞内放大和传递信

号的物质。

●CAMP:调节靶酶的活性。

●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位于亚细胞组分上的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催化ATP或GTP的磷酸基团转移到底物蛋白质

的氨基酸残基上。

●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位于细胞内的物质,将信号进一步传递和

放大,最终引起细胞反应。

●级联反应:信号通过跨膜转换后,进入细胞,再通过细胞内的信号分子或第

二信使,使信号进一步传递或放大,最终引起细胞反应。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

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指特异地识别激素并能与激素高度结合

的蛋白质。

●植物激素突变体:(phytohormone mutant)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植物激素缺

陷的突变体。

●植物多肽激素:(plant polypeptide hormone)具有调节生理过程和传递细胞信

号功能的活性多肽。

●生长素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

端运输。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

合成的物质。

●植物生长促进剂:(plant growth promotor)促进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伸长,

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外施生长抑制剂可抑制其促进效能。

●植物生长抑制剂:(plant growth inhibitor)抑制顶端分省组织生长,使植物丧

失顶端优势,侧枝多,叶小,生殖器官也受影响。

●植物生长延缓剂:(plant growth retardator)是赤霉素类,使植株矮小,茎粗,

节间短,叶面积小,叶厚,叶色深绿,不影响花的发育。

第九章光形态建成

●光形态建成:(photomorphogenesis)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

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

●暗形态建成:(skotomorphogenesis)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表现出各种黄化特

●光敏色素:(phytochrome)吸收红光-远红光可逆转换的光受体。

●去黄化:(deetiolation)给黄化幼苗一个微弱的闪光出现的现象。

第十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细胞周期:(cell cycle)新生的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至下

一次再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为止所经历的过程。

●分化:(differentiation)分生组织的幼嫩细胞发育成为具有各种形态结构和生

理代谢功能的成形细胞的过程。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已有高度分化能力的细胞核组织,在培养条件下

逐渐丧失其特有的分化能力的过程。

●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已经脱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经过愈伤

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酸-生长假说:(acid-growth hypothesis)生长素诱导细胞壁酸化并使其可塑性

增大而导致细胞伸长的理论。

●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指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

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在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

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培养的技术。

●极性:(polarity)指在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中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某种形态

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

●生长大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

到最高点,然后生长速率又减慢以至停止。

●顶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相关性:(correlation)植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的现象。

●向性运动:(tropic movement)由外界刺激而产生,运动方向取决于外界的刺

激方向。

●向光性:(phototropism)植物随光照入射的方向而弯曲的反应。

●向重力性:(gravitropism)植物在重力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特性。

●感性运动:(nastic movement)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外界刺

激方向不能决定运动方向。

●生理钟:(physiological clock)生物对昼夜的适应而产生生理上有周期性波动

的内在节奏。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作用。

●脱春化作用(devernalization):在春化作用结束之前,如遇高温、低温效果

会消弱甚至解除。

●春化素(vernalin):在春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刺激物质。

●夜间断(night break):若在长的暗期中给予一个短时间的光照处理使短日植

物不开花而长日植物开花的反应。

●光周期(photoperiod):在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光周期诱导(photoperiodic induction):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

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开花。

●长日植物(long-day plant,LDP):是指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每天光照时间

必须长于一定时数并经过一定天数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小麦、胡萝卜、油

●短日植物(short-day plant,SDP):是指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每天光照时

间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大豆、水稻、棉花。

●日中性植物(day-nentral plant,DNP):是指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

植物。番茄、黄瓜、辣椒。

●临界日长(critical daylength)是指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能忍受的最

长日照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必须的最短日照。

●临界暗期(critical dark period):是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短

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长暗期长度。

第十二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呼吸跃变(respiratory climacteric):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

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升高,然后又下降的现象。

●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不经受精而雌蕊的子房形成无子果实的现象。●休眠(dormancy):成熟种子、鳞茎和芽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暂时停止生长

的现象。

●离层(abscisic layer):组成离区的排列紧密的细胞。

●生长素梯度学说(auxin gradient theory):决定脱落的不是生长素的绝对含量,

而是相对浓度,即离层两侧生长素浓度梯度起了调节脱落的作用。当远基(轴)端浓度高于近基(轴)端时,器官不脱落;当两端浓度差异小或不存在时,器官脱落;当远基(轴)端浓度低于近基(轴)端时,加速脱落。

