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标准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标准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标准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标准

烧伤临床技术操作规

第四章烧伤创面换药技术

第二节包扎技术

包扎技术即用消毒敷料封闭创面。目的是防止外源性感染;保持创面湿润环境;减少渗液、肿胀和疼痛;避免机械性再损伤,加深创面。包扎对病室环境要求较低;患者较舒适,肢体适于保持功能位;便于转送。缺点是不便观察创面变化;阻碍体表散热、炎热季节或地区,患者不易耐受;消耗大量敷料。

【适应证】

1.门诊患者、需转送的单个或少量患者。

2.不能合作的小儿患者或躁动的患者。

3.寒冷季节和无条件使用暴露技术者。

4.四肢、躯干烧伤

5.新鲜肉芽创面。

【禁忌证】

1.感染尤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

2.头面部、会阴部烧伤。

3.大面积深度烧伤,需要保痂者。

【操作方法】

1.清创(见烧伤创面清创术一节),大水疱做低位引流。

2.层在无菌操作下用治疗性敷料覆盖:可依条件选用:生物敷料

(异体皮、异种皮、胶原膜等),合成敷料,平整贴敷创面;

2

也可在创面均匀涂一层抗菌外用药物(磺胺嘧啶银等),后用一层纱布或凡士林纱布等紧密贴敷,不留死腔。

3.外层覆盖多层消毒纱布与棉垫,以不渗湿外层敷料为度,敷盖

超出创缘约3~5㎝。烧伤初期包扎一般全层敷料3~5㎝厚。

4.包扎四肢,绷带由远端至近端均匀加压;躯干部位绷带包扎不

便,可用胸带、腹带包扎法。肢体远端如无创面应露出,以便观察血循环改变。抬高患肢于心脏水平。

5.保持敷料干燥:如敷料被渗透,应及时加盖消毒敷料包扎。如

浸湿较广泛,则可将外层敷料解除,在无菌操作下重行包扎。

6.更换敷料指征:有感染可疑征象,外层敷料渗湿或闻有臭味,

患者主诉持续性疼痛。

7.浅Ⅱ度烧伤创面包扎后,如无感染征象,5~7d左右更换敷料。

创面干燥可改半暴露。深Ⅱ度或Ⅲ度的创面包扎后,1~2d 8.应更换敷料,以观察其变化,作痂皮、焦痂处理。

【手部包扎】

1.清创,大的水泡应剪破引出水疱液,修剪指甲。

2.置手部于功能位:手掌侧烧伤腕背伸25°~30°,手背烧伤腕

屈15°~20°,全手烧伤腕中立或屈曲位。指间关节5°~10°及掌指关节80°~90°。拇指外展、对掌位。

3.手指创面分别用治疗敷料包裹,松紧适当,用纱布将指间隔开,

外层用纱布、棉垫。绷带边包扎边塑形使手部置于功能位置。

4.必要时指端外露,观察血运。

手部及前臂包扎图示

2

2

图1-1 手部功能位 图1-2纱布将指间隔开

图1-4包扎由远端开始

图1-3 掌心填充纱布团

图1-5包扎完毕

【注意事项】

1. 注意包扎肢体的功能位置:膝关节伸150°;踝关节背屈90°;

肩关节外展90°。

2.经常检视敷料松紧、肢端循环;伤区有无胀痛;有无浸透、有

无臭味;体温变化等。

3.室温度保持在28~32℃。炎热天气注意通风。

4.凡士林油纱,油质不可过多,层纱布网眼应大。以利引流。第三节暴露技术

暴露技术即创面暴露于清洁、干燥的空气中,创面无覆盖物。目的是使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迅速结痂。暴露创面可以随时观察创面变化,创面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便于施布药物和处理创痂。便于观察创面,节省敷料。缺点是可能有外源性污染或擦伤;创面易干枯坏死,愈合质量差;要求消毒隔离环境;寒冷季节需要保暖装备。

【适应证】

1.大面积烧伤;成批烧伤。

2.污染重或已感染创面。

3.头面部、颈部、臀会阴部。

4.能合作的儿童患者。

5.炎夏季节。

【禁忌证】

1.肉芽创面

2.寒冷的急救现场。

3.门诊患者。

4.不能合作的小儿患者或躁动的患者。

【操作方法】

1.清创后置伤者于消毒或清洁的床单纱布垫上。

2.创面暴露在温暖而干燥的空气中(室温28~32℃为宜,相对湿

度40%左右)。室配备除湿机、远红外线治疗机、暖气空调。条

件不具备者可用烤灯架或烤灯罩(图2-1),保持创面局部温度

2

28~32℃。

3.保持室清洁,定时紫外线消毒,流通空气,定期检查室细菌量。

做好床边接触隔离。接触创面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

图2-1烤灯架和保暖帘

4.创面有渗出物,随时用消毒纱布拭干,保持创面干燥,以减少

细菌繁殖。床单或纱布垫如浸湿应随时更换。

5.创面尽可能不受压或减少受压,大面积烧伤应定时翻身(见翻

身床技术一节)。依条件选用流体悬浮床、翻身床、气垫床等。.