第十三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植物抗性生理(hardiness physiology):是指逆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

及植物对逆境的抵御抗性能力。

●渗透调节(osmoregulation):通过加入或去除细胞内的溶质,从而使细胞内

外的渗透势相平衡的现象。

●交叉适应(cross adaptation):植物处于零上低温、高温、干旱或盐渍条件下,

能提高植株对另外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与不良环境反应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植物中的交叉适应。

植物学名词解释

绿色植物:从营养方式来看,绝大多数植物种类,其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绿色植物或光能自养植物。 非绿色植物:另一类植物(如真菌、细菌)的体内不含叶绿体,称为非绿色植物。 寄生植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从寄主身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寄生植物。 腐生植物:从死亡的生物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腐生植物。 异养植物: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合称异养植物。 陆生植物:绝大多数植物种类都生长在陆地上,通称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少数植物生于水里,通称水生植物。 化能合成菌:非绿色植物中有少数种类,如硫细菌、铁细菌等,可以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化能合成菌。 矿化作用:通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的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拟核:由一条环状DNA链构成,DNA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外无核膜。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根毛:幼根根毛区表皮细胞,常常向外产生一条长管状突起。 细胞壁: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结构,它构成了细胞的外壳。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而来,是细胞内有生命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后含物:一些细胞代谢产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常呈一定结构分布于细胞质内。 原生质: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的,不均一的亲和胶体。 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一类极其重要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是细胞参与调节各种代谢活动,完成各种功能,维持生命活动过程所不可决少的重要物质。核酸:普遍存在于生活细胞中,担负着贮存和复制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水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胞间层:又称中层或果胶层,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初生壁: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物质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表面继续积累的壁层。 构架物质:形成细胞壁网络构架中的物质。 衬质:是指填充在构架中的物质。 半纤维素:是存在于纤维素分子间的一类基质多糖。 果胶多糖或果胶质:是胞间层和双子叶植物初生壁的主要成分,而单子叶植物中含量较少。 细胞壁蛋白:包括结构蛋白,酶以及尚未确定其功能的蛋白质。 内镶物质:是指构架物质和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附着与生理功能分化的物质。 覆饰物质:是指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一些物质。 木质化:木质素填充到细胞壁中去的变化称木质化 角质化:在细胞壁上增加角质的变化称角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上增加栓质的变化 矿质化:细胞壁中增加矿质的变化 细胞膜:与细胞壁相邻,包围于细胞质外的一层膜 细胞内膜;细胞膜内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外周膜与细胞内膜的统称 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凹陷的较薄区域。 纹孔:在没有次生壁沉积的地方,只存在初生壁和胞间层,细胞壁的这种比较薄得区域就叫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的纹孔相对而生的。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隔层。 纹孔腔:纹孔膜两侧的空腔。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 细胞质:真核细胞核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由半透明的胞基质以及分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以外的、较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又名细胞质基质、基质、透明质)。 胞质环流:在生活细胞中,胞基质是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 旋转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只有一个大液泡时,胞基质沿细胞壁围绕着中央大液泡坐同向流动,称为旋转运动。 循环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存在多个小液泡时,胞基质以不同方向围绕着小液泡流动,称为循环运动。 细胞器:细胞质内由原生质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体积较线粒体大,在高等植物中常呈圆盘形、卵圆形成不规则形,直径5~8微米,厚约1微米。 片层:质体内部基质中着发达程度不同的膜系统。 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的基质中悬浮着由膜所围成的圆盘状或片层状的囊。 基粒:一些类囊体整齐地垛叠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 白色体:一种不含色素的质体,多存在于幼嫩或不见光的组织中。 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的小管、小囊或扁囊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 细胞液:液泡内的液汁。 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囊泡状结构。 微体:由单层膜包被的圆球形小体,直径约为0.2-1.5微米。 核糖体:一种无膜包被的细胞器,电镜下成小而圆的颗粒,其直径约为15~25纳米,主要成分rRNA和蛋白质。 原纤维:由α-微管蛋白质与β-微管蛋白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二聚体,再由二聚体组成的线体聚合体。 中间纤维:由柔韧性很强的蛋白质丝构成,中空管状,直径约为10nm。 核孔:核被膜的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些环形开口。 核纤层:核被膜的内膜内侧一层蛋白质网络结构。 后含物: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弃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单宁:一种无毒、不含氮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存在于一些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液泡或细胞壁中。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纺锤丝:分裂前期之末当染色体形成后,从分裂极向细胞核中央放射状地形成许多由微管组成的丝状结构。 染色体牵丝:从分裂极发出并连接在染色体着丝点上的纺锤丝。 连续纺锤丝:从一极到另一极而不与染色体相连的纺锤丝。

植物学习题集 附答案

植物学习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大类群植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5.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上述四类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看,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其生殖器官_________,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故称无胚植物。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和____________界。 8.藻类和真菌的相似点,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生殖器官都是________的结构;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________,但是,藻类因为有________,所以营养方式通常是________,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所以营养方式是________。 9.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 10.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11.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和便于国际交流,规定给予每一物种制定一个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称为学名(Scientificname),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物种的学名应采用林奈提倡的_________,而物种概念并不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衡量物种有三个主要标准,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绿色植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选择题 1.(1分) 将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的重要依据: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0及答案教学内容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0及答案

1、乙烯的三重反应2、光周期3、细胞全能性 4、生物自由基5、光化学烟雾 1、植物吸水有三种方式:____,____和____,其中____是主要方式,细胞是否吸水决定于____。 2、植物发生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____,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 3、叶绿体色素按其功能分为____色素和____色素。 4、光合磷酸化有两种类型:_____和______。 5、水分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两种:____和____。 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致可分为三大过程:⑴_____,它的任务是____;⑵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⑶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 7、土壤水分稍多时,植物的根/冠比______,水分不足时根/冠比_____。植物较大整枝修剪后将暂时抑制______生长而促进______生长。 8、呼吸作用中的氧化酶_________酶对温度不敏_________酶对温度却很敏感,对氧的亲和力强,而______酶和______酶对氧的亲和力较弱。 9、作物感病后,代谢过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概括起来 ⑴_________,⑵__________ , ⑶_________。1、影响气孔扩散速度的内因是()。 A、气孔面积B、气孔周长C、气孔间距D、气孔密度

2、五大类植物激素中最早发现的是(),促雌花是(),防衰保绿的是(),催熟的(),催休眠的是()。 A、ABAB、IAAC、细胞分裂素D、GAE、乙烯 3、植物筛管中运输的主要物质是()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 4、促进需光种子萌发的光是(),抑制生长的光(),影响形态建成的光是()。 A、兰紫光B、红光C、远红光D、绿光 5、抗寒性较强的植物,其膜组分中较多()。 A、蛋白质B、ABAC、不饱和脂肪酸D、饱和脂肪酸 四、是非题:(对用“+”,错用“-”,答错倒扣1分,但不欠分,10分)。()1、乙烯利促进黄瓜多开雌花是通过IAA和ABA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2、光合作用和光呼吸需光,暗反应和暗呼吸不需光,所以光合作用白天光反应晚上暗反应,呼吸作用则白天进行光呼吸晚间进行暗呼吸的节律变化。 ()3、种子萌发时,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但干物质减少,因此种子萌发过程不能称为生长。 ()4、细胞分裂素防止衰老是在转录水平上起作用的。 ()5、在栽培作物中,若植物矮小,叶小而黄,分枝多,这是缺氮的象征。 五、问答题(每题10分,30分)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重点)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 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 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 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 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 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