6.在痂皮或焦痂形成前、后,都要注意其深部有无感染化脓,除

了观察体温、白细胞等变化,必要时可稍剪开痂皮观察。

7.创面涂磺胺嘧啶银等保持创面干燥药物;浅Ⅱ度烧伤也可选择

适当中药制剂外涂。每天2~4次。

【注意事项】

1.保持室干燥,保温,通风和相对无菌。

2.II度表皮剥脱创面,不可直接暴露,应尽早涂药,以免创面加

深。

3.使用烤灯时,应避免烤灯过热,造成继发损伤,创面加深。

4.使用烤灯架等设备,应定期安全检查,防止漏电事故。

2

第四节半暴露技术

半暴露技术即创面覆盖单层治疗性敷料。目的保护创面,使创面有良好的上皮生长环境,达到痂下愈合。半暴露兼有暴露和包扎的优点,一般多于渗出期后实施。

【适应证】

1.浅Ⅱ度创面,包扎1~2 d后。

2.坏死组织少且感染轻的深Ⅱ度创面。

3.自体异体(异种)皮混合移植术后3~5d。

4.供皮区包扎术后3~5d。

5.脱痂、剥痂术后。

6.头面部、颈部、臀会阴部。

【禁忌证】

1.严重感染或溶痂创面。

2.肉芽创面。

3.门诊患者。

【操作方法】

1.创面清创后无菌操作下依条件选用单层的生物敷料(异体皮、

异种皮、胶原膜),合成敷料,药物纱布(局部抗菌药、生长因

子等)或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平展、紧密贴敷,不留死腔。

2.异体(异种)皮移植术后,或供皮区,将外层敷料打开,如无

积液、感染,层敷料任其暴露,痂下愈合。

3.经常检查,如纱布下局部有积液或感染可开窗引流,感染围大

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或改用湿敷、浸泡处理创面。

4.更换敷料时应浸湿纱布,软化后,轻揭敷料,避免疼痛,出血

和对上皮损伤。

【注意事项】

1.保持室干燥,保温,通风。

2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一) 第一节概述 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 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 (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 (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禁忌症】 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 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 (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 (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20m2,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换鞋、戴帽、戴口罩。

烧伤面积计算级九分法

什么是烧伤面积计算的新九分法? 新九分法是对人体烧伤所采用的新的临床估计烧伤面积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一般采用新九分法与手掌法估计法估计烧伤面积。这种方法不将Ⅰ度烧伤计在内。 新九分法将体表面积分成11个9%与1个1%。 其中头颈部占1个9%(发部3%,面部3%,颈部3%)双上肢占2个9%(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躯干占3个9%(腹侧13%,背侧13%,会阴部1%)双下肢占5个9%及1个1%(双臀5%,双足7%,双小腿13%,双大腿21%)。 小儿头颈部面积为9+(12-年龄),双下肢面积为46-(12-年龄),其他部位与成人相同。 简单说新九分法就是:上肢十八,下四六。躯干二七,头颈九。 手掌法:要用病人的手五指并拢后所占面积为1%。 人体体表面积按100%计,烧伤面积的估算有: (1)手掌法。伤员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l%,用于散在的小面积烧伤(烧伤皮肤取加法)或特大面积烧伤(健康皮肤取减法)很方便,但欠准确。 (2)中国九分法: 1.人体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

2.烧伤深度的估计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 不同深度烧伤的评估要点 烧伤面积九分法 烧伤面积和深度的诊断 不同程度的烧伤对人体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烧伤严重程度的估计甚为重要。影响烧伤严重程度的因素很多,