最新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2、营养器官:与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关的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与植物的生殖生长和繁殖后代有关的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主根:胚根直接生长而成的根。垂直向地下生长。 侧根:主根等产生的各级分支。 4、定根:主根和侧根称之为定根。主根来自于胚根,侧根来自中柱鞘一定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发育而来。 不定根: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不定根可产生各级侧根。 5、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有根毛的一段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6、根的伸长生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根尖伸长区的细胞迅速伸长生长使根能够不断地伸长的过程。 7、初生生长: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产生各类成熟组织的过程叫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组织构成。 8、次生生长:初生生长完成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称为次生生长。 次生结构:由次生生长产生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结构。 9、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有一条带状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结构,环绕成一圈,称凯氏带。 10、维管柱;由初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发育而成,包括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薄壁细胞四部分组成。 11、外始式: 内始式: 12、内起源:根的中柱鞘一定部位。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或第二、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 13、髓:有些植物根的中柱中央也有薄壁细胞,称为髓 14、苗:指除根系以外,植物地上器官—茎叶部分的总称。 枝条:着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 实生苗:指由种子萌发长成的植物体。 年苗:一年中苗的生长量(芽发育和生长成一段新枝条)。 15、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的茎段。 芽:位于叶腋或茎顶端。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维管束痕:叶柄中的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皮孔:周皮上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顶芽鳞芽展开时,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辨别枝条的年龄。 16、芽: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17、定芽:生长在茎固定位置上的芽,有顶、侧芽(腋芽)。 不定芽:常是从老根、茎、叶上产生的芽,其位置不固定。 18、活动芽:在其生长季节中能开放的芽。 休眠芽:在其生长季节中不开放的芽。

植物学习题集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细胞是生命有机体进化发展的里程碑,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器:细胞器是真核细胞内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质体是真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前质体,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其中,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都可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来。 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有的初生纹孔场所在的位置不形成次生壁,在细胞壁上,只有中层和初生壁隔开,而无次生壁的较薄区域称为纹孔。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是细胞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的直接通道。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一个细胞周期包括细胞的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部分。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可恢复分裂机能,重新具有分生组织细胞的特性,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 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即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组织:组织是多细胞植物体中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者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维管束:存在于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是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束状结构。可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大类型。 种子:是植物高度进化的产物,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结构。 子叶出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子叶留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即子叶留在土中)。 定根:定根是指发育于植物特定部位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 不定根:不定根是从植物的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来的根,发生的位置不固定。 直根系:是指由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须根系:是指主要由或者全部由不定根及其侧根组成的根系。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各细胞的上下横壁和径向壁上具有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带状结构称为凯氏带。 芽:芽是指分布于枝条的顶端或叶腋内,是未发育的枝条或花和花序的原始体。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1、植物细胞与土壤溶液水势得组成有何异同点? (1)共同点:土壤溶液与植物细胞水势得组分均由溶质势、衬质势与压力势组成. (2)不同点: ①土壤中构成溶质势得成分主要就是无机离子,而细胞中构成溶质势得成分除无机离子外,还有有机溶质; ②土壤衬质势主要就是由土壤胶体对水分得吸附所引起得,而细胞衬质势则主要就是由细胞中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胶体物质对水分得吸附而所引起得; ③土壤溶液就是个开放体系中,土壤得压力势易受外界压力得影响,而细胞就是个封闭体系,细胞得压力势主要受细胞壁结构与松驰情况得影响。 2、一个细胞放在纯水中其水势及体积如何变化? 水势升高,体积变大。 3、植物体内水分存在得形式及其与植物代谢强弱、抗逆性有何关系? 束缚水,自由水. 植物体内自由水与束缚水得比例越高,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植物体内自由水与束缚水得比例越低,代谢越弱,抗逆性越强。 4、试述气孔运动得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淀粉-糖转化学说,无机离子吸收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 凡能影响光合作用与叶子水分状况得各种因素:光照(主要因素)、温度、二氧化碳(影响显著)、叶片含水量。 5、哪些因素影响植物吸水与蒸腾作用? 外界得气温,植物得呼吸作用强弱。根毛得表面积,叶得面积,,大气湿度,土壤溶液得渗透压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植物吸水与蒸腾作用. 6、试述水分进出植物体得途径及动力. 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 上端原动力-蒸腾拉力。下端原动力-根压。中间原动力-水分子间得内聚力及导管壁附着力。 7、如何区别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 主动吸水不需要消耗能量,被动吸水需要消耗能量. 二、8、人工培养法有哪些类型?用人工培养植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水培法、砂培法、气培法。 药品纯度、培养液PH值、浓度、通气、光照、温度。 9、如何确定植物必需得矿质元素?植物必须得矿质元素有哪些生理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 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 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答: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答: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答: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集合