如烧伤原因、烧伤部位、复合伤或复合中毒等。一般来说,烧伤面积和深度是估计烧伤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进行烧伤治疗的重要依据。 1烧伤面积诊断 烧伤面积以相对于体表面积的百分率来表示。60年代以前,我国均沿用国外的方法,如Wallace九分法。应用过程中发现与我国人体表面积不完全相符。60年代初,通过纸铸法实测了我国人体表面积,经统计学处理后,简化为公式,创建了适合我国人体体表面积的分类法:中国九分法。 中国九分法:根据实际测量结果,按解剖部位将人体以"九"为单位估计烧伤面积,即头颈一个"九",双上肢两个"九",躯干三个"九",双下肢(包括臀部)五个"九"再加"一"。为便于记忆,按自上而下,由远而近的顺序,将发部、面、颈;双手、双前臂、双上臂;臀部,双足、双小腿、双大腿;躯干;会阴的面积编成顺口溜:三三三,五六七,五七十三二十一,十三十三会阴一。儿童则因头部面积相对较大,双下肢相对较小,随年龄而变,以12岁作为年龄分界线,在计算面积时,相应加减年龄因素(表1,图1)。 12手掌法:不论年龄大小或性别差异,如将手掌五指并拢,单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1%。这种计算方法,对于计算小面积烧伤很方便。如果伤员手的大小与检查者相似,可直接用检查者的手来估计。在估计大面积烧伤时,此法可与中国九分法结合应用更为方便。如双下肢皮肤均被烧伤,而躯干皮肤为散在烧伤时,可用中国九分法估计双下肢烧伤面积,用手掌法估计躯干的烧伤面积,然后相加。 表1九分法估计面积 部位成人面积儿童面积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评估 1受伤史 2受伤严重程度 (1) 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 呼吸道是否通畅 (3) 有无休克、出血指征 (4) 创面情况 3 心里社会支持情况 护理诊断 P1:皮肤完整性受损 P2:体液不足 P3:组织灌注量不足 P4:有感染的危险 P5:有窒息的危险 P6:疼痛 P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P8:潜在并发症:应激性溃疡 P9:自我形象紊乱 P10:焦虑 P11: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1.预防感染入室应戴口罩、帽子,减少探视。接触患者前应洗净双手,接触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须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2.病室要求病室内保持清洁、舒适,布局合理,便于抢救,减少交叉感染,室温28-32oC,湿度60%一70%。重症烧伤,暴露疗法除外。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时间为lh。 3.心理护理针对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积极做好心理护理。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并注意热型变化,心率、心律变化和呼吸频率、深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晨、晚间护理严重烧伤患者做好晨间和餐后的护理,头面部无烧伤的患者协 助其漱口、刷牙,健康皮肤清洁每日1次,衣服宽松、柔软。 6.褥疮护理重视褥疮的预防,按时翻身,骨突处避免受压,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 潮湿应及时更换。 7.营养护理鼓励及协助患者进食,根据各阶段病情需要合理调节饮食。 8.做好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注意保护静脉。 9.正确及时记录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入水量、神志、情绪、食欲、大小便 及创面情况。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中医药技术临床操作规范 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1、汤剂 (1)制备 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 超过药面 3-5 厘米——浸泡( 20-30 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 (2)注意事项: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 而适当掌握。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 单煎、烊化、 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 (1)制备 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2-3次合并滤液)——浓液(不断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 迹或挑起片状) (2)注意事项: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 而定。②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过油膏的 三倍。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 匀。 3、散剂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 2)注意事项: ①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通过6号筛,煮散应通过 2 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7 号筛。 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 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混合均匀并过 筛。 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 菌环境下配制。 ④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 4、丸剂 水丸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 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 2)注意事项: ①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 6 号或 5 号筛。②干燥温度一 般不能超过 80℃,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 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蜜丸 (1)制备 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 衣及包装 ( 2)注意事项:

热力烧伤有什么临床表现

热力烧伤有什么临床表现 *导读:根据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一般将烧伤的临床经过分为三期:休克期、感染期、修复期。…… 根据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一般将烧伤的临床经过分为三期。 (一)休克期 大面积烧伤后48小时以内,除早期可因疼痛发生休克外,主要是因大量血浆样体液从血管渗出,丢失于创面及细胞间隙(形成水肿)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体液从血管渗出,丢失于创面及细胞间隙(形成水肿)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体液从血管渗出,以伤后6~8小时最快,36~48小时达到高峰。此期临床表现为:烧伤局部或全身反应性水肿,创面上有大量的体液渗出,尿少,心率快,血压降低,手足发凉,口渴,烦噪不安等,可出现血红蛋白尿。 (二)感染期 烧伤后细菌容易在创面繁殖而引起严重感染,故称创面脓毒症,为烧伤未愈之前始终存在的问题。当烧伤经过48小时后,体液渗出开始转为吸收,伤后3~7日,水肿逐渐消退,尿量增多。此阶段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往往也被吸收,称为回吸收脓毒症。临床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谵妄等中毒症状,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

(三)修复期 伤后5~8日开始,直到痊愈。修复的过程与烧伤的深度、伤员的全身情况以及创面感染的控制有密切关系。不同深度烧伤愈合时间不同。浅?度烧伤如无感染,于2周左右愈合,不留疤痕;深?度约经3~4周,先结薄痂,脱痂后由残留上皮增生或创缘上皮爬行而愈合,留有疤痕;?度烧伤,3~5周后焦痂脱落,基底肉芽组织逐渐生长,愈合时遗留疤痕,易成畸形和功能障碍。烧伤时大量蛋白质损耗、创面处理不当、反复感染,以及全身情况较差者,都能延迟创面的修复。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精品】烧伤患者护理常规