1 "虫瘿” insect gall 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 引起植物产生虫瘿的生物很多,可分为动物和微生物两大类,常见的致瘿动物主要有昆虫、螨、线虫等,常见的致瘿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 昆虫是植物虫瘿主要的致瘿生物。 2 "二叉分枝” diehotomous branching 植物分枝类型的一种。植物体的主轴重复地分成两个分枝。由于主轴顶端的原始细胞长成两个生长点,均等地长出两个分枝,分枝顶端重复这过程而不断 形成二歧的各级分枝。二叉分枝是原始的分枝类型,苔藓、蕨类(石松)等植物 均有之。高等植物的二叉分枝式曾称为“二歧式”。 3 "气室” air chamber 地钱目叶状体表皮气孔之下有菱形或多角形的小室,或蕨类孢蒴内的空腔部分,称为气室。 4 "气孔” air pore 指地钱目叶状体的气室向外开口处,叫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此种气孔与种子植物的气孔器不同,它由16个细胞组成烟囱状,不开闭。 5 "中肋” centre rib 指藓类叶片中央类似于种子植物叶脉的构造,通常由孢壁较厚的一群狭长形多层细胞构成,有长短及单、双肋之分,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6 "无性世代” asexual generations 植物生活史中,从雌、雄配子受精以后到减数分裂前,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双倍的,这个时期叫做无性世代,也叫孢子体世代。如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从合子形成到孢子母细胞的产生为无性世代。 7 "中轴” axile 在藓类位于茎的中央,由厚壁和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 8 "水孔” water pore 是指生在叶边排水的孔,比气孔较大,水孔两旁有分化不完全的保卫细胞,不能自动调节开闭。主要机能是排出植物体内过多的水分。 9 "叶状体” leaf shaped body 苔类植物中,植物体呈片状而没有茎与叶的分化,称为叶状体。 10 "叶鞘” leaf sheath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较宽而紧密抱茎的部分称为叶鞘。被子植物叶的基部扩大,包围着茎叫做叶鞘。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多具有明显的叶鞘。蓼科 植物茎节上的鞘状物是托叶的变态,叫做“托叶鞘”,也称“vagina”。 11 "叶耳” auricle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扩展而成耳状的部分,称为叶耳。禾本科植物叶鞘与叶片连接处的边缘部分延伸的突起,多呈耳状或镰刀状的叶耳。叶舌和叶耳的 形状、大小、色泽以及有无,常为鉴定禾本科植物种或品种的根据之一。 12 "生殖托” reproduction hold

植物学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细胞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 2.原生质和原生质体 3.细胞器 4.胞间连丝 5.细胞周期 (二)填空: 1.质膜具有透性,其主要功能是。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 和三部分。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和。 4.质体是、和的总称。 5.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中心。 6.胞间连丝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的桥梁。 7.纹孔膜是由和组成的。 8.花色素存在于细胞的中。 9.纺锤体由构成。 10.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在期,片断互换发生在期。 11.植物细胞原生质中主要的有机物有、、、。 12.植物细胞中的储藏物质主要有、、等三种。 (三)判断与改错: 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生物膜的性质之一是其具有选择透性。 3.电镜下质膜呈现三层结构。 4.虎克第一次观察细胞时,因显微镜放大倍数太低,未能发现细胞核。 5.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6.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 7.原生质的各种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最大。 8.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都具有质体。 9.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 10.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11.检验植物细胞贮藏的油类和脂肪时,通常使用的化学试剂是苏丹Ⅲ。 12.胞质运动是胞基质沿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13.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1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核膜。 15.有丝分裂中DNA复制在G1期进行。 16.细胞分裂可分为核分裂、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7.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分裂后期。 18.减数分裂的结果总是使子细胞染色质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19.借助光学显微镜,可详细观察生活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20.纺锤丝由微丝组成。 (四)选择填空: 1.光镜下可看到的细胞器是()。 A. 微丝 B.核糖体 C.叶绿体 D.内质网 2.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 A.显微结构 B.亚显微结构 C.超显微结构 D.亚细胞结构 3.下列细胞结构中,具单层膜结构的有(),具双层膜结构的有(),具非膜结构的有()。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溶酶体 D.细胞壁 E.液泡 F.质膜 G.微管 H.染色体 I.高尔基体 J.内质网 K.核膜 L.核仁 4.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