烧伤患者护理常规 一、概念:一般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伤及其下组织。 二、护理要点:包扎疗法护理要点包括:①控制室温于28℃~32℃,湿度于70%左右。②随时用无菌吸水敷料或棉签吸净创面渗液,尤其是头面部创面。 ③适当约束肢体,防止无意抓伤。④焦痂可用2%碘酊涂擦2~4日,每日4~6次. ⑤用翻身床或定时翻身,避免创面受压而加深。⑥环形焦痂者,应注意呼吸和肢体远端血运.⑦创面不应该覆盖任何敷料或被单。 暴露疗法护理要点:①采用吸水强烈的敷料,包扎压力均匀,达到要求的厚度和范围。②抬高肢体,保持关节各部位尤其是手部的功能位和髋关节外展位。 ③观察肢体末梢的血循环情况,如体温和动脉搏动。④保持敷料干燥,若被渗透浸湿、污染或有异味,应即使更换。⑤注意创面是否有感染,如发现敷料被渗湿,伤处疼痛加重,伴高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表明创面有感染。创面脓液呈绿色,有霉腥味,表明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改为暴露疗法。⑥注意翻身,防止压疮。 三、护理措施: 1、清洁整治接到烧伤患者后,应立即给予理发、修典指甲,清洗健康皮肤,清洗口鼻腔,及时更换被褥. 2、体温、脉搏、呼吸的测定一般三者同时测定,每2—4小时测定1次,必要时每15—30分钟测一次。 3、观察一般情况及了解病情了解并记录神志、精神、舌象、末梢循环、胃肠功能和创面的变化情况。

4、正确统计出入量,每2小时记录1次,24小时总结1次。 5、检测胃pH值和尿PH值,每2小时记录1次。 6、准确采集各种标本:应做到血液标本不溶血,新鲜标本及送检,24小时尿液不腐败. 7、保持各类导管的通畅和无菌(或清洁). 8、熟悉各种烧伤敷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9、了解烧伤病房的常规仪器、器械,如翻身床的使用及保养方法。 10、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按医嘱给予镇痛剂。 11、大面积烧伤,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禁食,以免引起饮食性胃扩张或臂肠功能紊乱,记录尿量测定尿比重,有休克出现者应留置导尿管 四、健康宣教: (1)讲解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正常温湿度取消陪护人员的重要性。 1、病室每日通风四次,每次30分钟,每日紫外线照射4次,每次1小时。 2、病室内正常温度28—32度,相对湿度50—60度。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42册) 1 、急诊医学分册 2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3 、普通外科分册 4 、眼科学分册 5、放射肿瘤学分册 6 、核医学分册 7、病理学分册 8、手外科分册 9 、整形外科分册 10、口腔外科分册 11、心血管病学分册 12、超声医学分册 13 、消化内镜学分册 14、小儿外科学分册 15、肿瘤学分册 16 、泌尿外科分册 17、烧伤分册 18、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19 、形象技术分册 20、计划生育学分册 21、妇产科分册

22 、呼吸病学分 2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 24、肠内肠外营养学分册 25 、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 26、美容医学分册 27 、神经学分册 28、精神病学分册 29 、神经外科分册 30、激光医学分册 31、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分册 32 、骨科学分册 33、心血管外科分册 34、胸外科学分册 35、肾脏病学分册 36、麻醉学分册 37 、重症医学分册 38 、疼病学分册 39、结核病分册 40 、护理分册 41、器官移植分册 42、儿科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48册) 1、急诊医学分册 2、肾脏病学分册 3、手外科学分 4、精神外科学分册 5、神经病学分册 6、烧伤外科学分册 7、器官移植学分册 8、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9、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分册 10、免疫学分册 11、胸外科分册 12、心血管外科分册 13、心血管分册 14、小儿外科学分册 15、小儿内科分册 16、消化系统疾病分册 17、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 18、妇科学分册 19、疼痛学分册 20、血液学分册 21、重症医学分册

22、肿瘤外科学分册 23、整形外科学分册 24、美容医学分册 25、眼科学分册 26、病理学分册 27、癫痫病分册 28、创伤学分册 29、传染病学分册 30、场外场内营养学分册 31、妇科病学分册 32、辅助生殖与精子库分册 33、风湿病分册 34、放射肿瘤学分册 35、放射学检查分册 36、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 37、激光学分册 38、护理学分册 39、呼吸病学分册 40、核医学分册 41、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册 42、骨科学分册 43、泌尿外科分册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 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

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信息)。

烧伤是怎么分类及分度的

烧伤的分类及分度 烧伤是指由热力导致的组织损伤统称为烧伤。烧伤按烧伤深度及烧伤面积可以如下分类: 按烧伤面积分为: 1.轻度烧伤: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2.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3.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4.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按烧伤深度分为: Ⅰ度(红斑)达表皮角质层红肿热痛,感觉过敏,表面干燥2~3天后脱屑痊愈,无瘢痕。 浅Ⅱ度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部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1~2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深Ⅱ度达真皮深层,有皮肤附件残留痛觉消失,有水疱,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潮湿3~4周愈合,可有瘢痕。 Ⅲ度(焦痂)达皮肤全层,甚至伤及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痛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干后皮下静脉阻塞如树枝状2~4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除小面积外,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可形成瘢痕和瘢痕挛缩。 (2)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和成人不同,如下所示: 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以下的烧伤。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15%~2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10%之间的烧伤。 ④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在25%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者 烧伤的处理只要是做出了以上分类,治疗是明确的,由于烧伤容易发生感染和休克,因此,初期就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休克和感染的发生。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 评估 1受伤史 2受伤严重程度 (1) 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 呼吸道是否通畅 (3) 有无休克、出血指征 (4) 创面情况 3 心里社会支持情况 护理诊断 P1:皮肤完整性受损 P2:体液不足 P3:组织灌注量不足 P4:有感染的危险 P5:有窒息的危险 P6:疼痛 P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P8:潜在并发症:应激性溃疡 P9:自我形象紊乱 P10:焦虑 P11: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1.预防感染入室应戴口罩、帽子,减少探视。接触患者前应洗净双手,接触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须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2.病室要求病室内保持清洁、舒适,布局合理,便于抢救,减少交叉感染,室温28-32oC,湿度60%一70%。重症烧伤,暴露疗法除外。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时间为lh。 3.心理护理针对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积极做好心理护理。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并注意热型变化,心率、心律变化和呼吸频率、深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晨、晚间护理严重烧伤患者做好晨间和餐后的口腔护理,头面部无烧伤的患者协助其漱口、刷牙,健康皮肤清洁每日1次,衣服宽松、柔软。 6.褥疮护理重视褥疮的预防,按时翻身,骨突处避免受压,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潮湿应及时更换。 7.营养护理鼓励及协助患者进食,根据各阶段病情需要合理调节饮食。 8.做好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注意保护静脉。 9.正确及时记录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入水量、神志、情绪、食欲、大小便 及创面情况。 10.尽早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因搬痕增生引起的功能障碍 健康教育 1.心里护理:介绍烧伤的一般治疗方法、病程、治愈率及预后情况,以消除恐惧和忧虑的心理。于病人交谈,介绍病友,与之沟通思想,互助鼓励,共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各项治疗。创面疼痛引起情绪紧张、恐惧时,可听音乐。

第二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部分试题 第五章

第五章支持生理功能的护理 第一节限制/活动的护理 1.长期卧床病人预防肺部并发症:观察患者呼吸系统状况,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吹气球等,增加肺活量;勤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保证水分的摄入,防止痰液黏稠,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加强胃管护理和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和宣教,防止坠积性和吸入性肺炎发生。P143 2.长期卧床病人预防压疮:做好风险评估,选择恰当的皮肤减压工具, 1~2h改变体位1次,给予皮肤保护油/新型敷料保护骨突处/受压皮肤;及时擦干皮肤汗液和尿便,关注皱褶处,预防压疮的发生。P143。 3.长期卧床病人预防便秘:观察患者排便的情况,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多饮水,保证足够饮水量;注意饮食搭配,少吃易产气食物,在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基础上进食适量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每日按摩腹部数次,促进肠管蠕动;对有便秘倾向的患者,必要时可以使用药物协助排便。P143 4.长期卧床病人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观察患者排尿情况,每次排尿后做好会阴部清洁;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多饮水,少吃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毛豆等,少吃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碱化尿液,防止泌尿系结石发生。P143 5.长期卧床病人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足下垂: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协助患者进行主动和(或)被动的全身关节运动。P144 6.长期卧床病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指导患者多做踝部运动及股四头肌舒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为患者提供弹力袜,尽量避免下肢输液,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P144 7.长期卧床病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为患者调整体位时,床头抬高应缓慢,角度从小到大,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晕、恶心等症状,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P144 8.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哪些并发症? 答:肺部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2、压疮;3、便秘;4、泌尿系统感染;5、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足下垂;6、下肢静脉血栓;7、体位性低血压。P143 9.约束包括药物约束、心理约束和身体约束。 P144 10.身体约束的工具包括:约束带、带锁的轮椅、躺椅、床栏、约束背心及手套等。P144 11.常见的约束带类型有:肩肘约束带、上肢约束带、膝部约束带、踝部约束带等。P144 12.要严密观察患者对身体约束及解除约束后的反应:观察约束部位皮肤完整性及肢体末端的颜色、温度和感觉;发现皮肤苍白、冰冷、肿胀、麻木、刺痛时,应立即解除约束,抬高肢体,观察变化,必要时给予局部按摩;使用约束背心或约束衣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和面色。P145 13.使用约束带患者应 15~30min 巡视一次,每 2h 松懈一次,间歇 15~30min 。P146 记录约束原因、方法,约束起止时间、松解与间隔时间,患者对约束的反应,全身和局部情况,约束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措施及效果,做好交接班。P145 14.约束决策论分4个等级分别是行为、设施、独立和约束等级。P145 15.约束论的行为等级卷包括3级:(1)Ⅰ级指病理生理性的或治疗性的无意识、瘫痪、清醒且定向力正常,由医务人员或其他重要人员不间断地陪护。(2)Ⅱ级指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单纯烦躁。(3)Ⅲ级指烦躁或攻击性。。P146