最新植物生理学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2015年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8分) 1、海芋植物的佛焰花序比一般植物的呼吸放出的热量比一般植物高,是因 为存在抗氧呼吸的缘故。 2、与植物耐旱性有重要相关性的氨基酸是,它能增强细胞 的。 3、植物叶绿体的丙酮提取液透射光下呈,反射光下 呈。 4、根据种子的吸水量,可将种子的萌发分为吸胀吸水阶段、停止吸水阶段,重 新吸水阶段。 5、GA和ABA生物合成的前体是甲瓦龙酸,在短光照下形成ABA。 6、膜脂的组成与膜脂的抗冷性有关,不饱和程度,固化温度 高,不利发生膜变相,植物的抗冷性越小。 7、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用来培养的植物体部分叫外植 体。 8、保卫细胞质的膜上存在着 H+ATP 酶,在光照下,将H+分泌到保卫细胞外, 使保卫细胞 HP升高,驱动 H+ 进入保卫细胞,导致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9、跨膜信号传导主要是通过和完成。 10、土壤缺氮时,根冠比高,水分过多时,根冠比低。 11、具有远红光和红光逆转效应的是,它的生色团与叶绿体 的 结构相似。 12、成熟的水果变甜,是因为淀粉转化成糖,未成熟的水果有涩味是因为 含有单宁。 13、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全能性,用来培养的植物的部分叫外 植体。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20分) 略!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 1、次级共运转(次级主动运输):以质子动力作为驱动力的跨膜离子运转,使质 膜两边的渗透能增加,该渗透能是离子或者中性分子跨膜转运的动力。 2、细胞信号传导: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 子反应。 3、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4、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 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5、交叉适应: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之后,能提高对另一逆境的抵抗能力,对不 同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 6、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光合速率 不再继续增加是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的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 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 8、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反之。 9、单盐毒害:植物培养在单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作用. 10、水孔蛋白: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功能的内 在蛋白。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计42分) 1、生物膜结构成分与抗寒性有何关系。 生物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镶嵌而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对低温敏感,其结构成分与抗寒性密切相关。低温下,质膜会发生相变,质膜相变温度随脂肪酸链的加长而增加,随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所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越耐低温。在缓慢降温时,由于膜脂的固化使得膜结构紧缩,降低了膜对水和溶质的透性;温度突然降低时,由于膜脂的不对称性,膜体紧缩不均而出现断裂,造成膜是破损渗漏,透性加大,胞内溶质外流。生物膜对结冰更为敏感,发生冻害时膜的结构被破坏,与膜结合的酶游离而失去活性。此外,低温也会使膜蛋白质大分子解体为亚基,并在分子间形成二硫键,产生不可逆的凝聚变性,使膜受到伤害。经抗寒锻炼后,由于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多,膜变相的温度降低,膜透性稳定,从而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同时,细胞内的NADPH/NADP的比值增高,ATP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

植物学名词解释

人为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一两个性状对植物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等不同角度给植物进行分类,试图寻找植物间的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的形式出现的植物。 颈卵器:颈卵器植物(苔藓、蕨类、裸子)的雌性生殖器官,形如瓶状,腹部具有卵细胞。种子植物:由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孢子植物: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显花植物:能开花结实的植物。 隐花植物:没有开花结实现象的植物。 高等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繁殖器官,生活史中有胚出现的植物。 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专门的生殖器官,生活史中没有胚出现的植物。 双名法: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给植物取一个唯一的名称,该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通常还在后面加上命名人姓氏的缩写。 原植体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 异形胞:在蓝藻中,某些营养细胞特化,转变为能固氮的细胞叫异形胞。 藻殖段:丝状体的藻类,由于某种原因将藻丝折断,每一段都可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样的片段叫藻殖段。 茸鞭型鞭毛:电子显微镜下,鞭毛鞘上有1列螺旋排列的鞭茸的鞭毛。 中核: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核膜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纤丝出现,细胞核靠溢缩形成两个核。 营养繁殖:植物体的一部分脱离母体发育为新个体。 无性繁殖:以无性孢子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两性配子相互结合完成繁殖。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 异配生殖: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大小和运动能力上不同的两个配子结合。其中大而运动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其中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单室孢子囊:为二倍体,分裂时只进行减数分裂的孢子囊。 多室孢子囊:为单倍体,不进行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孢子囊。 寄生:直接从活的有机体中获取营养的方式。 腐生:从动植物的尸体或其它有机物质吸取养料。 只能寄生,为专性寄生;只能腐生,为专性腐生;以寄生为主兼腐生的,为兼性腐生;以腐生为主兼寄生的,为兼性寄生。 根状菌索: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密接成绳索状,外形似根的菌丝组织体,外层为皮层,由拟薄壁组织组成,内层为心层,由疏丝组织组成。 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 菌核:是菌丝密接成的核状体,有的有组织分化,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内层为疏丝组织,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在条件适宜时,可以萌发为菌丝体或产生子实体。 双游现象:在鞭毛菌亚门中,产生连续两次的游动孢子的现象。 孢子囊的层出:孢子囊成熟后,顶端开一圆孔,游动孢子顺序的从孔口游出,此后在旧孢子