烧伤等级九分法

烧伤等级九分法

————————————————————————————————作者:————————————————————————————————日期:

什么是烧伤面积计算的新九分法? 新九分法是对人体烧伤所采用的新的临床估计烧伤面积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一般采用新九分法与手掌法估计法估计烧伤面积。这种方法不将Ⅰ度烧伤计在内。 新九分法将体表面积分成11个9%与1个1%。 其中头颈部占1个9%(发部3%,面部3%,颈部3%) 双上肢占2个9%(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躯干占3个9%(腹侧13%,背侧13%,会阴部1%)? 双下肢占5个9%及1个1%(双臀5%,双足7%,双小腿13%,双大腿21%)。 小儿头颈部面积为9+(12-年龄),双下肢面积为46-(12-年龄),其他部位与成人相同。 简单说新九分法就是:上肢十八,下四六。躯干二七,头颈九。 手掌法:要用病人的手五指并拢后所占面积为1%。 人体体表面积按100%计,烧伤面积的估算有: (1)手掌法。伤员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l %,用于散在的小面积烧伤(烧伤皮肤取加法)或特大面积烧伤(健康皮肤取减法)很方便,但欠准确。 (2)中国九分法: 1.人体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 部位 成人各部位面积(%) 小儿各部位面积(%) 头额 9×1=9(发部3面部3颈部3) 9+(12-年龄) 双上肢 9×2=18(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9×2 躯干 9×3=27(腹侧13背侧13会阴1) 9×3 双下肢 9×5+1=46(双臂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 46-(12-年龄) 2.烧伤深度的估计 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 不同深度烧伤的评估要点 深度 局部体征 局部感觉 预后 Ⅰ°(红斑) 仅伤及表皮,局部红肿、干燥,无水疱 灼痛感 3~5天愈合,不留瘢痕

烧伤的分期及护理常规

烧伤的分期及护理常规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虽然致伤原因多样,如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电能、化学物质等,烧伤的病程经过大约分四期。 一、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一般为伤后48-72小时,一方面由于烧伤热导致体液渗出而出现了皮肤水肿,另一方面机体由于体液减少而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如不及时采取救治将会危及您的生命。因此,须做到: 1.保持安静平卧,勿乱动乱叫。 2.口渴是机体对疾病的正常反应,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会持续存在。根据您的病情需要,护理人员会对您采取一定时间(一般为48小时内)的禁食水/少量进食水,望配合。 3.如有其它不适如疼痛不能忍受、寒冷、呼吸困难等,可示意或告诉护理人员。 二、感染期 从烧伤一开始直到创面封闭的一段时间。由于烧伤破坏了皮肤的正常防御功能,大量创面坏死组织适于细菌繁殖发生感染。此时您可能会有发热、寒战、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自觉症状,此期对您是一个危险而关键的时期,护理人员会对您采取一些必需的治疗措施,包括:

1.隔离措施-因创面暴露是烧伤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暴露的创面又易发生感染,感染既可来自您自身创面又可来自外界环境,因而须一方面对您的创面注意无菌操作,另一方面要对您采取必需的隔离,如实行无人陪伴,控制探视次数等。 2.换药-换药是一直伴随着您的整个病程,尤其是在这个阶段更频繁,创面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中溶(脱)痂时创面会出现臭味、流脓等,这是一个自然的病重过程,请不要过于紧张,换药时即使操作很轻,都可能会疼痛,希望您尽量忍耐。 3.手术-手术是烧伤皮肤不能自行修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治疗手段,这通过切除已破坏的皮肤组织,覆以自体或异体皮,这样既可以杜绝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也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手、足等功能部位的功能。 4.全身或局部浸浴-可以比较彻底地清除创面脓毒及坏死组织,减少局部细菌含量控制感染,促进循环,改善功能。 5.营养支持-烧伤具有消耗大,代谢高的特点,故需加强营养支持。除静脉补充外,更需要您积极努力的配合,采取正确有效的膳食。 三、创面修复期 浅Ⅱ°创面一般在10-14天内愈合,不留疤,但有色素沉着数月至数年后可自行消失。较浅的深Ⅱ°无感染也可2-3周愈合,但有疤痕遗留。深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标准

烧伤临床技术操作规 第四章烧伤创面换药技术 第二节包扎技术 包扎技术即用消毒敷料封闭创面。目的是防止外源性感染;保持创面湿润环境;减少渗液、肿胀和疼痛;避免机械性再损伤,加深创面。包扎对病室环境要求较低;患者较舒适,肢体适于保持功能位;便于转送。缺点是不便观察创面变化;阻碍体表散热、炎热季节或地区,患者不易耐受;消耗大量敷料。 【适应证】 1.门诊患者、需转送的单个或少量患者。 2.不能合作的小儿患者或躁动的患者。 3.寒冷季节和无条件使用暴露技术者。 4.四肢、躯干烧伤 5.新鲜肉芽创面。 【禁忌证】 1.感染尤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 2.头面部、会阴部烧伤。 3.大面积深度烧伤,需要保痂者。 【操作方法】 1.清创(见烧伤创面清创术一节),大水疱做低位引流。 2.层在无菌操作下用治疗性敷料覆盖:可依条件选用:生物敷料 (异体皮、异种皮、胶原膜等),合成敷料,平整贴敷创面; 2

也可在创面均匀涂一层抗菌外用药物(磺胺嘧啶银等),后用一层纱布或凡士林纱布等紧密贴敷,不留死腔。 3.外层覆盖多层消毒纱布与棉垫,以不渗湿外层敷料为度,敷盖 超出创缘约3~5㎝。烧伤初期包扎一般全层敷料3~5㎝厚。 4.包扎四肢,绷带由远端至近端均匀加压;躯干部位绷带包扎不 便,可用胸带、腹带包扎法。肢体远端如无创面应露出,以便观察血循环改变。抬高患肢于心脏水平。 5.保持敷料干燥:如敷料被渗透,应及时加盖消毒敷料包扎。如 浸湿较广泛,则可将外层敷料解除,在无菌操作下重行包扎。 6.更换敷料指征:有感染可疑征象,外层敷料渗湿或闻有臭味, 患者主诉持续性疼痛。 7.浅Ⅱ度烧伤创面包扎后,如无感染征象,5~7d左右更换敷料。 创面干燥可改半暴露。深Ⅱ度或Ⅲ度的创面包扎后,1~2d 8.应更换敷料,以观察其变化,作痂皮、焦痂处理。 【手部包扎】 1.清创,大的水泡应剪破引出水疱液,修剪指甲。 2.置手部于功能位:手掌侧烧伤腕背伸25°~30°,手背烧伤腕 屈15°~20°,全手烧伤腕中立或屈曲位。指间关节5°~10°及掌指关节80°~90°。拇指外展、对掌位。 3.手指创面分别用治疗敷料包裹,松紧适当,用纱布将指间隔开, 外层用纱布、棉垫。绷带边包扎边塑形使手部置于功能位置。 4.必要时指端外露,观察血运。 手部及前臂包扎图示 2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 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 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 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 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 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 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 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 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 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 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 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 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 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

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龋病的临床表现 (一)浅龋 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均为釉质龋,但若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 位于牙冠部的浅龋又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的早期表现为龋损部位透出墨浸状,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卡住探针尖端,平滑面上的早期浅龋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随着时间延长和龋损继续发展,可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邻匾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发现,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浅龋位于釉质内,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化学刺激时也无明显反应。 (二)中龋 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时,由于牙本质中所含无机物较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在结构上又有很多小管,有利于细菌入侵,因此龋进展很快,容易形成龋洞。中龋时,病变的前沿位于牙本质浅层。牙本质因脱矿和有机质溶解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 中龋时患者对冷热酸甜食物敏感,冷刺激尤为明显,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除有软化的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明显。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惹,可发生

保护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变发展。中龋有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三)深龋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但位于邻面的深龋以及有些隐匿性龋洞,外观仅略有色泽改变,临床检查较难发现,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探查。 若深龋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时的短暂疼痛症状,但没有自发性疼痛。遇冷热甜酸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比中龋更剧烈。龋洞探诊时敏感,常规温度测验反应正常。深龋时一般均能引起牙髓组织的修复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同时也可能引起轻度的慢性炎症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深龋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 龋病的诊断方法 1.问诊向患者本人或与其密切接触的并了解情况的家属,了解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后有无不适感,或进食疼痛,是否经过牙科治疗及治疗后有何变化。还应了解患者全身状况、既往病史及家族史,有无类似牙病等。 2.视诊通过肉眼直视或口镜协助,主要观察牙齿表面有无色泽变就和形态缺损,加牙面上有无白垩色、黄褐色斑块,窝海有无变黑,