植物学2习题

菌类植物 一、名词解释 1. 寄生腐生专性腐生专性寄生兼性寄生兼性腐生转主寄生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三生菌丝体菌丝体菌丝组织体子实体 二、填空 1. 某些低等真菌细胞壁的成分为_____,高等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__。 2. 某些真菌在环境不良或繁殖时,菌丝体可以发生变态形成_____,常见的有、和。 3. 水霉属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_____孢子,它具有一种独特的_____现象。 4. 子囊孢子和担孢子都是倍核相孢子;从形成方式上区分,子囊孢子是_____孢子,而担孢子是孢子。 5. 子囊菌的子实体又称为_____,它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种类型,而而高等担子菌的子实体又称为。 6. 木耳为_____隔担子,银耳为_____隔担子,蘑菇为隔担子。 8. 担子菌的双核菌丝,具有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称_____。 三、问答题 1. 以火丝菌为例,简述子囊、子囊孢子和子囊果的形成过程。 2、真菌门分为几个亚门,各亚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简述担孢子的形成过程? 地衣植物 填空 1. 地衣是由_____和_____组合的复合有机体,由于两种植物长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无论在 _____上、_____上、_____和_____上都形成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 2. 地衣体的菌类的营养靠_____提供,藻类的水分、无机盐和CO2只好依靠_____供给,二者是关系。 3. 地衣体的形态几乎完全由决定的。 4. 地衣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苔藓植物

一、名词解释 孢蒴颈卵器原丝体蒴齿 二. 填空 1. 地钱的孢子散发借助于,葫芦藓的孢子散发借助于。 2. 苔藓植物的假根由单细胞或单列细胞所组成,其中苔纲植物的假根为_____,藓纲植物的假根为______________。 3. 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_____,属于_____—部分,具有_____作用。 4. 葫芦藓的孢子体可分成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孢蒴可分为_____、_____和 _____等结构。 5. 地钱的营养繁殖主要是_____,其生于叶状体背面中肋上的_____中。另外一种营养繁殖是叶状体衰老的部分死亡腐烂,在_____处断开,个体就一分为二; 6. 葫芦藓的孢于囊中有一种行干湿性运动的促使孢子散布的构造是。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苔藓植物是由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2、植物学家为什么把苔藓植物列入高等植物范畴? 3、简述葫芦藓的生活史? 4、苔藓植物分为几个纲,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蕨类植物 一、名词解释 维管植物原叶体小型叶与大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型叶与异形叶环带 二、填空 1. 原始蕨类的配子体通过_____作用取得营养,进化蕨类的配子体呈_____形。 2. 卷柏目与石松目的主要区别是:卷柏目茎的节处生有_____;叶的基部有____孢子_____型。 3. 真蕨亚门与其它四个亚门的显著区别是具有_____,叶幼时_____;孢子囊常集聚成。苹目、槐叶苹目与真蕨目的最大区别点是生境为_____生,孢子囊群藏于特化了的_____内,孢子_____型。 4. 蕨类植物门分为_____个亚门. 其中_____亚门是现代生存的最繁茂的一群蕨类植物,它分为_____纲、_____纲和_____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