烧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烧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及时了解病人受伤的时间、原因、烧伤面积、深度、部位、年龄等,以安排不同的病床。 2.根据病情或医嘱每2~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记录。 3.做青霉素、普鲁卡因、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按医嘱迅速补液及用药。 5.协助医师进行清创、换药、并做好健康皮肤护理。 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 7.保持室温,夏季26~28℃,暴露疗法时可提高至32℃,有条件者可用空调。 8.发热39℃以上的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按医嘱药物降温。 9.烧伤面积敷料应及时更换,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防止受压,保持创面干燥。 10.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战胜疼痛,积极配合治疗。 (二)休克期的护理: 1.住单人房间,专人护理,严格隔离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2.了解病情及有无其他复合伤,以便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抢救。 3.取半卧位,卧无菌床铺,并注意保暖。 4.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对面、颈、胸部烧伤病人应备好氧气、气管切开包等。 5.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调,必要时静脉切开,确保液体疗法的实施。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对各种治疗液体疗法的实施。 (1)体温、脉搏、呼吸每30~60分钟测量1次,当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脉压差小于3Kpa(22.5mmHg),体温过高或过低,脉搏在120次/分以上,均应做出适当处理。

(2)注意神志变化,成人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言语无力,小儿惊慌不安、抑郁,多为休克表现,应加快输液速度。 (3)烦渴是血容量不足的早期表现,此时不应过多满足病人不断喝水的要求。烧伤后大量饮水或进食可引起急性胃扩张、呕吐、甚至造成窒息,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4)观察创面渗出情况,周围是否红润,受压。 7.留置导尿管,成人一般用双腔请按尿管。倒出膀胱原有尿液后,,开始记录每小时尿量、比重、PH值。 8.注意五官的护理,及时清除分泌物,减少创面污染机会。双耳烧伤后禁止受压,以免引起耳软骨炎。 9.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脱落及分泌物阻塞。 10.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敏捷、准确、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防增加病人的痛苦。 11.做好输液护理: (1)合理安排输液计划,第一个24小时,要求在前8小时输入胶晶体总量的1/2,后16小时再平均输入余量,以后每日输液总量应于24小时内平均输入。对有条件进行热干风疗法的病人应适当增加水分量,成人每日增加2000~3000ml。为保护肾功能,应早给碱性药物,其半量用于前8小时输入,并间断给予利尿剂。 (2)输液速度以尿量监测为参考,一般维持尿量在30~50ml/h,但有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或化学烧伤有中毒可能者,尿量应偏高,保持在50ml/h以上。 (3)计算每小时尿量时应排除甘露醇等高渗利尿剂用量。 (三)感染期护理: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预防败血症的发生。 (1)体温升高时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还应注意是否与室温高或包扎疗法不易散热有关,可适当通风,降低室温或暂时关闭烤灯。 (2)观察脉搏,最好听心音,一般应在120~140次/分。如体温、脉搏出现分离现象,提示病情危重。 (3)呼吸增快到30次/分以上时且不规律,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抢救物品与器械。 2.观察精神状态,若出现谵妄、幻觉、烦躁不安等,必要时使用安全带,按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烧伤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烧伤科评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5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2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7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6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序号检查内容标 准 分 评分标准备注 一基础条件150 1 发展 环境 (5) 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3 专科建设管理的组织完善得3分;规划欠合理得1分;无规划不得 分。 医院有扶持专科建设的政策 或措施 2 政策、措施齐全,得2分;政策措施不完善或不得力,得1分;无 明确的政策、措施或者不落实,不得分。 2 专科 规模 (20) 床位数10 至少有1个护理单元,病床总数60张,得6分;每增加20张床加2 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6平方 米 10 ≥6平方米得10分;每减少1平方米,扣5分;少于4平方米不得 分。 3 支撑 条件 (40) 相关科室能够满足专科发展 需要 20 各科医疗技术队伍整体实力强得10分,设备设施满足需要得10分。 医疗设备能满足专科开展全 部技术项目需要,具有先进性 和适宜性 10 满足需要得5分;医疗设备具有先进性得3分;具有适宜性得2分。 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10 评估前5年投入≥300万元得10分,每少30万元减1分;未专款专 用的,不得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检查记录_督查整改报告 峨眉山东区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_1 概论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犯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

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 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 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 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 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 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